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中考复习—新定义专题
中考新定义新运算专题练习(1)

1.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 、b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如下, )0(*>+-+=b a b a b a b a ,如:523232*3=-+=, 那么)4*5(*6= 。
2.对实数a .b ,定义运算☆如下:a☆b=(,0(,0b b a a b a a a b a -⎧⎪⎨⎪⎩>≠)≤≠), 例如2☆3=32-=18,计算:[2☆(﹣4)]×[(﹣4)☆(﹣2)]=3.对于不小于3的自然数n ,规定如下一种操作:<n>表示不是n 的约数的最小自然数.如<7>=2,<12>=5,等等,则<19>×<98>=4.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ab =b 2+1,例如74=42+1=17,那么53= ,m (m 2)= .5.在有理数范围内规定一种新运算“*”,其规则为a*b =a 2-b 2,根据这个规则,求2*5的结果为 .6.用“←”与“→”定义: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a ←b=a , a →b =b ,例如:3←2=3, 3→2=2,则(2006→2005)←(2004→2003)= .7.若(x 1,y 1)(x 2,y 2)=x 1x 2+y 1y 2,则(4,5)(6,8)= .12.对于实数a,b,定义运算“﹡”:a ﹡b=22(),).a ab a b ab ba b ⎧-≥⎪⎨-<⎪⎩(例如4﹡2,因为4>2,所以4﹡224428=-⨯=.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560x x -+=的两个根,则1x ﹡2x = 13.我们把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如1,3,9,19,33,…就是一个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个数起,每一个数与它前一个数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如2,4,6,8,10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它的公差为2.如果一个数列的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组成的新数列是等差数列,则称这个数列为二阶等差数列.例如数列1,3,9,19,33,…,它的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组成的新数列是2,6,10,14,…,这是一个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所以,数列1,3,9,19,33,…是一个二阶等差数列.那么,请问二阶等差数列1,3,7,13,…的第五个数应是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x ,y ),若规定以下两种变换:①f (x ,y )=(y ,x ).如f (2,3)=(3,2);②g (x ,y )=(-x ,-y ),如g (2,3)=(-2,-3).按照以上变换有:f (g (2,3))=f (-2,-3)=(-3,-2),那么g (f (-6,7))等于 .14.现定义两种运算:“”,“”,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 ,b ,a ⊕b=a+b-1,a ⊗b =a ×b-1,求4⊗[(6⊕8)⊕(3⊗5)]的值.15.若两个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都相同,则称这两个二次函数为“同簇二次函数”。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案 一次函数之新定义

同时强调多思少算,训练学生准确画图,从图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二、解题策略
常见思路:给什么,用什么。
关键是
①深刻理解“新定义”一一明确“新定义”的条件,原理、方法、步骤和结论;
②重视“举例”,利用“举例”检验是否理解和正确运用“新定义;归纳“举例”提供的做题方法;归纳“举例”提供的分类情况;
(1)请判断下列各点中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衡点的是:(填序号) ①A(1,2),②B(-4,4)
(2)若在第一象限中有一个平衡点N(4,m)恰好在一次函数y=-x+b(b为常数)的图象上.
①求m、b的值
②一次函数y=-x+b(b为常数)与y轴交于点C,问:在这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M使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存在,设点M的坐标为(x.-x+8)
∵ 即 ,解得:x=±12,:点M的坐标为(12,-4)或(-12,20)
(3)没有,理由如下:
设平衡点的坐标为(n,-2),则2|n|=(2+|n|)×2,∴2|n|=4+2|n|,即0=4.
∵0≠4,
∴经过点P(0-2),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没有平衡点.
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面积、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面积以及解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平衡点的定义逐一验证点A,B是否为平衡点:(2)①利用平衡点的定义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m,b的为(x,-x+8),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 ,可得出关于x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的值,再将其代入点M的坐标中即可求出结论;
2020年中考复习——新定义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0中考复习——新定义问题专题训练(二)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 现规定一种新运算“*”:a *b =a b ,如3*2=32=9,则(12)*3=( )A. 16B. 8C. 18D. 322. 对有理数a ,b ,规定运算如下:a※b =a +ab ,则−2※3的值为( )A. −10B. −8C. −6D. −43. 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a ※b =√a 2+b 2,如3※4=√32+42=√25=5,根据这个规则,计算5※12的值是( )A. √13B. 13C. 5D. 6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x,y),若规定以下两种变换:①f(x,y)=(y,x),如f(2,3)=(3,2); ②g(x,y)=(−x,−y),如g(2,3)=(−2,−3).按照以上变换有:f(g(2,3))=f(−2,−3)=(−3,−2),那么g(f(−6,7))等于( )A. (7,6)B. (7,−6)C. (−7,6)D. (−7,−6)5. 我们约定a ⊗b =10a ×10b ,如2⊗3=102×103=105,那么3⊗8为( )A. 24B. 1024C. 1011D. 1110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的坐标为(a,b),点P 的“变换点”P′的坐标定义如下:当a ≥b 时,点P′的坐标为(b,−a);当a <b 时,点P′的坐标为(a,−b),则点A(5,3),B(1,6),C(−2,4)的变换点坐标分别为( ).A. (3,−5),(1,6),(2,4)B. (3,5),(1,−6),(−2,−4)C. (3,−5),(1,−6),(−2,−4)D. (−3,5),(1,−6),(−2,−4)7. 定义运算: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 ,b ,有a ∗b =(a −1)(b +1),则计算−3∗4的值是( )A. 12B. −12C. 20D. −208. 阅读材料:对于任何实数,我们规定符号|a b cd|的意义是|a b cd|=ad −bc.按照这个规定,请你计算:当x 2−4x +4=0时,|x +12xx −12x −3|的值( )A. −9B. −1C. 5D. −5二、填空题9.定义:a∗b=a2−b,则(1∗2)∗3=____.10.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2※5=2×(2-5)+1=2×(-3)+1=-5,则3※(-2)=(1);[(-2)※3]-[2※(-1)]的值为(2).括号(1)处填括号(2)处填11.若=a+b–c–d,则=_________.=______ .12.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1!=1,2!=2×1=2,100!98!13.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1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_.14.设[x]表示不超x的整数中最大的整数,如:[1.99]=1,[−1.02]=−2,根据此规律计算:[−2.4]−[−0.6]=____.15.阅读理解:引入新的i,新的i满足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已知i2=−1,那么(2+i)(2−i)=_______.