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 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分析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模型构建及应用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模型构建及应用摘要: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需将零碎的知识模块化,系统化,同时需不断巩固知识,整合知识。
本文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在二轮复习过程中不同类型模型构建的应用,整合生物学中的核心知识,并且探讨了模型构建在二轮复习中的意义关键词:模型构建;二轮复习;应用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将获得生物学模型的基本知识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在内容标准或活动建议部分做了具体的规定。
这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如此重视“模型”。
高考考试大纲也将建立模型的方法列入能力考核的目标与要求。
所以不管是课程标准还是高考大纲的要求,模型和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1 模型与模型构建所谓模型,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是科学研究中对复杂事物的一种简单的描述方法。
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可以借助具体的实物,也可以通过抽象的形式。
所以模型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建立模型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与行为相统一的过程。
通过对科学模型的研究来推知客体的某些性能和规律,借助模型来获取、拓展和深化对于客体的认识方法,就是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模型方法。
高中生物学课程模型建构与科学研究中的建立模型在思维本质上一样的,但高中生物学课程模型建构活动的主要价值是让学生通过尝试建立模型,体现建立模型中的思维过程,领悟模型方法,并获得或巩固有关的生物学概念和生理过程。
2 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模型构建类型高中生物课本中常见的模型主要包括主要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
表1是三种模型的比较。
3 模型构建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具体应用在高考复习中,常发现许多学生在复习之初游刃有余,但随着知识点的丰富,复杂,尤其是进入第二轮能力提高复习时就会出现知识混乱,特别是解答许多换了情境的问题,一脸茫然。
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题型总结讲义.docx

孟德尔遗传定律题型总结1--常染色体一、基础原型题:1)显隐判断:遗传题中往往不会明确的指出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判断,最基本的还是要掌握几类关系:1、AAXaa/A_结果全为显性(单纯的这个公式为条件是判断不出来的)2、AaXaa结果为1:1(单纯的这个公式为条件是判断不出来的)3、AaX Aa结果为显:隐=3:14、aa Xaa结果全为隐形(单纯的这个公式为条件是判断不出来的){例1}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纯种枣红马杂交,生出20匹枣红马和25匹黑马,这说明()A.雄性黑马也是纯合子B.黑色为隐性性状C.枣红色是隐性性状D.说明不了什么解析:Co非常明显的是黑色与枣红马的比例接近为1: 1。
2)基因型、表现型判断:遗传题中多有根据亲本基因型或者表现型求子代的基因型或者表现型及比例,或者根据子代的基因型或者表现型比例逆推亲本的基因型,做题的方法就是我们第一次课上所给的两个表格及计算方法:{例2}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2YYRr、IYYrr、IYyRR、2YyRr、I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YYRR 和YYRrB、YYrr 和YyRrC、YYRr 和YyRrD、YyRr 和Yyrr 解析:C o由题意可知,我们采用拆分法,将两对等位基因拆开来计算,YY:Yy=l:l, RR:Rr:rr=l:2:l,对照表格推论出来得知选C。
{例3}某种鹦鹉羽毛颜色有4种表现型: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
将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黄色鹦鹉占50%,红色鹦鹉占50%;选取F1中的红色鹦鹉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 : 3 : 2 : 1, 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A. aaBBXAAbbB. aaBbXAAbbC. AABbXaabbD. AaBbXAabb解析:B…由题意可知,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知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且F1中的红色鹦鹉进行互交,后代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 :3 : 2 : 1,因此可以猜想,后代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理论上应该是A_B_ : aaB_ : A_bb : aabb=9 : 3 : 3 : 1,其中A_BB和aaBB个体致死,导致出现了6 : 3 : 2 :1,所以F1中的红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 12/9/2021
1/2(Aa)×1/2(BB)×1/4(cc)=1/16(AaBBcc)
(4)表现型及概率的问题
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
AaBbCc×AabbCc,求它们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型种类数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3A_∶1aa)
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考点清单
基础知识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2/9/2021
(1)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⑤ 黄色、圆粒 。 (2)F2出现的新类型为⑥ 黄皱 和绿圆。 (3)F2不同性状之间出现了⑦ 自由组合 。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F1产生配子时,⑧ 等位 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⑨ 非等位 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⑩ 16 种。 (3)F2的基因型有 9 种,表现型为 4 种,比例为 9∶3∶3∶1 。
二、“逆向组合法”推断亲本基因型 1.方法:将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拆分成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分别分 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逆向组合。
(1)9∶3∶3∶1⇒(3∶1)(3∶1)⇒(Aa×Aa)(Bb×Bb); (2)1∶1∶1∶1⇒(1∶1)(1∶1)⇒(Aa×aa)(Bb×bb); (3)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 (4)3∶1⇒(3∶1)×1⇒(Aa×Aa)(BB×_ _)或(Aa×Aa)(bb×bb)或(AA×_ _) (Bb×Bb)或(aa×aa)(Bb×Bb)。
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 组合定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教材专用)

总结提升
