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隆问屈术详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公元1909年目录一、医方 (1)(一)治阴虚劳热方 (1)1.资生汤 (1)2.十全育真汤 (3)3.醴泉饮 (5)4.一味薯蓣饮 (7)5.参麦汤 (7)6.珠玉二宝粥 (9)7.沃雪汤 (9)8.水晶桃 (9)9.既济汤 (10)10.来复汤 (10)11.镇摄汤 (11)(二)治阳虚方 (12)敦复汤 (12)(三)治大气下陷方 (13)1.升陷汤 (13)2.回阳升陷汤 (21)3.理郁升陷汤 (22)4.醒脾升陷汤 (22)(四)治喘息方 (23)1.参赭镇气汤 (23)2.薯蓣纳气汤 (24)3.滋培汤 (25)(五)治痰饮方 (26)1.理饮汤 (26)2.理痰汤 (27)3.龙理痰汤 (28)4.健脾化痰丸 (28)5.期颐饼 (28)6.治痰点天突穴法 (29)(六)治肺病方 (30)1.黄膏 (30)2.清金益气汤 (31)3.清金解毒汤 (31)4.安肺宁嗽丸 (31)5.清凉华盖饮 (32)(七)治吐衄方 (33)1.寒降汤 (33)3.清降汤 (35)4.保元寒降汤 (35)5.保元清降汤 (36)6.秘红丹 (36)7.二鲜饮 (37)8.三鲜饮 (37)9.化血丹 (37)10.补络补管汤 (37)11.化瘀理膈丹 (39)(八)治心病方 (39)1.定心汤 (39)2.安魂汤 (40)(九)治癫狂方 (41)1.荡痰汤 (41)2.荡痰加甘遂汤 (41)3.调气养神汤 (42)(十)治痫风方 (43)1.加味磁朱丸 (43)2.通变黑锡丹 (43)3.一味铁养汤 (44)(十一)治小儿风证方 (44)1.定风丹 (44)2.镇风汤 (45)(2)加味理中地黄汤 (46)(十二)治内外中风方 (47)1.搜风汤 (47)2.逐风汤 (48)3.加味黄五物汤 (48)4.加味玉屏风散 (48)5.镇肝熄风汤 (49)6.加味补血汤 (51)(十三)治肢体痿废方 (52)1.振颓汤 (52)2.振颓丸 (52)3.姜胶膏 (53)(十四)治膈食方 (53)参赭培气汤 (53)(十五)治呕吐方 (55)1.镇逆汤 (55)2.薯蓣半夏粥 (55)(十六)治霍乱方 (56)1.急救回生丹 (56)2.卫生防疫宝丹 (56)(十七)治泄泻方 (58)1.益脾饼 (58)2.扶中汤 (59)3.薯蓣粥 (59)4.薯蓣鸡子黄粥 (60)5.薯蓣苜汤 (60)6.加味天水散 (60)7.加味四神丸 (61)(十八)治痢方 (61)1.化滞汤 (61)2.燮理汤 (61)3.解毒生化丹 (63)4.天水涤肠汤 (63)5.通变白头翁汤 (64)6.三宝粥 (64)7.通变白虎加人参汤 (65)(十九)治燥结方 (66)1.硝菔通结汤 (66)2.赭遂攻结汤 (67)3.通结用葱白熨法 (67)附∶(1)猪胆汁导法 (68)附∶(2)葱白炙法 (68)(二十)治消渴方 (69)1.玉液汤 (69)2.滋饮 (69)(二十一)治癃闭方 (70)1.宣阳汤 (70)2.济阴汤 (70)3.白茅根汤 (71)4.温通汤 (71)5.加味苓桂术甘汤 (72)6.寒通汤 (72)7.升麻黄汤 (73)8.鸡汤 (73)9.鸡茅根汤 (74)(二十二)治淋浊方 (75)1.理血汤 (75)2.膏淋汤 (76)3.气淋汤 (76)4.劳淋汤 (76)5.砂淋丸 (76)6.寒淋汤 (77)7.秘真丹 (77)9.清毒二仙丹 (77)10.鲜小蓟根汤 (77)11.澄化汤 (78)12.清肾汤 (78)13.舒和汤 (78)(二十三)治伤寒方 (79)1.麻黄加知母汤 (79)2.加味桂枝代粥汤 (80)3.从龙汤 (81)4.馏水石膏饮 (81)5.通变大柴胡汤 (82)6.加味越婢加半夏汤 (82)(二十四)治温病方 (83)1.清解汤 (83)2.凉解汤 (84)3.寒解汤 (84)4.石膏阿斯匹林汤 (86)5.和解汤 (86)6.宣解汤 (86)7.滋阴宣解汤 (87)8.滋阴清燥汤 (87)9.滋阴固下汤 (88)10.犹龙汤 (89)(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 (89)1.仙露汤 (89)2.石膏粳米汤 (91)3.镇逆白虎汤 (92)4.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92)5.宁嗽定喘饮 (97)6.荡胸汤 (97)7.一味莱菔子汤 (98)8.镇逆承气汤 (98)(二十六)治瘟疫瘟疹方 (99)1.青盂汤 (99)2.护心至宝丹 (100)3.清疹汤 (101)(二十七)治疟疾方 (102)加味小柴胡汤 (102)(二十八)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 (103)1.升降汤 (103)2.培脾舒肝汤 (103)3.金铃泻肝汤 (104)4.活络效灵丹 (104)6.健运汤 (105)7.振中汤 (106)8.曲直汤 (106)(二十九)治女科方 (107)1.玉烛汤 (107)2.理冲汤 (108)3.理冲丸 (109)4.安冲汤 (110)5.固冲汤 (110)6.温冲汤 (112)7.清带汤 (112)8.加味麦门冬汤 (113)9.寿胎丸 (114)10.安胃饮 (114)11.大顺汤 (115)12.和血熄风汤 (115)13.滋阴清胃汤 (116)14.滋乳汤 (117)15.消乳汤 (117)16.升肝舒郁汤 (117)17.资生通脉汤 (118)(三十)治眼科方 (119)1.蒲公英汤 (119)2.磨翳水 (119)3.磨翳散 (119)4.明目蓬硝水 (120)5.清脑黄连膏 (120)6.益瞳丸 (120)7.羊肝猪胆丸 (120)(三十一)治咽喉方 (121)咀华清喉丹 (121)(三十二)治牙疳方 (122)1.古方马乳饮 (122)2.牙疳散 (122)3.牙疳敷藤黄法 (122)(三十三)治疮科方 (123)1.消瘰丸 (123)2.消瘰膏 (124)3.化腐生肌散 (124)4.内托生肌散 (124)5.洗髓丹 (125)二、药物 (126)1.石膏解 (126)3.西洋参解 (133)4.黄耆解 (133)5.山萸肉解 (135)6.白术解 (136)7.赭石解 (136)8.山药解 (140)9.地黄解 (141)10.甘草解 (142)附∶甘草反鲢鱼之质疑 (143)11.朱砂解 (143)12.