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常用药及注意事项,必看
雾化吸入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1. 什么是雾化吸入药物?
雾化吸入药物是指将药物以非细胞毒性的方式喷入气道后,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组织表面,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常常使用的设备有雾化器。
2. 雾化吸入药物的作用通常体现在哪些方面?
雾化吸入药物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缓解喘息
此类药物被誉为抗过敏药,能够帮助缓解哮喘、支气管炎及其他慢性肺部的症状。
2.2 对感染有帮助
可以通过使用含有抗生素的雾化吸入药物来投放药物以防止感染。
2.3 肺癌患者的辅治疗法
肺癌患者可以通过吸入雾化吸入药物来防止出现咳嗽、呼吸急促,也帮助提高病人的呼吸道免疫力。
3. 雾化吸入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使用雾化吸入药物需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3.1 使用前要彻底清洁设备
将雾化器清洁干净,以免残留物进入气道。
3.2 遵循医生的建议
遵循医生的推荐,按照病情用药,正确使用药物。
3.3 注意药物浓度
医生会指定正确的药物浓度,患者要根据药物浓度使用雾化器设备,避免浓度过高过低。
3.4 注意药物类型
不同的药物类型治疗的疾病也不同,要根据病情选合适的药物。
4.
雾化吸入药物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常用治疗方式,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缓解喘息、对感染有帮助和辅助治疗肺癌等。
使用时需要注意设备清洁、医生建议和药物浓度类型。
以上是有关雾化吸入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雾化治疗作用、常用药物、适应症、不适宜使用雾情况、最佳时机与推荐时长、不良事件及预防措施

雾化治疗作用、常用药物、适应症、不适宜使用雾情况、最佳时机与推荐时长、不良事件及预防措施雾化治疗是有效的给药方式,特别是对于儿童咳嗽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它通过将药物变成雾状粒子,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能快速发挥治疗作用。
与口服和静脉注射相比,雾化治疗通常具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并且安全性较高。
常用雾化药物在临床治疗中,雾化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生理盐水、高渗盐水、化痰药,甚至中成药等。
1、支气管扩张剂。
用于治疗或缓解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的症状。
这类药物可以帮助放松和扩张气道。
常见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
2、皮质类固醇。
用于减少气道的炎症和敏感性,常见于哮喘和COPD的长期治疗。
例如布地奈德(Budesonide)和氟替卡松(Fluticasone)。
3、抗生素。
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
例如妥布霉素(Tobramycin)、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庆大霉素(Gentamicin)。
4、黏液溶解剂和稀化剂。
用于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帮助其更容易被排出。
常见的药物包括氨溴索(Ambroxol)和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
5、抗过敏药物。
如可用于治疗过敏性哮喘或其他过敏性呼吸道疾病。
6、抗病毒药物。
用于治疗特定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利巴韦林(Ribavirin)。
7、联合制剂:某些雾化药物可能是两种或多种药物的组合,如支气管扩张剂和皮质类固醇的组合,以提供综合治疗效果。
适用疾病1、支气管哮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这是明确需要进行雾化治疗的疾病,其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被常用于长期治疗和控制。
2、婴幼儿复发性喘息:这些患儿可能需要按照哮喘的治疗原则进行长期吸入治疗。
3、毛细支气管炎伴喘息(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病人中,可考虑使用高渗盐水雾化。
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雾化吸入是一种将药物以液体形式转化为可吸入的细小颗粒,并通过呼吸道送达到肺部的药物给药方式。
它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和其他一些系统性疾病。
以下是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1.常见临床应用:雾化吸入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囊性纤维化、肺部感染、肺炎、支气管扩张症和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银屑病以及其他一些系统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
2.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
常见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溶液剂量制剂等。
3.雾化设备:常用的雾化设备包括雾化器、压缩机和喷雾器。
雾化器是将药物转化为细小颗粒的装置。
压缩机则是提供压缩空气的装置。
喷雾器是一种可单独使用的雾化装置,其药物由自行产生的气流将其雾化。
4.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雾化器:使用雾化器前,请仔细阅读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不同型号的雾化器可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清洁方法。
(2)合理选择药物剂量:药物的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病情来确定。
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副作用,而剂量过低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3)保持设备清洁:每次使用雾化器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设备,以避免细菌滋生,减少感染的风险。
(4)避免交叉感染:不同患者之间的雾化器是不能共用的,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请为每位患者配备独立的设备。
(6)使用合适的面罩或嘴咬器:雾化吸入可以使用面罩或嘴咬器进行。
对于小儿和年幼的患者,面罩是较好的选择,而对于成年患者,嘴咬器则更为方便。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解析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解析雾化吸入治疗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使药物直接到达气道或者肺脏,相较全身用药所需剂量较小,药物起效时间较口服药物快,副作用相对较少,因此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
但是哪些药物可以雾化吸入,剂量怎样?目前医院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 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黏液溶解剂等。
一、糖皮质激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可有效缓解哮喘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肺功能, 控制气道炎症, 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以及降低死亡率。
此外,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规律治疗同样适用于重度伴频繁急性加重的 COPD 患者。
但是地塞米松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地塞米松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进入体内后须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
地塞米松结构上无亲脂性基团, 水溶性较大, 难以通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治疗作用。
