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合集下载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目标: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

小节: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

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哪个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

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 1、《魔王》(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2)、聆听《魔王》听前提问: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1)聆听中文版《鳟鱼》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2)聆听原文《鳟鱼》(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艺术歌曲说课稿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艺术歌曲说课稿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艺术歌曲说课稿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艺术歌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艺术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中的内容。

这一章节介绍
了浪漫派音乐的不同题材与音乐特点。

本课重点认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尤其剖析了作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钢琴伴奏部分,本课时是接下来学生对浪漫派器乐体裁作品学习的前奏。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特制订如下三维目标:(1)学习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欣赏艺术歌曲《魔王》等,把握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

(2)通过教师演唱、启发、学生演唱、探究等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3)体会艺术歌曲中人声与钢琴伴奏的相互关系,初步理解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意义。

根据如上阐述,我指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本课重点是:学习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欣赏艺术歌曲《魔王》,把握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

本课难点是:体会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艺术歌曲欣赏、演唱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力与感受力。

他们正直青春期,这个年
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公开课教案.docx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公开课教案.docx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教材分析】欣赏一:《魔王》,原为德国文学家歌德的一首叙事诗,描写的内容是:父亲怀抱着生病的孩子,策马奔驰在黑暗的森林中,魔王用尽各种办法引诱和威逼孩子,父亲竭尽全力安慰、保护孩子,但孩子依然惊恐而死。

这首歌是舒伯特18岁时创作的。

歌曲采用通谱歌的创作手法,一气呵成,具有十分宏大的气势。

曲中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分别体现了叙述者、父亲、孩子及魔王四个不同的角色。

钢琴伴奏以马蹄急奔的节奏,贯穿全曲。

欣赏二:《鱒鱼》,是舒巴尔特的一首抒情诗,由于政治原因,当时作者被关进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写了许多抒情诗。

舒伯特写这首歌,是在1817年夏天,他也对当时社会环境不满,因此很快就写成了这首歌,后来由这首歌作素材,谱写了《鱒鱼五重奏》。

欣赏三:《菩提树》,选自声乐套曲《冬之旅》,歌曲描写了一个流浪者的形象,充满忧郁、凄凉的气氛。

引子用了一连串的三连音,描写寒风吹动树叶。

然后是甜蜜的冋忆和痛苦的现实。

最后希望冋到故乡找平安。

相关知识:艺术歌曲: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多为独唱,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的钢琴伴奏。

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

声乐套曲,由若干首内容有某些关联的声乐曲组成的套曲,同一诗人所作, 但每首各自独立。

【教学目的】1、聆听《魔王》、《鱒鱼》及《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了解舒伯特的牛平及其艺术歌曲【教学重点】:《魔王》的欣赏。

包括其角色的划分、人物的形象;音乐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

【教学难点】;归纳《鱒鱼》各段的内容、体现的人物情感,并哼唱歌曲。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播放一首同学们熟悉的乐曲,《小夜曲》营造气氛。

一、本课知识点介绍1、导言,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艺术歌曲的成熟一一舒伯特的歌曲,课前让同学们分组搜集关于艺术歌曲、声乐套曲、以及舒伯特的生平,不知大家准备了没有?同学们是怎么搜集的?2、请各组代表展示搜集的内容A、艺术歌曲概念及特点(教师做出评价并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歌词多釆用名家诗作,伴奏占有重要地位,通常用钢琴伴奏,对演唱技巧要求较高)问题:我国有没有艺术歌曲?大家知道那些?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中国的艺术歌曲(在我国赵元任、黄自等写过不少艺术歌曲,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思乡》等)(此环节拓宽学生的咅乐文化视野)B、声乐套曲(教师做出评价并总结声乐套曲是内容有某些关联,由同一诗人作词的声乐曲组成,题材内容是同一的,但每首歌各自独立。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第二章:舒伯特生平简介2.1 舒伯特的时代背景2.2 舒伯特的音乐生涯2.3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成就第三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3.1 旋律优美动人3.2 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3.3 丰富的情感表达3.4 钢琴伴奏的独到之处第四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代表作4.1 《魔王》4.2 《野玫瑰》4.3 《圣母颂》4.4 《小夜曲》4.5 《菩提树》第五章:欣赏与分析5.1 欣赏方法指导5.2 歌曲分析练习5.3 学生分享与讨论教学评价: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歌曲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并分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

