恶性肿瘤防治
肿瘤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肿瘤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趋势
2005年,我国每年有106万左右癌症新发病例,同时有万左右良性肿瘤新发病例,两者合计约有万,即肿瘤的全国发病率约在‰左右;全国肿瘤患者总数约为450万人左右(%)
这8种癌症死亡人数约占全国癌症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为我国癌症防治重点!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肿瘤(占86%)
肿瘤的四大病因
1、化学因素
2、生物因素
3、放射因素
4、遗传因素
欧美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癌30%有遗传倾向;
中国人鼻咽癌发病率是印度的30倍
肿瘤预防
恶性肿瘤预防可分成三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措施是搞清病因,提高机体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
二级预防措施是筛检癌前病患或早期癌症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措施是对已患癌症患者,减少其并发症,防止致残,提高生存率,康复率,以及减轻由癌症引起的疼痛。
肿瘤预防: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①戒烟:
②健康饮食:避免饮水污染
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新鲜蔬菜、水果、高纤维、低盐、控制脂肪油炸、盐腌、烟熏食物。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③职业暴露,减少暴露和接触,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建立,国家安全标准。
④疫苗接种乙肝疫苗等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早期发现是医生到人群中去寻找可疑病人——普查或筛检。
早期诊断是对可疑病人的进一步确认(包括对求诊者的确认)。
早期治疗是对确诊患者采取“积极、规范、综合”的治疗措施。
肿瘤的治疗
综合治疗
手术
放疗
化疗
内分泌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
生物治疗(靶向治疗)
中医治疗。
蜂乳酸可防治恶性肿瘤

蜂乳酸可防治恶性肿瘤
在对蜂蜜的不断研究中,发现蜂乳含有特殊的蜂乳酸,对防治恶性肿瘤有一定效果。
而蜂蜜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以此达到抵御癌细胞侵害的效果。
饮食与肿瘤的密切关系是被科学认可的,在癌症高发的当下,几乎约有一半是与饮食有关。
在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得知,因为不当饮食而引起的消化系统肿瘤有胰腺、肝、卵巢、乳腺、子宫内膜、甲状腺、肺和膀胱等部位癌症的。
由此,坚持健康饮食才是避免癌症的首要步骤。
建议多吃以下最普通也最有效的防癌食物。
1、牛奶和酸奶。
牛奶含丰富的钙和维生素D,能在肠道内与致癌物质相结合,并清除其有害作用。
而酸奶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2、蜂乳和蜂蜜。
在对蜂蜜的不断研究中,发现蜂乳含有特殊的蜂乳酸,对防治恶性肿瘤有一定效果。
而蜂蜜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以此达到抵御癌细胞侵害的效果。
3、蔬菜。
新鲜蔬菜中如胡萝卜、茄子、白菜、大蒜等,都含有干扰素,能刺激正常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增强病人对疾病和癌瘤的抵抗力。
不过蔬菜加热后,干扰素易被破坏,因此以生吃为好。
本文摘自39蜂疗网!。
医院恶性肿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恶性肿瘤的诊疗管理,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医院恶性肿瘤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恶性肿瘤管理制度,监督实施,协调各部门工作。
2. 设立恶性肿瘤诊疗专家组,负责制定恶性肿瘤诊疗方案,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诊疗工作。
3. 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恶性肿瘤诊疗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诊疗质量。
4. 各相关科室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恶性肿瘤的诊疗、护理、康复等工作。
三、诊疗规范1. 诊断规范(1)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恶性肿瘤诊疗规范进行诊断,确保诊断准确。
(2)对疑似恶性肿瘤患者,应尽快进行相关检查,如影像学、病理学等,明确诊断。
2. 治疗规范(1)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严格执行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3. 护理规范(1)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四、药品与耗材管理1. 严格执行药品、耗材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2. 严格按照药品、耗材说明书和诊疗规范使用药品、耗材。
3. 定期对药品、耗材进行检查,确保质量合格。
五、信息管理1. 建立健全恶性肿瘤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2. 对患者诊疗信息进行保密,确保患者隐私。
3. 定期对诊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医院恶性肿瘤诊疗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六、宣传教育1. 加强恶性肿瘤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防治意识。
2. 开展恶性肿瘤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3. 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恶性肿瘤防治政策,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恶性肿瘤防治的良好氛围。
七、监督检查1. 医院恶性肿瘤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恶性肿瘤诊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李岩教授防治恶性肿瘤经验

李岩教授防治恶性肿瘤经验介绍从事肿瘤防治研究工作60年的专家——李岩教授所坚持提倡和推行的“医、教、研、药、书”——“五位一体”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理论及其实际运用。
