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教案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舒伯特艺术歌曲《圣母颂》的艺术处理及情感分析

舒伯特艺术歌曲《圣母颂》的艺术处理及情感分析作者:王筱涵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13期摘要:想要唱好一首歌曲,不仅需要声乐演唱方面的技巧,更需要音乐情感的丰富和完整,每一个音符都应该饱含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词曲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尽善尽关的诠释。
本文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圣母颂》为主,通过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歌唱技巧、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应如何把握《圣母颂》的演唱技巧以及加强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和处理,从而更深入的表达歌曲的内在含义。
关键词:舒伯特;圣母颂;情感分析一、《圣母颂》背景及演唱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是浪漫主义歌曲的创始者,其《圣母颂》是一首精美绝伦、扣人心弦的旋律。
[1]在早期16世纪时,主要是表达教徒对圣母的赞颂,歌曲充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不仅有典型的宗教色彩,也具有世俗的成分。
舒伯特的《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创作的,歌词选自于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篇诗《湖上美人》,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爱伦的小女孩,由于自己父亲犯了罪而感到悲伤难过,于是,女孩对着湖边岩石上的圣母像虔诚的祷告,祈求圣母玛利亚能够宽恕父亲的故事。
《圣母颂》是舒伯特晚期创作的作品,所以思想内涵更加成熟更加饱满;二、《圣母颂》的歌曲分析舒伯特的作品有着他自己独特的魅力,其音乐风格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初期创作的作品主要特点是具有民间的风俗性,旋律淳朴自然,中期的创作才逐渐发展成熟,到了晚期作品更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创作方面具有强烈的表现性。
舒伯特的作品源于他的苦难,他把自己的不满与希望寄托于作品,寻求一种安慰。
就像是至今为止还深受大家喜爱的舒伯特。
[3]创作特点1.完满的词(诗歌)曲结合;2.质朴浪漫的旋律特点:主题明确、简洁明快、歌词易上口,和声布局严密。
3.歌曲的音程关系都是在二度或者三度之间进行,其间加了一些跳进,尽管音乐风格趋于稳定,但歌曲的节奏变化复杂,旋律中较多的出现如:三连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这种节奏型使歌曲更加的生动富有形象,其中三连音制造出流水拍打着岩石的声响,在平静中透露着情节的起伏不定,使情感内容得到升华,极大的增强了音乐的张力,丰富了作品的真实性。
高中[人音版] 《音乐鉴赏》目录.doc
![高中[人音版] 《音乐鉴赏》目录.doc](https://img.taocdn.com/s3/m/7124cab014791711cc7917d9.png)
高中[人音版] 《音乐鉴赏》目录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摇篮曲》 ︳人音版 (五线谱)

《摇篮曲》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本节课以《摇篮曲》为主要内容,以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为线索,以表现歌曲深深的情感为主线,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自如地融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中。
2教材分析《摇篮曲》是“歌曲之王”——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
他在19岁时根据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而成的。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除了第一乐段两个乐句末的终止音外,其它基本相同。
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
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
第二乐段开始时,出现了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轻轻“摇”晃摇篮的动感觉,烘托了乐曲平稳的宁静的气氛。
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出万千柔情的浓厚。
