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抟沙
刘伯温碑记中的寓言

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双眼。
天也翻,地也翻,逍遥自在乐无边。
贫者一万留一千,富者一万留二三,贫富若不幌的转,看看死期在眼前。
平地无有五谷种,谨防四野绝人烟,若问瘟疫何时现,但看九冬十月间。
行善之人得一见,作恶之人不得观,世上有人行大善,即送抄写天下传,富者资买刊传送,贫者抄写天下传,写一张,免一难,抄十张,能保全,倘若看见不传送,一家大小受罪愆。
有人看破几件事,逍遥快乐是神仙。
遭了此劫不上算,还有十愁在眼前。
一愁天下乱纷纷,二愁东西饿死人,三愁湖广遭大难,四愁各省起狼烟,五愁人民不安然,六愁九冬十月间,七愁有饭无人食,八愁有人无衣穿,九愁躯体无人捡,十愁难过猪鼠年。
若得过了大劫年,便算世间不老仙,就是铜打铁罗汉,难过七月一十三,任你金刚铁罗汉,除非善乃能保全。
谨防人人艰难过,关过天翻龙蛇年,幼儿好似朱洪武,四川更比汉中苦,但若不信要大难,自记不看送他人。
大狮吼如雷,胜过悼百虎,
犀牛现出尾,平地遇猛虎。
若问太平年,架桥迎新主,
上元甲子到,人人哈哈笑,
问他笑什么,迎接新地主,
上管三尺日,夜无盗贼难。
虽是谋为主,主坐中央土,
人民喊真主。
银钱是个宝,看破用不了,
果然是个宝,地下裂不倒
七人一路走,引诱进了口,
三点加一勾,八王二十口。
人人喜笑,个个平安,
人人可观,个个可传,
有人印送,勿取金钱。
行善者可保,作恶者难逃。
敬重天地神明父母,
惜字纸五谷,谨当切记。
哲理寓言故事(通用15篇)

哲理寓言故事(通用15篇)哲理寓言故事(通用15篇)哲理寓言故事1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养了许多大象.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见一群瞎子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吗?"瞎子们同声否认道:"陛下,我们不知道."国王笑道:"你们亲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后向我报告."瞎子们赶紧围着大象摸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向国王报告.摸到象耳朵的瞎子说:"大象同簸箕一样."摸到象腿的瞎子说:"大象和柱子一样."摸到象背的瞎子说:"大象好似一张床."摸到象尾的瞎子说:"大象好似绳子."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把自己摸到的某一个部分误认为是全体。
后来人们便用"瞎子摸象"来形容那些观察事物片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人。
哲理寓言故事2长尾猴用枪长尾猴生活在大树上,不远处住着山鸡一家,它们和睦相处,彼此间成为好邻居。
这天,母山鸡哭哭啼啼地找到长尾猴,诉说着家中连日来发生的不幸。
“猴哥,我的命真苦呀,”母山鸡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得好伤心:“那黑心的狐狸三天两头光顾我家,前天中午叨走我大儿子,昨天晚上又把熟睡中的二儿子给衔走了,今天早晨我当家的刚出门,又被它等候在外逮了个正着,现一家四口已三人遇难,剩下我孓然一身,想来不久也将会大难临头,我该怎么办啊?”听着母山鸡的哭诉,长尾猴对它一家不幸遭遇倍感同情,有心帮它,又自知不是狐狸的对手。
长尾猴想了想安慰母山鸡:“你别急,我发现狐狸最怕猎人手中的猎枪,我这就去借一把来保护你。
”于是长尾猴找猎人借来一把猎枪,兴冲冲地回到了住地。
它神气十足地拍拍手中的猎枪对母山鸡说:“咱现在手中有了枪,以后不用怕狐狸了,你就安心过日子吧。
”母山鸡听了放下心来,它庆幸从此有了保护神。
长尾猴说到做到,当天就拿着枪睁大眼睛在母山鸡住处警惕地守护着。
刘伯温传说:凤阳巧遇

