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28法

合集下载

书法学习入门讲座之田英章欧楷书法结构28法(精美ppt精华讲解版)

书法学习入门讲座之田英章欧楷书法结构28法(精美ppt精华讲解版)

第13法 下方迎就
凡上有撇捺开张、宽博舒展之字者,下方宜上移迎就。 上移则为抱紧,下坠必为脱节。上移者,钩环盘纡, 紧密而势出;下坠者,中宫散涣,软弱而缓滞。
第14法 左收置 于左部,其形必变,以收敛而逊于右,“林”、 “双”、“晶”即是。
第15法 左斜右正
谢谢收看
第11法 上正下斜
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 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 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 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第12法 上斜下正
凡上下结体之字,上斜下正者居多。上以斜势而呼于 下,下以收缩而呈于让。顾盼相应,神气贯连。飘然 飞动中求其肃穆,稳重古朴中存于风神。禀阴阳于动 静,体物象而成形。
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 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 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 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 上展下收
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 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 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 1法
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 变,”首点者,应以 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 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 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 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 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 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 一,便不为书。
二、书法字体结构
书法字体的结构也称结字、结体、间架,是指运 用笔画组成疏密斜正、正合不同的字,形成不同 的体式风格。在注重书法的形式与用笔的同时, 也要注重书法的结构。字的结构是通过笔画来完 成的,要在掌握笔画的基础上完成结构。

田英章老师欧楷结构28法(高清文字说明)

田英章老师欧楷结构28法(高清文字说明)

田英章老师欧楷结构28法(高清文字说明)第1法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

”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

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臵。

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

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

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臵~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

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

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

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

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

”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

”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

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

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臵~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

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

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

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

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书法教程:田英章《解析欧体楷书结构28法》太实用了,值得收藏

书法教程:田英章《解析欧体楷书结构28法》太实用了,值得收藏

书法教程:田英章《解析欧体楷书结构28法》太实用了,值
得收藏
出身书法世家的田英章先生是我国当今欧楷大家,对欧楷深得研究并发扬光大。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教过万余学生,成就了大批颇有造诣的人才。

他说书法没有速成,不存在少年书法家。

书法讲求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尤其是攻习楷书。

“以德养书,以书扬德”。

田老师送给弟子的字和证书也正是为弟子上的第一堂课——“做人”。

田老师说:“学习书法,端正人品更为重要,所谓人正字才正,通过写字,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
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

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今天为你带来田英章的《解析欧体楷书结构28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田英章楷书结构二十八法(课堂PPT)

田英章楷书结构二十八法(课堂PPT)

第11法 上正下斜
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 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 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 。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 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 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 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第12法 上斜下正
凡上下结体之字,上斜下 正者居多。上以斜势而呼于下 ,下以收缩而呈于让。顾盼相 应,神气贯连。飘然飞动中求 其肃穆,稳重古朴中存于风神 。禀阴阳于动静,体物象而成 形。
26
第26法 钩趯[tì]匕刃
包世臣曰:“钩为 趯[tì]者,如人之趯脚 ,其力初不在脚,猝然 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 ,故钩未断不可作飘势 挫锋,有失趯之义也。 ”楷法中,钩身不宜长 ,犹如匕刃。古人云: “趯峻而势生。”
分,是为高低对等、宽窄平分
,不可一方过高、一方过小。
虽有呼应,但各占一半,以求
平பைடு நூலகம்。
17
第17法 左右对称
凡左有撇右有捺者均需应 平稳对称,其高、低、长、短 应识字形而定。撇笔未出,先 思捺笔位置;捺笔轻重,当依 撇笔长短。顾盼呼应,笔意相 连。若撇捺不对称,必重心不 稳,其势必危。
18
第18法 主笔脊柱
3
第3法 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 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 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 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 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 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 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4
第4法 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 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 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 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 ,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 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 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22法 斜抱穿插
两部合一最忌远离,远则 疏,离则散,尤两部斜势穿插 者为甚。形虽斜而体势不倒, 貌虽偏而重心不移。双肩合抱 ,互带穿插,鳞羽错落,呼应 曲直。斜势中应有一番韵律, 合抱中更具几分精神。

间架结构二十八法

间架结构二十八法

楷书间架结构28法图文版欧体森严而成熟的结字法,它的揖让与顾盼、穿插与笔势等,都对您所学习的不管是其他楷书、行书或隶书,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同时,对于提升自身审美尤其是书法鉴赏能力,也有很好帮助。

第一法: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

”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见下图:第二法: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

”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

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

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见下图:第三法: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

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

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

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

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见下图:第四法: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

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

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见下图:第五法: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

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

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

”太宗也云:“为竖必弩,贵战而雄。

”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见下图:第六法: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

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

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见下图:第七法: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见下图:第八法: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

