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情简介

合集下载

洛南县伊洛河水电开发项目简介

洛南县伊洛河水电开发项目简介

洛南县伊洛河水电开发项目简介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蟒岭之北。

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境内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7.436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流域年径流量为8.188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0.261亿立方米。

属于黄河流域的主要水系为伊洛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本县洛源镇的龙潭泉,由西向东横贯县境,从兰草河口出陕入豫,境内流程129.8公里,平均比降7.04‰。

总流域面积2693.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5%,境内落差920米,水力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

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2.34万千瓦,可开发量4.03万千瓦。

伊洛河干流理论蕴藏量4.53万千瓦,可开发量1.37万千瓦。

洛南县位于西北电网末端,电力供应不足,用电矛盾日益突出。

洛南县水电资源开发规划的范围是:伊洛河干流:分为灵口段和源头至柏峪寺段两个河段;主要支流:伊洛河百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石坡河、东沙河、石门河、桑坪河、西峪河、龙河、文峪河等有可开发利用价值的河段。

全县拟规划建设水电站15座,总装机2091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2640万千瓦时,工程总投资32317万元。

伊洛河干流为六级开发,一级电站白洛电站,为引水径流电站,设计水头21.5米,装机容量600千瓦;二级电站官桥电站,为引水径流电站,设计水头21米,装机容量1200千瓦;三级电站柏峪寺电站,为引水径流电站,设计水头17米,装机容量1500千瓦;四级电站黄塬电站,为坝后式电站,坝顶高程815米,设计坝高35米,设计水头32米,调节库容5000万立方米,装机容量4500千瓦;五级电站灵口电站,为径流式电站,拦河坝高9米,设计水头19米,装机容量3250千瓦;六级电站代川电站,为坝后式电站,设计坝高33米,设计水头30米,装机容量4500千瓦。

石坡河为三级开发,桑坪河电站,为引水径流电站,设计水头19.5米,装机容量300千瓦;石李河电站,为引水径流电站,设计水头27米,装机容量960千瓦;石人滩电站,为坝后式电站,设计水头25米,调节库容850万立方米,装机容量1890千瓦。

洛南县项目营销策划报告

洛南县项目营销策划报告

商州市洛南县工程营销筹划报告营销部2010年12月16日目录第一局部洛南县概况介绍第二局部工程市场调研状况分析第三局部调研总结分析第四局部工程分析第五局部工程定位第六局部工程营销策略第七局部工程推广策略第一局部洛南县概况介绍一、地理位置洛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陕西省东南部,距西安108公里。

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连;南与丹凤、商州交界;西与华县、蓝田接壤;北与华阴、潼关为邻,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

是全国速生丰产林、油松种子和核桃基地。

距西安市区洛南县西安108公里二、面积与人口洛南县幅员面积279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376个村委会,7个社区居委会,,中心县城人口约8万人。

三、收入状况2021年,洛南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5万元。

2021年,洛南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041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8万元。

三、矿藏资源洛南县矿产资源种类较多,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38种,已探明和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铅、铁、钼、煤、钾长石、水泥灰岩、粘土、水晶等38种。

其中钾长石储量8700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黄金产量位居全省第三。

四、交通网络洛南县交通环境目前相对较差,目前仅有312国道连通西安、潼关、商洛等地,预计随着2011年5月1日西商高速建成通车,将大大提高洛南县的经济开展。

第二局部工程市场调研状况分析一、调研目的通过本次调研,对本工程的规划及产品定位进行论证,并对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及投资者的需求加以分析;另外,结合洛南县经济开展水平、房地产市场开展状况、本工程周边工程竞争状况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本工程的产品定位、营销策略、推广策略、销售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调研内容1、消费者调查被访者年龄结构调查被访者家庭年收入调查被访者购房意向调查被访者购房能力调查2、工程调查区域房地产市场消费力调研区域消费者需求调研住宅产品调研区域市场推广渠道调研未来市场走势分析三、调研方式本次调查采用走访式〔街头拦截、入户〕定向调查,根据确定的调查目标,设计完成问卷,分层次、分阶段、定向完成调查作业。