三、解答题16.对于有理数a、b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a☆b=a2-ab.(1)求2☆(-3)的值;(2)若(-2)☆(3☆x)=4,求x的值.17.a⊗b是新规定的这样一种运算法则:a⊗b=a2+ab,例如3⊗(-2)=32+3×(-2)=3.(1)若(−3)⊗x=5,求x的值;(2)若3⊗(2⊗x)=−4+x,求x的值.18.对于a、b定义两种新运算“∗”和“※”:a∗b=a+kb,a※b=ka+b(其中k为常数,且k≠0).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a,b),有点P的坐标为(a∗b,a※b)与之相对应,则称点P为点P的“k衍生点”例如:P(1,4)的“2衍生点”为P′(l+2×4,2×1+4),即P′(9,6).(1)点P(−1,6)的“2衍生点”P′的坐标为_____.(2)若点P的“3衍生点”P′的坐标为(5,7),求点P的坐标.19.请耐心阅读,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上周末,小明在书城随手翻阅一本高中数学参考书时,无意中看到了几个等式:sin51°cos12°+cos51°·sin12°=sin63°,sin25°cos76°+cos25°sin76°= sin101°.一个猜想出现在他脑海里,回家后他马上用科学计算器进行验证,发现自己的猜想成立,并能推广到一般情况.其实这是大家将在高中学的一个三角函数知识.你是否和小明一样也有想法了?下面考考你,看你悟到了什么.(1)根据你的猜想填空:sin37°cos48°+cos37°sin48°=__________,sinαcosβ+cosαsinβ=__________.(2)尽管75°角不是特殊角,请你用发现的规律巧算出sin75°的值.20.阅读理解:若A,B,C为数轴上三点,点C是线段AB上一点,且点C到点A的距离是点C到点B的距离的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好点.如图1,点A 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好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好点,但点D是【B,A】的好点.知识运用: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N所表示的数是4.(1)数________所表示的点是【M,N】的好点;(2)如图3,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20,点B所表示的数为40,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点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21.已知A、B是⊙O上的两个定点,P是⊙O上的动点(P不与A,B重合),我们称∠APB是⊙O上关于A、B的滑动角.已知∠APB是⊙O上关于A、B的滑动角.(1)若AB是⊙O的直径,则∠APB=____;(2)若⊙O的半径是1,AB=√2,求∠APB的度数.22. 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3)÷(−3)÷(−3)÷(−3)记作(−3)④”,读作“−3的圈4次方”,一般地,我们把a ÷a ÷a ÷⋯÷a ⏟n 个a(a ≠0)记作a ,读作“a 的圈n 次方”.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③=________,(−12)④=________.(2)有理数的除方可以转化为乘方幂的形式.如(−3)④=(−3)÷(−3)÷(−3)÷(−3)=(−3)×(−13)×(−13)×(−13)=(−13)×(−13)=(−13)2直接将下列的除方形式写成乘方幂的形式:(−2)④=________;5※=________. (3)计算:22018×.答案和解析1. C解:(12)∗3=(12)3=18.2. B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2+(−2)×3=−2−6=−8,3. B解:∵a ※b =√a 2+b 2, ∴5※12=√52+122=13.4. C解:由题意得g(f(−6,7))=g(7,−6)=(−7,6).5. C解:∵a ⊗b =10a ×10b ∴3⊗8=103×108=1011,6. C解:∵A(5,3),5>3, ∴A′(3,−5), ∵B(1,6),1<6, ∴B′(1,−6), ∴C(−2,4),−2<4, ∴C′(−2,−4).7. D解:∵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 、b ,有a ∗b =(a −1)(b +1) ∴−3∗4=(−3−1)(4+1)=−20.8. B解:∵x 2−4x +4=0, ∴(x −2)2=0, ∴x 1=x 2=2,由题意可得:|x +12xx −12x −3|=(x +1)(2x −3)−2x(x −1), =2x 2−3x +2x −3−2x 2+2x=x−3当x=2时,x−3=2−3=−1,9.−2解:∵a∗b=a2−b,∴(1∗2)∗3=(12−2)∗3=(−1)∗3=(−1)2−3=−2,10.(1)16(2)4解:由题意得3※(-2)=3×[3−(−2)]+1=3×(3+2)+1=3×5+1=16,故答案为16.解:由题意得(-2)※3=−2×(−2−3)+1=−2×(−5)+1=10+1=11,2※(-1)=2×(2+1)+1=2×3+1=7,[(-2)※3]-[2※(-1)]=11−7=4.11.−4解:=1+2−3−4=−4.12.9900解:∵100!=100×99×98×97×...×1,98!=98×97× (1)∴100!98!=100×99×98×…×198×97×⋯×1=100×99=9900.13. 15∘解:由题意知α=110∘, 则β=110∘÷2=55∘,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为180∘−110∘−55∘=15∘,14. −2解:[−2.4]−[−0.6] =−3−(−1) =−3+1 =−2,15. 5解:由题意可知:原式=22−i 2=4−(−1)=5,16. 解:(1)2※(−3) =22−2×(−3) =4+6=10;(2)(−2)※(3※x) =(−2)※(9−3x) =(−2)2−(−2)×(9−3x) =22−6x 即22−6x =4 解得:x =3.17. 解:(1)利用题中新定义化简(−3)⊗x =5得:9−3x =5,解得:x =43;(2)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2⊗x =4+2x ,3⊗(2⊗x)=3⊗(4+2x)=9+12+6x =6x +21,3⊗(2⊗x)=−4+x ,得:6x +21=−4+x , 解得:x =−5.18. 解:(1)(11,4);(2)设点P 的坐标为:(a,b),由题意可得: {a +3b =53a +b =7, 解得,{a =2b =1,∴点P 的坐标为:(2,1).解:(1)由题意可得,点P(−1,6)的“2衍生点”P′的坐标为:[−1+2×6,2×(−1)+6],即(11,4);故答案为(11,4);19. 解:(1)sin85°,sin (α+β); (2)sin75°=sin (30°+45°) =sin30°cos45°+cos30°sin45°=12×√22+√32×√22=√2+√64. 解:(1)根据题目信息,sin37°cos48°+cos37°sin48°=sin (37°+48°)=sin85°, sinαcosβ+cosαsinβ=sin (α+β); 故答案为:sin85°,sin (α+β);20. 解:(1)2;(2)设点P 表示的数为y ,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P 为[A,B]的好点.由题意,得y −(−20)=2(40−y), 解得y =20,t =(40−20)÷2=10(秒); ②P 为[B,A]的好点.由题意,得40−y =2[y −(−20)], 解得y =0,t =(40−0)÷2=20(秒).综上所述,当t 为10秒或20秒时,P 、A 和B 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 解:(1)设所求数为x ,由题意得 x −(−2)=2(4−x), 解得x =2. 故答案为2.21. 解:(1)90°;②连接OA ,OB ,AB , ∵⊙O 半径为1,AB =√2, ∴OA 2+OB 2=AB 2, ∴∠AOB =90°,若点P 在优弧APB ⏜上,则∠APB =12∠AOB =45°; 若点P 在劣弧AB⏜上,则∠AP′B =180°−∠APB =135°; ∴∠APB 的度数为45°或135°.解:(1)∵AB 为⊙O 的直径, ∴∠APB =90°.故答案为90°;22. 解:(1)12; 4(2)(−12)2,(15)n−2.(3)22018×22018=22018×(−12)2016=22=4解:(1)2③=2÷2÷2=12,(−12)④=(−12)÷(−12)÷(−12)÷(−12)=4.故答案为:12;4.(2)(−2)④=(−2)÷(−2)÷(−2)÷(−2) =(−2)×(−12)×(−12)×(−12)=(−12)2,5※=5÷5÷5÷⋯÷5⏟n 个5=5×15×15×⋯×15⏟n−1个15=(15)n−2.故答案为:(−12)2,(15)n−2.。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新定义

专题五、新定义一、考点透视:新定义往往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
事实上特别多问题复杂的代数问题,最终都转化成了几何问题。
著名的费马大定理亦是如此。
这类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强,题目定位:(1)区分高端,适度中上,兼顾中下;(2)多问,环环相扣;(3)新定义;现场学习;(4)借助几何直观,探究问题之间的数量和空间关系;(5)考察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知识体系。
