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变蒸和外感发烧的原理 以及绿色退烧法分享
如何正确给小孩做薰蒸缓解感冒发烧的不适

如何正确给小孩做薰蒸缓解感冒发烧的不适薰蒸是一种常用的自然疗法,可以缓解感冒、发烧等症状。
然而,对于给小孩进行薰蒸护理的父母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不安全因素。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地给小孩做薰蒸,以缓解他们感冒和发烧的不适。
1. 准备工作在做薰蒸之前,确保准备充分。
1.1 准备一个适合小孩使用的薰蒸设备。
市场上有许多儿童专用的薰蒸器具,如便携式面罩或蒸汽机,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设备。
1.2 选择适宜的药物。
薰蒸可以用纯净水或者添加药物进行,比如可以使用薰衣草或者迷迭香精油。
但是,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的成分或是香料的药物,以免对小孩的肺部造成伤害。
2. 注意事项在进行薰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温度控制。
薰蒸时蒸汽的温度不应太高,一般控制在45摄氏度以下。
过高的温度可能对孩子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可以使用温度显示器来监测蒸汽温度,或者在进行薰蒸前先用自己的手感受一下蒸汽的温度。
2.2 时间控制。
薰蒸的时间不宜过长,10到15分钟即可,最长不超过20分钟。
过长的薰蒸可能导致孩子疲劳或不适,甚至对皮肤产生刺激。
2.3 距离控制。
孩子与薰蒸设备的距离应保持适宜,以免烫伤皮肤或引起其他意外伤害。
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监护孩子的行为,避免他们接触到设备。
3. 常见问题解答3.1 孩子感到不适怎么办?如果孩子在薰蒸过程中出现不适,如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薰蒸并将他们移至通风的地方。
如果症状持续或恶化,及时咨询医生。
3.2 薰蒸对孩子有副作用吗?一般情况下,正确的薰蒸操作是安全的。
然而,如果使用的药物成分不当或者蒸汽温度过高,可能会对孩子的呼吸系统或皮肤造成伤害。
因此,家长在使用薰蒸之前应了解药物的成分并注意控制合适的温度。
3.3 什么时候不适合给孩子做薰蒸?孩子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适合薰蒸:高烧不退,呼吸困难,严重哮喘,心脏病或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在这些情况下,建议家长尽快就医,避免采用薰蒸等自然疗法。
小儿发烧不能不了解-----变蒸(

小儿发烧不能不了解-----变蒸(小儿变蒸论如果篜变被误用寒凉药退烧,特别是1岁之前,对孩子的身体是巨大的打击,发生的越早,打击也就越大。
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日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
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后一百二十八日复大蒸。
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
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
其变蒸之候,变者上气,蒸者体热。
变蒸有轻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尻冷,上唇头白泡起如鱼目珠子,微汗出;其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哯,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
又云目白者重,赤黑者微,变蒸毕,自精明矣。
此其证也。
单变小微,兼蒸小剧。
凡蒸平者五日而衰,远者十日而衰。
先期五日,后期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耳。
儿生三十二日一变,二十九日先期而热,便治之如法,至三十六七日蒸乃毕耳。
恕不解了,故重说之。
且变蒸之时,不欲惊动,勿令傍多人。
儿变蒸或早或晚,不如法者多。
又初变之时或热甚者,违日数不歇,审计变蒸之日,当其时有热微惊,慎不可治及灸刺,但和视之,若良久热不可已,少与紫丸微下,热歇便止。
若于变蒸之中,加以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其诊皆相似,惟耳及尻通热,口上无白泡耳。