洛南县志

洛南县志

洛南县志社会篇第三章姓氏第一节概况洛南县地处黄河流域,境内古遗址证明开发时间较早。

世居境内的“本地人”约有一半左右,其余则因兵燹灾患,时增、时减。

据《洛南乡土志》记载“汉代三秦,高才雄略,渠率(巴蜀)七姓,居于商洛”。

又据《畅志》载“迨至元明,丧乱频仍生事日凋敝矣”,以致人口外流。

但在明洪武(1368)至万历(1573)的二百余年间,“人口滋蕃,鸡鸣犬吠相闻,官私稍稍富贵”,移民大量迁入。

至崇祯年间,兵灾匪乱,民不聊生,又呈迁散状况,至“荆襄平定之后,户口倍增”。

说明人口增减,姓氏演变,皆与社会变迁有关。

迄今洛南县居民中多有自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四川迁入,即今秦蟒山岭中所居住的“下湖人”。

明代初期,自山西“大槐树”处迁入人口,多不知其原籍,仅只知其老家为“山西大槐树”下而已。

第二节姓氏录洛南境内姓氏构成计有290多个,其中以张、王、李、陈为最多,刘、马、陶、齐次之,茹、金、裴等姓氏人数最少。

依据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如下:A.艾安B.白包鲍奔贲边卞别C.蔡曹岑柴常畅车陈程赤种丑褚储慈崔D.代戴旦淡党邓狄刁丁东董窦杜段F.樊范方费冯富甫傅G.盖甘高郜戈葛耿龚巩宫苟谷顾官关管冠光广晷郭过果H.韩汉郝何贺赫夜(姓读hěi) 洪侯胡华怀桓黄皇惠霍J.姬吉冀贾江姜蒋焦金晋靳井景荆居菊K.阚康柯孔寇库宽匡邝况L.赖蓝郎雷栗廉连梁廖蔺刘柳龙卢娄鲁鹿陆路吕栾论罗骆雒 M.麻马毛茅梅孟米苗缪闵明牟穆N.南倪年聂宁牛O.欧欧阳P.潘朴裴庞彭皮Q.齐祁钱羌强乔秦邱屈瞿裘仇权阙R.冉壬任仁容茹阮软S.赛桑沙单商上官邵佘申沈绳盛施石时舒水宋苏粟孙索T.谭汤唐桃陶田童同屠涂W.万汪王魏卫温文翁邬仵巫吴武伍X.奚席习夏香项向肖萧谢解辛邢熊徐许宣薛Y.鄢燕阎严颜晏杨仰姚叶易伊弋殷尹尤于余鱼庚袁原乐岳郧 Z.曾查翟詹战章张赵甄郑钟终仲周诸朱竹祝庄宗邹。

洛南县概况

洛南县概况

洛南县概况概述: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属商洛市。

地处华山之南,周设华阳池,秦置华阳郡。

距西安108公里。

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连;南与丹凤、商州交界;西与华县、蓝田接壤;北与华阴、潼关为邻,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是商洛市唯一黄河流域县,是中国“十大金牌核桃县”。

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

洛南是华夏汉字故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人口:1989年7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出生人口为11541人,死亡人口为3434人,出生率26.65‰,死亡率为7.93‰,自然增长率为18.72‰。

1994年,洛南县人口43.7万人。

2010年,洛南县户籍人口453324人,比2009年增加1160人。

教育:2010年,洛南县有普通中学34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49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098人,小学专任教师208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0229人,其中女生13542人,小学在校学生28726人,其中女生1362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其中女童100%;初中升学率84%,高中升学率98.7%。

行政区域:2011年,洛南县共有25个乡镇,383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3029个村民小组,25个乡镇:洛源镇、保安镇、卫东镇、永丰镇、四皓镇、城关镇、景村镇、古城镇、柏峪寺镇、三要镇、灵口镇、石门镇、麻坪镇、石坡镇、巡检镇、陈耳镇、寺耳镇。