鸦胆子解 (144)13.龙骨解 (144)14.牡蛎解 (144)15.石决明解 (145)16.玄参解 (145)17.当归解 (145)18.芍药解 (146)19.芎解 (147)20.大黄解 (148)21.朴硝、硝石解 (148)附∶朴硝炼玄明粉法 (149)22.浓朴解 (149)23.麻黄解 (150)24.柴胡解 (150)25.桂枝解 (151)26.三七解 (152)27.滑石解 (153)28.牛膝解 (154)29.远志解 (154)30.龙胆草解 (155)31.半夏解 (155)32.栝蒌解 (156)33.天花粉解 (156)34.干姜解 (156)35.生姜解 (157)36.附子、乌头、天雄解 (157)37.肉桂解 (158)38.知母解 (158)39.天门冬解 (158)40.麦门冬解 (159)41.黄连解 (159)42.黄芩解 (159)43.白茅根解 (160)45.鲜小蓟根解 (161)46.大麦芽解 (161)46.大麦芽解 (162)47.茵陈解 (162)48.莱菔子解 (162)48.莱菔子解 (163)49.枸杞子、地骨皮解 (163)50.海螵蛸、茜草解 (163)51.罂粟壳解 (164)52.竹茹解 (164)53.沙参解 (165)54.连翘解 (165)55.川楝子解 (165)56.薄荷解 (166)57.茯苓、茯神解 (166)58.木通解 (167)59.蒲黄解 (167)60.三棱、莪术解 (168)61.乳香、没药解 (168)62.常山解 (168)63.山楂解 (169)64.石榴解 (169)65.龙眼肉解 (170)66.柏子仁解 (170)67.大枣解 (170)68.胡桃解 (171)69.五味子解 (171)70.萆解 (172)71.鸡内金解 (172)72.穿山甲解 (173)73.蜈蚣解 (174)74.水蛭解 (174)75.蝎子解 (175)76.蝉蜕解 (175)77.羚羊角解 (175)78.血余炭解 (177)79.指甲解 (178)三、医论 (178)1.六经总论 (178)2.太阳病桂枝汤证 (179)3.太阳病麻黄汤证 (180)4.太阳与阳明合病麻黄汤证 (182)5.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 (182)7.太阳病小青龙汤证 (185)8.太阳病旋复花代赭石汤证 (188)9.太阳病大陷胸汤证 (188)10.太阳病小陷胸汤证 (190)11.太阳病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91)12.太阳病附子泻心汤证 (191)13.太阳病炙甘草汤证 (192)14.太阳病桃核承气汤证 (193)15.太阳阳明合病桂枝加葛根汤证 (194)16.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证 (194)17.阳明病葛根黄连黄芩汤证 (194)18.阳明病白虎汤证 (195)19.阳明病白虎加人参汤证 (198)20.阳明病三承气汤证 (201)21.阳明病茵陈蒿汤证 (204)22.阳明病栀子柏皮汤证 (204)23.阳明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205)24.阳明病猪苓汤证 (206)25.阳明病四逆汤证 (206)26.少阳病提纲及汗吐下三禁 (207)27.少阳病小柴胡汤证 (207)28.少阳病大柴胡汤证 (209)29.少阳篇三阳合病之治法 (210)30.太阴病提纲及意义 (211)31.太阴病桂枝汤证 (212)32.太阴病宜四逆辈诸寒证 (212)33.太阴病坏证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证 (212)34.少阴病提纲及意义 (213)35.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214)36.少阴病黄连阿胶汤证 (215)37.少阴病当灸及附子汤证 (216)38.少阴病桃花汤证 (216)39.少阴病吴茱萸汤证 (218)40.少阴病苦酒汤证 (218)41.少阴病白通汤证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218)42.少阴病真武汤证 (219)43.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 (219)44.少阴病大承气汤证 (220)45.厥阴病提纲及意义 (220)46.厥阴病乌梅丸证 (221)47.厥阴病白虎汤证 (221)48.厥阴病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222)49.厥阴病白头翁汤证 (222)50.不分经之病理中丸证、竹叶石膏汤证 (223)51.温病遗方 (224)52.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说 (226)53.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及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治法 (226)54.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 (228)55.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 (229)56.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 (231)57.论革脉之形状及治法 (231)58.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 (232)59.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之由 (233)60.论脑贫血治法 (234)61.论脑贫血痿废治法 (235)62.论心病治法 (236)63.论肺病治法 (238)64.总论喘证治法 (240)65.论胃病噎膈(即胃癌)治法及反胃治法 (242)66.论胃气不降治法 (243)67.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 (244)68.