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光学系统设计与优化

投影仪光学系统设计与优化

投影仪是一种将影像放大并投影到屏幕上的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教育、会议、娱乐等。而投影仪的性能和影响力则与其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密不可分。本文将从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两个角度探讨投影仪光学系统的相关知识。

光学系统设计

投影仪光学系统由镜头、光源、透镜、反射镜等组件构成。它们的组合和布局是投影仪功能和性能的决定因素。因此,光学系统的设计是投影仪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般情况下,投影仪的镜头由凸面透镜和凹面反射镜组成。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光束的方向和形状,以实现影像的放大和成像。为了提高投影仪的成像质量和采集效率,可以使用多个透镜和反射镜组合,并加上滤光片、偏振器等辅助材料。

除了镜头之外,光源也是投影仪光学系统中的关键元素。不同的光源会对投影仪的功率、亮度、色彩和对比度等方面产生影响。常见的光源有灯泡、LED、激光等,它们各自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例如,灯泡光源便宜易得,但发热量大且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而激光光源亮度高,并且寿命长,但价格昂贵。

除了透镜、反射镜和光源,优化投影仪光学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投影距离、屏幕尺寸、分辨率、投影区域的光照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得到最佳的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系统优化

投影仪光学系统的优化是指在光学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材料和组件、改变光路和亮度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投影仪的性能和质量。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优化方法。

首先,改变透镜的材料可以有效地改变透镜的色散和反射特性。例如,使用高色散率的玻璃可以减少像差,提高成像质量;而使用反射率较高的薄膜可以增加投影仪光源的亮度。

其次,改变反射镜的材料和厚度可以改变反射率,从而在光路中起到优化反射效果的作用。如果反射镜不加覆盖膜,就会出现表面疲劳和光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再次,调整透镜和反射镜的位置和距离,可以减少像差、提高投影仪的成像质量和解析度。

最后,使用高效率的滤光片、调整投影距离、改变屏幕的反光率等方法,都可以进一步优化投影仪的光学系统,提高投影效果。

结论

投影仪的广泛应用,使得投影仪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在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透镜、反射镜、光源、材料和组件的选择和配置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得到高性能、高质量、低成本的投影仪光学系统。希望本文的介绍能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和方法。

投影仪光学系统设计与优化

投影仪光学系统设计与优化 投影仪是一种将影像放大并投影到屏幕上的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教育、会议、娱乐等。而投影仪的性能和影响力则与其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密不可分。本文将从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两个角度探讨投影仪光学系统的相关知识。 光学系统设计 投影仪光学系统由镜头、光源、透镜、反射镜等组件构成。它们的组合和布局是投影仪功能和性能的决定因素。因此,光学系统的设计是投影仪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般情况下,投影仪的镜头由凸面透镜和凹面反射镜组成。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光束的方向和形状,以实现影像的放大和成像。为了提高投影仪的成像质量和采集效率,可以使用多个透镜和反射镜组合,并加上滤光片、偏振器等辅助材料。 除了镜头之外,光源也是投影仪光学系统中的关键元素。不同的光源会对投影仪的功率、亮度、色彩和对比度等方面产生影响。常见的光源有灯泡、LED、激光等,它们各自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例如,灯泡光源便宜易得,但发热量大且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而激光光源亮度高,并且寿命长,但价格昂贵。 除了透镜、反射镜和光源,优化投影仪光学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投影距离、屏幕尺寸、分辨率、投影区域的光照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得到最佳的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系统优化 投影仪光学系统的优化是指在光学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材料和组件、改变光路和亮度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投影仪的性能和质量。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优化方法。

首先,改变透镜的材料可以有效地改变透镜的色散和反射特性。例如,使用高色散率的玻璃可以减少像差,提高成像质量;而使用反射率较高的薄膜可以增加投影仪光源的亮度。 其次,改变反射镜的材料和厚度可以改变反射率,从而在光路中起到优化反射效果的作用。如果反射镜不加覆盖膜,就会出现表面疲劳和光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再次,调整透镜和反射镜的位置和距离,可以减少像差、提高投影仪的成像质量和解析度。 最后,使用高效率的滤光片、调整投影距离、改变屏幕的反光率等方法,都可以进一步优化投影仪的光学系统,提高投影效果。 结论 投影仪的广泛应用,使得投影仪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在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透镜、反射镜、光源、材料和组件的选择和配置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得到高性能、高质量、低成本的投影仪光学系统。希望本文的介绍能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和方法。

投影仪红外光路设计优化与实现研究

投影仪红外光路设计优化与实现研究 在众多家庭娱乐产品中,投影仪的可视面积大,画质佳,成为 了普及的首选。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投影仪的功能也越 来越丰富。其中,红外光路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 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投影仪红外光路设计 优化与实现研究。 一、红外光路介绍 红外光路是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辐射光,其波长范围为0.7~1000微米。在红外光路中,一些波段的光线可以被使用者的 眼睛识别,但大多数波段的光线是不可见的。红外辐射具有广泛 的应用价值,如红外线热成像、光电传感器等。在投影仪领域中,有一部分反射或透射的光线无法被肉眼直接观察到,这时需要利 用红外光路来对这些光线进行控制和识别。 二、红外光路设计优化 在投影仪系统中,红外光路主要分为发射与接收两部分。投影 仪内部的红外发射源通过光学特性将光线反射或者折射出去,以 与接收部分目标物体进行面对面识别。当环境光线存在干扰时, 需要通过优化光路系统,提升光学效率和信号稳定性。 优化一:设计具有红外反射和穿透特性的材料

