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合集下载

全光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全光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全光网络技术及其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于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光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传输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有很多应用被广泛研究和开发,本文就对全光网络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全光网络技术全光网络是采用光作为传输媒介的网络系统。

相较于传统的电信网络,全光网络拥有更大的带宽、更高的信道容量和更低的传输损耗。

在全光网络中,信息采用光波通过光纤进行传输,从而避免了电波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电磁干扰。

在全光网络中,有三种主要的光传输技术:光纤传输、光波导传输和自由空间光传输。

其中,光纤传输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它是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利用光纤对光信号进行传输和调制。

同时,在光通信中,也有一些基本的传输技术,例如波分复用技术(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时分复用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和频分复用技术(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同一根光纤上实现多路复用,从而提高了光通信的带宽和效率。

二、全光网络的应用1. 全光网络通信随着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对于网络通信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全光网络通信技术,以其高速率、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成为了未来网络通信的发展趋势。

目前,全光通信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公共通信、局域网、数据中心等。

同时,光通信也成为了物联网、云服务等兴起领域的重要技术。

2. 全光网络储存除了网络通信,全光网络技术还被应用于大规模数据存储。

传统的数据存储往往采用硬盘或者闪存作为储存介质,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这种储存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

而全光网络储存,以其高速度、高容量和高密度的特点,成为了储存技术的发展方向。

全光网络储存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不同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例如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

激光通信介绍

激光通信介绍

背景六十年代激光出现以来,光学和整个现代科学的面貌都焕然一新,激光以其突出的高度相干性、高亮度、方向性好、极小的发散角、功率集中等优异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邻域中。

空间激光通信是指利用激光束作载波在陆地或外太空直接进行语音、数据、图像信息双向传送的一种技术。

与微波通信相比,激光通信具有以下显著的优势:激光波长短,通信容量显著增大;较小的发射功率需求;较小的收发天线和系统结构;各通信链路间的电磁干扰小;由于通信激光束发散角很小,保密性强,这一点对军事应用十分重要。

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单位有: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美国空军部、林肯实验室、欧空局、日本邮政通信室、宇宙开发事业团。

国内目前主要研究单位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上海光机所、武汉大学及空间技术研究院504所等。

关键技术:激光及高码率调制技术、光学准直技术、高增益光学收发天线、高灵敏度光信号接收技术、快速精确的APT(捕获、瞄准、跟踪)技术、大气信道技术。

自由空间光通信原理:最初的无线激光通信系统和无线电系统在结构上基本相同。

信号通过调制器加载到光波上,通过光学天线将发散角极小的光束向发射出去。

接收端的光学天线捕获到经调制的光波后,首先经过光探测器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由解码器解调作加载的信号。

其中激光器类似于无线电通信中的射频发生器。

发射端和接收端的收发光学天线相当于无线电收发电线。

所不同的仅仅是激光通信使用光波作为信息的载波。

光学天线其实就是光学望远镜,只是尺寸有明显的减小。

一、光空间通信技术(FSO)自由空间光通信或称无线光通信(FSO: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是一种宽带接入方式。

FSO是光通信和无线通信结合的产物,是用小功率红外激光束在大气中传送光信号的通信系统,也可以理解为是以大气为介质的激光通信系统。

FSO有两种工作波长:850纳米和1550纳米。

850纳米的设备相对便宜,一般应用在传输距离不太远的场合。

激光通信空间传输技术

激光通信空间传输技术

01
02
03
半导体激光器
研究高功率、高效率的半 导体激光器,提高激光输 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光纤激光器
利用光纤作为增益介质, 实现高功率、高效率的激 光输出,同时具有良好的 光束质量。
固体激光器
研究新型固体激光材料, 提高激光器的能量转换效 率和输出功率。
大气湍流对信号影响及补偿措施
大气湍流模型
研究大气湍流的统计特性 和物理模型,为信号传输 提供准确的预测和补偿。
该试验成功实现了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激光通信,标志着中国在卫星激光通信领域取得了 重要突破。
地面站与飞行器间数据传输需求
高数据传输速率
随着空间探测任务的日益复杂, 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激光通信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大容量数据传输
激光通信具有传输容量大的特点 ,能够满足地面站与飞行器之间
大容量数据的传输需求。
特点
激光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 大、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 优点,是实现高速、大容量通信 的重要手段。
空间传输技术概述
空间传输技术
指利用激光在大气或空间中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包括自由空间光通信和卫星 激光通信等。
技术原理
通过调制激光束的强度、相位、频率等参数,将信息加载到激光上,然后通过 光学系统发射到空间中,接收端通过光学系统接收并解调激光信号,实现信息 传输。
01
接收来自发射端的激光信号,并进行精确指向和跟踪。
光检测器与解调器
02
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解调处理,还原出原
始传输信息。
解码与信号处理单元
03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和解密处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安
全性。