二、解题策略:1、做第一问不要担心,只要读明白题意,基本就能解决。
不要纠结于那个新的定义名称是什么,它就是一个新同学呗,也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哈哈。
假如定义特别长,题目一般都会举例子,这就更简单了。
2、做第二问最好能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有时题目还会考察逆向思维能力、3、第三问往往考察存在性,最值问题或者取值范围问题。
近些年考察取值范围问题比较多。
做题时一定要画图,感受图形的变化,找到临界值,进而解决问题。
注意考虑全面,不要漏解,以及是否能够取等号的问题、三、例题精讲。
一定要感受出题者的意图,以及李老师说的大的解题策略。
剩下的就是您的基本功了。
28、(昌平)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给出如下定义:记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 轴的距离为,若,则称为点P的最大距离;若,则称为点P的最大距离、例如:点P(,)到到x轴的距离为4,到y轴的距离为3,因为3 〈4,因此点P的最大距离为、(1)①点A(2,)的最大距离为;②若点B(,)的最大距离为,则的值为;(2)若点C在直线上,且点C的最大距离为,求点C的坐标;(3)若⊙O上存在..点M,使点M的最大距离为,直截了当写出⊙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27、(海淀)关于⊙C与⊙C上的一点A,若平面内的点P满足:射线..AP与⊙C交于点Q(点Q能够与点P重合),且,则点P称为点A关于⊙C的“生长点"、已知点O为坐标原点,⊙O的半径为1,点A(—1,0)。
(1)若点P是点A关于⊙O的“生长点",且点P在x轴上,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________;(2)若点B是点A关于⊙O的“生长点”,且满足,求点B的纵坐标t的取值范围;(3)直线与x轴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N,若线段MN上存在点A关于⊙O的“生长点”,直截了当写出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通州)点的“值”定义如下:若点为圆上任意一点,线段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点的“值”,记为、特别的,当点,重合时,线段的长度为0。
中考专题复习——“新定义”问题(教案)

专题复习——“新定义”问题(教案)授课日期:2016.5.18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新定义"型试题的概念及常见模式;2、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了解解决"新定义"型试题的思路,掌握分析"新定义"型试题的方法,并学会解决"新定义"型试题。
教学重点:"新定义"型试题三种常见模式及其分析、解决该类问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新定义"型试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解决过程中又往往涉及较多的知识点,综合性较强。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读题和分析问题,并且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专题诠释所谓"新定义"型试题,是指试题在某种运算、某个基本概念或几何图形基础上或增加条件,或改编条件,或削弱条件,构造一些创意新奇、情境熟悉但又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的试题。
其特点是源于初中数学内容,但又是学生没有遇到的新信息,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
“新定义”型试题常常以运算模式、函数模式、几何模式等形式出现。
二、解题策略解决此类问题的常见思路:给什么,用什么。
即:正确理解新定义,并将此定义作为解题的重要依据,分析并掌握其本质,用类比的方法迅速地同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然后解决新的问题。
三、典例精析(一)运算模式例1 (2013•河北)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 ,都有a⊕b=a(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2⊕5=2×(2-5)+1=2×(-3)+1=-6+1==-5。
(1)求(-2)⊕3的值;(2)若3⊕x的值小于13,求x的取值范围,并在图所示的数轴上表示出来.分析:(1)按照定义新运算a⊕b=a(a-b)+1,即可求解;(2)先按照定义新运算a⊕b=a(a-b)+1,得出3⊕x,再令其小于13,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最后在数轴上表示即可。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专题五 新定义型

专题五新定义型【专题精讲】“新定义型”问题,主要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和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的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
最近几年是考试热点。
“新定义型”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的原型特点及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背景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
“新定义型”问题的类型:规律题型中的新定义,运算题中的新定义,探索题中的新定义,开放题中的新定义,阅读材料题中点的新定义,等等。
【典型例题讲解】考点一规律题中的新定义例1若自然数n使得三个数的加法运算“)2++nnn”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连加进位数”。
+(+()1例如:2不是“连加进位数”,因为2+3+4=9不产生进位现象;4是“连加进位数”,因为4+5+6=15产生进位现象;51是“连加进位数”,因为51+52+53=156产生进位现象。
如果从0,1,2, (99)100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数,那么取到“连加进位数”的概率是()A. 0.88B. 0.89C. 0.90D. 0.91考点二运算中的新定义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2⊕5=2×(2-5)+1=2×(-3)+1=-6+1=-5(1)求(-2)⊕3的值;(2)若3⊕x的值小于13,求x的取值范围,并在图所示的数轴上表示出来.定义:数学活动课上,李老师给出如下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
理解(1)如图1,已知A. B 是⊙O 上两点,请在圆上找出满足条件的点C ,使△ABC 为“智慧三角形”(画出点C 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F 是CD 上一点,且CD CF 41=,试判断AEF ∆是否为“智慧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运用:(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的半径为1,点Q 是直线3=y 上的一点,若在⊙O 上存在一点P ,使得OPQ ∆为“智慧三角形”,当其面积取得最小值时,直接写出此时点P 的坐标。
最新中考数学新定义题型专题复习资料

新定义型专题(一)专题诠释所谓“新定义”型问题,主要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新定义”型问题成为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新亮点.在复习中应重视学生应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新定义型专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景的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三)考点精讲考点一:规律题型中的新定义 例1.定义:a 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11a-称为a 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112=--,-1的差倒数是111(1)2=--.已知a 1=-13,a 2是a 1的差倒数,a 3是a 2的差倒数,a 4是a 3的差倒数,…,依此类推,a 2009= .考点二:运算题型中的新定义例2.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 、b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如下,*0a ba b a b a b+=+(>)﹣,如:323*2532+==﹣,那么6*(5*4)= .例3.我们定义ab ad bc cd=-,例如2345=2×5﹣3×4=10﹣12=﹣2,若x ,y 均为整数,且满足1<14x y <3,则x+y 的值是 .考点三:探索题型中的新定义例4.