论痢证治法 (247)69.论肠结治法 (250)70.论结胸治法 (251)71.论霍乱治法 (251)72.论肝病治法 (253)73.论黄胆有内伤外感及内伤外感之兼证并详治法 (255)74.论水臌气臌治法 (257)75.论血臌治法 (259)76.论肾弱不能作强治法 (259)77.论冲气上冲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 (260)78.论火不归原治法 (260)79.论腰疼治法 (262)80.论肢体痿废之原因及治法 (263)81.论四肢疼痛其病因凉热各异之治法 (265)82.论治偏枯者不可轻用补阳还五汤 (265)83.论鼻渊治法 (266)84.详论咽喉证治法 (266)85.论喉证治法 (269)86.详论猩红热治法 (270)87.论鼠疫之原因及治法 (271)88.论女子瘕治法 (275)89.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 (277)90.论治疔宜重用大黄 (278)四、医话 (278)1.临症随笔 (278)2.诊余随笔 (283)3.自述治愈牙疼之经过 (285)4.虚劳温病皆忌橘红说 (286)5.鳖甲、龟板不可用于虚弱之证 (286)6.目疾由于伏气化热者治法 (287)7.天水散治中暑宜于南方北方用之宜稍变通 (287)8.治幼年温热证宜预防其出痧疹 (288)9.痫疯治法 (289)10.小儿痉病治法 (289)11.癞证治法 (290)12.治梦遗法 (290)13.肢体受寒疼痛可熨以坎离砂及坎离砂制法 (290)14.牛肉反红荆之目睹 (290)15.驳方书贵阳抑阴论 (291)16.阅刘华封《烂喉痧证治辨异》书后 (291)17.答严××代友问痰饮治法 (292)18.答翁××问呃逆气郁治法 (293)19.答金××问治吐血后咳嗽法 (293)20.答胡××问小儿暑天水泻及由泻变痢由疟转痢之治法 (293)21.答章××问腹内动气冲气症治法 (294)22.答章××代友问病案治法 (294)23.答庞××问大便脱肛治法 (294)24.答徐××读《伤寒论》质疑四则 (295)25.答徐××阳旦汤之商榷 (295)26.答王××问《神州医药学报》何以用真武汤治其热日夜无休止立效 (296)27.答刘××问七伤 (296)28.答刘××问湿温治法之理由 (297)29.答刘××问肝与脾之关系及肝病善作疼之理 (297)30.答徐××问腹疼治法 (298)31.答宗弟××问右臂疼治法 (298)32.答周××为母问疼风证治法 (298)33.答××女士问疼经治法 (299)34.答王××问时方生化汤 (299)35.答吴××问病 (300)36.答徐××问其妻荡漾病治法 (300)37.答郭××问小儿耳聋口哑治法 (300)38.答王××质疑 (301)39.答黄××问接骨方并论及接筋方 (301)40.答任××问病三则 (301)42.答陈××疑《内经》十二经有名无质 (302)43.治疯犬伤方 (302)44.解砒石毒兼解火柴毒方 (303)(1)外伤甚重救急方 (304)(2)服食松脂法 (304)(3)止咳方 (305)五、医案 (305)(一)虚劳喘嗽门 (305)1.虚劳证阳亢阴亏 (305)2.虚劳兼劳碌过度 (306)3.肺劳咳嗽由于伏气化热所伤证 (306)4.虚劳咳嗽兼外感实热证 (307)5.劳热咳嗽 (308)6.肺劳喘嗽遗传性证 (309)7.肺劳痰喘 (310)8.肺劳喘咳 (311)9.肺劳喘嗽兼不寐证 (312)10.肺病咳嗽吐血 (313)11.肺病咳吐脓血 (313)12.肺病咳吐痰血 (315)(二)气病门 (315)1.大气下陷兼小便不禁 (315)2.大气下陷 (316)3.大气下陷身冷 (317)4.大气陷兼消食 (317)5.大气陷兼疝气 (318)6.冲气上冲兼奔豚 (319)7.胃气不降 (320)8.肝气郁兼胃气不降 (320)9.胃气不降 (321)(三)血病门 (322)1.吐血证 (322)2.咳血兼吐血证 (323)3.吐血兼咳嗽 (323)4.吐血兼咳嗽 (324)5.吐血证 (324)6.吐血证 (325)7.大便下血 (326)8.大便下血 (326)9.大便下血 (327)10.大便下血 (327)11.瘀血短气 (328)(四)脑充血门 (329)1.脑充血头疼 (329)2.脑充血头疼 (330)3.脑充血头疼 (331)4.脑充血兼腿痿弱 (332)5.脑充血兼痰厥 (332)6.脑充血兼偏枯 (333)(五)肠胃病门 (334)1.噎膈 (334)2.反胃吐食 (335)3.胃脘疼闷 (336)4.冷积腹疼 (337)5.肠结腹疼 (337)6.肠结腹疼兼外感实热 (338)(六)头部病门 (338)1.头疼 (338)2.目病干疼 (339)3.牙疼 (339)(七)肢体疼痛门 (340)1.胁疼 (340)2.胁下疼兼胃口疼 (341)3.胁疼 (342)4.腰疼 (343)5.腿疼 (343)(八)肿胀门 (344)1.受风水肿 (344)2.阴虚水肿 (345)3.风水有痰 (346)(九)黄胆门 (347)1.黄胆兼外感 (347)2.黄胆 (348)3.黄胆 (348)(十)痢疾门 (349)1.痢疾转肠溃疡 (349)2.痢疾 (350)3.痢疾 (351)4.噤口痢 (351)(十一)大小便病门 (352)1.泄泻兼发灼 (352)2.小便白浊 (353)3.小便因寒闭塞 (354)(十二)不寐病门 (354)1.心虚不寐 (354)2.不寐兼惊悸 (355)(十三)痫痉癫狂门 (356)1.痫风兼脑充血 (356)2.受风螈 (357)3.慢脾风 (357)4.慢脾风 (358)5.将成慢脾风 (359)6.癫狂失心 (360)7.神经锗乱 (361)1.伤寒兼脑膜炎 (362)2.伤寒脉闭 (363)3.伤寒脉闭 (363)4.少阴伤寒 (364)5.伤寒兼有伏热证 (364)(十五)温病门 (365)1.温病兼大气下陷 (365)2.温病兼气虚气郁 (366)3.温病兼吐泻腿抽 (368)4.温病少阴证 (369)5.温病结胸 (370)6.温病结胸 (371)7.温病 (371)8.风温 (372)9.风温兼伏气化热 (373)10.温病兼痧疹 (373)11.温病兼劳力过度 (374)12.温病兼下痢 (375)13.温病兼脑膜炎 (376)14.温热泄泻 (376)15.温病兼虚热 (377)16.温病体虚 (378)17.温热腹疼兼下痢 (378)18.