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阅读附答案
钱穆论读书

钱穆论读书作者:魏兆锋来源:《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10期摘要钱穆有关读书的论述主要包括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思想特色在于:第一,融读书治学与修养德性为一炉;第二,集时代性与永恒性于一身。
在复兴中国文化已被提上议事日程的时代,钱穆基于中国学术传统与自身学术实践的读书建议值得当今学界认真对待。
关键词钱穆读书中国传统文化分类号 G252.17Abstract Qian Mu‟s though ts on reading mainly includes three interrelated aspects: why, what and how to read. It has two characteristics: first, read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e are melted into a furnace. Second, time and eternity are set into a body. When the reviv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Qian Mu‟s thoughts on reading.Keywords Qian Mu. Read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国学大师钱穆曾经这样概括过自己的一生,即以他请辞新亚书院院长为界,此前的生活系以上堂教书为正业,而以下堂读书与著书为副业;此后则正好翻转过来,即以读书与著书为正业,而以上堂教书为副业[1]。
由此可见,钱穆的一生是地地道道的一介书生,是以教书、读书、著书为中心的一生。
在上述三事当中,读书一事显然最为核心与关键:教学当以研究为基础,诲人不倦当以学而不厌为基础,因此,教书当以读书为基础;而著书同样也应以读书为前提,读书乃著书之本,读通他人书,方才著得自己书。
《一代才子钱钟书》阅读答案

《一代才子钱钟书》阅读答案《一代才子钱钟书》阅读答案22.理由有:①钱钟书晚年避居北京三里河,闭门谢客,世人难得见到他;②钱钟书一生没有留下自传,谈论自己的文字也极少;③当时只有他爱人杨绛所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一篇文章存世。
(“坊间”:街市上(旧时多指书坊)。
答对1点给1分,2点2分;3点4分)23.作用有:①表明钱钟书闭门谢客的态度;②生动的比喻体现了钱钟书幽默诙谐的性格;(以上是内容上,表现人物性格)③引出下文有关钱钟书绝少提及自己的话题。
(这点属于形式上,位在首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答对1点给1分,2点3分;3点5分)24.可以持肯定看法,也可以持否定看法,只要理由充分皆可。
每问3分。
只回答“是”“否”“能够”“不能够”而没有阐述出一个能站得住脚的理由的,不给分。
肯定看法答题要点:是。
①因为有很多人想求见钱钟书,有汤晏等人成为钱迷,立志为他作传(间接说明他影响大,是个才子)②《围城》一致得到读者、评论家的好评。
③《管锥篇》以西学方法治中国,证明钱钟书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列出1点给1分)能够。
因为①即使是深受好评的《围城》,钱钟书对它很不满意。
②丢失的《百合心》钱钟书认为比《围城》会好一点,汤晏对此很认同。
③杨绛也认为钱钟书的确没有充分发挥他的创作才华。
(列出1点给1分)不能够。
因为①他已经错过了创作的旺盛时期(黄金时代);②他已经没有了创作小说的欲望,已经转向其他领域的学术研究;③他生活的时代不是一个太平盛世,没有一个自由的创作环境。
(列出1点给1分)【《一代才子钱钟书》阅读答案】相关文章:1.2.3.4.5.6.7.8.。
一代才子钱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代才子钱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代才子钱钟书》阅读材料钱钟书晚年避居北京三里河,闭门谢客,世人难得一识韩荆州。
杨绛①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更有记载:“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一生没有留下自传,认为自传都是别传,不真实,因此谈论自己的文字也极少。
幸亏《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记录了很多钱钟书早年的资料,几可当其自传来读。
不过这篇*,也是杨绛应胡乔木之请而作的。
可钱钟书又怕“以妻写夫,有吹捧之嫌”,为避免不必要的非难,他特别在此文稿背面写了一个短跋:“这篇*的内容,不但是实情,而且是秘闻。
要不是作者一点一滴地向我询问,而且勤奋地写下来,有些事迹我自己也快忘记了。
文笔之佳,不待言也(钱钟书识1982年7月4日)。
”要在坊间②找钱钟书传记,依然是一件困难的事。