定义:到凸四边形一组对边距离相等,到另一组对边距离也相等的点叫凸四边形的准内点.如图1,PH=PJ,PI=PG,则点P就是四边形ABCD的准内点.(1)如图2,∠AFD与∠DEC的角平分线FP,EP相交于点P.求证:点P是四边形ABCD 的准内点.(2)分别画出图3平行四边形和图4梯形的准内点.(作图工具不限,不写作法,但要有必要的说明)(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在括号内填“真”或“假”.①任意凸四边形一定存在准内点.()②任意凸四边形一定只有一个准内点.()③若P是任意凸四边形ABCD的准内点,则PA+PB=PC+PD或PA+PC=PB+PD.()考点四:阅读材料题型中的新定义阅读材料我们经常通过认识一个事物的局部或其特殊类型,来逐步认识这个事物;比如我们通过学习两类特殊的四边形,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继续学习它们的特殊类型如矩形、等腰梯形等)来逐步认识四边形;我们对课本里特殊四边形的学习,一般先学习图形的定义,再探索发现其性质和判定方法,然后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请解决以下问题:如图,我们把满足AB=AD、CB=CD且AB≠BC的四边形ABCD叫做“筝形”;(1)写出筝形的两个性质(定义除外);(2)写出筝形的两个判定方法(定义除外),并选出一个进行证明.真题演练1.定义运算a⊗b=a(1﹣b),下列给出了关于这种运算的几点结论:①2⊗(﹣2)=6;②a⊗b=b⊗a;③若a+b=0,则(a⊗b)+(b⊗a)=2ab;④若a⊗b=0,则a=0.其中正确结论序号是.(把在横线上填上你认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2.如果一条直线把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我们把这条直线称为这个平面图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例如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1)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分别所在的直线一定是三角形的面积等分线的有;(2)如图,梯形ABCD中,AB∥DC,如果延长DC到E,使CE=AB,连接AE,那么有S =S△ADE.请你给出这个结论成立的理由,并过点A作出梯形ABCD的面积等分线(不梯形ABCD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3)如图,四边形ABCD中,AB与CD不平行,S△ADC>S△ABC,过点A能否作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分线?若能,请画出面积等分线,并给出证明;若不能,说明理由.3. 如图,六边形ABCDEF 是正六边形,曲线FK 1K 2K 3K 4K 5K 6K 7……叫做“正六边形的渐开线”,其中1FK ,12K K ,23K K ,34K K ,45K K ,56K K ,……的圆心依次按点A ,B ,C ,D ,E ,F 循环,其弧长分别记为l 1,l 2,l 3,l 4,l 5,l 6,…….当AB =1时,l 2 011等于( )A.20112π B.20113π C.20114π D.20116π一、选择题1、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a ☆b =1a +1b,根据这个规则,计算2☆3的值是( )A. 56B. 15C.5D.62.在快速计算法中,法国的“小九九”从“一一得一”到“五五二十五”和我国的“小九九”算法是完全一样的,而后面“六到九”的运算就改用手势了.如计算8×9时,左手伸出3根手指,右手伸出4根手指,两只手伸出手指数的和为7,未伸出手指数的积为2,则8×9=10×7+2=72.那么在计算6×7时,左、右手伸出的手指数应该分别为( )A 、1,2B 、1,3C 、4,2D 、4,33.(2010浙江杭州,10,3分)定义[a ,b ,c ]为函数y =a x 2+bx c +的特征数,下面给出特征数为[2m ,1﹣m ,﹣1﹣m]的函数的一些结论:①当m =﹣3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8,33);②当m >0时,函数图象截x 轴所得的线段长度大于32; ③当m <0时,函数在x >14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m ≠0时,函数图象经过同一个点.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第12题图)A B CD EF K 1 K 2K 3K 4K 5K 6K 74.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问题(二)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问题(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一、解答题1.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图形W ,给出如下定义:点P 是图形W 上任意一点,若存在点Q ,使得∠OQP 是直角,则称点Q 是图形W 的“直角点”.(1)已知点A ()6,8,在点Q 1()0,8,Q 2()4,2-,Q 3()8,4中,______是点A 的“直角点”;(2)已知点()3,4B -,()4,4C ,若点Q 是线段BC 的“直角点”,求点Q 的横坐标n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0D t ,()1,0E t +,以线段DE 为边在x 轴上方作正方形DEFG .若正方形DEFG 上的所有点均为线段BC 的“直角点”,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2.对于平面内的点M ,如果点P ,点Q 与点M 所构成的MPQ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则称点P ,点Q 为点M 的一对“关联点”,进一步地,在MPQ 中,若顶点M ,P ,Q 按顺时针排列,则称点P ,点Q 为点M 的一对“顺关联点”;若顶点M ,P ,Q 按逆时针排列,则称点P ,点Q 为点M 的一对“逆关联点”.已知(1,0)A ,(1)在33(0,0),(0,1),(2,0),,22O B C D ⎛⎫- ⎪⎝⎭中,点A 的一对关联点是____,它们为点A的一对___关联点(填“顺”或“逆”);(2)以原点O 为圆心作半径为1的圆,已知直线:3l y x b =+.∠若点P 在∠O 上,点Q 在直线l 上,点P ,点Q 为点A 的一对关联点,求b 的值; ∠若在∠O 上存在点R ,在直线l 上存在两点()11,T x y 和()22,S x y ,其中12x x >,且点T ,点S 为点R 的一对顺关联点,求b 的取值范围.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图形Q 和∠P ,给出如下定义:若图形Q 上的所有的点都在∠P 的内部或∠P 的边上,则∠P 的最小值称为点P 对图形Q 的可视度.如图1,∠AOB 的度数为点O 对线段AB 的可视度. (1)已知点N (2,0),在点12(0,3)3M ,2(1,3)M ,3(2,3)M 中,对线段ON 的可视度为60º的点是______.(2)如图2,已知点A (-2,2),B (-2,-2),C (2,-2),D (2,2),E (0,4). ∠直接写出点E 对四边形ABCD 的可视度为______°;∠已知点F (a ,4),若点F 对四边形ABCD 的可视度为45°,求a 的值.4.对于平面内点P和∠G,给出如下定义:T是∠G上任意一点,点P绕点T旋转180°后得到点P',则称点P'为点P关于∠G的旋转点.下图为点P及其关于∠G的旋转点P'的示意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点P(0,-2).(1)在点A(-1,0),B(0,4),C(2,2)中,是点P关于∠O的旋转点的是;=+上存在点P关于∠O的旋转点,求b的取值范围;(2)若在直线y x b(3)若点D在∠O上,∠D的半径为1,点P关于∠D的旋转点为点P',请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x P'的取值范围.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M 内的一点P ,若在∠M 外存在点P ',使得2MP MP '=,则称点P 为∠M 的二倍点.(1)当∠O 的半径为2时, ∠在1(1,0)T ,2(1,-1)T ,333(,)22-T 三个点中,是∠O 的二倍点的是 ; ∠已知一次函数2y kx k =+与y 轴的交点是(0,)A a ,若一次函数在第二象限的图象上的所有点都是∠O 的二倍点,求a 的取值范围.(2)已知点(,0)M m ,1(0,)2-B ,1(1,)2C -,∠M 的半径为2,若线段BC 上存在点P为∠M 的二倍点,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12,,,k A A A ⋯是k 个互不相同的点,若这k 个点横坐标的不同取值有m 个,纵坐标的不同取值有n 个,p m n =+,则称p 为这k 个点的“特征值”,记为12,,,k A A A p ⋯=.如图1,点(1,1),(1,2),,123M N T M N 〈〉=+=.(1)如图2,圆C 的圆心为(0,3),半径为5,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T A B 〈〉=________,,,T A B C 〈〉= _________;∠直线(0)y b b =≠与圆C 交于两点D ,E ,若,,,6T A B D E 〈〉=,求b 的取值范围; (2)点128,,,A A A ⋯到点O 的距离为1或2,且这8个点构成中心对称图形,128,,,6T A A A ⋯=,若抛物线2(0)y ax bx c a =++>恰好经过128,,,A A A ⋯中的三个点,并以其中一个点为顶点,直接写出a 的所有可能取值.7.