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硬笔楷书技法》-2间架结构

田英章《硬笔楷书技法》-2间架结构
田英章《硬笔楷书技法》-2间架结构

田英章欧体楷书结构二十八法

田英章欧体楷书结构二十八法 第1法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

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 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上展下收。 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硬笔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前言 《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是在唐初四大書家之一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及明代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基礎上系統、全面地研究剖析了漢字結構組合規律,歸納總結出九十二種漢字結體書寫的方法,並各有典型例字。《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是一本較為完整、實用的法帖,更對後世書者影響巨大,不僅適於初學書者臨習,也可供書法愛好者參考欣賞。九十二法對初學者瞭解間架結構有指導意義,是初學者的啟蒙導師。在清末及民國初年達到了家喻戶曉、人手一冊、學書之人案頭必備的程度。 本書版本以黃自元《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為藍本,增加了註釋,調整了部分範字。本書沒有版權,歡迎翻印。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1,天覆者凡畫皆冒於其下 上面是寶蓋的字,其餘筆畫應帽於其下。如:寅宙守宿寅宙守宿 2,地載者有畫皆托於其上 下面有底托狀的字,其餘筆畫應托於其上。如:至盎盤鹽至盎盘盐

3,讓左者左昂右低 以左半部為主的字,左邊要高,右邊要低。如:勵勸即勤励劝即勤 4,讓右者右伸左縮 以右半部為主的字,右邊要長,左邊要短。如:績議讀蝀绩蜡读蚁

喜吾5,橫擔者中畫宜長 有橫擔的字,中橫應該寫 得長些;如:喜吾安婁 安娄 甲平6,直卓者中豎宜正 有豎筆貫中的字,中豎應 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千午

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 以橫折鉤為主筆,且被包圍部分筆畫較多的字,橫折鉤宜長直而挺,折角正方。特別要注意的是,被包圍部分要左置上靠。如:葡萄蜀胸葡萄蜀胸 8,勾衂法,不可直長其勢 以橫折鉤為主筆,且被包圍部分筆畫較少的字,橫折鉤宜稍短而右傾,折角內收。如:勿匆忽曷勿匆忽曷

田英章间架结构28法

田英章间架结构28法 第1法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上展下收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11法上正下斜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硬笔书法间架结构

间架,指字的各部分的比例大小;结构,指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 汉字结构: 独体字:天、木;左右结构:说、你;上下结构:忠、秀; 左中右结构:谢、做;上中下结构:意、喜; 全包围结构:国、园; 半包围结构:同、凶;品字结构:森、晶。 一、重心平稳 重心平稳,就是要将字写得平正、均衡,把整个字稳定在支撑点上,不失重心。在汉字形体中成轴对称形只是少部分,而大部分则是不对称形,在书写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达到重心平稳。 (一)左右对称 这类字左右两部分几乎完全相同,以平分线为中轴对折,可以重叠。 1、中平水未幸常 这类字主笔是正中的长竖或竖钩,书写时把主笔定在中心不偏不斜,支撑点对正中心。 2、大天父谷爽 这类字撇捺为主笔,书写时把撇捺的交点落在中心,撇捺的高度、斜度基本相同、对应。 3、伞全金余舍 这类字上部人字头撇捺的交点落在中心,下部的竖或竖钩对准撇捺交点

4、只贝共具典 这类字下部两足分开,以其脚点支撑整个字,重心在两支点正中,书写时两个交点落地要齐平,切勿一高一低。 5、王皿亚旦豆 这类字主笔是下部托底的长横,要把长横的中点落在中心位置,左右长短一致。上部的中竖或中心与其对正。 6、六立亩言容赛 这类字上部有点,须把与在中心位置,下部的中心要与上点对齐。7、英茶幕 这类字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把中部撇捺的交点、下部的竖或竖钩与上部草字头的中心对齐。 (二)、左右不对称 这类字为左右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它们有的左小右大,有的左长右短,有的主笔不位于字的中心,左右不对称。书写中其重心的平稳须要根据字的结构,调整安排。 1、巧吟珍晓峰魄 这类字左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左偏旁写在中部偏上位置,否则重心则不平稳。 2、加仁扫阳杠徊 这类字右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右部写在中部偏下位置,以使重心平稳。 3、红细初叔取甜

硬笔书法间架结构要领.

