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的吐音演奏技巧
笙快速双吐演奏技能讲解与训练(精)

资源调入:唢呐独奏曲《喜迎春》整曲欣赏.mp4
资源调入:唢呐独奏曲《喜迎春》谱例.jpg
三、作业与思考
1.熟练掌握复调、快速双吐等技巧;
2.欣赏乐曲《牧场春色》的音像资料;
3.练习并熟练掌握乐曲《牧场春色》的演奏;
4.理解“有声的书法”与“无声的乐章”。
(二)单项技能训练:笙快速双吐的演奏技能讲解与训练
1.理论讲解
快速双吐的演奏方法是舌尖用力顶在上牙与下牙之间,用足气,依靠气息冲击舌尖突然松开,结合声音发出一个“邓”字的音来,随着舌头的运动,舌腰和上腭贴拢,依靠气流与舌的弹性,再发出一个“更”字的音来。这样,“邓更邓更”快速连接起来。快速双吐通常用于表现热情、奔放、快速及强烈的乐曲,并且还用于表现整曲高潮的乐段中。
二、讲授新课
(一)理论知识讲授:著名笙演奏家介绍—曹建国
曹建国原名曹节,1949年生于河北昌黎,中国电影民族管弦乐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笙会会长。1956年研习书法;1962年学习民族管乐;1972年考入中国电影乐团;1988年任中国电影乐团民族乐团团长,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991年赴威尼斯参加世界艺术论坛,当选终身荣誉理事,是中国大陆唯一的代表,世界顶尖200名艺术家之一。2005年逝世,幼承祖训,临柳公权帖,60年代入京学民族管乐,兼修谱曲创作。青年时期,音乐作品即已问世,音乐演奏则从舞台走向院校的讲台。随着笙管笛箫埙等民族管乐的逐渐精到,在书法、篆刻、东方美学等方面的造诣也逐渐被世人所瞩目。多次出国讲学,在国内外举办"曹节书法、篆刻、音乐艺术展",出版和录制了多种音乐、书法、篆刻作品。创作的埙曲有《伤别离》、《幽谷》、《寒春》、《绵》、《黄莺吟》等,改编的曲目《暗香》、《苏武牧羊》、《小放牛》、等。笙曲代表作《天山的节日》、《牧场春色》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作者:曹可欣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5期【摘要】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民族音乐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
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乐器的支持,笙就是我国最常见、发展时间比较久远的乐器。
在笙的演奏过程中,吐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也是表述作品内容、深化思想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文针对笙的吐音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以期增强笙的表演艺术效果及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笙;吐音;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632.12 【文献标识码】A一、吐音概述笙的演奏技巧种类非常多,并且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在众多的演奏技巧中,吐音是笙乐器演奏中最为基本的技法和内容之一。
演奏者气息从口中发出的时候,需要同时用舌头把气流切断,并且切成短促的停顿音节,也就是吐音。
吐音是吹管乐器常用的技巧,在笙的吹奏和吸气中同样可以使用。
所以,在气息和舌头之间需要正确地使用,這一点对吐音技巧和笙的演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演奏者需使用丹田气进行演奏,保证气息和舌头的密切配合,在演奏过程中正确地保证舌头运动,为其气息作为依托。
笙的吐音可以分为单吐音和双吐音,其运用的效果各不相同,使用的方式也不一样。
二、吐音的类型在笙演奏过程中,吐音技巧的种类非常多,其中单吐音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主要的演奏原理就是演奏者小腹部位用力,气流通过口腔内部进入笙的内部,然后用舌头把气流切断,利用连续的长音和技巧把音节分开,这样才能够巧妙均匀地发出清脆的声音,使声音和节奏达到完美结合的效果。