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全曲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3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小学生,表现欲比较旺盛,乐于与他人合作。
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有的学生还能拍打简单的节奏和视唱简单乐谱,并且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参与表演。
他们都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但这个年龄的孩子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往往存在喊唱的现象。
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练声,在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歌唱方法时,应尽量控制学生歌唱的声音,多采取轻声唱的方法慢慢过渡,再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的、正确的歌唱方法。
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4/4拍的拍号、指挥图式、强弱规律。
②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结论,得出各类摇篮曲的特点。
2、能力目标:①能够积极参与歌唱,用气息连贯、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深情地演唱、表现《摇篮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②通过聆听、演唱等活动体验《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及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摇篮曲魅力。
3、情感目标:①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音乐与诗的完美交融——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中的两首歌曲

当代音乐2020年第1期MODERNMUSIC音乐与诗的完美交融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中的两首歌曲陈㊀琴[摘㊀要]«美丽的磨坊姑娘»是舒伯特创作的第一部声乐套曲ꎬ是艺术歌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ꎬ对发展出新的体裁ꎬ即声乐套曲体裁起到了重大的作用ꎮ本文通过对套曲中«工余»«小溪的催眠曲»的分析ꎬ来体现舒伯特这部«美丽的磨坊姑娘»诗一般的旋律㊁画一样的意境ꎮ[关键词]舒伯特ꎻ美丽的磨坊姑娘ꎻ演唱[中图分类号]J6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1-0088-02[收稿日期]2019-09-17[作者简介]陈㊀琴(1985 ㊀)ꎬ女ꎬ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ꎮ(北京㊀100872)㊀㊀弗朗兹 彼得 舒伯特(1797-1828)ꎬ奥地利作曲家ꎮ他一生创作的艺术歌曲有600多首ꎬ是当之无愧的 艺术歌曲之王 ꎮ他的艺术歌曲的创作既具有浪漫主义音乐风特质ꎬ又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ꎮ对欧洲和世界音乐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ꎮ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ꎬ他的两部声乐套曲是艺术歌曲史上的两块丰碑ꎬ是艺术歌曲中的不朽之作ꎬ对声乐套曲这种体裁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ꎮ其中«美丽的磨坊姑娘»是舒伯特一生创作的第一部声乐套曲ꎬ深深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自己人生的真实经历ꎬ是多少年来人们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ꎮ[1]一㊁«美丽的磨坊姑娘»内容概述«美丽的磨坊姑娘»写于1823年ꎬ歌词和创作灵感源自浪漫主义诗人缪勒所作的同名诗集ꎬ是由20首曲子组成的ꎮ描写的是: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ꎬ一个年轻的磨坊工人沿着一条小溪快乐地流浪ꎮ他心情愉快ꎬ满怀希望地要去寻找工作和幸福ꎮ小溪引领他到了一座可爱的磨坊ꎬ磨工停住了脚步ꎬ留在这座磨坊里面开始了工作ꎮ磨坊主的女儿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ꎬ年轻的磨工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ꎮ他对小溪倾诉自己的内心情愫ꎻ他幻想着自己的努力工作能够博得姑娘的好感ꎻ他深深地献上自己纯真的爱ꎬ痴情地爱恋着姑娘ꎬ但是姑娘却爱上了森林中的猎人ꎮ磨工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ꎬ在悲哀和绝望中ꎬ投入小溪的怀抱ꎬ他的灵魂在水底安息ꎮ而这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在小溪的催眠曲中结束ꎮ«美丽的磨坊姑娘»刻画了三个主要形象:主人公青年磨工(歌词里的第一人称