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属“危险三角区”长痘别乱挤
鼻疖为什么不能挤?

鼻疖为什么不能挤?……鼻疖是指鼻孔附近皮肤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所发生的急性化脓感染。
如果经常用手指挖鼻孔、拔鼻毛或捏挤鼻尖及周围的粉刺,就容易使毛囊、皮脂腺遭受细菌感染,进而发展为鼻疖。
鼻疖起病初期,局部有胀痛、灼热及红肿现象,继之出现跳痛,并有明显的触痛及隆起。
当脓成熟后,顶部出现黄白色斑点。
所谓面部的危险三角是指从鼻梁的根部到两口角之间各画一条线,两口角间也画一条线,这Z样就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三角形区域就叫“危险三’角”,何以危险?是因为鼻部和上唇有丰富的血管网,这些小血管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小血管不同,它没有静脉瓣,血液可以上下流通,而面部的静脉又与颅内的血管网——海绵窦相通。
因此,面部的“危险三角区”如发生细菌感染,细菌就很容易沿着血管网扩散,引起面部肿胀。
如果细菌沿静脉血液窜入颅内,可以引起颅内感染,严重者危及生命。
在疖肿形成的早期如果用手挤压疖肿或进行不适当的切开引流手术,就有可能促使炎症扩散,细菌或带菌的血栓就从具外静脉、内毗静脉及眼静脉而到达海绵窦,形成严重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这时病人就会出现高热、寒颤、剧烈头痛、病侧眼皮及眼结膜高度水肿、眼球突出不能转动,甚而失明,严重者出现昏迷而死亡。
小小的鼻疖可以引起这么严重的颅脑并发症,这大概是很多人所未曾想到的。
怎样预防鼻疖乃至面部危险三角的感染呢?首先要注意保护面部清洁,纠正挖鼻孔、拔鼻毛等不良习惯,减少皮肤感染机会。
长了鼻疖,千万不要用手挤压,要及时应用抗生素或局部热敷,促使疖肿消散。
虽然面部危险三角的感染有一定危险性,但只要处理得当,也就不会有危险了。
当然,也不要谈虎色变,鼻子上生个小疖子就害怕得不得了。
只要引起足够重视,按正确方法处理,是不会有危险的。
鼻翼两侧长白色的脓痘能用手挤吗?

鼻翼两侧长白色的脓痘能用手挤吗?
长痘痘是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虽然普遍,但却是非常烦人的一件事,不仅影响到自己的颜值,同时还可能因为疼痛而影响正常生活,甚至碰都不能碰。
很多时候,痘痘好了留疤也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鼻翼两侧长出了白色的脓痘,能不能用手挤呢?这就来告诉大家。
原因;与脸上其它部位相比,鼻子上更容易出现脂肪堆积和
堵塞的情况;面部痘即使不挤,也会慢慢自我好转消失;而鼻子痘,含有大量的脂肪,这些脂肪会被螨虫感染,形成发炎;因此解决
鼻子上的脓包型痘痘,将其排出来是必要的。
挤痘的时机:痘痘表面会出现白头;这表明内部基本上已化脓,并且内部压力大,易排出;如果挤得早了,痘痘比较深,里
面的还是脂肪排不出来;挤得晚上,痘痘会自动好转,留下未被
螨虫消耗的脂肪,这些残留的脂肪会在不久后又长成痘痘。
挤痘前必须剪短指甲并做好清洁工作;如痘痘表面用碘伏擦
一下;然后用干净的棉签按在疙瘩侧边,轻轻往中间挤,把痘挤破,排出里面的东西。
注意,一次是挤不净的,需要换棉签从痘痘的周围一点点往中间挤,这样才能把里面的东西挤出;挤之后一定要再用碘伏之类的消毒,并口服抗生素阿莫西林以预防感染。
这种挤痘形为比较危险,可以偶尔为之,不能反复作;更不能直接拿指甲挤;曾有女孩直接用指甲挤鼻子上痘,导致脑膜炎的。
如果用粉刺针挑的话,一定要消毒,最简单的消毒办法是用打火机烧10秒。
认识“三角区” 谨慎对待益健康

认识“三角区” 谨慎对待益健康
刘姿含
【期刊名称】《青春期健康》
【年(卷),期】2020()14
【摘要】知道吗?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可以勾画出多个三角区,这些区域集中了最重要的脏器、血管、神经、肌肉等器官。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功能不断衰退,这些三角区会变得格外脆弱。
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可能诱发多种疾病。