激光技术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激光技术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激光技术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光通信是一种利用光子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它以光信号代替传统的电信号,在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在光通信系统中,激光技术作为光源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本文将重点探讨激光技术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激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技术,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涵盖了光源、光放大器和光调制器等关键部件。

首先,激光器作为光通信中的光源,具备高亮度、方向性好和窄线宽等特点,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光信号。

激光器的高亮度使得光信号能够在光纤中传播更长的距离,提高了光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激光器的方向性好能够减少信号的传播损耗,提高光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激光器的窄线宽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实现更高的信号传输速率。

因此,激光器被广泛运用于光通信中。

其次,激光放大器是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器件之一,能够通过将光信号放大来弥补信号的衰减损耗。

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因为光纤的衰减而逐渐衰弱,使用激光放大器可以将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强度,以保证信号能够稳定传输。

激光放大器的发展使得光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大幅度延长,达到了几百甚至上千公里。

同时,激光放大器具备高增益、低噪声和宽带宽等优点,适用于不同频段和需求的光通信系统。

最后,激光调制器是光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调制激光信号的强度或相位,实现二进制数字信号的传输。

激光调制器的主要种类包括电吸收调制器(EAM)和外差调制器(IM)。

电吸收调制器通过输入电压来控制激光信号的强度,适用于较低速率的光通信系统;外差调制器利用信号光与局域光的光强交叉调制,适用于高速率的光通信系统。

激光调制器的发展使得光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更高速率、更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为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以上关键部件的应用,激光技术在光通信领域还有更广泛的应用。

例如,激光技术可用于光纤传感,通过对激光光源进行调制,来实现对物理量(如温度、压力等)的测量。

自由空间无线光通信传输

自由空间无线光通信传输

自由空间无线光通信传输董文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氆商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基于RS232串行通信接口而设计的光无线通信器。

轴自信器成拳低,设计简单、性能好,可适用于工业(或民用)上各种无电接触传输的要求。

饫罐词】无线光通信;RS232接口;无电接触传输在工业生产中,数据信息的传输无时不存在。

且在许多特殊的环境中是无法连接电子线路进衙甬信。

本系统采用了脉冲编码式的光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无电磁干扰、无电火花的远距信号传输:可进行实时语音通信、电脑文件传输,配置上相应的传感器后就可以实现温度、压力、流量等工业数据的传输。

系统工耗低,体积少,成本低。

系统由发射机与接收机组成。

1发射机发射机由语音传感器,音频放大,~D转换器,激光驱动电路,激光发射器,L E D显示等组成。

原理图如下图所示:珂峦一1腿堡避j申隋群1碰豳i嚣2|‘…’1一一i~赫粒卜{黉麓爆}—_豁嚣ll艘曼劐工作原理为:语音传感器将语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经音频放大。

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经单片机M EG A8内置的~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

得到的数字信号一边由单片机输出L ED数码显示,另一边由R S232接口输出到激光驱动电路,经放大后驱动激光器发射出去。

当需要发射电脑文件时,只需拨动连接开关,把激光器驱动电路与电脑的R S232接口相连,就可以由直接发射电脑文件数据。

音频放大电路如下图单片机与激光器连接如下图争{;囊爱曩篓譬曩.甘!:?w::j二*i:;.…=}:,二矗州,逶著瀵争誉:剥::二≯_i…一二二…~…、;r i:t喜:-r:冬;磐i囊辜。