台湾人氏汤晏,纽约大学历史学博士,1979年在美国初会钱钟书,后经常与之通信联络,遂成钱迷,并有意为钱立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一代才子钱钟书》。
本传记论传主平生及其作品、学术成就,哀叹“千古*未尽才”,自有一家观点。
但取材严谨,当是立传的首要原则。
作者对传主平生历史细节的求证、澄清,多有他与杨绛的通信辅助,并有详细的注释为印证、引申,充分弥补了史料不足的缺憾。
书成之后,深得杨绛嘉言:“不采用无根据的传闻,不凭想当然的推理来断定过去,力求历史的真实;遇到不确切的事,不惮其烦地老远地一次次来信问我,不敢强不知以为知。
我很佩服您这种精神。
”就其观点而言,杨绛未必赞同。
但作者认为,钱钟书生于忧患,20世纪动乱频繁的中国,生生毁了一个“三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天才”。
尽管他留下一部为人传颂的小说《围城》和以西学方法治中国文学的《管锥篇》,天才却未能完全发挥。
作者特别从《围城》说开去。
英国当代思想史家伯林将西方思想家和作家分为刺猬型和狐狸型两类。
前者有一套思想体系和大理论框架,结构完整。
钱穆论读书

钱穆论读书*魏兆锋摘要钱穆有关读书的论述主要包括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思想特色在于:第一,融读书治学与修养德性为一炉;第二,集时代性与永恒性于一身。
在复兴中国文化已被提上议事日程的时代,钱穆基于中国学术传统与自身学术实践的读书建议值得当今学界认真对待。
关键词钱穆读书中国传统文化分类号G252.17Qian Mu’s Thoughts on ReadingWei ZhaofengAbstract Qian Mu’s thoughts on reading mainly includes three interrelated aspects:why,what and how to read.It has two characteristics:first,read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e are melted into a furnace.Second,time and eternity are set into a body.When the reviv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Qian Mu’s thoughts on reading.Keywords Qian Mu.Reading.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国学大师钱穆曾经这样概括过自己的一生,即以他请辞新亚书院院长为界,此前的生活系以上堂教书为正业,而以下堂读书与著书为副业;此后则正好翻转过来,即以读书与著书为正业,而以上堂教书为副业[1]。
由此可见,钱穆的一生是地地道道的一介书生,是以教书、读书、著书为中心的一生。
在上述三事当中,读书一事显然最为核心与关键:教学当以研究为基础,诲人不倦当以学而不厌为基础,因此,教书当以读书为基础;而著书同样也应以读书为前提,读书乃著书之本,读通他人书,方才著得自己书。
转弯处,柳暗花明 高中作文【800字】

转弯处,柳暗花明高中作文【800字】岁月如水如天,银汉迢迢难度。
碧潭深百尺何妨,切忌“望潭兴叹”,转身乘一小舟,悠悠划出一片淡然。
行路难,多歧路,莫要空叹蜀道难行,生命另存出口。
学会转弯,变通自如,恰似火树绽放银花,一切欣欣向荣。
林清玄说过:“生命不是你在哪儿放个门框,就可以从哪过去,你要转个弯,去寻找生命的出口。
”倘若人生直道,仅如拙蟹横行,固守传统,不会变通,就只能横亘泥潭,不能自拔。
把生命带出樊笼的桎梏,推陈出新,变通自如,让世界都是自由。
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
他自学出身,却从不迷信封建权威。
面对新学,当众人皆趋之若鹜,拘泥不前时,他却能力排众议,灵活变通,用新的视角阐述新学;当众人皆安于现状,迂腐愚昧时,他却能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东方的智慧带出樊笼,来充实自由的世界。
信马由缰,或许转弯的路口便会豁然萌生出柳暗花明的窃喜;学会变通,深潜蜿蜒的河流,感触世界的清澈温润,如此,山河壮丽,岁月静好。
康有为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长路时难行,只是转弯,又见满目琳琅。
杰克耐基,在搬家行业,改变旧的经营理念,重设专车,其公司终成大型企业;美国人波尔卡,改变前辈的研究方式,重新实验,研制出世界的一代冰箱;鲁迅排斥传统经史,另辟蹊径,成其近代白话小说先锋。
变通则有,变通则久,人生的见解,并非凝固的历史,并非过去的遗迹,而应是于四月荼蘼中生出冬青常绿,寒冬不衰。
无数的纠结与暗涌,无数的停滞与不签,只会将黯黯黄昏熏成酽酽寂寞。
嵇康屈从于现实,不会变通,《广陵散》终成绝响;纳兰被旧礼束缚,不懂标新,抱憾而终。
佳期不可再,与其一味固守,不若冲破屏障,绣在织锦上的鸟儿也能飞。
变通则进,守亦有长久。
“我生有涯,心期填海”,梁漱溟,出身于“世代诗任礼宦”家庭,百年尽瘁,一直以发扬儒学为己任。
偌大天下,守一儒学,一代直声,农民的脊梁。
在漫长的喧嚷中,坚守亦是明道。
坚守本心,守住希望;变通进取,推陈出新,愿虽无尽,力可移山。
