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后咸丰时代”
咸丰和同治年间的政治变革和历史事件

咸丰和同治年间的政治变革和历史事件咸丰和同治是中国清朝晚期的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政治变革和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咸丰和同治时期的政治变革和历史事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咸丰时期的政治变革咸丰时期是清朝晚期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变革时期。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帝于是开始大力进行政治改革。
咸丰帝在位期间,先后实行了数次政治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奏章格致》,该政治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清朝政府从平面式政府向中央集权政府转变。
《奏章格致》被视为清朝政治改革的里程碑,它推动了清朝政府的现代化建设,加强了各级官员的管理,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改善民生的作用。
但是,《奏章格致》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使得国家的管理更加垂直,加大了地方官员的权力,从而导致了腐败问题的加重。
同治时期的历史事件同治时期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同治帝在位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不少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1.仁川海战在同治五年,中日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仁川海战。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的海军开始与日本对抗,而日本的胜利也更加凸显出了中国海军的薄弱。
这场战争对中国醒觉自救,加强海防具有重大的意义。
2.甲午风波1894年,甲午年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风波。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到了重大的失败,不仅丧失了国土,也丧失了国家的尊严。
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引起了中国人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和反思。
3.戊戌变法同治十一年,戊戌年间,慈禧太后在位期间,发生了一场被称为“戊戌变法”的政治运动。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推进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根据洋务运动期间的经验,将西方的新技术引进中国,促进国家的发展。
但是这一运动并没有成功,最终慈禧太后阻止了这场运动,宣布“戊戌政变”,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和打压,导致了“百日维新”运动的挫败。
总结咸丰和同治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变革和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清朝的政治形势,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咸丰皇帝简介]咸丰皇帝简介
![[清朝咸丰皇帝简介]咸丰皇帝简介](https://uimg.taocdn.com/0bf5754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4b.webp)
[清朝咸丰皇帝简介]咸丰皇帝简介清文宗爱新觉罗氏·奕詝出,183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圆明园,是道光帝第四子,母亲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道光二十六年,按照秘密立储制度,被道光帝立为储君。
下面是分享的教养的咸丰皇帝,供大家参考!咸丰皇帝早期经历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第四子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
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笔,立其为皇太子。
宣宗逝世后,己未,咸丰帝即位,颁诏覃恩,以第二年为咸丰元年。
登基为帝奕詝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