)㊁小溪㊁猎人ꎮ其中故事的发展是以青年磨工思想和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的ꎮ因此ꎬ这部声乐套曲的每一首歌曲都有不同的意境ꎬ也表现了青年磨工的心路历程ꎮ整首套曲可以分为两部分ꎮ从第一首«流浪»(DasWandern)ꎬ到第十一首«我的»(Mein)ꎬ为第一部分ꎬ表现的是青年磨工陷入爱情的欢乐与希望之中ꎮ第二部分则是从第十二首«休止»(pause)到二十首尾曲«小溪的催眠曲»(DesBachesWiegenlied)为止ꎬ是青年磨工从失恋到绝望的阶段ꎮ舒伯特抒情性的描写㊁丰富的音乐语言㊁多样的形式和风格ꎬ让这部套曲具有诗一般的旋律ꎬ画一般的意境ꎮ下面我想谈谈我对套曲中的两首乐曲的理解与分析ꎮ二㊁«美丽的磨坊姑娘»中两首歌曲的分析(一)第五首«工余»(AmFeierabend)a小调ꎬ6/8拍ꎬ稍快这首曲子描写了磨工在劳动之余的休息的情景ꎮ年轻的磨工希望通过卖力的工作来博得姑娘的关注和好感ꎮ在这过程中ꎬ磨工不断幻想着自己能有神奇的能力去把磨轮飞转ꎬ使自己印在姑娘的心上ꎮ但并不强壮的身体使他力不从心ꎬ事实上姑娘也并没有什么反应ꎮ歌曲为三部曲式ꎮ开始部分展现出喧闹的场面ꎬ以及年轻磨工努力工作时的场景ꎮ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钢琴来表现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流动ꎮ[2]第一部分的音乐主要表达的是这是主人公向小河倾诉他对爱情的感受: 但愿我有一千条手臂ꎬ使水车旋转如狂ꎬ让磨盘转得更欢快ꎬ让那美丽的好姑娘把我牢记在心上ꎮ 首段的主题采用了安静柔美的a小调ꎬ随着感情的加880强ꎬ倾向大调式的离调营造出了适合这种感情的气氛ꎮ第二段与前后形成对比ꎬ描述的是大家都坐下来安静休息的场面ꎮ这时候磨坊主人对磨工的劳动表示谢意ꎮ旋律宽广㊁豪放ꎬ节奏刚毅ꎮ动后的宁静ꎬ这时的伴奏在F大调的长音主和弦上停留ꎬ旋律也不动ꎮ动后的安静ꎬ刻画出了磨坊主人平稳㊁持重的形象刻画出磨坊主的形象ꎮ接着美丽的磨坊姑娘也以真挚抒情的富有歌唱性的旋律:问候了大家 愿常像今晚一样ꎬ大家欢聚在一堂 ꎮ这里反复的动机意在强调磨坊姑娘的形象ꎮ而和声则由B大调转到d小调ꎬ表现出青年磨工因没有得到姑娘的回应而感到焦虑ꎮ第三段歌曲重复了首段的歌词及一些音乐材料ꎮ全曲旋律在叹息般下行的曲调中终止ꎬ表现了青年磨工对爱情的深深渴望ꎮ在这首歌曲中ꎬ钢琴伴奏将歌曲所有的段落连接起来ꎬ是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创作手段ꎬ这点也正体现了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极好地把握了歌词与音乐的平衡ꎬ通过声乐与钢琴在动态的相互配合ꎬ不断地表现着歌曲的美感ꎮ并且突出地保持了钢琴部分音乐表现的独立性ꎮ因此在这首乐曲中ꎬ钢琴伴奏应当充分地表现出明朗乐观的情绪ꎬ描绘着水车木轮的飞转ꎬ以及青年磨工心中感受到春天的欣喜ꎮ用人物形象化㊁性格化的节奏和语气ꎬ配合着声乐部分自由地表现以整首歌曲的艺术境界和直觉的美感ꎮ在演唱这首歌曲时ꎬ要注意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ꎬ艺术歌曲不像歌剧一样ꎬ通过扮演一个角色和戏剧的冲突来塑造角色ꎬ它所能运用的表现手段只限于 音乐 和 声乐 两方面ꎬ因此演唱者必须有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的能力ꎮ演唱时应该要用丰富多变的音色ꎬ细致入微地刻画青年磨工㊁磨坊主㊁磨坊女的不同之处ꎮ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来刻画青年磨工ꎬ表达他对磨坊女的爱ꎬ对纯真爱情的憧憬与向往ꎮ磨坊主人的沉稳要用用醇厚的音色㊁稳重的语气来表达ꎮ用轻柔的半声模仿少女的声音ꎬ以达到刻画少女的美丽温柔的形象ꎮ另外ꎬ要注意清晰的旋律线条ꎬ注重旋律的层次感强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ꎬ要突出三段的鲜明对比ꎮ第一段和第三段要用热情有力的歌声ꎬ表现劳动的热闹场面ꎬ以及青年磨工的心理活动ꎮ中间段的音乐相对宁静ꎬ歌唱的音色应该相应地变得柔和ꎮ(二)第二十首«小溪的催眠曲»(DesBachesWiegen ̄lied)大调ꎬ2/2拍ꎬ中板这首«小溪的催眠曲»描写的是青年磨工因为磨坊姑娘爱上了猎人ꎬ而痛苦不堪ꎮ最终承受不住失恋的痛苦ꎬ与打击ꎬ投入了小溪之中ꎬ去水底寻找慰藉与安息ꎮ小溪因此成为了他永远的摇篮ꎬ带着他远离感情的痛苦与折磨ꎬ寻求心灵的解脱ꎮ他的灵魂似乎飘向了自由的天堂ꎬ拥有前所未有的轻松ꎮ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的分解歌ꎮ这首动人的摇篮曲ꎬ调性从E大调转向A大调ꎬ再回到E大调ꎬ是用分解形式写成的ꎮ歌曲的形式保持着与民歌传统的联系ꎬ却又处处透出迷人的魅力ꎮ整首乐曲中ꎬ小溪徐徐地讲述着青年磨工的悲剧式的爱情故事ꎮ平铺直叙的语气中带着一些伤感与忧郁ꎮ它用柔和的语调安慰着着静静地躺在小溪中的青年磨工: 安睡吧闭上你的眼睛ꎬ睡在柔软的枕上ꎬ别再苏醒ꎬ倦游的流浪者不再远行ꎬ安居在这蓝色的水晶宫中ꎬ轻轻荡漾ꎬ就像摇篮在晃动 乐曲的平铺直叙ꎬ也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没有悲剧性㊁没有绝望或是积极抗议的结尾ꎬ全曲只是在第16小节进入高潮ꎬ并通过第19小节的一个六度跳进绝妙地给以加强ꎮ最终归于平静ꎮ在«美丽的磨房女»这部套曲中ꎬ钢琴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小溪ꎬ它是故事发展的一个线索ꎮ在最后的这首«小溪的催眠曲»中ꎬ伴奏部分的旋律声部和低音声部为二分音符的指数持续音ꎬ仿佛 摇篮 在承载着青年磨工ꎬ中间部分波浪型的旋律线条ꎬ表现了摇篮轻轻摇曳的情景ꎮ这部分的钢琴 