硬笔书法间架结构要领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8)勾衄笔不应直长。如:句、匀、勿 (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 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如:乐、集 (13)横长竖短。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竖长。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 (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如:章、意、素、累(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如和、知、细 (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如:嚣、器 (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如:七、也 (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如:丈、尺、史、又 (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武、成、或 (33)横戈笔画不怕弯曲。如:恩、息、必、志 (34)伸钩之字应抱持。如:勉、旭、抛 (35)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天、父、外、文 (36)屈钩笔之势,应缩小才好。如:鸠、辉 (37)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如:鸟、马

田英章楷书技法

一基本笔画 右点:文主永方左点:小乐尔示上下点:冬尽斗头相向点:关兑单羊相背点:共其具真聚四点:兆函泰挑长横:下丁上万短横:天五玉互垂露竖:川乍师悟悬针竖:中申甲年短竖:占当工土小撇:千禾乎乔长撇:在少乡老

竖撇:火夫月周斜捺:人又文更平捺:之乏过赶反捺:不食英经横折:口四田目竖折:山画凶击撇折:云会去至长提:刁如把物短提:地环求浊竖提:民氏切衣横折提:说语计讨横钩:买卖宁皮竖钩:寸水可求斜钩:戈式戏伐

卧钩:心必思忘 弯钩:了承予家 竖弯钩:无光巴尤 横折钩:司同月内 横折弯:朵设沿船 横撇:又久歹汉 撇点:女安好要 横折弯钩:九乞几亿 横折斜钩:飞气风氧 横折折撇:及延极延 横折折折钩:乃仍场杨 竖折折钩:马弓与鸟 二偏旁部首 “口”整体上仰,位稍居上,下部略收。

叶号叮可叵卟只叭史兄叹吱哎吗喝吸呈味哎咕呵咂呸咙咔咀呻呷咒呙命呤呼咋知和咐呱咚咎鸣周咆咛咏呢咄亟呶咖 “冫”顿笔上提,两点互应。 江冯冰冲冷冶净冻况凋凉凌凄凇准凑减冱决凛凝 “氵”上面两点稍小,下面一提稍大,注意角度和走向。 汁汀汇汉汈汛汐污汜汤汕汝江汲汗池汊沘沚沄沅沂汹沃沩汪汰沈沙汭

沁汽沏沛沤沐沔汨汶没沦沥泐沪沆汩沟沨沣泛沌沉沧汴泜注治沼沾泽油泳泱沿泫泻泄沱泗沭泅泣泼泡泮泞泥沫泯泖泺泸泷泠泪沮泃泾浅泓河沽泔沸法泊波泌洚浊洙洲浈洇洋洵洫洨涎洗洧洼洮浉洒洳洽洴派浓洺洣洛浏洌浕津洁浇浃洎济活浑浍洄洹浒洪浔洑洱洞泚浐测浞浙涨涢浴浥消浠浯涠涂涕涛涑涘涉涩润浦涅浼流涟涝

浪涞浚涓浸涧浣涣浩海涡浮涤涌涔浡浜 “亻”垂露竖于斜捺的中下部起笔亿仂仅仃仇化仆仁仍什仉仕仨仞仟仫们伋仡付代他仙仗仔仪佤似伤任伟伪伍仵休伢伊仳伦伉伧伥传伐仿伏伙伎价件仰优伛仲伫伶你佞伾伸体佟佗位何估伯伴伺但低佃佛伽佝佚佣佑住作佐侬侔侣例佬侩侉佩侨使侍佻侃佼侥侧侪侈侗佴供佶佳佰侠佯依佾侑

