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发刊词:本来面目
罗辑思维发展历程

罗辑思维发展历程罗辑思维,顾名思义即逻辑思维,在中国播音界独树一帜,旨在通过逻辑思维的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罗辑思维的创立者罗振宇,是一位才思敏捷、逻辑清晰的播音员,他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风格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最早的罗辑思维被定义为一个个人思考的秘密工具。
在这个阶段,罗振宇将自己的思考方式整理成了“宇宙中心思维模型”,依据这个模型,他能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或事件简化成几个关键要素,然后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得出结论。
这种个人思维工具的初衷是帮助罗振宇更好地理解世界和生活,但他也发现这种思考方式可以移植到其他领域,起到普及知识和思维训练的作用。
第二个阶段是罗じ思维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知识传播平台。
罗振宇开始通过专栏文章和广播节目将他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点分享给公众,受到了广泛关注。
他借助网络技术,将自己的观点传播给更多的人,同时也接收到了来自各个领域的反馈和挑战,这使得他的思维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最后,罗じ思维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从知识传播转变为商业化的媒体产品。
罗振宇成立了罗辑思维公司,并推出了一系列与逻辑思维相关的企业服务和产品,包括知识付费平台、线下演讲会、图书出版等。
这一举措使罗じ思维从一个个人的思维工具和知识分享者,转变为一个商业化的知识品牌,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
总之,罗じ思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从个人思考工具到公众知识传播平台,再到商业化的媒体产品的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充分展现了罗振宇的个人魅力和思维方式的吸引力,也彰显了广大听众对于逻辑思维和知识传播的需求。
无论罗じ思维未来的发展如何,它已经成为了中国知识产业的一股重要力量,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罗振宇哲理名言,有关罗振宇严谨逻辑思维的名句

罗振宇哲理名言,有关罗振宇严谨逻辑思维的名句1、有三种类型的能力可以决定你的未来,第一种是让自己变得牛逼的能力,第二种是有让周围人都愿意来帮助自己的能力,第三种是混不好也无所谓,想得开的能力。
这三种能力,练成任何一种,人生就有奔头。
——罗振宇《罗辑思维》2、自由主义的人生观,无非两句话。
第一,我们绝不去强制他人;第二,我们尽可能不让别人强制我们。
换种说法,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对他人释放善意。
——罗振宇《罗辑思维》3、你面前有三个政治家,我告诉你他们的基本情况。
第一个人有点儿迷信,决策的时候经常要请教一些算命先生,而且这个人有婚外情,自己还是个老酒鬼,抽烟也没有什么节制。
第二个人上大学的时候吸过鸦片,被他的老板开除过两次,自己是个老烟鬼,还是个酒鬼。
而第三个人是个战斗英雄,平生不近女色,也不蓄私产。
就这么三个人,你说你选谁?我告诉你谜底:第一个人是罗斯福,第二个人是丘吉尔,而第三个人是希特勒。
——罗振宇《罗辑思维》4、一方面,剩女不是缺男人,而是根本看不上那些男性而已,所以很多父母会劝她们不要太挑剔。
可是另一方面,凭什么不挑剔?从哺乳动物开始一直到人类,雌性动物扮演的角色就是挑剔,就是去寻找那些在斗争中胜利的雄性,然后传承后代。
——罗振宇《罗辑思维》5、年轻人在城市获得的更多东西,远不仅仅是肉身之间非延时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见识。
其实见识跟经济地位和聪明程度没多少关系,和是否在大城市生活有关。
乡村或者小城镇并非没有天才,而是天才也许永远没有办法知道自己是天才。
只有在能提供大量机会的城市,每个人生命中的种子才可能被激发,被照耀,然后完成一次闪亮。
——罗振宇《罗辑思维》6、他妻子非常爱他,也是他的表姐,在嫁给他之前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我非常爱你,但是你这套理论把上帝算是彻底给得罪了,我嫁给你之后,我们相爱一生之后在天堂还能重逢吗?”达尔文后来在日记里也写道,他说:“每到深夜的时候,我经常抱着这封信把它贴在脸上沉痛地哭泣,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在天堂,我和我的妻子能不能相逢。
罗辑思维

商业战略正确与否的质疑
区别于实体经济,没有实质性产品,缺乏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的说服力!