温病兼下痢 (379)19.温病兼下痢 (380)20.暑温兼泄泻 (381)21.温病 (382)22.温病兼项后作疼 (383)23.温病兼胁疼 (384)24.风温兼喘促 (384)25.秋温兼伏气化热 (385)26.温病兼呕吐 (386)27.温病兼呕吐 (387)28.温病兼衄血便血 (388)29.温疹 (389)30.温疹兼喉痧 (389)31.温病兼喉痧痰喘 (390)32.温病兼喉疼 (391)33.温病兼阴虚 (392)34.温病兼喘胀 (393)35.温病兼虚热 (394)36.温病兼吐血 (394)37.温病兼冲气上冲 (395)1.疟疾兼阴虚 (396)2.疟疾兼脾胀 (396)3.疟疾兼暑热 (397)4.疟痢兼证 (397)(十七)霍乱门 (398)1.霍乱兼转筋 (398)2.霍乱吐泻 (399)3.霍乱脱证 (400)4.霍乱暴脱证 (400)(十八)妇女科 (401)1.怀妊受温病 (401)2.受妊呕吐 (402)3.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403)4.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404)5.产后下血 (405)6.产后手足抽掣 (406)7.产后瘕 (407)8.血闭成瘕 (408)9.产后温病 (408)10.流产后满闷 (409)11.月闭兼温疹靥急 (410)12.处女经闭 (411)13.血崩证 (412)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1.资生汤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白话解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白话解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并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和列缺12个穴位,临床应用广泛。
适合采用上下两穴或左右两同名穴治疗的是担法(也有人认为担即补法);适合独取一穴治疗的是截法(也有人认为截即泻法)。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全身360多个穴的治疗作用,上述12穴都能概括,治病效果灵验,简直就像开水泼在雪上立刻融化。
这是神仙真传,可以打开治病这把金锁。
聪明至诚的人才可以传授,对行为不良不诚实的人不能传授。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三寸。
本穴能治疗腹胀、腹泻、肠鸣和胃中寒邪,能治疗膝部和小腿酸痛、肿胀,还可补伤寒之后的瘦弱虚损以及治气臌病等,对30岁以上的人针灸足三里强壮保健作用很大,可使体健眼亮。
本穴要取准确,一般针刺八分,灸三壮。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痛,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内庭位于足次趾和中趾问的趾缝端,属足阳明胃经,能治疗四肢厥冷、胃经热引起的心烦喜静、荨麻疹、咽喉肿痛、牙痛、疟疾不能进食以及频繁呵欠症。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曲池应屈肘拱手取穴,位于尺泽和肱骨外上髁之间。
本穴善治肘关节疼痛、因受风邪引起的手臂无力,不能开弓射箭,不能举臂梳头。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还能治疗各种热证、咽喉肿痛及各种皮肤病如风癣和癞疥病。
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疾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少林拳术秘诀》 《少林宗法》

《少林拳术秘诀》+《少林宗法》第一章气功阐微柔术之派别,习尚甚繁。
而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神功为造诣之精。
究其极致所归,终以参贯禅机,超脱于生死恐怖之域,而后大敌当前,枪戟在后,心不为之动摇,气始可以壮往。
此所谓“泰山倒吾侧,东海倾吾右,心君本泰然,处之若平素”也。
虽然是,岂易言哉!每见沈心求道之士,平日养气之言不离于口,静悟之旨怀之在心,一旦临以稍可诫愕之事,则面目改观,手足失措,神魂摇荡失舍,如是而求能静以御敌,戛乎其难。
其高尚者且若是,至于浮动轻躁者,其心气之易摇易乱,几成固有性质。
故试举目而望,气功之微妙变化,空谷中几无跫然嗣响之音。
此吾道之所以日衰也。
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一练气。
养气而后气不动,气不动而后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
如是始可言命中制敌之方。
顾养气之学,乃圣学之紧要关键,非仅邈尔柔术所能范围。
不过柔术之功用,多在于取敌制胜之中,故于养气为尤不可缓也。
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于一气之源,觉有虚实动静之分,及有形无形之别。
养气之学,以道为归,以集义为宗法;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
及其妙用,则时刚时柔,半刚半柔,遇虚则柔,临实则刚,柔退而刚进,刚左而柔右,此所谓刚柔相济,虚实同进者也。
以上练气之说,中有玄妙,不可思议,若泛观之,几如赘语重叠,无关宏旨,详加诠释,精微乃现。
今释之如下:(一)运使既云练气,则宜勤于运使。
运使之法,以马步为先,注又名站桩以身之上下伸缩为次,注如是则腰肾坚强,起落灵捷,将来练习拳法无腰酸腿战之病。
以足掌前后踏地,能立于危狭之处而推挽不坠为效果。
究其练成功时,虽足二寸在悬崖,而坚立不能动摇也。
注足掌前后踏地须练习久始能。
平常人之足掌则前后不相应,故一推挽即跌也。
以上乃练足之法。
盖寻常未经练习之人,气多上浮,故上重而下轻,足胫又虚踏而鲜实力,一经他人推挽,则如无根之木,应手即去。
此气不练所致也。
故运使入手法门,即以马步为第一要着。