在“医”方面重视临床指导思想,通过诊治肿瘤患者,总结抗癌临床经验和教训,研制抗癌药。
在“教”方面,注重培训具有中西医技术的肿瘤科专业人员。
在“研”方面,强调科研工作时“三严”,重视方法,更重视设题。
在“药”方面,研制临床有效中成药。
在“书”方面,提倡总结撰写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以及临床的经验和教训,遗留后辈借鉴。
同时也介绍了李岩教授在肿瘤临床上一些具体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恶性肿瘤的经验。
[关健词]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防治李岩教授(1931年-),至今从事肿瘤防治研究工作60年,先后在北京中医院、北京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深圳市及香港肿瘤防治研究所、香港岩龙中医药有限公司和台湾慈济大学医院任职。
工作以来坚持提倡和推行“医、教、研、药、书”——“五位一体”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理论,并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在香港随李老师诊治肿瘤患者十年,耳濡目染颇多,现将李岩教授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经验整理如下。
1?“五位一体”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理论1.1?“医”方面重视临床指导思想,通过诊治肿瘤患者总结抗癌临床经验和教训,研制抗癌药。
治疗一切从患者出发,尊重患者,重视疗效。
工作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肿瘤防治研究的重点内容是:狠抓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西医结合(包括少数民族医学);猛攻三关(病因关、早诊关、治疗关),提高临床疗效。
临床上很早就提倡恶性肿瘤的治疗应该是中西医结合,中药配合针灸、气功、按摩、食疗和心理疗法的综合疗法,同时十分重视癌前病变的防治[1]。
1.2?“教”方面注重培训具有中西医技术的肿瘤科专业人员。
施教上既重视传统教材和基本教材,也重视临床所见的教育。
他通过建立肿瘤机构,因才施教,在两岸三地培养了不少中西医结合肿瘤医生。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及其治疗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及其治疗肿瘤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一大挑战,它根据恶性程度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未侵犯周围组织及远处器官;而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可以迅速扩散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在防治肿瘤过程中,正确鉴别良恶性肿瘤的要点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一、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主要依据包括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影像学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面。
1.临床表现:良性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肿块、疼痛、触痛、功能障碍等,但一般没有全身症状。
而恶性肿瘤则常以不明原因的进行性体重下降、乏力、贫血、低热等全身症状为特点。
2.病理特征:病理学是判断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良性肿瘤细胞具有规则形态、良好分化,并且与周围组织有明确的边界。
而恶性肿瘤则细胞具有不规则形状、分化差异大,并且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CT、MRI等技术,对于肿瘤的定性和定位非常重要。
良性肿瘤往往边界清晰,周围组织无明显侵犯;而恶性肿瘤则表现为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并且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等。
4.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针对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
良性肿瘤往往不伴有关键基因的突变或重排现象;而恶性肿瘤则往往伴随着关键基因异常,这些异常可以通过PCR、测序等方法进行检测。
二、良恶性肿瘤的治疗措施良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一旦完全切除,患者一般可以痊愈。
而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则相对复杂,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
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切除肿瘤组织以及可能存在的转移灶,尽可能减少肿瘤负荷,提高患者生存率。
对于早期恶性肿瘤,手术往往是首选治疗方法。
2.化疗: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通过药物的给药途径,可以杀灭病灶内的癌细胞,防止转移和复发。
化疗一般与手术切除、放疗等联合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的防治

肿瘤的防治1.恶性肿瘤已是严峻危害人类健康的要紧疾病之一,在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的大中城市已是最要紧的死亡缘故,在我国的大城市已是第一名死亡缘故。
估量尔后25年中,全世界快要有3亿新患恶性肿瘤病人,2亿人口将死于恶性肿瘤,而其中2/3患者将发生在进展中国家。
2.依照大量的科学研究及有效操纵活动说明,1/3恶性肿瘤能够预防,1/3恶性肿瘤如能初期诊治,那么能够治愈;1/3恶性肿瘤人可延永生命及改善生存质量。
一、恶性肿瘤的预防(一)概述:全世界每一年死于恶性肿瘤病例,据1996年统计约为700万,并有1000万新发的癌症例,35-54岁年龄段癌症是第一名死因;55-74岁年龄段癌是第二位死因。
近20年来,欧美和我国医疗费用实际支出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例成倍长,专门大部份与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有关。
同时与恶性肿瘤相关的诊断设备支出及医治费用增加有关。
因此目前更应强调预防。
(二) 一级预防:1、概念:即是病因预防,针对恶性肿瘤的发病因素,危险因素的研究,尽力排除对人类作用,在人群中开展防癌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提高机体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