要熟练掌握孟德尔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所采用的假 说—演绎法的具体内容,如观察到什么现象,提出了 什么问题,如何演绎推理等,只有将这些内容梳理清 晰,遇到此类问题才能快速作出判断。
归纳二: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3)特殊杂交组合中的判断。子代中所有雌性个体与父 本性状相同,所有雄性个体与母本性状相同,则为特定 杂交组合:XaXa×XAY或ZbZb×ZBW,XY型生物中, 雄性个体具有的性状为显性性状;ZW型生物中,雌性 个体具有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4)假设推论法。
2.玉米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
(1)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2)产生的后代数量较多,结论更可靠。 (3)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4)雌雄异花同株,杂交、自交均可进行。
人工异花授粉
两性花 父本:提供花粉的植株
母本去雄(处于花蕾期或开花前)
↓
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
单性花 套袋
配子
D
d ③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Dd
F1
高茎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F2 比例
高茎 矮茎 3 :1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F1 配子
Dd 高茎 Dd
dd 矮茎
d
测交后代 Dd
dd
高茎 矮茎
测交:杂合子与隐性纯合 子之间的一种特殊方式的 杂交。 (前提:已知显隐性)
杂交B 杂交C
黄色×黄色 灰色×黄色
2 3
黄色、
13灰色
1 黄色、1灰色
2
2
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
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五《遗传基本规律》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五《遗传基本规律》【考情剖析】综合剖析近三年各地高考题,高考命题在本专题有以下规律:1.从命题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遗传规律、遗传病及育种方法在本专题波及内容较广,本专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热门和难点。
2.从命题思路上,非选择题形式在本专题考察时,多以专题内综合的形式出现,一般涉及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它们在农业生产或遗传系谱图剖析中的应用,同时也波及到必定的实验内容。
3.纵观三年高考,跟着科学技术的不停发展,应用已有遗传学知识对遗传定律、伴性遗传进行剖析以及应用遗传规律指导农业育种、遗传病的控制和利用变异原理进行作物育种已经是基本考察内容。
对 2010 年高考的命题趋向展望以下:1.利用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思路解决育种、遗传现象、遗传病等遗传学识题。
2.伴性遗传及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图谱剖析及计算。
3.有关性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特别遗传方式剖析。
【知识交汇】重点一:孟德尔遗传定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实验程序杂交实验拥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得F1, F1自交得 F2↓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考证假说↓为何 F1所有为,为何F2的性状分别之比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相互分别,,雌雄配子随机联合测交实验(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得出结论基因的分别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基因的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分别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相对性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研究对象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都有一平等位基因控制,控制这些性状的体上的同一地点上,而且拥有一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多对)非同源染定的独立性色体上细胞学基础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别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本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①分别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联系②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别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
高三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两类题型及解法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两类题型及解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部分知识题目变化多端,且涉及到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相对性状)。
一、分析子代、推出双亲即已知子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求双亲的基因型。
解法一:隐性纯合突破法。
这种方法是先根据双亲的表现型确定部分基因型,如果是隐性性状则必为纯合体,其基因型可直接写出。
如果是显性性状,其基因型中必然含一个显性基因,然后在子代中找隐性纯合体来突破求双亲的基因型。
例1. 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二室(D)对多室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现用红色二室与黄色二室作亲本杂交,后代的植株数分别是,红果二室:红果多室:黄果二室:黄果多室=300:109:305:104,求双亲的基因型解:①根据题意列遗传式:P: R_D × r r D_↓子代有黄果多室(r r d d)②然后从遗传图式中出现的隐性纯合体子突破双亲的基因型。
因为子代中有黄果多室,基因型为rrdd,它是由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后发育形成的,所以双亲均能产生rd基因型的配子,因此可以求出双亲的基因型为RrD d×rrDd。
解法二: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求双亲基因型。
这种解法要将两对或多对性状分开,一对一对地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清楚后再将它们综合起来。
因为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是独立分配的,每对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为杂合子自交如A a×Aa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则为测交类型如A a×Aa子代性状全为显性性状,则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显性纯合子。
