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和应用

.1 T c D
三. 无线 局域 网的 关键 技 术
实 现 无 线 局 域 网 的 关 键 技 术 有 三 种 :红 外 线 、
2 W EP存 在 不 足 . 8 21 0 .1委 员 会 由 于 意 识 到 无 线 局 域 网 固有 的
磐
C ∞
跳 频 扩 频 (HS ) 直 接 序 列 扩 频 ( S ) F S和 DS S。
Ab ta t W LA  ̄ o o i o , n t src: . Ic mp s n J i t e—
w o k t r opo og ac t c u e nd aey l y r hie t r a sf t a e d suse l ic s d Ke y t c e hnol i s o og e f
王 军 明 江苏 移动有 限责 任公 司数据 部工 程师
生 联 系 ) 多 区 无 线 局 域 网 ( 接 入 点 和 骨 干 网 使 多 个 B S互 连 , 和 用 B
形成 多 区局 域 网 ) 。
伏 海 文 南 京市 商业银 行淮海 分行 副行长
20 02 年 1
维普资讯
议 。 在 有 中心 拓 扑 结 构 中 , 求 一 个 无 线 站 点 充 当 中心 站 , 有 站 要 所 点对 网 络 的访 问均 由 中 心 站控 制 。 无 线 局 域 网可 独 立 使 用 ,也 可 与 有 线 局 域 网 互 连 使 用 。 I E E E
8 21 0 .1可 支 持 自组 无 线 局 域 网 ( 由一 个 B S构 成 , 与 其 他 网 络 发 B 不
维普资讯
无线 局域
王 无 线 局 域 网 ( A 经 过 几 年 的 发 展 , 技 术 上 已 经 日渐 成 WL N) 在
无线局域网技术教案

2024/1/25
5
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
家庭网络
企业网络
实现家庭内部设备互联,提供智能家居、 在线娱乐等服务。
构建企业内部无线网络,提高工作效率和 协作能力,支持移动办公和远程会议等应 用。
公共场所网络
物联网应用
在机场、酒店、咖啡馆等场所提供无线网 络服务,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上网。
作为物联网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大量低功 耗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推动智慧城市 、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发展。
2024/1/25
WPA2(Wi-Fi Protected Acces…
采用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加密算法,提供更高的安全性,是目前 最安全的无线加密标准之一。
22
MAC地址过滤与访问控制列表(ACL)
MAC地址过滤
通过设置允许或禁止特定MAC地址的设备接入无线网络,实现访问控制。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利用 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的局域网,允许电 子设备在无需物理连接的情况下进行 通信和数据传输。
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红外线、蓝牙技术,到后来 的Wi-Fi、Li-Fi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 不断演进,传输速率、覆盖范围和稳 定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2024/1/25
18
校园无线局域网组网方案
校园网络中心
负责整个校园网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互联网出口、核心 交换等功能。
汇聚交换机
连接校园网络中心和各楼宇的接入交换机,实现数据的汇聚和转 发。
无线AP
部署在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区域,提供无线WiFi接入服务。
2024/1/25
19
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组网方案
无线局域网技术

文章编号 :10- 52 2 0 )0—0 4—0 06 - 6 8(0 2 6 0 D 3
・
《 西部广播 电视》20 02年第 6期
计 算机 技术与应 用 ・
无 线 局 域 网技 术
林 维忠
( 福建省福清市广播 电视台,福建 福清市 30 0 5 30
ls A e L N,简称 无线 L N)的发展 。 s A 无线 L N 大多 用 于传输 率 大于 1 is的局 A Mb / t
率,共 2 组跳频图案 , 2 包括 7 信道,输出的同步 9
载波经调解 后 ,可获得发送端送来 的信息 。 直接 序列扩 频 ( S S D S )局 域 网可 在很 宽 的频
体技 术的发 展 ,以及 多芯 片模 块 技术 ( M)的 MC 出现 ,使 得 在一 块 低 功 耗 、低 成 本 专 用集 成 电路
无线 L N基 本上可分 为 3部分 :通信设备 、 A 用户终端和支持单元。 通 信设 备 依 据 功 能 可 分 为 4类 :无 线 L N A
维普资讯
它可以采用分组交换的数据加密设备 ( E )进行 DD 网络端~端加密 ,也可以使用整体加密装置满足整 条物理链路的安全要求。 用户终端提供的业务包 括电子邮件、数据传 送、 语音和图像信息。其中,计算数据、仿真结果 等在传输过程中不允许出错 , 以对易出错的无线 所 传输信道而言,须采用纠错能力较强的编码方案 ,
为媒体 ,覆盖范围大 ,发射功率较 自 然背景的噪声 低, 基本避免了信号的偷听和窃取 , 使通信非常安 全 。同时 ,无线局域 网中 的电 波不会 对人体健康造 成伤害,具有抗干扰 、抗噪声、抗衰减和保密性好
等优点 。
2 无线局域 网的组成
无线局域网技术刍议

第2 卷第 2 (06 2 期 20 )
河西学院学报
V I2N . 2 0 ) 02 o . 2(06
无 线 局 域 网 技 术 刍 议
徐 有 芳
( 河西学院计算机景 ,甘肃 张掖 740 ) 300
摘 要;文章着重介绍了82
