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教学案例及反思《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教学案例及反思归州镇航天希望小学宋菁林背景介绍:一、《咱们的课余生活》是三年级学生的第一次习作,它是学生尔后一生写作的起点,第一节课应当把爱好的培育放在首要位置。
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正好是新的学期开始,我就以愉快的暑假生活作为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试探的问题:一、如何培育学生的表达爱好?二、如何引导学生敢说会说?案例描述:一、解题“课余生活”一、书上告知了哪些课余生活?讲一讲上课之外的事。
板书:课余二、讲解“课余生活”:课余指下课后,在学校里或在家里、校外的学习、生活、工作;今天不讲学习,不讲工作,只讲生活。
什么叫生活?生活也确实是不只是一次,常常如此做的活动。
3、第一组课文里告知了咱们哪些课余生活?第一组导读提示告知了在操场上做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青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搜集标本……;《咱们的民族小学》写了“跳孔雀舞”、“摔跤”,《金色的草地》写了在蒲公英的草地上玩耍,《爬天都峰》写登山,《槐乡的小孩》写爬树勾槐米。
综合性学习还记录了整理房间、煮面条,和小朋友捉迷藏;展现台讲到读课外书、搜集邮票、小组办图片展。
归纳起来:第一组4篇课文都讲到课余生活,只是有的写得详细,有的写得简单。
二、说生活说一说“咱们”的课余生活:在同桌或小组内说课余活动的项目,依照教师提供的提纲练说:一、该活动的名称;二、材料预备;3、活动要求(人员组成)、规那么;4、活动进程(步骤)五、活动收成(乐趣、感受)。
如:踩绳索、踢毽子、滚珠子、拍豆腐、比脚力……(该简要提纲便于学生有顺序地说话,从“咱们”过渡到“我”)看看咱们的课余生活二、播下学生课余里的生活片断:捉迷藏、学书法、带小狗散步、学画画、玩沙子(出示图片,帮忙学们回忆自己的暑假课余生活)师:夏天的天气可真热呀!我最喜爱到泗溪游泳了。
瞧,小溪里的人真多,他们有的在划竹排,有的在玩水枪,还有的在晒太阳。
《我的课余生活 习作课堂反思》优秀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反思精选我的课余生活习作课堂反思今天上了三年级第一次次习作课,感觉真的很郁闷!不过,我相信通过我这样不断的实践、思考,应该会有进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课堂进行一次反思!本来课堂的状态是这样的:第一课时1.老师谈话引入。
一是说昨天口语交际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写的课余生活的文章念给孩子听——这两个环节中,第二个学生虽然听得很起劲,但实际上对学生习作没作用。
虽然强调老师写下水作文,但是必须运用得当。
2.学习范文。
昨天,我从孩子们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课余生活的文章让孩子们回家读,并做了一篇读书笔记,还积累了一些感受。
今天课堂上让孩子们从反问里体会这些东西:注意文章有开头,有结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抓住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动作。
(反思;这个环节设计不好,意图好,但是和学生的交流没有建立好的耳屏台,学生是被动体会,收获也不深刻。
原因还没找到。
)3.小组里说,全班引导。
接着让孩子们在自己小组里自己说,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说,结果发现说得很不好。
于是马上改变教学计划,立刻选择了其中一个同学的来和大家说,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明白——抓住动作。
为了这个我让孩子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还让他们说,我来做动作。
(反思:这里处理得比较好,发现问题立刻改变计划,并且比较好的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动作。
但是,失败就在于前面的环节的节奏太慢,耽搁时间了,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第一节课下了)第二课时1.带着学生总结了方法:一要主要开头和结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把顺序安排好,还要注意写好动作。
2.接着让学生自己写,我在全班观察。
特别针对几个孩子做了指导。
发现了孩子们时间上是没有管我刚才和大家总结的经验的(看来前面的学习多半都是无用功,为什么这样呢?)3.全班评改。
我把几个写得比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读了读,边读边点评。
最后选择了一个孩子的文章来集体修改。
原文如下: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出去了,没人帮我折被子。
三年级习作《我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

三年级习作《我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我的课余生活》是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
格式、字数、标点、词语、句子、修辞等等,都是相对崭新的东西,学生从了解到运用,从以前的阅读到真正的动笔写作,难度上加大了。
另外三年级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即便有一定生活体验,也因缺失了必要的表达能力而容易对写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可以说,三年级的习作既承接巩固一二年级的字词教学,又开启中段年级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本次习作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第一堂课口语交际,交流课余生活;第二堂课动手写写作(草稿);第三堂课修改习作,誊抄作品。
现将整个流程中出现的不到位之处做出反思:1. 文不对题。
我对孩子们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将所写之事表达清楚,描写具体完整。
然而在修改草稿的过程中,却发现不少同学的作文似“流水账”般索然无味。
该写具体的课余生活,该有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粗粗几句话带过,反倒是与主题无关的闲话倒是不少。
譬如某小朋友一篇关于“溜冰”的作文,在相当吝啬笔墨地写了溜冰的过程之后,竟出现了如下内容:溜完冰,我们都口渴了。
于是我说:“我们去买饮料吧。
”他说:“好吧”。
我说:“我请客。
”于是我俩高高兴兴地去了店里。
又譬如一位小朋友写“玩溜溜球”,却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告诉我这溜溜球的来历是买牛奶送的。
这样的内容出现在这里不禁让我哑然失笑,但细细反思之后,问题可能出在我身上。
在口语交际的时候应该重点训练、专门训练孩子们如何将一件事情写细、写具体、写清楚,而不是仅仅考虑课堂气氛,仅仅为了不让孩子们讨厌写作,让孩子们在交流的时候思维有了偏差。
这一点我在第三课时让学生自行修改的时候做了及时的纠正,让孩子们自己、同桌之间找找与主题无关的话,并及时删去。
2. 作文基本思路欠缺。
