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推荐2014年福建科学技术奖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推荐2014年福建科学技术奖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推荐2014年福建科学技术奖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推荐2015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候选项目基本情况表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推荐2015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候选项目基本情况表

福建师范大学 英语期末考复习

一、语法 1.They did what they could to console her. 2.The news that we are having a holiday tomorrow is not true. 3. I cannot give you the information you ask for, for the reason that I don’t know it myself. 4. I didn’t hear what he was saying because there was too much noise where I was sitting. 5. Which Mr. Smith do you mean –-- the one who teaches history or the one who teaches music? 6. ―I’m going to where I can be of most use, ― said the doctor. 7. Whoever uprooted that tree ought to be ashamed of themselves. 8. Your mother’s health is not what it ought to be. 9. It is estimated that as much as one-fourth of all timber harvested is not used. 10.Sometimes we are asked what we think the likely result of an action will be. 11. They are so alike that you can’t tell which is which. 12. How some mammals came to live in the sea is not known. 13. The people of the party were worried about Janet because no one was aware of where she had gone. 14.Why the explosion occurred was that the laboratory attendants had been careless. 15. Prof. Lee’s book will show you how what you have observed can be used in other contexts. 16. Neither of the boys who have been helping us knows when this game is over. 17. Every success and failure contributes to an individual’s growth and matur ity. 18. The kind of books an author writes depends on the kind of man he is. 19. John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aff members who is going to be transferred. 20. When the bell rang, a few were still working on the test. 21.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at the factory has been cut to a bare minimum so as to lower production costs. 22. A series of accidents has occurred at that junction. Motorists have been warned to use caution at that point. 23. Setting fires to public buildings is highly dangerous and punishable. 24. More than one example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is rule clearly. 25. This family never agrees about their shares of the property. 26. Many a student and teacher is making a careful study of his own problems. 27. Fifteen minutes seems a long time for a boy who is eager to see his girl friend. 28. Hard work and plain living a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ing people. 29. Truth and honesty is always best policy. 30. Every means has been tried since then. 31. They have all got up, and so has Jack. 32. Not only will the novel be interesting to us, but also its English will help us in composition. 33. Hardly had he finished his speech when the audience started cheering. 34. We failed to catch the train, neither did they.