刘伯温传说:凤阳巧遇凤阳巧遇一天,刘伯温在石门洞观瀑亭中看书,看呀看的,不觉伏在石桌上模模糊糊地睡着了。
一会儿,他忽然被一种什么声音惊醒,睁眼一看,太阳快升到中天了。
他正想去吃饭,只见那积银潭里出现了三个太阳。
他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再仔细一瞧,三个太阳却没有了。
刘伯温好生奇怪,便把这一幻觉告诉了灵佑寺的住持和尚。
那住持和尚深思了一会,认真地说:“三个太阳便是三阳,我们浙江不是有平阳、松阳、东阳吗?你立志要做一番事业,不妨前往这三个县去见识见识,或许能遇到贤士能人哩!”刘伯温一想,觉得也有几分道理,当下拜别了住持和尚,打点行装,离开了石门洞。
刘伯温雇了一只舴艋船,到了松阳,穿大街,过小巷,走遍东南西北四门,仔仔细细地察访了三天,始终没有打听到了个贤人,只得闷闷不乐地离开了松阳城。
他沿瓯江而下,经温州,过瑞安,又在平阳城内访了三天,又游南雁,渡鳌江,过灵溪,登马站,仍是毫无结果。
于是,他又反身往东阳而去。
一天,刘伯温在东阳县城郊外看见一个妇人蹲在路上剖鸡,便好奇地问道:“大嫂,你为什么在大路上剖鸡?”那妇人抬眼看了看来人,说道:“大道剖鸡,是盼刘基哪!”刘伯温听那妇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十分心慌正要问个究竟,忽听得一阵爽朗的笑声,见路旁一座破屋里走出一位白发银须的老人来。
那老人高声嚷道:“哎呀呀,这不是刘高士来了吗!快请屋里坐。
”刘伯温料想这老人必定有点来历,连忙走上前去说:“多谢,多谢!不知老先生尊姓大名?”老人笑笑说:“村野老夫用不着通名道姓。
刘高士不是要找主吗?不必去东阳城里了,还是到安徽凤阳去吧!”“安徽凤阳?”刘伯温觉得奇怪,他怎么知道我要去找主?老人捋了捋胡子笑着说:“你年轻英俊,有志气,今夜就宿在这里吧。
”刘伯温见老人出言不凡,正想求教,便住了下来。
老人博古通今,侃侃而谈,刘伯温虚怀若谷,一夜之间学到了不少东西。
夜深了,老人拿出一只小书筪递给刘伯温说:“这旧书筪送给你,到了安徽地界,遇到危难可打开,自有好处。
经典寓言故事15篇

经典寓言故事15篇经典寓言故事15篇经典寓言故事1张衡到了地府,阎罗王知道他具有丰富的智慧,就告诉他,世界上有许多官陆续来到地府,要调查他们为官清正还是贪鄙非常费事,问张衡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甄别。
张衡给他提供了一架特制的天平。
阎罗王一看,那天平一头的盘子极其巨大,另一头却很小。
“这天平怎么用?”阎罗王问。
张衡对阎罗王说:“凡有做官的来到地府,你只把他的乌纱帽作为砝码往小盘子上一放,他所管辖范围的老百姓就立即被摄入了另一头的大盘子里。
如果放乌纱帽的一头比装百姓的那头重,那官一定是个坏官;反之如果百姓那头比乌纱帽这边重些,那官就比较好。
”但是张衡叮嘱阎罗王:“在有官需要考核之前,请你自己千万别去动它!”天平在阎罗王那里放了一晚。
第二天,阎罗王告诉张衡:“你的天平不怎么好,我已经下令拆掉了。
”“非常可惜!”张衡说,“我叫陛下不要去动它是有原因的。
陛下认为它不好,肯定是你把自己的乌纱帽在上面试了一下。
”经典寓言故事2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教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般下水了,年轻人们把教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学生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忙于做别的事情时突然来访。
"经典寓言故事3五官争地位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五种器官,各有各的能耐,各有各的灵气,有一天,它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互不服气。
嘴巴对鼻子说:“人所有的食物、营养,都是通过我才被接纳的,我的功劳最显著。
而你,有什么本领,位置竟然居于我的上面?”鼻子哼了一下,说:“这你就不清楚了吧?我能辨香味臭味,只有先经过我的辨别,才能决定什么东西可以进到嘴里,什么东西不能进到嘴里,我的作用比你大多了,位置当然也就应在你之上!”嘴巴一时语塞,不出声了。
刘伯温《郁离子·蚁垤》