第六章:舒伯特歌曲的演唱技巧6.1 声乐技巧6.1.1 呼吸控制6.1.2 音准与节奏6.1.3 音色与共鸣6.2 语言表达6.2.1 歌词的理解与感受6.2.2 情感的传达6.3 表演风格6.3.1 舒伯特的创作风格6.3.2 时代背景与演唱风格的关系第七章:钢琴伴奏的特点与弹奏技巧7.1 钢琴伴奏的旋律性7.2 和声与伴奏的关系7.3 节奏与力度7.4 动态与表情7.5 弹奏技巧与练习第八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表演实践8.1 声乐与钢琴的协调8.2 舞台表现与情感传达8.3 角色定位与塑造8.4 舞台实践与反馈第九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国内外演绎现状9.1 国内外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知名艺术家9.2 不同演绎风格的特点与比较9.3 当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绎趋势10.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10.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拓展学习10.4 推荐阅读与欣赏教学评价: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具备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了解国内外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绎现状,能够独立完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表演,并对舒伯特艺术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舒伯特歌曲的演唱技巧呼吸控制:如何通过正确的呼吸技巧来支持歌声,保持音准和节奏的稳定。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作品介绍:
舒伯特于1815年根据歌德所作的诗《魔王》 来写作。1781年歌德亲眼目睹了一个乡村小 孩得不到很好的治疗,被父亲带回家死去, 诗词描写了一路上孩子见到的树和烟等景物 都变成了想象中的“魔王”,父亲不停的安 慰孩子。最终孩子死在了父亲的怀里。舒伯 特被诗的内容所感动,谱写了这首歌曲
魔王
惊慌疲倦回到家里,怀里的孩子已经死去。
魔王
1.歌曲中有几个人物? 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
2.音乐的情绪怎样? 紧张、急迫、恐惧
3.歌词是谁的诗作? 【德】歌德
4.用什么器乐来伴奏的? 钢琴
学生活动(角色分析):
父亲:
关怀、沉着、稳健
儿子: 惊恐、紧张
魔王: 狡猾、诱人、阴险
鳟鱼
词 舒巴尔特
你别怕,我的儿你别怕,那是寒风吹动枯叶在响。 好孩子你可愿随我去?我的女儿也正在等待你, 每天晚上你和我的女儿游戏,她唱歌又跳舞使你欢喜! 父亲啊父亲,你看见没有,那魔王的女儿在黑暗里? 我儿,我儿,我完全看清,那只是些柳树的灰色阴影。 我真爱你,你的美貌多可爱、美丽.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抓住你。 父亲啊父亲他已经抓住我,他使我痛苦不能呼吸! 父亲在发抖,他加鞭狂奔,把喘息的孩子紧抱在怀里,
3、通过对舒伯特作品的初步理解,了解我国的一 些艺术歌曲
作者简介:
舒伯特(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 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郊区的一个教 师家庭,自幼跟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他一生是在贫穷中 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的离开了人世。舒伯特在短短的 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 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 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姓名:科目:高中音乐单位:《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一)教学内容: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二)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对舒伯特的几首代表作品的欣赏了解,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做初步理解,体会浪漫派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而认识浪漫主义音乐在这方面的表现。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听赏音乐,感受,体会,理解舒伯特的音乐及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进而表现、创造音乐,达到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目的。

(2)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三)学情分析: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的积累。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具备的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课前学生已搜集了有关舒伯特及艺术歌曲的相关资料,更有利于课堂间学习交流。

(四)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聆听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和《菩提树》,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2)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舒伯特及“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等音乐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作品的思想内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聆听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菩提树》、《鳟鱼》,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并学唱《鳟鱼》主题。

难点:感受歌曲的思想内容,及了解“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等(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等。

(七)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钢琴等。

学生:做好预习《鳟鱼》歌谱,学唱旋律。

(八)教学过程教学反思:通过本节两首首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欣赏学习,相信学生对舒伯特以及他的艺术歌曲已有一定的印象了解,舒伯特属于浪漫派的一员,浪漫主义者们总是不满足于真实的现状,总是力求挖掘出理想中的美,并同现实中的丑形成鲜明对比。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程作业设计,学生能够:1. 掌握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学会欣赏并分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3. 提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意识。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展开,具体包括: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了解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2. 作品欣赏:学生需认真聆听并欣赏至少两首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如《魔王》、《野玫瑰》等,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作品分析:学生需对所选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旋律、歌词、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撰写简短的赏析报告。

4. 创作实践:学生尝试模仿舒伯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或歌词片段,并说明创作灵感来源。

三、作业要求针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 预习任务需认真完成,了解舒伯特的基本情况。

2. 作品欣赏需细致入微,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3. 作品分析要深入浅出,从旋律、歌词、演唱技巧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撰写清晰明了的赏析报告。

4. 创作实践需积极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5. 所有作业内容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本课时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对舒伯特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