在∠ABC中,点P是∠BAC的角平分线AD上的一点,若以点P为圆心,P A为半径的∠P与∠ABC的交点不少于...4个,点P称为∠ABC关于∠BAC的“劲度点”,线段P A 的长度称为∠ABC关于∠BAC的“劲度距离”.(1)如图,在∠BAC平分线AD上的四个点1P、2P、3P、4P中,连接点A和点的线段长度是∠ABC关于∠BAC的“劲度距离”.(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0,t),N(4,0).∠当t=5时,求出∠MON关于∠MON的“劲度距离”1d的最大值.∠如果222d≤≤内至少有一个值是∠MON关于∠MON的“劲度距离”,请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点P和点1P关于y轴对称,点1P和点2P关于直线l对称,则称点2P是点P关于y轴,直线l的完美点.(1)如图1,点(2,0)A-.∠若点B是点A关于y轴,直线1:4l x=的完美点,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 ;∠若点(5,0)C是点A关于y轴,直线2:l x a=的完美点,则a的值为__________;(2)如图2,∠O的半径为1.若∠O上存在点M,使得点M'是点M关于y轴,直线3:l x b=的完美点,且点M'在函数2(0)y x x=>的图象上,求b的取值范围;(3)(),0E t是x轴上的动点,∠E的半径为2,若∠E上存在点N,使得点N'是点N关于y轴,直线4:32l y x=+的完美点,且点N'在y轴上,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9.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和图形G,给出如下定义:若在图形G上存在两个点M,N,且MN=2,使得以P,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则称P为图形G的“正点”.已知A(2,0),B(0,23).(1)在点1C(-1,3),2C(0,0),3C(2,3)中,线段AB的“正点”是;(2)直线(1)3y k x=-+(0k≠)上存在线段AB的“正点”,求k的取值范围;(3)以(),0T t(0t<)为圆心,27为半径作∠T,若线段AB上总是存在∠T的“正点”,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10.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图形M ,N ,给出如下定义:P 为图形M 上任意一点,Q 为图形N 上任意一点,如果P ,Q 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M ,N 间的“闭距离”,记作d (M ,N ),特殊地,当图形M 与图形N 有公共点时,规定d (M ,N )=0已知点()(2,00)2(30)0()2A B C D m -,,,,,,. (1)∠求d (点O ,线段AB );∠若d (线段CD ,直线AB )=1,直接写出m 的值;(2)∠O 的半径为r ,若d (∠O ,线段AB )≤1,直接写出r 的取值范围; (3)若直线3y x b =+上存在点E ,使d (E ,ABC )=1,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11.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一点P 和C ,给出如下的定义:若C 上存在一个点A ,连接P A ,将射线P A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得到射线PM ,若射线PM 与C 相交于点B ,则称P 为C 的直角点. (1)当O 的半径为1时,∠在点(0,0)D 、(1,1)E -、(2,2)F 中,O 的直角点是 .∠已知直线l :y x b =+,若直线l 上存在O 的直角点,求b 的取值范围.(2)若(,0)Q q ,Q 的半径为1,直线332y x q =-+ 上存在Q 的直角点,直接写出q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1)Q1,Q3;(2)4222n-≤≤+;(3)-3+21-31732t t≤≤-≤≤或【解析】【分析】(1)在平面直接坐标系中画出相关点的坐标,根据定义就可以判断出结果.(2)根据题意画出点Q的位置轨迹,观察图形,满足题意有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即可.(3)根据题意画图,并结合第二问,发现当正方形在以OB和OC为直径的圆的相交部分的时候,是不满足题意的,所以找到个边界点,即可解题【详解】解:(1)Q1,Q3,如下图:(2)∠∠OQP=90°,∠点Q在以OP为直径的圆上(O,P两点除外)如图1,以OB为直径作M,作//MH x轴,交M于点H(点H在点M左侧).∠点B的坐标为(-3,4),∠M 的半径为52,点M 的坐标为3,22⎛⎫- ⎪⎝⎭.∠35422H x =--=-.如图2,以OC 为直径作M ',作M H ''∠x 轴,交M '于点H '(点H '在点M '右侧). ∠点C 的坐标为(4,4),∠M '的半径为22,点M '的坐标为(2,2). ∠222H x '=+. ∠n 的取值范围是4222n -≤≤+. (3)正方形1的左下端点为左边界,此时13t =-.正方形2的右上端点在右边圆上,圆心坐标为()2,2 ,则满足关系式:()()22121222t +-+-=,化简得:2260t t --=,解得:121717t t =+=-(舍),. 正方形3的左端点在左边圆上,圆心坐标为3,22⎛⎫- ⎪⎝⎭,此时满足关系式:()22351222t ⎛⎫++-= ⎪⎝⎭,化简得:2+330t t -=, 解得:3432132122t t -+--==,(舍), 正方形4的右下端点在右边圆上,是右边界,143t t +==,. 综上所说:满足题意的解集是:-3+21-31732t t ≤≤-≤≤或.【点睛】本题是新定义题型的考查,能够根据题意画出相关图形,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 2.(1)C ,D ,逆(或D ,C ,顺);(2)∠0b =,3-或23-;∠2323b --≤≤-.【解析】【分析】(1)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分别求出AO 、AB 、AC 、AD 、OD 的长,根据“关联点”及“顺关联点”的定义即可得答案;(2)∠根据“关联点”的定义可得1AP AQ PQ ===,可得∠QP A =60°,根据∠O 半径及点A 坐标可得OA=OP=AP ,可得∠OAP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点性质可得∠OAP =∠POA =60°,113,22P ⎛⎫ ⎪ ⎪⎝⎭,213,22P ⎛⎫- ⎪ ⎪⎝⎭,可得Q 1(0,0),根据∠QP A =∠POA =60°,可得PQ //OA ,即可得出点Q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即可得Q 2、Q 3坐标,把Q 1、Q 2、Q 3坐标代入直线l 解析式求出b 值即可;∠作RH ST ⊥于点H ,则32RH =,根据圆的性质分别求出b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得答案. 【详解】(1)∠(1,0)A ,33(0,0),(0,1),(2,0),,22O B C D ⎛⎫- ⎪⎝⎭, ∠AO =1,AB =2,AC =1,AD =1,OD=3,∠∠ACD 是等边三角形,∠C 、D 是点A 的“关联点”,∠点A 、C 、D 按顺时针排列,∠C 、D 是点A 的“顺关联点”,故答案为:C ,D ,顺(或D ,C ,逆)(2)∠如图.∠点P ,点Q 为点A 的一对“关联点”,∠APQ 为等边三角形,1AP AQ PQ ===,∠∠QP A =60°,∠以原点O 为圆心作半径为1的圆,点P 在∠O 上,OA =1,∠OA=OP=AP ,∠∠OAP 是等边三角形,∠∠OAP =∠POA =60°,113,22P ⎛⎫ ⎪ ⎪⎝⎭,213,22P ⎛⎫- ⎪ ⎪⎝⎭, ∠Q 1(0,0),∠点Q 在直线l 上,∠b 1=0,∠∠QP A =∠POA =60°,∠PQ //OA ,∠点Q 横坐标为12+1=32, ∠1AP AQ PQ ===,∠点Q 纵坐标为32±, ∠233333,,,2222Q Q ⎛⎫⎛⎫- ⎪ ⎪ ⎪ ⎪⎝⎭⎝⎭, 当233,22Q ⎛⎫ ⎪⎝⎭时,33322b +=,解得:3b =-; 当333,22Q ⎛⎫- ⎪⎝⎭时,33322b +=-,解得:23b =-. 综上所述,0b =,3-或23-.∠如图.∠点T,点S为点R的一对顺关联点,∠RTS为正三角形,1RT=,//RT x轴,点T和点S在直线:3l y x b=+上.作RH ST⊥于点H,则32RH=,当b取最大值时,111R H l⊥,1111312OH OR R H=-=-,此时11223b OH==-.当b取最小值时,222R H l⊥,2222312OH OR R H=+=+,此时222(23)23b OH=-=-+=--.综上所述,b的取值范围为2323b--≤≤-.【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点判定与性质、圆点性质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点坐标特征,正确理解“关联点”点概念是解题关键.3.(1)M1,M2;(2)∠90;∠232+或232【解析】【分析】(1)结合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求角的度数,从而作出判断;(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解;∠根据可视度的定义结合勾股定理分情况讨论求解【详解】解:(1)∠点N (2,0),点12(0,3)3M ,2(1,3)M ,3(2,3)M 中, ∠M 3N ∠x 轴,∠332tan 3ON M M N ∠==,112tan 3233ON M OM ∠=== ∠360M ∠≠︒,160M ∠=︒()222132OM =+=,()222132M N =+=∠∠2OM N 是等边三角形∠2=60OM N ∠︒ ∠对线段ON 的可视度为60º的点是M 1,M 2故答案为:M 1,M 2.