当先服黑散以发其汗,汗出温粉粉之,热当歇,便就瘥;若犹不都除,乃与紫丸下之。
儿变蒸时,若有寒加之,即寒热交争,腹腰夭糺,啼不止者,熨之则愈也。
【熨法即炙粉絮熨之。
】变蒸与温壮伤寒相似。
若非变蒸,身热耳热尻亦热,此乃为他病,可作余治。
审是变蒸,不得为余治也。
又一法:凡儿生三十二日始变,变者身热也;至六十四日再变,几且蒸,其状卧端正也;至九十六日三变,定者候丹孔出而泄;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以能欬笑也;至一百六十日五变,以成机关也;至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五机成也;至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以能匍匐也;至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以知欲学语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以亭亭然也。
孩子发烧,不妨考虑下“变蒸”

孩子发烧,不妨考虑下“变蒸”最近接的小孩,都是发烧的。
家长一遇到发烧就手足无措,比较紧张。
有的是急急忙忙服药,有的给孩子就打吊瓶。
事实上我一直在给妈妈普及着孩子发烧怎么办的一些知识。
我们说孩子发烧,如果精神状态好。
孩子饮食正常,不烦躁的情况下。
我们不妨考虑下变蒸!什么叫变蒸?变蒸就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出现发烧或者汗出、脉象比较乱。
这么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事实标志这孩子正在成长。
古人的变蒸论,中有这么一段话,“变”则精神奕,“蒸”则骨骼成。
孩子通过变,情绪、心理、心智模式不断的改变;通过蒸孩子的骨骼一天一天的形成。
这就让我联系到前面我讲过一些人智医学的理论,在人智医学认为孩子发烧至少有4大功效。
1、提高孩子的抵抗力2、孩子的情商不断的提高3、提高孩子的弹性,也就是承受痛苦的能力4、筛选从父母那个地方遗传过来的一些不良基因从这4个方面来讲,发烧是一件好事。
也是非常有用的一件事。
所以千万不要见烧止烧!惊慌失措,用退烧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一定要让家长明白,把烧分成不同的模式或者类型。
1、孩子能吃、情绪好、不烦躁、睡眠好;2、孩子精神状态差、发蔫、烦躁、不想吃前者我们不妨考虑变蒸,所以变蒸论里面讲的是32天一变、64天一蒸。
这样一来,孩子经过10变(320天)5蒸,实现了五脏六腑和骨骼的形成。
同时也会把体内的一些胎毒通过变蒸而散掉!这就是说发烧是孩子必须经历,而且通过发烧形成五脏六腑这么一个过程。
所以当孩子32天的时候,发烧,我们就叫初变,这个时候孩子肾脏功能在发育。
64天发烧,这个时候膀胱在发育。
96天发烧,这时候心功能在发育。
128天发烧,孩子的小肠在发育。
160天的发烧,这个时候孩子的肝功能就在发育192天的时候,就是我们说的6变3蒸,胆囊在形成。
也就开始学会闭目!224天的时候,小孩的肺功能通过发烧,便得比较完善。
256天(8变4蒸)的时候,孩子的大肠就开始发育288天(9变)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出现脾功能的发育。
快速缓解儿童感冒发烧的中药熏蒸疗法

快速缓解儿童感冒发烧的中药熏蒸疗法感冒发烧是经常困扰儿童的健康问题之一,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和发热等。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快速、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
中药熏蒸疗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熏蒸疗法,并探讨其对儿童感冒发烧的缓解作用。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利用中草药的独特药性通过蒸汽或热水蒸汽形式进入人体,达到缓解身体不适的目的。
这种疗法已经在传统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多年,得到了众多患者的认可。
首先,中药熏蒸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吸入草药提取物所释放出的精华成分,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从而缓解感冒发烧等症状。
中药的药性可以通过蒸汽带入呼吸道、鼻腔和喉咙,起到清热祛痰、止咳化痰、消炎和杀菌的作用。
这种作用方式使得中药能够快速渗透到患者的体表和体内,加速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缓解感冒发烧的效果。