九章算术卷一

九章算术卷一卷一○方田(以御田畴界域)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
问为田几何?答曰:一亩。
又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
问为田几何?答曰:一百六十八步。
〔图:从十四,广十二。
〕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
〔此积谓田幂。
凡广从相乘谓之幂。
淳风等按:经云广从相乘得积步,注云广从相乘谓之幂。
观斯注意,积幂义同。
以理推之,固当不尔。
何则?幂是方面单布之名,积乃众数聚居之称。
循名责实,二者全殊。
虽欲同之,窃恐不可。
今以凡言幂者据广从之一方;其言积者举众步之都数。
经云相乘得积步,即是都数之明文。
注云谓之为幂,全乖积步之本意。
此注前云积为田幂,于理得通。
复云谓之为幂,繁而不当。
今者注释,存善去非,略为料简,遗诸后学。
〕以亩法二百四十步除之,即亩数。
百亩为一顷。
〔淳风等按:此为篇端,故特举顷、亩二法。
余术不复言者,从此可知。
一亩之田,广十五步,从而疏之,令为十五行,则每行广一步而从十六步。
又横而截之,令为十六行,则每行广一步而从十五步。
此即从疏横截之步,各自为方,凡有二百四十步。
一亩之地,步数正同。
以此言之,则广从相乘得积步,验矣。
二百四十步者,亩法也;百亩者,顷法也。
故以除之,即得。
〕今有田广一里,从一里。
问为田几何?答曰:三顷七十五亩。
又有田广二里,从三里。
问为田几何?答曰:二十二顷五十亩。
里田术曰:广从里数相乘得积里。
以三百七十五乘之,即亩数。
〔按:此术广从里数相乘得积里。
方里之中有三顷七十五亩,故以乘之,即得亩数也。
〕今有十八分之十二,问约之得几何?答曰:三分之二。
又有九十一分之四十九,问约之得几何?答曰:十三分之七。
○约分〔按:约分者,物之数量,不可悉全,必以分言之;分之为数,繁则难用。
设有四分之二者,繁而言之,亦可为八分之四;约而言之,则二分之一也,虽则异辞,至于为数,亦同归尔。
法实相推,动有参差,故为术者先治诸分。
〕术曰: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
以等数约之。
中庸之道——问强

中庸之道——问强本章的核心还是讲“中庸”。
孔子最看重的是中道,讲中道能达到和谐、和平,但又不同于流俗,不人云亦云,能中立而不偏倚。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这种人才能称得上强大。
强者的品质是在逆境中塑造的,人生的困窘向人们昭示的并不纯粹是灾难。
我们应该自信,无论我们处在何种位置,境况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无人能够代替我们。
当你跌入人生的低谷时,可能预示着命运转机的来临。
是成为强者,还是沦为弱者,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原文: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译文: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强。
孔子说:“你是指南方人的精明强干呢?还是指北方人的刚健强悍呢?或者是指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厚柔和的道理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理也不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应当具有这种素质。
睡觉时以兵器为枕头,用铠甲当卧席,即使死也在所不惜,这是北方人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应当具有这种素质。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庸之道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明,不改变自己穷困潦倒的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能坚持操守至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智慧讲解:子路问强。
这一句是子路向孔子询问何为刚强。
在孔子的学生当中,子路好勇、行善,向来以勇自负。
对于刚强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坚强不屈是刚强,有人认为明哲保身是刚强,又有人认为达观坦然是刚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刚强往往是在困境中凸显,困境能够诱发我们生命中坚韧的潜力,危险可以激发我们生命中勇敢的天性。
强者是从逆境中奋斗出来的精英,与困难搏斗,是强者必备的特质。
在人类的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物,无不经历了挫折的不幸和失败的痛苦。
也只有强者,才能走过坎坷,迎来光明的前途。
第八讲痿病证治

第八讲痿病证治痿,同“萎”,一指枯萎,一指痿软无力。
痿证,是指肢体枯萎、痿软无力的一类疾病。
本篇论述了痿的病因病机、分类、治疗,是论痿的专篇,故名。
【原文】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故肺热叶焦(1),则皮毛虚弱急薄(2),着则生痿躄(3)也。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4),胫纵而不任地也。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5),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注释】(1)肺热叶焦:形容热邪伤肺,津液耗损,宣肃不能的状态。
(2)急薄:形容皮毛干枯的样子。
(3)着则生痿躄:着,邪气留而不去。
躄,两腿行走不便。
痿躄,指四肢萎废不用的病。
(4)枢折挈:枢,指关节。
折,折断。
挈,提举。