尹套!’爹琏£…‘噍誊一≯讳SW ITC H2为选择开关,可选择连接电脑R S232接口,或者是单片机的R S232接口。

L A SE R激光器选择5m W的半导体激光器,工作电流约为50m A o因此激光器可以用3组(每组2个)反相器(74H C04)并联直接驱动。

A Tm ega8是A V R系列中一款性价比极高的单片机,它内置有6路10位和2路8位的A/D转换器。

基于PPM和RS码的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基于PPM和RS码的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ratio per information bit for the uncoded and coded systems is given.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ding dose not necessari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s of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器件的研制成功、激光技术、光电 探测等关键技术和日益完善与成熟,以及空间通信需求的日益增加,无线光通信 重新唤起了人们的热情,在探索大容量、高数码通信的研究中自由空间光通信技 术悄然复苏并逐渐走向实用化【3】。1988年,巴西AVIBRAS宇航公司研制出一种便 携式半导体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其外形如一架双筒望远镜,在上面安装了激光 二极管和麦克风,将一端对准另一端即可通信,通信距离1 km,如果将光学天线 固定下来,通信距离可达15km。1989年美国FARANTI仪器公司研制出一种短距
PPM modulation
Channel coding
l玛code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或创新性)声明
秉承学校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 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 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谢意。
capacity and packet error rate.So the PPM modulation is more propitious to the FSO systems.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涡旋光束产生及其OAM模式测量方法研究》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涡旋光束产生及其OAM模式测量方法研究》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涡旋光束产生及其OAM模式测量方法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FSOC)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

在众多光通信技术中,涡旋光束由于其独特的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属性,在信息编码、传输和复用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因此,研究涡旋光束的产生及其OAM模式测量方法,对于推动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涡旋光束的产生涡旋光束是一种具有螺旋相位波前的光束,其独特的OAM 属性使得它在光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产生涡旋光束的方法主要包括模式转换法、螺旋相位板法以及计算机生成全息法等。

(一)模式转换法模式转换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激光器的输出模式来产生涡旋光束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激光器内部进行改造,使激光器能够输出具有螺旋相位波前的光束。

该方法虽然可以产生稳定的涡旋光束,但改造过程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

(二)螺旋相位板法螺旋相位板法是一种通过在光路上加入螺旋相位板来产生涡旋光束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改变螺旋相位板的螺距和半径等参数,可以产生不同OAM模式的涡旋光束。

(三)计算机生成全息法计算机生成全息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生成全息图来产生涡旋光束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所需的螺旋相位分布,然后通过投影全息图将这种相位分布投射到激光束上,从而产生涡旋光束。

该方法具有灵活性高、可编程性强等优点,但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和复杂的系统配置。

三、OAM模式的测量方法OAM模式是涡旋光束的重要参数之一,准确测量OAM模式对于研究涡旋光束的传输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OAM模式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干涉法、远场衍射法以及近场扫描法等。

(一)干涉法干涉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涡旋光束与参考光束的干涉图样来测量OAM模式的方法。

激光通信技术

激光通信技术

学号激光加工技术结课论文激光通信技术学生姓名班级指导教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系201年月日激光通信技术一、引言空间激光通信是利用激光光束作为载波,在自由空间如大气、外太空中直接传输光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开辟了全新的通信频道使调制带宽可以显著增加、传输速率及信息量大(最高可达10G/min)、能把光功率集中在非常窄的光束中、器件的尺寸、重量、功耗都明显降低、各通信链路间的电磁干扰小、保密性强并且显著减少地面基站。

二、激光通信发展现状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就开始实施空间光通信方面的研究计划。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早在70年代就一直进行卫星激光通信的研究工作,其它如林肯、贝尔等著名实验室也都开展了空间激光链路的研究。

日本于80年代中期开始空间光通信研究,且已于1995年7月成功地在日本的工程试验卫星ETS-VI与地面站之间进行了星地链路的光通信实验,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进行的空间光通信实验。

欧洲空间局(ESA)于1977年夏就开展了高数据率空间激光链路研究,现已在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

我国卫星光通信研究与美、欧、日相比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单位(比如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等)进行卫星光通信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涉及到卫星光通信的基础技术及基本元器件的研究,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

目前,哈工大的光通信研究已经进入工程实化阶段,并向空间试验阶段迈进。

三、系统基本组成下面给出激光通信系统的方框图。

图1 光通信系统方框图卫星光通信系统由下面几个主要子系统组成:(1)光源子系统。

在卫星激光通信中,通信光源至关重要。

它直接影响天线的增益、探测器件的选择、天线直径、通信距离等参量。

在激光通信系统中大多可以采用半导体激光器或半导体泵浦的YAG固体激光器作为信标光和信号光的光源,工作波长为0.8-1.5pm近红外波段。

通常信标光的调制频率为几十赫兹至几千赫兹或几千赫兹至几十千赫兹,以便克服背景光的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Space Optical Columniation,简称FSO)是一种通过激光在大气信道中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或多点对多点间语音、数据、图像信息的双向通信技术,介绍了自由空间光通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标签: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现状;趋势 1 自由空间光通信的研究现状 1.1 基于光电探测器直接耦合的FSO系统 早在30多年前,自由空间光通信曾掀起了研究的热潮,但当时的器件技术、系统技术和大气信道光传输特性本身的不稳定性等诸多客观因素却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光纤制作技术、半导体器件技术、光通信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光纤通信在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热潮,自由空间光通信一度陷入低谷。然而,随着骨干网的基本建成以及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出现,以及近年来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技术、自适应变焦技术、光学天线的设计制作及安装校准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自由空间光通信的研究重新得到重视。