在投影仪的红外光路系统中,需要选用具有特殊光学特性的材 料来反射和传递光线。常用的材料包括金属反射镜、半透明镜、 透明的光纤和聚合物等。根据不同材料的反射和穿透特性,可以 有效地提升光学效率和信号传递性能。 优化二:利用反射、折射和散射特性对光线进行调整 在一定范围内,红外光线会在透明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同时 会发生折射和散射,对光线的强度和方向进行调整。投影仪红外 光路中,利用这些特性可以使光线在出光模组中传播和聚焦,提 高光斑的清晰度和亮度,同时避免强光反射和干扰,降低对周边 环境的影响。 三、红外光路实现研究 为了实现高效的红外光路系统,需要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 行深入研究。 研究一:红外光源的选择 在投影仪红外光路的实现中,红外光源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合 适的红外光源能通过改进光学传输效率,并减少干扰,以提高整 个红外光路系统的信噪比,应用基于LED或其他制备形式的红外 光源可以缩短光源的反应时间,不同环境下的照明状态更加稳定,从而提高光源质量和系统可靠性。 研究二:红外传感技术的适用性

投影仪的光学原理与投影效果评测

投影仪的光学原理与投影效果评测投影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学、商务演示、家庭影院等领域的视觉设备。它通过光学原理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屏幕上,以实现大屏幕的影像展示。本文将深入探讨投影仪的光学原理,并对投影效果进行评测。 一、投影仪的光学原理 投影仪的光学原理主要涉及光源、透镜和屏幕等关键要素。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要素的作用和原理。 1. 光源 光源是投影仪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LED和激光等。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过反射、折射等作用,最终形成可见的图像。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亮度和色温特性,直接影响到投影仪的投影效果。 2. 透镜 透镜是投影仪中的核心部件,它主要负责光线的聚焦和调整。透镜的焦距决定了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透镜的质量和设计直接影响到投影仪的成像效果。一般来说,投影仪会配备多片透镜,通过调整透镜的位置和角度,可以实现对图像的调整和校正。 3. 屏幕

投影仪的图像最终投射到屏幕上,屏幕的特性也会对投影效果产生影响。屏幕应具备光线反射均匀、色彩还原准确等特点,以保证投影的清晰度和真实感。 二、投影效果评测 在评测投影效果时,可以从图像清晰度、亮度均匀性、色彩还原度和投影距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1. 图像清晰度 图像清晰度是评估投影仪成像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清晰度受透镜质量、分辨率和图像处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高质量的透镜和高分辨率的图像源能够提供更清晰的投影效果。 2. 亮度均匀性 亮度均匀性是指投影图像在屏幕上的亮度分布是否均匀。均匀的亮度分布可以保证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够获得相同的视觉体验。亮度不均匀可能导致图像一侧过亮、一侧过暗,影响观看效果。 3. 色彩还原度 色彩还原度是指投影仪能够准确还原原始图像中的色彩。色彩还原度受光源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影响。优质的投影仪能够还原更鲜艳、真实的色彩,使观众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 4. 投影距离

远心光学系统设计

远心光学系统设计 一、远心光学系统的概述 远心光学系统是一种常用于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设备中的光学系统。它通过将物体成像到无穷远处,使得物体成像后的图像更加清晰、稳定,同时也能够减小色差和畸变等问题。 二、远心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 1. 光路设计 远心光学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物体成像后的清晰度和稳定性,因此 需要将物体成像到无穷远处。在设计光路时,可以采用透镜组或反射 镜组来实现。其中透镜组可以减小色差和畸变,但是会有球面像差等 问题;反射镜组则可以避免球面像差等问题,但是会有反射率低等问题。 2. 光学元件选择 在设计远心光学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光学元件。例如,在透镜组中,可以采用非球面透镜来减小球面像差;在反射镜 组中,则可以采用金属反射膜来提高反射率。 3. 光线追迹 在进行远心光学系统设计时,需要进行光线追迹来确定光路和光学元

件的具体参数。通过光线追迹,可以得到物体成像后的清晰度、稳定性等参数,并进行优化设计。 三、远心光学系统的设计步骤 1. 确定应用要求 在进行远心光学系统设计前,需要先确定具体应用要求,例如成像清晰度、稳定性、色差等等。 2. 设计光路 根据应用要求,选择适当的透镜组或反射镜组,并进行初步的光路设计。 3. 选择光学元件 根据初步设计结果,选择合适的透镜或反射镜,并进行优化设计。 4. 进行光线追迹 通过软件模拟或实验测量等方式,对设计结果进行光线追迹,并得到物体成像后的具体参数。 5. 优化设计 根据光线追迹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和稳定性。

6. 制造和测试 最后,根据优化后的设计结果制造出实际系统,并进行测试验证其成 像效果和稳定性。 四、总结 在实际应用中,远心光学系统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光学系统。其设计 需要考虑到成像清晰度、稳定性、色差等多个因素,需要进行光路设计、光学元件选择、光线追迹等多个步骤。通过优化设计和制造测试,可以得到更好的成像效果和稳定性。