枢折挈,形容关节迟缓,不能提举,犹如枢轴折断不能活动的样子。
(5)腰脊不举:腰脊不能活动。
【按语】论述了痿的主要症状。
痿躄,是痿的通称。
脉痿:关节如折不能提举,足胫松弛不能站立。
松弛性瘫痪。
筋痿:口苦,筋脉拘急挛缩。
拘挛性瘫痪。
肉痿:口干渴,肌肤麻木不仁。
麻木性瘫痪。
骨痿:腰脊不能活动的瘫痪。
【原文】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脏之长(1)也,为心之盖(2)也。
有所失亡(3),所求不得,则发肺鸣(4),鸣则肺热叶焦。
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5),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6),数溲血也。
故《本病》(7)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8),传为脉痿。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9)驰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10)。
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11)也。
有渐于湿(12),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13),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灵枢悬解》

《灵枢悬解》胀论七十一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黄帝曰:何以知脏腑之胀也?岐伯曰:阴为脏,阳为腑。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在焉,然非胀之舍也。
黄帝曰:原闻胀之舍。
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阴为脏,胀在内也。
阳为腑,胀在外也。
郭,充满也,同廓。
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言气在脏腑之外,胸胁之间,皮肤之内也。
黄帝曰: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脏禁器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
岐伯曰:夫胸腹者,脏腑之郭也。
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
胃者,太仓也。
咽喉、小肠者,传送也。
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
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故五脏六腑,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
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
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一域之中,其气各异,言五脏六腑同处一域,而其病各异也。
胃之五窍,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也,是皆水谷出入之道,故曰胃之五窍。
闾里门户,闾里之门户也。
廉泉、玉英,即玉堂。
任脉二穴,适当咽喉之外,是津液之道路也。
故五脏六腑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不相同也,营气循脉而行,不得逆也,卫行脉外,旁无界限,逆而妄行,阻其脉道,营气壅遏,则为脉胀。
卫气并脉而行,循其所行之分而生壅满,则为肤胀,肤胀者,不及于脉也。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针其三里而泻之,病近者一下,一次。
病远者三下,无论虚实,工在泻之于早也。
黄帝曰:愿闻胀形。
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
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六腑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
小肠胀者,少腹(月真)胀,引腰而痛。
膀胱胀者,小腹满而气癃。
张氏短打拳谱 七

张氏短打拳谱七若鸿毛之飘,游扬处,花飞絮舞,变幻处,活虎生龙;若夫步也,具之且玄难,以觅踪亦长亦短,无能把作,进则为排山倒海,退则为雨散云溃,不图为拳之至于斯也,用之习技不须另寻。
故曰:习技莫先乎习拳。
余业儒也,而僻性好武,从拳操技,盍有日矣,岂以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哉,正以身丁兵乱之世,必不能端章甫而点兵笔,即谓之武能佐文也。
余尝录拳经数百者,并附诸械百法,编成一帙,实吾师陈松泉翁,少具侠气,重携金资,遨游海内,遍访名家,描摹巧而成之者也,余不敢没其善,亦不敢私其美,出而云之,同志以为登坛一助云尔。
张横秋千金秘诀“问答歌”问曰:势雄脚不稳何也?答曰:在势去意来。
歌云:势若去兮要执狠,意旋回时身步稳,百骸筋骨一齐收,复手便顺何须愁。
问曰:弱可以敌强何也?答曰:在躲闪腾挪。
歌云:躲闪空费扳山力,腾挪乘虚任人意,滚中不滚仍为住,闪去翻来向他立。
问曰:下盘胜上盘何也?答曰:在伸缩虚实。
歌云:由缩而伸带靠入,以实击虚量为力,下盘两足管住腿,撑拳托掌难与敌。
问曰:斜行并闪步何也?答曰:在避冲逃直。
歌云:避冲非斜势难当,逃直非闪焉能防,用横用直急赶上,步到跌时身见伤。
问曰:里裹与外裹何也?答曰:在圈里圈外。
歌云:圈内自里裹打开,圈外自外裹入来,拳掌响处无间隔,骨节催残山也颓。
问曰:胜长又胜短何也?答曰:在插上按下。
歌云:身长插上正相宜,身短按下一般齐,眼鼻心口肾囊上,下遭打损也昏迷。
问曰:短打胜长拳何也?答曰:在短兵易入。
歌云:长来短接惯入身,入身跌拨好惊人,里裹打开左右角,外裹打入窝里寻。
