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5图样的画法
土木工程制图第五章,投影变换-换面法

H
3、一般位置直线变成投影面垂直线
• 先将一般位置直线变成 投影面平行线; • 再将投影面平行线变成 X 投影面垂直线。 1 X 2 X • 注意:什么是二次变换?
b a'
2 2
土木工程制图
a' b'
a
b a'
1
b'
1
土木工程制图 4、一般位置平面变成投影面垂直面 • 在一般面上作一投影面平行线,例作一水 平线;
第5章 投影变换—换面法
土木工程制图
教学提示:画法几何中有关点、直线和平面的问 题,一般可以归纳为定位和度量问题。 当几何元素处于一般位置时,为了求 解方便,常采用换面法改变其中的某 些元素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成为有 利于解题的特殊位置。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换面法的 一般概念及特点,能够使用换面法解 决有关点、直线和平面等几何元素之 间的定位和度量问题。
分析:在投影图中直接反映两平面夹角的特殊 情况,只要将这两个相邻平面用换面法变成同 时垂直于同一投影面,也就是将这两个平面的 交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直线,即可求得夹角θ。
土木工程制图
a' f'c' e'd' 1.在适当的位置作O1X1∥cd1,将CD变换为H、 V1新投影面体系中的V1面平行线。
X
V H
土木工程制图
3)求平面的实形: 将平面变成投影面平行面。 4)求平面的倾角、点到平面的距离、两平行面距离、直线 与平面交点和两平面交线等: 将一般面变成投影面垂直面。
二、换面法基本方法
土木工程制图
1、基本原则: 1)新投影面必须设立在使空间元素处 在有利于解题的位置; 2)新投影面必须垂直于原有投影体系 中的一个投影面。 2、基本概念:
工程制图-常见平面图形的画法.

斜度符号 h=字高
2.锥度 (1)锥度是指正圆锥体的底圆直径与其高度之比 。 锥度=D:L,用1:n的形式表示。
塞规
(2)斜度符号方向应与斜度方向一致。
锥度符号 h=字高
三. 圆弧连接
(1)用一已知半径的圆弧光滑地连接相邻的已知直线或圆 弧(即相切)。为了保证连接的光滑,作图时必须准确地求出连 接圆弧的圆心和连接点(即切点)。 (2)作图步骤:
(a)求出连接圆弧的圆心;
(b)确定连接点(切点)的位置; (c)在两切点之间画出连接圆弧。 (一) 作圆弧R与两直线AB、BC相切
作圆弧R=15,与两直线AB、BC相切。
1.求圆心:分别作与两已知直线AB、 BC相距为R的平行线,得交点O;
2.求切点: 自点O分别向AB、BC作垂线, 得垂足K1、K2;
步骤: 1. 确定尺寸基准:在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各选一条直线作 为尺寸基准。 2.确定图形中各线段的性质,确定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 和连接线段。
3.按确定的已知线段、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的顺序逐个标注 出各线段的定形和笔加深图线 (1)加深图线前,要仔细检查底稿图,纠正错误,擦净多 余的底稿线和污迹 。 (2)加深图线的顺序为: 不同线宽--先粗后细;直 线圆弧--先圆后直;画水平线--先上后下;画垂直线-先左后右; 画同心圆--先小后大。 (3)加深斜线、虚线和点画线。
(3)与两已知圆弧内、外相切(混合相切)
四. 椭圆的近似画法(四心法)
A)已知椭圆的长、短轴AB,CD; B)作AE的中垂线,与长、短轴交 于1,2两点,再取其对称点3,4; C)以1,3为圆心,1A为半径画弧, 再以2,4为圆心,4D为半径画弧。
其中M、M1、N1、N为切点
五.平面图形分析
工程制图 第五章 组合体的画法和读法

修正
构思物体形状
物体的视图
物体形状
二. 看组合体视图的一般方法
1. 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读图
(1)
(2)
(3)
(4)
(5)
物体的主视图相同,但物体形状不同
(1)
(2)
(3)
(4)
主视图、俯视图形状相同,但物体的形状可不同
2. 分析视图中图线、线框 的含意
⑴图线:面面交线;积聚性的面;转向轮廓素线; ⑵线框:平面; 曲面;
不平齐
平齐 相交
分析各形体 之间的表面 连接关系
相切
平齐
不平齐
相切
相交
1) 回转体与回转体叠加
2) 回转体与平面立体叠加
形体之间一般有 轮廓线分界 有虚线 有粗实线
3)平面立体与平面立体叠加 两体表面共面时,中间无分界线。
简单叠加体的画图方法 例:画出所给叠加体的三视图。 ⑴ 分解形体,弄清它们的叠加方式。
套筒 支撑板
肋板
分解形体 分析各部分间的相对位置及表面过渡关系
底 板