(2)∠连接EA ,ED由题意可得AG =EG =2,DG =GE =2∠∠AGE 和∠EDG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D =90°∠点E 对四边形ABCD 的可视度为90°故答案为:90;∠解: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F在直线y=4上.如图所示,点F对正方形ABCD的可视度为45°,当点F是以点D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和直线y=4的交点时,过点D作DN∠EF于点N,则有DN=2,DF=4,可得NF=23.∠a=232+.当点F是以点A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和直线y=4的交点时,同理可得,a=232.综上,a的值为232+或232.【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已经图形与坐标,理解题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关键.4.(1)点B,点C;(2)222222b-≤≤+;(3)44'-≤≤px【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图即可得出旋转点;(2)使直线y x b =+分别与圆相切时,求出b 的取值范围;(3)考虑全两种情况即可得出取值范围.【详解】(1)点B ,点C ;(2)由题意可知,点P 关于∠O 的旋转点形成的图形为以点G (0,2)为圆心,以2个单位长度为半径的∠G .当直线y x b =+与∠G 相切时:如图1,求得:222b =+,如图2,求得:222b =-.因为直线y x b =+上存在点P 关于∠O 的旋转点,所以,222222b -≤≤+.图1图2(3) 当∠D 的圆心在(-1,0)(1,0)时,p x ' 取最小和最大值,∴ P '的横坐标x P '的取值范围44'-≤≤p x .【点睛】此题考查了圆与一次函数图像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灵活运用直线与圆相切的特点,进而求解.5.(1)∠2T ,3T ;∠2323a <≤;(2)153122m -<<-或315122m <<+ 【解析】【分析】(1)∠根据圆的二倍点的含义判断即可;∠由于圆的半径为2,根据二倍点的含义,则这些点与圆心O 的距离大于1,当直线与半径为1的圆相切时,可求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中的k 值,从而可求得a 的值;当直线y =kx +2k 与y 轴的交点也是O 与y 轴的交点时,可得a 的值,根据题意最后可确定a 的取值范围; (2)当2MC <且1MB > 或<2MB 且1MC >时,才满足条件,由此可求得m 的取值范围.【详解】(1)∠∠OT 1=1,122OT '=,但此时1T '点在圆上,不合题意,故T 1不是二倍点; ∠OT 2=22112+=,22333322OT ⎛⎫⎛⎫=-+= ⎪ ⎪ ⎪⎝⎭⎝⎭,而22222OT '=>,32232OT '=>,∠2T ,3T 是二倍点.故答案为:2T ,3T∠当2x =-时,0y =,∠一次函数2y kx k =+过定点()2,0-,如图1,当一次函数2y kx k =+的图象与半径为1的O 相切时,可得33k =,则233a =.如图2当一次函数2y kx k =+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也是O 与y 轴的交点时,可得2a =.∠由题意可知2323a <≤. (2)当2MC <且1MB > 或<2MB 且1MC >时,线段BC 上存在点P 为∠M 的二倍点,即221(1)44114m m ⎧-+<⎪⎪⎨⎪+>⎪⎩或221(1)14144m m ⎧-+>⎪⎪⎨⎪+<⎪⎩, 解得:315122m <<+或153122m -<<-. 故答案为:153122m -<<-或315122m <<+. 【点睛】本题是一个新定义问题,涉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6.(1)∠3,5;∠28b -<<且0b ≠,6b ≠;(2)1或2或14.【解析】【分析】(1)∠先写出A ,B 的坐标,然后根据题意即可求解;∠D ,E 两点都在直线(0)y b b =≠上,而A ,B 两点都在直线0y =上,因此A ,B ,D ,E 四点纵坐标不同的取值有2个,要使得,,,6T A B D E 〈〉=,则A ,B ,D ,E 四点横坐标不同的取值必须有4个,此时这四个点的横坐标均不能相同,由对称性,当6b =时,D ,E 分别为(4,6)-和(4,6),其横坐标分别与A ,B 的横坐标相同,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直线y b =与C 要有公共点,则28b -<<,答案可解;(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抛物线2(0)y ax bx c a =++>,所以0a >,抛物线开口向上,因为抛物线经过三个点,且抛物线呈对称,分析抛物线可能经过的点,进行分类讨论即可解得答案.【详解】(1)∠由图可知()()()4,0,4,0,0,3A B C -,根据题意可得:,213T A B 〈〉=+=,,,325T A B C 〈〉=+=,故答案为:3,5;∠解:D ,E 两点都在直线(0)y b b =≠上,而A ,B 两点都在直线0y =上,因此A ,B ,D ,E 四点纵坐标不同的取值有2个,要使得,,,6T A B D E 〈〉=,则A ,B ,D ,E 四点横坐标不同的取值必须有4个,于是此时这四个点的横坐标均不能相同.由对称性,当6b =时,D ,E 分别为(4,6)-和(4,6),其横坐标分别与A ,B 的横坐标相同,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直线y b =与C 要有公共点,则28b -<<;综上所述,b 的取值范围是28b -<<且0b ≠且6b ≠.(2)∠T <A 1,A 2,…,A 8>=6, ∠这8个点横坐标的不同取值的个数与纵坐标的不同取值的个数之和为6.∠点A 1,A 2,…A 8到点O 的距离为1或2,且这8个点构成中心对称图形,∠这8个点构成的图形如下图所示:它们的坐标分别为:A 1(-1,1),A 2(0,1),A 3(1,1),A 4(-1,0),A 5(1,0),A 6(-1,-1),A 7(0,-1),A 8(1,-1).∠抛物线y =ax 2+bx +c (a >0),∠抛物线开口向上.∠抛物线y =ax 2+bx +c (a >0)恰好经过A 1,A 2,…A 8中的三个点,并以其中一个点为顶点,∠根据抛物线为轴对称图形可得:抛物线经过A1,A3,A7或A4,A5,A7.∠抛物线经过A1,A3,A7时,11.1a b ca b cc-+=⎧⎪++=⎨⎪=-⎩解得:21abc=⎧⎪=⎨⎪=-⎩抛物线经过或A4,A5,A7时,1a b ca b cc-+=⎧⎪++=⎨⎪=-⎩解得:11abc=⎧⎪=⎨⎪=-⎩或这8个点构成的图形如下图所示:它们的坐标分别为:123214214(,),(,)4444A A--,34521432143214(,),(,),(,)444444A A A--6782142143214(,),(,),(,).444444A A A----∠抛物线y=ax2+bx+c(a>0)恰好经过A1,A2,…A8中的三个点,并以其中一个点为顶点,∠根据抛物线为轴对称图形可得:抛物线经过A1,A3,A6或A4,A2,A7.∠抛物线经过A1,A3,A6时,A6为顶点,经过A1,A3,设抛物线解析式为2214().44y x =+- 将A 3坐标代入得:142214().4444a =+- 解得:14.a =抛物线经过A 2,A 4,A 7时,A 7为顶点,经过A 2,A 4,设抛物线解析式为2214().44y x =-- 将A 4坐标代入得:21432214().4444=-- 解得:14.a =综上,a 的值为1或2或1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进行分类讨论.7.(1)23,P P ;(2)∠22;∠52t -≤≤-或25t ≤≤.【解析】【分析】(1)以AP 为半径,以点P 为圆心作圆,观察图形,结合题意即可解答;(2)∠作∠MON 的角平分线OE ,ON 的垂直平分线PF ,OE 和PF 相交于点P ,此时∠P 过点N ,线段OP 的长度是∠MON 关于∠MON 的“劲度距离”最大值.由此求解即可;∠由题意可知圆心都在直线y =x 上,再分当t >0和t <0时两种情况求t 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1)以AP 为半径,以点P 为圆心作圆,则23P P 、符合要求.故答案为:23P P、;(2)∠作∠MON的角平分线OE,ON的垂直平分线PF,OE和PF相交于点P,此时∠P 过点N,线段OP的长度是∠MON关于∠MON的“劲度距离”最大值.易知,OE的函数表达式为y=x,PF的函数表达式为x=2,从而可得其交点坐标为P(2,2).∠1d=OP=22;∠由题意可知,圆心都在直线y=x上,∠当t>0时,当d最大为22时,圆P经过点N,此时和∠一样,点M在(0,5)处,即t=5;当d最小为2时,圆P经过点M,此时点P的纵坐标为1122OM t=,所以点P的坐标(12t,12t),再由OP=2可得22211()()(2)22t t+=,解得t=2;∠当t>0时,t的取值范围为25t≤≤.∠同理,当t<0时,t的取值范围为52t-≤≤-.综上所述t的取值范围为52t-≤≤-或25t≤≤.【点睛】本题时一次函数和圆的综合题,正确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1)∠(6,0),∠3.5;(2)1524b-<≤;(3)234234t-≤≤+.