市场竞争残酷
狼多肉少 淘汰风险高
准入标准低 没有个人专属
社群电商能走多远
社群电商
假如在100多万微信活跃分子的社交群中,以去掉重复好友 后保守估算,按每个人通讯录有100个好友 “罗辑思维”能 覆盖1亿人。而且大部分是微信上非常活跃的、铁杆粉丝的、 代表未来的年轻人!这当然蕴藏着极大的商业价值。 坊间传闻,“罗辑思维”目前估值在1个亿,潜力很大的单 个会员100块。
创业 两年 售罄
“霸王餐”
知识社群
“罗利”
铁杆会员
乐视电视
160万 估值1亿
6000
罗辑思维发展战略反思
如何留住会员
特权 ?
返利
?
长久 策略?
人格体能持久多长
注意力 粉丝 罗辑思维
魅力
社群和
商业战略是否正确
WHY
--------------- ------------------------------ ------------------------------
注:
为方便对于该课题就理解,必要时在PPT备注
栏增加了备注解释。
卖相 external appearance
“
” 商业效果分析
“我说啊,你们这些找着工作的还真别看不起那些到现在还没找着工作的同学, 没准10年、20年之 后,你们 混得还不 如当时那个没找着 工作的人好。” 《罗辑思维》中罗 胖(@罗振宇)此 言似乎 是对就业 “落后大军”的安 慰, 他却坦诚地说, 还真不是这样。他 更是针对正在热切 寻找组织 的青年 群体,大胆提出了 “U盘化生存” 概念,预言互联网 带来的变革是“组 织的崩塌”。过去, 社会以组织之名定 义人群。比如介绍 某某,先得冠上一 连串某某、某某的 单位名称,更多的 人也会自豪地宣称 “我是某某单位的 人”。一旦失去身 份,人就会有一种 焦虑无着感。而在 互联网时代,看到 了在企业、组织的 形式之外,人与人 的协作似乎还有另一种可能,这可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另外一种谋生的渠道。
罗辑思维金句 2024

1.世界是个连续体,而不是泾渭分明的两极。
黑白对立之间的灰色
地带,才是世界的真相。
2.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的太重。
3.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
什么。
4.真正的牛逼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你患难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认
识你。
5.任何一个在你面前的人,都是别人的人。
做人不要那么自私,总
是以自己为中心考虑问题,得为别人想想。
6.爱,就是心疼。
你可以喜欢很多人,但心疼的只有一个。
7.不自由,毋宁死。
8.见识并不决定命运,而是决定了命运的可能性。
见识本身也并不
指向财富,而是指向多元的体验,而对这些体验的运用才让人更趋近财富。
9.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
不该坚持的。
10.幸福就是痒的时候挠一下,不幸就是痒了但挠不着,更不幸的是,
很久都没痒了。
《罗辑思维(全5册):认知篇、历史篇、商业篇、人物篇、人文篇》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型
01 大组织的功过
02 官僚系统出问 题,后果很严重
03 个人面对大组 织应该怎么做选 择
04 现代社会的官 僚系统
罗辑思维:商业篇
01
第1章 商 业的魅力 与可能性
02
第2章 世 界名企那 些事儿
03
第3章 产 品思维
04
第4章 品 牌寄生
06
第6章 你 相信趋势 吗
05
是一处桃花源
5 一个俗人,怎
么成了圣人
1
语言的切换
名字为什么很 2
重要
3
认知方言化
4 一个字带来的
麻烦
5 全世界能用同
一种语言团结 起来吗
美是什么
酒店的卫生纸为 什么要折三角
画廊的秘密 电影这个物种
什么样的恐怖片 最吓人
纪录片—一个 神奇的物种
间接后果
01
人类为什 么会养猫
02
熊猫是失 败物种吗
03 瞄准竞争对手 的核心要害
引言
01 一波三折的秦 王朝灭亡之路
02 西楚霸王也是 性情少年
03 投机主义者的 反对面
1
引言
01 少年皇帝 2
也有政治敏感
3 02 巧用礼节
谋求皇位合法 性
4 03 权谋家的
本色
5 04 皇帝和首
辅间的权力游 戏
01
引言
02
01 篡位 皇帝的继 承争夺战
03
02 虎毒 也食子
05
向丰田学 习生产管 理
06
向 Yo u Tu b e学习用 户行为控 制
什么是真正的好 产低端产品
到底什么是品牌
品牌寄生:占传 统文化的便宜
印刷厂转型的“罗辑思维”

印刷厂转型的“罗辑思维”
佚名
【期刊名称】《印刷技术》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罗辑思维"的罗胖子说:世界上所有坚固的东西,都将被摧毁,因为互联网。
罗胖子,何许人也?罗振宇于2012年创办了一个谈话性节目自媒体"罗辑思维",站在互联网的浪涛之巅,颠覆了大众媒体传统生意模式,以往做好节目免费给观众欣赏,再从销售商的广告预算中吸取养分的金科玉律不再适用了。
【总页数】2页(P12-1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罗辑思维的特色及其对媒体转型的启示
2.罗辑思维的另类思维
3.《罗辑思维》对传统媒体融合与转型的启示
4.探析网络知识社群中意见领袖的转型——以“罗辑思维”为例
5.探析网络知识社群中意见领袖的转型——以“罗辑思维”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辑思维稿件

罗辑思维稿件1.如何辩论,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急,越完美的最后附加分越高, 看来我和你是同一种人。
因为我是新手,唯一不同的是,只有在台上辩论时我才会结巴。
所以正在培训中。
我们教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上台比赛就得有自信。
有了自信。
辩论就会自然的通了。
记得!一个辩论员听到一个问题,脑海里一定要有30种以上的答案,当然这是要经过训练的。
要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了解什么叫逻辑。
多去网上找找。
不过书本会比较准确。