在这样的演奏过程中,吸奏则是单吐音中的一个技巧,要求演奏者将舌头自然向前伸,舌尖顶在上牙和下牙之间,然后发出气流,使气流能够进入笙内,反复地循环,以此达到演奏的效果。
双吐音与单吐音相比较则略微复杂一点,需要两个语音组成,分别要发出“吐”和“苦”的声音,“吐”音和单吐音的训练和练习方式是相同的。
所以,在演奏阶段需要保证气流能够通过口腔内部,打开喉咙,保证气息能够进入笙的内部,与吐音相互配合,以此形成相对比较连续和流畅的双吐音,这样也能够保证音色更加清脆明亮和富有弹性。
浅谈笙的演奏技法

、
花舌 ( 又称 嘟噜)是在吹奏 中利用呼 出和吸进 的气流对舌 的 冲击 , 造成舌边及舌 的前 半部 分在 口腔 内震动。从练 习角度说有 吹 花 舌 、吸 花 舌 。 吹花舌 :将舌悬于 口腔 ,舌尖 微微翘起 ,用力冲击 ,使舌尖 迅速均匀颤动 ,发 出 “ 嘟 噜”的声音 。 吸花舌 :将舌 自然展 开,贴住 上腭 ,然后将舌吸紧 ,把气 阻 在 口外 ,再将舌尖 的一侧 拉开一条小缝用力吸气 , 让气流从 拉开 的小缝进入 ,使舌尖迅速均匀 的颤动 。 注 意:练 习花 舌时舌头 定要放松 ,舌头要是紧张不松 ,发音就平直而不碎 ,所 以舌头 放松就显得十分 重要。( 吹花舌 比较 容易掌握 ,这是 因为 吹气 时 舌运动较 自然 。而吸花舌要使舌的某部分做快速度 的震动 ,是有 些违背舌 的正常运动 的,所 以吸花舌是不好掌握 的,因此要细心 体会 ,反复练 习才 能掌握 ) ( 四 ) 喉舌 喉舌 ( 也称 呼舌 ) 喉舌是笙的一种独特 的技 巧。喉舌 演奏 方法是 :舌头悬 于 口腔中 ,由于喉部和舌根 的力量 ,使舌 、舌根 和 喉部做 为一整 体来回颤动,从而促使气息鼓动簧片发 响,使笙 发 出均 匀颤动的碎状 的音来。喉舌技法特色突 出,己被广泛应用 于乐 曲中,如用 以描 述吉祥鸟的展翅飞翔等 。 注意 :喉舌是笙 演 奏所特 有的而且 比较难于把握的技法之一,所 以要坚持练 习, 逐 渐提 高喉部肌 肉的力量,使喉舌的力度增加 。
一
T T K或 T K T” ( “ 吐 下 牙龈 相接 处时 ,带动吹气 , 最 后 形 成 “ 吐库或 是吐库吐 ” )的声音 。 初学者学 习吐音应 该注 意的是首 舌 尖 要 灵 活 ,不 要 僵 硬 。发 音 一 定 先 口型要正确,舌头要放松 , 要有力、富于弹性、颗粒性 。 ( 三 )花 舌
笙演奏的口内技巧探索

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它深受群众喜爱。
在笙曲目的创作者和演奏者的共同努力下,笙的演奏技巧越来越多,笙演奏理论体系的构建也更加完善。
在笙的演奏技巧中,口内技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分为吐音、颤音、呼舌、碎吐、花舌五部分。
一、吐音吐音是笙演奏中最基本的技巧,也是一种最常用的口内技巧,在表现激扬、热情情绪的乐段中常会用到,偶尔会出现在温婉柔美的中慢板中。
这样既能体现乐曲本身热情高涨的气氛,又能体现演奏者技术的高超。
音乐的表现质量取决于吐音的运用技巧,对节奏的变换、强度的变化、情绪的变化及乐曲的不同风格等一系列的掌控将影响音乐的质量。
二、颤音颤音是一种常见的口内技巧,颤音的演奏方法多样,民间笙演奏多用气颤音、腹颤音、舌颤音及喉颤音等方式,运用不同的方式演奏出来的音效各不相同。
在笙演奏时,颤音的演奏不可或缺,颤音可以使音乐色彩更加强烈、音乐线条更富有歌唱性。
颤音的运用是在呼与吸的长音中对小腹进行控制,利用腹肌的扩张与收缩运动,有效控制腹部力度,使气流有规律地运动,在气流浮动的过程中气息不间断,从而产生十分均匀的气浪和波动,在这种均匀的气流下颤音能发出类似拉弦乐器揉弦的波浪音或类似声乐的颤音。
拉弦乐器揉弦产生的声音效果和笙演奏颤音产生的声音效果虽然十分接近,但在振动原理上略有不同。
拉弦乐器产生的颤音是以主音为中心,上下轻轻揉动发出的音波,通过手指的上下不同揉动,使发出的音波在振动频率上存在轻微音高的变化差异,这些变化在手指的可控范围中不会影响听觉上的音准。
笙在演奏腹颤音的过程中是根据音乐声学中的发音体进行的,也略有夸张、豪放,属于配合发音,这方面与拉弦乐器存在较大的区别。
三、呼舌在笙演奏中,呼舌是一种较为独特,能够塑造丰富音乐形象的演奏技巧,其音色可以较好地塑造形象、设定特定的音乐场景等,通常十分华丽、丰富。
在笙的各种演奏技巧中,呼舌是唯一不需要通过肺部的发声运动,而是鼻子正常呼吸与口腔内部运动有效结合的一种演奏技巧。