问曰:步法能胜人何也?答曰:在用坚坠跪。
歌云:坚脚弯兮后脚箭,跪足为矢后足线,用坚推靠不能摇,坠跪勾挞随人变。
问曰:身法能压人何也?答曰:在排山倒海。
歌云:一身筋力在肩头,带靠陡来山也愁,翻身用个倒海势,纵然波浪也平休。
问曰:拳法能克敌何也?答曰:在披窍导窾。
歌云:一身骨节有多般,百法投来无空间,谁能熟却其中妙,恢恢游刃也有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隆问屈术详解此文出自“中国NLP学院”,其中对千和屈的讲解,比较详细,观后别有一番领悟。
一、千的简单见解千隆问屈的千字诀,是奸人系列里我个人认为最精妙的一个字眼。
1、千的话术原理所谓千,是利用语言和话术的设计(也包括布局),来使得对方感觉你说的是对的,由于江李两位大师没有给出准确的概念,但是我注意到一个千的话术脱离不出一个基本模式,学过艾瑞克森催眠的朋友或许知道这个模式。
(冷读术里边对千的技巧运用是比较详细的)我们所学的检定,是扭曲、归纳、删减,以求精准。
去除虚泛词是检定相当重要的一环,但是有策略的放入虚泛词,就会产生千的效果,在艾瑞克森催眠里面,还有一个相反的模式目的是求一个模糊,给对方朦朦胧胧击中的感觉。
大家注意这一段话:“我知道你的生活(life)已经出现了某种难关(difficulty),你一定想要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法(resolution)……我不是很确定你可以找出什么样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人资源(resources)来解决这个难关(difficulty),但我是真正知道你的潜意识会比你有能力,从你的经验中找出真正可利用的资源(resource)……”除了奸的好人之外,《冷读术》可以看做一个千字诀的技巧集。
很巧,我在《冷读术》里也发现了类似上面说过的弥尔顿语言模式的结构,《冷读术》里面叫做扩大、缩小话术。
请注意这段话术设计:“最近,你健康上有点问题?”Word 粘贴“没有啊,我很健康……”“真的?心理健康方面不是有些失调吗?”“啊,是的。
事实上,新工作是有些压力……”也就是说,把健康扩大解释到“精神健康”,这是利用扩大(ZoomOut)说法。
“从你的口气中,感觉到你有人际关系的麻烦。
”“是的,不过现在没什么问题……”“现在当然没有问题,因为已经克服了。
但是,过去曾因与难对付的人的关系而苦恼?”“是的。
在以前的公司曾遭到老板的性骚扰……”这是缩小(ZoomIn)说法。
也就是借由“人际关系的麻烦”缩小到“过去的麻烦”。
这是《冷读术》里面千的技巧,当然里面也有审核,这并不是《冷读术》里面最经典的技术,只是摘出来让大家看到千的语言原理和结构。
正是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术,产生了“千”的基本效果,也就是所谓的“听者有意”。
2、一些千的技术①选择3个基本模型没有人能掌握所有技术,同时也没有这个必要,理论的学习案例是没有终止的,我个人建议,大家学千字诀的时候,掌握几个基本的场景,设计几个基本话术,用再生活的最主要的三个方面,是最实在的,比如追女、职场、交友。
掌握千的技术,最重要是选择一套或者几套人性模型。
我举个例子——宠物冷读“最近我想饲养宠物,A小姐喜欢什么宠物?”“如果要养的话,我想养猫。
”“嗯,养猫啊。
你喜欢猫的什么地方?”“喔,应该是猫的自由自在与随性吧。
”使用宠物冷读时,最重要的是哪个喜欢的理由,第一次的选择暴露了“我希望这样被认同”的愿望,第二次的选择则是反映了“希望你是这个样子”的愿望。
而这里所谓的“你”,就是指情人或结婚对象。
看到这里,你就知道一个好的模型可以帮你省去多少力气。
《冷读术》中能够用来测试对方某方面特性的,都属于千的模型范畴,另外《9型人格》等书籍也能起到千的模型效果。
你千的模型有多大,你千的技巧就有多强悍。
或许大家没有注意到,再《奸的好人》系列里,也有一个千的人性模型,就是成功的5大特质,是一个精简版的“五型人格”。
就连传统NLP的视听触都可以作为你的模型。
个人认为,每个模型的特质不同,冷读的WE/ME,以及其他技巧,能让你解释对方生活习惯,5大特质可以用来解读事业,视听触用来解读沟通和人际关系是最好不过。
最好三个模型都有所涉猎。
《9型人格》之类的书我没有研究过,但是之前的三个模型我个人认为够用了。
覆盖了三个最常见的领域。
②做足功课三个基本模型只能够为你提供简单的千的资源,如果一个千局的布置是为了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特定领域,就需要做足功课。
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得《奸人一》中江在讲千隆问屈的时候举了一个千对方服装面料的例子,他举例的目的是演示千无论对或者错都可以拿到专家形象,但是试问如果你连服装面料的基本知识都不了解,此千又怎么能成功。
所以当设局有专业性的时候,千之前要做功课。
③你不可能千所有领域的所有人学这个技巧的朋友,千字诀要用的好用的精湛也逃不出一个局限,你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千所有人,取到财最好在你最擅长的领域,如果你做房地产销售,就充分结合你的专业知识去千,会事半功倍。
如果你希望在水管安装行业千客户,就要具备这方面知识,但是通常我不认为短时间内可以通晓一个领域,在你陌生的领域你可能能千到一时,但是不长久。
3、千的两个方向如果你研究过上面说的三个模型,就会发现,不管哪一类,都有所谓“好和不好”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千可以产生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好”带来的好处,令一方面就是“缺陷”带来的痛苦。
根据这两个方面,你就可以选择或者隆或者屈了。
4、千的补充除了语言结构,和基本模型以及专业知识,可以让你的设计出具有千威力的话术,实际上千远远不只这么简单,因为就算是千,也跑不出“沟通”这一个大框架之外。
沟通中文字结构只占7%不到,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调占更高的比例。
文字的“千”只是狭义的千,肢体语言和语调是更高层次的千,而设局的千又高过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调。