如果你需要训练逻辑或了解逻辑的稿件,你可以send消息给我(BAIDU)或sende-mail给我。
最后,祝你训练成功!^_^2.如何有逻辑地进行思考特别制定政策、设定规则的管理人,更是如此。
就像黄总多次在会议上提到的那样,你们要多到一线去。
是的,只有到一线,我们才能更接近真相。
逻辑思维很重要。
这本书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教我们,。
作为一个比较感性的文科生,这一章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锻炼,使自己的思维方式更为有科学,更为有逻辑。
思维的内在方式是:首先,识别和确定问题、搜集资料(多途径收集,包括资料数据,市场调研,与一线人员的访谈等),然后做出图标、提出假设、分析验证假设(这一步可以反复做,次数越多,越能靠近问题的实质)、最后提出“howtodo”的方案。
那么,当你内在思考了之后,又将如何将你经过逻辑思考之后的结果展示给观众,并让他们认可你的成果呢?这时,同样具有逻辑性的金字塔结构就能帮到你啦。
你需要列出:1、层次分明的结论和依据。
“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证据?”2、对于一个重大问题做到不重叠、不遗漏地分类,并能够有效把握问题核心,并解决问题。
要敢于做特别的人。
当你所处的环境里面,只有一种同样的声音,那么,这是非常危险的,这证明了这间公司正在慢慢失去创新的能力。
我们都看不起墙头上的草,因为它们没有根基,只会随着风向而摆动脑袋。
真正的创新是,要敢于自我否定,以事实为根据,当过去的经验行不通了,就要有勇气承认,思考新的出路。
罗振宇罗胖逻辑思维语录

罗振宇罗胖逻辑思维语录罗振宇是中国著名的创业者、思想家和公共演讲家。
他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洞察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一些罗振宇罗胖逻辑思维语录,希望能给您带来启发和思考。
一、挑战自我,超越自我1.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2. “成功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只有不停挑战自己,才能实现更大的成就。
”3. “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唯有不断超越舒适区,才能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
”二、创新思维,打破常规4.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创新思维,打破常规。
”5. “传统的做法不一定适用于未来,我们需要摒弃传统观念,不断尝试新的方式和方法。
”6. “创新思维是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重要途径,只有勇于思考、敢于尝试,才能取得突破。
”三、转变角度,看待问题7. “在解决问题时,多角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可以发现不同的解决办法。
”8.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能发现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9. “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办法,我们要学会从对立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四、保持专注,持之以恒10. “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要保持专注,不轻易分心。
”11. “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克服困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12. “专注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五、学习与反思,持续成长13.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14. “成功者都是经过反思的人,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实现持续成长。
”15. “学习和反思是人生不变的主题,只有保持学习的态度,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六、积极心态,面对挑战16. “积极心态是战胜困难的关键,正面面对挑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7. “要有信念,要有毅力,要有坚持不懈的勇气。
”18.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有保持积极心态,才能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刊词:本来面目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
这里是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我们办了四年,从今天开始,我停掉了所有平台的节目,回到自己的阵地「得到」App,有点回家的感觉哈。
每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六点半,我会在这里跟你分享自己最近的学习心得。
这个节目仍然是免费的。
但是,只为「得到」App里的付费用户服务。
哪怕您在这里只花过一毛钱,也是我们尊贵的付费用户。
这个逻辑有点像酒店,对住店客人提供免费的自助早餐和游泳池。
您可能会问,除了从周播改成了小日播(就是从周一到周五),从视频变成了音频,从全平台分发到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除了这些,跟原来的罗辑思维视频节目有什么不一样?