其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于广西,不久,进军湖南、湖北,咸丰三咸丰帝便装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改称天京,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名,准备对中国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兴师动兵,强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
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
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
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
同时,他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耆英。
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
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
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
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
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
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
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
湖北咸丰——精选推荐

湖北咸丰湖北咸丰咸丰县,是中国唯⼀⼀个与皇帝同名的县。
咸丰县始建于公元1735年(清雍正⼗三年),县名取“咸庆丰年”之意。
咸丰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是华中、华南连接西部和西部到沿海的⼤通道。
咸丰国⼟⾯积2550平⽅公⾥,林地⾯积占77.3%。
⼈⼝36.4万。
咸丰是⼀个多民族杂居县,全县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的67.6%,汉族占32.4%。
少数民族中,⼟家族⼈⼝最多,占总⼈⼝的57.7%,其他的少数民族有苗族、侗族、朝鲜族、回族、东乡族、蒙古族、畲族、满族、布依族、彝族、羌族、瑶族、⾼⼭族、壮族、傣族。
咸丰,苍⼭如海,千⼭竞秀,百溪争流,⼈杰地灵,⽣态⽂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咸丰属喀斯特地区,溶洞繁多,最有名的黄⾦洞,汇⼭、⽔、洞于⼀体,洞内景景相连,瑰丽神奇,宏伟壮观。
咸丰坪坝营旅游区,位于湖北省和重庆市的交汇处,东临湖北来凤,南连重庆⾣阳,西接重庆黔江,“⼀⼭跨两省,⼀⽔连四县”。
由于地处世界神秘的北纬30度地带,景区内群⼭逶迤,沟壑纵横,洞⽳繁杂。
坪坝营旅游区以古、奇、秀、幽、野等景致,构成浓郁的原始⽓息,是中西部地区保护最好的原始森林,总⾯积154平⽅公⾥。
景区内,⼈迹罕⾄,群⼭逶迤,浩瀚苍茫。
有12万亩原始森林,8万亩原始次⽣林,6万亩⼈⼯林。
有树⼲直径达80厘⽶的千年杜鹃王,有万亩古杜鹃林,有红⾖杉、珙桐、鹅掌楸、秤锤树等国家⼆级以上保护植物,⽣活着华南虎、⾦钱豹、锦鸡、⾹獐、⼤灵猫等珍禽异兽。
景区内,洞⽳幽深,峡⾕险峻,飞瀑流泉,⾼⼭⽓候,⼟苗风情。
堪称树的王国、花的海洋、动物的乐园、⼈间的仙境、原始风情博览园。
第⼀洞景区内有著名的“四洞峡”,四洞峡,因⼀条弯弯曲曲峡⾕,从四座⼤⼭的⼭体中穿过⽽得名。
⼀洞到四洞全长3公⾥,海拔从1350⽶降⾄860⽶,落差500是⼀处世界极为少见的天坑穿洞群,实属罕见的地质奇观。
第⼆洞“万顷林海⼀奇观,四⼤绝洞紧相连,⼀洞⾹深通世外,⼆洞明镜照宇寰,三洞天窗相思梦,四洞峡⾕瑶池潭,⼀把丘⽐穿⼼剑,置⾝仙境不思还”。
咸丰名词解释

咸丰名词解释咸丰(1851年-1861年),是清朝最后一个帝王咸丰帝在位的年号,历时10年。
咸丰年间是清朝衰落的阶段,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十年之一。
咸丰帝,姓氏奕,名秀,字遐阅,是清道光帝的第九子,是一个相对较为虚弱的皇帝。
咸丰在位期间,面临着国内外多重困难与挑战,其中包括太平天国起义的反抗、英法联军的侵略、内外叛乱的蔓延等等。
尽管咸丰帝做出一些努力来改革清朝,并且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往往未能得到落实,未能真正改变清朝的衰落命运。
咸丰时期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
这个起义由洪秀全所领导,在咸丰元年(1851年)爆发。
起义军在初期以“拜上帝会”为名发动起义,后改称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起义军控制了南方的大片土地,直逼北京。
咸丰朝廷多次出动军队进行剿灭,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些剿灭行动更加削弱了清朝的实力。
咸丰时期还面临着英法联军的侵略。
这是由于英国和法国的对华贸易不满,他们希望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咸丰帝在面对这些侵略时曾经做出努力,可惜由于清廷内部的腐败与内讧,结果只是导致了部分外国军队进入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咸丰年间,中国的国内叛乱也连绵不断。