刘伯温《郁离子·蚁垤》
南山上有棵千年奇树,树里建有一奇雄至伟的大蚁帝国,百姓们聚集其中其乐陶陶,日子一天天就这么过着。
它们合于本能吃喝玩乐,被掏空大树就产生了无数的渣滓,于是掏空心思,用尽各种高科技智慧,把产生的废物堆积在树外又成为泥土。
大树悄悄的一天天在腐烂,蚁众们一点也没有觉察到。
蚁国觉着自己是宇宙里最伟大的生命了,就拼命的发展壮大自己并努力探索宇宙奥秘,满足自己虚弱的心。
蚁国在大树上繁殖的子子孙孙越来越多,大家就商议重新划分地域领地,分封藩国势力,于是就分别居住在大树的南南北北,原来不稀罕的小小枝杈里。
就这样,大树里的蚁国更加的密密麻麻,你连着我我挨着你。
一天,莫名其妙的起了野火烧了起来,住在南边的跑到北边,住在北边的跑到南边,住在西边的跑到东边,住在东边的跑到西边,跑不动的就暂时躲到还没烧到的地方。
最终,整棵大树从根到叶全部烧了个遍,没有遗漏一只蚂蚁。
原文:刘伯温《郁离子·蚁垤》
南山之隈有大木,群蚁萃焉。
穿其中而积土其外,于是木朽而蚁日蕃,则分处其南北之柯。
蚁之垤瘯如也。
一日野火至。
其处南者走而北,处北者走而南。
不能走者渐而迁于火所未至,已而俱爇无遗者。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32-42个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32-42个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1暑假,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
这本书是由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虽然短小、简单易懂,但是每一个故事里面都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无穷。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
“不龟手药”告诉我们:一个东西用处的大小,不是绝对的,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所以要注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邯郸学步”告诉我们:别人的长处是应该学习,但不能盲目地学习,要目标明确,根据需要,有选择去学,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丧失了自我。
还有“愚公移山”让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成功一定是属于自强不息的人。
我喜欢这本书,它教给了我许多人生道理和生活启迪。
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篇2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出自《牟子》)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埋头吃草。
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牛哞哞的声音。
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高山流水《列子》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林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2024成语寓言故事集合15篇

2024成语寓言故事集合15篇成语寓言故事1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成语寓言故事2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
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成语寓言故事3东汉末年,曹操骗杀西凉刺史马腾,马腾的儿子马超率军为父报仇,被曹操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遂。
马超杀死凉州刺史韦康自立为“征西将军”,韦康的`部下联合曹操进攻马超,让马超腹背受敌,十分狼狈,只好投奔刘备。
【拓展延伸】关于狼的寓言故事小羊羔和狼狼追赶小羊羔,小羊羔逃到一座庙中躲藏。
狼向他叫喊:“和尚如把你捉住,会把你杀了去祭神。
”羊羔回答说:“在庙中祭神,比让你吃掉好得多。
”这是说,无论遭到怎样的危险,也比死在恶人手中好。
狼医生驴子在牧场上吃草,看见一只狼向他跑来,便装出瘸腿的样子。
狼走过来,问他脚怎么啦。
他说越过篱笆时,踩着了刺,扎伤了脚,请狼先把刺拔掉,然后再吃他,免得扎伤喉咙。
狼信以为真,便抬起驴的腿来,全神贯注地认真检查驴的蹄子。
刘伯温乱世择主(民间故事)