当鼻子旁长痘痘时,很多人会忍不住用手去挤,但皮肤科医生给出的警示是:“不要挤压,这里是危险三角区!”其实,人体的危险三角区并非只有面部有,颈部、肩部、膀胱等也存在。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刘姿含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建立运行机制,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市朝阳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
2.益生健康——生活每一天——访杜邦营养与健康中华区菌种商务总监金苏博士
3.腹腔镜下胆囊三角区结构变异的认识与处理
4.珠江三角洲陆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演变与健康研究:为认识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质量演变提供数据资料
5.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河湖健康评估--以上海青浦区“蓝色珠链”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脸上的痘痘挤不得

家庭医药 2017.0166健康生活·身边的医学脸上的痘痘挤不得□副主任医师 王 敏白领晓玲,其上嘴唇部长了一个小脓疱,她觉得这个小脓疱的位置正在面部的明显处,有碍自己的美丽形象,就用手去挤小脓疱,想借助外力早点儿把它除掉。
没想到这一挤,竟让她住了一周医院,花了不少钱不说,还耽误了工作。
晓玲觉得自已真倒霉,但医生却告诉她,这还不是最坏的结局,因为挤面部的小痘痘,最终导致被毁容,甚至危及生命的事都曾发生过。
挤了挤唇部的小脓疱,竟会出现危及生命这么严重的后果。
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这里的小脓疱,正处于人的面部“百慕大三角”,这里的痘痘不能随便挤。
这个“百慕大三角”,医学上称为“危险三角区”。
它是以鼻梁骨的根部为顶点,两侧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域。
它包括上唇、鼻子以及鼻翼两侧的主要面前器官。
“面部三角区”的痘痘很危险痘痘,现代医学称为痤疮、粉刺,多发于年轻人,是因为其代谢旺盛,分泌油脂较多,还喜食高热量和辛辣的食物,若再久坐于电脑前或经常化妆而忽视面部的清洁,这样更容易阻塞毛孔,从而形成痤疮等。
年轻人易长痤疮的部位:T形区域(指额头与鼻梁组成的部分)、面颊两侧及下巴。
它们大部分在“危险三角区”内,如果进行不当的挤压、揉捏或挑刺,轻则局部化脓、感染、遗留瘢痕,重则可能引起脓毒入脑并可致命,所以要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
为什么“面部三角区”的痘痘很危险,而其他部位的相对不危险呢?因为这个区域在解剖学上有其特殊性,面静脉经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常无瓣膜,血液可逆流至颅内海绵窦,加之这个部位的血供丰富,且鼻腔及鼻窦的静脉也直接、间接地与颅内静脉相联系,因此在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的三角区内的痘痘、疮疖等发生化脓性感染时,易经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相比之下,其他部位的痘痘还不至于引起颅内感染。
“危险三角区”危害分三等1.轻度危险等级★哪些不良生活习惯,或错误做法导致轻度危险等级?(1)用没有严格消毒过的手指挤压、揉捏、抠破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青春痘、粉刺、疮疖等,一方面手上的细菌会造成创面局部的化脓感染;另一方面会加重痤疮杆菌或疮疖内细菌的局部感染范围,出现局部红肿、疼痛,且还增加留下局部瘢痕的风险,影响面容。
抠鼻子“中毒”__帅哥变“猪头”

