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事年表26704资料

合集下载

清朝皇帝列表及大事记

清朝皇帝列表及大事记

清朝皇帝列表及大事记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作为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清朝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

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先后有十二位皇帝统治着这个泱泱大国。

无论是一代圣君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专题为大家介绍清朝各位皇帝在位的历史。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268年的漫长岁月清朝经历了什么)清朝皇帝顺序表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 清世祖顺治 -- 清圣祖康熙 -- 清世宗雍正 -- 清高宗乾隆清仁宗嘉庆-- 清宣宗道光 -- 清文宗咸丰-- 清穆宗同治 -- 清德宗光绪 -- 宣统帝溥仪清太祖努尔哈赤简介努尔哈赤的儿子及妃子介绍导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2.21-1626.9.30),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并将其列入军队必读书。

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

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于沈阳福陵。

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努尔哈赤的妻子到底有多少?搞不清楚,从文献记载来说,他有十六个妻子,《清史稿·后妃传》说是有十四个妻子。

我们查了一下,实际上根据文献的记载,他有十六个妻子,这十六个女人,同宫廷斗争密切相关的有五位:一,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

清朝皇帝列表_清朝皇帝及简介【附图片】

清朝皇帝列表_清朝皇帝及简介【附图片】

清朝皇帝列表_清朝皇帝及简介【附图片】对于那些学习历史的童鞋们来说,历朝历代的皇帝可谓如数家珍,这当中包含着很多历史上的风云突变,是非常地具有魅力的。

而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更是有着数不完的传奇。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带来一篇清朝皇帝列表,希望大家喜欢。

清朝皇帝列表一清太祖: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02.21-1626.09.30),享年67岁,葬福陵{沈阳东陵},后金政权的建立者,为后金首位可汗,1625年迁都沈阳,统一女真各部,创建八旗制度,创满文,摆脱奴隶制度。

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高皇帝。

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武皇帝二清太宗:皇太极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享年51岁,葬盛京昭陵。

崇德8年9月21日入葬,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温宽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简称文皇帝努尔哈赤第八子,生母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三清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林(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享年24岁,陵寝:清东陵之孝陵,火葬,在沈阳即位,年号顺治,1644年迁都北京,诏定天下,六岁登基,14岁亲政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简称章皇帝皇太极第九子,生母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昭圣皇太后)四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5.4-1722.12.20),在位61年,葬景陵,1661年2月17日8岁即位,年号康熙,平定三藩,遏制俄国确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维护和加强了民族国家统一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福临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五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58岁,葬于清西陵之泰陵。