【解析】【分析】(1)∠根据点坐标的轴对称变换规律即可得;∠先求出点A 关于y 轴,直线2:l x a =的完美点,再根据点C 的坐标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2)先根据完美点的定义、待定系数法求出点M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24y x b =+,再找出两个临界位置∠直线24(0)y x b y =+>与位于x 轴上方的半圆O 相切;∠直线24(0)y x b y =+>恰好经过点(1,0),分别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出b 的值即可得;(3)如图(见解析),先确定点N '在E '上运动,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1E E '的解析式,从而求出点,K E '的坐标,然后求出E '与y 轴相切时的t 值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1)∠(2,0)A -, ∴点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为(2,0),又点(2,0)关于直线1:4l x =对称坐标为(6,0),(6,0)B ∴, 故答案为:(6,0);∠(2,0)A -, ∴点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为(2,0),又点(2,0)关于直线2:l x a =对称坐标为(22,0)a -,点(5,0)C 是点A 关于y 轴,直线2:l x a =的完美点,225a ∴-=,解得 3.5a =,故答案为:3.5;(2)如图,设点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M ,由完美点的定义得:点M 所在直线与点M '所在直线2(0)y x x =>平行,则设点M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2(0)y x c y =+>,设点M '的坐标为(,2)M m m ',则(2,2)M b m m ''-,(2,2)M b m m -+,将点(2,2)M b m m -+代入2y x c =+得:2(2)2b m c m -++=,解得4c b =,则点M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24y x b =+,因此,有两个临界位置:∠直线24(0)y x b y =+>与位于x 轴上方的半圆O 相切;∠直线24(0)y x b y =+>恰好经过点(1,0),∠直线24(0)y x b y =+>与位于x 轴上方的半圆O 相切,如图,设直线24(0)y x b y =+>与x 轴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A ,则(0,4),(2,0),0A b B b b ->,224,2,25OA b OB b AB OA OB b ∴===+=,由圆的切线的性质得:OM AB ⊥,1OM =,在AOB 和OMB △中,90AOB OMB ABO OBM ∠=∠=︒⎧⎨∠=∠⎩, AOB OMB ∴~,OA AB OM OB ∴=,即42512b b b=, 解得54b =, ∠直线24(0)y x b y =+>恰好经过点(1,0), 将点(1,0)代入得:240b +=,解得12b =-, 点M '在函数2(0)y x x =>的图象上,不含原点(0,0)O ,b ∴的值不能取12-,则b 的取值范围为1524b -<≤;(3)如图,设点E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1E,点1E关于直线4:32l y x=+的对称点为E',连接1E E',交直线4l于点K,则E'的半径为2,当点N在E上运动时,点N'在E'上运动,要使点N'在y轴上,则E'与y轴相切或相交即可,(,0)E t,1(,0)E t∴-,14E E l'⊥,∴设直线1E E'的解析式为33y x n=-+,将点1(,0)E t -代入得:303t n +=,解得33n t =-, 则直线1E E '的解析式为3333y x t =--, 联立333332y x t y x ⎧=--⎪⎨⎪=+⎩,解得234324t x t y ⎧--=⎪⎪⎨-+⎪=⎪⎩, 2332(,)44t t K ---+∴, 又点K 是线段1E E '的中点,2332(,)22t t E --+'∴, 当E '与y 轴相切时,2322t -=, 解得234t =+或234t =-,综上,满足条件的t 的取值范围为234234t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坐标的轴对称变换规律、圆的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2)(3),正确找出相应的临界位置是解题关键.9.(1)1C ,2C ;(2)03k <≤;(3)6243t -≤≤-或20t ≤<-【解析】【分析】(1)按照定义分别判断所给点能否与已知点构成等边三角形即可;(2)根据正点的定义,可以判断满足条件的正点连线是正六边形的两条边,结合直线(1)3y k x =-+过定点()1,3,进一步判断的范围即可; (3)根据正点的定义,画出满足题意的圆,根据图形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过点O 作OD ∠AB ,∠2C (0,0),A (2,0),B (0,23),∠AB =22(20)(023)-+-=4,∠OD=22334OA OBAB⨯⨯==,∠在线段AB上存在存在两个点M,N,且MN=2,使得以2C,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即:2C是线段AB的“正点”.同理:1C是线段AB的“正点”.故答案是:1C,2C;(2)如图,线段AB的“正点”在线段OC和'C D上.且六边形BCOAD'C是正六边形,∠直线(1)3y k x=-+(0k≠)过定点()1,3,是正六边形的中心坐标也是()1,3,∠直线(1)3y k x=-+(0k≠)绕着中心(1,3)旋转.又∠直线(1)3y k x=-+(0k≠)过点O和C'时,k=3,过点C和D时,k=0,∠03k<≤.(3)如下图:在∠T上取线段MN,使MN=2,往圆外作等边三角形MNE,在MN上取中点D,连接TN,ED,TD,则ED∠MN,TD∠MN,T,D,E三点共线,∠DE=22213-=,TD=()2227133-=,∠大圆的半径=3+33=43,同理:小圆半径=33-3=23,当大圆或小圆与线段AB有交点时,线段AB上存在∠T的“正点”,若大圆过点B时,则TB=43,∠AB=4,OB=23,∠OT=()()2243236-=,∠tan∠OBT=OT OBOB OA==tan∠OAB,即:∠OBT=∠OAB,∠∠ABT=∠OBT+∠ABO=∠OAB+∠ABO=90°,∠此时AB与大圆相切于点B,t=-6,若大圆过点A时,AT=43,此时,t=2-43,若小圆与线段AB相切于点C时,∠ATC=∠ABO=30°,TC=23,∠AT =TC ÷cos30°=23÷32=4,此时,t =-2, 若小圆经过B 点时,圆心与点O 重合时,t =0,综上,243t -6≤≤-或20t ≤<-.【点睛】本题是新定义题型,考查动点轨迹为圆时的综合数据处理,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题关键.10.(1)∠3;∠232m =-;(2)31231r -≤≤+;(3)232232b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作图,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闭距离”的定义即可求解;∠根据题意作图,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D 点坐标,故可求解; (2)根据题意作图,由d (∠O ,线段AB )≤1,分情况讨论即可求解;(3)根据题意作图,找到d (∠O ,线段AB )=1的点,再根据解直角三角形、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解方法求出b 的值,故可求解.【详解】(1)∠如图,作OH ∠AB ,∠()0)2023(A B -,,, ∠AO =2,BO =23,AB =()222234+=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1122AO BO AB OH ⋅=⋅ ∠OH =22334⨯= ∠d (点O ,线段AB )=3;∠∠AO =2,BO =23,AB =()222234+=∠AB =2AO ,∠∠ABO =30°如图,作HD ∠AB ,∠d (线段CD ,直线AB )=1,∠DH =1∠BD =2HD =2∠DO =BO -BD =232-∠D(232-,0)∠m=232-;Array(2)如图,OH∠AB,交∠O于M点,BI=1当d(∠O,线段AB)≤1当HM≤1时,由(1)可得OH=3∠31r≥-当BI≤1时,此时IO=BI+OB=231+∠231r≤+故若d(∠O,线段AB)≤1时,r的取值范围为31231-≤≤+;r(3)∠ d (E ,ABC )=1,如图,作CM ∠直线3y x b =+于M 点,此时CM =1设直线3y x b =+与x 轴交于K 点,则∠CKM =60°∠CK =CM ÷cos60°=233∠K (2+233,0),代入3y x b =+得232330b ⎛⎫=+⨯+ ⎪ ⎪⎝⎭ 解得b =232如图,作BG ∠直线3y x b =+于G 点,此时BG =1设直线3y x b =+与y 轴交于N 点,则∠GNB =90°-60°=30°∠BN =2BG =2∠N (0,232+),代入3y x b =+得32320b +=⨯+解得b =232+∠存在点E ,使d (E ,ABC )=1,∠b 的取值范围是232232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圆与几何综合,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图,由“闭距离”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圆的性质特点进行求解.11.