有人说,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让他们自由发挥。
但其实,孩子们连最基本的作文知识都没有,又从何谈起说写作文呢?所以我觉得应先让孩子们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于是我要求孩子们作文一定要先审题,再选材,最后成型。
口语交际和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后反思

口语交际和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后反思
口语交际和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后反思上周,我用自己精心设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我的课余生活》的教案进行上课,三堂课下来,有惊喜也有不足,反思如下:
一、扩展孩子说话的范围
我在教学设计中是把尽可能想到的课余生活的内容写在纸
条上,让各小组长派代表来抽签,按照抽中的话题来说话。
这种形式很吸引学生,当老师一宣布,个个都很兴奋,说话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可是,当学生拿到纸条后,在循堂中,我听到一些同学说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才恍然:我已经把话题的范围局限了,违背了初衷。
我应该把这些话题全部展示出来,让大家有选择的余地才对呀。
立即在课堂上进行改革:让孩子说出还有哪些课余生活的范围?孩子们进行一一的
补充,兴趣很广。
最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补充的内容进行小组内交流。
二、促使小组每个成员都交际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为了避免小组内优秀生唱独台戏。
我要求小组长安排每个同学都要说话,然后推选出说得最好的同学上讲台进行全班交流。
当小组成员全部都说完后,组长可以举手告诉老师。
循堂期间,我特意留意平时不开口的同学,非常可喜,我发现他们都很投入。
如何促使小组有效合作,是我要思考的方向之一,我打算让小组长设
五、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倾听习惯,每次活动,都把评比倾听放在首位,所以总的来说,学生的倾听修养还是不错的。
但是我要求“轻声细语”小组交流还是比较难达到,看来还需要长期的训练。
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

作为老师,我不想采取孩子的第一年,因为他们不明白什么,必须教任何东西。
作为一个语言老师,我不想要三年级的孩子,因为写作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因为以前有几三年级,所以做心理准备,还仔细准备了教训。
第三卷的第三卷的组成是我的业余时间,我让孩子提前记录自己的放学后的生活。
在口语沟通班中,孩子都很好,但不具体,写这不够。
因此,在学习班上,交换写作内容后,我选了一篇文章,要求学生观察几个自然分段,每段自然分段是什么?学生很快回答。
为了澄清写作系统,接下来是如何写一个具体的。
我展示了本文的作者第一次写文章和第二次修订的文章进行比较,发现有什么区别?学生在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发现的指导下描述。
最后,我教学生学习。
书面草稿交出来,孩子们基本上能够分段,规则也更清晰,最大的问题不是具体。
例如:学会跳舞,介绍相关内容后,我会去这种方式学习是啊,他们学会了。
在遇到的困难中,故事没有通过,只能送回来补充;一些报纸样的书到课外生活再次列出,我不得不帮他梳理细节,然后让他回去改写;幸运的是,还要修改原来的帮助他添加,修改,删除,有时候写的比他们多,所有的红色笔记。
所以重复了几次,只是让他们在复制的文本中转录。
我知道每个类的情况都是类似的,但是孩子如何能够更快地写入写作状态,写出优秀的文章,值得思考,必须让孩子们读书,多积累,多练习。
嘿,路是长的西溪西,我会上下下来的追求。
课余生活教学反思

课余生活教学反思《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书《语文园地》的一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交际氛围,并且注重口语交际课的师生、生生双向互动的要求,设计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展示才艺等各种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设计中比上一节有很多的改进之处,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觉到,只有创设愉悦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兴奋起来,并在课堂中加强互动的设计,才能让口语交际课真正地活起来,收到应有的成效。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
我认为,教活口语交际课,这个“活”的金钥匙就是要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
因此,我设计了“小记者采访、亲友团补充”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将整个交际依托在一个游戏形式之中,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畅所欲言。
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
这样的课堂环境气氛中学生才能有说话的欲望,但只有说话的欲望还不完美,口语交际应是面对面的“互动”信息交流活动。
交际的双方要不断地发出信息,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双随着交流的需要在不断转换,说者要根据听者的情绪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材料,而听者要认真倾听,并根据说者的表述,认真倾听,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答。
同时,双方的信息通道是畅通的,双方的表达是相互促进的。
所以,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的听、说、问、评、争论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交际”。
因此,在我发现生生交流中出现了只有你问我答而没有两人互相交流的情况后,立刻即时提出了“交流”的主导思想,增强导练力度,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设立了“金话筒”奖鼓励学生,尤其是后面的让学生向教师提问,每个孩子都对教师的课余生活有着莫大的好奇,每个人都迫不及待的举手向教师提问,教师回答的同时也与学生产生了更多的交流,这一环节更是使课堂气氛活跃到了极致,促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提高。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9篇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9篇《我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1学习本课,首先得弄清楚课余和课间的区别。
课间指两节课之间的时间,课余则指上课以外的时间。
在某种程度上,课余包括课间,范围大一些。
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求学生画画自己的课余生活:在学校运动场上所做的运动,或者在野外如何描绘动人的风景,或者在小区人们所干的有益活动……课堂上,一些学生对“课余”理解得较透彻,因此作业画得丰富多彩。
