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机采血小板制备储存解冻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血小板采集后不同时间冷冻保存对其质量的影响

血小板采集后不同时间冷冻保存对其质量的影响
段本荣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0(7)25
【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采集后不同时间冷冻保存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血小板采集后6 h,24 h.72 h和96 h加5%的DMSO于-80%超低温冰箱冷冻保存.3个月后取出解冻,全自动生化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血小板中LDH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结果:血小板采集后6 h和24 h冷冻,Ph、MPV、pH、LDH和CD62p表达与新鲜血小板无明显差异,而采集后72 h和96 h冷冻血小板Plt、MPV和LDH含量明显降低,而pH和CD62p表达较新鲜血小板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采集后长时间放置后冻存会导致血小板激活,采集后应尽快冷冻保存,以保证冰冻血小板的质量.
【总页数】3页(P61-62,64)
【作者】段本荣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中心血站,山东枣庄,27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
【相关文献】
1.血样采集后不同放置时间对RBC WBC PLT计数结果的影响 [J], 张军龙
2.不同采集模式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 [J], 方春梅;阮忠
3.添加 PAS-ⅢM 液后不同机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质量对比 [J], 侯亚平;张金彩;沈莉;张蕾;张燕
4.941例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不同时间复苏后临床结局分析 [J], 赵静;吴晓云;朱玉蓉;刘春玲;邱慧麒;方路
5.单采血小板采集提速后对血小板质量和献血反应率的影响 [J], 滕平;袁红;高娟;汪桂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采血小板的影响因素与全程质量控制

机采血小板的影响因素与全程质量控制作者:王小琴范惠玲陈臻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因素及全程质量的因素。
方法对在我站自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的640名参加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小板进行了数据统计。
结果10例是因为采血不顺利导致血小板收集不成功,这大约占总数的1.5%,630袋血小板最终符合血小板的质量检测。
结论要保证血小板全程质量的控制。
必须对献血者进行全面的体检,还要对采血期间的不良反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手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采集到合格的血小板。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影响因素;质量控制所谓的机采血小板是一种在国外已经应用多年的采血的方法,但国内是刚引进不久的[1]。
机采血样中血小板的质量和数量都与临床患者的治疗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影响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总体来讲也很复杂[2]。
所以,我们需要对机采血小板的全程治疗的质量进行控制,这对患者在临床的治疗有着深远的意义。
笔者对我站自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参加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血小板进行了数据统计,用来研究影响血小板质量的因素及全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在血小板采样者的肘部抽出静脉血;供者的选择:达到国家规定的身体健康标准,在血小板机采前,要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结果血小板的计数要为(Plt)\160*10-9,血小板体积大约为(MPV)8.7fL;红细胞的压积大约(HCT)\37%。
并且采集者在1个月内不能进行其他的采血项目,采集者在采血前一周内不能服用违禁的药物。
1.2材料与方法我站用美国MCS+血细胞分离机,ACDA抗凝剂,执行国家规定的采血流程进行操作。
为了保证采样者机采血小板的质量。
国家要求的血小板应该是肉眼观察呈淡黄色,没有纤维蛋白质,并且容量大约在250mL左右;含量2.5*10-9;红细胞混入1.3统计学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2结果在机采血小板献血640例次中,10例是因为采血不顺利,从而影响了血小板的收集,这大约占总数的1.5%,其中5例是因为血流的不畅,大约4例是因为空腹献血引发晕针,有1例是因为脂血,这10例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恢复了采血。
血液成分制备中质量控制管理

血液成分制备中质量控制管理咱来说说血液成分制备中的质量控制管理,这事儿可太重要啦!你想啊,血液那可是生命的源泉,就像汽车里的油,没了好油,车能跑得顺溜吗?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管理,就是要保证这“生命之油”的高品质。
先说采集环节,这就好比农民伯伯种庄稼选种子,得精挑细选,不能有半点儿马虎。