鼻子又堵又脏,奋力抠完鼻屎后,不仅感觉鼻子舒服了,有的人还会觉得精神上也很放松,感到十分舒适,于是爱上抠鼻子,没事就抠一会儿。为什么抠鼻子会给人带来满足感?这是因为鼻腔内神经末梢集中,对外界刺激很敏感。人在挖鼻孔时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应,让身体产生一种愉悦感。不过舒服的同时,也存在健康隐患。有个帅小伙,长期有抠鼻子的习惯,结果最近因为抠鼻子患上了面部丹毒,一张帅脸变“猪头”,惨不忍睹。小张(化名)刚开始只是鼻子有点肿胀,感觉没什么其他不适症状,便没有当回事。可到了第二天,小张发现整个面部肿胀到眼睛都睁不开,疼痛感明显。他赶紧去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发现是丹毒感染,医生告知小张可能是因长期抠鼻子致黏膜受损,经常便秘再加上压力过大,毒素排不出去而感染丹毒的。丹毒在中医上也称为“流火”,实际上它是由细菌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又称为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好发于面部和下肢。发生在面部的丹毒,一般是由于经常抠鼻子或者挖耳朵形成的鼻部或耳部的炎症导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经常熬夜,手术伤口、皮肤皲裂、轻度擦伤等造成皮肤出现伤口的行为,也都有可能诱发面部丹毒。早期丹毒患者会出现发烧、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面部会出现红疹、肿胀等。及时治疗后,皮肤不适在数日后可消退,有些严重的患者由于细菌扩散及毒素的作用,也可能发展为肾炎、心肌炎等。人体的鼻孔里有着丰富的血管,且非常脆弱,是潜在的出血区,受到轻微的刺激或磨损就会引起鼻出血。过度或粗暴地挖鼻孔行为会破坏这些血管,引发出血。鼻子位于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形成的“面部危险三角区”,出现感染情况时,病毒、细菌可能会通过静脉回流波及大脑,造成细菌性脑膜炎等颅内感染,或在静脉形成血栓,影响正常的静脉血液回流,诱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出现发热、头痛、休克、意识障碍等症状。有些人就会问,当我的鼻子难受时,该怎么办呢?如果鼻子经常不适,分泌物变多,应及时就医,针对性解决问题,不要通过抠挖等缓解不适。对于鼻腔内正常的分泌物,可以用干净柔软的纸巾擦拭,也可以用流动的水清洗鼻孔,防止鼻孔干燥、发痒。对于比较硬的鼻屎等,可以使用柔软的棉签蘸清水或淡盐水后轻轻探入鼻腔内滚动清除,或者用生理盐水冲洗软化后,再用棉签清除。一旦引起了丹毒感染,通常用内服和外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有时也会配合中药、物理治疗等方法,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要保证治疗彻底,不然容易复发。此外,患者还要加强皮肤护理。勤洗澡,保持皮肤的清洁,外出时做好防护工作,不要长时间暴晒。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清淡饮食,少辛辣、少油腻,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尽量少吃容易引发丹毒的食物,如羊肉、辣椒、海鲜水产等。保持良好、健康的作息习惯,不要熬夜。学会劳逸结合,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抠鼻子的危害 好多人每天都爱用手抠这里

抠鼻子的危害好多人每天都爱用手抠这里关于挖鼻孔的一些冷知识:挖不好会要命一项调查显示:对于挖鼻孔这件事,你是哪种?请对号入座。
四分之一的人每天挖一次。
五分之一的人每天挖五次。
二分之一的挖鼻孔强迫症患者每天花在挖鼻孔上的时间累积达5分钟。
四分之一的挖鼻孔强迫症患者每天花在挖鼻孔上的时间累积达15分钟。
鼻屎是什么?又怎么形成?鼻子为了防止灰尘和细菌等东西进入肺部,通过分泌粘液的方式来阻止他们。
这些粘液多数都被吞下去了(据说每天你的鼻窦会产生2升粘液,你自己会吞掉大部分)。
靠近鼻孔处的粘液被吸入的空气干燥了,混合鼻腔粘膜上皮脱落的组织,就形成。
挖鼻屎是怎么有害健康的?危害来源于挖鼻屎这个动作(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会吃下),偶尔挖一下鼻屎是无害的,但是过度频繁的话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这句话听起来好熟悉)一、挖鼻屎的动作有可能会损伤鼻毛鼻毛可以阻拦空气中的粉尘或病原体进入鼻腔,防止它们随着呼吸运动进入肺部,从而成为保护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