刘伯温乱世择主(民间故事)元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刘伯温看到天下大乱,有心参加义军,推翻暴元,但投奔谁呢?当时比较著名的有三支义军:占据江苏浙江的张士诚、纵横江西湖广的陈友谅,还有以安徽为根据地的朱元璋。
当时,这三支义军也想拉拢刘伯温加入各自阵营,共谋大事。
刘伯温正寓居在嘉兴濮院的香海寺,他晴天帮农民晒谷,雨天在寺中读书。
这一带是张士诚的地盘,他便最先去拜访刘伯温。
刘伯温有心要试一试张士诚的为人,便道:“要我投入大王军中,可以考虑,但我有两个要求。
”张士诚道:“先生请说。
”刘伯温道:“其一,大王和我一起晒一天稻谷。
”张士诚笑道:“可以!”“其二,大王和我一起在一张床上睡一晚。
”张士诚大笑:“可以!”第二天,刘伯温和张士诚一起到晒谷场上晒谷,他们先是坐在一边喝茶,日上三竿时,有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飛了过来,一见满地稻谷,便停下来吃。
张士诚一见,连忙起身,拿起一根竹竿就去驱赶麻雀,麻雀飞走了,他便回来喝茶。
但不一会儿,麻雀又飞来了,张士诚又连忙上前驱赶,就这样,他赶了一天的麻雀。
到了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张士诚累了一天,一躺下便呼呼大睡了,刘伯温却一边观察他的睡相,一边想:张士诚为了麻雀吃几粒谷子,来来回回驱赶了一天,忙得连水也没喝上一口,一个要打江山平天下的人物,胸无大志,怎么成得了大事!而睡相更有问题,仰天而睡,双臂平放,那可是死人放入棺材的样子。
第二天,刘伯温对张士诚说:“大王先回去吧,入伙事大,容我先考虑一番再说!”张士诚临走前,刘伯温提醒他说:“大王占据江浙,钱粮不愁,但以后一定要当心亲信之人背叛!”张士诚不信,道:“我待人诚信,谁会背叛我?”几年后,朱元璋占领了南京,便派大将徐达领兵五万南下攻打嘉兴,张士诚派女婿潘元绍领兵十万驻守在江浙边界的乌镇。
徐达是有名的战将,他知道潘元绍兵多,便出奇兵突袭,放火烧了潘元绍的大营。
潘元绍虽然兵多,但大火一起,自相践踏,徐达趁机冲杀,潘元绍大败,他见徐达势大,便投了徐达,倒戈回攻张士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抟沙
原文
郁离子曰:民犹沙也,有天下者,惟能抟而聚之耳。尧舜之民,
犹以漆抟沙,无时而解。故尧崩,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非威驱而令肃之也。三代之民,犹以胶抟沙,虽有时而融,不释然离
也。故以子孙传数百年,必有无道之君而后衰,又继而得贤焉,则复
兴。必有大无道如桀与纣,而人有贤圣诸侯如商汤、周武王者间之,
而后亡。其无道未如桀、纣者不亡;无道如桀、纣,而无贤圣诸侯适
丁其时而间之者,亦不亡。霸世之民,犹以水抟沙。其合也,若不可
开,犹水之冰。然一旦消释,则涣然离矣。其下者,以力聚之,犹以
手抟沙,拳则合,放则散。不求其聚之之道,而以责于民,曰:“是
顽而好叛。”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
注释
①抟(tuan):把松散的东西捏聚成团。
②考妣(bi):对父母死后的称谓,古时亦用以称在世的父母。
《尔雅释亲》曰:“父曰考,母曰妣。”
③遏密:指皇帝死后要停止举乐。《书舜典》曰:“帝乃殂落,
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八音,指“金、石、丝、竹、
匏、土、革、木”也。
④适丁:适,正,恰好。适丁,意谓正遭逢。
译文
郁离子说:“老百姓就像散沙一样,占有天下的人是因为能把他
们抟弄并聚集在一起罢了。尧舜时的百姓,就像是用漆抟和起来的沙
子一样,没有分开的时候。所以尧死后,老百姓如同丧失父母一样哀
痛,三年中,全国停止一切音乐活动,这并不是用权势强迫他们如此
肃穆的啊。夏、商、周三代的老百姓,就像用胶抟和起来的沙子一样,
虽然有时融为一体,但不用分就能离散。所以子孙传了数百年,必定
有无道的君王出现而最后衰亡,又接着得到贤明的君王就又复兴起来
了。随后又必定有更无道的君王如桀和纣出现,而又有贤圣诸侯如商
汤、周武王出现,间隔一段时间又最后衰亡。那些无道的君王没有一
个不是像桀、纣那样迅速衰亡;无道的君王如同桀、纣一样,并且贤
圣诸侯不能恰好正在那时候间隔出现的,也没有一个不衰亡的。靠武
力统治下的老百姓,就像用水抟和起来的沙子一样,他们合在一起好
象是不可分开,就仿佛水凝成冰的样子,一旦消融,就涣散分离了。
他的下属用暴力聚拢他们,就像用手抟沙子一样,攥紧拳就合,放开
手就散。不寻求聚拢他们的方法,却指责百姓顽劣喜欢叛离。唉呀,
那是多么不善于动脑思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