基于LED光源的DLP投影照明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LED光源的DLP投影照明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近年来,移动显示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型投影逐渐成为一种个性化的消费方式。同时,伴随着大功率LED 日渐成熟,以LED 为光源的微型投影仪应运而生,其市场份额和受众群体也在逐年增大。微型投影仪是一种便携式图像信息显示设备,其中DLP 是其中的主流投影技术,其核心器件是由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的数字微型器件(DMD)。基于LED 光源的DLP 投影系统主要包括照明和成像两个部分,其中照明部分是整个投影系统的光引擎。从LED 发出的光在角空间的分布遵循余弦定律,不能直接用于投影照明系统。投影仪的照明部分又包括准直、匀光、合束、聚焦四个部分,作用就是对从LED 发出的光进行准直和匀光,使得最后的光斑满足照明需求。 标签:LED 光源;DLP;投影照明系统;设计;仿真 一、引言 过本项目的研究,使仪器可以得到更规则更均匀的光斑,使其更好的被后续利用。研究内容主要为DLP投影照明系统的研究现状的概述,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理论上的优化设计,与软件的仿真分析改善,用软件进行光学器件的模拟与光路仿真。采用LED 光源,主要以DLP 投影照明的光路设计为核心,对DLP投影照明系统的原理非成像光学等理论进行概述。对LED 的准直进行研究,分别采用CPC、自由曲面TIR 透镜进行准直,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透镜阵列的TIR透镜,系统匀光器件采用整体复眼透镜。分别使用Matlab 和Pro/Engineer 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以及相关器件的建模,并使用Light Tools 和Tracepro 对光学器件和光路进行模拟和仿真,最终得到了比较高的均匀度和光能传输效率,使得最终光学体积也大大缩小,从而实现了DLP 投影系统的便携化。 二、DLP 投影照明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1.设计方法 DLP(数字光处理)投影技术,它是通过对输入的图像信号进行数字处理然后投影出来。DLP 投影技术的最基本器件是DMD(数字微镜器件),DMD 是一种结合光机械和电子机械的器件,由TI(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开发专门用于DLP投影设备的芯片DLP投影系统通常根据采用DMD片数分为单片式和三片式,三片式DLP投影仪亮度比较高,由于采用多片DMD增加了成本,而且结构设计十分复杂,故在大多数场合下采用DLP单片式投影系统。单片式的DLP 投影系统根据照明系统的出瞳与DMD器件的结构关系分为包括远心系统和非远心系统两种。当照明系统的出瞳在离DMD无穷远的位置时,此时为远心结构。非远心DLP投影系统一般不采用TIR棱镜用以分离照明光路和成像光路。 三、投影照明系统以及各个部分的设计与仿真

投影仪光学系统中成像质量与光源特性关系研究

投影仪光学系统中成像质量与光源特性关系 研究 投影仪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育、商业、娱乐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投影仪的成像质量却可能受到光源特性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投影仪光学系统中成像质量与光源特性之间的关系。 光源特性是指投影仪所使用的光源的亮度、色温、波长分布等参数。这些特性会直接影响到投影仪的成像效果。首先,亮度是光源特性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参数,它决定了投影仪的亮度和对比度。高亮度的光源可以使投影仪在光照较强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较好的成像效果,而低亮度的光源则会导致图像变暗,失去一定的细节。 其次,色温也是决定投影仪成像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色温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的色调。一般来说,人眼在不同色温下的色彩感知会发生变化。如果光源的色温不准确,就会导致投影仪显示出来的图像偏红或者偏蓝,影响观看体验。 此外,波长分布也会对投影仪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光源所发出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不同波长的光会被投影仪的光学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如果光源的波长分布不均匀,就会导致图像呈现色斑或者色彩失真的现象。 为了有效地提高投影仪的成像质量,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整光源特性。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使用LED光源来代替传统的白炽灯光源。相对于传统的白炽灯光源,LED光源在亮度、色温和波长分布上都有着更好的控制性能。此外,LED 光源寿命较长,能够提高投影仪的使用寿命。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滤光片来调整光源特性。滤光片可以过滤掉光谱中的某些波长,从而改变光源的色温和波长分布。通过选择合适的滤光片,可以使投影仪显示出符合要求的图像。

除了调整光源特性外,投影仪的光学系统的设计也对成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投影仪的光学系统主要由镜头和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组成。其中,镜头决定了光线的聚焦效果,而反射镜则用于调整光线的传输方向。合理设计光学系统,可以使得投影仪能够更好地显示图像。 总之,投影仪光学系统中成像质量与光源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光源的亮度、 色温和波长分布等特性会直接影响到投影仪的成像效果。通过合理选择光源和调整光源特性,以及优化光学系统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投影仪的成像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

投影仪光路设计的建模与分析

投影仪光路设计的建模与分析 投影仪在现代家庭和商业中的使用广泛,给人们提供了优质的观影体验,而投影仪可以通过在幕布上投射影像来实现这一点,这是通过光学元素来实现的。这些光学元素需要在投影仪中进行配置,以便将光线聚焦在幕布上。因此,投影仪光路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该设计需要精确计算,以获得最佳投影效果。 投影仪光路可以被看作是由主要光学部件组成的光路,其中包括光源、反射镜和透镜。这些部分之间的排列和集中方向,决定了光线传播的路径和聚焦效果。因此,对于这种光路,需要对其进行建模和分析,以获得最佳的聚焦效果。 投影仪的光源通常是激光或LED灯,这些源向光学元件发出光线。这些光线最初会撞击投影仪的反射镜上,然后被反向传导到透镜。在这个过程中,光线会经历很多次反射和折射,这就是为什么反射和透镜构成了投影仪中最基本的光学元件。 在光路的设计过程中,确定最佳的透镜是十分重要的。该透镜必须充分考虑光线入射角、折射率、形状和其他因素,以获得最佳的聚焦效果。设计透镜时,投影仪的使用场景也需要被考虑在内,因为适合一种场景的透镜不一定适合另一种场景。因此,进行光路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所有因素,并进行实验验证。

