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情简介

合集下载

陕西富平介绍

陕西富平介绍

社火
在富平,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 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是一种靠扮 演、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 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 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 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人们在节日里表演,“火”引申为红 火、热闹的意思。
thank you
配产 料地 :: 芝陕 麻西 、省 小富 米平 、县 大 麦 芽
流 曲 琼 锅 糖
柿饼
传统的“合儿柿饼”经过采摘、折挂钩、 削皮、架挂、捏心、下架、出水、合饼、潮霜 等12道工序,在自然条件下加工制作而成。 “合儿柿饼”具有个大、霜白、底亮、质润、 味香甜五大特色。据科学分析,柿饼中除含丰 富的蛋白质、果糖、脂肪、钙、磷、胡萝卜素 及热量外,还含有较高的镁、硫胺素、核黄素、 抗坏血酸等成分。柿叶中富含芦丁、维生素、 氨基酸、胡萝卜素、胆碱、黄酮等成分,具有 多种药用价值。
吃五豆
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 (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别物代替)等 5 种豆子 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 要吃后有余。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 吃五豆在冬至过后,此时昼渐长、夜渐短。因此 吃五豆还带有节令性变化的含义。吃五豆的风俗 至锅糖 柿饼 吃五豆 墨玉石刻 社火
醇混他白热状麦水 制 郁压辅如中“芽与 作 的成料琼反灶搅陕琼方 风饼分。复糖拌北锅法 味,层然拧”发产糖: 食切置后条取酵精采 品成于与拉出淋选用 “条瓷炒扯冷汁优流 琼或缸熟,却,质曲 锅片内的使,用小特 糖,热黑糖再铁米有 ”既焖芝色在锅蒸的 。成,麻有蒸熬馏优 香最与黄汽成与质 味后其变加糊大井 ,
一种珍贵而稀有的自然资源,仅产于陕西省富平县北 部山区,其色重质腻,纹理细致,漆黑如墨,极负盛名。 富平墨玉自秦汉时即有开采,是我国著名的“石刻之乡。 富平墨玉及其作品在中华文明历史上也有着光辉灿烂的 历史,被称为中国最大石刻艺术宝库的西安碑林、馆藏 l700多件文物,其中80%以上为富平墨玉所制,秦李斯的 《峄山刻石》,东汉合阳的《曹全碑》,欧阳询的《皇甫 诞碑》,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 更是堪称镇馆之宝。 从桥陵高15米,重40吨的华表,到乾陵前神秘的无字碑, 还有国之瑰宝的“昭陵六骏”均是富平墨玉所制。

富平中华郡简介

富平中华郡简介

富平中华郡简介
富平中华郡是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县,位于山西省中部,面积3380平方公里,县城距太原市99公里。

县城在清朝就建立,历史悠久,有着众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和名胜古迹。

富平中华郡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尤为优越,地处山西省山茶花之国的中心地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全县有丰富的煤炭、石灰岩、汞矿、石膏等10多种矿产,其中煤炭是最主要的资源。

全县的物产丰富,农业、林业、畜牧业、矿业、建筑业等产业繁荣、结构优化,以农业为主,蔬菜、牧草等种植面积较大,竹林、松林植被覆盖率达9.9%,工业园区和企业数量逐步加大,结合传统优势业务,使经济不断增长。

富平中华郡的文化活动死灰复燃,传统的书画艺术发扬光大,社会文化设施也日益完善,如宋慧乔纪念馆、科尔沁汗纪念馆、元代庐山八景等。

富平中华郡人民也不忘文化传国礼,崇尚文明,勤劳奋进,开拓创新,可谓文明、勤劳、礼让的美德集合体。

富平中华郡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给富平中华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富平中华郡的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传承和活跃,也为当地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人们能够在一个充满文化的社会环境中,文明、和谐、幸福的生活。

未来,富平中华郡将以更加繁荣的发展前景,为中国和周边国家和地区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安全、繁荣的
社会环境,以及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未来。

富平气候资源

富平气候资源

第四章气候资源一、气候的基本特征(一)气候概况富平县属大陆性季风暖温带半干旱型气候。

气候总的特征为:光热资源充足,南北差异较大;自然降水偏少,时空分布不均:无霜期较长,气象灾害多,发生频率高。

全县四季干、湿、冷、暖分明。

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雪雨;春季冷空气逐渐减弱,热带暖空气北进,温度回升快,自然降水开始增多,气温日较差大,易出现大风、浮尘等寒潮降温天气,常有春旱发生;夏季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雨量集中,多雷雨、冰雹天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伏旱发生;秋季较凉爽湿润,多连阴雨,气温下降较快。

