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识形态看苏联解体原因

合集下载

苏联解体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苏联解体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苏联解体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包括:
1. 共产主义理念的破产: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被认为无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逐渐瓦解。

2. 经济问题:苏联的经济体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计划经济的效率低下、生产力发展不足,导致经济衰退和物质供应不足,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丧失了信心。

3. 政治腐败和权力集中:苏联的政治体制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官僚主义和权力集中导致了社会不公和不满情绪的增长。

4. 民族问题:苏联的多民族国家面临了民族关系紧张和冲突,特别是在中亚地区,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导致了国家分裂的风险。

5. 文化问题:苏联的文化政策长期以来对多样性和创新的抑制,许多人对苏联文化的单一性和威权主义的压制感到不满。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共产主义理念的破产、经济问题、政治腐败和权力集中、民族问题以及文化问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每日一知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每日一知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固有弊端所积攒的历史问题.
苏共真正丧失群众支持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

由于苏共一系列的错误路线,造成国内经济状况恶化、民族矛盾尖锐……使人民丧失对苏共的信任。

最后造成国家的解体。

所以苏联解体的确有“苏共脱离了群众”的因素,但应说明这个因素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表现最为明显。

认为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在意识形态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

这种观点只说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苏共垮台的真正思想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任何事物从产生之日起,按照对立统一规律,自身一直存在肯定和否定两面。

苏共在取得伟大成绩的同时,自身某些弊端的积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教条主义、特权阶
层、脱离群众……)也日益严重,其中每一种弊端的发展都
足以致命、否定自己。

但如果说“这些弊端是导致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则略嫌简单。

因为同时苏共自身还存在“肯定”的一面。

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苏联仍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并不是某个社会在某个时期存在弊端就一定灭亡,人有重病一定会死。

前俄罗斯联邦部长米哈伊诺夫坚决否认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说法。

他认为,尽管当时的社会存在导致解体的因素,但同样存在能够消除这些因素、维护国家统一的足够有力的机制。

这里的关键,是看其领导人在制定大政方针时如何发扬成绩、纠正时弊。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的崩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的崩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的崩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的崩溃1989年至1991年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发生,造成了社会主义体系的崩溃。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对世界局势和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社会主义崩溃的原因和影响。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民族等方面来分析。

首先,苏联内部的政治体制和决策机制的问题是导致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的一党制和集权体制严重限制了国家行政体制和决策的多样性,导致了政治腐败、领导人个人崇拜和官僚主义的滋生。

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体制不满情绪的积累,为解体埋下了伏笔。

其次,苏联经济体制的困境也是导致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体制的僵化。

与此同时,苏联面临了外部经济竞争力的挑战,无法有效应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

最后,苏联内部的民族矛盾和民族独立运动也加剧了国家解体的倾向。

苏联涵盖了多个民族和地区,其中一些民族对俄罗斯的统治感到不满,希望获得更多的自治权利或独立国家地位。

这样的民族矛盾在解体的时机和力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东欧剧变的原因东欧剧变是苏联解体的衍生事件,其起因也可从政治、经济和民族等方面分析。

在政治方面,东欧国家长期受苏联的影响,实行类似的一党制和集权体制。

然而,随着苏联内部形势的变化,东欧国家也开始出现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

民众对于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要求,成为了推动东欧剧变的重要力量。

经济方面也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央计划经济的失败使得东欧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人们对于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渴望不断升温。

同时,全球化的浪潮也加剧了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

民族方面是东欧剧变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东欧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不同的民族和宗教群体,这些民族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对抗不断加剧了社会的紧张程度。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教训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

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从此,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作为有70多年历史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急剧变化,共产党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的丧失,速度之快,性质之严重,影响之深远,令人始料不及。

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一)经济方面的原因1、权利高度集中,经济发展失去活力2、片面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3、粗放型经济,经济效益低4、体制僵化、经济体制改革缓慢5、自我封闭6、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7、经济形势恶化(二)政治方面的原因1、长期忽视党的建设,党内腐败现象严重2、民众生活不健全,人民群众不能有效行使民主权利3、历史上搞阶级斗争扩大化(主要指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运动”)4、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不健全5、干部终身制(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1苏共奉行教条主义,思想创新不够2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泛滥3鼓吹多元化、公开化、民主化搞乱了人们的思潮4民族主义思潮泛滥5历史虚无主义6民众的理想信念动摇(四)民族方面的原因1苏联实行了错误的民族政策2民族矛盾加剧3民族分裂运动兴起4民族分裂主义与反社会主义势力结合在一起勃列日涅夫时期实行“同化政策”,统称“苏联人”,在国际上提出“社会主义大家庭”概念。