例 2. 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显性,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用纯合的紫茎缺刻叶与纯合的绿茎马铃薯叶杂交,F1自交,在F2代中发现不稳定遗传的紫色马铃薯叶有100株,问F2中能稳定遗传的绿茎缺刻叶在理论上有多少株?解:依题意分析:F2中的紫色马铃薯为重组型,不稳定遗传说明为杂合子,理论上,该杂合子应占2/16,共100株,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绿茎缺刻叶为另一重组型中的纯合子占1/16,应为50株,F2中紫色缺刻叶为双显性亲本型占9/16,应为450株。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问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问题巧用“性状比之和”,快速判断控制遗传性状的基因的对数(1)自交情况下,得到的“性状比之和”是4的几次方,就说明自交的亲代中含有几对等位基因;(2)测交情况下,得到的“性状比之和”是2的几次方,则该性状就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
【例证】某植物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P甲×乙乙×丙乙×丁甲×丙甲×丁丙×丁F1白色红色红色白色红色白色F2白色红色81∶白色175红色27∶白色37白色红色81∶白色175白色A.组二F1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B.组五F1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EEC.组二和组五的F1基因型可能相同D.这一对相对性状最多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析组二和组五的F1自交,F2的分离比为红∶白=81∶175,即红花占81/(81+175)=(3/4)4,则可推测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组二、组五的F1至少含四对等位基因,当该对性状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时,组二、组五的F1基因型都可为AaBbCcDd;当该对性状受五对等位基因控制时,组五F1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EE。
答案D1.(2019·山东青岛模拟)某植物叶形的宽叶和窄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纯合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进行杂交,如下表(相关基因用A、a;B、b;C、c……表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母本父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组合一宽叶窄叶宽叶宽叶∶窄叶=3∶1杂交组合二宽叶窄叶宽叶宽叶∶窄叶=15∶1杂交组合三宽叶窄叶宽叶宽叶∶窄叶=63∶1A.该植物的叶形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B.只要含有显性基因该植株的表现型即为宽叶C.杂交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D.杂交组合三的子二代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有26种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都是宽叶,说明宽叶是显性性状。
高考生物二轮重点讲练课件:科学探究之微专题2 与遗传有关的实验设计与分析(共36张PPT)

(4)若要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请完善 图解(假设可选择基因型),并预测结果结论。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注:对植物而言,还可采用花粉鉴定法及单倍体育种法,若花粉类型或由花 粉发育成的植株(经秋水仙素诱导)不同,则为杂合子,相同则为纯合子。
3.若要对基因位置进行探究,根据已有内容填空。 (1)要判断基因是否位于细胞质中,设计的实验为___正_反__交____实验,若子代 的表现型总是和母本一致,则为细胞质遗传,否则排除细胞质遗传。
高考生物内部学案 二轮重点讲练
科学探究之微专题2 与遗传有关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1.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一般有两种基因型即 纯合子和杂合子。
隐性性状:杂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2.几种交配方式
自交:植物中自花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泛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的交配。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回交:杂交后代再与亲本之一或与其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 测交:指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交配。 正交与反交:正交与反交是一对相对概念,是两亲本杂交时的不同组合方式, 如甲作母本与乙作父本杂交为正交,则乙作母本与甲作父本杂交为反交。
②b种情况下,若___正__反__交_子__代__雌_雄__表__现_型__相__同___,相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____正__反__交_子__代__雌_雄__表__现_型__不__同____,相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分析例1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的个体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个体肤色一样。
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子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A.27,7 B.16,9 C.27,9 D.16,7答案 A解析基因型为AaBbEe与AaBbEe的人婚配,子代基因型种类有3×3×3=27种,其中显性基因个数分别有6个、5个、4个、3个、2个、1个、0个,共有7种表现型。
例2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
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
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该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该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2)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形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1.这类遗传现象不同于孟德尔的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是只要是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仍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问题,所以这类试题分析的总原则为“化繁为简、集简为繁”,即按照“先分开后组合”的原则,将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拆分成多个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别用分离定律进行推断,然后再将结果运用乘法原则进行组合即可。
2.3对等位基因(控制3对相对性状,用A /a 、B/b 和C/c 表示)的独立遗传规律:基因型为AABBCC 和aabbcc 的个体杂交→F 1――→⊗F 2,正常情况下,F 1的基因型为AaBbCc ,F 2有(33=)27种基因型、(23=)8种表现型(且每一种表现型中只有一份是纯合子),其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3。