清代年号表

清代年号表

清代年号表清代年号表清(公元1616年至公元1911年)天命元年丙辰公元 1616年天命二年丁巳公元1617年天命三年戊午公元 1618年天命四年己未公元1619年天命五年庚申公元 1620年天命六年辛酉公元1621年天命七年壬戌公元 1622年天命八年癸亥公元1623年天命九年甲子公元 1624年天命十年乙丑公元1625年天命十一年丙寅公元 1626年天聪元年丁卯公元 1627年天聪二年戊辰公元1628年天聪三年己巳公元 1629年天聪四年庚午公元1630年天聪五年辛未公元 1631年天聪六年壬申公元1632年天聪七年癸酉公元 1633年天聪八年甲戌公元1634年天聪九年乙亥公元 1635年天聪十年丙子公元1636年天聪十一年丁丑公元 1637年天聪十二年戊寅公元1638年天聪十三年己卯公元 1639年天聪十四年庚辰公元1640年天聪十五年辛巳公元 1641年天聪十六年壬午公元1642年天聪十七年癸未公元 1643年顺治元年甲申公元 1644年顺治二年乙酉公元1645年顺治三年丙戌公元 1646年顺治四年丁亥公元1647年顺治五年戊子公元 1648年顺治六年己丑公元1649年顺治七年庚寅公元 1650年顺治八年辛卯公元1651年顺治九年壬辰公元 1652年顺治十年癸巳公元1653年顺治十一年甲午公元 1654年顺治十二年乙未公元1655年顺治十三年丙申公元 1656年顺治十四年丁酉公元1657年顺治十五年戊戌公元 1658年顺治十六年己亥公元1659年顺治十七年庚子公元 1660年顺治十八年辛丑公元1661年康熙元年壬寅公元 1662年康熙二年癸卯公元1663年康熙三年甲辰公元 1664年康熙四年乙巳公元1665年康熙五年丙午公元 1666年康熙六年丁未公元1667年康熙七年戊申公元 1668年康熙八年己酉公元1669年康熙九年庚戌公元 1670年康熙十年辛亥公元1671年康熙十一年壬子公元 1672年康熙十二年癸丑公元1673年康熙十三年甲寅公元 1674年康熙十四年乙卯公元1675年康熙十五年丙辰公元 1676年康熙十六年丁巳公元1677年康熙十七年戊午公元 1678年康熙十八年己未公元1679年康熙十九年庚申公元 1680年康熙二十年辛酉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公元 1682年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公元 1684年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公元1685年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公元 1686年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公元1687年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公元 1688年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公元 1690年康熙三十年辛未公元1691年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公元 1692年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公元1693年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公元 1694年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公元 1696年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公元1697年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公元 1698年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公元1699年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公元 1700年康熙四十年辛巳公元1701年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公元 1702年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公元 1704年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公元1705年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公元 1706年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公元1707年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公元 1708年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公元1709年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公元 1710年康熙五十年辛卯公元1711年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公元 1712年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公元1713年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公元 1714年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公元1715年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公元 1716年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公元1717年康熙五十七年戊戌公元 1718年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公元1719年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公元 1720年康熙六十年辛丑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公元 1722年雍正元年癸卯公元1723年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雍正四年丙午公元1726年雍正五年丁未公元1727年雍正六年戊申公元1728年雍正七年己酉公元1729年雍正八年庚戌公元1730年雍正九年辛亥公元1731年雍正十年壬子公元1732年雍正十一年癸丑公元1733年雍正十二年甲寅公元1734年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 1735年乾隆元年丙辰公元1736年乾隆二年丁巳公元1737年乾隆三年戊午公元1738年乾隆四年己未公元1739年乾隆五年庚申公元1740年乾隆六年辛酉公元1741年乾隆七年壬戌公元1742年乾隆八年癸亥公元1743年乾隆九年甲子公元1744年乾隆十年乙丑公元1745年乾隆十一年丙寅公元1746年乾隆十二年丁卯公元1747年乾隆十三年戊辰公元1748年乾隆十四年己巳公元1749年乾隆十五年庚午公元1750年乾隆十六年辛未公元1751年乾隆十七年壬申公元1752年乾隆十八年癸酉公元1753年乾隆十九年甲戌公元1754年乾隆二十年乙亥公元1755年1757年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公元1758年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公元1759年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公元1760年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公元1761年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公元1762年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公元1763年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公元1764年乾隆三十年乙酉公元1765年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公元1766