同时,千中或者没千中,需要你有敏锐的观察力,尽管有很多办法可以看到对方的情绪波动,但是无疑奸人系列的观察是最简单有效的,即看嘴角,嘴角微微朝上或者嘴角朝下,代表两个情绪的内心变化。
通常嘴角朝下,即可以认为是没千中。
高手就是能将这些数个层面合一,发挥到千的强大威力。
千是沟通的开始,也是开出一个好局,让你占够主动权的开始。
追女或者几个冷读一个桃花阵就可以,但是根据层次不同,在更多的领域你还要用到更高层的技术,比如设局、比如营造身份层次、比如制造自己的王者形象和权威一指。
千分广义狭义,我写到这里只是通过我自己的见解打开千的大门,其中妙处大家可以自行领会。
如果让我说什么是千,那些利用别人机械反映拿到信任(专家形象)的技术,我认为,都可以称之为千。
我举个例子——宠物冷读“最近我想饲养宠物,A小姐喜欢什么宠物?”“如果要养的话,我想养猫。
”“嗯,养猫啊。
你喜欢猫的什么地方?”“喔,应该是猫的自由自在与随性吧。
”使用宠物冷读时,最重要的是哪个喜欢的理由,第一次的选择暴露了“我希望这样被认同”的愿望,第二次的选择则是反映了“希望你是这个样子”的愿望。
而这里所谓的“你”,就是指情人或结婚对象。
看到这里,你就知道一个好的模型可以帮你省去多少力气。
《冷读术》中能够用来测试对方某方面特性的,都属于千的模型范畴,另外《9型人格》等书籍也能起到千的模型效果。
你千的模型有多大,你千的技巧就有多强悍。
或许大家没有注意到,再《奸的好人》系列里,也有一个千的人性模型,就是成功的5大特质,是一个精简版的“五型人格”。
就连传统NLP的视听触都可以作为你的模型。
个人认为,每个模型的特质不同,冷读的WE/ME,以及其他技巧,能让你解释对方生活习惯,5大特质可以用来解读事业,视听触用来解读沟通和人际关系是最好不过。
最好三个模型都有所涉猎。
《9型人格》之类的书我没有研究过,但是之前的三个模型我个人认为够用了。
覆盖了三个最常见的领域。
②做足功课三个基本模型只能够为你提供简单的千的资源,如果一个千局的布置是为了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特定领域,就需要做足功课。
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得《奸人一》中江在讲千隆问屈的时候举了一个千对方服装面料的例子,他举例的目的是演示千无论对或者错都可以拿到专家形象,但是试问如果你连服装面料的基本知识都不了解,此千又怎么能成功。
所以当设局有专业性的时候,千之前要做功课。
③你不可能千所有领域的所有人学这个技巧的朋友,千字诀要用的好用的精湛也逃不出一个局限,你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千所有人,取到财最好在你最擅长的领域,如果你做房地产销售,就充分结合你的专业知识去千,会事半功倍。
如果你希望在水管安装行业千客户,就要具备这方面知识,但是通常我不认为短时间内可以通晓一个领域,在你陌生的领域你可能能千到一时,但是不长久。
3、千的两个方向如果你研究过上面说的三个模型,就会发现,不管哪一类,都有所谓“好和不好”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千可以产生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好”带来的好处,令一方面就是“缺陷”带来的痛苦。
根据这两个方面,你就可以选择或者隆或者屈了。
4、千的补充除了语言结构,和基本模型以及专业知识,可以让你的设计出具有千威力的话术,实际上千远远不只这么简单,因为就算是千,也跑不出“沟通”这一个大框架之外。
沟通中文字结构只占7%不到,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调占更高的比例。
文字的“千”只是狭义的千,肢体语言和语调是更高层次的千,而设局的千又高过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调。
同时,千中或者没千中,需要你有敏锐的观察力,尽管有很多办法可以看到对方的情绪波动,但是无疑奸人系列的观察是最简单有效的,即看嘴角,嘴角微微朝上或者嘴角朝下,代表两个情绪的内心变化。
通常嘴角朝下,即可以认为是没千中。
高手就是能将这些数个层面合一,发挥到千的强大威力。
千是沟通的开始,也是开出一个好局,让你占够主动权的开始。
追女或者几个冷读一个桃花阵就可以,但是根据层次不同,在更多的领域你还要用到更高层的技术,比如设局、比如营造身份层次、比如制造自己的王者形象和权威一指。
千分广义狭义,我写到这里只是通过我自己的见解打开千的大门,其中妙处大家可以自行领会。
如果让我说什么是千,那些利用别人机械反映拿到信任(专家形象)的技术,我认为,都可以称之为千。
二、隆的补充曾经另类NLP群开群的时候,著名网络NLP奇人牛头,简单的讲过他对隆的见解,牛头的比喻一针见血,隆就是“拍马屁”。
我个人也认为这个比喻恰如其分,那么如果隆是拍马屁,该怎样拍对方才会最爽,又不会令自己掉价进入被动格局呢?不会拍的人会直接一巴掌过去,别人屁股上留下一个大巴掌印字,还问人家爽不爽。
不要笑,真的,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拍马屁的。
看到领导穿了一件新衣服,就跑过去赞扬好看,人家一早上可能被称赞了100多遍哪里有时间理你。
看见女人好看就去称赞人家像模特,人家不甩你也正常。
如果有做营销的朋友看到这一篇,就能看出点玄机了。
市场不稀缺的东西,提供也白提供。
我们如何制造市场稀缺的赞扬呢,同时又要提升我们自己的价值。
冷读术里面有一个相反称赞技巧:大部分的人都会就表面所见的印象去称赞对方,例如,对身材好的女生说“A小姐的身材就像模特儿那么好。
”但是,这种赞美方式,并不具多大的效果。
因为与别人的并无两样。
再说,A小姐老是听到同样的赞美,自然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给对方强烈的印象,就非得让对方觉得:“这个人和其他人的着眼点很不同。
”诀窍就是—反过来称赞对方的短处。
例如,A小姐虽然是个身材好的美人,但假定她给人有点高傲的印象,那么,高傲的反面是什么呢?不就是平易近人或是亲切吗?因此,在称赞A小姐时,不妨这么说:“A小姐,想不到你是个既亲切又平易近人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