也就是小溪ꎬ他还是问题的解决者ꎬ是在它宁静的诉说中结束了整个套曲悲剧性的结局ꎮ钢琴这时候中需要有各种丰富㊁有变化的音色ꎮ运用轻柔的触键ꎬ或者弹奏出坚定的和弦ꎬ等等ꎬ来营造出诗一般的情境ꎮ对于这首歌曲的演唱ꎬ我想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作曲家舒伯特在这里的特别用心ꎮ在演唱的时候ꎬ要用一种近似摇篮曲的演唱方式ꎮ情绪基本是平静的ꎬ同时要寻求一种浑然天成的音色ꎮ五段歌词中ꎬ第一段和第五段尤其要唱得轻柔ꎮ第二段的演唱要有轻轻的摇动感ꎮ第三段和第四段力度有所加强ꎮ要尽量避免五段唱得一模一样ꎬ没有变化ꎮ而是在把握住基本情绪的基础上ꎬ在力度㊁语气㊁音色上进行对比ꎮ在演唱时ꎬ换气要合理ꎬ才不会破坏音乐的流动性ꎮ而且在整首乐曲中ꎬ每句诗句可以处理得比前句稍慢ꎬ当然也可以保持同样的速度ꎬ也能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气氛ꎮ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以青年磨工为线索ꎬ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悲恸的爱情故事ꎬ表现了磨工的质朴和纯真的感情ꎮ事实上也正是舒伯特生活经历的写照ꎬ在创作思想上和他所追求的理想是一致的ꎬ正是因为他发自赤诚之心的创作ꎬ使我们感受到了他细腻㊁迷人㊁浪漫的音乐ꎮ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美丽的磨坊姑娘»这部作品作为音乐史上的一块丰碑的含金量ꎮ舒伯特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简直可以称作浑然天成ꎬ把歌曲这种体裁提高到完美的艺术高度ꎬ对声乐套曲这种体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ꎬ并对之后的浪漫主义音乐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ꎮ注释:[1]谢志勇.浅谈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兼析«疑问»[J].中小学音乐教育ꎬ2006(10):15.[2]黄㊀英.舒伯特声乐套曲 «美丽磨坊女»[D].上海师范大学ꎬ2004:28.(责任编辑:崔晓光)980陈㊀琴:音乐与诗的完美交融 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中的两首歌曲。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春之梦》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春之梦》的音乐特征摘要:“歌曲之王”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共达六百五十余首。
想要谈论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就不得不提《冬之旅》歌曲集,堪称是舒伯特所有艺术歌曲中的纪念碑之作,其歌曲在旋律、和声、速度、强弱或曲式上,都与诗的内容完美结合。
本文笔者将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特色、以及伴奏织体四个方面来阐述舒伯特艺术歌曲《春之梦》的音乐特征。
关键字:艺术歌曲和声织体1827年,舒伯特创作了著名的歌曲集《冬之旅》,这部歌曲集是根据德国诗人米勒的诗集谱成。
在歌曲集中作曲家将苦难的生涯,用音乐刻成感人的旋律,谱出永垂不朽的声乐曲杰作,如同一连串荒凉的人生悲歌,听了无不令人为之鼻酸。
舒伯特,在完成这部作品的次年就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一岁。
这部歌曲集正是他内心的写照。
《春之梦》这首声乐作品是《冬之旅》歌曲集的第十一首,是整部套曲中难得一见情绪较为明丽的歌曲。
1.曲式结构及特点表 1这首作品为并列三部曲式的分节歌曲。
全曲都采用分节歌的样式,歌曲的音乐结构,受到歌词的支配,两大段歌词以相同的音乐重复。
根据歌词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梦境——惊醒——幻想)每一段歌词对应的乐段,都是由三个不同的音乐素材来描写,以此形成了并列三段式的曲式布局。
这种并列对比的结构原则,缺乏整体的自足性,三个段落连续的对比,虽然在艺术形式上满足了多样性的要求,但又缺乏统一性。
在整体上运用并列原则,虽然会存在结构向心力的缺陷,但只要在音乐的艺术特征上处理得当,也可以实现结构的统一性。
譬如,《春之梦》这首曲目,音调材料的并列对比所形成的离心力,舒伯特在节奏、调性、及体裁性的向心布局来加以平衡。
此外,并列三段式的音乐对比与歌词的内容也要相吻合,歌词的对音乐形式起到了统摄作用。
并列三段式,只作为一个量的概念,并无三部性的含涵义。
1.调式调性A段起自于A大调,B段进行了连续离调,分别到e-d-g-a小调上,两小节间奏调性变为A大调,但在B段与C段之间起到了一个巩固调式调性、稳定情绪的桥梁作用,并没有明确的结构。
舒伯特艺术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伴奏诠释

2020年12月第41卷第6期湘南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Dec.,2020Vol.41No.6舒伯特艺术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伴奏诠释王凌子(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摘要:《纺车旁的玛格丽特)(Gretchen am Spinnrade)又译为《纺车旁的格丽卿》《纺纱的格雷亨特》,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