年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公元1767年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四年己丑公元1769年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公元1770年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公元1771年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公元1773年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公元1774年乾隆四十年乙未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公元1776年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公元1778年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公元1779年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公元1780年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公元1781年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公元1782年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公元1783年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公元1784年乾隆五十年乙巳公元1785年1787年乾隆五十三年戊申公元1788年乾隆五十四年己酉公元1789年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公元1791年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公元1792年乾隆五十八年癸丑公元1793年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公元1794年乾隆六十年乙卯公元1795年嘉庆元年丙辰公元1796年嘉庆二年丁巳公元1797年嘉庆三年戊午公元1798年嘉庆四年己未公元1799年嘉庆五年庚申公元1800年嘉庆六年辛酉公元1801年嘉庆七年壬戌公元1802年嘉庆八年癸亥公元1803年嘉庆九年甲子公元1804年嘉庆十年乙丑公元1805年嘉庆十一年丙寅公元1806年嘉庆十二年丁卯公元1807年嘉庆十三年戊辰公元1808年嘉庆十四年己巳公元1809年嘉庆十五年庚午公元1810年嘉庆十六年辛未公元1811年嘉庆十七年壬申公元1812年嘉庆十八年癸酉公元1813年嘉庆十九年甲戌公元1814年嘉庆二十年乙亥公元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公元1816年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公元1817年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公元1818年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公元1819年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公元 1820年道光元年辛巳公元 1821年道光二年壬午公元1822年道光三年癸未公元 1823年道光四年甲申公元1824年道光五年乙酉公元 1825年道光六年丙戌公元1826年道光七年丁亥公元 1827年道光八年戊子公元1828年道光九年己丑公元 1829年道光十年庚寅公元1830年道光十一年辛卯公元 1831年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1832年道光十三年癸巳公元 1833年道光十四年甲午公元1834年道光十五年乙未公元 1835年道光十六年丙申公元1836年道光十七年丁酉公元 1837年道光十八年戊戌公元1838年道光十九年己亥公元 1839年道光二十年庚子公元1840年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公元 1841年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公元1842年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公元 1843年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公元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公元 1845年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公元1846年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公元 1847年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公元1848年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公元 1849年道光三十年庚戌公元1850年咸丰元年辛亥公元 1851年咸丰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咸丰三年癸丑公元 1853年咸丰四年甲寅公元1854年咸丰五年乙卯公元 1855年咸丰六年丙辰公元1856年咸丰七年丁巳公元 1857年咸丰八年戊午公元1858年咸丰九年己未公元 1859年咸丰十年庚申公元1860年咸丰十一年辛酉公元 1861年祺祥元年壬戌公元 1862年同治元年癸亥公元 1863年同治二年甲子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乙丑公元 1865年同治四年丙寅公元1866年同治五年丁卯公元 1867年同治六年戊辰公元1868年同治七年己巳公元 1869年同治八年庚午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辛未公元 1871年同治十年壬申公元1872年同治十一年癸酉公元 1873年同治十二年甲戌公元1874年光绪元年乙亥公元1875年光绪二年丙子公元1876年光绪三年丁丑公元1877年光绪四年戊寅公元1878年光绪五年己卯公元1879年光绪六年庚辰公元1880年光绪七年辛巳公元1881年光绪八年壬午公元1882年光绪九年癸未公元1883年光绪十年甲申公元1884年光绪十一年乙酉公元1885年光绪十二年丙戌公元1886年光绪十三年丁亥公元1887年光绪十四年戊子公元1888年光绪十五年己丑公元1889年光绪十六年庚寅公元1890年光绪十七年辛卯公元1891年光绪十八年壬辰公元1892年光绪十九年癸巳公元1893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公元1895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公元1896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公元1897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公元1899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公元1900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公元1901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公元1902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公元1903年光绪三十年甲辰公元1904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公元1905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公元1907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公元1908年宣统元年己酉公元1909年宣统二年庚戌公元1910年宣统三年辛亥公元 1911年。