若题中已知F 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符合(3∶1)3或其变式,则相应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 1的基因型是AaBbCc 。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项目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n (n >2)对相对性状 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 一对 两对n 对 F 1 配子类型及比例 2,1∶1 22,(1∶1)2即1∶1∶1∶12n ,(1∶1)n 配子组合数 4 424n F 2 基因型 种数 31 323n 比例 1∶2∶1 (1∶2∶1)2(1∶2∶1)n 表现型 种数 21 222n 比例 3∶1 (3∶1)2即9∶3∶3∶1(3∶1)n F 1测交后代 基因型 种数 21 222n 比例 1∶1 (1∶1)2即1∶1∶1∶1(1∶1)n 表现型 种数 21 222n 比例 1∶1(1∶1)2即1∶1∶1∶1 (1∶1)n4.出现红花∶白花=x ∶y ,若x x +y =⎝⎛⎭⎫34n ,则n 代表等位基因的对数,且n 对等位基因位于n 对同源染色体上。
1.(2018·南通模拟)如图是基因M 、N 、P 对某种生物性状控制的关系(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表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实现B .表现出性状2的个体基因型是ppM_nnC .表现出性状3的个体基因型可能有4种D .基因型为PpMmNn 的个体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性状1的个体占316答案 D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实现,A 正确;要表现出性状2,需要有酶1,而没有酶2,因此性状2的基因型可以用ppM_nn 来表示,B 正确;要表现出性状3,需要同时具有酶1和酶2,基因型可以表示为ppM_N_,即包括ppMMNN 、ppMMNn 、ppMmNN 、ppMmNn ,C 正确;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与F 1产生的配子种类相同,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PpMmNn 个体产生的配子有8种,其中P__占48,pm_占28,故基因型PpMmNn 个体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性状1的个体占34,D 错误。
2.(2018·安徽皖南八校一模)仓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P 和p 、Q 和q 、R 和r)控制,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否则表现为黑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3对基因中没有任意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 .该种仓鼠纯合灰色、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各有1种、7种C .基因型为PpQqRr 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个体占27/64D .基因型为PpQqRr 的灰色个体测交,子代黑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7答案 C解析 3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任意两对都不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 正确;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纯合灰色个体基因型为PPQQRR ,纯合黑色个体基因型有ppqqrr 、PPqqrr 、ppQQrr 、ppqqRR 、PPQQrr 、ppQQRR 、PPqqRR 7种,B 正确;基因型为PpQqRr 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灰色个体占3/4×3/4×3/4=27/64,黑色个体占1-27/64=37/64,C错误;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后代有8种基因型,灰色个体基因型有1种,黑色个体基因型有7种,其中只有ppqqrr 是黑色纯合子,占黑色个体中的1/7,D正确。
3.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1 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2.6 m。
如果已知亲代玉米是1 m和2.6 m高,则F1的株高及F2中可能有的表现型种类是()A.1.2 m,6种B.1.8 m,6种C.1.2 m,9种D.1.8 m,9种答案 D解析亲代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F1的基因型为AaBbCcDd,高度为(2.6+1)÷2=1.8(m),F2的基因型中可能含0~8个显性基因,则F2可能有9种表现型。
4.某雌雄同株的高等绿色植物具有茎的颜色(绿茎、紫茎)和花的颜色(红花、白花)两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一绿茎红花植株与一紫茎白花植株杂交得到F1,再用F1自交得到F2,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子代数量足够多)。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绿茎和紫茎这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
F1紫茎植株自交得到的F2中同时出现了绿茎和紫茎,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_。
(2)花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只考虑花色遗传),在F2的紫茎白花植株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比例是________。
答案(1)紫茎性状分离(2)自由组合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之比为9∶7,说明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答案合理即可)(3)3/71/3解析(1)一绿茎植株与一紫茎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紫茎,则紫茎是显性性状;F1紫茎植株(杂合子)自交得到的F2中同时出现了绿茎和紫茎,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2)据表格数据可知,F2中紫茎∶绿茎=(27+21)∶(9+7)=3∶1,红花∶白花=(27+9)∶(21+7)=9∶7,故茎的颜色(绿茎、紫茎)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颜色(红花、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再结合题干信息“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可知,花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花色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假设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控制,则F1(AaBb)自交,F2中有9/16A_B_(红花)、3/16A_bb(白花)、3/16aaB_(白花)、1/16aabb(白花),在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有1/7AAbb、1/7aaBB和1/7aabb,故在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7;设控制紫茎的基因为D,则F2的紫茎白花植株(3/7D_A_bb、3/7D_aaB_、1/7D_aabb)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DDA_bb、DDaaB_、DDaabb)的比例是(1/7+1/7+1/21)=1/3。
5.自花传粉的某二倍体植物,其花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遗传的生物学机制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蓝花植株自交,子代中蓝花个体与白花个体的比例约为27∶37,该比例的出现表明该蓝花植株细胞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多对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