戈尔巴乔夫时期对民族主义问题漫不经心忽视,对少数民族分裂势力才用妥协态度。

民族危机成为苏联社会出现全面危机的关键部分,并且成为加速苏联解体的一个关键因素。

(五)国际方面的原因1西方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战略二战后的40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把苏联等东欧国家作为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重点。

如1975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了对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战而胜”战略。

和平演变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始终坚持的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

这一战略旨在同社会主义国家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利用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影响力,通过和平手段瓦解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原因浅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原因浅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原因浅析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刘亚飞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20年第09期[摘要] 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已经近30年了,各国专家学者都在研究讨论其解体的原因。

当然,经济方面的问题是其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苏联在思想教育与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巨大问题。

当前汲取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更有利于中国继续深化改革与社会发展,少走弯路。

[关键词]苏联解体;意识形态;启示[作者简介]刘亚飞(1995-),男,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D3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9-0031-031991年12月25日夜,苏联,曾经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的,也是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大国宣告解体。

解体后的苏联变成了现在的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及东欧一些小国。

之后,作为前苏联国家主体的俄罗斯经济凋敝,政局混乱,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尽管在后来有普京的强力领导与复苏振兴,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文化有了显著发展,大国地位显著回升,但依旧难以重现往日苏联世界强国的风采。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指出:苏联解体是俄罗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

其间,大多数公民一无所获,当时存在的问题本可以在一个国家框架内在新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①回顾历史,这位曾经的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老大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头羊”,为何会在一夜之间轰然解体。

当然,经济体制僵化是其主要原因,但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解体前在意识形态方面已经出现巨大的混乱与问题。

这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析苏联解体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对中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一)苏联政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大党员干部逐渐丧失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

曾经的苏联红军,从红场直接走向战场,最终击败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从意识形态角度浅谈苏联解体的原因与现代启示

从意识形态角度浅谈苏联解体的原因与现代启示

从意识形态角度浅谈苏联解体的原因与现代启示作者:王晓洁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19期[摘要]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没有外部入侵和内部暴乱的情况下突然实体突然坍塌,意识形态建设的失误是重要因素之一,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现代启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意识形态;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建设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苏联解体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日后的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1990-1991年短短两年之内,由列宁及其后继者所建立起来的强大体制就这么瓦解了。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众说纷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变异与缺失是苏联解题的重要原因,1.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意识形态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意识形态的高度关注是国家建设发展重要举措。

以列宁为主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把意识形态当做革命的武器,对苏联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自斯大林以来,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发生变异,封闭、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让苏联的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随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人采取的治国措施使得苏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削弱,无论是普通群众、大众媒体还是党——国精英,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逐渐缺失,社会主义的信仰的根基逐渐动摇,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在发展中的变异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1.2苏联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随着苏联政权的确立逐渐发展的,列宁等人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并逐渐在工人阶级运动中占据领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一国胜利论”并且带领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此基础上,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渐发展起来。

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苏联的意识形态发生一些变化。

试析苏联解体原因

试析苏联解体原因

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理解分析从根本上说,首先,在苏联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

虽然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从而掩盖了这一现象。

但是这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也因此导致了苏联人民的不满。

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的日益产生官僚主义腐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群体,逐渐蜕变为一个与人民利益对立的特权阶层。

当人民群众日益感受到特权阶层与自己根本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驰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一、经济危机苏联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步入经济长期衰退的困境。

1.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经过七十多年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

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

2.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音响设备、录象机、摄象机等民用电子产品苏联几乎都不能生产。

而能够生产的民用产品则质量低劣,即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苏联工业产品也只有18%达到国际标准,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有竞争力。

3.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降低。

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为西方国家的2.5倍,能源消耗为西方国家的1.5倍;工业劳动生产率却只为西方的四分之一。

4.苏联农业长期落后,效率低下。

虽然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美国为5%)、劳动力的20%(美国为3%)用于农业,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

八十年代初期,苏联农业中仅管理机关人员就多达300万人,超过了美国全体农业人口数量,但苏联农业连年歉收,被迫花掉本来就是稀缺资源的外汇进口粮食,每年花费七十多亿美元,经济上捉襟见肘。

5.石油市场暴跌使得苏联在石油收入掩盖下的经济衰退显露。

苏联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七十年代已经丧失了潜力,但恰逢石油危机,石油储量丰富的苏联靠石油的大量出口缓解了经济衰退。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影响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影响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影响一、引言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影响。

二、社会主义体系的困境1.经济问题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体系后,实行计划经济模式,政府掌握了经济主导权。

然而,这种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在长期发展中暴露出许多问题。

集中统一计划制度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下降、资源浪费等经济问题的积累。

苏联长期以来对农业的忽视,导致粮食短缺和国内农民不满情绪的积聚。

2.政治问题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体系后,实行一党专政制度,取消了多党制度和自由选举。