清末民初大事记

清末民初大事记

背景:1840年6月——1842年8月【道光二十年庚子——道光二十二年壬寅】鸦片战争,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道光、林则徐、关天培、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10月24日中法《黄埔条约》【道光二十四年甲辰道光、耆英、维多利亚女王】1851年——1855年1850年夏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年1月11金田起义,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江宁(南京),随后开始北伐(5月8日)【失败】、西征(6月3日)。

1854年美国与琉球政府签订开放那霸港口的条约。

1855年初翼王石达开破湘军,复陷武昌。

【咸丰元年辛亥——咸丰五年乙卯咸丰、曾国藩(湘军)、钦差大臣向荣琦善、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林凤祥李开芳(北伐)】【国1856年——1860年【咸丰六年丙辰——咸丰十年庚申】内】1856年4月5日太平军再克扬州,攻破“江北大营”,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9月太平军内乱——天京事变,三王(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被杀,一王(翼王石达开)远走转战(1857年5月)1858年清军重建江北、江南大营,4月洪仁轩辗转至天京被封为干王。

1860年2月-5月李秀成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9月太平军部署西征。

【对外】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1月)1857年12月英人攻占广州,掳两广总督叶名琛。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队至大沽口外,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26日沿白河北上至天津城郊,扬言进攻北京。

6月13日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天津条约》,与美国则是18日,签约后英法联军撤退南下。

1859年6月25日英法联军再度进攻大沽,于58年英法联军撤兵后接替大沽防务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指挥得当击退英法联军。

1860年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5-6月英人占大连湾,法人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得窥大沽口。

大清历代皇帝简介

大清历代皇帝简介

大清历代皇帝简介清朝(1636年—1912年2月12日,1644年开始为全国性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全境的中央政权。

对外称大清帝国、中华大清国等,或简称中国。

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

19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

1644年,统治中原的明朝被李自成所灭,原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成为整个中国的实质统治者。

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俘杀,清军基本控制中国大陆。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2.21-1626.9.30)性别:男民族:满族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2月21日)属相:羊卒年:明天启六年、清天命十一年(1626年9月30日)享年:67岁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庙号:清太祖陵寝:福陵(沈阳东陵)父亲:塔克世母亲:喜塔拉氏,后尊为宣皇后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配偶:16人,皇后(大福晋)叶赫那拉子女:16子,8女继位人:皇太极最得意:萨尔浒之战夺得胜利最失意:兵败宁远最不幸:父、祖父觉昌安被杀害最痛心:杀死长子褚英最擅长:谋略最沮丧:兵败宁远清世祖顺治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满族。

是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

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公历3月15日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正月三十日(公历10月8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

1644年改元顺治。

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

福临是于顺治元年入关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十四岁(1651年)亲政。

清朝大事年表

清朝大事年表

43、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统兵攻宁远 城,负重伤败归。征五卫王,皇太极等为前 锋,将巴林卫叶赫巴图鲁之子囊奴克射死于 马下,与兄代善领精兵一万往石拉木鲁收取 当地部众。8月,努尔哈赤逝世。9月1日, 皇太极受拥戴即汗位,改元天聪。
44、1629年,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绕道内 蒙古,第一次进关突袭北京,巧设反间计, 明将袁崇焕被逮下狱,冤死。12月末,东归, 连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留兵据 守。始设文馆。振兴文教,考生员。
45、1631年,皇太极仿明制,设六部。 率大军围大凌河城,迫使明将祖大寿献城投 降。莽古尔泰以“御前露刃罪”被革除大贝 勒爵位。黑龙江虎尔哈诸酋长来朝。更定离 主条例。禁止同族婚娶。始铸红衣大炮。
46、1634年,皇太极率大军入关,蹂 躏宣府、大同一带,收察哈尔余众。
47、1635年,皇太极称帝,废除女真 族名,正式定族名为“满洲”。
48、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 为“大清”,改元崇德。
49、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开始。 50、1641年,清军在锦州四面掘壕围 困。皇太极率大军在松山决战,破明兵十三 万,生擒总督洪承畴,塔山、杏山相继而下, 锦州不战而克。 51、1642年,皇太极命阿巴泰率军进 关,深入山东,共获人口三十六万九千,牲 畜三十二万余头。将汉军四旗分为八旗。西 藏达赖遣使来沈阳,皇太极隆礼款待。
28、1607年3月,努尔哈赤派弟舒尔哈 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统兵搬接东海瓦尔 喀归附部众,乌拉来争,遂激战于乌竭岩, 败乌拉兵。因赐号褚英阿尔哈图土门,赐代 善古英巴图鲁。5月,努尔哈赤派幼弟巴雅 喇等统兵征窝集部,取赫席赫、俄漠和苏鲁、 佛纳赫拖克索,俘2000人而归。9月,努尔 哈赤率师攻辉发,灭之。
15、1592年8月,努尔哈赤上奏文四道 乞升赏冠带、敕书及龙虎将军职衔。10月25 日,第八子皇太极生,是为清太宗,母为叶 赫纳喇氏孟古格格。当年,日军侵朝鲜,入 汉京,抵平壤。明应朝鲜国王请求,发兵朝 鲜。努尔哈赤请求明兵部尚书石星允准师援 朝鲜,不答。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1949)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1949)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爆发
1937年7月7日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1937年8月13日
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
1937年8月
红军接受改编
1937年9月
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13日
日本攻陷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38年4月
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
重要事件
1839年6月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851年
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1856年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
中英、中俄、中美、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
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中英、中俄、中法《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1861年
总理衙门设置,清政府开始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94年7月
甲午战争爆发
1894年秋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4月
《马关条约》签订,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5月
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1938年10月
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10日