三.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一) 方法
1.形体分析法: 根据组合体的形状,将其分解成若干部分, 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及组合方 式,分别画出各部分的投影。 2.线面分析法: 对于用切割方式形成的组合体,利用“视图 上的一个封闭线框代表一个面的投影”的投影特 性,对立体主要表面的投影进行分析、检查,可 以快速、正确地画出图形。 形体分析为主,线面分析为辅。
3 7 φ 14 19 23 35 φ6 10 φ6 R7
3
12 22
高度方向 的基准 组
合 体 尺 寸 标 注 举 例
工程制图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有关制图的基本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局和国家建设部在2001年11月1日 联合发布了与建筑制图有关的6项标准,并从2002年3 月开始实施 《房屋建筑制图统1标准》 GB/T50001-2001 《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01 《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0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01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50106-2001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GB/T50114-2001
0.5~1 3~6
15~20 15~20 各0.5~1
15~20
15~20
各0.5~1
点划线和双点划线的两端均应为线段 它们彼 此相交以及与虚线或其他图线相交处都应是线段, 而不应该是间隔 当虚线是实线的延长线时, 相 接处应留出间隙, 如图所示
虚线、点划线等在相交处的画法
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线应超出其轮廓线2mm~5mm, 如 图 a 所示 在较小的图形上绘制点划线或双点划线有
图5 用分规连续截取等长线段
3. 圆规的用法
图6 圆规的用法
4. 曲线板的用法
图7 曲线板的用法
5. 比例尺的用法
图8 比例尺
6. 铅笔的削法
2H或H:画细线及底稿 H或HB:写字 HB或B:画粗线
图9 铅笔的削法
7. 其它工具
针管笔 削铅笔刀 橡皮 塑料透明胶纸 固定图纸 量角器 测量 角度 擦图片 修改 图线
R1
R
R2
O1
O2
T1
T2
1 求圆心 2 求切点 3 画连接弧
O
3 圆弧R与两圆弧R1和R2内切
R1
R
R2
T1 T2
O1
O2
《土木工程制图》——05 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图5-9 已知形体 图5-10 形体分析
第 19 页
本章导读
第 20 页
(a)布图并画四棱柱的投影
(b)画切割形体Ⅰ后的投影
(c)画切割形体Ⅱ后的投影 (d)画切割形体Ⅲ后的投影 图5-11 切割式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
如图5-12所示,该形体长度方 向上的尺寸基准为底板的右侧面, 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基准为底板的后 侧面,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基准为底 板的底面。
图5-12 组合形体的尺寸标注
本章导读
第 23 页
图5-13 形体分析
以图5-13所示的形体为例,来说明组 合体投影图的尺寸标注步骤,具体如下:
1)形体分析。标注尺寸前,应先根 据形体分析法想象出物体的空间形状。该 组合体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四棱柱底板上、 下叠加后,再在该组合体的左侧中上部位 叠加一个圆柱体Ⅲ,在该组合体正前方的 下侧叠加一个带圆弧的曲面体Ⅳ,如图513所示。
4)标注总体尺寸。该形体的总长和总宽 可标注在水平投影图上,总高尺寸可标注在正 面投影图上,如图5-12所示。
第 24 页
本章导读
第 25 页
二、标注尺寸时的注意事项
标注尺寸是一项比较繁琐但却极其重要的工 序,必须做到耐心细致、一丝不苟。而要达到 “正确、完整、清晰”的要求,除了要明确应该 标注哪些尺寸外,还应考虑尺寸该如何配置和布 置,具体如下。
➢ 不平齐:基本体叠加时,若同一方 向上的表面处在不同的平面上,则 称该表面不平齐。此时,不平齐面 之间要画分界线。如图5-2(b)所示 形体的正面投影中应画出不平齐面 间的分界线。
《工程制图》学习指南