在南方的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由于清朝官员的贪污腐败,农民们生活贫困,受到无法忍受的压迫,纷纷起来反抗。
这些叛乱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给咸丰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咸丰帝在位期间,他努力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削减冗官、改革税收制度、加强军事力量等。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往往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未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同时,由于咸丰帝健康状况的不佳,他在处理朝政方面的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总的来说,咸丰时期是清朝衰落的阶段,中国面临着农民起义、外国侵略和国内叛乱等多重困难与挑战。
尽管咸丰帝曾努力进行一些改革,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改革未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未能改变清朝的衰落命运。
清王朝最后一次回光返照

清王朝最后一次回光返照晚清同治一朝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恢复了国内稳定,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工业,帮助清朝实现了“回光返照”。
同时涌现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骆秉章等一些列名臣,使清朝政治、外交、军事、工业等不同程度复兴,甚至增长。
但是这一次的尝试最终还是失败了,本篇将详细介绍清朝最后一次回光返照。
触底反弹要说“回光返照”,那得从同治之前,也就是咸丰朝说起。
在咸丰末期,清朝的局势可以说是糟得不能再糟了: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打进北京,烧了圆明园,咸丰皇帝狼狈逃往热河;与此同时,在清朝税赋的主要来源江南地区,也正经历着太平天国运动;同年10月底,清政府被迫跟英法俄分别签了《北京条约》,割地赔款,特别是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大片的土地。
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郁郁而终,六岁的儿子载淳继位,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载淳的年号本来不叫同治,咸丰皇帝驾崩的时候,大臣们拟定的新年号叫“祺祥”,准备第二年改元。
但是这个年号还没来得及用,慈禧太后就联合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䜣,也就是著名的“鬼子六”,发动了一场政变,干掉了咸丰临终指定的辅政大臣肃顺等人。
这场政变就被称为“祺祥政变”,也叫“辛酉政变”,因为1861年这一年是农历辛酉年。
之后,慈禧太后接受大臣建议,改元为“同治”。
据说她之所以选择这个年号,是因为它暗喻两宫皇太后“共同治理”。
就这样,祺祥这个年号还没来得及使用就被废弃了,1862年就成了同治元年。
从当时国内国际的局势来看,好像清王朝马上就要玩完了,然而同治一朝,竟然对内平定了太平天国等四场运动,对外跟列强的关系也缓和下来,并且还建立了一些早期的近代工业,政治上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开明,国力和民生都有所回升。
这个势头,基本贯穿同治一朝,也就是1862年到1874年,这就是所谓回光返照。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姓不再兴”,姓氏的姓,一姓就指一个朝代,因为一个朝代的君王一般都姓同一个姓。
这句话就是说一个王朝衰落之后,就很难再复兴了。
百家讲坛-咸丰皇帝

苦命皇帝咸丰(1)谁是太子讲稿公元1850年,清朝道光皇帝逝世,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即位,年号咸丰。
这位年轻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了转折,度过了极其不幸的一生。
他虽然贵为天子,却面临着中国前所未有的危局;他虽有心拯救国家于危难,却难施回天之力。
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如果当年继承皇位的不是咸丰皇帝,那么,以后的中国近代史必将重写。
中国是否会走上另一条发展道路也未可知,然而历史终究无法重新来过,在那个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时代,清朝的命运交给了咸丰皇帝。
那么从此,这个国家与民族所有的荣辱沉浮都与他的命运相关联,然而在最初的最初,这个选择其实是由道光皇帝来决定的。
那么,道光为什么要选择咸丰皇帝来继承皇位?在这个清朝第一家庭里,究竟埋藏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无奈?道光十一年四月十二日,道光皇帝接到一个噩耗,痛苦失声,太监立即响应,很快养心殿内外哭声一片。