清朝年谱

清朝年谱

嘉庆元年丙辰公元1796年嘉庆二年丁巳公元1797年嘉庆三年戊午公元1798年嘉庆四年己未公元1799年嘉庆五年庚申公元1800年嘉庆六年辛酉公元1801年嘉庆七年壬戌公元1802年嘉庆八年癸亥公元1803年嘉庆九年甲子公元1804年嘉庆十年乙丑公元1805年嘉庆十一年丙寅公元1806年嘉庆十二年丁卯公元1807年嘉庆十三年戊辰公元1808年嘉庆十四年己巳公元1809年嘉庆十五年庚午公元1810年嘉庆十六年辛未公元1811年嘉庆十七年壬申公元1812年嘉庆十八年癸酉公元1813年嘉庆十九年甲戌公元1814年嘉庆二十年乙亥公元1815年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公元1816年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公元1817年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公元1818年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公元1819年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公元1820年道光元年辛巳公元1821年道光二年壬午公元1822年道光三年癸未公元1823年道光四年甲申公元1824年道光五年乙酉公元1825年道光六年丙戌公元1826年道光七年丁亥公元1827年道光八年戊子公元1828年道光九年己丑公元1829年道光十年庚寅公元1830年道光十一年辛卯公元1831年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1832年道光十三年癸巳公元1833年道光十四年甲午公元1834年道光十五年乙未公元1835年道光十六年丙申公元1836年道光十七年丁酉公元1837年道光十八年戊戌公元1838年道光十九年己亥公元1839年道光二十年庚子公元1840年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841年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公元1842年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公元1843年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公元1844年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公元1845年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公元1846年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公元1847年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公元1848年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公元1849年道光三十年庚戌公元1850年咸丰元年辛亥公元1851年咸丰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咸丰三年癸丑公元1853年咸丰四年甲寅公元1854年咸丰五年乙卯公元1855年咸丰六年丙辰公元1856年咸丰七年丁巳公元1857年咸丰八年戊午公元1858年咸丰九年己未公元1859年咸丰十年庚申公元1860年咸丰十一年辛酉公元1861年祺祥元年壬戌公元1862年同治元年癸亥公元1863年同治二年甲子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乙丑公元1865年同治四年丙寅公元1866年同治五年丁卯公元1867年同治六年戊辰公元1868年同治七年己巳公元1869年同治八年庚午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辛未公元1871年同治十年壬申公元1872年同治十一年癸酉公元1873年同治十二年甲戌公元1874年光绪元年乙亥公元1875年光绪二年丙子公元1876年光绪三年丁丑公元1877年光绪四年戊寅公元1878年光绪五年己卯公元1879年光绪六年庚辰公元1880年光绪七年辛巳公元1881年光绪八年壬午公元1882年光绪九年癸未公元1883年光绪十年甲申公元1884年光绪十一年乙酉公元1885年光绪十二年丙戌公元1886年光绪十三年丁亥公元1887年光绪十四年戊子公元1888年光绪十五年己丑公元1889年光绪十六年庚寅公元1890年光绪十七年辛卯公元1891年光绪十八年壬辰公元1892年光绪十九年癸巳公元1893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公元1895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公元1896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公元1897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公元1899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公元1900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公元1901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公元1902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公元1903年光绪三十年甲辰公元1904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公元1905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公元1907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公元190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88年,清廷建立北洋水师, 加强军备,巩固海疆。
▪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爆发。同年,孙中 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俄法德三国 干涉还辽。同年,洋务运动宣告终 结。
▪ 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 此后列强纷纷在华租借港湾,划分 势力范围。