鼻毛属于纤弱的毳毛,即使是用手指轻柔的刮擦,也有可能使其断裂。
相信大家都有挖着挖着就会把鼻毛挖出来的经历吧。
二、引发严重感染人的手指上也带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有些微生物本不存在于鼻腔之中,当手指将其带入鼻腔中时有可能破坏鼻腔内环境的稳定,引发感染。
鼻腔的结构位于人体面部所谓的“危险三角”内,危险三角区域内发生的感染很容易经由静脉进入海绵窦,甚至经海绵窦进入颅腔,引起难以控制的颅内感染(常说危险三角区的痘痘不能挤,也是因为这个道理)。
三、引起出血鼻腔粘膜是柔软、脆弱而又富于血供的,不良的挖鼻孔方式,如用力过猛、插入过深、用道具挖鼻,或者用不干净的手指挖鼻等,极易导致鼻出血。
对于鼻粘膜稚嫩的儿童来说,挖鼻屎是其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所以挖鼻孔一定要注意方式、力度,如果鼻孔比较脏,可以应用生理盐水进行辅助清洗,又能清洁还能湿润鼻粘膜,减少了鼻出血的可能。
经常挖鼻孔会容易得感冒吗?鼻孔是呼吸道的一部分,里面有鼻毛及鼻粘膜,它们呼吸道防御的第一道屏障,经常掏鼻孔就会损伤这一道屏障,减弱了机体防御力,得感冒的风险就会增加。
护理学基础挤压面部危险三角问答题

护理学基础挤压面部危险三角问答题
摘要:
一、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概念和位置
1.面部危险三角区的定义
2.面部危险三角区的位置
二、挤压面部危险三角的潜在危险
1.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结构特点
2.挤压可能导致的问题
三、护理学基础中关于挤压面部危险三角的建议
1.避免在面部危险三角区进行挤压
2.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四、护理学基础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1.面部护理的基本原则
2.遵循护理学基础,确保患者安全
正文:
护理学基础中,挤压面部危险三角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敏感的问题。
面部危险三角区是指位于面部两侧鼻翼及嘴角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该区域的皮肤较薄,且血管丰富。
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可能导致一系列潜在危险,如感染、血栓、炎症等。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结构特点是皮肤较薄,血管丰富,且与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相通。
挤压该区域可能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海绵状静脉窦炎等严重
问题。
护理学基础中强调,在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在面部危险三角区进行挤压。
若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面部危险三角区不适,应及时就医。
遵循护理学基础原则,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
此外,面部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持皮肤清洁、保湿、防晒等,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有效预防面部皮肤问题,保障患者健康。
总之,护理学基础中挤压面部危险三角问答题提醒我们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原则,避免在面部危险三角区进行挤压,确保患者安全。
女人最需要保护的5个三角区

女人最需要保护的5个三角区
NO1:易长痘痘的面三角危险地带:这个三角区域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构成。
头面部有6条可以通向颅内的静脉,它们互有分支,相互沟通,形成一张致密的血管网。