其次,中药熏蒸疗法的优势在于其安全性和温和性。
相比于药物口服或注射,中药熏蒸疗法避免了内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也降低了药物对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此外,中药熏蒸疗法不会产生依赖性或过敏反应,适合儿童使用。
对于一些不宜口服药物的特殊儿童,如哮喘患者或婴儿,中药熏蒸疗法尤其适用。
然而,尽管中药熏蒸疗法有诸多优势,对于儿童使用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必须确保所使用的中药安全无毒,并且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
其次,使用熏蒸器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控制,避免烫伤或其他意外情况发生。
最后,儿童在熏蒸疗法时需要有成人陪同,确保其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中药熏蒸疗法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进行不同的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熏蒸疗法:1. 银花蒸脸法:将银花煎煮成汁,然后放入熏蒸器中。
儿童佩戴适当的面罩,轻柔地蒸脸,每次5分钟,每天2-3次。
2. 辛夷蒸足法:将辛夷花煎煮成汁,加入适量的温水,用来泡儿童的双脚。
每次15-20分钟,每天1-2次。
3. 柴胡蒸床法:将柴胡煎煮成汁,用来擦拭儿童的床铺。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药熏蒸疗法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药熏蒸疗法感冒和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护理。
然而,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中药熏蒸疗法在治疗儿童感冒发烧中的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儿童感冒发烧的中药熏蒸疗法,包括其原理、方法和安全性。
一、中药熏蒸疗法的原理中药熏蒸疗法利用中草药的挥发物质进入呼吸系统,并通过其抗病毒、抗菌和抗炎等特性来治疗感冒和发烧。
中药熏蒸疗法中常用的草药包括薄荷、马齿苋、罗汉果等,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功效,可以缓解儿童的感冒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二、中药熏蒸疗法的方法1. 准备草药:选择干燥、新鲜的中草药,如薄荷、马齿苋、罗汉果等,并将其研磨成粉末状。
2. 熏蒸设备:准备一个熏蒸设备,可以使用电子蒸汽机或者传统的铁锅。
确保设备安全可靠,与儿童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烫伤。
3. 熏蒸过程:将研磨好的中草药粉末倒入熏蒸设备中,并加热至适当的温度。
然后将设备放置在儿童的房间内,确保儿童舒适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4. 熏蒸时间:每次熏蒸持续20-3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直至儿童的感冒和发烧症状缓解。
三、中药熏蒸疗法的安全性中药熏蒸疗法在正确使用和适当控制下是安全有效的。
然而,家长在使用中药熏蒸疗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年龄限制:中药熏蒸疗法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对于年龄更小的婴幼儿,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2. 草药选择:选择中药时要确保其无毒副作用,并避免过敏物质。
3. 温度控制:在进行中药熏蒸时,要确保熏蒸设备的温度适中,以免烫伤儿童。
4. 监督与控制:家长应在儿童进行中药熏蒸时进行监督,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熏蒸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儿童感冒和发烧的症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熏蒸疗法并不是万能的,对于更严重的感冒和发烧情况,还是需要儿科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