光源的强度、光学元件的材料和形状等因素,在光路设计中都 有关键的作用。为了获得最佳聚焦效果,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光线的最终目标是聚焦到一个小点上,以便在屏幕上产生清晰的 影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将反射镜的面积、透镜的形状和REFR's截面等要素,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定位。 在光路设计中需要使用计算机程序,并且需要将该程序与实际 的物理设备结合。这种物理和计算的结合,允许在设计过程中进 行精确的计算和实验验证。使用这种方法,光学工程师们可以更 好地设计投影仪光路,并实现更为精确的计算精度。 总结来说,投影仪光路设计的建模和分析,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需要光源、反射镜和透镜等元件,同时,需要考虑实际应用场景。光学工程师必须合理配置这些物理元件,以便使聚焦效果最佳。 由于以上因素的复杂性,使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和实验验证是 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mla投影技术工艺

MLA投影技术工艺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投影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MLA(Microstructure Lighting Arrays)投影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正逐渐成为投影技术领域的新宠。本文将对MLA投影技术工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二、MLA投影技术概述 MLA投影技术,全称为Microstructure Lighting Arrays,中文为微结构照明阵列。这是一种新型的投影技术,其核心技术是利用微结构光学元件实现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的投影显示。MLA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清晰、逼真的投影画面,并且具有更广的视角和更深的景深。 三、MLA投影技术工艺流程 1.微结构光学元件的制作 MLA投影技术的核心是微结构光学元件,这种元件的制作是整个工艺流程的关键。目前,微结构光学元件的制作主要采用微纳米加工技术,包括光刻、刻蚀、镀膜等工艺步骤。这些高精度的加工工艺保证了微结构光学元件的精度和一致性,从而为投影画面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光源的选择与处理 光源是投影技术的另一个关键因素。MLA技术对光源的要求较高,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并对其进行特殊处理。一般来说,MLA技术采用固态光源,如LED或激光器等。这些光源具有较高的亮度和较长的寿命,可以保证投影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为了实现高分辨率投影,需要对光源进行特殊的调制和处理,以保证投影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表现。 3.投影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MLA投影技术的投影系统是其实现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的关键。在MLA投影系统中,需要综合考虑光学元件、光源、图像处理电路等多个因素,进行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其中,光学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光线在各个光学元件中的折射、反射和散射等效应,以及光线的汇聚和扩散等特性。同时,还需要对光源的调制方式、光线的调制方式和投影方式等进行研究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投影效果。 4.图像处理电路的设计与优化

投影仪设计分析报告

投影仪设计分析报告 引言 投影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商务和娱乐领域的设备。它通过将图像放大并投射在屏幕或其他平面上,实现图像的放映效果。本文将对投影仪的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硬件设计、光学系统以及功能特点等方面。硬件设计 在投影仪的硬件设计中,关键要素包括光源、显示面板和光学系统。光源一般采用高亮度的氙气灯或LED灯,通过反射或透过显示面板的方式产生亮度高且色彩鲜艳的图像。光源的选择和设计对投影机的亮度和色彩还原度有着重要影响。 显示面板是投影仪的核心部件,主要有DLP(数字光处理)和LCD(液晶显示)两种技术。DLP技术通过使用微小的镜片控制光线反射的方式来显示图像,具有高对比度和颜色鲜艳的特点。而LCD技术通过液晶屏幕进行光的透过和阻挡来实现图像的显示,具有高分辨率和色彩准确的优势。设计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显示面板。 光学系统包括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光学元件,它们的设计和组合能够影响投影机的成像质量。设计者需要根据投影距离、投影尺寸和光源亮度等参数来进行合理的光学系统配置,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光学系统 投影仪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光源系统、透镜系统和光路系统。 光源系统是投影仪的光源发射装置,包括光源和反光镜等。光源一般采用氙气灯或LED灯,其亮度和寿命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反光镜用于将光源反射到透镜系统中,设计者需要合理选择反光镜的曲率和材质,以确保光源的光线汇聚在透镜上。 透镜系统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和小孔成像等元件,用于调节光线的聚焦和成像效果。设计者需要根据投影距离和投影尺寸等要求,选择合适的透镜组合。同时,透镜的材质和加工工艺也会影响光线的透过和散射表现。 光路系统是将经过透镜系统调节的光线传输到屏幕或其他平面上的路径。设计者需要合理设计反射镜、棱镜等光学元件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光线的传输和反射满足图像的投射需求。 功能特点 除了基本的图像放映功能,现代投影仪还具备许多其他的功能特点。 1. 解析度:投影仪的分辨率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设计者需要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分辨率。 2. 亮度:亮度是投影仪显示图像的关键指标之一,设计者需要根据投影环境的光照条件选择合适的亮度。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全息投影系统设计与开发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全息投影系统设 计与开发 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更真实、更沉浸式 的体验。全息投影系统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需求。本文将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全息投影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虚拟现实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的基 本概念。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生成的仿真环境,使用户能够在其中进行感知和交互。全息投影技术是利用光学原理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将物体的三维影像呈现在特定空间中,使其看起来像是悬浮在空中的真实物体。 在设计与开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全息投影系统时,我们 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硬件设备的选择与布置。全息投影系统需要包括一 个投影设备、一个透明屏幕和一个反射镜。投影设备可以选择激光或LED投影仪,透明屏幕需要具备高透光性和高抗反射 性能,反射镜的材质和形状将直接影响到投影效果。此外,还

