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案--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课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十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一、教学目的:1.通过聆听舒伯特的《魔王》、《鳟鱼》及《菩提树》等三首艺术歌曲,使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从而更好地揭示歌曲所蕴涵的深层内涵。
二、教学任务分析:1.教学重点:歌曲欣赏,理解何谓“艺术歌曲”。
2.教学难点:透过歌曲的表层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更好地感受、体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当时作者的境遇和社会状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学生在舒伯特的《小夜曲》中进入教室。
2.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作品名叫什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由此而导入艺术歌曲的欣赏教学。
(二)指导欣赏:1.《魔王》:(1)简介作品:《魔王》是舒伯特十八岁(1815年)时,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写的一首叙事性的歌曲。
设疑:这首歌曲是讲的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对照歌词先听一遍,注意: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心体会(播放录音)。
(2)分角色来朗读歌词,增强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认识理解。
2.《鳟鱼》:(1)简介作品:《鳟鱼》是舒伯特写的一首富有戏剧性的艺术歌曲。
作于1817年,当时他才二十岁,歌词取材于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
这首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它揭示了什么?请同学们先轻轻地朗读一下歌词,体会在这首歌曲中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各自的内心如何?(请学生讨论后回答)师小结: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以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这首歌曲从表面看虽是写的小鳟鱼和鱼夫之间的故事,实质上歌曲有它独特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当时,由于政治的原因,词作者舒巴尔特遭坏人的陷害而被捕入狱,《鳟鱼》这首诗,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第一章:舒伯特简介1.1 生平背景出生与逝世时间出生地点: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世家音乐成就与逝世原因1.2 音乐贡献歌曲创作:数量庞大,开创艺术歌曲新领域交响乐:未被充分认可的领域室内乐:钢琴小品与室内乐创作第二章:舒伯特的音乐风格2.1 艺术歌曲风格特点诗歌与音乐的紧密结合旋律优美、感情丰富富有表现力的伴奏形式多样:liederkreis、song cycle等2.2 交响乐风格特点旋律优美、形式自由色彩丰富的乐队编配充满激情与力量2.3 室内乐风格特点钢琴与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默契配合音乐细腻、情感真挚第三章:舒伯特的代表作3.1 艺术歌曲代表作品《魔王》《野玫瑰》《菩提树》《鳟鱼》《小夜曲》3.2 交响乐代表作品《未完成交响曲》《伟大交响曲》3.3 室内乐代表作品《钢琴三重奏》《弦乐五重奏》第四章:舒伯特的创作方法4.1 歌曲创作方法选取诗歌:重视诗歌的文学价值与音乐表现旋律创作:自然流畅、富有表现力伴奏编写:与人声紧密结合,丰富歌曲情感4.2 交响乐创作方法主题发展:动机发展、变奏手法结构布局:严谨且自由乐队编配:色彩丰富、层次分明4.3 室内乐创作方法旋律与伴奏:默契配合,展现各自特色音乐对话:平等交流、充满活力第五章: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演唱技巧5.1 声乐技巧呼吸控制声音投射音色变化5.2 语言表达歌词理解语调、语气把握情感传达5.3 表演风格忠实原谱: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个性化诠释:体现演唱者独特风格氛围营造:营造歌曲所描绘的情感氛围第六章:舒伯特的交响乐演奏技巧6.1 乐团编排与声部平衡乐器组合与音响效果声部之间的关系与层次6.2 指挥与演奏风格指挥家的解读与表达演奏风格的选择与呈现6.3 交响乐的动态与表情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情感与氛围的营造第七章:舒伯特的室内乐演奏技巧7.1 室内乐的协作与沟通演奏者之间的默契与配合角色分配与旋律传递7.2 钢琴与弦乐器的对话钢琴伴奏与旋律乐器的关系弦乐四重奏与钢琴协奏曲的演奏特点7.3 室内乐的演奏风格与技巧忠实原谱与个性化诠释情感表达与技术要求的平衡第八章: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与交响乐的比较8.1 音乐形式与风格对比艺术歌曲与交响乐的结构差异音乐语言与表现手法的异同8.2 诗歌与音乐的结合艺术歌曲中诗歌的文学价值交响乐中主题的发展与变奏8.3 舒伯特作品在不同体裁中的相互影响艺术歌曲对交响乐的影响交响乐对艺术歌曲的渗透第九章:舒伯特音乐教育的意义与价值9.1 舒伯特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歌曲技巧的培养与训练诗歌表达能力与音乐感知力的提升9.2 舒伯特作品在器乐教学中的应用钢琴演奏技巧与伴奏编配室内乐演奏能力的培养9.3 舒伯特音乐对音乐文化的影响艺术歌曲与交响乐的传承与创新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的提升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舒伯特音乐的艺术价值歌曲、交响乐、室内乐的贡献音乐风格与创作手法的创新10.2 舒伯特音乐在当今社会的意义音乐教育与演奏实践的启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0.3 