这个区域的血管丰富,养分供应充足,废物、毒素清运比较及时,所以面部皮肤最为敏感、活跃,全身的问题也容易在这里集中体现。
NO2:引发头痛的枕三角危险地带:枕三角是指枕骨下,包括颈后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的范围。
这里有人体最复杂的关节:枕――第一颈椎――第二颈椎关节。
头部的左右旋转、点头、摇头动作主要靠这些关节完成。
正常颈椎向前微凸,神经动脉在中间穿行,这样的弧度很容易增加颈椎的弹性,使得头部震动减缓。
NO3:容易受伤的肩三角危险地带:肩三角相当于上臂间关节三角肌的位置。
这个区域肌肉厚实,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腋神经分布于其中,支配着三角肌的收缩和舒张。
全身其他关节只能做屈、伸两个动作,而肩关节由于具有特殊的球窝结构,可以做5个方向的动作。
NO4:女性的生殖三角危险地带:生殖三角由会阴深横肌、尿道膜括约肌和下方的三层筋膜组成。
在这个三角区域中包括了女性全部的生殖器官,让女性保持特有的月经、体形、皮肤和身体感觉。
NO5:憋尿易伤及膀胱三角危险地带:这个区域由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三者连线构成。
该处是储存体内残留尿液的地方。
所以,是毒素、废物停留最多的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鼻子属“危险三角区”长痘别乱挤
挤鼻痘引发高烧、头痛
29岁的陈先生日前因为挤鼻头痘痘(简称鼻痘、鼻疖)后出现鼻尖红肿、高
热、头痛等症状后被家人劝去就医。他自述,就医前一天发觉鼻尖有点肿痛,还
摸着一颗硬痘痘,心里觉得难受,便将痘痘内容物挤了出来。不料,当天晚上他
鼻尖伤口痛得厉害,洗脸时发现整个鼻尖又红又肿,还能感觉到类似脉搏的跳动
感,体温似乎也在升高,头更是隐隐作痛。
“前鼻镜检查就看见鼻前庭皮肤破溃、红肿,细菌乘虚而入引发的化脓性感
染。加上病人不知究竟,还用手挤压,导致感染扩大,病人到院时体温为39.4℃,
并伴有头痛症状,鉴于情况比较严重,建议住院治疗。”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
董玉礼教授告诉记者,一看患者的鼻尖红肿就知道是挖鼻子或拔鼻毛引发的感
染,这是鼻疖常见的发病原因。
董玉礼介绍,鼻疖是指鼻前庭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多
发于年轻人,它多长在鼻前庭部,也有在鼻尖或鼻翼两侧,此处被称为危险性三
角区。不少人以为痘痘挤掉就没事,殊不知,用手挤、指压或者不干净的器具去
挑破,则可能造成感染范围扩大,侵入脑颅,危及生命。
乱挤鼻痘有丢命危险
专家称,鼻部的痘痘一旦挤压,容易感染,感染也容易蔓延,引起多种病征,
甚至致命!据了解,由于鼻疖生长的部位组织少,皮肤与下面的结缔组织粘连得
比较紧,当皮肤发炎肿胀时,张力扩大,牵扯到神经末梢,这就是鼻疖引发疼痛
的原因。除了疼痛会蔓延,感染也会以绿豆般大的红色隆起为圆点,辐射周围,
一旦挤压,就会导致感染扩散。
董玉礼还称,鼻疖之所以可以致命,是因为引起了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发
生在从鼻根到两侧嘴角的三角形区域的‘面部危险三角区’,这个三角区有丰富
的血管,血液可以上下流通,通入颅内的海绵窦,挤压鼻疖,则可能把感染扩散
致海绵窦,引起窦壁发炎,使血液滞留凝结形成血栓,形成海绵窦血栓性静脉
炎。”他指出,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为寒颤、高热、剧烈头痛,除了局部
红肿、发热疼痛外,还可引起眼部水肿、眼球突出、失明等现象。倘若进一步发
展,大量的细菌与毒素进入到全身血液,导致发生严重的败血症及脓毒血症或脑
脓肿,救治非常困难。
“危险三角区”长痘早期控制不难消
专家指出,鼻疖其实不难治疗,只要在发病初期鼻疖未熟的时候,涂外用药、
服用少量抗生素,一般3-5天可消除。
2
另外,中医认为“危险三角区”长痘表示可能有胃肠不适,甚至长期便秘。
长期吃辛辣、油腻食物或嗜酒,就会导致胃肠蕴热,引发消化不良、口干、口臭、
便秘等问题,而且还容易在鼻头、唇周及三角区周围出现痘痘。因此,对于肠胃
不好的人,应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喝水,多吃蔬果等纤维素高的食物,还
可每天晨起即喝杯淡盐水,促进肠胃蠕动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