自然科学是指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

自然科学是指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 人文科学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有别于在中世纪教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来含义几经演变,其狭义指对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从上述定义看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难以明确区分,二者都与人类的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行有关。其区别在于人文科学直接研究人的需要、意志、情感和愿望,强调人的主观心理、文化生活等个性方面;社会科学强调人的社会性、关系性、组织性、协作性等共性方面。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我看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现实中,我们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因为,如同具有“达标”的自然科学能 力却不见得具备“达标”的“科学精神”一样,具有“达标”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及处理人文活动的能力,也不见 得同时具备“达标”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举个例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许多受到主流社会迫害的中上层人士,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来自下层社会群众的同情和关照,这让“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等被专政人士曾大发感激、感慨之情。而那些对落魄者不歧视不加害的“草民”,虽然缺乏人文科学素养,甚至不具备接收革命教育的起码的文化素养,但他们在那个把人文当垃圾的社会环境中,却是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精英分子。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文明、进步的“发展”,不可以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否则,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并且,这些东西发展越快、成就越大,它所制造出的痛苦和灾难就越大。 社会在“持续”,生活在“继续”,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人文素养含量”被批量式“剔除”,或持续降低,那就和真正的发展毫无关联。如果将此持续和继续状态称之为“发展”,就需要为此定性:退步的“发展”,反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卷A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卷A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1. — Hello, this is David speaking. Is Michael there — ________________ A. Hold on. I’ll get him. B. No, he isn’t. C. Yes, I am David. D. Yes, what do you want 2. — Which one do you prefer, the window seat or the aisle seat —_____________ A. I prefer a window seat. B. I like neither. C. Both will do. D. I don’t know. 3. — Mr. Smith, must we hand in our composition next Monday —____________ A. Yes, you will. B. Yes, you must. It’s the deadline. C. No, you mustn’t. D. You can wait. 4. — You look tired. What’s the matter —______________ A. It doesn’t matter. B. Oh, my head aches badly. C. It is not the matter. D. Don’t worry. 5. — Mary, help yourself to some salad. —____________ A. I don’t like salad. B. Sorry, I can’t help. C. Thanks, but I’ve had enough. D. No, I can’t. 6. —You’ve won the basketball game. Congratulations!—____________ A. Oh, not really. B. No one else could do it. C. Thank you. We’re really lucky. D. It’s good of you to say so. 7. — Would you mind doing me a favor now —____________ A. No, of course. B. Yes, help yourself. C. No, of course not. D. Sure, go ahead. 8. — Excuse me, Sir. Could you hold the suitcase for me —____________ A. It’s a pleasure. B. My pleasure. C. I could. D. With pleasure. 9. —It’s really nice of you to give me a hand in time! —____________ A. Thank you. B. No, no. C. With pleasure. D. It’s my pleasure. 10. — How soon do you want to leave for the picnic —____________ A. Sooner or later. B. Be Quick. C. As I like. D. In an hour. 三、语法与词汇:30%(答案必须填在答卷表格里,否则不得分) 1. Kate said that ____________. A. she had finished writing the composition the night before B. she had finished writing the composition last day C. I finished writing the composition on the last night D. she finished writing the composition before the night 2. “Did you enjoy last night’s concert” “Yes. Though the last piece _________rather poorly.” A. was played B. played C. was playing D. playing 3. He__________ the Communist Party_____________2002. A. has joined, in B. has joined, since C. joined, on D. joined, in 4. Jack_________ in the street when I_________ on him. A. walked…called B. was walking …was calling C. walked …was calling D. was walking …called 5. David ____________ himself while he __________the machine. A. hurted… was fixing B. hurts… is fixing C. hurt …fixed D. hurt … was fixing 6. The event _________ at the time last year. A. happens B. happened C. is happened D. was happened 7. Since computers were invented, it __________ that they are indispensabl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 thought B. has been thought C. is thinking D. had thought 8. We all believe that computer ___________ smaller and smaller in the coming years. A. can be become B. will be got C. will be changed D. can turn 9. He ___________________ not to leave waste paper in public places any more. A. warns B. warned

【会考试卷】2019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含答案

2019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中第17-20题分为A、B两组,其中17A-20A供文科倾向学生作答,17B-20B供理科倾向学生作答。) 1、热气球直线上升过程,若认为热气球的吊篮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考系是:() A、热气球 B、地面上的房屋 C、地面上的树木 D、地面上的电线杆 2、下列研究中运动员可以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跳水运动员的转体动作 B、研究体操运动员的空翻动作 C、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表演动作 D、研究长跑运动员5000m比赛的成绩 3、港珠澳大桥是目前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总长度约55km,汽车通过该桥用时约45min,则“55km”“45min”分别是指:() A、路程、时刻 B、路程、时间 C、位移、时刻 D、位移、时间 4、汽车驶过某一长隧道过程中,下列描述中表示平场速度的是:() A、汽车驶过隧道全程的速度 B、汽车驶入隧道入口的速度

C、汽车驶出隧道出口的速度 D、汽车速度计某时刻指示的速度 5、起重机竖直向上匀速吊起重物过程中,由P=FV可知,起重机的输出功率P:()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保持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6、花样滑冰“双人滑”表演开始时,男、女生互椎一下由静止开始 向相反方向滑去,互推时男、女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大小不等,方向相反 D、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7、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平力F推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仍静止,则推力F大小:() A、大于物体所受地面的静摩擦力 B、等于物体所受 地面的静摩擦力 C、大于物体所受地面的滑动摩擦力 D、等于物体所受 地面的滑动摩擦力 8、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灯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电风扇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电热水器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物质结构研究方法及实验的演1