指的是采用无线传输 媒介的计算机 网络 ,结合 了最新 的计 算机网络 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 局域 网是有 线局域 网 的延伸 ,使 用 无线技 术 来发送 和接 收数据 ,减 少 了用户 的连线 需求 .W L N使 用红 外线 (R.nr rd)或 射频 A I Ifa e
( . doF e u ny)电磁 波 .由于 RF与 I 相 比具 RFRa i rq e c R
有传输 距离 远 、带 宽高 、覆盖 范 围广 等优 点 ,因此 在无
线 网络 中获得 了广泛 的应用 . 目 ,绝 大部 分WL N使 前 A
用24 z频 段 ,该频 段是 整个 R .GH F频段 中唯 一被 全世 界 保 留用 于免 申请 通信 .无 线组 网的 自由和 灵活可 适 用于
面,载波侦
查看 介质是 否 闲: 另一方 面,避 免冲
是用 一个 比特 速率较 高的数 字编码序 列 (N 码 )调 制载 P
撞——通过 随机 的时间等待 ,使信号 冲突发生 的概 率减 到
发送 的信 息与 P N码 发生器 产生 的扩频序 列码 模相加 后调 制载波 信 号,调制 方式 多采用 B S ( ia yP aeS i P K Bn r h s hf t
Ke i 、 QP K ( a r tr h s hR K yn yn g) S Qu d au eP aeS i e ig) 或
WLAN应用的关键技术、优劣和实际典型组网方案

WLAN应用的关键技术、优劣和实际典型组网方案摘要:wlan(无线局域网)是基于无线网和宽带有限接入网之间的一种应用技术,它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被普遍应用,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就从wlan技术的应用关键、wlan技术优劣分析以及wlan技术的实际典型组网案例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wlan技术应用;优劣;典型组网案例中图分类号:tn92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080-01wlan(无线局域网)是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它是利用先进的射频技术取代旧式的双绞铜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用户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信息的交流。
一、wlan应用的技术关键wlan技术就是无线局域网技术,它是计算机网络和网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的特点是让计算机或其它的电子设备摆脱过去的双绞铜线就可以接收和发送高速数据的技术,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进行变化和移动。
目前wlan技术的数据传送可以实现11mb/s,传输距离可达到20km以上,更加方便快捷的实现了网络联通。
因此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小到家庭大到企业再到公共场所的应用,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wlan的存在。
wlan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wlan的传输方式、网络拓扑和网络接口等方面。
其中wlan的传输方式组成包括无线网络接口卡、无线网络接入点、pc机和他们之间的连接设备,其传输方式涉及传输介质、频段以及调制的方式。
wlan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两类:无中心拓扑和有中心拓扑。
其中无中心拓扑是指网络中的任意两个站点均可之间通信,这种无中心拓扑的优点在于网络性能好、抗毁坏性强、费用较低且建网容易;有中心拓扑是指有一个无线站点充当中心站,其他的所有站点均有其控制。
二、wlan应用技术的优劣wlan以经济节约和兼容性强等特点广泛的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商店等公共场所。
其中经济节约主要表现在wlan的布局不受布线接点的位置限制,具有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和简易性;兼容性强表现在无线局域网可以通过ap与有线网络资源进行无缝结合,即使不同的厂商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通讯。
无线局域网设计原则和技术需求

无线局域网设计原则和技术需求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无线局域网(WLAN)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家庭、办公室、商场还是校园,无线局域网都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网络连接。
然而,要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和安全的无线局域网,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设计原则和满足特定的技术需求。
一、无线局域网设计原则(一)覆盖范围确保无线信号能够覆盖到所需的区域是无线局域网设计的首要原则。
这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材料以及障碍物对信号的衰减影响。
例如,混凝土墙会显著削弱无线信号,而开阔的空间则有利于信号传播。
通过合理规划接入点(AP)的位置和数量,可以实现全面的覆盖,避免出现信号盲区。
(二)容量规划根据预计的用户数量和网络流量需求,进行容量规划至关重要。
如果用户数量众多且同时使用网络的频率较高,就需要更多的带宽和更强的处理能力来满足需求。
否则,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塞,降低用户体验。
(三)安全性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是无线局域网设计的关键原则。