需要考虑投影系统的摆放位置和环境光的控制,以确保显示效果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其次,软件系统的开发。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全息 投影系统可以呈现出更加真实和丰富的图像效果。因此,软件系统的开发是设计与开发全息投影系统的重点之一。首先需要进行三维模型的建模和渲染,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将物体的表面纹理和光影效果呈现出来。其次,还需要开发用户界面和交互功能,使用户能够通过手势或其他输入设备与系统进行交互,并控制物体的呈现和动态效果。 此外,还需要考虑虚拟现实技术的感知和交互支持,如头盔、手套等设备的选择与开发。这些设备可以将用户的动作和感知输入与系统进行实时交互,增强用户的沉浸式体验。例如,通过佩戴头盔,用户可以像身临其境一样感受到全息投影物体的存在,并通过手套进行触控和手势控制。 最后,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也是设计与开发全息投影系统 的关键因素。虚拟现实技术对硬件设备和计算资源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充分优化和控制系统的性能。同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不出现显影闪烁、投影偏移等问题,以保证用户的观看体验。

影视投影仪设计原理及应用

影视投影仪设计原理及应用 影视投影仪是一种专门用于在大屏幕上投影电影、电视节目、演示文稿等影像的设备。它通过将光源投射到特制的反射面上,再将反射面上的光投射到屏幕上,实现影像的放大和投射。 影视投影仪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源:影视投影仪的光源一般采用高亮度的光源,如聚光灯、氙灯或LED灯等。这些光源能够发出明亮且稳定的光线,以确保投影的亮度和清晰度。 2. 反射面:影视投影仪的反射面通常是一个特制的反射镜或反射屏。它能够将光源反射到特定的角度,以便将光线聚焦到屏幕上。 3. 光学透镜系统:影视投影仪中的光学透镜系统主要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凸透镜用于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而凹透镜则用于调整光线的发散角度,以控制投影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 4. 影像处理芯片:影视投影仪中的影像处理芯片负责对输入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和调整,以提高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颜色还原度。常见的影像处理芯片有DLP(数字光处理)和LCD(液晶显示)等。 5. 散热系统:影视投影仪的光源和电子元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为了保证设备

的正常运行,需要设计有效的散热系统,如风扇散热、金属散热片等。 影视投影仪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影院:影视投影仪可以将电影、电视节目等内容以大屏幕的形式呈现在家庭中,营造出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2. 商业演示:在商业演示中,影视投影仪可以将产品介绍、销售数据等以大屏幕的形式展示出来,提升演示效果和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3. 教育培训:影视投影仪可以用于教育培训领域,将教学内容以大屏幕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 影院放映:影视投影仪是影院放映的重要设备,能够将电影放映到大屏幕上,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5. 广告播放:在商业场所或公共场所,影视投影仪可以用于播放广告、宣传片等,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升广告效果。 总之,影视投影仪通过将光源投射到特制的反射面上,并通过光学系统的调整和影像处理芯片的处理,实现了图像的放大和投射。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

投影仪亮度的光学调节技术研究

投影仪亮度的光学调节技术研究 一、引言 投影仪是现代科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设备,广泛应用于教育、 商业演示、家庭影院等领域。然而,投影仪的亮度对于画面质量 及观影体验至关重要。为了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研究投影 仪亮度的光学调节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投影仪亮度的影响因素 1. 光源功率:光源功率越大,输出亮度也越高。传统的投影仪 使用的是高压汞灯作为光源,但其在功率利用率上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同时还可能产生较多的热量。近年来,随着LED、激光光 源等新型光源的应用,投影仪的亮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2. 光学系统:投影仪的光学系统包括透镜、反射镜、色轮等组件,这些组件的设计和质量会直接影响亮度的输出。优化光学系 统的设计能够提高透光率和反射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亮度。 3. 投影仪面板:投影仪面板是显示设备的核心部分,其质量和 性能决定了画面的亮度。面板的材质、反射率以及像素排列等因 素都会对亮度有直接的影响。 三、光学调节技术的研究

1. 激光调节技术:激光投影仪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高亮度 投影仪。激光光源的优势在于其长寿命、高输出功率和高色彩饱 和度,能够提供更高亮度的画面。激光调节技术可以通过调整激 光的功率来实现不同亮度下的投影效果。 2. 自适应光学系统:传统投影仪的光学系统是固定的,无法根 据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灵活调节。自适应光学系统是一种新型的 技术,可以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智能调节亮度。该技术利用光电 二极管实时感知光线状况,并根据反馈信号改变亮度输出。 3. 色轮技术的优化:色轮是投影仪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其转速 和颜色的匹配都会影响亮度的输出。通过优化转速以及色轮的设 计和材质,降低光能损失,可以提高投影仪的亮度效果。 四、光学调节技术的应用案例 1. 商业演示:商业演示场景通常需要高亮度的画面来吸引观众 的注意力。激光投影仪以其高亮度和鲜艳的色彩表现在商业演示 中得到广泛应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可以根据场景的光线状况自动 调节亮度,确保画面始终清晰明亮。 2. 家庭影院:在家庭影院中,观众通常希望享受更为真实逼近 的观影体验。激光投影仪的高亮度和色彩表现可以带来更为生动 的画面效果,让观影者沉浸其中。同时,自适应光学系统也能够 根据家庭环境的光线状况智能调节亮度,保证观影体验的舒适度。