结论中药熏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儿童感冒和发烧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正确的使用和控制下,中药熏蒸疗法是安全有效的。
有一种小儿发热叫变蒸

有一种小儿发热叫变蒸有一个之前的同事给我电话,告诉我她家的8个月宝宝发烧了,问我有没有好的办法,她不想这么小的孩子就去打吊针。
我让她这几天什么都别给孩子做,就是观察孩子,如果食欲好,精神状态好,发烧不超过38.5度,就多喝点水或者果汁就好。
没有几天,她告诉我孩子的烧自己退了。
过了大概一个月,又给我电话,同样的事情,并说这次婆婆非要带孩子去看病,我告诉她要坚持先不要去医院,像上次这样观察,没两天,孩子的烧自己又退了。
而我的孩子,只要体温不操过39.5度,是不会去医院的。
为什么孩子发热却不赞成去医院退烧呢?中医认为孩子是纯阳之体,在每次的生长发育高峰期,都会出现生理性的发热。
其实不单单是孩子,即便是康复的病人,在康复期也会时常发热,这其实是好事。
我们想想,孩子在生长高峰期,代谢速度快,会产生大量的热释放出来,表现出来就是发热。
这在中医里面,被誉为小儿生理特点三大基石之一的“变蒸学说”,孙思邈《千金方》里“变蒸论”说:“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
”这和老人们常说“孩子得一次病,就懂事一点”差不多一个意思。
如果孩子在“变蒸”阶段到医院打吊针,会有什么后果呢?坦率的说,“变蒸”毕竟是传统医学的概念,现代医学没这种认识,所以当今也没有人研究“变蒸”阶段用药退热的不良后果,甚至现代医学并不承认“变蒸”学说。
但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突然来了一堆抗生素,总归不大好。
也有一些人,将现代孩子的一些“怪病”归咎于这些不尊重自然规律的治疗上,比如小儿过敏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孩子在变蒸阶段强制性退热,导致自身免疫系统不完善;还有白血病、帕金森病等。
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说明,毕竟没有这样的临床研究,未来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临床研究,谁会明明知道是变蒸发热,却给孩子用退烧药呢?我们如何分辨孩子的发热是否是在“变蒸”阶段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小儿在发热时,耳朵和尾骶骨周围却是凉的,以此可以和病理性发烧相区别。
小儿发烧的原理

小儿发烧的原理小儿发烧是指儿童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
发烧可能是由于儿童身体遭受感染、局部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
儿童发烧的原理是身体内外的炎症介质、免疫系统和体温调节中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下面将详细分析儿童发烧的原理。
首先,儿童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免疫系统会释放一系列的炎症介质。
这些炎症介质包括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等。
这些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导致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和局部充血,从而增加了身体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
其次,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即下丘脑。
这里的下丘脑包含了体温调节的核心区域——下丘脑前庭核和温度调节区域。
当下丘脑受到刺激时,它会通过一系列的机制来调节体温的平衡。
其中一个机制是通过调节血管的扩散和收缩来影响体温。
另一个机制是通过产生发热物质来提高体温。
在炎症介质的影响下,体温调节中枢会释放一种叫做前列腺素E2的发热物质。
这种物质在下丘脑的温度调节区域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通过增加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设定点”,即引起体温调节平衡产生向高温方向偏移。
因此,即使外界环境温度正常,下丘脑仍然会感知到体温偏低,从而发出指令增加体温。
另外,前列腺素E2还有其他影响体温的机制。