在国外,FSO系统主要在美英等经济和技术发达的国家生产和使用。到目前为止,FSO己被多家电信运营商应用于商业服务网络,比较典型的有Terabeam和Airfiber公司。在悉尼奥运会上,Terabeam公司成功地使用FSO设备进行图像传送,并在西雅图的四季饭店成功地实现了利用FSO设备向客户提供10OMb/s的数据连接。该公司还计划4年内在全美建设100个FSO城市网络。而Airfiber公司则在美国波士顿地区将FSO通信网与光纤网(SONET)通过光节点连接在一起,完成了该地区整个光网络的建设。

目前商用的FSO系统(见图1)通常采用光源直接输出、光电探测器直接耦合的方式,这种系统有以下几点缺点:

(l)半导体激光器出射光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发散角不同,且出射光斑较粗,因此我们需要先将出射光束整形为圆高斯光束再准直扩束后发射,这样发射端的光学系统就较为复杂,体积也会相应增大。

(2)在接收端,光斑经光学天线会聚之后直接送入PD转化为电信号。通常,我们需要提供点到点的,双向的通信系统,这样,FSO系统的每个终端都包括了激光器,探测器,光学系统,电子元器件和其中有源器件所需要的电源。这种系统的体积通常比较大,重量大,成本也比较高。从FSO系统终端的内部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完成一个简单的点到点的链路需要6个OE转换单元。随着人们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PD的成本也越来越高,6个OE转换单元大大增加了成本闭。 (3)FSO终端设备一般安装于楼顶,如果终端中含有大量的有源设备,会给我们的安装带来了很多不方便。

(4)系统的可扩展性很小。如果用户所需要的带宽增加,那么封装在一起的整个FSO系统终端都需要被新的终端取代,安装新设备的过程需要再次对准,整个升级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很长,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1.2 基于光纤耦合技术的FSO系统 光纤输出、光纤输入的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见图2),激光器输出的高斯光束耦合至光纤再经准直出射,传输一定距离后,光束通过合适的聚焦光学系统聚焦在光纤纤芯上,沿着光纤传输后经PD接收还原信号。这样我们通过在发射和接收端都采用光纤连接的方式,只需要在楼顶放置光学天线系统,而将其他的控制系统通过光纤放置于室内就可以实现点到点的连接,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安装。

这种新型的FSO系统具有以下优点:①减少了不必要的E一O转换,一条链路现在只需要2个OE接口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②光学系统较为简单,光纤出射的光束一般为圆高斯光,不需要整形,简化了光学系统,减小了体积,易于安装。③易于升级及维护,当用户的带宽增加时,我们只需要对放置在室内的系统进行升级即可,免去了复杂繁琐的对准过程。④基于光纤耦合的空间光通信系统能够很好的与现有的光纤通信网络结合,利用现有的比较成熟的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器件如发射接收模块,EDFA和WDM中所用到的复用器和解复用器。⑤可以与光码分多址复用技术(OCDMA)相结合,构成自由空间OCDMA系统,进一步扩大系统的带宽。

对于一个基于光纤耦合技术的FSO系统而言,以下2个因素必不可少:①体积小,重量轻的光学天线系统一个最佳的光学天线的设计首先必须使尽可能多的光耦合进单模光纤,获得最大的耦合效率;其次要能通过粗跟踪系统测出入射光的角度;另外,必须满足尽可能高的通信速率和稳定性。②性能良好的跟踪系统要使光学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光能够有效的耦合进纤芯和数值孔径都极小的单模光纤,我们必须为系统加上双向的跟踪系统。

2 国内空间光通信系统研究现状和进展 我国卫星间光通信研究与欧、美、日相比起步较晚。国内开展卫星光通信的单位主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系统模拟和关键技术研究)、清华大学(精密结构终端和小卫星研究)、北京大学(重点研究超窄带滤波技术)和电子科技大学(侧 重于APT技术研究)。目前已完成了对国外研究情况的调研分析,进行了星间光通信系统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及初步的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大量的关键技术研究正在进行,与国外相比虽有一定的差距,但近些年来在光通信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