《工程制图》学习指南一、课程性质及定位:工程制图是研究工程图样的绘制、表达和阅读的一门应用科学。
课程主要研究绘制、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一门重要的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
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四大部分内容。
由于工程图样是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过程中所共同遵守的技术语言,绘图和读图的任何差错将给生产带来程度不同的损失。
因此,课程学习必须建立和培养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一、学习方法指导:(一)画法几何部分画法几何指用投影法图示空间物体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工程制图的基础。
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二章正投影基础和第四章轴测图。
学习这部分知识,必须注重理论基础学习,基础理论一环扣一环,前面内容学习不透彻、概念不清晰,直接会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造成学习困难。
因此在学习画法几何部分内容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学习第二章正投影基础时,要扎实掌握投影理论,尤其是正投影原理和方法,理解空间形体和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尤其是空间元素(点、线、面、体)和投影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投影特征,以及多个空间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特别是前后、左右、上下方位关系,要逐步建立和培养从三维(空间物体)到二维(平面图样),再从二维到三维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像能力。
2、学习基本立体的投影特征时,要注意平面体和曲面体的投影特点,熟练掌握立体表面的点和线的投影求解方法,为截交线和相贯线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时要多注意想象立体表面交线的形成及形状特点,利用CAI课件和拓展资源来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学习轴测图部分时,要掌握轴测图的概念、原理、分类和画法,尤其是正等测和斜二测的参数及绘图方法。
课后多做习题集作业以消化课堂内容,通过适度的练习加深理解,掌握正等测和斜二测的作图方法。
(二)制图基础制图基础是指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定,包括教材中第一章制图基础、第三章组合体和第五章机件的表达方法。
工程制图(尺寸标注方法)

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加工状态分析
零件用什么方法加工,加工步骤怎样,是怎样装夹和固定的、呈何种状态。加工状态是选择视图的主要依据之一。
零件的分类(p15)
按功能分类:轴套类、轮盘类、叉架类、箱壳类、薄扳弯制件和镶合件。 按标准化程度分类:标准件和非标准件。如螺钉、螺母、销钉、垫圈、轴承等。
01
1.3 视图选择
*
三.注意事项(p73)5条 §3.3 装配结构的合理设计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1.装配到位—确保功能实现。 2.能装能拆—易于装配、调整和拆卸,拆卸后再装配能确保工作精度。 常见结构(p75-78) (1)轴与孔的端面贴合。(p75图3-5) (2)避免在同一方向由多组面同时接触。(P76图3-6) (3)螺纹紧固件安装方便。(p76图3-7、3-8)
一般尺寸的标注应尽量符合制造加工工艺,便于加工和测量。 数个平行的非加工面中,只能有一个与加工面有尺寸联系(p30图1-54)。 标注的尺寸应尽量符合加工顺序(p30图1-55,1-56,1-57,1-58)。 标注尺寸时要考虑便于检验和测量(p31图1-59,p32图1-60)。 避免出现封闭的尺寸链(p32图1-61)。
202X
1.1零件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绘制零件图的三种方法 徒手绘图-仅使用铅笔绘图。其基本功 包括画直线、圆、圆弧和目测。(p1) 尺规绘图-使用铅笔、丁字尺、三角板 、圆规、手工绘图机等绘图。(p4) 计算机绘图。 绘制零件图的步骤 绘制零件图的工作方式-测绘和拆图。