物质结构研究方法及实验的演变 物质构成之谜是自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到了近代这个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复杂的艰难的探索过程,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得益于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实验方法的改进和实验手段的突破。对物质结构研究方法及实验的演变过程作一个回顾是非常有益的。 一、哲学思辨 早在周代,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五行说,即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原料构成的,《周易》中有“太极生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以太极为世界本源的观点,在汉代出现了天地万物由“元气”组成的哲学观。古希腊人认为水、火、空气和泥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把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叫做“原子”。中国战国时的墨翟也有“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的原子观,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古人的研究只能停留在思辨和猜想的方法上。 二、显微技术极其演变 300年前,英国科学家R·玻意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100多年前,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从已发现的元素中发现了规律性,制成了元素周期表预言了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进而人们了解了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有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子,不同的原子以不同的结构组成了各种分子,万物由分子组成,深入了解物质结构及分子结构,深益于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 1671,荷兰人雷文克虎发明了光学显微镜虽然与观察分子层次的物质结构还相差很远,但为研究物质结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1912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X光在物质上的衍射现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喇格用之研究固体的微观结构,可以获得X光的衍射花纹,并反映出原子的空间分布状况。1925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一切物质都具有波动性的理论。1927年美国科学家截维逊和革未发现电子在晶体上有衍射花纹,这样征实了德布罗意的理论,但更重要的是,1932年科学家卢斯和克诺尔由此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显微镜,成为研究分子结构的有力工具。 1978年,瑞士苏黎世国际商用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罗雷尔和一位德国研究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在A4(高297毫米,宽210毫米)页面,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附件须有附件目录。推荐材料必须字迹清楚整齐,签署完整、正确,印章齐全、清晰可辨。推荐书及附件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竖装,装订后勿另附加封面。 推荐书包括书面推荐书和电子版推荐书两种形式。书面推荐书一式两份,原件1份,复印件1份。电子版推荐书内容应与书面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 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编号》由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奖励类别》按理论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开发、技术基础、工程项目、科学技术普及六类,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理论研究类:在航空科学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的科技成果。该奖项类别一般授予个人。 技术发明类: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与航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有关的技术发明成果。该奖项类别一般授予个人。 技术开发类:在航空及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具有市场实用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及其推广应用。 技术基础类:航空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包括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环境保护、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软科学研究等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推广。 工程项目类:航空及相关科学技术工程、基本建设工程等成果。一般只授予单位。 科学技术普及类:在航空科学技术普及中的成果。目前暂限于2000年以来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普图书、科普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该奖项类别一般授予个人。 《项目名称》应当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项目名称中一般不用xx研究、企业名称等字样。科普项目应直接用科普作品的名称。标准成果应在项目名称后填写标准号。 《主要完成人》所列人员应为中国公民,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名单应与“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中的人员组成及排序完全一致。推荐人数:理论研究类一般不超过5人;技术发明类一般不超过6人;其它类别一般限额一等奖15人、二等奖和三等奖10人。理论研究类的完成人应当是推荐书提交的代表性论文或专著主要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并在代表性论文中有署名;技术发明类的前三位完成人应为所列主要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其他发明人一般也应有知识产权证明(含论著论文等)支撑;科普作品项目的完成人应当是对科普作品的创作做出直接创造性贡献的主要作者、策划编辑;其它类别的主要完成人应对本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做出贡献。排名在前三位的完成人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应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否则不能作为本项目排名前三位的完成人。主课题的验收、鉴定委员不能作为该项目完成人。工程类项目类可不填写此栏。 《主要完成单位》应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要求所填单位名称应与单位公章名称一致。完成单位数一般不超过5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说明 (适用于2017级高中学生) 一、命题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依据2013年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本考试说明,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贯彻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和全面发展,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考查学生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健身能力、娱乐欣赏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将体能和体育与健康知识列为必考内容,同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列为必考内容,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试和实践考试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和实践考试内容应体现体育学科特点,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能较全面反映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试卷结构合理,试题考试和实践考试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和实践考试的评价标准准确、合理、有效。 4.选择性原则。鉴于各校因地制宜开展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模块教学,