2. 作品欣赏的细致程度和真实感受的表达。

3. 作品分析的深入程度和报告的清晰度。

4. 创作实践的积极性和创作作品的符合度。

评价将采用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鼓励和指导为主,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同时,将选取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激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也需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认真反思自己的作业,不断改进和提高。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我们将通过学习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了解其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对后世音乐的影响,从而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舒伯特的生平简介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了解艺术歌曲的定义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法,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旋律美、词曲结合的巧妙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艺术歌曲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对音乐的创新和创作欲望。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表自己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 作品欣赏评价:学生能否准确分析舒伯特作品的音乐风格、词曲关系及艺术价值。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能否在课后完成一项与舒伯特艺术歌曲相关的音乐创作或演唱表演。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舒伯特著名作品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舒伯特的生平、艺术歌曲的定义及特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初步了解。

3. 作品欣赏:分阶段播放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引导学生从旋律、词曲关系、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内涵。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检测学生对舒伯特生平及艺术歌曲特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收集舒伯特的其他艺术歌曲作品,并选择一首进行深入分析。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艺术歌曲,以自己的感受为词,或选择合适的词进行谱曲。

(3)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音乐会,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或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学习成果。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舒伯特的《魔王》、《鳟鱼》及《菩提树》等三首艺术歌曲,使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从而更好地揭示歌曲所蕴涵的深层内涵。

二、教学任务分析:
1.教学重点:歌曲欣赏,理解何谓“艺术歌曲”。

2.教学难点:透过歌曲的表层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更好地感受、体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当时作者的境遇和社会状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学生在舒伯特的《小夜曲》中进入教室。

2.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作品名叫什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由此而导入艺术歌曲的欣赏教学。

(二)指导欣赏:
1.《魔王》:
(1)简介作品:《魔王》是舒伯特十八岁(1815年)时,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写的一首叙事性的歌曲。

设疑:这首歌曲是讲的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对照歌词先听一遍,注意: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心体会(播放录音)。

(2)分角色来朗读歌词,增强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认识理解。

2.《鳟鱼》:
(1)简介作品:《鳟鱼》是舒伯特写的一首富有戏剧性的艺术歌曲。

作于1817年,当时他才二十岁,歌词取材于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

这首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它揭示了什么?请同学们先轻轻地朗读一下歌词,体会在这首歌曲中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各自的内心如何?(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小结: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以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这首歌曲从表面看虽是写的小鳟鱼和鱼夫之间的故事,实质上歌曲有它独特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当时,由于政治的原因,词作者舒巴尔特遭坏人的陷害而被捕入狱,《鳟鱼》这首诗,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

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对
当时社会状况的愤慨和不满。

1819年,舒伯特又采用这首歌的曲调,作成A大调钢琴五重奏,故称《鳟鱼五重奏》,使得这首歌曲《鳟鱼》更为著名。

(3)播放录音,要求学生细心聆听,体会小鳟鱼和鱼夫及“我”的形象。

3.《菩提树》:
(1)教师朗读歌词,要求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写的是什么内容?反映了词曲作者怎样的心境?
(2)作品简介:《菩提树》是《冬之旅》套曲二十四首歌中的第五首。

《冬之旅》写一个主人公遭到他所追求的爱人的拒绝,而离乡背井踏上茫茫的旅途,套曲借旅途中所见景物——沉睡着的村庄、邮站、路旁的菩提树、潺潺的小溪等,来衬托和刻划主人公的心理,这种悲剧性的抒情自白,映衬了弗朗斯一世和梅特涅反动专制下的社会生活的阴霾。

舒伯特曾爱上过一位少女(演唱他的第一部弥撒中的歌手),但由于自己家境贫寒、体弱多病,遭到了女方家庭的反对,姑娘嫁给了另一位音乐家,这对舒伯特的打击很大,从此,他便孤身一人,始终未再恋爱,直到去世。

这首歌曲中的主人公无疑也是作曲家的影子,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

(3)播放录音,学生聆听,用心体会歌曲表达的深层的思想内涵。

(三)音乐知识部分:
1.艺术歌曲:
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组织学生讨论何谓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有哪些特点?
师小结:艺术歌曲原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一种抒情歌曲。

发展至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的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这类歌曲多具备以下特征:(1)歌曲多采用名家诗作;(2)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3)旋律表现力强;(4)表现手段及创作技巧比较复杂;(5)对演唱技巧要求较高;(6)伴奏占有重要地位,是歌曲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声乐套曲:
在内容上有某种关联的、由同一诗人作词的若干首歌曲所组成的音乐统一体称作“声乐套曲”。

(四)拓展与探究:
通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欣赏,谈一谈我国的艺术歌曲及作曲家。

在我国,赵元任、黄自、贺绿汀等人写过不少艺术歌曲。

如:《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曲)、《思乡》(黄自曲)、《嘉陵江上》(贺绿汀曲)等。

欣赏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五)课堂小结,结束本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