对舒伯特音乐研究的展望深入挖掘舒伯特作品的艺术内涵探讨舒伯特音乐与其他音乐流派的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舒伯特的生平背景及其音乐贡献舒伯特的生活年代及其音乐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高中音乐_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魔王》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是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是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聆听、欣赏、分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掌握有关“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重要的代表作品,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让学生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魅力,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二、教材分析《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内容。
这一章节介绍了浪漫派音乐的不同题材与音乐特点。
本课重点认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尤其剖析了作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钢琴伴奏部分,本课是学生对浪漫派器乐体裁作品学习的前奏。
《魔王》,这首脍炙人口的叙事曲,是舒伯特在1815年十八岁时根据德国大文豪------歌德的一首同名叙事诗谱曲而成,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水平、被誉为世界名曲的艺术歌曲。
诗中所描写的内容是:一个狂风之夜,父亲怀抱着生病的儿子,策马奔驰在黑暗的森林里。
居住在老树洞里的幽灵——魔王,用尽各种办法,引诱和威逼儿子,父亲竭尽全力安慰、保护儿子,但儿子最终还是惊恐而死。
马蹄声停下后,父亲陷入了悲痛的深渊。
全曲采取通谱歌的创作手法,一气呵成,具有十分宏大的气势。
曲中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分别体现了叙述者、父亲、孩子以及魔王四个不同角色,展示出充满戏剧性的情节:父亲怀抱发着高烧的孩子骑马穿过黑夜的森林,孩子因看见森林中的树精--魔王在反复引诱他而不断发出惊呼……其中,儿子三次叫“父亲”,音乐都采用不协和音来表现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第二章:舒伯特生平简介2.1 舒伯特的时代背景2.2 舒伯特的音乐生涯2.3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成就第三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3.1 旋律优美动人3.2 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3.3 丰富的情感表达3.4 钢琴伴奏的独到之处第四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代表作4.1 《魔王》4.2 《野玫瑰》4.3 《圣母颂》4.4 《小夜曲》4.5 《菩提树》第五章:欣赏与分析5.1 欣赏方法指导5.2 歌曲分析练习5.3 学生分享与讨论教学评价: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歌曲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并分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
第六章:舒伯特歌曲的演唱技巧6.1 声乐技巧6.1.1 呼吸控制6.1.2 音准与节奏6.1.3 音色与共鸣6.2 语言表达6.2.1 歌词的理解与感受6.2.2 情感的传达6.3 表演风格6.3.1 舒伯特的创作风格6.3.2 时代背景与演唱风格的关系第七章:钢琴伴奏的特点与弹奏技巧7.1 钢琴伴奏的旋律性7.2 和声与伴奏的关系7.3 节奏与力度7.4 动态与表情7.5 弹奏技巧与练习第八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表演实践8.1 声乐与钢琴的协调8.2 舞台表现与情感传达8.3 角色定位与塑造8.4 舞台实践与反馈第九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国内外演绎现状9.1 国内外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知名艺术家9.2 不同演绎风格的特点与比较9.3 当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绎趋势10.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10.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拓展学习10.4 推荐阅读与欣赏教学评价: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具备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了解国内外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绎现状,能够独立完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表演,并对舒伯特艺术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舒伯特歌曲的演唱技巧呼吸控制:如何通过正确的呼吸技巧来支持歌声,保持音准和节奏的稳定。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内容:音乐鉴赏第九单元第十六节人音版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魔王初步感受四个角色不同的音色特点及情感;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分析和体验;进而探究艺术歌曲的特点..2、通过听、唱、讲解与体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歌曲之王”——舒伯特..3、通过对魔王、鳟鱼、菩提树三首歌曲的听赏与分析;希望学生能够喜欢上艺术歌曲;喜欢上舒伯特..4、通过歌曲欣赏;让学生自主分析艺术歌曲特点;在分析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艺术歌曲;并了解钢琴五重奏..教学重点:歌曲赏析教学难点:归纳艺术歌曲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摇篮曲;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有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者吗简介作者——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二、新授1、魔王欣赏⑴初步听赏作品;了解故事梗概..一个狂风之夜;父亲怀抱着生病的儿子;策马奔驰在黑夜的森林里;魔王不断的诱惑他;威逼他;父亲竭尽全力的保护孩子;安慰孩子;然而孩子最后还是死在父亲的怀抱里..