2、方式:1)改变不良卫生适应,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①抽烟:抽烟与多种恶性肿瘤发生者有关。
a 肺癌:早在1964年美国公共卫生局报告确信,抽烟是男性肺癌患者病因。
1960年—1990年抽烟女性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了6倍,男性死亡率上升2倍。
肺癌的发生危险度与每日抽烟量呈正比关系。
每日抽烟多于20支者肺癌发病危险度至少是不抽烟者的20倍。
b 喉癌:1994年美国确诊12500例左右新发喉癌患者中约82%与抽烟直接有关,抽烟者喉癌的死亡率至少是非抽烟者的倍。
同时又酗酒者发病率会进一步上升。
c 口腔癌:抽烟男性口腔癌发病率是非抽烟者的27倍,女性那么是6倍,咀嚼烟草者还能够是口腔粘膜白斑的重要病因。
d :被动抽烟:抽烟分为主动抽烟与被动抽烟,被动抽烟也称为环境抽烟(ETS),也称为“二手烟”。
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学习要求】掌握:肿瘤化学治疗的基本概念、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以及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应用原则。
熟悉: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特点、主要不良反应及临床中的应用方式。
了解:肺癌、乳腺癌、鼻咽癌、原发性肝癌、胃癌、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主要化疗方案。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
恶性肿瘤死亡率已超过心血管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老年病并称为“现代医学的三大挑战'。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①我国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于世界较高水平;②恶性肿瘤是城市的首位死因,农村为第二位死因。
③目前排在前四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胃癌、肝癌、肺癌及食管癌。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致死的首位原因。
化学药物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第一节概述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这种异常增殖一般是克隆性的。
肿瘤的形成,是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一、恶性肿瘤的特点及发病机制1.恶性肿瘤具有接触抑制无法控制的细胞生长;局部组织浸润和破坏;远程转移的特点。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本质的表现,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并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组织学类型相同的肿瘤,这个过程叫转移。
2.恶性肿瘤发病机制是涉及多种因素多个步骤的病理过程,与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不同,肿瘤的恶性表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
与肿瘤发病相关的因素依其来源、性质与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类。
外源性因素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致瘤性病毒、真菌等;内源性因素则包括机体的免疫状态、遗传素质、激素水平以及DNA损伤修复能力等。
二、肿瘤分期1.国际通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TNM分期法:3项指标(1)原发肿瘤的大小及范围(T)(2)局部淋巴结受累情况(N)在T和N右下角用0〜4来说明肿瘤发展与淋巴结转移程度,“0”表示无,“4”表示最重。
《肿瘤的防治科普》课件

肿瘤的分类
根据组织来源,肿瘤可以分为 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 、神经组织肿瘤等。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可以 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
根据发病部位,肿瘤可以分为 脑瘤、肺癌、胃癌、肝癌等。
肿瘤的症状
良性肿瘤的症状通常比较轻微, 如局部压迫、疼痛等;恶性肿瘤 则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消瘦、
乏力、发热等。
内窥镜检查
生化检查
检测肿瘤标志物、肿瘤细胞代谢产物 等,辅助诊断肿瘤。
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肿瘤表面,获取 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通过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组织 结构、细胞形态等特征,确定肿
瘤性质。
细胞病理学诊断
通过细胞学检查,观察肿瘤细胞的 形态、染色深浅、核分裂像等特征 ,判断肿瘤良恶性。
分子病理学诊断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基 因表达等分子特征,为肿瘤的精准 治疗提供依据。
分期与分类
分期
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转移情 况等,将肿瘤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分类
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生 长方式等特征,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 和恶性肿瘤,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肿瘤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 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加重。
不同部位的肿瘤可能有不同的症 状表现,如肺部肿瘤可能出现咳
嗽、咳痰、咯血等症状。
02
肿瘤的成因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
某些肿瘤具有家族聚集性,家族 成员中存在肿瘤患者,个体患病 风险增加。
基因突变
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包括点突变、插入或缺失等, 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
康复锻炼的方式
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可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