根据学生的选学项目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实践考试,促进学生形成运动爱好,掌握运动专长。 5.实践性原则。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的结构主体是运动技能和体能的学习,通过身体练习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健身能力、娱乐欣赏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6.可操作性原则。遵循《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考试项目简便易操作,有利于实施智能化和标准化考试,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 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考查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体能、运动技能、健身能力、娱乐欣赏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等。通过笔试和实践考试,以“合格”、“不合格”方式评定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 四、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笔试)、体能和运动技能实践考试。体育与健康知识(笔试)、体能(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运动技能中的武术(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为必考。从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水上类、民族民间体育类和新兴运动类等六个系列中选择一个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进行考试。(详见下表)

2019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通用技术(含答案)

姓名考生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机密★2019年6月15日启用前 2019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通用技术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文字; 用圆规、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和郾B铅笔在答题卡上绘图,必须进行描图加深(线条应加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重新绘图,无需保留作图辅助线。在试题卷上绘图和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活动的是 A.化学中,氢元素的发现B.生物学中,细胞结构的发现 C.生活中,5G通讯的应用D.物理学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发现 2.下列技术活动属于技术革新的是 A.内燃机的发明B.电子产品的小型化 C.蒸汽机的发明D.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3.大数据技术在扩展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可能因数据泄露而影响用户隐私的风险。这种现象说明了技术具有 A.目的性 B.创新性 C.两面性 D.综合性

4.下列行为符合知识产权保护要求的是 A.随意复制盜版计算机软件 B.未经合法授权,仿制他人产品 C.抄袭或剽窃他人论文内容 D.从合法渠道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5.如右图为某公共厕所洗手区所设置的一高一低两个洗手盆。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这种高低差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 A.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B.节约洗手盆的用水量 C.降低设计施工的难度 D.便于快速安装洗手盆 6.三视图的绘制必须遵守一定的制图规范。这说明技术语言在使用时,应考虑A.经济因素B.规范要求C.美观实用D.可持续发展 7.下表为某同学在设计产品方案时,分别从“美观程度”和“加工难易程度”两方面对拟选用的材料进行比较的统计表。其中,最容易加工的材料是 木材石材金属塑料材料名称 评价内容 美观程度好好较好一般 加工难易程度中等中等较难容易A.木材B.石材C.金属D.塑料 8.将一根直径为20mm的实心钢条切割成两段,最合适的切割工具是 A.钢锯B.划针C.样冲D.直角尺 9.产品外观润色是指对产品的表面进行涂覆处理或表面处理。下列工艺中,能对产品外观润色的是A.喷涂油漆B.铸造锻造C.拼接焊接D.锯割切割 10.家用电饭煲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中,不应写入的内容是 A.注意事项B.使用说明(使用方法) C.生产成本D.联系方式(厂家电话) 11.右图属于常见技术图样中的 A.电路图 B.剖视图 C.效果图 D.三视图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 为深入推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和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和《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考试性质与原则 1.考试性质。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2.考试原则。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实行全面考核,引导学生认真修习国家规定课程,促进全面发展。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学会选择,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坚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促进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与高校考试招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整体设计,积极稳妥推进,促进高中改进教学和高校科学选拔学生。 二、考试科目与类别 1.考试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和美术14门。 2.考试类别。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14门科目均设置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另外设置等级性考试。 三、考试内容与方式 1.考试内容。省教育厅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制定“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规定各科目命题原则、考试题型、试卷结构等。合格性考试范围为各科目必修学分要求的内容,等级性考试范围为必修和选修I的内容。考试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内容,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做到题量适度、难易适当。 2.考试方式。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合格性考试实行书面闭卷笔试,考试时长均为90分钟,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7门科目合格性考试均实行书面闭卷笔试,信息技术科目合格性考试实行无纸化上机考试,考试时长均为70分钟。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4门科目另设实验(实践)操作测试,测试时长均为20分钟。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等级性考试均实行书面闭卷笔试,考试时长均为90分钟。 体育与健康、音乐和美术3门科目合格性考试实行学科技能或素养测试,考试时长根据省统一考试说明确定。 四、考试组织与实施