要是采集的时候不注意卫生,或者采集设备不干净,那不是把“坏种子”收进来了吗?采集人员得有专业的手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每一个动作都要精准到位,就像工匠雕琢艺术品一样。
采集完了,储存和运输也是大问题。
血液得在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里呆着,这就像娇嫩的花朵需要适宜的温室。
温度高了低了,湿度大了小了,都会影响血液的质量。
要是在这环节出了岔子,那可就麻烦大了,这不等于把鲜花放在烈日下暴晒或者扔到冰天雪地里冻着吗?然后是分离和制备的过程,这可是个精细活。
得像厨师切菜一样,刀工要好,分寸要拿捏得准。
不同的血液成分得精准分离,一点儿都不能混。
要是分错了,那后果不堪设想,这不就跟把盐当成糖放进菜里一样糟糕吗?还有检测这一关,那得严格再严格。
每一项指标都得认真检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
这就好比给学生考试打分,一点儿都不能马虎,不然怎么能知道这“学生”到底合不合格呢?质量控制管理还得有完善的记录和追溯系统。
就像我们记账一样,每一笔都得清清楚楚,万一出了问题,能马上找到源头,及时解决。
要是没有这个系统,那不就像走夜路没有手电筒,心里能踏实吗?总之,血液成分制备中的质量控制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这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和健康,我们必须像守护最珍贵的宝贝一样,把这工作做好,做精,做到万无一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生命的源泉永远流淌,让需要血液救助的人能重获生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冰冻机采血小板解冻致絮状物析出情况分析与对策

冰冻机采血小板解冻致絮状物析出情况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冰冻机采血小板解冻情况。
方法分析683U冰冻机采血小板解冻过程中出现絮状物凝块的原因。
结果血小板收集浓度不同,析出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融化温度、DMSO加入速度对血小板质量有显著影响;血小板采后震荡可明显降低冰冻机采血小板融化析出率。
结论冰冻血小板采集、制备、冻融等各个环节必须严格质量控制,规范操作规程以确保血小板质量。
【关键词】冰冻机采血小板解冻絮状物成分输血已在临床得到普及与推广,血小板的输注已成为治疗各种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冰冻机采血小板因其可大量储备、有效期长、止血效果理想等特点,成为临床输血不可或缺的采集手段。
但冰冻机采血小板的制备技术要求高、操作严格,在解冻冰冻机采血小板时极易致使絮状物析出。
笔者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通过对683U冰冻机采血小板解冻致絮状物析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析出原因及对策,浅议如下。
1 一般资料1.1仪器试剂血细胞分离机trima accel(科安比斯特公司),-80℃超低温冷冻冰箱(SANYO)、澳斯帮PC1200i血小板振荡仪、PH-IA恒温循环解冻箱、百级净化台、一次性注射器、二甲基亚砜(DMSO)、上海康德来集团生产的加样件。
样本来源:2009年6月—2011年6月采集的683U冰冻血小板。
1.2血源筛选血小板供者的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血常规检查各项正常:血红蛋白男≥120g/L,女≥110g/L,血小板计数≥150×109/L,红细胞压积0.35-0.50,血小板形态和功能正常,体重≥50kg,ALT≤40IU,采血前72h禁服阿司匹林类药物;机采血小板间隔时间≥1个月。
2 方法和结果2.1机采血小板的制备应用血细胞分离机trima accel采集。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严格无菌操作并确保进针顺利。
按照血细胞分离机的操作规程选择体重、身高、性别、血小板计数、压积、采血量等技术参数。
血站机采血小板的全面质量管理分析

血站机采血小板的全面质量管理分析摘要: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我国临床输血出现了对血液数量、品种和质量不断提升的需求,对成分输血比例的要求也不断增加。
机采血小板作为重要的血液成分之一,其采集质量关乎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它较之传统手工分离的浓缩血小板而言具有纯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和节省血液资源等优点,对临床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血站血小板采集流程内容为着眼点,对机采血小板采集的全面质量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血站;机采血小板;全面质量管理;分析我国血液需求量近年来普遍增加,被用于各类疾病治疗。
在这一背景下,血站加强了血液采集整体要求,血小板采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大部分血站已开展机采血小板业务,利用其血小板浓度高,质量好,满足各类患者疾病需求。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血小板采集工作,需要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全方位,科学化,实用化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机采血小板采集水平,达到持久有效提升我市血站为临床服务的能力。
1.机采血小板基础管理1.1 科学管理机采血站在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导,用人为设置相关参数进行控制,利用计算机掌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基本信息,并且制定相关安全措施,防止采血人员以及献血者出现感染或者血液受到污染,同时单独设置配置有消毒设施的机采血小板房间。