▪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事未成;5 月清攻府宣布铁路国有,引起保路风 潮;10月武昌起义,南方各省纷纷宣 布独立,史称辛亥革命。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 布成立。2月12日,宣统帝 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统治被 推翻。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 争爆发(1840~1842年)。
▪ 1842年,中英签订《五口通 商章程》,《虎门条约》。同年,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订立。
▪ 1851年,清咸丰元年,清朝人 口达43610万。同年,拜上帝会在 广金田村起事,建号太平天国。
清朝大事年表26704
▪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 为由发动叛乱。同年,爆发了萨尔 浒之战。
▪ 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
▪ 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
▪ 1635年,太宗皇太极废除女 真族名,正式定族名为“满洲”。
▪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 为「大清」
▪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开始, 至1642年结束。明将洪承畴降清。
▪ 1901年,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十一 国签订《辛丑条约》。清廷下令筹划 新政。
▪ 1905年,清政府罢科举,派五大 臣出洋考察宪政。同年,孙中山创立 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至1908年,同盟会发动六次起事 均失败。
▪ 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先后 驾崩;宣统帝即位。
▪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清朝中 央政府制定和颁行的『钦定藏内善 后章程二十九条』。同年,英使马 嘎尔尼来华,要求开放贸易被拒。
▪ 1796年,川陕白莲教起事, 至1805年平定。
▪ 1813年,英使马嘎尔尼第二次来 华亦无功。
▪ 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 清朝人口达38310万
▪ 1839年,林则徐于虎门销毁 鸦片。
▪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 崇祯帝在景山吊死。明朝覆灭。同 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明宗室 福王、鲁王、唐王、桂王先后建立 南明政权 。(1644~1661年)抗清。
▪ 1661年,郑成功据台湾反清。同年, 永历帝(桂王)被俘,南明政权告终。
▪ 1662年永历帝于昆明遇害。
▪ 1673年,康煕帝下令削藩,三藩 之乱爆发,至1681年被平定。
▪ 1723年,清政府宣布开豁乐户贱 籍的,大批明朝永乐时代遭到迫害的 建文忠臣女性后代得以从良。
▪ 1747年,乾隆帝开始征伐藏边回 疆等地,自记「十全武功」。征伐直 到1792年结束。
▪ 1782 年,《四库全书》1760年, 乾隆拟「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 碑」, 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 清朝人口达31150万。同年,乾隆 帝开始宠信和珅,使清朝步入中衰。 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
▪ 1861年,8月咸丰在热河驾崩。11月1日, 辛酉政变,慈禧太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同年,洋务运动(1861~1894年)开始,创办 军事工业、实业,编练陆海军设西式学堂。 1864年,洪秀全病死,清军攻入南京,太 平天国败亡。同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 界约记》。 1883年,中法战争 (1883~1885年)爆发, 1885年,中法签订 《越南条约》,法占领越南。
▪ 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 沙俄占旅顺及大连。
▪ 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等 推动宣布“戊戌变法”,同年9月, 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又称 “百日维新”。
▪ 1899年,义和团兴起,在山 东各地杀教士、教民。
▪ 1900年,6月21日,慈禧对全世界宣 战。8月16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同 年,兴中会惠州起义失败。
▪ 1683年,清军攻台湾,郑氏投降, 中华全境统一。
▪ 1685年至1686,清军于俄军两 度雅克萨之战,清军大捷。
▪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 楚条约》,确立两国边界。
▪ 1690年1723年间,康煕帝 屡征准噶尔、青海。平定新疆 叛乱。
▪ 1712年,清政府宣布此年(康熙50年) 以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 1853年,太平军攻入南京, 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并颁《天朝 田亩制度》。
▪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4860)爆发。英法联军侵华。同年,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渐趋败 亡。
▪ 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 清廷与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又 与俄签订《瑷珲条约》。
▪ 1859年,英法联军再次入侵 中国, 1860年,英法联军火 烧圆明园;攻陷北京。中英、 中法、中我分别签订《北京 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