它可以通过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跳、呼吸和肌肉收缩,从而产生体温升高的效应。
此外,前列腺素E2还可以抑制肾脏中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尿液排泄量,使体内水分减少,进一步提高体温。
炎症介质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下,体温调节机制发生改变,导致儿童出现发热症状。
儿童的发热还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来解释。
例如,免疫系统激活后会增加能量消耗和新陈代谢速率,使体温上升。
此外,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病原体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感染时可能产生更多的炎症介质,进一步加剧了发热。
总结起来,小儿发烧是免疫系统对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一种正常反应。
它是免疫系统、体温调节中枢和炎症介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释放炎症介质和前列腺素E2,身体可以调节体温以应对病原体感染和炎症。
内经描述小孩发热的描述

内经描述小孩发热的描述
在《内经》中,对于小孩发热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变蒸”这一概念上。
“变蒸”是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小儿发热是“变蒸”的表现之一。
小儿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现象。
《内经》认为,小儿的生长发育与阴阳、脏腑、经络等都有密切关系。
在发热时,阴阳失衡、气血不和是常见的原因。
同时,脏腑功能失调也会引起发热,特别是脾胃功能失调。
此外,经络受邪也会导致发热。
对于小儿发热的治疗,《内经》强调了治未病的思想,主张在发热初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加重。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理、穴位按摩、中药治疗等。
同时,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总之,《内经》对于小孩发热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变蒸”这一概念上,并认为发热与阴阳、脏腑、经络等因素有关。
在治疗方面,主张在初期采取措施,防止病情加重,并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变蒸和外感发烧的原理以及绿色退烧法分享发烧,中医称为变蒸和伤寒。
先来说变蒸吧:变蒸,故名思义,变就是气变,气机发动,蒸就是体热。
变蒸是正常的生长过程,就像竹子生长,都要过节一样。
一般变蒸一次都会长高一截。
如果不经变蒸,就不会成人。
成人都长大了,不用蒸了,已经熟了。
正常的儿童变蒸是64天一蒸。
一般变蒸,是变五日,蒸五日。
也就是发热一般是五天左右。
五天不是整天都在蒸哈,是一会儿蒸,一会儿不蒸的。
小儿32天一变,64天一发热。
一般新生儿64天一发烧,一年之后,是128日一蒸。
三次发热之后,就成人。
经过五小蒸,三大蒸,小孩就长得慢了。
所以一个小孩以后结不结实,壮不壮,高不高,主要就是这几蒸一般蒸完,小孩的眼睛比较明亮。
小儿变蒸各阶段的情况一蒸后,小孩的卧姿比较端正二蒸后,能咳能笑,三蒸后能爬行,四蒸后能呀呀学语,五蒸能亭亭然,可以立,再蒸就可以行了,就成人了。
所谓成人,就是能走能说能笑。
如果小孩三个月不蒸,会耳聋目盲,五个月不蒸,身不行,九个月不蒸的话,走路就不正常这里所指的长大,不仅限于身高体重,还包括其它方面,例如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四肢协调能力等。
变蒸的时候,不可惊动,家人更不要惊荒,经过蒸变的小孩,血气会长,五脏也在提升。
就是不可令身边多人,不要以为是外感发热,更不可乱用药物。
如何看是变蒸,还是外感发热变蒸有轻有重,轻者体热微凉,耳朵和屁股是冷的。
汗微出。
唇头尖如鱼眼大白肉起:唇头就是嘴唇外翻的,比较突出的,嘴唇头有白泡泡唇有点翻,能看到白肉的样子。
比较重的,身体壮热,脉乱,有汗或者不汗。
如果变蒸的时候,遇到外寒的话,就会腹疼腹泻,啼哭不止(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有的小儿发烧用药后腹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有云: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