⑵分析作品完成表格..⑶结合四个角色不同的音色特点;再次听赏..2、鳟鱼欣赏⑴鳟鱼作品简介..鳟鱼这首歌曲是舒伯特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歌词取材于一首浪漫诗;作者用渔夫比作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人民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⑵分段赏析童声合唱鳟鱼①天真活泼的小鳟鱼在清亮的水中嬉戏..②鱼夫向小鳟鱼下毒手;作者期望河水清流以免小鱼遭殃..③鱼夫把水搅浑;并且钓起了小鳟鱼..④表现作者对鳟鱼的同情及激动的心情;以及小鳟鱼对自由的向往..⑶再次完整欣赏童声合唱鳟鱼..⑷观看钢琴五重奏鳟鱼录相片断..⑸配合图片;讲解什么是“钢琴五重奏”..⑹分部赏析钢琴五重奏鳟鱼..3、菩提树欣赏⑴欣赏菩提树;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旋律怎么样表达了作曲家怎样的心情菩提树选自声乐套曲冬之旅..这首歌旋律抒情、朴实;感情亲切;表现了一个被恋人抛弃、孤独地流浪异乡的人;回忆起家乡门前那棵茂密的菩提树以及曾有过的幸福时光;表达了主人公期盼找寻到安宁的心情..⑵请学生朗诵歌词配乐..三、探究活动及小结学生选择艺术歌曲的特征;教师归纳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艺术歌曲: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具有以下6个特点:歌词来源名家;对演唱技巧要求高;侧重表现人的内心情感;钢琴伴奏地位重要;表现手段及创作技巧要求比较复杂;旋律表现力强..。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全一册鉴赏课《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

《舒伯特的歌曲》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美妙,增加学习音乐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欣赏、小组合作等方法,增强音乐表现力、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能力: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并能感知歌曲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舒伯特歌曲的魅力教学难点: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演唱法、聆听法、谈话法(一)新课导入:谈话导入:展示舒伯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并顺势介绍舒伯特作为歌曲之王,一生写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歌词许多选自歌德、席勒、海涅等著名诗人的诗作,在艺术歌曲的领域上的成就颇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伯特的作品,去感受他作品中的音乐魅力吧,一起学习《舒伯特的歌曲》。
(二)新课讲授1、播放《魔王》,并思考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几个人物角色?明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2、提问:由几个人演唱?明确:对学生回答设误,并补充:一人演唱多个角色。
引出艺术歌曲的第一个特点【对于演唱者的技巧要求较高】3、再放歌曲,并思考:歌曲的氛围和情绪是怎样的?明确:生(紧张慌张。
一直有声音哒哒哒地响。
)师总结:艺术歌曲的第二个特点:追问:如果没有三连音会有这样紧张的特点么?(显然没有,因此)【钢琴伴奏有重要作用,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播放《鳟鱼》,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特点?明确:生动、轻松、活跃(补充介绍歌曲内容)5、引导学生思考:《魔王》和《鳟鱼》的作词人有什么共同之处?明确:都是知名的文坛大家:歌德、舒巴尔特。
顺势引出艺术歌曲第三个特点:【歌词往往采用名家诗作】(三)巩固提高1、播放《菩提树》歌曲,小组讨论:《菩提树》的艺术特点体现在那些方面?明确:歌词都是名家诗作;钢琴伴奏三连音体现摇动树梢的感觉(432);对演唱者的技巧要求也很高。
四、小结作业师生总结。
(艺术歌曲的三个特点)。
上网搜集关于中国的艺术歌曲,下节课交流分享。
五、板书设计舒伯特的歌曲特点:对于演唱者的技巧要求较高钢琴伴奏有重要作用,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歌曲往往采用名家诗作。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姓名:科目:高中音乐单位:《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一)教学内容: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二)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对舒伯特的几首代表作品的欣赏了解,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做初步理解,体会浪漫派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而认识浪漫主义音乐在这方面的表现。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听赏音乐,感受,体会,理解舒伯特的音乐及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进而表现、创造音乐,达到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目的。
(2)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三)学情分析: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的积累。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具备的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课前学生已搜集了有关舒伯特及艺术歌曲的相关资料,更有利于课堂间学习交流。