笙的口内技巧和演奏技法之我见

笙的口内技巧和演奏技法之我见关键词:笙口内技巧手指技法内容提要:笙的音色甜美.和谐.丰满.技巧独特,富有表现。
它既是一件很好的独奏乐器,又是民乐对中不可缺少的合奏乐器。
笙的构造主要由笙斗,笙簧,笙管三个部分组成。
他是以簧片震动发音,吹吸皆可演奏且同时可出和声。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广大音乐工作者对笙的形制及演奏进行可不断的改良革新。
其表现力也越来越丰富。
如今,笙的演奏技巧丰富。
如:口内技巧有吐音,花舌,呼舌等。
手指技巧有颤音,历音,打音,滑音,呼打等但还有待规范。
以下,笔者就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体会......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和声乐器。
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殷代(公元前1401年-前1122年)甲骨文中就已有“竽(笙的一种)”的象形文字记载记载。
以后在西周中期的著作中《诗经小雅鹿鸣》写有“吹笙鼓簧”《尚书益稷》也写有“笙镛以间”的诗句。
从这些记载证明当时笙已经广为流传。
笙的音色甜美.和谐.丰满.技巧独特,富有表现。
它既是一件很好的独奏乐器,又是民乐对中不可缺少的合奏乐器。
笙的构造主要由笙斗,笙簧,笙管三个部分组成。
他是以簧片震动发音,吹吸皆可演奏且同时可出和声。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广大音乐工作者对笙的形制及演奏进行可不断的改良革新。
其表现力也越来越丰富。
如今,笙的演奏技巧丰富。
如:口内技巧有吐音,花舌,呼舌等。
手指技巧有颤音,历音,打音,滑音,呼打等但还有待规范。
以下,笔者就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口内技巧:1呼吸:笔者认为笙的口内技巧应该从最基本的呼吸说起。
吹奏笙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用胸腔下的横隔膜及腹部肌肉的联合运动进行呼吸,吸气时:上身放松,两肩自然放平,不要端肩。
用嘴从笙斗内吸气,横隔膜下沉,腹肌放松向外扩张,直至胸部气吸满。
呼气时:伏击逐渐收缩,横隔膜上提。
逐渐压迫肺中气体排出笙斗,其实就是通过腹部肌肉的收缩和扩张来带动呼吸。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回气沉丹田”一说。
笙吐音演奏技能讲解与训练.ppt

(3)舌尖用力顶在上牙和上牙床之间,由气息 冲击,舌尖突然离开。
5
2.技能训练
吐音练习
谱例
6
谱例
1
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Min Zu Yin Yue Chuan Cheng Yu Chuang Xin Zi Yuan Ku
笙课程
2
项目三 笙吐音演奏技能
第一 理论知识讲授 第二 单项技能训练 第三 综合技能训练
— *—
3
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讲授:单吐、双吐、三吐的演奏方法 单项技能训练:笙吐音演奏技能训练
第一章 古风雅韵 神鸟起舞
——原综始合社会技及能夏训、商练时:期乐音乐曲的《滥觞草原骑兵》讲解与训练
— *—
(4二)单项技能训练——笙吐音演奏技能讲解与训练
1.理论讲解பைடு நூலகம்
吐音技巧是笙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演奏 技能,在笙独奏曲中经常使用,在演奏时要注意以下 几点:
(1)舌放松,舌尖抵住上腭,依靠气息的冲击, 舌头自然伸开;
笙快速双吐演奏技能讲解与训练概要
引子中清脆的琶音,要浸透着一种飘逸悠远、简单恬静之感;
G调旋律运行中,单音、和声、花舌、呼舌要形成鲜明的色彩变化;
灵巧的颤指穿插其中,好似微风中荡漾的草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资源调入:笙独奏曲《牧场春色》教师示范演奏与学生互动训练1.mp4
(2)第二段
第二段的快板是主题的延续和升华,在演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乐曲讲解(要有乐曲表现内容等介绍!)