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也。
下面这段是详细描述小儿的变蒸时间和相应生长部位生骨气乃全而未壮也,故初三十二日一变,生肾生志,六十四日再变,生膀胱,其发耳与哬冷,肾与膀胱俱主於水,水数一,故先变生之,九十六日三变,生心喜,一百二十八曰四变,生小肠,其发汗出而微惊,心为火,火数二,一百六十日五变,生肝哭,一百九十二日六变,生胆,其发目不开而赤。
肝主木,木数三,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肺声,二百五十六日八变,生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肺属金,金数四,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脾智,三百二十日十变,生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脾与胃皆属土,土数五,故第五次之变蒸应之,变蒸至此使全矣。
此後乃齿生,能言,知喜怒,故云使全也,太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於十变後六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受血,故手能持物,足能行立也。
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下,不可馀治,是以小儿须变蒸蜕齿者,如花之易苗。
所谓不及三十二齿,由变之不及,齿当与变蒸相合也,年状而视齿方明。
变蒸讲完了,下面就是外感和积食根据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理论,孩子只需分:中虚或内热内热的表现:舌苔黄、口臭、便秘等。
(注意:但脾虚也会造成便秘的,不是便秘就等于内热的。
)另外,孩子头两侧热,是胆经相火不降。
这个也是中虚所致。
不能因为热就清热的,一清,中虚更厉害。
很危险。
中虚发热:手心热,或者头身热。
脉象,轻按多重按少,重按比轻按无力。
停食发热:手心热、头身热,而脉象,重按比轻按有力。
停食较重者,舌有黄胎,口有臭气。
这两种发热的名称可以通俗理解为:孩子中土虚,吃的多,吃了不消化的东西,积食停食了,都会引起发热。
可以看出,停食较重者,舌有黄胎,口有臭气,可以较为容易判断是停食发热之外。
而中虚发热,和普通的停食发热,其表症都较为接近,都是手心热和头身热。
那么如果无法区分的时候,彭子告诉我们,要靠脉象来判别,脉象会告诉我们真相小儿把脉方法:医生两手,将小儿两手同时握住。
用手大指按小儿两手三部。
轻按浮部在皮,重按中部在肉,再重按沉部在骨。
小儿出生,即有脉可诊。
除至数甚快为小儿中虚本脉外。
小儿无论何病,只中虚与内热两门。
中虚与内热分清,用药便有依据矣。
至数甚快为小儿本脉,小儿中气未能充足,故脉快也。
中虚情况:轻按浮部脉多,重按中部沉部脉少,为中虚。
右脉比左脉微少为中虚内热情况:轻按无脉,重按脉实,为内热。
右脉强,左脉细,亦为内热肝热情况:左脉比右脉有力为肝热。
中寒情况:就是脾胃有寒。
右脉比左脉大,却大而虚松对治方法中虚发热:冰糖白糖水,或者黄豆数十粒煎浓汤。
停食发热:淡豆豉数十粒煎浓汤,停食较重者,淡豆豉加重。
彭子强调:中虚为小儿脉法的提纲,这句话,可以通俗解释为:小儿病基本都是源于中虚。
平和之药为小儿用药的提纲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治疗小儿病,尽量用平和的食品或者药材。
中虚,可以理解为脾胃虚。
所以很多中医师一直在说,饭吃七分饱!因为吃得过饱,会累及脾胃,造成负担,久之就伤了脾胃之本。
而小儿天生就肝气有余,脾气(中气)不足。
所以小儿的脾胃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稍有不慎伤之,就容易产生各种中虚病。
包括小儿便秘,很多也是脾虚运化不了造成的。
许多家长不知,一味清热,更伤脾胃。
最终导致腹泻拉稀,伤之极大。
因此,脾胃是后天之本,当好好养护可惜现在医院的温病篇,一味认为南方温暖之地,没有伤害之病,所以用药都以清热解毒为主看看现在小儿的咳嗽药水就知道了,清一色额清热解毒药!更是看到有同学觉得猴枣散吃下去是不痛不痒的。
实在是替那些孩子担忧。
父母心,敢那么大胆,实在是很令人佩服的。
试想,把脾胃吃坏了,你吃进去的药,再对症,还有何用?胃不受纳了,吃了就吐,那么就只能依靠医院的点滴了小孩三分饥寒的道理就在这里那小孩会不会因为吃得少,影响生长呢?其实,只有脾胃不好,消化不好,才会影响生长。
况且三分饥不等于吃得少啊寒是为了增加小孩的抵抗力,如果穿得太暖和了,身体就觉得不需要这么强的抵抗力,就放松了,长此以往,小孩的低抗力就降低了。
只要老一代的人都明白,小孩一发烧,用热稀饭,或者姜枣水趁热喝,然后排出汗就可以了。
为啥要喝热的呢。
因为身体发热就是为了打开身体的毛孔,把病邪排出去。
喝热稀饭,就是为了增加热量,帮助打开毛孔。