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

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田英章.楷书28法

田英章.楷书28法

田英章.楷书28法<一>首点居正:首点应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这是点画技法的要诀。

如“主”通变顾盼:一字之中若有几个点就应顾盼通变,各具情态,首尾意连,彼此呼应。

如“心”点竖直对:一字之中,如果上面有点,下面有竖,应该考虑是否直对,如直对,再考虑点画的位置。

如“市”中直对正:一字之中,如果上下中间有竖画的,那么两竖应该直对。

如“卡”<二>中直偏右:凡有中直笔画的字,竖画都应该垂直劲挺,但须稍偏右,以免显得呆板。

如“下”竖笔等距:竖画之间凡没有点、撇、捺的字,间距要基本相等,楷书是这样,行书亦然。

如“川”横笔等距:横笔之间凡没有点、撇、捺的字,间距要基本相等。

如“三”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的字,竖画不是全部都居中,或偏左,或偏右,偏右者多,偏左者少。

如“于”<三>上收下展:此类字上方收紧,下方展开以托住上方;此为上下结构的字常见的一种技法。

如“易”上展下收:【上展】指的是上部飘扬洒脱,以显示字的精神;【下收】指的是下部凝重稳健,以显示字的端庄。

如“香”上正下斜:【上正】指的是上部端正;【下斜】指的是下取斜势。

下部斜而有度,注意重心。

如“芳”上斜下正:凡是上下结构的字,上斜下正的居多,上斜以取其势而呼应下方。

如“登”<四>下方迎就:凡是上方有撇捺等开张笔画的字,下方多应上移迎就,这是为了使字显得紧凑不脱节。

左收右放:凡是左右结构的字,以左收右放居多,这是左右结构的字的普遍规律。

左斜右正:凡是左右结构的字,以左斜右正的字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

对等平分:凡是左右对等平分的字,高低对等,宽窄相当,平分秋色。

<五>左右对称:凡是左边有撇,右边有捺的字均需平稳对称。

其笔画的高、低、长、短应该就字的形态而定。

主笔脊柱:字中有一笔是主笔,其他的笔画为辅笔,主笔担当字的脊梁,其他笔画附其血肉。

中宫收紧:【中宫】指的是核心,中宫收紧而其他笔画向外开展,以字中为核心,内局外散。

楷书的88种技法

楷书的88种技法

楷书的88种技法楷书是汉字书法中的主要字体之一,其气势雄浑、端庄大方,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要想写好楷书,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笔画结构和规范,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法,才能使作品达到更高的水平。

以下是楷书的88种技法:1. 竖钩2. 横钩3. 撇钩4. 捺钩5. 竖折6. 横折7. 竖提8. 横提9. 竖起10. 横起11. 竖撇12. 横撇13. 竖捺14. 横捺15. 竖钩捺16. 横钩捺17. 竖弯钩19. 竖折钩20. 横折钩21. 竖起钩22. 横起钩23. 竖提钩24. 横提钩25. 竖撇钩26. 横撇钩27. 竖捺钩28. 横捺钩29. 竖提捺30. 横提捺31. 竖起捺32. 横起捺33. 竖弯钩捺34. 横弯钩捺35. 撇点36. 捺点37. 竖钩点38. 横钩点39. 竖折点41. 竖提点42. 横提点43. 竖起点44. 横起点45. 竖撇点46. 横撇点47. 竖捺点48. 横捺点49. 竖钩捺点50. 横钩捺点51. 竖弯钩点52. 横弯钩点53. 竖折钩点54. 横折钩点55. 竖起钩点56. 横起钩点57. 竖提钩点58. 横提钩点59. 竖撇钩点60. 横撇钩点61. 竖捺钩点63. 竖提捺点64. 横提捺点65. 竖起捺点66. 横起捺点67. 竖弯钩捺点68. 横弯钩捺点69. 点折70. 折点71. 点折点72. 折点折73. 点折钩74. 点折提75. 点折撇76. 点折捺77. 折点钩78. 折点提79. 折点撇80. 折点捺81. 折提钩82. 折提点83. 折撇钩85. 折捺钩86. 折捺点87. 钩折钩88. 钩折点以上88种技法是楷书的常用技法,掌握这些技法对于提高楷书的水平非常有帮助。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法,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田英章楷书结构28法

田英章楷书结构28法

第5法 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 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3法 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 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1法 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 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 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7法 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 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 上收下展 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楷书28法讲座
(摘选于:《田英章硬笔书法技法》浙江古籍出版社)
第一课:1:首点居正主
首点应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这是点画技法的要诀。