楷书28法

楷书28法讲座 (摘选于:《田英章硬笔书法技法》浙江古籍出版社) 第一课:1:首点居正主 首点应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这是点画技法的要诀。 字例:玄、六、享、哀、良 2:通变顾盼必 一字之中若有几个点就应顾盼通变,各具情态,首尾意连,彼此呼应。 字例:以、冷、冰、念、溪 提示:在一字之中,凡点画较多时,应注意方向、形态、的变化,点点各具情态,相互呼应、顾盼。如“溪”字,左三点外散内聚,横三点上散下聚,末点长点,整体紧凑。 3、点竖直对永、卞、卒、宗、京 一字之中,如果上面有点下面有竖,应该考虑是否直对,如直对再考虑点画的问题。 4、中直对正桌、卡、堂、常、歪、素 一字之中,如果上下中间有竖画的,那么两竖应该直对。 5、中直偏右凡有中直笔画的字,竖画都应该垂直劲挺,但须稍偏右,以免显得呆板。 下、是、宇、命、奉、维

6、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没有点、撇、捺的字,间距要基本相等,楷书是这样,行书亦然。如:而、再、册、相、典。 7、横笔等距横笔之间没有点、撇、捺的字,间距要基本相等。如:王、其、五、拜、垂。 8、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的字,竖画不是全都居中,或偏左,或偏右,偏右者多。如:于、可、乎、年、序。 9、上收下展此类字上方收紧,下方展开以托住上方;此为上下结构的字常用的一种技法。如:思、烈、足、象、羲。 10、上展下收上展指的是上部飘扬洒脱,以显示字的精神;下收指的是下部凝重稳健,以显示字的端庄。如:香、令、祭、会、杏、昏。 11、上正下斜上正指的是上部端正,下斜指的是下取斜势。下部斜而有度,注意重心。如:芳、灾、霉、爱、势、忠。 12、上斜下正凡是上下结构的字,上斜下正的居多,上斜以取其势而呼应下方。如:登、贺、盏、岱、春、望。 13、下方迎就凡是上方有撇捺等开张笔画的字,下方多应上移迎就,这是为了使字显得紧凑不脱节。如:卷、令、吞、武、夸、吝。14、左敛右展凡是左右结构的字,以左敛右展者居多,所以这是左右结构的字普遍规律。如:吸、端、故、峻、聊、河。 15、左斜右正凡是左右结构的字以左斜右正的字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如:珏、经、利、如、班、外。 16、对等平分凡是左右对等平分的字,高低对等,宽窄相当,平分

田英章欧体间架结构28法

也许您会说:我不学欧体!其实,欧体森严而成熟的结字法,它的揖让与顾盼、穿插与笔势等,都对您所学习的不管是其他楷书、行书或隶书,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对于提升自身审美尤其是书法鉴赏能力,也有很好帮助。 第一法: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见下图: 第二法:通变顾盼。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见下图:

第三法:点竖直对。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见下图: 第四法:中直对正。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见下图:

第五法:中直偏右。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弩,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见下图: 第六法: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见下图:

田英章欧体楷书结构二十八法

田英章欧体楷书结构二十八法(转载) 第1法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 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臵。点竖直对,有 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 思后书,目测位臵,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 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 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 以全局定其位臵,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 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 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

田英章楷书(7000个常用字)

行书字帖
碍爱 隘鞍 氨 安 俺 按暗岸胺 案 肮 昂盎 凹敖熬翱 袄傲奥懊 澳 把 耙 坝 霸罢爸 白柏 百摆佰 败
阿埃 挨哎唉哀 皑 癌蔼矮艾
芭 捌扒 叭 吧笆 八 疤巴 拔跋 靶 拜 稗斑 班 搬扳 般 颁板 版 扮 拌 磅 蚌镑 傍谤 苞胞 包 褒 剥薄 雹 保 堡饱宝 抱报 暴 豹 鲍 爆杯碑 悲 卑北 辈背 贝钡 倍 狈 备惫 焙 鼻比鄙笔彼碧蓖蔽 毕毙 毖 币 边编贬扁便 变 卞辨 辩辫遍标
伴 瓣半 办 绊邦帮 梆榜膀绑 棒
被奔 苯本笨崩 绷甭 泵 蹦 迸 逼 庇 痹 闭敝弊必辟壁 臂 避 陛鞭 彪膘 表 鳖憋 别 瘪彬 斌 濒 滨 宾
摈兵冰 柄 丙秉饼炳病 并 玻 菠
播 拨钵波博勃 搏铂 箔伯帛 舶
脖膊 渤 泊驳 捕 卜哺 补 埠不布
第 1 页 共 50 页