(四)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聆听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和《菩提树》,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2)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舒伯特及“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等音乐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作品的思想内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聆听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菩提树》、《鳟鱼》,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并学唱《鳟鱼》主题。
难点:感受歌曲的思想内容,及了解“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等(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等。
(七)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钢琴等。
学生:做好预习《鳟鱼》歌谱,学唱旋律。
(八)教学过程教学反思:通过本节两首首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欣赏学习,相信学生对舒伯特以及他的艺术歌曲已有一定的印象了解,舒伯特属于浪漫派的一员,浪漫主义者们总是不满足于真实的现状,总是力求挖掘出理想中的美,并同现实中的丑形成鲜明对比。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我们将通过学习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了解其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对后世音乐的影响,从而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舒伯特的生平简介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了解艺术歌曲的定义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法,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旋律美、词曲结合的巧妙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艺术歌曲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对音乐的创新和创作欲望。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表自己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 作品欣赏评价:学生能否准确分析舒伯特作品的音乐风格、词曲关系及艺术价值。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能否在课后完成一项与舒伯特艺术歌曲相关的音乐创作或演唱表演。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舒伯特著名作品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舒伯特的生平、艺术歌曲的定义及特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初步了解。
3. 作品欣赏:分阶段播放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引导学生从旋律、词曲关系、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内涵。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检测学生对舒伯特生平及艺术歌曲特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收集舒伯特的其他艺术歌曲作品,并选择一首进行深入分析。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艺术歌曲,以自己的感受为词,或选择合适的词进行谱曲。
(3)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音乐会,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或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学习成果。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教学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初步了解浪漫乐派
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
小节: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
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哪个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
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
(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
1、《魔王》
(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
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2)、聆听《魔王》
听前提问:
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
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
2、《菩提树》
(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
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
(2)聆听原文《鳟鱼》
(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
(三)、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目的: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
(四)说说唱唱或听听你还知道那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及中国艺术歌曲。
《摇篮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嘉陵江上》(贺渌丁)等。
(五)总结
浪漫主义者们总是不满足于真实的现状,总是力求挖掘出理想中的美,并同现实中的丑形成鲜明对比。
因而浪漫主义大都表现个人主观情感,热衷于不同寻常的事物或异国情调的题材,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收集中外艺术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