字例:玄、六、享、哀、良
2:通变顾盼必
一字之中若有几个点就应顾盼通变,各具情态,首尾意连,彼此呼应。

字例:以、冷、冰、念、溪
提示:在一字之中,凡点画较多时,应注意方向、形态、的变化,点点各具情态,相互呼应、顾盼。

如“溪”字,左三点外散内聚,横三点上散下聚,末点长点,整体紧凑。

3、点竖直对永、卞、卒、宗、京
一字之中,如果上面有点下面有竖,应该考虑是否直对,如直对再考虑点画的问题。

4、中直对正桌、卡、堂、常、歪、素
一字之中,如果上下中间有竖画的,那么两竖应该直对。

5、中直偏右凡有中直笔画的字,竖画都应该垂直劲挺,但须稍偏右,以免显得呆板。

下、是、宇、命、奉、维
6、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没有点、撇、捺的字,间距要基本相等,楷书是这样,行书亦然。

如:而、再、册、相、典。

7、横笔等距横笔之间没有点、撇、捺的字,间距要基本相等。

如:王、其、五、拜、垂。

8、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的字,竖画不是全都居中,或偏左,或偏右,偏右者多。

如:于、可、乎、年、序。

9、上收下展此类字上方收紧,下方展开以托住上方;此为上下结构的字常用的一种技法。

如:思、烈、足、象、羲。

10、上展下收上展指的是上部飘扬洒脱,以显示字的精神;下收指的是下部凝重稳健,以显示字的端庄。

如:香、令、祭、会、杏、昏。

11、上正下斜上正指的是上部端正,下斜指的是下取斜势。

下部斜而有度,注意重心。

如:芳、灾、霉、爱、势、忠。

12、上斜下正凡是上下结构的字,上斜下正的居多,上斜以取其势而呼应下方。

如:登、贺、盏、岱、春、望。

13、下方迎就凡是上方有撇捺等开张笔画的字,下方多应上移迎就,这是为了使字显得紧凑不脱节。

如:卷、令、吞、武、夸、吝。

14、左敛右展凡是左右结构的字,以左敛右展者居多,所以这是左右结构的字普遍规律。

如:吸、端、故、峻、聊、河。

15、左斜右正凡是左右结构的字以左斜右正的字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

如:珏、经、利、如、班、外。

16、对等平分凡是左右对等平分的字,高低对等,宽窄相当,平分
秋色。

如贴、鞍、祖、期、雅、料。

17、左右对称凡是左边有撇,右边有捺的字均需平稳对称。

其笔画的高低长短应该就字的形态而定。

如:奏、文、公、察、兵、登。

18、主笔脊柱是字中有一笔是主笔,其它的笔画为辅笔,主筇笔担当字的脊梁,当写的粗壮有力,其它笔画附耳附耳子附其血肉。

如:也、成、代、单、吏。

19、中国收紧中这指的是核心,中宫收紧而其它笔画向外展开,以字中为核心,内聚外散。

如:商、垂、父、兮、并、流。

20、收缩纵展收缩为其纵展,纵展反为收缩,学书的人都不要违被。

如:道、平、王、左、多、戍。

21、大小独具字有大小,在的字不可写小了,小的字不可写大了,自然天成,各臻其妙。

(在一个字中,撇画较多时,撇的和短、方向应有变化、富有动感。

如”象”字,撇和撇之间不要平行,就各就其位,不应雷同。

)如:日、豫、勿、凝、北、湖。

22、连撇参差一字多撇的字,最忌讳写成排牙之状,车轨之形,应发笔不同,指向不一。

如忽、竹、多、被、象、缀。

23、三部呼应凡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字应朝揖顾盼,避就相迎。

浑然一体。

三部分应相互避让,呼应照顾,配合协调,形勿松散。

如:翔、卿、碧、溺、淡、微。

24、钩匕刃楷书技法中,钩身不宜长,犹如匕刃,但一个字中如果有多个钩画,必须化减。

25、围而不堵围而不堵、守而不困这有包围部分的字常用之法,以祛除呆板,滞闷之感。

凡有外框包围之字,应注意框的形态、大小。

如“固”字,外框横短竖长,但并非绝对的长方形,右势稍强于左势,有时封口处可留一空隙,力避免呆板、滞闷。

如:回、固、白、因、园、团。

26、斜抱穿插由两部分组合的字最忌讳远离,应该双肩合抱、互相穿插,鳞羽错落,呼应强烈。

如:攻、放、纱、疏、城。

27、牵丝粘连画是筋骨,牵丝血脉。

在楷书中牵丝粘滞连这技法要求的就是笔断意连,形断而意不断。

如:衫、参、遂、徒、则、陛。

28、笔画增减古人异写、贴写中多有精妙之法,那是为美观而沿袭相传,但现在不可乱。

如果是书法创作,可以加以练习和了解。

这一笔法常用于毛笔。

它是历代书家约定俗成的。

在钢笔书法的练习、创作中可适当借鉴,但在写规范字时,最好不用。

如:“矣”字,在毛笔书法中,有时可将短撇省去。

如:海、越、祸、统、谨、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