本曲由王志伟、翟建影创作。全曲为G调,筒音作2演奏,曲式结构为A-B-A。
2.训练要求
(1)第一段快板部分由笙吹奏开头的伴奏音型,注意节奏要稳定,音量逐渐加强;
(2)慢板部分注意反复时的乐句连接变化;
(3)再现段快板部分间奏较多,要准确卡住节奏与独奏紧密衔接。
表现内容
《牧场春色》是由已故的笙会会长、笙演奏家曹建国先生创作的一首笙独奏曲。乐曲融书法之灵性、舞蹈之动性、文字之悟性于音乐之中,处处呈现出凝聚中有流动,严整中不失空灵的多变风格。
2.乐曲的音乐分析
曲式结构:乐曲结构为A-B-A三段体。
2.单项技能训练
快速双吐练习示范演奏。
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演奏快速双吐时,要注意好手口配合的一致性;
(2)练习时,应遵循由慢到快,由弱渐强的原则,演奏姿势正确的情况下再提速;
(3)本课练习作为笙的基本功训练项目,每天都应保持练习。
资源调入:快速双吐演奏技能讲解与训练.mp4
资源调入:快速双吐练习曲谱例.jpg
教材
选用
杨守成编著:《笙必学教程》,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业
与
思考
1.熟练掌握复调、快速双吐等技巧;
2.欣赏乐曲《牧场春色》的音像资料;
笙曲《挂红灯》的演奏技巧
笙曲《挂红灯》的演奏技巧摘要:笙是一件历史悠久的民族簧管乐器,在民乐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可演奏和声和主旋,也可以独自进行复调表演。
《挂红灯》是由牟善平,苗晶,肖江三位老师创作,曲风欢快轻盈,将过春节的喜庆与年味包括家人之间的感情色彩充分融合进乐曲当中。
笔者通过对牟善平老师创作乐曲和演奏特点的总结和分析,介绍了挂红灯中出现的所有技巧以及练习使用方法。
包括在演奏的过程中怎样利用技巧来突出感情色彩。
通过谱例可以使读者更好的了解乐曲演奏中细节包括技巧的把握和演奏中即兴技巧的添加。
关键词:笙;《挂红灯》;技巧一、概述《挂红灯》此曲为牟派代表作品,牟派代表人物为牟善平老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和创作家,其创作为笙的教学和演奏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许多宝贵素材,如《挂红灯》和《微山湖船歌》。
牟善平老师独创了现代笙所常用的剁气,顿气和锯气,称之为“三大气”,并且在乐曲演奏中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通过“三大气”使得演奏声音特别饱满有活力,历音的使用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使得乐曲更为生动,把牟善平老师的这种方法和演奏风格称为牟派。
牟善平老师更是把传统的26簧笙进行合管,以弥补其音域不足独创了37簧笙,并迅速推广并使用,而且牟善平老师更是使我国笙的使用中统一了把位,为笙的教学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的贡献。
二、演奏技巧(一)口内技巧1.单吐:单吐是吐音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口内技巧,常用在四份八分音符和长音断句,运用极为广泛,大多曲子都以单吐为主要技巧。
其发音具有有弹性并且音色饱满具有颗粒性,属于基础类发音。
用舌尖来打门牙来发出“突”“T”或者“吐”的发音,切忌舌头僵硬,动作过大和发音迟钝2.双吐:双吐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是吐音之中较为重要和常用的技巧,广泛用于十六分连音,双吐的演奏方法是舌根与舌尖交替断气使气息变为气冲,并发出“突库”或“T K”的发音,“库”的发音用舌根顶上颚然后用气冲顶开来达到使其音色富有颗粒性。
笙的演奏技巧
笙的演奏技巧笙的演奏主要应注意呼吸的运用以及舌与手指的互相配合。
谈笙的演奏技巧,也就是要说明气、舌、指这三者运用的相互配合关系。
其中,呼吸运用和舌的动作称口内技巧,手指动作(指法)称手指技巧。
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看看笙的演奏技巧吧。
一、口内技巧口内技巧包括平吹和吐音两类及花舌、喉舌、颤音等。