党和政府在思想和意识形态上对社会进行全面控制,限制了社会多元化和个人表达自由。

高层官员的权力过度集中,贪腐问题严重,导致社会对体制产生不满。

三、民族问题的爆发1.苏联的民族问题苏联由多个民族构成,管理上的不公平引起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民族问题加剧了苏联内部的社会不稳定,比如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冲突,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区的分离主义情绪等。

苏联政府的民族政策没有解决这些矛盾,反而加剧了民族关系的紧张。

2.东欧的民族问题东欧国家也在解体和剧变过程中面临民族问题。

例如南斯拉夫的解体导致了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等国家间的战争,充分暴露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四、意识形态的瓦解与西方价值观的影响1.苏联的意识形态危机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20世纪末面临巨大挑战。

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侵蚀了苏联的意识形态基础,使得人们开始质疑党和国家的价值和合法性。

1980年代的改革浪潮中,民主、自由的声音日益高涨,使苏联政府难以维持统治。

2.东欧的西方化苏联和东欧国家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苏联解体的影响迅速波及到东欧。

例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在苏联解体的推动下,开始向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转型。

东欧的剧变是对社会主义体系的强烈否定,也是对西方价值观的迎合。

五、解体的原因与影响1.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和意识形态的瓦解是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重难返无力回天——从意识形态看苏联解
体原因
葛宁
2012-2-18 19:46:47 来源:《当代世界》2000年第8期苏联解体的众多原因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因素不容忽视。

从现已解密的部分苏联历史档案看,苏联意识形态领域早就存在问题。

苏共中央虽意识到其危害性,但一直未能加以纠正,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苏共领导的根基产生怀疑和动摇。

本文仅根据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部分档案试作分析。

一、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意识形态领域已问题成堆。

1964年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时,苏共的历史,如果从其前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算起,已有66年;十月革命已经过去近47年,苏联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

然而,在国家一片繁荣的背后,意识形态领域却涌动着一股股暗流。

首先,苏共历史遭到歪曲。

1966年11月,苏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国内意识形态问题。

会上,勃列日涅夫忧心忡忡地提出:“我们至今没有一本关于我们党的历史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能够真正成为案头必备的、有说服力、论据充分、能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能捍卫我们党免遭假马克思主义者和反马克思主义者攻击的,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科书,至今仍然没有。

……正是由于缺乏这样的教科书,才使得一些各种各样的‘批评家’得以任意篡改我们的历史。

”与会的苏共其他领导也表示同意勃列日涅夫的看法,他的继任者安德罗波夫在会上进一步指出,“我们确实出现了理论上完全毫无道理的失败,特别是在列宁时期和当代之间这一段。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仍然有党,有苏联人民,
进行了多少创造性的工作,而我们对这一时期的说法却忽东忽西,于是社会主义国家也说追随着我们依样重复,而且不止是重复,我们的敌人则利用这一点来反对我们。


其次,理论和理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严重缺陷。

根据1968年克格勃(KGB)向苏共中央提交的报告及所附材料,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这方面的工作已严重地流于形式主义和简单空洞的说教。

如对大学生进行苏共党史、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教育时,“死板的研究,教员只要求记住而不是理解,直到增强记忆的法则——怎样记住讲台上讲的俄共(布)历次党代会召开的日期,迫使大学生对社会政治课程就像对待积累事实,对待令人生厌的次要的义务一样”,“形成社会科学‘不是课程’的观点”。

学习文科的学生被一般认为是一些“想在党政方面飞黄腾达的人”。

此外,一些社会科学教师“对西方现代哲学流派不予关注,导致学生们对尼采、胡塞尔、柏格森、弗洛伊德、海德格尔、萨特、杜威一无所知,因此一接触他们便发生极大的兴趣。

”总之,年轻一代中的大部分人“对列宁和马克思的著作不感兴趣”,有的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在许多方面把自己同党对立起来”,有的则表现出明显的“非政治倾向”,以混乱的性关系和酗酒等方式来宣泄情绪,成为没有理想和信念的物质的一代。

再次,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批驳乏力。

勃列日涅夫在1966年苏共中央全会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可能给我们带来无法克服的危害。

有一种情况特别值得警觉,那就是意识形态工作手段,诸如某些学术著作、文学作品、艺术、电影,以及报刊,在我们这里竟被利用来污蔑我们党和我国人民的历史。

而有人在这样做的时候还假借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摆出种种貌似高尚的出发点。


勃列日涅夫认为,比这种情况更应引起警惕的是,苏共对于这种情况“并没有给予应有的抵制”。

党的报纸和刊物“不进行深刻的、论据充分的分析,也不对于对党的这种诽谤进行真正党性的批评”。

“意识形态工作人员、宣传工作人员,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许多混乱看法”,“所有的意识形态工作人员为自己的工作向党承担责任的意识”都有待于提高。