*
测绘-根据零件实物绘制其图样。
*
学习目标:
第二章 连接件和传动件的绘制
掌握销、键、圆柱齿轮、滚动轴承、弹簧的画法。
了解直齿圆锥齿轮和蜗轮蜗杆的画法。 2.1 销(p49表2-1)
工程制图基础第6章 图样画法

第6章 图样画法
第六节 表达方法综合应用举例
返回章目录
第6章 图样画法
返回封面
(4)当局部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 没有其他图形隔开,可省略标注 。
(5) 对称构件或零件的视图可 只画一半或四分之一,并在对称 中心线的两端画出两条与其垂直 的平行细实线 (下图)。
第6章 图样画法
四、斜视图
用换面法的原理,将该倾斜部分的结构形状向一 个辅助投影面投影,这样得到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
表达倾斜部分的真实形状。 解决方法 :
1、增加一个倾斜辅助投影面P。 2、将倾斜部分向辅助投影面 投射。 3、将投影面展开所得视图。
第6章 图样画法
斜视图通常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并标注,必要时 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右下图)。
表示该视图名称的大写拉丁字母应靠近旋转符号的 箭头端 。
也允许将 旋转角度标注 在字母之后。
重合断面图不加任何标注。
第6章 图样画法
第四节 局部放大图
为了把物体上某些结构在视图上表达清楚,可以将这 些结构用大于原图形所采用的比例画出,这种图形称为局 部放大图 。
第6章 图样画法
返回章目录
当放大的部分仅一个时,在局部放大图的上方只注明 所采用的比例。
第6章 图样画法
可以用几个图形表达同一个被放大部位。
第6章 图样画法
返回封面
第一节 视 图
视图——物体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
一般只画零件的可见部分,必要时可用 细虚线画出其不可见部分。
视图主要用于表达物体的外部结构和形状。
视图的种类有
基本视图 向视图
局部视图 斜视图
旋转视图
第6章 图样画法
返回章目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2-2 画剖视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剖开机件是假想的,并不是真正把机件切掉一部分,因此,对每一次剖切而言,只对一个视图
三视图往往不能完整的把它表达出来。因此,必须增加投影面和相应的投射方向, 以得到更多的视图。为此,规定了表示一个物体可有六个基本投射方向(a—— 由前向后投射、b——由上向下投射、c——由左向右投射、d——由右向左投射、 e——由下向上投射、f——由后向前投射),如图5-1所示,相应的有六个基本 投影面分别垂直于六个基本投射方向。还规定了采用第一角投影,将物体置于第 一分角内,物体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进行投射,然后,按规定展开投影面, 便得到六个基视图。各视图名称规定为:主视图(A)、俯视图(B)、左视图 (C)、右视图(D)、仰视图(E)、后视图(F)。六个基本投影面的展开方法, 如图5-2所示。各视图的配置,如图5-3所示。
3、斜视图只表达倾斜表面的真实形状,其他部分用波浪线断开,如 图5-7所示。
5-2 剖视图的画法和应用
用视图表达机件时,机件不可见的机构(内部或背面)形状都用虚 线表示,如图5-8所示。不可见的结构形状愈复杂,视图中虚线就愈多, 这样,就会使图形不够清晰,既不利于看图,又不便于标注尺寸。为此, 国家标准规定采用假象剖开机件的方法使不可见部分转化为可见部分, 从而将虚线变成实线。 • 5-2-1 剖视图的概念
母标出视图的名称,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注上同 样的字母,如图5-7(b)所示。
2、在不致引起误解的情况下,从作图方便考虑,允许将图形旋转, 这时斜视图应加注旋转符号,如图5-7(c)所示, 旋转符号为半圆形,半 径等于字体高度,线宽为字体高度的十分之一至十四分之一。必须注意, 表示视图名称的大写拉丁字母应靠近旋转符号的箭头端,允许将旋转角度 标注在字母之后。
• 5-1-3 局部视图 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适用于当机件的主体形状已由一组基本视图表达清楚,当
采用一定数量的基本视图后,该机件上所有部分结构尚需表达,而又没 有必要再画出完整的基本视图时,可采用局部剖视图。如图5-5所示的机 件,用主、俯两个基本视图已清楚地表达了主体形状,但为了表达左、 右两个凸缘形状,再增加左视图和右视图,就显得繁琐和重复,此时可 采用两个局部视图,只画出所需表达的左、右凸缘形状,则表达方案既 简练又突出了重点。