原来道光皇帝的长子——奕纬死了。
道光皇帝的长子奕纬是丫头生的,是道光皇帝做皇子的时候,跟手下的一个叫纳喇氏的使唤丫头生的。
这本来是偷偷摸摸的事,说起来不体面,孩子一出生,就露馅了,道光羞愧得简直羞愧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大家说,道光这个人比较古板也比较规矩的一个人,他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呢?道光是没脸见人了,但是把道光的爸爸嘉庆皇帝给乐坏了,这是第一个孙子,自己当爷爷了,所以嘉庆皇帝做主,封纳喇氏为道光的侧福晋,就是妾。
他们俩就不用偷偷摸摸的了,但是呢,纳喇氏再也没有生育,很显然,道光对她耿耿于怀,再不亲近她了。
道光不喜欢纳喇氏,对长子奕纬也没有好感,十分交淡。
奕纬的爵位是贝勒,这个爵位还是爷爷嘉庆皇帝过六十大寿的时候赏的。
爷爷死了,自己的爸爸继位当皇帝,但是一点恩典不给儿子,奕纬难免心中愤愤不平。
不过从道光九年开始,奕纬忽然大受重视,道光皇帝一改冷淡的态度,经常过问奕纬的功课,不断命令老师对奕纬要严格要求。
原来,道光皇帝的次子、三子相继夭折,奕纬成了独生子。
咸丰皇帝简介
三一文库()〔咸丰皇帝简介〕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个皇子,其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咸丰皇帝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咸丰皇帝简介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个皇子,其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
1850年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咸丰元年。
道光皇帝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在位三十年,统治时期国内矛盾尖锐,清政府的残暴镇压导致各地百姓起义势力此起彼伏,甚至联合势力,集解成为一支有领导有组织的反清起义军,一派星火燎原之势。
与此同时,全国弥漫着鸦片风潮,民众深受其害,劳动力大大削减,民不聊生,面对外来帝国势力的侵蚀,道光皇帝陷入一片焦灼之中,遂采取清廷一贯的禁止政策,派林则徐赶赴广州进行销烟事宜,然而虎门销烟事件直接导致了中英双方关系的紧张,一场蓄谋已久的非正义战争拉开了帷幕,从此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自此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道光皇帝对于政务处理颇为思虑,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郁结成疾,身患重病之下勉强临朝处理政事,直至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知其命不久矣,遂召唤朝廷重臣,取出匾后的诏书,宣布皇四子奕詝继承大统。
未过正午,道光去世。
咸丰皇帝登基时年仅二十岁,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制确定继位的皇子,咸丰帝继位不久,清王朝的命途迅速衰败,外敌入侵,内患不断,最终于三十一岁时,与承德避暑山庄病逝。
咸丰皇后咸丰共有三位皇后,在咸丰仍未继位时,迎娶了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儿萨克达氏为嫡福晋,成婚两年后病逝,待到咸丰继位,追封其为孝德皇后。
萨克达氏去世后,咸丰又迎娶了钮钴禄氏为嫡福晋,她是广西右江道道台穆扬阿之女,生性善良,不与人交恶,又无争强好斗之心,故于深宫厚院中独留一片清静之地,直到咸丰继位被封为孝慈皇贵妃,咸丰二年,被封为皇后。
咸丰对钮钴禄氏极为敬重,却不偏爱,继位之初,咸丰便下令广招秀女,其中一位名叫兰儿的宫女尤为出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咸丰宠幸,便怀上龙子,母因子贵,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兰儿就是后来主宰清朝末代历史四十多年命运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诞下皇子载淳后,叶赫那拉氏被晋封为懿贵妃。
【清朝历史】苗民起义
【清朝历史】苗民起义历史清代中叶以后,黔、湘地区的苗族人民为反抗封建统治而发动的一系列反清起义。
其中大起义三次,小暴动约二三十次。
雍正时期苗民起义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1735~1736),贵州古州(今榕江)九股河地区苗族农民,不堪清朝官吏和土司的剥削压迫,在苗民包利等人领导下,为反抗征粮、派?发动起义。
包利等于雍正十三年二月,以“苗王出世”为号召,在古州的八妹、高表、寨篙等苗寨商讨起事,遍传鸡毛火炭信,联合清江(今剑河)、台拱(今台江)等地苗民,一起围攻厅城,捣毁营汛。
暴动迅速扩大到黔东和东南各地,丹江(今雷山)、八寨(今丹寨)、黄平、凯里等地苗民纷纷响应,起义农民增至四十余万,陆续攻克凯里、重安江(今属黄平)、岩门司、黄平、余庆县以及台拱、清江营汛。
同年六月,清政府调集两湖、两广及云贵川七省兵力数万人,由哈元生、董芳率领,进行镇压。
七月,又任命刑部尚书张照为抚定苗疆大臣,并调河北、河南、浙江等省官兵作后援。