由于雾化吸入的地塞米松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 导致肺内沉积率低, 气道内滞留时间短, 难以通过吸入而发挥局部抗炎作用。
另外, 由于其生物半衰期较长, 在体内容易蓄积, 对丘脑下部 - 垂体 - 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也增强, 因此不推荐使用。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应选择专门的吸入性制剂,如国内有布地奈德。
雾化溶液: 0. 5 mg/2 mL; 1 mg/2 mL。
,一次 1 ~2 mg, 一日 2 次。
二、β受体激动剂支气管舒张剂是哮喘和 COPD 患者预防或缓解症状所必需的药物, 而吸入治疗为首选的给药方式。
常用药物及用量用法如下:1. 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溶液: 5 mg/mL。
雾化器雾化给药, 切不可注射或口服。
间歇性用法可每日重复 4 次。
成人每次 0.5-1.0 mL(2.5-5.0 mg 硫酸沙丁胺醇) , 应以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2.5 mL。
也可不经稀释而供间歇性使用, 为此, 将2.0 mL(10 mg 硫酸沙丁胺醇) 置入雾化器中, 让患者吸入雾化的药液, 至病情缓解, 通常需 3-5 min。
雾化吸入疗法的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雾化疗法是应用特制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将水分和药液形成气溶胶的液体微滴或固体微粒,被吸入并沉积于呼吸道和肺泡靶器官,以达到治疗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
雾化吸入的药物很多,运用最广泛的是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临床上也有人把氨溴索注射液、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雾化吸入。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代表药物是布地奈德,不良反应轻微,较常见的是声嘶、咽喉部不适、口腔念珠菌病等,为预防这些不良反应,应谨记每次吸入后要清洁漱口。
虽然地塞米松也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不推荐地塞米松进行雾化吸入,因为地塞米松水溶性较大,难以通过细胞膜与受体结合,在肺内沉积率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不好发挥药效,且其半衰期较长,在体内容易蓄积,对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也强。
另一类是支气管舒张剂,这是呼吸科最为常用的药物,常用药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不良反应较为轻微,茶碱类药物虽然也有平喘作用,但其对气道上皮有刺激作用,不推荐用于雾化吸入给药。
联合雾化吸入的,注意布地奈德可与沙丁胺醇或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但布地奈德不宜与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复方制剂联合吸入,因为这种配伍是不相容不合适。
即便如此,临床上还是很多地方直接把布地奈德和可必特液放在同一个雾化器联合雾化吸入,我们要予以注意。
还有一类是抗菌类药物的雾化吸入,主要是为了增加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全身不良反应,常用药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等,不过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剂,临床以静脉制剂替代,而静脉制剂并不完全适用于雾化给药,因为静脉制剂中含有防腐剂等。
很多人喜欢用庆大霉素进行雾化,但庆大霉素的说明书及药典均未提及可用来雾化给药,其疗效及安全性尚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注意事项:1. 先漱漱口,清洗孩子嘴里的食物残渣等,以免妨碍雾滴深入;吸入前不要抹油性面霜,因为药物会吸附上去;最好选择孩子安静、不哭闹时吸入(看动画片分散精力,或趁孩子睡着时),烦躁状态下呼吸为浅表呼吸,不利于药物发挥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化吸入常用药及注意事项,必看
雾化吸入疗法是用专用雾化装置将吸入药物分散成液体或固体微粒即气溶胶的形式,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吸气时随气流进入呼吸道及肺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达到洁净、湿化气道、局部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雾化吸入治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无创伤、全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痛苦小、不需患者刻意配合等优点。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黏液溶解剂、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及其他药物。
雾化吸入常用药及注意事项
分类药物注意事项
患临床症状不缓解或有刺激性呛咳应停
用。
支气管哮喘患儿禁用。
FDA批准的、未在国内上市的雾化吸入用药:
氟尼缩松、糠酸莫米松:用于哮喘。
色甘酸钠:预防支气管哮喘。
曲前列环素、伊洛前列素:用于肺动脉高压。
羟乙基磺酸戊双脒:用于HIV者预防杰氏肺囊虫肺炎。
乙酰甲胆碱:用于检测气道高反应性。
雾化吸入疗法注意事项
①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引
起呕吐。
②少数雾化吸入后,可能会出现“治疗矛盾现象”即没有出现
支气管舒张,反而诱发支气管痉挛。
原因可能是药液低渗、防
腐剂诱发、气雾的温度过低或对药液过敏。
③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作雾化吸入;碱性药液、高
渗盐水及蒸馏水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致支气管痉挛,避免用于
雾化吸入;油性制剂不能以吸入方式给药,可引起脂质性肺炎。
④心、肾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者要注意避免湿化或雾化量大造成肺水肿;对自身免疫功能减退者雾化吸入时,应重视诱发口腔霉菌感染问题。
⑤超声雾化疗法不宜用于含蛋白质或肽类药物的雾化治疗,也不宜用于混悬液如脂溶性糖皮质激素的雾化治疗。
非雾化剂型使用原则
①地塞米松:无雾化剂型。
该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进入体内后需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不良反应大。
结构上无亲脂性基团,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生物半衰期较长,在体内容易蓄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强,故不适合雾化。
②庆大霉素:无雾化剂型,气道药物浓度过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易产生耐药,同时可刺激气道上皮,加重上皮炎症反应,故不适合雾化。
③α-糜蛋白酶:多肽酶。
无雾化剂型,对视网膜毒性较强,雾化时接触眼睛易造成损伤;遇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于咽部、肺部手术者;有报道该药对肺组织有损伤,吸入气道内可致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故不适合雾化。
但可超声雾化使用,目前已有临床应用报道,但有效性尚须进一步证实。
④中成药注射液:雾化吸入使用的临床经验及基础研究均不足,疗效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均有待验证,不常规推荐。
参考文献:
1.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706
2.吸入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4):241-243
3.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2):105-109
4.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6):504-510
5.物联网辅助雾化吸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国际呼吸杂志,2017,37(10):721-728
6.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2018,36(2):95-104
7.雾化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1):807
8.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