(一)平吹也称缓吹,吹奏时气流由口中徐缓地呼出和吸进。
口内不存气,气流要均匀吞吐,舌在口中平放,处安静状态,吹出的音要平稳,不可忽弱忽强,还要控制两肋,吹时不鼓,吸时不凹。
(二)吐音吐音是一种重要的口内技巧,用途很广,演奏每首曲子几乎都离不开吐音。
每一个乐曲开头的音、向上大幅跳跃的音以及节奏较快、奔放的乐曲常用吐音吹奏。
吐音分单舌吐音、双舌吐音和三舌吐音三类。
1.单舌吐音:吹奏吐音时,舌的运用与说话时舌的动作比较接近,但吹气时要注意运用技巧。
单舌吐音又可分为软单舌、中单舌、硬单舌三种。
(1)软单舌:舌放松,舌尖抵住上腭,依靠气息的冲击,舌头自然伸开,结合声音发出一个“冷”(按普通话发音)字来,这样快速连续的舌尖运动就是软单舌的效果。
软单舌吐音的效果可以使曲调各音之间连贯、流畅。
(2)中单舌:把舌尖顶在上牙和上牙床之间的位置上,依靠气息的冲击,舌尖突然打开,结合声音发出一个“打”字音来,就是中单舌的效果。
(3)硬单舌:它是一种有特殊效果的吐音,比其它吐音都结实、有**。
舌尖用力顶在上牙和下牙中间,将横隔膜提起,用足气,依靠气息的冲击,将舌突然冲开,结合声音发出一个“*”字来,就是硬单舌效果。
2.双舌吐音:它是从单舌吐音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吹奏方法。
乐曲在快速进行中,单舌达不到要求速度时,就要用双舌吐音吹奏,双舌吐音分为软双舌、中双舌和硬双舌三种。
(1)软双舌:它是从软单舌发展而来的。
舌要自然向上卷起,舌尖顶住上腭,利用气息的冲击,发出“冷”字音来,随着舌尖放下,紧接着又发出“跟”字音来,把“冷跟”二字连续起来就是软双舌的效果。
笙演奏技巧赏析
笙演奏技巧赏析作者:赵柏鑫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3期【摘要】笙是我国民族乐器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件乐器,在传统的音乐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其是吹管乐器中唯一能够演奏单音以及和音的乐器,所以说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历史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投放到艺术领域,但是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笙这门乐器却丧失了原有的传承力度。
作为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代表,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挖掘,只有更好地深入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对此进行发展和继承,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完善,本文针对笙的演奏技巧展开了相应的讨论,希望能够为民间艺术的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笙;演凑技巧;现状【中图分类号】G631.2 【文献标识码】A一、手指部分的演奏技巧手指部分的演奏技巧主要就是指指法的运用,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为基础性指法以及技巧性指法两种。
以传统笙为例,基础性指法主要是讲四个基本调的应用,即单音以及和音的正确运指。
这部分技巧主要就是需要保证气息的充足,呼吸的频率要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吹奏出来的声音是足够扎实的。
技巧性的指法,相较于基础演凑手法更富有难度和变化性,它是以基础的演凑手法为基础,通过运指方法的变化来演奏出单音、和音、颤音等效果。
当然这里需要指法和呼吸的密切配合,在下文中会对此有针对性的介绍。
(一)单音的指法技巧单音就是指用手指单独地按着笙键,然后用气息吹奏出来的一段音,这是笙演奏之中最基本的技巧,只有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单音的练习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如果是长音的练习,那么呼吸方法要正确,换气一定要自然、均匀而且注意频率,这样才不会破坏曲子的整体效果。