采用加密技术,如 WPA2 或 WPA3,设置强密码,并实施访问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此外,定期更新安全设置和监控网络活动也是必要的措施。
(四)可靠性无线局域网应该能够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和中断的发生。
这包括选择质量可靠的设备,合理规划网络拓扑结构,以及设置冗余机制。
例如,可以部署多个接入点以提供备份,确保在某个接入点出现故障时,网络仍能正常工作。
(五)灵活性由于业务需求和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进行扩展和调整。
这意味着在选择设备和规划网络时,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资源和空间。
(六)成本效益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要尽量控制成本。
这需要在设备选型、安装和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找到性能和价格的平衡点,以实现最优的投资回报。
二、无线局域网技术需求(一)频段选择目前常见的无线局域网频段包括 24GHz 和 5GHz。
24GHz 频段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但可用信道较少,容易受到干扰;5GHz 频段可用信道更多,传输速度更快,但穿透能力相对较弱。
无线局域网技术教案

无线局域网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使学生掌握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和协议。
3、培养学生配置和管理简单无线局域网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2)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和协议,如 IEEE 80211 系列。
(3)无线局域网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2、难点(1)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机制和加密算法。
(2)解决无线局域网中的信号干扰和覆盖范围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无线局域网的配置和管理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无线局域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面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4、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无线局域网搭建和配置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无线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家中使用无线路由器上网、在咖啡店连接 WiFi 等,从而引出无线局域网的概念。
2、无线局域网概述(20 分钟)(1)介绍无线局域网的定义和特点,如灵活性、移动性、安装便捷等。
(2)讲解无线局域网的组成部分,包括无线接入点(AP)、无线网卡、天线等。
(3)阐述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传输、频段划分、调制解调等。
3、无线局域网标准和协议(30 分钟)(1)详细介绍 IEEE 80211 系列标准,如 80211a/b/g/n/ac 等,比较它们的传输速率、频段和覆盖范围。
(2)讲解无线局域网中的 MAC 层协议,如 CSMA/CA 机制,以及其与有线局域网中 CSMA/CD 机制的区别。
4、无线局域网的配置和管理(40 分钟)(1)以常见的无线路由器为例,演示如何进行基本的配置,包括SSID 设置、加密方式选择、频段选择等。
(2)介绍无线局域网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如通过 Web 界面进行管理、使用专业的网络管理软件等。
无线局域网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点

无线局域网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点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线局域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无线局域网的类型和基本特点本文作者进行了为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类型;特点无线局域网使用的是无线传输介质,按照所采用的技术可以分为三类:红外线局域网、扩频局域网和窄带微波无线局域网。
1 红外线局域网红外线是按视距方式传播的,也就是说发送点可以直接看到接收点,中间没有阻挡。
红外线相对于微波传输方案来说有一些明显的优点。
首先,红外线频谱是非常宽的,所以就有可能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率。
由于红外线与可见光有一部分特性是一致的,所以它可以被浅色物体漫反射,这样就可以用天花板反射来覆盖整个房间。
红外线不会穿过墙壁或其他的不透明的物体,因此红外线无线局域网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红外线通信比起微波通信不易被入侵,由此提高了安全性。
2)安装在大楼中每个房间里的红外线网络可以互不干扰,因此建立一个大的红外线网络是可行的。
3)红外线局域网设备相对便宜又简单。
红外线数据基本上是用强度调制,所以红外线接收器只要测量光信号的强度,而大多数的微波接收器则是要测量信号的频谱或相位。
红外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有三种基本技术。