我觉得关键是心态,我自己的心态。
第一年做罗辑思维视频节目的时候,我的心态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的学习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有的是故事,可供你说给别人听,成为谈资;有的是想法,可以供你在自己想事情的时候做参考。
所以老用户应该都还记得,第一季视频中有一个小片花。
我在里面说,古时候有的人明明自己也有一双眼,但是偏偏要雇人给自己读书,从今天开始,罗胖就是您身边的读书人。
这是对我做这个节目的初衷的最精准的表达。
但是后来这个小片花拿掉了。
为啥?因为节目越做越长,越做越重,用户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把它经营成了一个专题讲座,而不再是简单的我为大家读书。
最早的节目一期只有十几分钟,而到了后期,有的节目甚至长达一个多小时。
我虽然从来不相信什么坚持初心,我相信变化的力量。
但是罗辑思维节目的这个变化,还是让我越来越不舒服。
原本要做的是一个轻灵的东西,自己学习,然后把心得分享出来,就这么简单啊。
就像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彭特兰说的,最有创新能力的那些人,在知识的溪流中自由漫步,每获得一个新观念,就把它置入这条溪流中,与其他人交融、碰撞、验证、证伪、生发出新观念。
他们不是专家,但也不浅尝辄止,而是追逐知识、观念、思想、技能的跨领域碰撞的化学反应,不能自已。
我想做的就是这样的人啊。
这个感觉很难形容,打个比方,就像是原来只是一条小金鱼,一边自己自由自在,一边还有一点观赏价值。
结果,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自己不自觉地越长越大,四年过去了,从小金鱼,变成了大鲸鱼。
这次让我下决心回归「得到」App,有两个机缘触发了它。
第一件事,是李翔,就是《李翔商业内参》的那个李翔。
他告诉我的管理学界的一个故事。
1994 年,39 岁的咨询顾问吉姆·柯林斯出版了一本书:《基业长青》。
吉姆·柯林斯也被抬上管理学大师的位置。
有一天,彼得·德鲁克把他叫去聊天。
彼得·德鲁克是谁呢?管理学这门学科可以说就是这个人创办的。
德鲁克当时已经85 岁,在美国商业界享有神一般的地位。
你可以想象一下吉姆·柯林斯当时的心情。
这就好像大一新生在上物理课,突然看到牛顿和爱因斯坦推开门走进来。
见面聊天过程中,彼得·德鲁克的几句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当时,吉姆·柯林斯也想跟其他人一样,赶个时髦,创办一家自己的咨询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基业长青”。
德鲁克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家公司呢?是什么驱使你这么做的?”
吉姆·柯林斯说:“好奇心,以及其他人都是这么干的。
”
然后,大师问他:“你是想提出有深远影响的观念呢?还是想建立一家长久发展的组织?”