行书字帖
步 簿部怖 擦猜裁材 才 财睬踩 采彩菜蔡 餐 参蚕残惭惨灿 苍 册测 层 蹭 插叉茬茶查 碴 搽 察 铲 产 阐 颤 昌 猖场尝常长偿 肠 舱 仓 沧藏操 糙 槽曹 草 厕 策侧 岔 差诧 拆柴 豺搀 掺蝉馋 谗缠 厂 敞畅 唱倡超抄钞朝嘲潮 巢 晨忱 沉陈趁衬 撑 称城橙 成 呈 乘程惩澄诚承逞 骋秤吃痴 持 匙 池迟 弛驰耻 齿侈尺赤翅斥 炽充 冲虫 崇宠 抽 酬畴踌 稠愁 筹仇绸瞅丑 臭 初出橱 厨躇锄 雏 滁除楚础储 矗搐 触 处 揣 川 穿椽传 船 喘串 疮窗幢床闯 创
吵炒 车扯 撤 掣彻 澈郴 臣辰 尘
吹 炊 捶锤垂 春椿 醇 唇 淳纯 蠢 戳绰疵 茨 磁雌辞慈 瓷 词 此刺 赐次 聪葱囱 匆 从 丛凑粗醋 簇
第 2 页 共 50 页

硬笔书法间架结构要领.

硬笔书法间架结构要领 (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8)勾衄笔不应直长。如:句、匀、勿 (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如:乐、集 (13)横长竖短。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竖长。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 (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 (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 (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 (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 (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如:章、意、素、累 (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如和、知、细 (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如:嚣、器 (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口:七、也 (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31 )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如:丈、尺、史、又 (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武、成、或 (33)横戈笔画不怕弯曲。如:恩、息、必、志 (34 )伸钩之字应抱持。如:勉、旭、抛 (35)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天、父、外、文

田英章楷书学习教程

楷书技巧、字帖、教材 导航目录 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 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 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 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 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 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 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 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 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 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 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 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 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 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 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 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5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田英章行书

注意:需要安装全新硬笔行书简.ttf 和全新硬笔楷书简.ttf 字体库 1,天覆者凡畫皆冒於其下:上面是寶蓋的字,其餘筆畫應帽於其下。如:寅宙守宿 寅宙守宿 2,地載者有畫皆托於其上:下面有底托狀的字,其餘筆畫應托於其上。如:至盎盤鹽 盔盎盅盥 3,讓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為主的字,左邊要高,右邊要低。如:勵勸即勤 勘勐即勤 4,讓右者右伸左縮:以右半部為主的字,右邊要長,左邊要短。如:績議讀蝀 缫缗缟缛 5,橫擔者中畫宜長:有橫擔的字,中橫應該寫得長些;如:喜吾安婁 娶娑安婆 6,直卓者中豎宜正:有豎筆貫中的字,中豎應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甲平干午 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以橫折鉤為主筆,且被包圍部分筆畫較多的字,橫折鉤宜長直而挺,折角正方。特別要注意的是,被包圍部分要左置上靠。如:葡萄蜀胸 葡萄蜀胸 8,勾衂法,不可直長其勢:以橫折鉤為主筆,且被包圍部分筆畫較少的字,橫折鉤宜稍短而右傾,折角內收。如:勿匆忽曷

勿匆忽曷 9,畫短撇長:橫短撇長,先寫橫後寫撇。如:左在尤存 左在尤存 10,畫長撇短:橫長撇短,先寫撇後寫橫。如:右有布希 右有布希 11,畫短直長:橫畫短、豎畫長的字,上部筆畫收縮,撇捺伸張。如:木本朱東 木来朱未 12,畫長直短,撇捺宜縮:橫畫長豎畫短的字,撇捺應縮短為相背的點,兩相呼應。如:樂集築欒 棻集蘖檠 13,橫長直短:在一個字中,橫長則豎宜短,橫長而細挺,豎短而粗健。如:十上下士 十上下士 14,橫短直長:在一個字中,橫短則豎宜長。橫短略粗,豎垂直下挺。如:才斗丰井 才斗丰井 15,上下有畫,須上短而下長:上下有橫畫的字,應上短而下長。如:丕正亞並 丕正亚立 16,左右有直,須左收而右展:左右有豎畫的字,左邊應收而右邊伸展。如:目自因國