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名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名校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沁园春雪》)B.我平生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这两句话常常让我强聒不舍....。
(《敬业与乐业》)C.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D.当安塞腰鼓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安塞腰鼓》)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震撼.(hàn)顛簸.(bō)人情世.故(shì)格物至.知(zhì)B.翌.日(lì)凋.零(diāo)轻歌慢.舞(màn)目眩.神迷(xuàn)C.肤.浅(fū)晾.望(1iáo)销.声匿迹(xiāo)纷至沓.来(tà)D.抉.择(jué)苍劲.(jìng)相辅相成.(chéng)叹为观.止(guān)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小石潭记》柳宗元)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陶渊明)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于是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柳暗花明中考作文800字

柳暗花明中考作文800字柳暗花明中考作文800字精选篇1岁月如水如天,银汉迢迢难度。
碧潭深百尺何妨,切忌“望潭兴叹”,转身乘一小舟,悠悠划出一片淡然。
行路难,多歧路,莫要空叹蜀道难行,生命另存出口。
学会转弯,变通自如,恰似火树绽放银花,一切欣欣向荣。
林清玄说过:“生命不是你在哪儿放个门框,就可以从哪过去,你要转个弯,去寻找生命的出口。
”倘若人生直道,仅如拙蟹横行,固守传统,不会变通,就只能横亘泥潭,不能自拔。
把生命带出樊笼的桎梏,推陈出新,变通自如,让世界都是自由。
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
他自学出身,却从不迷信封建权威。
面对新学,当众人皆趋之若鹜,拘泥不前时,他却能力排众议,灵活变通,用新的视角阐述新学;当众人皆安于现状,迂腐愚昧时,他却能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东方的智慧带出樊笼,来充实自由的世界。
信马由缰,或许转弯的路口便会豁然萌生出柳暗花明的窃喜;学会变通,深潜蜿蜒的河流,感触世界的清澈温润,如此,山河壮丽,岁月静好。
康有为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长路时难行,只是转弯,又见满目琳琅。
杰克耐基,在搬家行业,改变旧的经营理念,重设专车,其公司终成大型企业;美国人波尔卡,改变前辈的研究方式,重新实验,研制出世界的一代冰箱;鲁迅排斥传统经史,另辟蹊径,成其近代白话小说先锋。
变通则有,变通则久,人生的见解,并非凝固的历史,并非过去的遗迹,而应是于四月荼蘼中生出冬青常绿,寒冬不衰。
无数的纠结与暗涌,无数的停滞与不签,只会将黯黯黄昏熏成酽酽寂寞。
嵇康屈从于现实,不会变通,《广陵散》终成绝响;纳兰被旧礼束缚,不懂标新,抱憾而终。
佳期不可再,与其一味固守,不若冲破屏障,绣在织锦上的鸟儿也能飞。
变通则进,守亦有长久。
“我生有涯,心期填海”,梁漱溟,出身于“世代诗任礼宦”家庭,百年尽瘁,一直以发扬儒学为己任。
偌大天下,守一儒学,一代直声,农民的脊梁。
在漫长的喧嚷中,坚守亦是明道。
坚守本心,守住希望;变通进取,推陈出新,愿虽无尽,力可移山。
2021-2022学年-有答案-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共34分)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创意/创伤旁骛/趋之若鹜行之有效/行将毕业B.娉婷/聘请惊骇/言简意赅薄暮冥冥/薄利多销C.禅师/禅让层累/果实累累鲜艳明媚/鲜为人知D.亵渎/救赎矫正/一代天骄李代桃僵/驰骋疆场2.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的一项是()A.飘逸聒噪拜谒荡然无存根深蒂固B.秘诀困厄视察顿开毛塞孜孜不倦C.赃物瞥见恣睢如雷贯耳走头无路D.箴言制裁端详鸠占雀巢原弛蜡象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一项是()A.深夜十二点了,妈妈还在孜孜不倦地看电视,一点儿也不显得疲惫。
B.尽管霍金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他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C.为争夺未来5G市场,全球各大通讯公司前仆后继,加紧布局。