1)定向光束红外线定向光束红外线可以被用于点一点链路。
在这种方式中,传输的范围取决于发射的强度与接收装置的性能。
红外线连接可以被用于连接几座大楼的网络,但是每幢大楼的路由器或网桥都必须在视线范围内;2)全方位红外传输技术一个全方位(Omini Direction) 配置要有一个基站。
基站能看到红外线无线局域网中的所有结点。
典型的全方位配置结构是将基站安装在天花板上。
基站的发射器向所有的方向发送信号,所有的红外线收发器都能接收到信号,所有结点的收发器都用定位光束瞄准天花板上的基站;3)漫反射红外传输技术全方位配置需要在天花板安装一个基站,而漫反射配置则不需要在天花板安装一个基站。
在漫反射红外线配置中,所有结点的发射器都瞄准天花板上的漫反射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工作模型
直扩扩展器 数据 扩展频谱信号 扩展频谱信号 解调器 直扩扩展器 数据 调制器
伪随机数源
伪随机数源
载波振荡器
载波振荡器
发射端
接收端
载波调制技术
调制的定义是把输入信号变换为适合于通过信 道传输的波形。调制是一个物理层的功能,是一个 无线电收发器准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传输微波的一 个过程,或者说是把数字信号映射到模拟形式的过 程,以便使该信息能够在信道中传输。调制是通过 一个可控制的方式改变振幅、频率和相位使载波增 加数据的过程。每个数字通信系统都包含一个调制 器来完成这个任务。与调制密切相关的是与之相反 的过程——解调,接收机通过解调来恢复传输的数 字信息。
直接序列扩频传输技术 DSSS
直接序列扩频传输技术(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 是直接采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的 各种调制方式在发射端扩展信号的扩展 频谱技术,然后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 码序列去进行解码,把被扩展的扩频信 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有很多种,总起 来分为点到点通信和广播通信两大类。点到点 通信是指网络中每两个连接设备间存在一条物 理信道,某个设备发出的数据为信道另一端的 设备独自接收。点到点通信网络没有信道竞争, 也不存在信道的访问控制问题。广播通信指网 络中所有设备共享一条信道,某一设备发出的 数据其他设备都能收到。在广播通信网络中, 由于共享信道引起访问冲突,因此首先必须解 决信道控制问题。
多进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方式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 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通过使用多台发射机或接收 机来增加吞吐量和可靠性,将这种多经效应问题变 成积极的因素。
反射物 发 射 机 d) 多进多出(MIMO) 接 收 机
MIMO + OFDM技术 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是提高 频谱效率的有效方法。 OFDM系统不但减小 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 用率。因此将MIMO技术与OFDM技术相结合 是适应下一代无线局域网发展要求的趋势。研 究表明,在衰落信道环境下,OFDM系统非常 适合使用MIMO技术来提高容量。
尽管CSMA/CD 在有线局域网中取得了巨大的 成功,然而它的冲突检测机制并不适合无线局域网 的通信环境,无线局域网却不能简单地搬用 CSMA/CD 协议。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CSMA/CD 协议要求一个站点在发送本站 数据的同时还必须不间断地检测信道,但 在无线局域网的设备中要实现这种功能就 花费过大。 •即使我们能够实现碰撞检测的功能,并且 当我们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信道是空闲的, 在接收端仍然有可能发生碰撞。
MAC子层的功能
介质访问控制(MAC)作为 局域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完全决 定局域网的网络性能(诸如吞吐 性能与迟延性能)等等。而无线 局域网(WLAN)由于其传输介 质以及移动性等特点,采用与有 线局域网有所区别的MAC层协 议。
MAC子层的功能 (2)
IEEE802.11的MAC子层的功能是为用 户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实现共享介质访问 的公平控制。这里主要介绍MAC子层的两 个主要功能: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点 协调功能(PCF)。
信 信
源
信 源 编 码
信 道 编 码
载 波 调 制
微波信道
载 波 解 调
信 道 解 码
信 源 解
收端基带信号
扩频传输技术的系统
信
源
信 源 编 码
信 道 编 码
载 波 调 制
扩 微波信道 频
解
扩
载 波 解 调
信 道 解 码
信 源 解 码
信
缩
噪声源
发端基带信号
频带传输信号
点协调功能(PCF)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CDMA/CA 用于无竞争服务 用于竞争服务, 是PCF的工作的基础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分布式协调功能(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DCF),是 在IEEE802.11协议标准中规定的访问 控制方法,也是无线局域网最基本的 访问控制方法,分布式协调功能采用 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CMA/CA)。
物理级侦听