物质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综述

物质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综述 摘要:物质的化学稳定性是一个关乎其制备、使用、存放等问题的重要性质,在化学实验室中,我们经常需要了解物质的化学稳定性。从物质结构角度来说明物质的化学稳定性,才是对该物质性质的最本质解释。本文汇总简述了从不同层次分析的物质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的关系的理论。 关键词:物质结构,化学稳定性 1 前言:物质稳定性的概念 化学稳定性的定义是物质在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保持原有化学性质的能力。从分析这些问题时所用到的化学理论来看,物质的化学稳定性有热力学稳定性与动力学稳定性之分。热力学稳定性是指在某体系中,该物质没有任何可想象的化学反应能自发地进行。化学动力学稳定性是指在某体系中,该物质至少有一个可想象的化学反应能自发地发生,只是这个反应在以无法观测到的、极慢的速度在进行着,从而可以被宏观地认为这个化学反应并没有发生。因为一个反应可以按许多历程进行,过渡态的寿命又很短,所以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广度及深度与热力学稳定性相比大有不足,关于动力学稳定性的理论还很不完善。因此通常的化学物质稳定性研究,都仅限于物质的热力学稳定性。 因为其作用因素的多变性,物质的化学稳定性有针对性,必须明确、统一作用条件这个概念才有意义。同时物质的化学稳定性难以定量计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可间接地通过热力学指标指示其强弱。 要从本质解释物质的稳定性,则需要研究物质的结构。一方面物质结构导致的物质能量高低体可以较好地反映物质的稳定性:能量高的结构不稳定,能量低的结构稳定;另一方面特殊的物质结构也可以解释热力学难以解释的物质对特定物质的异常的稳定或不稳定性。下文将简述从不同微观层次分析的物质结构与化学稳定性的关系的理论。 2 原子层面的结构与稳定性 2.1 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核外电子排布大多遵循如下规律: 1、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相反配对; 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尽可能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3、Hund规则:简并轨道(能级相同的轨道)只有被电子逐一自旋平行地占据后,才能容纳第二个电子; 4.等价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的状态是比较稳定的。 因此有些单质的化学稳定性(即化学惰性或不活泼性)是可以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来解释的。 如He、Ne、Ar、Kr这样的稀有气体,它们的最外层电子结构为ns2np6(氦为 1s2),最外电子层的电子已“满”(即已达成八隅体状态),是最稳定的结构。因此,通常条件下它们不与其它元素作用,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此外达到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状态的离子具有强稳定性,易于失去或得到电子以达到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状态的单质具有强不稳定性,也是可以预见的。譬如Na、K、Rb、Cs 等碱金属,最外层电子结构为ns1,易于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全空(或低一级全充满)的稳定结构,因此其单质暴烈的反应性(不稳定性)是可以预见的,同理其一价阳离子的强稳定性也是易于得知的。 2.2 6s2惰性电子对效应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六)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语文试卷(六)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l~3题。 经过辨析可以发现,庄子的“得意忘言”论是其整体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对于“言”“意”关系的认识与其尊“天”贵“无”的理念宗旨密切相关。庄子对形上至高权威的推尊,更多表现为对“天”的崇尚。在《庄子》一书中,“天”“天道”“天机”“天理”等概念共出现了数百次之多。“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形全精复,与天为一”,此乃以“天”为万物之终极归宿,要求万物安顺于“天”之安排而向其回归——“去知与故,循天之理”“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以天为宗”,这是认为“天”乃世间规则之颁行者,万物应师法于“天”,而非硁硁于自我偏狭的智识与是非之见。“天也,非人也”“忘人,因以为天人矣……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诸论,则是通过批判与“天”相对立的有形众生之代表——“人”,来昭示无形之“天”的权威性与主宰性。而正如徐复观所言,“庄子常使用‘天’字以代替原有‘道’字的意义”,庄子之“天”与老子之“道”的精神内核相同,皆为“无”。在他看来,“道枢”之可贵,在其能“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而“环中”正是对“无”的譬喻。同样,其所谓“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的“未始有物者”,亦是“无”的另一种表达。“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道不可有,有不可无”“以无为首”诸论,皆表明庄子所理解的“道”之本质乃“无”;“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等话语又指出,“无”亦是“天”之精神。可见,“天”即“道”,“天”即“无”,庄子的尊“天”之学与老子思想相仿,皆以“无”为核心理念,表现出贵“无”的价值旨趣。 (摘编自熊忭《庄子言意观之本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庄子的“得意忘言”论对于“言”“意”关系的认识与其尊“天”贵“无”的理念宗旨毫无关联。 B.庄子对形上至高权威的推尊,更多表现为对“天”“天道”“天机”“天理”和对人