这里有一个技巧,那就是两腮鼓起或者两腮凹陷,一定吹奏不出满意的效果。
手指不要过于僵硬,要掌握好按笙键的力度,一定不能用指根或者指肚来按压笙键,这样才能够按压准确。
其次手指在按音孔时一定不能抬得过高,要给手指在吹奏下一个音时留足反应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作者:孙友来源:《艺术研究》2016年第03期摘要:吐音技巧是笙作品表达、深化乐思的重要手段。
伴随着笙独奏曲的诞生,笙吐音技巧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之后随着独奏曲的丰富与发展,吐音在乐曲中应用的方式和演奏技术逐渐成熟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每一种笙吐音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应用到乐曲中后又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美学特征,其在乐曲中合理的应用,能够极大地增强乐曲的艺术效果和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笙吐音应用吐音是笙重要的一类演奏技巧,是笙曲创作者和演奏者必须要掌握的一类演奏技巧。
吐音技巧是为了在音乐中展现更好的音响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艺术特色的演奏技巧,是几代演奏家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多变的吐音技巧能够制造出丰富细腻、复杂多变的音响效果,使音乐作品更为丰富饱满,增添笙艺术的感染力。
吐音对于笙曲极为重要,几乎每首笙独奏、重奏或协奏作品均运用了多种类型的吐音技巧。
在创作或改编的大量优秀作品中,经常出现整段落或起主导性作用的吐音演奏,使作品表现出特定的音乐风格。
吐音是丰富乐曲色彩重要的技术手段,几乎在所有的笙独奏曲中都有多种形式的吐音应用,这也充分反映出吐音一定是极具美感的一类笙技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其美感和韵味往往体现在连断之间,吐音则是造成音乐“断”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吐音与连音相对,共同构建了音乐流动的变化之美。
吐音必然伴随着舌的爆破发音,与较平稳的连音相比,具有阳刚之美。
当然,吐音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只有与乐曲相结合时才能真正表现出其美的体质。
不同类型的吐音又有其各自独特的美学特征,合理地应用在乐曲之中,会使音乐的美感得到极大的升华。
一、吐音的类型及应用在吐音技巧的众多种类中,单吐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其原理为小腹用力,气流通过口腔进入琴内,需用舌将气流截断,使连续的长音巧妙分开,均匀的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达到完美的音响效果。
而舌在口腔的位置变化不同,使得对音乐的美感也略有不同。
笔者通过多年的练习实践,总结经验,通过吹与吸的不同方式找到舌在口腔内变换的不同位置。
吹奏的单吐音是将舌轻轻卷曲置在上颚,小腹用力,气流通过口腔,此时舌向下,发出“吐”字的语音,使气流进入琴内,反复循环,达到断奏的效果。
而吸奏的单吐音则是将舌自然前伸,舌尖轻轻顶在上牙与下牙之间,此时小腹挺起吸气,舌尖快速收回,气流通过口腔吸回小腹,使乐器产生相应反应,而舌反复做此动作,达到断奏效果。
单吐技巧在每首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不同,演奏时也会有软、硬之分,多分布在强音、顿音、保持音、连音,以及传统乐曲的散板部分等。
通常快板中的单吐以音色清脆、明亮、有颗粒性而著称,即属于硬吐音。
而慢板或散板中出现的单吐有时会音色细腻、婉转等,此时便需要使用软单吐。