我县光、水、热资源,就其数量来说是较丰富的,有利于本县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1、气温县境内平均气温10.5℃~13.3℃,南北差2.8℃.,东西差异很小;按季节,秋季差异最小,冬季差异最大。

全县≧0℃的活动积温4129.2~4942.4℃,≧3℃活动积温4054.7~4865.2℃,≧50℃活动积温3957.8~4759.4℃,≧10℃活动积温3492.9—4322,2℃,≧15℃活动积温2751.1—3663.9℃,至20℃活动积温1591.6—2640.2℃。

2、光照全县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23.9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62.0千卡/平方厘米,年,年日照总时数2472.0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6%,与全省各地比较,我县光资源多于关中西部及渭河以南各县,但少于大荔、邰阳等东北各县,可满足四大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3、降水与蒸发自然降水在南北分布上差异较明显。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33.3毫米,北部山区643毫米,中部原区530—574毫米,南部阶地区5l0一522.6毫米。

南北年降水量差值122.7毫米,东西差异较小,仅15.8毫米。

自然植被最大可能蒸发量,年平均可达1012.7毫米,多雨年982.4毫米,少雨年1118.1毫米,水分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表4—1)(二)气候区划按中国气候区划,本地属于温带气候;按本县热量条件应划为温暖区和温和区;根据本县年降水量,应属半干旱区;由于县内雨量分布不匀,又可分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易干旱区。

陕西省富平县水土保持简明区划

陕西省富平县水土保持简明区划

陕西省富平县水土保持简明区划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总土地面积1233平方公里。

地处东经108度57分—109度26分,北纬34度42分—35度06分之间,全县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35千米,东邻蒲城、渭南,南接西安市临潼区、阎良区,西连耀县、三原县,北依铜川市,地理位置优越。

1.自然条件富平县处于鄂尔多斯地台南边缘,与渭河地堑北边缘的斜坡地带。

地质构造以祁连、吕梁、贺兰山字型前弧东翼南段的成份为主,北西向富平县行政区划图断裂次之,受新华系干扰复合,地表大部为疏松沉积物枣黄土覆盖。

县北依乔山,乔山余脉伸入境内,山形自西向东起伏绵延;南临渭河平原,以百米上以陡壁高于渭河平原,突现出黄土高原形态;中部为400—700米广阔的黄土原区,原面较完整,西北高而东南低,中部起伏不平,受石川河、赵氏河、顺阳河、温泉河的切割形成原间洼地和川原相间地形。

海拔处于376—439米之间。

1.1气候富平县位于渭南地区西北部,处于渭河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河沟川塬相间,起伏不平,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冷暖干旱明显,光热水资源基本同季,降水量不足且年际间变率大,有效降水日数少。

1.1.1 气温富平县夏季高温,冬季稍冷,四季干旱,冷、湿、暖分明。

平均温度13.1°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年日照2472小时,年无霜期225天光热资源丰富。

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0.4~0.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5~26.6℃。

1.1.2 降水富平县年均降雨量533.3毫米,季节空间分布不均,7、8、9三月达282毫米,占总量的53%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冬季仅15.8毫米空间由北向南递减,北南差122.7毫米。

1.1.3气象灾害全县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冰雹、连阴雨、霜冻、干热风、暴雨,是限制该县气候资源充分利用的主要气象因素,以多年出现的气象天数统计:干旱占78%,连阴雨占13%,大风占6%,干热风占2%,冰雹占0.6%,暴雨占0.3%,霜冻占0.2%。

我的家乡——富平县

我的家乡——富平县

目录
• • • • • • • 县情概况 自然地理 资源状况 地方特产 名人轶事 文化教育 地方语言
县情概况


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立县置已有2400多年历史,曾五次设县,两次 设郡,三次设州。
这里文物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生态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石刻、老 鼓、阿宫腔、陶艺等传统文化品牌声名远扬。俗话说“关中的厚土埋皇上”, 富平县自古就是一块备受皇室青睐的宝地,先后有八位皇帝逝世后葬于此。 富平又是墨玉之乡,陕西省富平县北部山区是 墨玉的唯一产地。富平也是我国著名的“石刻之 乡”。在中国石刻艺术宝库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馆藏1700多件文物,其中80%以上为富平墨玉 所制。 由于地处陕西省“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东翼,富平是关中通往陕北的要冲, 是连接渭北东西的枢纽。


返回
自然地理

返回
富平县处于鄂尔多斯地台南边缘,与渭河地堑北边缘的斜坡地带。地质构造 以祁连、吕梁、贺兰山字型前弧东翼南段的成份为主,北西向断裂次之,以 百米上以陡壁高于渭河平原,突现出黄土高原形态。中部为400—700米广阔 的黄土原区,原面较完整,西北高而东南低,中部起伏不平,受石川河、赵 氏河、顺阳河、温泉河的切割形成原间洼地和川原相间地形,海拔处于376— 439米之间。