(1)∠D ,E ;∠22b -≤≤;(2)464633q -≤≤ 【解析】【分析】(1)∠如图,由定义可得:,A B 都在O 上,且90,APB ∠=︒ 再分别画出图形,即可得到答案;∠由定义可知,如图O 的直角点,分布在以O 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或圆内,结合∠可得直线的两个极限位置,从而可得答案;(2)先求解332y x q =-+与,x y 轴的交点坐标,再求解60,ONK QNM ∠=︒=∠ 再分两种情况讨论:情况1:q >0时,结合∠画出图形求解463q =,再利用对称性得到.情况2:q <0时, 463q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1)∠如图,由定义可得:,A B 都在O 上,且90,APB ∠=︒当,P D 重合时,则()0,0P ,此时1,AP BP ==故D是O的直角点,如图,同理可得;()1,1E-是O的直角点,当()2,2F时,AFB∠<90,︒F∴不是O的直角点,故答案为:D,E;∠由定义可知,如图O的直角点,分布在以O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或圆内由∠可得:当直线y x b=+过()1,1E-时,11,b∴=-+2,b∴=当直线y x b=+过()1,1E'-时,11,b∴-=+2,b∴=-所以22b -≤≤;(2) 332y x q =-+, 当0x =,则3,2y q =当0,y = 则330,2x q -+= .2q x ∴= 所以直线与x 轴交点为N (,0)2q ,与y 轴的交点30,,2K q ⎛⎫ ⎪ ⎪⎝⎭32tan 3.2q OK ONK q ON∴∠=== 60,ONK QNM ∴∠=︒=∠情况1:q >0时,如图Q (半径为2)与直线332y x q =-+相切时, ∠2QM =,60QNM ∠=︒,∠26sin 603QM QN ==︒, ∠2623q ON QN ===, ∠463q =.情况2:q <0时,根据对称性,463q =-, ∠q 的取值范围为464633q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自定义题,同时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中考复习——新定义型专题
(一)专题诠释
所谓“新定义”型问题,主要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新定义”型问题成为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新亮点.在复习中应重视学生应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新定义型专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
的差倒数是
1
112
=--,-1的差倒数是
111(1)2=--.已知a 1=-13,a 2是a 1的差倒数,a 3是a 2的差倒数,a 4是a 3的差倒数,…,依此类推,a 2009= .
考点二:运算题型中的新定义
例 2.(2011毕节地区)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 、b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如下,
*0a b a b a b
=
+(>)
﹣,如:3*2== 那么6*(5*4)= .
例3.(2010重庆江津区)我们定义ab
ad bc cd
=-,例如错误!未指定书签。
2345=2×5
﹣3×4=10﹣12=﹣2,若x ,y 均为整数,且满足1<错误!未指定书签。
14
x
y <3,则x+y 的值是 .
考点三:探索题型中的新定义
例4.(2009 台州)定义:到凸四边形一组对边距离相等,到另一组对边距离也相等的点叫
凸四边形的准内点.如图1,PH=PJ ,PI=PG ,则点P 就是四边形ABCD 的准内点.
(1)如图2,∠AFD 与∠DEC 的角平分线FP ,EP 相交于点P .求证:点P 是四边形ABCD 的准内点.
(2)分别画出图3平行四边形和图4梯形的准内点.(作图工具不限,不写作法,但要有必
要的说明)
(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在括号内填“真”或“假”.
①任意凸四边形一定存在准内点.()
②任意凸四边形一定只有一个准内点.()
③若P是任意凸四边形ABCD的准内点,则PA+PB=PC+PD或PA+PC=PB+PD.()考点四:开放题型中的新定义
例5.(2011浙江台州)如果点P(x,y)的坐标满足x+y=xy,那么称点P为和谐点.请写出一个和谐点的坐标:.
考点五:阅读材料题型中的新定义
(2010广东佛山)阅读材料
我们经常通过认识一个事物的局部或其特殊类型,来逐步认识这个事物;比如我们通过学习两类特殊的四边形,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继续学习它们的特殊类型如矩形、等腰梯形等)来逐步认识四边形;
我们对课本里特殊四边形的学习,一般先学习图形的定义,再探索发现其性质和判定方法,然后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请解决以下问题:
如图,我们把满足AB=AD、CB=CD且AB≠BC的四边形ABCD叫做“筝形”;
(1)写出筝形的两个性质(定义除外);
(2)写出筝形的两个判定方法(定义除外),并选出一个进行证明.
练习部分
一、选择题
1、(2011山东菏泽)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a ☆b =1a +1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根据这个规则,计算2☆3的值是( ) A.
56 B. 1
5
C.5
D.6 2.(2011滨州)在快速计算法中,法国的“小九九”从“一一得一”到“五五二十五”和我国的“小
九九”算法是完全一样的,而后面“六到九”的运算就改用手势了.如计算8×9时,左手伸出3根手指,右手伸出4根手指,两只手伸出手指数的和为7,未伸出手指数的积为2,则8×9=10×7+2=72.那么在计算6×7时,左、右手伸出的手指数应该分别为( ) A 、1,2 B 、1,3 C 、4,2 D 、4,3 3.(2010浙江杭州)定义[a ,b ,c ]为函数y =a x 2+bx c +的特征数,下面给出特征数为[2m ,1﹣m ,﹣1﹣m]的函数的一些结论: ①当m =﹣3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8
,
33
); ②当m >0时,函数图象截x 轴所得的线段长度大于3
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③当m <0时,函数在x >
1
4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m≠0时,函数图象经过同一个点.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填空题
4.(2011甘肃兰州,26,9分)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
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
正对(sad ).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这时sadA BC
AB
==
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 (1)sad60°= .(2)对于0°<A <180°,∠A 的正对值sadA 的取值范围是 .
(3)如图②,已知sinA 3
5
=
,其中∠A 为锐角,试求sadA 的值.
A
A
B
C
C
B
图①
图②
5、(2011贵港)若记y =f (x )=22
1x x +,其中f (1)表示当x =1时y 的值,即f (1)=22111+=1
2;
f (12)表示当x =12时y 的值,即f (1
2)=2
211122512
f ==+()(
)();…;则f (1)+f (2)+f (22111212512
f ==+()()())+f (3)+f (13)+…+f (2011)+f (12011)= 。
三、解答题
6.(2011浙江绍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分別作坐标轴的垂线,若与坐标轴围成矩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则这个点叫做和谐点.例如.图中过点P 分別作x 轴,y 轴的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矩形OAPB 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则点P 是和谐点. (1)判断点M (l ,2),N (4,4)是否为和谐点,并说明理由;
(2)若和谐点P (a ,3)在直线y=﹣x+b (b 为常数)上,求a ,b 的值.
7.(2009山东济宁)阅读材料: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学过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下面就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所确定的两条直线,给出它们平行的定义:设一次函数111(0)y k x b k =+≠的图象为直线1l ,一次函数222(0)y k x b k =+≠的图象为直线2l ,若12k k =,且12b b ≠,我们就称直线1l 与直线2l 互相平行.
解答下面的问题:(1)求过点(1,4)P 且与已知直线21y x =--平行的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并画出直线l 的图象;(2)设直线l 分别与y 轴、x 轴交于点A 、B ,如果直线m :(0)y kx t t =+>与直线l 平行且交x 轴于点C ,求出△ABC 的面积S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