投影仪显示技术的优化与改进研究

投影仪显示技术的优化与改进研究 随着人们对于高清、大屏幕、多媒体的需求增加,投影仪作为 一个重要的外设设备已经成为了许多场合的首选。比如会议室、 教室、家庭影院等。而对于投影仪本身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的 提升一直是制造商和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目前,投影仪展示的 技术主要有DLP、LCD、LCoS三种。每种技术各有其优缺点,但 随着科技的发展,投影仪显示技术的优化与改进研究也变得越来 越深入。 一、DLP技术的优化 DLP是数码光处理技术,是投影仪中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它 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可以支持1080P的高清影像。但相应的,DLP技术也有缺陷,比如暗部细节不足、颜色表现不够真实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业界对于DLP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和优化。比如采用更高级别的光学组件、提高亮度和对比度等。同时,还 有针对暗部细节和颜色表现问题的技术改进,比如采用RGB三原 色光源和对比度增强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提升了 DLP投影仪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满足了用户对画质、颜色、 亮度等多方面的需求。 二、LCD技术的优化

LCD是另一种投影技术,其优点在于投影仪成本相对较低,色 彩还原效果好。不过,LCD技术的局限性在于色彩的深浅表现不足、暗部细节表现不自然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LCD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地得到改进和优化。 比如,通过提高LCD屏幕的亮度、增加激光发射器的数量、对色 彩进行升级来提高其色彩表现和清晰度。另外,LCD技术也可以 采用HDR技术来带来更逼真的色彩表现,同时体现暗部的细致纹理。这种技术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LCD投影仪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使其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三、LCoS技术的优化 LCoS是另一种投影技术,它的特点在于色彩还原较好、清晰 度高等,因此常用于高端投影设备和需要高清晰度的场合。但LCoS技术也面临着成本较高、可见度不足、不适合大屏幕的局限。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科学家和研发人员也在为LCoS技术进行 着改进和优化。比如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改善反射率等。同时,LCoS技术也可以采用多像素技术来提高清晰度,增加投影仪 的可视范围,使其更适合大屏幕应用。这些改进和优化技术,有 力地推动了LCoS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欢迎。 总之,投影仪显示技术的优化和改进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 需要科研人员和制造商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地优化改进,才能

全息投影设计方案

全息投影设计方案 1. 引言 全息投影技术是一种将虚拟图像投射到现实空间中,并产生逼真的三维效果的 技术。在过去几年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息投影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本文将介绍一个全息投影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以及关键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光源 全息投影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是光源。常用的光源包括激光和LED。激光光源 具有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优点,适合用于投射细节丰富的图像。LED光源则更节 能并且寿命更长,适合用于长时间的投影。在设计全息投影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 2.2 投影设备 投影设备是全息投影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投影设备包括透射式 和反射式投影仪。透射式投影仪通过光源照射图像并将其投射到屏幕上,适合用于大尺寸的投影。反射式投影仪则将投射的光线反射到屏幕上,适合用于小尺寸的投影。在设计全息投影系统时,需要根据投影距离和投影尺寸选择合适的投影设备。 2.3 投影屏幕 投影屏幕是全息投影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反射投射出的光线并显示出 图像。常用的投影屏幕材料包括白色半透明膜、幕布和玻璃等。在选择投影屏幕时,需要考虑材料的透明度、反射效果以及耐久性等因素。同时,还需要根据投影距离和投影尺寸选择合适的屏幕大小和形状。 2.4 光学透镜 光学透镜是全息投影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用来调节投射角度和焦距, 以达到最佳投影效果。常用的光学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在设计全息投影系统时,需要根据投影距离和投影尺寸选择合适的光学透镜。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图像处理算法 全息投影系统的图像处理算法是实现逼真投影效果的关键。常用的图像处理算 法包括去噪、边缘检测、光照调整等。在设计全息投影系统的软件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投影效果要求选择合适的图像处理算法,并实现相应的图像处理模块。 3.2 驱动程序 全息投影系统的驱动程序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桥梁,用于控制光源、投影设备 和屏幕等组件的工作状态。在设计全息投影系统的驱动程序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并实现相应的驱动程序模块。 3.3 用户界面 全息投影系统的用户界面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接口。常用的用户界面包括图形 界面和触摸界面。在设计全息投影系统的用户界面时,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操作方式,并实现相应的用户界面模块。 4. 关键技术应用 4.1 实时跟踪技术 实时跟踪技术是全息投影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实时捕捉用户的动作并 进行相应投影。常用的实时跟踪技术包括摄像头跟踪和传感器跟踪等。在设计全息投影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实时跟踪技术,并实现相应的跟踪算法。 4.2 空间感知技术 空间感知技术是全息投影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实时感知用户的位置和 姿态,并调整投影效果。常用的空间感知技术包括深度相机和惯性传感器等。在设计全息投影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空间感知技术,并实现相应的感知算法。 4.3 交互技术 交互技术是全息投影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实现用户与投影图像的交互。常用的交互技术包括手势识别和语音识别等。在设计全息投影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交互技术,并实现相应的交互算法。 5. 总结 全息投影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显示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设计全息投 影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通过合理选择光源、投影设备、投影屏幕和光学透镜等硬件组件,结合图像处理算法、驱动程序