华为独占鳌头,成为美国政客打压的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D.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4. 下列文学常识中()的一项是()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B.雨果,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C.《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作品,词中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北国雪景图。
D.《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名著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甲】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乙】那大王却待挣扎,鲁智深把右手捏起拳头,骂一声:“直娘贼!”连耳根带脖子只一拳,那大王叫一声:“做甚么便打老公?”鲁智深喝道:“教你认的老婆!”拖倒在床边,拳头脚尖一齐上,打得大王叫救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阅读附答案
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
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
镠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
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
1960年,耶鲁大学把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了当代大儒钱穆,他们这样评价
说:“你是一个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监护人,你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
实自由世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人称为当代最后一个大儒的人,却没有任何
文凭,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
钱穆读书常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一次读曾国藩家书,曾
说自己每读一书必认真从头读到尾。钱穆从此要求每本书都必须认真阅读,不遗
一字,读完后再换一本。他从古人身上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便身体力行,
规定自己早上读经子,晚上读史,中间读闲书,充分提高读书的效率。钱穆小时
候身体一直很弱,每年秋天都生病,祖父父亲都英年早逝,他一直为自己健康担
忧,一次从一本日本书上看到讲究卫生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便警醒自己,从此
每天起居有恒,坚持静坐散步,记日记,以此督促自己。晚年他把自己长寿的秘
诀都归功于有规律的生活。
从1912年起,在十年半时间内,钱穆辗转四所学校任教,读书之余完成了
第一部学术著作《论语文解》,并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渐渐崭露头角。十年
面壁,钱穆终于找到自己的治学门径,专治儒学和史学,自称“其得力最深者莫
如宋明儒”。(《宋明理学概述·序》)钱穆之所以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研究
对象,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当时国人包括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
缺乏信心,对儒家文化更是主张全盘否定。钱穆对此完全有不同的看法,“当我
幼年,在前清时代,就听有人说,‘中国不亡,是无天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不禁起了一番反抗之心。”这种反抗之心便成了他后来治学的动力,“莫非因国难
之鼓励,爱国之指导。”(《中国文化精神·序》)在无锡三师时,钱穆已经完成《国
学概论》,并开始撰写其代表作《先秦诸子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著名学者蒙
文通看到他的文章,慕名前来造访,打开“系年”手稿便被吸引了,在回南京的
车上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认为该书“体大精深,乾嘉以来,少有匹矣”。
钱穆虽然自学出身,却从不迷信权威。当时学术界正流行康有为《新学伪经
考》的观点,顾颉刚也是康的拥护者。钱穆对此十分怀疑,他没有因为顾颉刚于
己有恩就放弃己见,而是力排众议撰写了《刘向歆父子年谱》,用事实证明康有
为的观点是错误的。顾颉刚对此毫不介意,不仅将此文在《燕京学报》发表,还
推荐他到燕京任教。钱穆称,“此等胸怀,万为余特所欣赏。”钱穆的文章影响极