全县按地貌特征可划分为四个大的区间:北山丘陵沟壑区、山前洪积扇区、 黄土台塬区和川道区。
资源状况
• 旅游资源 • 自然资源
返回
旅游资源
• 法源寺唐塔:此唐塔位于今美原镇西街的法源寺故址。唐咸亨二年 (公元6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建置美原县后创修。青砖砌筑,仿木结构,七级八角 中空,工艺精巧,外周围长29米,壁厚1.75米。 • 金代铁佛:铁佛属于金代创建的铁佛寺遗物,由于寺院屡建屡毁,仅 留此佛,基本完好。

富平气候资源

富平气候资源

富平气候资源第四章气候资源一、气候的基本特征(一)气候概况富平县属大陆性季风暖温带半干旱型气候。

气候总的特征为:光热资源充足,南北差异较大;自然降水偏少,时空分布不均:无霜期较长,气象灾害多,发生频率高。

全县四季干、湿、冷、暖分明。

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雪雨;春季冷空气逐渐减弱,热带暖空气北进,温度回升快,自然降水开始增多,气温日较差大,易出现大风、浮尘等寒潮降温天气,常有春旱发生;夏季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雨量集中,多雷雨、冰雹天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伏旱发生;秋季较凉爽湿润,多连阴雨,气温下降较快。

我县光、水、热资源,就其数量来说是较丰富的,有利于本县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1、气温县境内平均气温10.5℃~13.3℃,南北差2.8℃.,东西差异很小;按季节,秋季差异最小,冬季差异最大。

全县≧0℃的活动积温4129.2~4942.4℃,≧3℃活动积温4054.7~4865.2℃,≧50℃活动积温3957.8~4759.4℃,≧10℃活动积温3492.9—4322,2℃,≧15℃活动积温2751.1—3663.9℃,至20℃活动积温1591.6—2640.2℃。

2、光照全县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23.9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62.0千卡/平方厘米,年,年日照总时数2472.0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6%,与全省各地比较,我县光资源多于关中西部及渭河以南各县,但少于大荔、邰阳等东北各县,可满足四大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3、降水与蒸发自然降水在南北分布上差异较明显。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33.3毫米,北部山区643毫米,中部原区530—574毫米,南部阶地区5l0一522.6毫米。

南北年降水量差值122.7毫米,东西差异较小,仅15.8毫米。

自然植被最大可能蒸发量,年平均可达1012.7毫米,多雨年982.4毫米,少雨年1118.1毫米,水分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表4—1)(二)气候区划按中国气候区划,本地属于温带气候;按本县热量条件应划为温暖区和温和区;根据本县年降水量,应属半干旱区;由于县内雨量分布不匀,又可分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易干旱区。

富平县县情及产业优势介绍(1)

富平县县情及产业优势介绍(1)

富平县产业优势(一)、农业产业优势富平是农业大县,是全国著名的柿子之乡、中国奶山羊之乡、中国早中熟苹果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和全国特色农业十佳县等。

全县现已形成了柿果、奶畜、瓜菜和粮食四大主导产业。

极晚熟苹果粉红女士出口国外、供不应求;“合儿柿饼”久负盛名,曾为皇室贡品;奶山羊及奶牛存栏分别达到31.8万只和1.8万头,奶类总产13.8万吨;全县瓜菜总面积12.7万亩,是陕西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富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全省确定建设的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之一、省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一个以设施蔬菜为主,兼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畜牧养殖、产品交易等农业元素在内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综合性示范基地。

该基地是引领我县农业发展的风向标,是承接涉农项目的主阵地,也是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特有优势。

(二)、工业产业优势优质的服务,宽松的环境,迎来了五湖四海的客商来富投资兴业。

先后有意大利水泥集团、山东中鲁集团、广西兴宝钢铁、陕西龙钢集团、陕西煤业化工、中国中冶集团等20多户大型企业投资富平,已有陕富和实丰400万吨水泥、兴宝和龙钢150万吨钢铁、陕焦200万吨焦炭和20万吨甲醇、中冶陕压2万吨辊、富民、秦力等50万吨等级面粉、中鲁2.5万吨果蔬汁生产线、华达等7000万平方米陶瓷砖生产线等40多个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或在建,使全县工业发展初步形成了新型建材、冶金机械、食品加工和轻工业四大主导产业。

深陕(富平)新兴产业示范园规划总面积53.50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启动区13.26平方公里,发展接续区26.38平方公里,生态服务区13.86平方公里。