吉姆·柯林斯说:“我当然想跟您一样,提出有长远影响的思想啊。
”
德鲁克说:“那你就不应该去开公司。
因为一旦你开了一家公司,你就开始饲养那头野兽。
如果你总是想着怎样才能喂饱这头野兽,就顾不上去想如何产生好的想法,结果是你的影响力就会下降,即便你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
真正的考验,在于对错误的机会说不。
”
李翔跟我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说到“你就开始饲养那头野兽”这个词的时候,我就觉得好像被电打着了一样。
对啊,我们做很多事,做着做着觉得别扭了。
也许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你做的事变成了另外一个生命,它活过来了呀。
你就算是它的“亲生父母”,它也不会听你的话。
它有自己的意志,它有自己的成长轨迹。
在某种意义上,你已经成了它的奴隶。
想到这里,我知道,我该勇敢地动手清一清存量了,我不要亲手喂养出一只野兽。
我要一个急转身,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
这是一件事。
促使我回归「得到」App的另一件事,是有一天遇到了一个用户。
见面嘛,人家很有素质地夸我,说你的节目讲得真好啊。
不过话锋一转说,哎就是我记性差,记不住。
听完了跟没听一样。
我心里一沉。
知道坏事了。
我马上想起了上个世纪美国营销界的一句名言,说用户需要的并不是一台钻孔机,他需要的只是墙上有几个孔。
这句话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揭示了商业演化的一个趋势。
就是从产品到服务。
之所以你现在卖的还是产品,只是因为这个产品背后的服务眼下还不成熟,是一个暂时的权宜之计。
等时候一到,产品就会变成服务。
你比如说就在我们眼前发生的。
原来大家都要买车,现在滴滴出行,Uber这样的服务出现了。
产品变成了服务,买车的必要性下降了。
还有原来大家要买自行车,但是就在过去几个月里,到处都是摩拜单车、ofo单车,产品又变成了服务。
这个理论我知道啊。
可是过去四年我做罗辑思维视频节目,它越来越像产品,而不再是服务。
我注重题目的选择,素材的趣味,结论的颠覆,论证的严谨。
本来卖的就是一根擀面杖,当眼里只有产品没有服务的时候,我就会自以为有工匠精神,拿起来玩命地在上面雕刻花纹,最后花纹是挺漂亮的,但是它再也不是一根好用的擀面杖了。
就像那位用户说的,你题目很大,口才很好,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如果长到了重到了大家听完啥也记不住的程度,那服务的初衷不就完蛋了吗?
就像京剧行当里,小生的地位非常尴尬。
它特别难唱,从产品角度来看,是伟大的高难度的。
但是另一方面呢,爱听的人相对比较少。
所以从需求的角度看,从服务的角度看,它是失败的。
大家需要的知识服务,其实很简单,就是提供一些谈资,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而已。
我这不是自贬身价,事实上就是这么回事。
碎片化的知识也是一个市场。
我说一个事一个观点,我嘴里说出来是这个目的,但是听在你的耳朵里,有的就忘了。
如果有一字入心,那是因为你自己有目标,这个事这个道理,是和你正在思考的事有了契合。
你可能把它写到了一篇立意完全不同的文章里;可能做到了一个项目的PPT里,说给用户听;可能多年后你记起来,用来说服一个朋友。
我卖的就是一根擀面杖,至于怎么用,我完全无法预期。
你可能拿起来给孩子包了一顿饺子表达爱心,也没准抄起来打了一次架呢。
我没法预期,也不必干涉。
市场就是这样。
我们交换的是同一个事物,但是各自拿去实现的是自己的目的。
回到知识服务,我应该提供的,是大家好用,也便于用的服务,而不是任何我自己自鸣得意的产品。
所以,我才决定把一个周播的视频节目,变成每天8分钟以内,一周五天的音频节目。
我自己每天看书,看文章,和人交流,总会有些心得。
如果您爱听,我就在这里分享给你。
就好像你办公室里一个爱侃大山的同事,在茶水间偶然相逢,能跟你说点有趣的事。
长期就能嵌入到你的生活流之中。
我们在各自思考、各自奋斗的路上,也算是有个伴吧。
这就是这个节目的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这个词是有典故的。
话说唐朝的和尚慧能,禅宗的六祖,有一次遇到慧明和尚。
慧明要他讲讲佛法。
慧能说,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我自己回归「得到」这个主战场,为自己的用户服务,和大家一起终身学习,其他的念头都放下。
这种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这个节目的本来面目。
如果您订阅了《李翔商业内参》,关于德鲁克和吉姆·柯林斯的故事,在里面有。
您可以做个笔记,没准哪天就用上了。
今天的节目就这样,明天咱们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