硬笔书法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汉字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要想练好字,必须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每笔的走向。学习书法,分软笔和硬笔,软笔指毛笔,硬笔指钢笔。不论任何笔的书法,其主要都是汉字的结体和笔峰的运用,而笔锋的运用上大都是藏锋、中锋、侧锋、回锋和勾锋。如果硬笔书法,只有钢笔可以做到,铅笔还可以,圆珠笔(包括水性笔)无法做到,因此,要学好硬笔书法,建议要用钢笔。 汉字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一﹑重心平稳 重心平稳,就是要将字写得平正、均衡,把整个字稳定在支撑点上,不失重心。在汉字形体中成轴对称形只是少部分,而大部分则是不对称形,在书写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达到重心平稳。 (一)左右对称 这类字左右两部分几乎完全相同,以平分线为中轴对折,可以重叠。 1、中平水未幸常 这类字主笔是正中的长竖或竖钩,书写时把主笔定在中心不偏不斜,支撑点对正中心。 2、大天父谷爽 这类字撇捺为主笔,书写时把撇捺的交点落在中心,撇捺的高度、斜度基本相同、对应。 3、伞全金余舍 这类字上部人字头撇捺的交点落在中心,下部的竖或竖钩对准撇捺交点 4、只贝共具典 这类字下部两足分开,以其脚点支撑整个字,重心在两支点正中,书写时两个交点落地要齐平,切勿一高一低。 5、王皿亚旦豆 这类字主笔是下部托底的长横,要把长横的中点落在中心位置,左右长短一致。上部的中竖或中心与其对正。 6、六立亩言容赛 这类字上部有点,须把与在中心位置,下部的中心要与上点对齐。

7、英茶幕 这类字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把中部撇捺的交点、下部的竖或竖钩与上部草字头的中心对齐。 (二)、左右不对称 这类字为左右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它们有的左小右大,有的左长右短,有的主笔不位于字的中心,左右不对称。书写中其重心的平稳须要根据字的结构,调整安排。 1、巧吟珍晓峰魄 这类字左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左偏旁写在中部偏上位置,否则重心则不平稳。 2、加仁扫阳杠徊 这类字右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右部写在中部偏下位置,以使重心平稳。 3、红细初叔取甜 这类字写时不仅要使右部居中而靠下,同时下部左右要齐平,该字重心方稳。 4、却即邮部新断 这类字书写时要左高右低,以悬针竖收笔,切不可上下齐平。 5、厅床房居病虎 这类字为左上包右下,左部为竖撇,书写时横短撇长,被包部分稍向右外拓,以使左右对称,重心平稳。 6、习司可句匈 这类字右上包左下,横折钩是主笔,竖直且长,被包部分稍向左移,以期左右平衡 二、疏密匀称 汉字有简有繁,笔画有多有少,多者一、二十画,少的二、三笔。书写时要安排好各点画间的空白,使每个笔画间的距离疏密合理,相等匀称。笔画多的字安排得均匀紧凑而不拥挤,笔画少的字宽松而不单薄。 1、三与专目直重 川世也则曲删 这类字均有三个及以上横向或竖向笔画,书写时须使这些笔画之间的距离基

田英章楷书笔画教学

楷书技巧、字帖、教材 导航目录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续2) (续3) 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 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 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 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 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 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 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 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 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 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 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 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 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 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 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5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 笔杆垂直 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 指实掌虚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田英章间架结构28法图文版

田英章间架结构28法图文版 作者:书法欣赏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e18035735.html, 查看:5659 第1法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田英章间架结构28法图文版 作者:书法欣赏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e18035735.html, 查看:5660

第5法中直偏右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

态。 第7法横笔等距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第8法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田英章间架结构28法图文版 作者:书法欣赏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e18035735.html, 查看:5661