园区产业规划按照区域协调战略、规模集聚战略、生态循环战略和动态发展战略,重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同时兼顾发展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努力将其打造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北部产业发展的重要承接区,西北知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关中都市休闲创意文化体验区。

陕西富平简介

陕西富平简介

陕西富平简介陕西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省直辖县级市之一。

富平县地处秦岭北麓,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本文将从富平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地理位置富平县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部,距离西安市中心约55公里,是陕西省中部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县境北接户县,东邻蒲城县,南连韩城市,西与临渭区相接。

全县总面积为1,335.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74,500亩,山地面积为60,000亩,森林覆盖率为33.7%。

二、历史文化富平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据史书记载,早在商代末年,富平就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

秦代时期,富平被设立为秦始皇的著名行宫之一,是秦始皇巡游天下的必经之地。

汉代时期,富平县成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唐代时期,富平县被设立为潼关道的驿站之一,成为了唐代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

明代时期,富平县成为了陕西省的重要行政区域和商业中心。

富平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富平古城,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秦汉古城遗址。

富平古城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秦汉时期的行宫所在地,也是秦始皇巡游天下的必经之地。

富平古城内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如秦汉时期的城墙、宫殿、祭祀场所、水利设施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此外,富平县还有古代官道、古代驿站、古代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旅游资源富平县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

富平古城是富平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氛围,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此外,富平县还有其他的旅游景点,如秦岭国家森林公园、富平山、七星寨、龙潭寺等,这些景点都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价值。

四、经济发展富平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农业是富平县的支柱产业。

富平县的农业以小麦、玉米、水稻、油菜、烟草等作物为主,是陕西省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平县情简介
富平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北部,渭南市西北角。

全县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辖17个镇337个行政村,总人口81万,是陕西省第一人口大县。

富平于东周秦厉公21年(公元前456年)建立县制,距今已有2460多年历史。

西晋时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

自古人文荟萃,秦有名将王翦、王贲父子,后汉有检校刑部尚书李彦温,唐有大将李光弼,明有御史杨爵、吏部尚书孙丕扬,清有抗英名将张青云,近代有著名爱国将领、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胡景翼将军,当代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习仲勋等重要人物。

久远的历史沿革造就了丰厚的文物资源,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10处、县级58处,有历代古墓葬290余座,碑石千余通,馆藏文物1680余件,等级文物126件(组),尤以“唐五陵”(唐中宗定陵、代宗元陵、顺宗丰陵、文宗章陵、懿宗简陵)为代表的7座帝王陵最为著名。

富平地处关天经济区东翼,是关中通往陕北的要冲、连接渭北东西的枢纽。

东界渭南临渭区、蒲城县,南接西安阎良区,西连咸阳三原县、铜川耀州区,北邻铜川印台区、王益区。

县城距西安、渭南、咸阳及机场各约60公里,距铜川新区30公里。

境内2条高速(西禹、西铜高速)、1条国道(210)、1条省道(106)、4条铁路(咸铜、西韩、西延、梅七)穿境而过。

富平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有石灰石、墨玉石、沙卵石、煤炭、铁、铝、坩泥、芒硝、硝碘盐等,尤以石灰石、墨玉石、沙卵石储量较大,石灰石及墨玉石总储量分别达到1303亿立方米和313万立方米,是工艺石刻的上乘材料,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黄帝陵所题碑石即采用富平墨玉,并由富平民间艺人雕刻制作。

富平是苹果、酥梨、柿子、花椒、核桃、药材等多种农作物的优生区。

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各类农作物87种,树种43科92种,有家畜家禽14种,野生动物25种,鸟类30种,水产生物23种。

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柿子之乡、早中熟苹果之乡、最大的奶山羊养殖基地;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特色农业十佳县等称号。

富平是陕西农村电气化和农网改造先进县,境内有35KV至110KV变电站21座,主变容量682.75兆伏安,供电能力290.3兆伏安;有顺阳河、石川河、赵氏河、温泉河等4条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为季节性河流;有红星、尚书、三寨、贺兰、桥头、街子、龙泉、李家沟、南阳、盘龙等10座水库,建成了东雷二期抽黄、交口抽渭、抽泾扩灌和桃曲坡水库等四大灌区。

全县浅层水资源总量1.2亿立方米,380岩溶水单井日出水量6000-13000吨,水质良好。

天然气覆盖县城区和主要工业园区,年供气能力1.89亿立方。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0.01亿元,增长15.1%;固定资产投资63.2亿元,增长30.7%;地方财政收入2.22亿元,增长5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3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5524元,增长27.6%。

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位居第一,连续两年获陕西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