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刘晓琴

蔡元培,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深感清廷政治改革‘无可希望’,断然离开京都,南下从事教育,”①借学堂之地鼓吹革命,为推翻满清统治培养革命人才。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主持、起草、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法令,初步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但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历史条件下,对封建教育的实质性改造无法进行下去,蔡元培仅任职六个月,就退出了内阁。一九一七年他接受黎元洪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电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始将他的教育思想局部地付诸实践。应该指出:与辛亥革命时期不同,五四时期,蔡元培的主导思想是“教育救国”,企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建成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仅管如此,他以北大为阵地,在教育界掀起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今天我们重新认识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蔡元培把封建的北大改造成我国第一所近代资产阶级高等学府,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北京大学由清末戊戌变法时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发展而来,保留着极浓厚的封建教育传统。教授多是“老八股”、“洋进士”,学生大都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对于学术,并没有何等兴会”。②学生在校便结拜“兄弟”,毕业后大家钻营作官,谁的官大,其他人就到他手下捞个一官半职。而在课堂、学校以外“竞为不正当的消遣”③斗雀牌,捧坤角,有钱的师生吃过晚饭后就坐洋车奔“八大胡同”,是妓院的好主顾。时有“两院一堂”、“探艳团”之称,北大当时的腐败可想而知了。

为了革除科举时代的劣根性,把北大办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到任后“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④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

蔡元培听医专校长汤尔和说陈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他“对于陈君,本来有一种不忘的印象”,“又翻阅了《新青年》,决意聘他。”⑤当时陈独秀寓居北京,蔡元培要他把《新青年》搬到北京办,于是陈独秀慨然应允,到北大任文科学长。夏元瑮原任理科学长,“乃相与商定整顿北大的办法,次第执行。”⑥

改革先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做起,来打破北大的旧习惯。文科变动最大。文科原是桐城派文人占尽优势,继陈独秀之后,胡适、刘半农,鲁迅等也到北大文科任教。旧教员中有革新思想的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等继续延聘留任,新派力量壮大起来。一九一八年一月,李大钊受聘为图书部主任,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齐集北大。《新青年》原由陈独秀一人在上海主办,搬到北京后,北大革新派人物都参加了编辑工作。陈独秀与李大创又主办了另一政治性刊物《每周评论》。在北大,以《新青年》编者为核心,形成了一个领导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蔡元培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改造北大,其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作为资产阶级教育家,他深深懂得各种不同学术思想争鸣对于发展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在坚持革新、扶植新派的前提下,他不仅引进了一批赞同革新,学术水平较高的理、法科教员如李四光、任颜光、李书华、陈启修、马寅初等,而且也任用思想顽固守旧,但学诣较深的文人如:持复辟论的辜鸿铭,“筹安会”发起人之一刘师培,反对白话文的黄侃等。被蔡元培破格请到北大教授印度哲学的梁漱溟,在北大发起孔子研究会。旧派人物创办《国故》月刊,以“昌明

中国古有之学术”为宗旨,与《新青年》对垒。这时的北大,众家林立,人才荟萃,不同学术派别竞相发展,学术争鸣的空气十分浓厚,探求学问的风气无形中形成了。

蔡元培从发展学生个性入手,提起学生研究学问的主动精神。他强调“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主动”,⑦主张“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⑧这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主义,要求个性解放在教育上的充分体现。

蔡元培在北大实行选科制与学分制。学生以本系课程为主,有余力可选习相关学科或本人感兴趣的学科;本科学生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学生有了充分发挥特长的自由。蔡校长还亲自敦促各系成立学会,鼓励学生组织各种学术研究团体。办得较有声色的有“哲学会”、“新闻研究会”、“雄辩会”等,把学生的兴趣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整顿扩充图书馆、实验室;经常举办各种学术讨论会,延请中外著名学者到校讲演;兴办学报;创办研究所等等。

蔡元培是我国第一个倡导美育的资产阶级教育家,他通过美育的施实来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蔡元培在北大积极助成“体育会”、“音乐会”、“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校中尽有消遣的地方,打牌听戏的兴致也就减少了许多。”⑨他还亲自主持“进德会”,以不嫖,不赌,不娶妾,不作官吏、议员相砥砺,校内参加的人很多。美育的提倡,不但使师生在课外有了活泼健康的娱乐活动,而且也注意了个人道德的自我修养,于北大校风的转变有很大作用。

新文化运动呼吁要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蔡元培则将其体现在学校领导体制的改革上。他在北大主持设立评议会,由校长、各科学长和教授代表组成,作为全校的最高权力机构。各系成立教授会,负责本系教学工作。在学生中推行学生自治,并允许二十岁以上的学生以个人身份参加政治活动……。

总之,经过改革,北大成为我国第一所资产阶级高等学府。学术研究的大力提倡,学生主动性的启迪,激发起青年们勇敢进取,追求真理的精神。浑浑噩噩,抱残守缺的旧学子,变成了思想敏锐,以天下为己任的新青年。他们的民主觉悟与爱国热情不断高涨,许多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社团组织纷纷出现。一九一八年北京学生在反对中日军事密约爱国政治斗争中,以北大学生为主体成立了“国民社”,出版《国民》杂志,号召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北大文科学生付斯年、罗家伦等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杂志,《新潮》发表白话文,鼓吹文学革命、伦理革命、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与《新青年》相呼应。五四前夕,邓康、廖书仓等发起“平民教育讲演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自觉心”为宗旨,走向市井街头,向群众宣传通俗的民主知识和爱国道理,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

“北京大学的变化影响到了北京其他一些高等院校。如北高师、女师、法政专门、俄文专修、高工、高农等,也仿效北大的样子,成立了一些社团组织,有时还和北大合搞一些活动。”⑩许多外省青年也慕名到北大旁听,求学,受了新思潮的激荡,回到家乡建社团,办杂志,鼓吹新文化运动。这样,原来由陈独秀登少数人开始倡导的新文化,变成了有一批教授推动,而又得到大批青年学生热烈拥护的广泛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组织基础。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月四日火烧赵家楼,被捕的三十二人中有二十人是北大学生。五四时期曾在北大就学的顾颉刚说。“我的亲身经历使我深信,北大一九一九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指挥部,同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有密切关系。”(11)难怪司法部长朱深认为:“诸君不可视蔡元培晋京为一书生,当视为十万雄师。”(12)

蔡元培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有力地维护了新文化运动,客观上也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