1.2保持机采室符合采血环境要求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需要保持机采房间内的整体环境卫生。
保证室内温度、湿度符合要求,并且定期对采血室进行消毒,控制空气中菌落的数量及浓度。
在机采室内,设置有空调、电视等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献血人员心情愉悦,身体放松,进一步改善献血者的恐惧心理,增加采集成功率。
1.3建立健全机采制度在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需要对采血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全面掌握机采血小板的操作规程,对采集过程中使用的血细胞分离机及时维护,保证它的使用功能正常[1]。
采集过程中要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并批准的相关辅助性材料,加强机采血小板工作人员与各个部门的协调沟通,实施岗位责任制,相关负责人需全面做好机采血小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保存前来献血人员的信息,比如姓名、电话、性别、血型、血源编号以及联系方式。
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控制

血小板是重要的血液成分,在凝血等生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采血小板是获得血小板的重要方式,很多人对其过程了解较少。
什么是血小板?血液是由很多种成分构成的混合物质,血小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为凝血和止血。
血小板的寿命较短,一般可以存活7~11天,身体每天都有大量的血小板被淘汰,并会对血小板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收集,再次制造新的物质。
同时,新生的血小板也会源源不断进入血液,以保持一定的血小板浓度,避免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突然减少或增多可引起很多疾病,因此在临床检查中,医生会对患者的血小板水平进行监测,如果出现过少时需要补充血小板,防止患者因大出血而死亡。
什么是机采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就是利用细胞分离机,在密闭环境内将血液中血小板分离出来的过程。
采集前,对捐献者的手臂局部进行消毒,然后穿刺,通过一次性的管道将血液引到分离机内。
分离机会分离出一种血液成分及血小板,其他血液会通过管道再次回输到人体内。
机采血小板获得的血小板,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成分血,对于只需要补充血小板的患者,仅输注血小板即可,可减少血制品的消耗,节约临床用血。
为什么要捐献血小板?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血小板代替物质,因此需要无偿献血时采集血小板,以满足临床需求。
健康人血液中的血小板非常充足,一次血小板捐献完成后,约72小时,人体就可以将血小板恢复到采集前水平。
由此可知,捐献血小板不会影响血小板水平和人体健康,但是每次捐献时间需要间隔半月以上。
每次采集血小板的量以治疗单位计算,一个成年人一次可以捐献1~2个单位的血小板,一个单位血小板的采集时间约为35分钟,捐献者完成血小板采集后多无明显不适感,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如何进行机采血小板质量控制?当前,机采血小板已经形成了规范的采集流程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一些潜在因素影响血小板采集质量。
因此,工作人员要对机采血小板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捐献者的安全和血小板采集的质量。
采集前严格筛查与登记机采血小板之前,既要保证捐献者无健康问题,又要保证其身体健康不受影响。
冰冻保存血小板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2 红细胞 、 . 白细 胞 污 染 超 标 。
1 3 添 加 DMS 时 , 部 产 热 , 现 似 纤 维 蛋 白 . O 局 出
状 析出物 。 1 4 添 加 DMS 时 , 菌 操 作 不 严 格 , 成 产 品 . O 无 造 的细菌污染 。 1 5 解 冻 时 产 品 出现 絮 状物 。 .
2 质 量 控 制 的措 施
针 对 以上 情 况 , 要 在 制 备 需
过 程 中 采 取 以下 措施 , 实施 全 面 质 量 控 制 。 以 2 1 筛 选 合 格 的 全 血 , 全 血 细 胞 计 数 , 量 挑 选 . 做 尽 血 小板 ( L 计 数 高 者 ( T≥ 1 0 1 L) 以充 P T) PL 5 × 0/ , 分 保 证 血 小 板 含 量达 到 产 品 标 准 。此 外 , 心 机 性 离
直 立 , 心 后 , 轻 拿 轻 放 尽 量 减 少 移 动 次 数 。 此 离 要
外 , 浆 时 要 控 制 好 速 度 , 慢 为 好 , 样 才 能 提 高 分 以 这
血 小 板 的数 量 , 低 红 、 细 胞 污 染 。 降 白 2 3 添 加 防 冻 剂 DMS 时 , 用 计 时 钟 控 制 速 度 . O 可 ≤ 1mlmi 同时 充 分 混 匀 , 终 浓 度 为 5 。如 果 / n, 使 加入过快 , 使局部温度过高 , 起血小板激 活 , 可 引 最
能 非 常 重 要 , 择 最 佳 离 心 速 度 和 时 间 是 制 备 选 F R 最重 要 的 环 节 之 一 。经 反 复 试 验 比较 , 佳 P P 最 离 心 条 件 为 二 次 离 心 法 , 贝 克 曼 J 6 离 心 力 如 一 B, 4 0g离 心 时 间 5mi 能 提 高 血 小 板 数 量 。 0 n,
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控制