上完课后,我的心情是喜忧参半。
因为,这些学生真正是会玩、会过课余生活的学生。
另外部分学生是在“瞎玩”。
本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课之前没有很好地布置课余生活作业,即留意自己的课余生活。
这使某些学生课堂上的大脑一片空白。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要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有备无患。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2《我的课余生活》是三年级第一单元的第一个习作。
作为刚刚正式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感到写作文很吃力,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
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呢?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首先利用课文内容如第一课引导学生去体会课余生活中的乐趣,多个心思留意生活。
并用心记录。
二、作文讲解时引导学生先联系记录想想自己做了什么,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翻翻自己的记录,抓一个你最深刻的课外事来写。
三、尽可能多方面引导学生,拓宽学生写作内容的范畴。
比如,提示引导学生课余生活分运动类(爬山等)游戏类(玩球)学习类(去补习班补课)外出类(旅游)等。
四、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说,如“谁”在哪“干什么”‘我的感悟”等等。
并把相关内容简单写下来。
再适当引导学生用上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
这次作文下来,比我想像中要更好的多。
今后继续努力。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3《我的课余生活》是我正式接触新课程作文的第一课。
作为刚刚正式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本身应该对写作文有一种神秘感和新鲜感。
可孩子们一听要写作文了,第一反应就是“喔……”,从语气中能感觉到他们对作文的厌倦感。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课的教学反思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课的教学反思《我的课余生活》作文课的教学反思《我的课余生活》是三年级孩子的第一个习作课。
作为刚刚正式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我发现有许多孩子已经对于写作文这件事情产生了畏惧、甚至是排斥的心理。
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以“我”入手,想一想课余我做了些什么,给我感触最深的又是什么。
想一想自己在课外,在节假日,在寒暑假里都参与了哪些活动,做了一些什么事情?这样孩子们就会发现,值得我们写的课余生活是非常多的,只要选择自己喜欢写的`就可以了。
它可能是游戏娱乐,如跳皮筋、踢毽子、跳绳……也可能是家务劳动,如洗衣服、擦地、收拾屋子……还也可能是个人爱好,如小制作、弹琴唱歌……经过这样的回忆过程,孩子们的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串串相关的事情来。
二、按照一定顺序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较为完整地写下来。
确定好自己要写的课余生活,怎样把它写下来呢?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曾经学过的课文,如《金色的草地》一课,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
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恢复了绿色;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最后作者写了自己对草地的感情。
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自己的感受”这一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还有《爬天都峰》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三、注意用上恰当的词句,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要能让别人从中体会到快乐。
如《金色的草地》,因为我和弟弟发现“有趣”的蒲公英的开放使草地变色的秘密,就把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花的理由交代清楚了。
习作时,还可以运用从其它课文学习到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之,希望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会努力地让学生喜欢表达,喜欢写作,喜欢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
作为老师,我不愿意带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教,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
作为语文老师,我不愿意带三年级的孩子,因为教写作文将成为一大难题。
因为之前带过几个三年级,所以做好了心理准备,也认真地备了课。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是《我的课余生活》,我让孩子们提前记录了自己的课余生活。
在口语交际课上,孩子们说得都挺好,但不够具体,写作文这样是不行的。
因此,在上习作课时,在交流了写作内容之后,我挑选了一篇范文,请学生观察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
弄清写作条理,那接下来就是如何写具体了。
我出示了这篇范文作者第一次写的文章和第二次修改后的文章作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引导之下,发现加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教学反思《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
最后我教学生取题目。
作文草稿本交上了,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分段,条理也比较清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具体。
比如:写学跳舞的,在介绍完相关内容之后,就来一句“我就这样学呀学呀,就学会了。
”中间遇到的困难,发生的故事通通没有,只能发回去补充;有的报流水账似的把课余生活罗列了一遍,我只好帮他理清详略再让他回去重写;但凡大体上还好,还能修改的就在原文上帮他添加、修改、删除,有时写得比他们还多,全是红色笔记。
就这样反复几次,才放心让他们誊抄在作文本上。
我知道每个班的情况都差不多,但如何能让孩子们更快地进入写作的状态,写出优秀的作文,这是值得思考的,必须让孩子们都看书,多积累,多练笔。
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