歌曲内容取材于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第十八场,塑造了一位沉湎于失恋悲伤中的少女形象。
通过对该作品调性色彩、和声架构、伴奏织体以及术语标记的分析,并结合作曲家个人的创作风格及该作品的歌词内容,系统阐述了该作品钢琴伴奏的演奏技巧以及艺术指导与演唱者的配合技巧。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伴奏中图分类号:J652.5文献标识码:A D01:10.3969/j.issn,1672-8173.2020.06.018一、《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的相关背景艺术歌曲通常是由作曲家依照文学作品的内容创作出的一种歌曲,以独唱形式为主,由键盘乐器伴奏,部分用室内乐伴奏。
艺术歌曲在德国被称为“利德”(lied),英文译作Art Songs,严格意义上说,艺术歌曲实际上是一种庄重而正式的声乐独唱曲。
早期的艺术歌曲源于西欧的德国与奥地利,并以古典乐派后期的音乐家如莫扎特、贝多芬等人晚期的一些具有特定歌曲体裁和艺术性的声乐曲作为雏形来创作。
舒伯特出生于1797年,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奠基者,一生中总共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后人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作品兼具两个时期的特色:交响乐秉持着古典主义的传统,而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则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人文气息。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改变了德国艺术歌曲在世界声乐中的地位。
在十九世纪之前,歌剧被视为最正统最高雅的艺术形式,而音乐会歌曲则是“难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⑴。
对舒伯特艺术歌曲《晚安》的音乐分析

对舒伯特艺术歌曲《晚安》的音乐分析对舒伯特艺术歌曲《晚安》的音乐分析曾几何时,那鲜花铺满大地的五月,以及情意绵绵的少女,令自己多么难忘。
而如今,世间的美好弹指间灰飞湮灭,大地呈现出的是雪花迷漫的凄离景象。
《冬之旅》的主人公随即也成了孤独的流浪汉。
往昔那美妙的感觉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满身的孤寂不叹息,带着这般惆怅不漠然,伴着这朦胧的月光,他踏上了冬的旅途,在白雪茫茫的大地上行进着。
心中百感交集,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真切的体会到,毕竟是曾经深爱过的人儿。
如今面对分离,他有些迟疑,是留恋,是忇痛失爱,还是顺应命运的安排,一切都交给时间来验证。
人世间的一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遭到改变,而亘古不变的便是流浪汉对昔日恋人那坚贞不变的爱恋。
“我不愿惊醒佝的梦,让佝静静安眠,不让佝听到脚步声,轻轻把门儿关。
临行前在佝的门上,我写着:晚安,佝一定能够知道,我曾把佝怀念。
我曾把佝留恋。
”这是简朴而平凡的告辞,他却又道出了爱的真谛。
流浪汉对昔日恋人所表露出的是一种微妙的、默默不求回应的关爱。
他将这份爱恋永留在心间,弼做永久的纪念。
一、乐曲整体各阶段结构分析仍曲式结构图中可看到,这是首分节歌,歌词分4节,乐曲则分为三个部分。
即是说,第一、二节歌词完全重复同一曲调被划分入一个整体,而第三、四节歌词略有些调整又各自成为一部分。
显然,在此更多的是呈现出一种变奏原则。
第一部分:,1-33小节,乐曲一开始,有个仅具乐句规模的引子。
该音乐组织在d小调上呈示。
在第6小节处,终止于该调的属和声,这样,声乐部分的进入便处于一种属—主的和声关系之中。
引子给人们营造出这样一种情绪,它是源于核心部分的,也就是说,引子昭示出一种不核心部分相适应的情感特征:流浪汉那深沉、低落的情绪。
钢琴织体方面,明显地,由两部分构成。
低部是起和声支持作用的合唱式音型,犹如进行曲般规则而紧凑地运行着,基本都是主和声的扩大,偶尔加入导七和弦戒下属和弦,增强色彩。
而高音区始终有一支流动的连续十度下行的小调性的线条。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的创作特点与演唱表现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的创作特点与演唱表现作者:王柏杨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08期【摘要】19世纪初的维也纳,当时可谓是众星云集。
在海顿、贝多芬、莫扎特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显现出了一颗耀眼的音乐新星,被后世誉为艺术歌曲之王的弗朗茨·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留下了大量杰作,特别是他的艺术歌曲《鳟鱼》艺术价值很高。
文章尝试从创作特点和演唱表现的角度分析其艺术歌曲的《鳟鱼》的巨大价值。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创作特点1797年,在维也纳一位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后世的巨星弗朗茨·舒伯特出生了。