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控制周治年【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17)2【摘要】The sufficiency infusion of the plateletpheresis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the hemorrhagic disease.The platelet gathering quantity related with many factors.The blood donor's platelet count before coll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But the product quality cannot attain a designated standard completely if to screen the blood donor only by this sole standard.The following areas:blood donor's own condition,circumference blood target, the machine parameter's establishment, and the operator technology, etc.must be considered.This review focused on influence quality's factors of each link and the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es at present to explored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ore effective.%机采血小板的足量输注是治疗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手段.血小板收集量与很多因素有关.采前献血者的血小板计数是最重要因素,但如果仅以这单一指标筛选献血者,产品质量不能完全达标,还要综合考虑献血者的自身条件、外周血液指标、机器参数的设置和操作者技术等多方面.现就各个环节影响质量的因素及目前行之有效的控制这些因素的方法进行阐述,探讨更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总页数】3页(P251-253)【作者】周治年【作者单位】荆州市中心血站,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相关文献】1.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 [J], 刘灿华;张斓;韦伟;王琪2.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 [J], 刘灿华;张斓;韦伟;王琪3.新鲜机采血小板与机采冰冻血小板在临床输注中的疗效分析 [J], 梁建林;贾少荣;赵晓峰4.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机采冰冻血小板治疗妇产科疾病输注的疗效分析 [J], 付长红5.机采血小板和冰冻机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情况 [J], 冯静;韩素英;李振民;王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冻机采血小板制备、储存、解冻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作者:邱玉霞,赵彦燕,李渝作者单位:(焦作市中心血站考核信息科,河南焦作454000)
加入收藏夹
【摘要】目的:提高冰冻机采血小板在制备、冰冻储存、解冻复苏、运输过程中的质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报废。
方法:分析探讨我站2 082袋冰冻血小板在制备、冰冻、储存、解冻和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与融化后出现絮状物的关系。
结果:冰冻储存温度控制在(-80±4) ℃,絮状物发生率为0.3%;融化温度在42 ℃,融化时间不超过5 min,絮状物发生率为0.11%,与冰冻储存温度>-75 ℃、融化时间>5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制订有效措施,加强制备、冰冻、储存、解冻复苏、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使解冻复苏后的冰冻血小板符合质量标准,在融化中或融化后不会出现大批絮状物析出,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临床抢救危重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关键词】冰冻机采血小板; 融化; 絮状物析出; 质量控制
血小板的深低温冰冻储存及复苏研究工作至今已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漫长历程,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有保存期长、可大量储存、无需预约、供应及时等优点,近十年来,临床普遍应用的冰冻机采血小板为加入终浓度为5%的二甲基亚砜(DMSO),-80 ℃保存的机采血小板。
冰冻机采血小板广泛应用于外科、妇产科手术,各类急性出血性疾病(如肝癌、肝硬化引起上消化道与门静脉高压大出血,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后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等)的防治[1 2]。
输入冰冻血小板后虽然血小板计数增加不明显,不如新鲜血小板,但出血症状改善明显,止血效果优于新鲜血小板[3 4]。
我站于2002年初开展冰冻机采血小板的制备工作,发现融化时或融化后有少量絮状物析出的情况,经过反复试验、分析,找出了质量控制关键,现总结如下。
1 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1 冰冻原材料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控制
在采集过程中,血细胞分离机应运行正常,无冲红、脂浆出现,采血顺利,采集的血小板应外观呈淡黄色云雾状,无纤维蛋白析出、黄疸、气泡,无重度乳糜,容量250 ml左右,血小板含量≥2.5×1011·(袋)-1。
1.2 DMSO的浓度和加药速度
精确计算DMSO注入量,一般控制在5%终浓度为宜。
因为DMSO含量过高将增加其对血小板的毒性作用,同时增加病人的生理代谢负担;含量不足达不到抑制冰晶形成的作用。