大,一扫刘歆遍造群经说,在经学史上另辟了以史治经的新路子,对经学史研究
具有划时代的贡献,其观点也逐渐为学术界普遍接受。“北平各大学经学史及经
学通论课,原俱主康说,亦即在秋后停开,开大学教学史之先例。”(罗义俊)
钱穆后来到北大任教,胡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钱穆并不因此而在学术上
苟同他,他的许多观点都与胡适不一致,胡适认为孔子早于老子,他却认为老子
早于孔子。学生知道他们之间学术观点不一致,故意拿胡适的观点来诘问,他也
毫不掩饰,常在课堂上批判胡适。据他的学生回忆,他常当众说:“这一点,胡
先生又考证错了!”并指出哪里哪里错了。当时胡适声誉日隆,敢这样批评他的
在北大也仅钱穆一人而已。
钱穆治学讲究有大视野,从大处入手,由博而精。“先从大处着手,心胸识
趣较可盘旋,庶使活泼不落狭小。”他从自己十年苦读中领悟到,求速成找捷径
是做学问的大忌,治学者应该“厚积薄发”;认为“中国学问主通不主专,中国
学术界贵通人不贵专家”。(郦家驹《追忆钱宾四师往事数则》)他虽是治史专家,
却披阅广泛,发现学生有好书就借来一读。40年代在西南联大时,钱穆见学生
李埏有一本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也颇有兴趣,并据此写了《道家与安那
其主义》一文,发表后引起了读者极大兴趣。他主张多读书勤思考,触类旁通,
认为中国治学与西方不同,西方学问分门别类,互不相关,中国学问分门不别类。
经史子集四部,是治学的四个门径,入门后,触类旁通,最后融而为一。认为“读
书当细辨精粗”,“读书当求识书背后之作者”。而且要抱着谦虚的态度,对任何
作者都要先存礼敬之心,这样才能有所得。
(选自欧阳悟道《民国那些范儿》,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钱穆没有任何文凭,连中学都没有毕业,是从一次读曾国藩家书中得到
启发,开始自学成才的。
B.当时国人包括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缺乏信心,对儒家文
化更是主张全盘否定。钱穆对此完全有不同的看法,在爱国之心的激励下,钱穆
对中国史学和儒学深入研究,著作等身。
C.钱穆不顾及顾颉刚,力排众议撰写了《刘向歆父子年谱》,指出康有为的
观点是错的,这说明钱穆将学术放在第一位而置恩情于不重要的位置。
D.钱穆虽是治史专家,却披阅广泛,借学生的书读,说明他放得下架子,
治学不拘一格。
E.钱穆认为治学应有大视野,只要博览群书,多思考,触类旁通,治学就
有成就。
(2)作为评传,本文有多处文字对传主进行了评论,请找出两处,并分析
其作用。(6分)
(3)文章分别写到顾颉刚和胡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4)钱穆成为一代国学大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8分)
12.
(1)【答案】B3分,D2分,E1分,A C不给分。【解析】A项,“是从一次
读曾国藩家书得到启发,开始自学成才”错;C项,“置恩情于不重要的位置”错;E
项,原文指“由博而精”。
(2)【答案】①“你是一个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监护人,你把东方的智慧带
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作用:极大地肯定了钱穆的国学造诣;总领全文。
②“钱穆读书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作用:写出了钱穆善于
向他人学习,并能及时付诸行动的特点;总写概括了本自然段的内容。
【评分标准】每点评论1分,作用2分,共6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
即可。
(3)【答案】①顾颉刚和胡适都是学术界的权威人士,而且都对钱穆有帮助、
提携之恩,但钱穆却指出两人在学术上的错误(2分),反衬钱穆虽自学出身,却
从不迷信权威的治学态度。(2分)
②也从侧面突出钱穆在治学方面的自信和勇敢。(1分)③塑造并丰富了传主
的形象。(1分)
(4)【答案】①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如从曾国藩家书中
体会到每本书都必须认真阅读,不遗一字;从一本日本书上体会到生活要有规律。
②从不迷信权威:如对康有为、顾颉刚、胡适的批评。 ③治学讲究:治学讲究
大视野,从大处入手,由博而精;读书当细辨精粗;读书当求识书背后之作者;
抱着谦虚的态度。④得到赏识:顾颉刚、胡适等人的提携。
【评分标准】1点2分,其中1分为观点,1分为材料分析。4点共8分
13.【答案】D 【解析】纸醉金迷:比喻沉醉于富丽的环境;也比喻奢侈
豪华的生活。侧重形容生活奢华;醉生梦死:像在醉梦中那样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而颓废、沉沦,侧重于形容昏沉颓废,偏重在浑浑噩噩,指
糊涂、昏沉;花天酒地:花:比喻美女;旧指娼妓或娼馆。指整天挟妓饮酒。形
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偏重在迷恋酒色,指吃喝嫖赌。
搜集整理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