田英章 行书间架结构28法

田英章行书间架结构28法 第1法 首点居正 言言言言言 宜宜宜宜宜 宁宁宁宁宁 庆庆庆庆庆 序序序序序 方方方方方 文文文文文 宝宝宝宝宝 齐齐齐齐齐 廊廊廊廊廊 寅寅寅寅寅 家家家家家 辛辛辛辛辛 第2法 痛变顾盼 缨缨缨缨缨 徽徽徽徽徽

兼兼兼兼兼 变变变变变 妙妙妙妙妙 泳泳泳泳泳 流流流流流 漂漂漂漂漂 鸿鸿鸿鸿鸿 第3法 点竖直对 市市市市市 京京京京京 卒卒卒卒卒 亭亭亭亭亭 衷衷衷衷衷 率率率率率 主主主主主 帝帝帝帝帝 庸庸庸庸庸 家家家家家 崇崇崇崇崇 卞卞卞卞卞

亲亲亲亲亲 豪豪豪豪豪 第4法中直对正 卓卓卓卓卓 南南南南南 袁袁袁袁袁 霄霄霄霄霄 歪歪歪歪歪 尘尘尘尘尘 汞汞汞汞汞 常常常常常 番番番番番 辜辜辜辜辜 桌桌桌桌桌 第5法 中直偏右 望望望望望 奉奉奉奉奉

肃肃肃肃肃 下下下下下 上上上上上 来来来来来 不不不不不 矩矩矩矩矩 中中中中中 卑卑卑卑卑 才才才才才 了了了了了 乍乍乍乍乍 第6法 底竖斜位 卑卑卑卑卑 伟伟伟伟伟 希希希希希 恭恭恭恭恭 印印印印印 命命命命命 廊廊廊廊廊 者者者者者

哀哀哀哀哀 东东东东东 是是是是是 军军军军军 表表表表表 第7法竖笔等距 世世世世世 孟孟孟孟孟 典典典典典 间间间间间 由由由由由 而而而而而 则则则则则 册册册册册 弗弗弗弗弗 回回回回回 训训训训训

第8法 横笔等距 王王王王王 其其其其其 里里里里里 肆肆肆肆肆 非非非非非 三三三三三 目目目目目 自自自自自耳耳耳耳耳 唯唯唯唯唯 维维维维维 第9法 上收下展 安安安安安 哀哀哀哀哀 裂裂裂裂裂 象象象象象 燕燕燕燕燕 悲悲悲悲悲

硬笔楷书的间架结构

硬笔楷书的间架结构 根据结构特点,楷书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象形字和指事字为独体字,其余为合体字。合体字分为四类:纵向组合的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横向组合的左右结构和左中右结构;内外结构的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多偏旁多构字单位组合的繁杂结构。各种结构的字均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特点、书写要求和结字方式。 一、独体字 独体结构的字由笔画组合而成,它不带偏旁部首,笔画拆开则成没有意义的字。这类字虽字数不多,但作用不可低估,它不仅可以单独使用,更重要的是把它用作偏旁部首,与构字单位组合成合体字,成为构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习字者通过对独体字的临习,掌握结字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在写好独体字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体字的书写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独体字的特点是笔画少空白多,笔画长短适宜,疏密匀称,斜度适当,变化参差,错落有致,点画呼应,笔意相连,气韵生动,形成结构紧凑、重心平稳的整体。书写时若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写出来的字就能站得住,立得稳。 独体字的书写要领是:均衡匀称,重心平稳,疏密适当,斜度相宜。 独体字的笔画少,初习字者往往觉得最难写,笔画轻重处理不恰当,长短疏密布局不合理,就会出现东倒西歪、重心不稳的现象。因此,进行独体字的书写训练时,首先要做到重心平稳。要想达到重心平稳的要求,整体上要做到均衡,局部上要做到匀称。均衡就是指字的重心必须使字的各个部分轻重适度,既不过重也不过轻,达到整体结构稳定的一种艺术效果。 匀称就是指字的笔画长短、疏密布局合理,斜度适宜。要想更好地掌握独体字的书写要领必须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1.笔画较平直的字,处理好横与竖的伸缩关系。如:凸非垂。