• 802.11标准在物理级中使用了信道空闲评估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技术对物 理信道进行侦听,这是物理层载波侦听的功能, 用以确定WM的当前占用状态。 • 具体的CCA方法与物理层采用的技术密切相关。例 如:在使用DSSS技术的物理层执行CCA的方式,通 常是检测到DSSS信号且ED超限,其中的接受能量 检测超限是对接收天线收到的信号能量进行检测 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判断。
补码键控(CCK)
补码键控(CCK)是由64个8比特长的 码字组成。作为一个整体,这些码字具有 自己独特的数据特性,即使在出现重要噪 声和多经干扰(如接收由某个建筑物内的 多个无线反射导致的干扰)的情况下,接 收方也能够正确地予以区别。 IEEE802.11b规定速率为5.5Mbps 时使用 补码键控(CCK),对每个载波进行4比特 编码。当速率为11Mbps时,对每个载波进 行8比特编码。
CSMA/CA与CSMA/CD
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与以太网络所用的 碰撞检测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变成了碰撞 避免(Collision Avoidance),这一字之差是很大 的。因为在无线传输中感测载波及碰撞侦测都 是不可靠的,感测载波有困难。另外通常无线 电波经天线送出去时,自己是无法监视到的, 因此碰撞侦测实质上也做不到。
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
• 无线局域网(WLAN)— —原理、技术与应用
• 作者: 刘乃安 李晓辉 张联峰 王多华 何广 法 •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出版社
OSI将网络通信协议体系分为7层。局域网协议 标准结构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体系的底层 称为物理层,网络所采用的不同的传输介质,对应不 同的物理层,如双绞线或光缆。体系的第二层为数据 链路层(Data link Sub-layer,DLL),因为局域网的 介质访问比较复杂,所以数据链路层分为两层,数据 链路层的上半部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ogical Link Control Sub-layer,LLC),负责将数据正确的发送 到物理层,在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为介质访问控制子 层 (Media Access Control,MAC),负责控制与连 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有线和无线局域网的不同主要 是体现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我们要讨论的关 键技术也集中在这两层。
DSSS中编码类型主要有3种 • 分组二进制卷积(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ing ,PBCC) • 补码键控(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CCK) • 巴克码(Barker Code)序列
巴克码(Barker Code)序列
巴克码序列将信源与一定的伪随机码进行整 合,每个巴克码序列表示一个数据比特(1或0), 它将被转换成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的波形符号。 例如,在发射端将“1”用11001000110,将“0”用 00110010110去代替,这个过程就实现了扩频,在 接收机处只要把收到的序列是11001000110恢复成 “1”,00110010110恢复成“0”,这就是所谓的解 扩。这样信源速率就被提高了11倍,同时也使处理 增益达到10dB以上,从而有效地提高整机信噪比。 在IEEE802.11的规定中,11码片巴克码序列应用于 1MHz和2Mhz 的调制。
举例
PBCC编码技术
分组二进制卷积码(PBCC)在IEEE802.11b 中是一个可选方案,它使用一个64位的二进制卷 积码(BCC)和一个掩码序列来进行二进制卷积编码, 分组二进制卷积码(PBCC)与补码键控(CCK)是 编码方式上不一样。分组二进制卷积码(PBCC) 增加了3dB的增益,相当于发射功率提高了一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补码键控(CCK)只能达到 11Mbps传输速率。而分组二进制卷积码(PBCC) 可以达到22Mbps传输速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IEEE802.11b+的技术。
CSMA/CD的工作过程
设备发送数据 停止发送等待 随机时间 有 发送 检测冲突 没有 设备发送结束
设备监听网络 没有 检测活动 有 等待继续监听
CSMA/CD形象地概括为用“先听后说”
或“边听边说”的方法来共享传输介质的。先 听后说就是在发送帧前,各站都要先监听线路 是否空闲,若没有空闲则等待,直到线路空闲 时才开始发送。边听边说就是在该站开始发送 以后,需要继续监听至少一个往返传输信号的 时间,判断是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就 需要告知总线上各站并立即停止发送。所有的 以太网,不论其速度或帧类型是什么,都使用 CSMA/CD。
收端基带信号
跳频技术FHSS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
跳频扩频传输技术 FHSS
跳频技术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FHSS)是一种频率的活跃性将数据 扩展的扩频传输技术,这个技术只在IEEE 802.11种做了规定,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很少见 到,所以我们只对一些主要的概念进行说明, 频率的活跃性指的是微波在射频应用的频率波 段中突然改变传输频率的能力。 采用跳频扩频传输技术(FHSS)的无线局 域网支持1Mbps和2Mbps。在1Mbps时采用的 调制方式是两相高斯频移键控(2GPSK),在 2Mbps时采用的调制方式是四相高斯频移键控 (4GP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