起义军凭借有利的地理条件继续打击清军。
乾隆帝即位后任命张广泗为七省经略兼贵州巡抚,总管镇压事宜,大举进攻。
乾隆元年,起义军被围困于牛皮大箐(今雷公山),终因起义领袖先后被俘或牺牲,起义失败。
乾嘉时期苗民起义乾隆六十年正月。
贵州松桃,湖南永绥(今花垣)、凤凰、乾州(今吉首)等地苗族农民在白莲教反清宣传的影响下,为反抗官府、地主、高利贷者的剥削与压迫,由石柳邓、石三保、吴八月、吴半生(本名吴天半)等人领导,发动起义。
起义苗民提出“逐客民(指满、汉地主、官吏)、收复地”的口号,“穷苦人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为号召,各地苗、汉、土家族人民奋起响应,起义势力很快发展到黔东北、湘西及川东三省接壤的广大地区。
同年二三月间,清政府调遣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率领七省兵力十余万人,分路镇压。
起义军以“敌有万兵,我有万山,其来我去,其去我来”的战术,四处出击。
吴八月在乾州狗拜岩战役中,歼灭福宁所率六千余人,福宁仅以身免。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越太 南后 ,五 谅旬 山万 一寿 役, ,则 而为 安甲 南申 之, 疆其 土时 无法 。人
攻
不 移 。 盖 以 近 事 证 之 ,
。国寿 记君无 者主疆 按、。 :总各 以统国 此之之 四书使 字,臣 颂而, 太祝亦 后曰莫 ,:不 实万呈 为寿递 确无其 切疆本
。评联 我:” 国“外 之甲, 官辰还 绅十发 士月表 商十题 ,日为 莫,《 不皇万 颂太寿 太后无 后万疆 曰寿》 :至的 万矣时
02 特 殊 嗜 好
特殊嗜好
超级票友
西太后还是个懂戏的超级“票友” ,京剧发展 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是在西太后的鼓励下完 成的。正是由于她坚定的支持,原来上不得台面 的乱弹才得以成为压倒所有其他戏曲形式的京剧。
忠实粉丝
慈禧太后还是观音菩萨的忠实“粉 丝”。宫中人称慈禧为“老佛爷”。慈 禧信佛,以菩萨自居,自视为观世音菩 萨转世,是观世音菩萨在人间的化身, 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以慈禧的面目来 统治这个世界。
历史人物介绍
Historical figures to introduce
——慈禧
历史上 思想上 外交上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上
目 录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生 平 简 介
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
~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
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谥
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
浅谈德清县博物馆馆藏咸丰窖藏银锭
浅谈德清县博物馆馆藏咸丰窖藏银锭德清县博物馆馆藏咸丰窖藏银锭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更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咸丰窖藏银锭是清朝时期流通的货币之一,也是当时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德清县博物馆馆藏的咸丰窖藏银锭,我们可以了解到清朝时期的经济状况、货币制度以及百姓的生活情况。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德清县博物馆馆藏的咸丰窖藏银锭。
咸丰窖藏银锭的历史背景。
咸丰窖藏银锭是清朝咸丰年间流通的一种货币,也是当时经济交易中的一种重要媒介。
咸丰年间是清朝末期的一个时期,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国家财政困难,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加之外国侵略,形势非常严峻。
咸丰窖藏银锭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诞生的,它承载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经济和政治现实。
咸丰窖藏银锭的形制特点。
咸丰窖藏银锭是一种方形的货币,正面中央饰有“咸丰通宝”四个字,上下左右分别饰有花纹或文字。
银锭的背面通常为平整的平面,有一定的凸起边缘,并且还会刻有一些符号或者文字。
整个银锭的形制较为简单,但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
咸丰窖藏银锭的文物价值。
咸丰窖藏银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我们了解当时经济、货币制度、社会生活的一个关键窗口。
通过研究这些咸丰窖藏银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政治局势以及百姓的生活状态,对于我们研究清朝历史,甚至是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咸丰窖藏银锭的价值保护和传承。
作为博物馆馆藏的一部分,咸丰窖藏银锭具有很高的保护和传承价值。