什么是物理学现代观点认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基本运动规

什么是物理学?现代观点认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科学。也有人认为,它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这是因为英文词physics 来源于希腊文,愿意就是自然。而中文的物理有两个含义,一是“物”的成分,即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二是“理”的成分,即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中文的含义与现代物理学定义颇为吻合。因此,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均在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把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研究称为“物性”的研究,也有人称为物质科学;对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以及原子与原子核等物理运动规律的研究称为“理性”研究,由此诞生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分支学科及一些交叉学科。 一. 质点力学 质点的概念 质点的概念是:如果我们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而可以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或者可以只考虑其平动,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物体当作是一个有一定质量的点,这样的点通常叫做质点。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 点是经过科学抽象而形成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一个物体能否当作质点来处理 ,由 该物体的大小决定的。 第二、 点是经过科学抽象而形成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一个物体能否当作质点来处理 ,是 由该物体的运动性质决定的。 第三、分子体积很小,可以将其视为质点;地球体积很大,不能将其当作质点。 很显然都是错的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质点的位移和路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质点经一闭和路径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时,其位移为零,而路程则不为零。但在t ?取极限,即0→?t 的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与路程可视为没有区别。像“物体作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一定相等。”这句话就显然是错误的。 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的区别 瞬时速度表示质点在某时刻的速度,它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表达式为 v=dr/dt ,瞬时速度表示该时刻速度的大小,它是一个标量,它的表达式为v=ds/dt ,即路程对时间的导数。 牛顿第一定律的独立性问题 有人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加以外延而得到的。因为任何物体都不是孤立的,它必然会受到外界的某种作用,即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实验中尽可能的减少物体受到的外力,发现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改变较小。加俐略假设: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那么它的速度将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而牛顿第二定律完全是实验事实的总结。牛顿第二定律并未说明物体不受力的情况。 另外,牛顿第一定律有它自身的物理意义和地位。在牛顿第一定律中引入了物体惯性的概念,物体企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又引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其它物体对它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几点说明: (1)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当物体受到其他物体作用时才会改变其运动状态,即其他物体的作用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019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地理

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Ⅱ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東,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图1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4月29日开幕当天 A.北京昼长夜短 B.北京昼短夜长 C.北京昼夜平分 D.北极出现极夜 2.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A.一直加快 B.一直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用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据此回答3-4题。 3.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A.地面辐射能 B.太阳辐射能 C.大气辐射能 D.大气逆辐射能 4.下列情况中,近地面大气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多云的陆地 B.多云的海上 C.睛朗的陆地 D.晴朗的海上 阿卡塔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水量不是1mm,被称为世界“旱级”。图2是阿塔卡马沙漠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造成阿塔卡马沙漠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终年受 A.极地高气压控制 B.赤道低气压控制 C.副极地低气压控制 D.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6.智利沿岸的洋流是 A.向北流的寒流 B.向南流的寒流 C.向北流的暖流 D.向南流的腰流 图3是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甲地的地质构造是 A.断层 B.向斜 C.背斜 D.地堑 8.乙地成为山岭的原因主要是岩层 A.向上隆起 B.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C.向下凹陷 D.受挤压容易被侵蚀 图4是地处我国亚热带的贡嘠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①~⑦代表不同类型的自然带,读图回答9-10题。 9.①自然带是 A.雨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10.贡嘎山东坡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