只要微汗一出,烧一下就下了。
当然相火不收造成的郁热是另外一回事。
(这个就可以用到四豆饮,不过我们这里说的是外感)如果孩子发烧,而不是想办法出汗,把邪气排出去,而是直接输液的话,就会把病邪压在体内。
病邪他在身体会随气血经气的运转全身跑。
如果强压在体内,跑到身体弱的部位就会开成各成炎症比如到心脏就是心肌炎,到大脑就是脑膜炎之类的。
所以医生给你说孩子如果不退烧会造成什么什么的,都是治出来的。
比如有人说小孩如果不退烧,会把脑子烧坏,还有烧聋的,其实大多都是治出来的。
不是得病出来的。
咳嗽是寒气积聚在肺部造成的(我们这里只说外感引起的咳嗽)要把肺寒排出来,就只有咳嗽和流涕。
所以说有这两样,妈妈们不用担心,这是在帮孩从排病气啊。
如果咳嗽不能把邪气排出去,就会引成饮,饮就是比较清的涕。
饮的再下一步就是痰。
痰的下一步就是结,也就是痰核结的下一步就是囊肿,囊肿的所以说防癌从防感冒开始。
所以别看感冒事小,可误治后,不良后果还是很多的。
但是感冒的辩证,也是很复杂的。
每天的情况都会不同,而中医讲究的就是对症下药,所以现在吃什么中成药治疗感冒,个人觉得问题也是很多的。
尤其是对小孩子,情况随时在变,可如果是吃中成药,几天都不变的,吃着吃着,谁知到最后又吃出其它什么问题来了。
因为不对症的呀。
所以给孩子用药,包括一些偏方食疗,一定要辩症,不要胡乱用药。
唯一妥当的,就是提高孩子自身的自愈能力,让孩子自己去抵抗,因为身体比我们大脑更智能!对治方法:用葱豆汤或者葱豉汤,分以下3种情况1、用葱豉汤,葱头带须一个,淡豆豉三十粒为最轻剂量。
2、如果脉虚气弱者,用葱豆汤,即将豆豉改为黄豆。
3、看舌苔,舌有黄胎,无论润燥,均用葱豉汤。
注意:如果鼻不塞,单发热,神昏气微,脉象不明,乃属于温病,方用黄豆汤,养木养中养津平热即可【温馨提示】小儿外感,如用麻黄,虽然极少分量,也容易将肺气冲散,造成喘逆危症,不惟麻黄不受,薄荷亦受不得。
这句话在提醒各位,在为小孩选药时,务必要读一下说明书,看其中有没有麻黄和薄荷,如果有,则要慎重考虑是否必须服用。
感寒停食外治法:1、用热毛巾,搓扇子骨中间的脊柱两旁,方向为左升右降,须用力擦至皮下,然后暖卧即通。
2、葱头捣烂,加麻油少许,搓擦,忌风。
再分享几个绿色退烧办法吧四仁粉退烧法材料:杏仁、桃仁、栀仁、枣仁各10克,磨成细粉(如果是感冒的发热,39.5°以下的发热作用明显,每帖可用6-8个小时!至四仁粉干了就要换了)用法:取适量,以鸭蛋清调成糊,置于纱布块中,贴于宝宝脚掌心,外用长布条将纱布块和宝宝脚丫缠绕固定,为避免宝宝踢掉,可以再套上袜子。
要点: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注:1、四种仁只要等量即可,药店最少卖几克你就买几克。
2、有的药店只有山栀仁、炒栀仁、酸枣仁,也可以。
3、家里没有常备鸭蛋的,用鸡蛋也可以。
4、敷好后定时检查药糊是否变干,如果已变干而未退烧可以再敷新药糊。
5、如果敷药的脚心有黑色药痕,是体内热气排出,不必担心。
这个方法我用过,对手脚实热和积食发烧有效。
我的经验是晚上泡脚之后再敷,效果更好哦。
鸡蛋收阴法:只针对风邪引起的病情收阴法简单说就是用热鸡蛋在体表滚动,把体内的无论寒热湿燥,所有邪气通通吸出来的方法。
鸡蛋要煮老,一般要煮15分钟左右或者更久,去蛋黄,蛋白间包一个老银元,用纱布缠好,沾点热水。
给小孩擦头部、眼、脸、鼻、嘴,身体各部位,特别要擦肚子,腋窝,擦时要从上到下,不要相反。
鸡蛋冷了再沾点热水继续擦,直到银元的颜色不再变化为止。
病情重,银元会由白色变黑色,说明风重,轻微时,变黄色。
如果效果一般,说明不是受风引起的病。
这里涉及到阴阳的概念。
大概说一下哈,阴阳是个抽象的概念:外为阳,里为阴。
阴阳是不可分离的辩证统一存在的: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的区分:“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所以,应用到鸡蛋上,蛋白是阳,蛋黄是阴。
那么这个做法,把鸡蛋黄挖去了,这个蛋白+蛋黄组成的阴阳系统被打破所以,对蛋白而言,它需要吸收“阴”来平衡它的阴阳系统而银呢,古人很早就发现银可以用来治病等。
另外也是利用银可以测毒的特性,根据颜色来告知大家具体是何病邪吧。
这个方法我也用过,但是因为当时孩子是手足口引起的发烧,不对症。
但是对温度降下来也有一定的帮助。
所以辩症非常重要。
点刺放血治疗高烧不退1、耳尖放血。
用三棱针(医药用品商店、药店应该都有)消毒后,在耳尖放血4-5滴(需要挤才能出血),十分钟后体温就能下降。
2、少商放血。
同样用三棱针在少商穴处,放血3-4滴。
少商放血主要是针对扁桃体发炎的情况。
3、十宣放血。
在十宣处各放血一滴即可。
另外说一下四豆饮和乌梅白糖汤(两者都是针对温病引起的发热)单纯温病且病在荣卫时,引起的发热有以下症状:初起头痛、身痛,先恶寒后发热,发热之后但热不寒,精神倦怠、神志昏迷,舌无胎,脉象虚浮燥极模糊,轻按多,重按少,或者脉虚小对治方法:乌梅白糖汤:适合具有以上症状,脉象虚浮燥极模糊,轻按比重按有力,发热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