博物馆通过对咸丰窖藏银锭的收藏、展示和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增加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能够加强对这些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看后咸丰时代
清朝发轫于白山黑水之间,统治中国的268年间,曾有八旗铁骑横断燕京的雄风,雄踞山海关的豪情,更有四海升平,万民归心的煌煌康雍乾盛世:也曾有落日余晖,华丽外壳下的腐败吏治,坚船利炮,烟毒泛滥下的丧权辱国,在这无数荣辱与兴衰,辉煌与惨淡的掠影下,一个女人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将整各国人的命运引向莫名的纠结中。
自嘉庆朝后,清政府国力衰退,政治腐败。
嘉庆十八年的林清之乱,天理教反清的战火更是燃及封建皇权统治的中心——紫禁城。
这似乎也在预示着大清帝国不详的宿命......道光二十年的鸦片战争,昔日的八旗猛将暗淡的惨败于从未邂逅的坚船利炮之手,从此一蹶不振,在不敢以天朝上国自居......十年后一个更为苦命的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即位,是为咸丰帝。
他在位的十一年里内忧外患接踵叠至,咸丰三年,洪杨北伐军惊魂燕京: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焚毁夏宫,占领北京。
然而就在内外交困的窘境下,咸丰帝也不忘选秀祖制,充裕后宫。
咸丰二年的一次选秀,一位看似平凡的秀女叶赫那拉氏得皇帝垂怜,封为兰贵人,谁知这就是后来在晚清历史上翻云覆雨,朝纲独断的慈禧皇太后。
慈禧掌权时代,也被称之为后咸丰时代。
咸丰帝在英法联军进犯京师前,带着王公大臣仓皇逃往热河,在接连听到
京师噩耗后,咸丰帝积郁成疾,便一命呜呼。
而皇位的唯一继承者——6岁的载淳,便是慈禧所出,理所应当得慈禧便当上了皇太后,待处心积虑除掉咸丰临终前所任的顾命八大臣后,便优哉游哉的,与形同虚设的母后皇太后慈安在一道薄帘后垂听军国大政,执掌政权长达48年。
慈禧掌权大部分时间,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甲午战争前之间的相当长的一段稳定时期:同时早在道光年间的开眼看世界也奠定了些基础。
从某个角度看,不得不说这给了苟延残喘的清朝一个相当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时初为统治者的慈禧还是以比较轻松的态度来面对这些新变化的。
首先最重要的举措便属支持洋务运动了。
如果不是这个大清权力神坛最高掌控者的拍板,很难使无论是中央的恭亲王,还是地方的中兴四大臣更好的初兴洋务。
我们且不管这是否是为了巩固自己新生的统治,只是说这个决策无论是对清的腐朽统治,还是对当时我们国家的意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地方办工厂,设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组织北洋舰队,这是前代嘉庆道光咸丰等朝想都不敢想的事,一个女人,能够迅速接受,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另一方面,慈禧执政时期所做的另一个举措,即是满清政治由来已久的问题,即乾嘉以来严重的腐败吏治。
慈禧这笔大刀阔斧的整饬吏治,追溯前代也只有雷厉风行的雍正帝能与之比肩了。
而且这整饬吏治的确改善和缓解了乾嘉以来
盛行的腐败之风,这也正是她的丈夫咸丰皇帝穷尽十一年所要的效果。
这些做法,使同治朝的内政外交仿佛焕然一新,于是有人称慈禧的第一个执政时期为清朝“回光返照”的时期即同光中兴。
而所要了解的另一个问题是咸丰以后,清朝中央权力体系是两宫垂帘与亲王辅政相结合,以达权利的制衡。
但注意,这两宫垂帘可就耐人寻味了。
两宫指的是咸丰在位时的皇后——东太后慈安,以及诞下咸丰唯一皇嗣而母以子贵的懿贵妃——西太后慈禧。
就地位上来说,慈安有着慈禧无法比拟的优越正宫地位。
但慈安为人口讷谦和,慈禧却精明锋芒,二人一进一退配合的相得益彰。
可以说在两宫垂帘的20年间慈安在重大事项上对慈禧起着重要的导向和震慑作用,所以慈安的存在对慈禧在大政方针上的影响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到光绪七年,这种平衡因慈安的暴逝而终被打破。
清朝官方正史对慈安皇太后的死讳莫如深,而不管如何,两宫制度的瓦解,慈禧的一宫独裁是不利于清朝政治发展的,后来光绪十年的甲申易枢,慈禧驱逐辅政二十年的恭亲王这件事就可窥见。
这次甲申易枢,是晚清中央权力机构的重大变革,也是慈禧心腹目标转移。
恭亲王逐渐退出晚清政坛,这给了醇亲王,荣禄的出头之日。
而且这时慈禧对于军国大政的裁
决也渐有怠倦和纰漏,以至后来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一败涂地。
回眸前代,历代皇帝都有怠倦政事的时候,即是英明神武的乾隆大帝,耄耋之年也不得不面对川陕白莲教起义,和珅一手遮天的萧条局面.此时慈禧到了晚年,怠政之事本无可厚非。
但要命的是此时处于破天荒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她后期的这些衰败政治,无疑加剧了清朝的窘境,最终使其付诸洪流。
所以后咸丰时代夹杂着太多的纠结与无奈,作为这个时代的统治者慈禧,引用隋丽娟教授的一句话:想说爱你不容易。
本评论纯属个人见解,若有高人有不同见解望请包涵,并多多交流。
2011年10月9日
新闻传播学院
翟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