第四,西方和平演变的攻势迭起。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和西方同时运用军备竞赛和缓和的两手,加紧争夺世界霸权。

西方国家在缓和的烟雾下,以各种手段,对苏联频频发动了兵不血刃的“和平演变”攻势。

根据这一时期KGB的秘密文件,西方的“平和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和平演变的指挥部。

西方国家的许多侦察机关都有社会主义国家分部,以各种名义进行反苏的、民族主义的、教权主义的渗透、破坏和“思想瓦解”活动。

(2)“赋予广播宣传以特殊的意义”。

从外国向苏联进行广播的有41个无线电台,一昼夜播音253小时,其中的12个固定栏目中有7个专门针对青年听众。

(3)“利用科学交流和大学生交流”对“苏联青年界进行破坏性渗透”。

在青年中散布思想上有害的文学作品,宣扬资产阶级的哲学理论,与青年中的代表人物建立联系,“尽可能广泛地利用”他们出国的机会,对他们进行诱导,唆使其进行敌对活动。

(4)积极暗中与青年进行私人通信。

KGB的报告援引一位专家的话说:“私人信件,是少数人的财产,但就其思想影响而言,比官方的宣传品还要有力。


最后,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信息机制不健全。

勃列日涅夫在担任了近两年苏共中央领导人后才发现苏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

他说:“我们党的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得不到有关党内、国内意识形态工作状况的周详而系统的情况通报。

不是为通报而通报,我指的是真正的、充满党性原则的、目的明确的情况通报,并且附有具体的建议。

我们拥有这样的关于国际政治和实际问题的、国内经济建设问题的情况通报,而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问题方面,我们
却没有这样的情况通报。

”苏共另一位领导人佩尔谢也指出:“我们所有问题都有情况通报,而且是相当详尽有时甚至是过分详尽的情况通报,但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却没有这样的通报。


二、勃列日涅夫曾试图扭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被动局面,但流于形式,使问题更加积重难返。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虽然下大力气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如由党内第二把手亲自主抓意识形态工作、建立健全了数百万名专家干部组成的意识形态工作部门。

每年召开一次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及时进行总结并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要求等,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的来看,收效有限,甚至适得其反。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条主义盛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逐渐把苏共领导人对马列主义的理解和解释以及他们的论断作为判断是非、划分敌我的唯一标准,大谈“发达社会主义”,对现实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却视而不见;大批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没落,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却缄默不言。

这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模式绝对化、严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在群众中造成了思想混乱甚至逆反心理。

第二,形式主义泛滥。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党、国家、各个部门以及大专院校关于加强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各类会议、决议和文件多如牛毛,但在实际上却基本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形式主义、光说不做成为勃列日涅夫时期一种典型的风气。

即使出现问题也只是想方设法堵窟窿,不作深入细致的解释和诱导,从而使重要严肃的意识形态工作流于形式和简单化,加深了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第三,持不同政见者运动持续不断。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这实际上是意识形态领域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

由于苏共领导对苏联传统体制的积弊长期视而不见,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长期得不到落实,党内外民主遭到遏制,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攻势无能为力,处理思想意识问题简单粗暴,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持不同政见者运动此起彼伏,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普通民众的同情,大大抵消了官方宣传原本就非常有限的正面影响。

三、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教训深刻地说明,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十分重视做好思想战线的工作。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苏联解体前夕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危机不仅发生在社会,而且发生在苏共党内,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曾针对美苏争霸指出:“我们与苏联的竞争是在军事、经济和政治方面,但美苏敌对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

……如果我们在思想战争中输掉,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对外援助以及文化纽带都将无济于事。

”西方学者的观点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失败注定了苏联在与西方两种制度斗争中的失利。

勃列日涅夫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及工作的失误也许从单个侧面来看还不致威胁到国家的存亡,但是却积少成多,一遇到合适的气候便发生恶性膨胀,由量变到质变。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正好造成了这样的气候,导致苏共和整个苏联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大混乱和危机,进而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意识形态领域的失败对苏共自动解散和苏联解体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这也告诉我们,思想战线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战线,经济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一天也不能放松。

只有及时全面总结执政的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统一思想、共创未来;只有坚持原则同时又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特别讲究和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和观点深入人心、代代相传;只有坚决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倾向,才能保证党的绝对领导、树立党的权威;只有时刻警惕和反击西方的和平演变,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只有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机制,精心地跟踪了解研究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才能保证党把握全局、有针对性地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国家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