加药前,尽量排尽袋内空气,加药时的振荡会使残余的空气形成大量气泡,气泡破裂产生碎片易激活凝血系统,导致絮状物出现。
在加入DMSO过程中,水合作用会释放大量热能,所以应严格控制加药速度,以1 ml·min-1为宜,一边加药一边不停地轻轻摇动使之混匀,避免局部瞬间高热导致血浆蛋白和血小板膜蛋白变性。
2 冰冻及储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血小板冰冻储存过程中温度变化与絮状物出现的关系见表1。
深低温冰冻保存血小板的作用是减低细胞生物酶活性,从而使细胞的代谢处于基本停止状态, DMSO分子量小,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对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
冰冻血小板储存过程中,温度波动范围在(-80±4) ℃是安全的,不会引起大批血小板融化后出现絮状物[5],而温度波动范围越大、时间越长,出现表1 冰冻血小板冰冻储存过程中温度变化与絮状物出现的关系
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入DMSO的机采血小板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平整放于外包装盒中,迅速放入-80 ℃以下深低温冰箱中进行速冻。
一台冰箱内一次放入1~2袋,单袋摆平,不可两袋重叠,避免一
次放入过多而引起冰箱温度升高,达不到速冻效果。
(2) 冰冻血小板在储存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储存温度,否则将会因水分子在不同低温条件下改变分子排列,使结晶体发生变化,还可能造成对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破坏,导致解冻复苏后的血小板悬液内有絮状物析出[7]。
若储存温度波动范围较大,血小板内冰晶反复形成,对血小板可造成机械性损伤,同时,因细胞内外渗透压的迅速变化也可造成血小板胞膜化学损伤,导致融化时絮状物的出现[8]。
因此,储存冰冻血小板的低温冰箱温度应恒定在(-80±4) ℃。
如遇冰箱除霜时,应将冰冻血小板放入另一台-80 ℃低温冰箱中,不应放入-50 ℃或-30 ℃冰箱中;如遇停电,应立即启用备用电源。
(3) 速冻与储存应分开处置,避免频繁打开低温冰箱门。
在打开前低温冰箱的温度一定降至-80 ℃以下,特别是新置入低温冰箱的血小板必须降至-80 ℃以下方可再开冰箱出入物品。
3 解冻复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冰冻血小板不同融化时间与絮状物出现的关系见表2。
解冻是保存的最后步骤,不正确的解冻方法同样会对血小板造成损伤。
融化过程中,从-80 ℃以下低表2 冰冻血小板不同融化时间与絮状物出现的关系
温冰箱中取出冰冻血小板后迅速放入42 ℃恒温水浴箱内进行解冻复苏,边融化边轻轻摇动,水要浸没血小板保存袋,并不断移动血小板袋,保证周围水域温度在42 ℃,以防解冻复苏过程中温度不均使细胞内发生重结晶现象而破坏血小板细胞膜。
另外,在解冻过程中不得用手捏搓未融化的血小板,以免损伤血小板导致絮状物析出。
解冻时间对复苏的血小板悬液外观质量也有一定影响。
解冻时间一般为2~3 min,当肉眼看不到冰块时还应在水浴箱内延长1 min左右,因冰冻血小板刚完全融化时,其内部还存在少量肉眼看不清的微细凝丝,此时从水浴箱内拿出血小板袋,可看到细小颗粒状物慢慢析出,并越来越多,最后絮状物析出,导致此袋血小板悬液外观质量不合格而报废,特别是在冷天或周围环境温度低时较易发生。
在水浴箱内延长1 min左右即可保证复苏后的冰冻血小板不再因微细凝丝的存在而产生上述现象。
如果融化时间过长,血小板在42 ℃条件下可引起细胞变化,对血小板的活性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融化时间不宜超过5 min。
4 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已融化的冰冻血小板应放在(22±2) ℃血小板保存箱内运输,并尽量缩短其运输时间,保证在融化后2 h内输入患者体内。
送血车与医院输血科、输血科与使用科室之间的运输应使用专用容器,特别是冬季更应注意,避免温度的变化造成血小板的报废。
本站经过以上措施的执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解冻复苏后的冰冻血小板符合质量标准,2009年融化后的冰冻血小板仅有4袋出现了絮状物,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临床抢救危重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郭美媛,彭光平,肖萍.吉安市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情况[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5):409.
[2] 杨鲜平,魏绪廷.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新鲜、冰冻两种血小板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37 138.
[3] 夏穗生.血液病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00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00.
[5] 杜克清,吴绪华,刘景汉,等.冰冻机采血小板出现析出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中国输血杂志,2006,19(2):135.
[6] 张玉芬. 温度波动引起冰冻血小板融化后出现絮状物58例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3):333 334.
[7] 刘小雯.温度波动对血小板冻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2):129.
[8] 刘景汉,欧阳锡林,吕留彩,等.低温保存血小板胞内冰晶形成温度测定[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2,(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