软硬吐音在乐曲中很少标记,需根据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将软硬单吐巧妙的分布在乐曲的段落中,强弱软硬的对比使乐曲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
笙的双吐较单吐略微复杂,由两个语音组成,分别为“吐”和“苦”。
“吐”音与单吐的练习方法相同。
吹奏“苦”音时,喉咙关闭,舌根部顶在上颚,气流通过口腔时,打开喉咙,使气进入琴内,与“吐”音相互配合,形成连续流畅的双吐音。
练习时应先从长音开始练起,每个音节练习2拍。
在连续演奏时,舌与嘴同时放松,舌尖前伸,口内动作稍大,舌的速度快而富有弹性。
熟练掌握后,时值长度逐渐递减,速度渐速加快,方能达到音色清脆明亮富有弹性。
双吐音效果强烈,巧妙的运用可以极大地突出作品的风格,因此备受作曲家的青睐,在创作中被广泛使用。
双吐的基本技法只有一种,但在不同作品中的美学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大致可分为流畅潇洒、激烈火爆等。
流畅潇洒的双吐在作品中快速进行的段落里是极为常见的,有时会整段落、长篇幅的出现。
如《冬猎》中最后的再现乐段,大段连续的不同音十六分音符双吐快速流畅地进行,将乐曲的情绪层层推进。
此种快速吐音对演奏者的技术要求极高,口、舌、气、指必须默契配合、精准度达标,才能使每一个音符如玉盘珠落般清晰流畅,体现出流畅潇洒的爽快感觉。
在流畅性之余,还要注意强弱重音的对比,使演奏更具张力。
激烈火爆的双吐往往在乐曲的最后出现,作曲家正是用双吐将作品的高潮烘托出来。
比如在《欢乐的泼水节》、《边寨新歌》和《林海新歌》的末尾,都是使用了激烈火爆的双吐使音乐情绪达到高潮。
三吐是单吐和双吐的结合体,通常与前十六和后十六相并用。
其特点是两个十六分音符用双吐技巧,而八分音符用单吐技巧。
将两者融会贯通,连续演奏,把握好时值的长度,使声音短促,富有弹性。
根据节奏组合的不同,即出现的顺序也不相同。
但前十六的单吐与双吐的衔接需要两个“吐”的语音重复演奏,舌的位置随之发生变化,当演奏完第一个音节时需将舌尖快速弹回到远点,进行随后的双吐音节连贯演奏。
三吐音这种节奏型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流畅性好、跳跃感强,有时可模仿马蹄声。
在三吐的众多作品中,这种节奏组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草原骑兵》了。
胡天泉先生把三快速的“前八后十六”节奏型运用三吐的技巧将乐曲中马蹄声渲染的淋漓尽致。
全曲最具特点的是第一段中的快板部分,三吐技巧的运用与气吐相结合使音乐粗犷有力,若演奏时将八分音符的时值加长些,强弱对比明显些,更能贴近马蹄奔跑的效果,使音乐风格特征与全曲的主题相契合。
二、吐音的演进历程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持续至1960年,笙多种吐音类型迅速产生,在新创作的独奏曲中普遍使用。
自1956年第一首笙独奏作品的问世,不同种类的吐音技巧配合独奏作品的发展迅猛出现,单吐、双吐、三吐等吐音已经全部出现,并应用在多首作品中,部分的色彩性吐音也已产生。
由胡天泉、董洪德创作的《凤凰展翅》是建国以后的第一首笙独奏作品,这部作品巧妙地运用了单吐双吐以及三吐等吐音技巧丰富了音乐的色彩,表达了准确的乐思。
单吐坚定有力、双吐清脆明亮、三吐张弛有度,描写凤凰迎着雨后彩虹展翅欲飞的美妙意境。
闫海登先生在1960年创作的《晋调》中,开创性地运用了吐音与复调旋律相结合的演奏方式。
全曲的其中一大亮点是第三段中大篇幅复调的运用,双吐与复调相结合,更是使其特色十分鲜明。
复调中高声部以长单音双吐的形式出现,而段落的主旋律则在低声部,以半拍打音的形式呈现,左右手交替配合,既可以使高音的双吐连贯演奏,也不影响旋律主线条的律动。
20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笙吐音技巧在乐曲中大量运用,其演奏技巧和运用形式逐渐成熟起来。
在这段时间里,笙坛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独奏作品,在种类繁多的作品中吐音技巧得到了广泛应用,吐音技巧得以充分地锻炼,逐渐成熟起来。
在《红花遍地开》、《边寨新歌》、《我爱祖国的西沙》、《林海新歌》、《挂红灯》等作品中,频繁的将不同的吐音交替使用,使音乐线条更加丰富流畅。