田英章楷书结构28法

田英章楷书结构28法.txt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田英章间架结构28法,很多朋友耳熟能详,但是作为初学者还了解不多。学习不够。这里转载长沙胖子——范琛书友在《华声论坛》上的帖子,希望能对大家(也包括我)有所启示和帮助。在此也谢谢范琛书友。 第1法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上展下收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11法上正下斜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间架结构二十八法

楷书间架结构28法图文版 欧体森严而成熟的结字法,它的揖让与顾盼、穿插与笔势等,都对您所学习的不管是其他楷书、行书或隶书,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对于提升自身审美尤其是书法鉴赏能力,也有很好帮助。 第一法: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见下图: 第二法:通变顾盼。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见下图:

第三法:点竖直对。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见下图:

第四法:中直对正。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见下图:

第五法:中直偏右。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弩,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见下图:

第六法: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见下图:

简析田英章楷书和欧楷的差异

田氏楷书的主流和根基是欧,这是公认的。田氏楷书笔法灵动自然,严谨规范,恪守法度,功力深厚。我们无法知道欧公到底用的是何种笔法书写他精美绝伦的欧楷,但必然是符合“准确、简捷、形美、自然”等原则的。在目前写欧楷的名家中,田氏笔法应该是相对最为科学合理,最接近“书写原则”的。当今写或写过欧楷的如康氏兄弟、卢中南、孟繁禧、刘小晴、施兴国等等,或者自我风格较多而和欧公不似,或者笔法有过多不必要的修饰,和书法“自然”的原则违背。所以,即使说田氏(包括田蕴章先生)是“当今欧楷第一人”也不为过,要说他们不是的话,您又能说谁是呢? 另一方面说,能不能认为田字就是标准的欧楷呢?当然不能。 欧阳询历经陈、隋、唐三代,从名门世家到父辈时满门抄斩,寄人篱下,虽学富五车,却东奔西走,事隋、窦建德、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最后虽逢盛世,终只以文事和书艺立命,可以说欧公一生是坎坷崎岖,不尽得志的。相比之下,田英章先生出身于文艺世家,从小随父、伯、兄学习书法,成年后在部队从事文艺,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出任国务院任命书书写员,就教著名高等学府,屡获书法大奖。各国办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即获数百万身家。可以说,田英章先生的人生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在商业上也是成功的。这是天赋加努力的结果,当然也不能排除重要的一个原因——时代使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田字比欧字多了温婉秀润,标准规范,而少了险峻刻厉,变化多端。 应该指出的是,在单纯的用笔方面,欧阳询已经适度简化了二王系统的笔法(但在结构上匠心独具),这也是唐楷的共同特征,事实上到颜真卿、柳公权尤甚(但颜柳楷书的起收笔又增加了一些修饰性笔法)。事实上,后人学前人,尤其是主学一人的话,越是善于总结善于学习的人,往往越是抓住重点而忽略变化。 见图-1 上面例字取自二王笔法的代表智永真书千字文,其中的悬胆点、波浪横、鶽尾捺、蟹爪钩,等等笔法,在包括王羲之的书法里是常见的,而欧楷中几乎不用。田蕴章先生曾评论欧书“庄重严谨有过前贤,灵巧润秀稍逊羲献”,虽然是评价欧体小楷的,但我觉得对中楷也同样精准。 至于田英章楷书,则又简化了欧阳询的笔法。田楷基本上继承了欧楷的典型写法,而舍弃了欧阳询的一些变化写法。从结字上说,田楷更趋向于标准规范,不追求欧楷的一些险绝变化。如果说欧阳询将二王楷书标准化,同时引入北碑风貌的话,田英章则将欧阳询楷书标准化,同时引入现代风貌。 下面本人不揣浅陋,就田欧的部分差异之处举例分析,希望抛砖引玉,使欧楷和田楷爱好者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启发,从而更好地学习欧楷和田楷。 下文就田与欧的差异进行一些说明和举例。需要指出的是,差异并不意味着孰优孰劣。欧书例字取自《九成宫》,田字例字未加说明的均取自楷书网发布的《田英章临九成宫》,所选欧字和田字尽量对应,但因资料有限,不是严格一一对应。 1. 点(侧法) 以标准点为例,田楷的形态讲究“三角一肚”,笔法是从左上到右下直接点。“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