投影仪的设计与优化

投影仪的设计与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投影仪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一种设备。无论是在商务会议还是教育场所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然而,要想让投影仪发挥最佳效果,设计与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光源的选择与优化 对于投影仪而言,光源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市面上 主要有LED、荧光灯、氙气灯、激光等多种光源选择。不同的光 源有各自的优缺点。 LED光源的功耗低,体积小,寿命长,对环境友好。但是亮度 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大型室外使用需求。 荧光灯光源占据市场的主流,在价格上相对较为实惠。但是功 耗较大,光源寿命短,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对环境有一定污染。 氙气灯光源具有亮度高、色彩鲜艳等优点,在大规模演出、电 影院等领域有较高的适用性。但是它的寿命短、寿命结束后易爆 炸等缺点也不能忽视。 激光光源虽然亮度高,颜色还原度高,但是价格较高,以及对 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也是制约其普及的因素。

在选择光源的时候,应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和场景情况来选择。同时,在光源的优化上,也需要考虑电流稳定性、灯泡使用情况 等因素,以提高使用效果和寿命。 二、反射镜的优化和调节 反射镜是投影仪光学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能直接影响 到投影效果的好坏。为了保证投影效果的稳定和均匀,反射镜的 优化和调节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镜子的抗反射性能一定要好,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光的损失。其次,反射镜的图像对齐也需要 达到一定要求,这对数据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都有很大影响。 另外,在调节反射镜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镜面的清洁和抛光质量,避免光斑和瑕疵的形成。还有就是要校准反射镜的角度,确 保不同方向的光线相遇时产生的效果均匀。 三、散热系统的设计 作为一种高频使用的设备,投影仪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 定的热量问题。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设计一套 高效的散热系统。一般来说,散热系统分为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 两类。 被动散热主要通过自然对流或者导热管来降温,通常用于功率 比较小、散热要求不是很高的设备上。

微型投影系统光路设计

微型投影系统光路设计 钱立勇;朱向冰;崔海田;王元航 【摘要】为了改善传统的数字光处理投影系统(DLP)体积较大、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对光源的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单颗三色发光二极管作为照明光源,单颗透镜形成平行光的新型DLP投影光路结构的方法,对传统光路进行了改进与优化.无需传统光路中的色轮,透镜直接实现了传统投影光路中聚光和匀光的复杂结构,并利用TRA-CEPRO软件进行建模,通过光线追迹对该投影光路进行了光学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光学系统的体积控制在76.8mm×32.2mm×25mm,光能利用率达到了60.1%,光斑均匀性达到了96.6%,屏幕表面的光通量为21.7lm.该研究减小了投影光路体积,简化了光学结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期刊名称】《激光技术》 【年(卷),期】2018(042)003 【总页数】5页(P385-389) 【关键词】光学设计;投影仪;发光二极管;透镜 【作者】钱立勇;朱向冰;崔海田;王元航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光电技术研究中心,芜湖241000;安徽省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光电技术研究中心,芜湖241000;安徽省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光电技术研究中心,芜湖241000;安徽省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光电技术研究中心,芜湖241000;安徽省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02 引言 微型投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投影显示技术,它凭借自身的小型化、便捷化而逐步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年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投影显示的一大发展潮流。作为一种新兴固态光源,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具有体积小、寿命长、亮度高、色域广等特点[1-6];结合数字光处理系统(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投影具有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实现小型化的便携式微型投影,满足人们对投影显示随身化的需求。 在投影显示领域,DLP技术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开发,核心器件是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7]。基于DLP投影原理,人们进行了大量的 科学研究,如ZHAO等人提出的一种针对个人用户使用的微型投影机光学引擎[8];CHEN等人研制出了一种具有较小视场的条纹投影系统[9];AN等人针对传统投 影光栅相位法的光学三角法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光栅投影相位法系统模型及标定方法[10];然而现有投影仪的整机体积、光斑均匀性和光能利用率还有待提高,而这也是照明光学中的重要评价指标[11]。 传统单片式DLP投影系统具有一个照明光路和一个投影光路,包括光源、反光碗、色轮、导光管、中继透镜、反射镜、DMD、吸收体和投影透镜[12]。光源发出的 光线经过椭圆反射器汇聚后,经过高速旋转的色轮分光,在任何一瞬间,白光经过色轮后,只有一种颜色的光透过,其它颜色的光被阻挡和吸收,透过的光线与导光管耦合入射到中继透镜上,经过中继透镜汇聚后入射到反射镜上,在反射镜表面改变一次光路方向后入射到DMD表面,DMD表面众多的微镜在±12°两个方向高

同轴超短焦距折反式投影系统设计

同轴超短焦距折反式投影系统设计 杨建明1,2∗,刘伟奇1,孟祥翔1,2,冯睿1,孟中1,张大亮1 【摘要】摘要:为了缩短超短焦距投影仪的机械总长,克服传统离轴超短焦距投影系统的装调困难,降低系统的设计难度,设计了一种同轴的超短焦距投影系统。首先,通过分析像差与系统总长的关系,证明了需要保证系统总长的必要性。然后,通过镂空非球面反射镜中心部分,利用平面或球面反射镜折转光路,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超短焦距投影仪的方法。在保证光学总长的同时缩短了机械总长,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解决了同轴折反系统中存在挡光的问题。最后设计的系统总长为215 mm,投射尺寸为100 in。系统的投射比为0.17,物方NA为0.2,焦距为1.66 mm。各个视场传递函数在内奎斯特频率处达到0.5以上,各指标都满足了投影系统的要求。同时,在透镜个数相同的情况下,系统的性能都优于传统的投影仪。 【期刊名称】液晶与显示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8 【关键词】光学设计;投影系统;折反射系统;超短焦距 1 引言 目前投影机向微型化、立体化和超短焦距发展,微型投影机又称口袋式投影,主要特点是把传统庞大的投影机精巧化、便携化[1],使投影技术更加贴近生活和娱乐;立体投影技术主要研究如何显示出三维的立体图像,增强体验感[2-3];而超短焦距投影仪的突出优点是即使在狭窄的空间也能实现大屏幕高质量的图像显示。虽然传统投影机可以投射出超大的显示画面,但投射距离很大。投影机的投射比