在《海南春晓》、《林海新歌》、《挑担茶叶上北京》、《欢乐的草原》等作品中已将快速的吐音技巧应用在大篇幅的乐段中,在技术上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在《海南春晓》、《边寨新歌》、《我爱祖国的西沙》、《挂红灯》等作品借鉴《晋调》具有特色的双吐与复调结合的演奏技巧,并将其发展为双吐复调与单吐相结合、复旋律换音与双吐相结合、复调双吐与复调单吐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随着笙独奏曲创作的蓬勃发展,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笙曲作品中,吐音技巧的使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组合式的吐音技巧经常应用在乐曲中,快速双吐技巧的应用,往往有较大的乐段出现,技术难度极大。
这一时期的《冬猎》、《天山的节日》、《西班牙斗牛士》等作品,都有组合式的吐音技巧应用,有时是不同类型的吐音技巧相连接,有时吐音与其他的演奏技法相糅合。
组合式吐音技巧演奏难度大,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根据乐曲的不同变化,加之对音乐的透彻理解,才能连、断有序,酣畅流利的奏出。
大篇幅、不同音的快速双吐在这一阶段时常运用到乐曲中。
在此之前乐曲中使用的多为全部同音或两音相同的连续快速双吐。
《秦王破阵乐》、《昭君和亲》、《冬猎》、《虹》、《天山的节日》以及外国改编的《查尔达什》、《野蜂飞舞》等作品都出现了大篇幅的快速双吐技巧,对演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解决吐音的技术难点若要演奏出高质量的笙吐音,首先要注意舌位的固定、松弛度以及弹性,舌的弹性决定了音色的弹性,同时还要注意气息、舌与手的配合,以保证每个音的准确性、清晰度、以及颗粒性。
练习时须着重相关技巧的练习曲以及有针对性的乐曲片段。
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有针对性的练习,打好基础。
笔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舌、手指与气息之间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但传统笙基于乐器本身的重量,加上翻手腕的握姿,使乐器重量给手部的压力把很多初学者带进了手指僵硬、演奏不清晰、速度上不去等各种问题的盲区,这给演奏者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如何解决演奏快速的技巧性吐音问题,就要在反复慢速练习的同时保证手臂抬起、手掌夹紧琴的底座、手指放松尽量高抬,对手指灵活快速按音不粘连有很大的帮助。
舌与气息都属于口内技巧,乐曲强奏,气息足,舌的力度重,乐曲弱奏,气息弱,舌的位置不变,力度轻。
如何将三者在演奏中游刃有余,需在放慢练习时解决手与舌的配合、气息与舌的统一、节奏中点与点的同步。
若将以上三点得到改善,吐音的速度、力度等方面将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吐音在作品中的演奏通常是清脆、明亮、颗粒性较强的,但往往忽略了音质的重要性,便出现了声音僵硬的问题。
舌在口中的弹性决定了音色的弹性,所以舌在口腔内放松灵活有弹性,可以解决声音僵硬的问题。
近60年来,作曲家和演奏家巧妙地将吐音技巧运用到乐曲之中,将其多方面的美学品格挖掘、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使笙曲创作和演奏的学习者能够迅速、透彻地了解、掌握吐音技巧,本文将吐音技巧作了较为体系化、固定化的论述,但作为演奏者应该注意到,吐音技巧在作品中的运用方面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
一般的吐音是按照谱面标记或是根据音符与节奏型的变化来完成的,但有时也会根据作品的曲风、内容等多方面的考虑来进行添加或递减,这需要演奏者积累丰富的演奏经验,熟练地掌握更多作品对技巧的运用才能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