六岁时他就进入当地的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因而他的音乐启蒙也从就从那时开始了,当时对他音乐具有启蒙意义的就是他当小学校长的父亲的一把小提琴。
在舒伯特七岁时,师从霍尔泽教堂的乐队长——迈克尔·霍尔泽,学习音乐。
因为他从小进行过钢琴和小提琴的学习,在他十一岁时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同时进住圣学院,成为该校乐队的指挥和小提琴手,这一机缘使他有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那些著名作曲家著名作品的机会,也为他成为伟大作曲家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在1813年,舒伯特为他所在学校的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
少年时的种种经历也拉开了其短暂却又辉煌的艺术人生的幕布。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一)《鳟鱼》内容详解《鳟鱼》是舒伯特于1817年写的一首艺术歌曲,它是一首曲调甜美又深受舒伯特朋友们喜爱的歌曲。
《鳟鱼》这首歌曲把鳟鱼的游姿充分地表现出来,令人赏心悦目。
《鳟鱼》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舒伯特通过对歌曲的旋律及结构的特征作出了充分的体现,在诸多艺术歌曲中那优柔的旋律是有史以来对情感表现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歌曲的歌词作于1818年,作者克里斯蒂安也是当时德国一位知名的诗人和音乐家。
在这首歌曲中,舒伯特是以分节歌的形式对歌词进行诠释的。
歌曲的前两节作曲家用的是同一曲调,钢琴用活泼明快的旋律演奏出模仿鳟鱼戏水时的音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11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目标:
一、 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
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 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
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
小节: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
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
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
也纳。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
(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
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
1、《魔王》
(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22
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2)、聆听《魔王》
听前提问:
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
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
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
(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
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① 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② 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
(2)聆听原文《鳟鱼》
(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
教唱第一句。
(三)、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 的特点:
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33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目的: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
(四)说说唱唱或听听你还知道那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及中国艺术歌曲。
《摇篮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嘉陵江上》(贺渌丁)等。
(五)总结
浪漫主义者们总是不满足于真实的现状,总是力求挖掘出理想中的美,并同现实中的丑形成
鲜明对比。因而浪漫主义大都表现个人主观情感,热衷于不同寻常的事物或异国情调的题材,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收集中外艺术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