越小,说明相同投影距离,投射画面的宽度越大。普通投影机的投射比通常在1.5~1.9之间;当投射比小于1时,即为短焦镜头;而当投射比在0.6以下,则是超短焦镜头。超短焦镜头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因此一直很昂贵,但是,由于超短焦投影机在教育行业等特殊应用上的先天优势,一直也受到用户的青睐,尤其在欧美地区,超短焦投影机在逐渐普及。 为了实现超薄化,必须增大投影镜头的视场角,起初的大视场投影仪都采用透射式设计,但是随着视场角的增大,各种轴外像差、色差等也急剧变化,并且很难同时得以校正,表现为非中心视场区域的各色图像是错位的,这样降低了图像的对比度,图像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同时大视场系统畸变也很难矫正,给光学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4-5]。因此大视场透射式投影系统镜片数目大多结构复杂[6-7],另外,透射式投影系统不能距离屏幕太近,因为投影仪本身会遮挡投影图像。 Jun Ogawa等使用4片反射镜设计了短焦距投影系统[8],由于全反射系统没有色差,所成图像具有很好的清晰度和很高的对比度。可以在65 cm的投影距离下产生100 in(1 in=2.54 cm)的画面。孙旭涛等[9]用Zernike自由曲面设计反射式投影系统可以使系统更薄。由于全反射系统需要完全采用离轴式设计,机械结构比较庞大,这必然加重了加工和装调的精度要求,实现产业化、批量化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对非球面反射镜产生的像差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系统总长与像差矫正难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同轴的超短焦投影结构,利用镂空中心的非球面反射镜和一个折转镜,提高了系统的空间使用率,降低了传统离轴结构的装调困难。 2 超短焦投影系统的像差分析 将折射式镜头和反射式镜头相结合进行设计是实现超薄投影的最有效方法[9-

超广角通用型投影镜头设计

超广角通用型投影镜头设计 摘要:为了解决现有超广角数字投影镜头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与不同类型和规格 数字投影机的超广角投影匹配,给出了8组9片式超广角数字通用型投影镜头的光学系统设计.镜头焦距为8.76mm、全视场角达到97°、F数为2.12、后工作距离 大于34mm、最大口径小于96mm、总长小于200mm,结构中加入了1个偶次非球面,较好地校正了轴外像差与畸变.结果表明:该镜头可满足0.55in~ 0.76in3LCD和1DLP类型的各种数字投影机的使用,最小投射比可达0.53∶1,投影画面偏移量最大达到389mm,结构简单,体形小,成本低,成像质量好,可批 量化生产 关键词:光电成像系统;光学设计;超广角投影镜头;非球面;相对照度; 中图分类号:TN942.2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超广角投影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以最短的距离投射出最大的清晰画面,成为当今以及 未来实际应用中新的需求,被广泛应用于数字教学领域以及以边缘融合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 数字展示工程领域,如多通道环幕电影、广告宣传、展览馆、博物馆、科技馆和美术馆等领域. 1 技术参数的确认 数字投影镜头作为成像部分将图像信息放大成像到屏幕上进行显示,系统的 放大率,投影光束的大小,投影画面的能量分布以及投影画面的成像质量都取决 于数字投影镜头.所谓“通用型”是指镜头可以同时满足采用不同技术类型(L COS、LCD、DLP)、不同显示芯片尺寸(对角线为0.55~0.7 6in)、不同芯片长宽比(4:3、16:10和16:9)、不同品牌的数 字投影机的使用.但是由于不同型号的数字投影机内部光学引擎中的合光/分光 棱镜组的结构会因数字投影机显示芯片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而这种差异造成 了光学引擎棱镜轴向有效出射光程的不同,该光程长度差会引起非平行光路中的

大型投影系统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2022年3月 设计说明工程概述 1系统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行业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法律规范》GB50258-1996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智能布线系统工程验收法律规范》GB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智能布线系统工程验收法律规范》GB50312-200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法律规范》GB50339-2003 ☆《大楼通信综合智能布线系统》YD/T926. 1-97 ☆《剧场建筑设计法律规范》JGJ57-2000,J67-2001 ☆《电影院建筑设计法律规范》JGJ58-88^《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WH/T 18-2003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法律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 4959-95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方法》GBJ 76-84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B9525-86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 14476-93 ☆《声系统设施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 14197-93 ☆《厅堂扩声系统设施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SJ21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法律规范》GBJ/232-90, 92 ☆《声系统设施一般术语和计算方法》GB12060-89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法律规范》GB 50198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 7401 ☆《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法律规范》GBJ 79 ☆《视听、视频和电视系统中设施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15859-9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法律规范GB50258-9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法律规范》JGJ/T16-92 ☆《建筑设计防火法律规范》GBJ16-92(95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平安行业标准》GA/T70-9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法律规范GB50168-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法律规范GB50169-9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