200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地研制了国内首套综合功能完善的激光星间链路模拟实验系统,该系统可模拟卫星间激光链路瞄准、捕获、跟踪、通信及其性能指标的测试。所研制的激光星间链路模拟实验系统的综合功能、卫星平台振动对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及对光通信关键单元技术的攻关研究有创新性,其技术水平为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项研究已进入工程化研究阶段。上海光机所研制出了点对点155M大气激光通信机样机,该所承担的“无线激光通信系统”项目也在2003年1月份通过了验收,该系统具有双向高速传输和自动跟踪功能,其传输速率可达622Mb/s,通信距离可以达到2km,自动跟踪系统的跟踪精度为0.1mrad,响应时间为0.2s。中科院成都光电所于2004年在国内率先推出了10M码率、通信距离300m的点对点国产激光无线通信机商品。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也在2003年正式推出FSO商品,最远通信距离可达8km,速率为10~155M。武汉大学于2006年在国内首先完成42M多业务大气激光通信试验,2007年3月又在国内率先完成全空域FSO自动跟踪伺服系统试验,这为开发机载、星载激光通信系统和地面带自动目标捕获功能的FSO系统创造了条件。另外在光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以太网光无线通信、USB接口光无线通信、大气激光传输、大气光通信收发模块和信号复接/分接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多项成果。

3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自由空间光通信和其他无线通信相比,具有不需要频率许可证、频率宽、成本低廉、保密性好,低误码率、安装快速、抗电磁干扰,组网方便灵活等优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FSO系统正受到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青睐。对于有线运营商,FSO可以在城域光网之外提供高带宽连接,而其成本只有地下埋设光缆的五分之一,而且不需要等6个月才能拿到施工许可证。对于无线运营商,在昂贵的E1/T1租用线路和带宽较低的微波解决方案之外,FSO在流量回输方面提供了一个经济的替代选择。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FSO无疑为电信运营商以较低的成本加速网络部署,提高“服务速度”并降低网络操作费用提供了可能。而且FSO技术结合了光纤技术的高带宽和无线技术的灵活、快速部署的特性,可以在接入层等近距离高速网的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在目前许多企业和机构都不具备光纤线路,但又需要较高速率(如STM-1或更高)的情况下,FSO不失为一种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

FSO产品目前最高速率可达2.5G,最远可传送4km,在本地网和边缘网等近距离高速网的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主要应用于一些不宜布线或是布线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经市政部门审批困难的地方,如市区高层建筑物之间、公路(铁路)两侧的建筑物之间、不易架桥的河流两岸之间、古建筑、高山、岛屿以及沙漠地带等。另外,FSO设备也可用于移动基站的环路建设、场所比较分散的企业局域网子网之间的连接和应急通信。对于银行、证券、政府机关等需要稳定服务的商业应用来说,FSO产品可以作为预防服务中断的光纤备份设备。 当然,FSO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瓶颈,主要是会受到大气状况或物理障碍的影响,比如其光束在传输中极易受大雾等恶劣天气,物理阻隔或建筑物的晃动/地震的影响。在恶劣的天气下,光束传输的距离会下降,从而降低通信的可靠性,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通信中断。

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自由空间光通信的技术优势更为明显,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一定的环境下,它可以最大发挥自身优势,比如可以用于不便铺设光纤的地方和不适宜使用微波的地方;又由于光纤成本过高,用户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光纤接入,而他们却渴望享受宽带接入带来的便利, 结合我国现阶段宽带网络的实际情况——许多企业和机构都不具备光纤线路,但又需要较高速率(如STM-1或更高),FSO不失为一种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FSO系统解决了宽带网络的“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实现了光纤到桌面,完成语音、数据、图像的高速传输,拉动了声讯服务业和互动影视传播,实现了“三网融合”,有利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及远程医疗的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ZHU X,KAHN J M.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atmo-spheric turbulence channel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02,50(8):1293-1300.

[2]蒋丽娟.无线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C].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10.

[3]张英海,霍泽人,王宏锋等.自由空间光通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数据通信,2004,6,(12).

[4]程莉.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04,27,(5).

[5]章志坚.让光在无线空间自由的传播(上)——自由空间光通信(FSO)简介[J].通信世界报,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