视图是机件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外 部机构形状。其不可见部分用虚线表示,但必要时也可省略不画,根据 (GB/T 17451-1998)和(GB/T14692-1993),视图可分为:基本视图、 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
• 5-1-1 基本视图 机件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当物体的外部结构形状在各个方向(上、下、左、右、前、后)都不相同时,
基本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投射方
向上的外形。实际绘图时,因根据 物体外形的复杂程度,选用必要的 基本视图。
• 5-1-2 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有时根据专业的需要,或为了合理
利用图纸幅面,也可不按规定位置配置,这时,可用向视图表示,按向 视图配置,必须加以标注:在向视图的上方正中位置标注“X”(“X” 为大写拉丁字母)示明视图名称,在相应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 并标注相同的字母“X”,如图5-4所示。
• 5-1-4 斜视图 当机件上有倾斜于基本投影面的结构时,为了表达倾斜部分的实形,
可设置一个与倾斜结构平行且垂直于一个基本投影面的辅助投影面,然 后将该倾斜结构向辅助投影面投射并展平,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如 图5-7(a)所示。
斜视图的配置、标注及画法: 1、斜视图一般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在斜视图的上方必须用字
3、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用波浪线或双折线表示(如图5-5(b)中的局部视图A)。但当 所表示的局部结构完整,且其投影的外轮廓线又成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不画(如图5-5(b) 中的局部视图B)。波浪线不应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件实体的投影范围,如图5-5(c)所示。
4、在不致引起误解的前提下,对称机件的视图可只画一半或1/4,但需在对称中心线的 两端分别画出两条与之垂直的平行短细实线,如图5-6所示。
局部视图的配置、标注及画法: 1、局部视图可按可按基本视图配置(如图5-5(b)中的局部视图A),也可按向视图配
置在其他适当位置(如图5-5(b)中的局部视图B)。 2、实际使用时,并非要将六个基本视图都画出来,而是根据机件形状的复杂程度和结
构特点,选择若干个基本视图,一般优先选用主、俯、左三个视图。视图中通常只画出机 件的可见部分,必要时才用虚线画出其不可见部分。
项目五 图样的画法
5-1 视图的画法和应用
前面已经介绍了用三视图表示物体的方法,但在工程实际中,机件 (包括零件、部件和机器)的结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机件的外形 和内形都比较复杂,仅用三视图往往是不够的。为此,国家标准《技术 制图》与《机械制图》规定了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本章将介绍视图、 剖视图、断面图、简化画法等常用表达方法。画图时应根据机件的实际 结构形状特点,选用恰当的表达方法。
剖切被表达物体的假想平面或曲面,称为剖切面。 假想用剖切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 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简称剖视), 如图5-9所示。剖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形状。由于将原在视 图中用虚线表达的内形改为用实线表达,因此,增加了图样表达的直观 性与清晰程度。
六个基本视图若画在同一张纸上,按图5-3所示的规定位置配置时,一律不 标注视图的名称。
六个基本视图之间仍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关系,既主、俯、 仰视图长对正;主、左、右、后视图高平齐;俯、左、仰、右视图宽相等。其中, 俯、左、仰、右视图靠近视图的里侧均反映物体的后方,而远离主视图的外侧均 反映物体的前方,后视图的左侧反映物体的右方,而右侧反映物体的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