名称面积km2直辖情况城关镇148 辖40个村民委员会,6个社区居委会,337个村(居)民小组景村镇187.6 辖34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241个村民小组,7个居民小组,10175户古城镇121.6 辖19个行政村,164个村民小组,6638户三要镇150 辖10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3528户灵口镇190.6 辖28个行政村、172个村民小组、5505户寺耳镇147.2 辖11个村,81个村民小组,2029户巡检镇146 镇辖10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2062户石坡镇356 辖22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6632户石门镇180 辖20个行政村,184个村民小组,6792户麻坪镇137.7 辖17个村,155个组,4506户洛源镇129 辖14个行政村,135个村民小组,4582户保安镇108 镇辖18个村,153个村民小组,6596户卫东镇54 镇辖11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2930户永丰镇56 辖14个行政村,184个村民小组谢湾镇75.5 辖13个村民委员会,3507户四皓镇50 辖11个行政村,130个村民小组,3740户柏峪寺镇51.8 辖11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1825户高耀镇138 辖11个村,89个村民小组,3204户寺坡镇54 辖8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2964户洛南特产:洛南核桃:洛南县素称“核桃之乡”,核桃的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洛南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

洛南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
七、 与上位规划的衔接 .............................................................................................................. 24 7.1 链接《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 24 7.2 衔接《洛南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 26 7.3 对接《商洛市“一体两翼”地区发展规划(2013-2020 年)》 ......................................... 27
1.1 洛南县域概况 洛南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洛河上游。县境内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
部为秦岭山脉,南部为蟒岭,由西向东延伸形成于商州市、丹凤县的分界岭及洛 河与丹江水系的分水岭,境内最高点草链岭海拔 2646 米,最低点兰草河口海拔 670 米。
洛南县现有 19 个建制镇,包括城关镇、洛源镇、四皓镇、谢湾镇、柏峪寺 镇、古城镇、景村镇、三要镇、灵口镇、寺耳镇、巡检镇、石坡镇、石门镇、麻 坪镇、寺坡镇、高耀镇、保安镇、卫东镇、永丰镇。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 钼、铁、锌、铅、矸等十余种。自然人文旅游景点有九龙山(兑山)、馒头山、 仓颉园、文庙、药王庙等。
五、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 7 5.1 县域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7 5.2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16

发展中的洛南文化产业

发展中的洛南文化产业

发展中的洛南县文化产业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2011年7月9日)洛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是洛南市唯一的黄河流域县区,全县辖19个镇,381个村(社区),总人口46万人,总面积2830平方公里。

洛南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是仓颉造字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洛南提出了建设“陕南文化强县”的宏伟目标,全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在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兴办文化产业,目前在洛南已形成较大的文化产业群,文化产业已成为县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现就洛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简要介绍如下:一、洛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我县文化产业涉及到民间工艺、雕塑、盆景、奇石、园艺、书画、音像、图书报刊、演出、电影、网络、娱乐、印刷(含打字复印)、广告装饰、文化用品批零及文化旅游等近20个行业种类,经营场所400余家,从业人数约3000余人,年产值4200余万元,年上交税金480余万元。

洛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提出了建设陕南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要大力弘扬仓颉的首创精神,用仓颉文化包装洛南,丰富奇石文化等独具洛南特色的文化内涵,形成洛南品牌的文化产业体系。

县上主要领导亲自赴深圳等地叩门招商,建设大华山文化旅游圈,依托老君山文化旅游景区、华严古寺、秦岭观华三大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倾力打造华山南区。

目前该项目建设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洛南抓住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契机,在仓颉造字遗址所在地保安镇争取立项建设西部影视基地。

为了打好仓颉品牌,洛南投资建成了仓颉园、仓颉大道,将《谷雨公祭仓颉典礼》和《仓颉造字传说》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将《公祭典礼》申报争取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洛南还编排了大型诗舞剧《仓圣吟》和大型欢艺术《恭迎仓圣》,在省、市多次演出,并赢得赞誉。

洛南兑山庙会历史悠久,每年上十万群众赴会游玩,气氛热烈,影响颇大。

洛南 文化

洛南 文化

洛南的地理文化洛南概况洛南,古称华阳,取其在雄峻奇险的西岳华山之阳意,因其县治在洛水之南,故名洛南。

洛南古写做雒南,明代因避皇帝名讳,改雒为洛。

洛南北倚秦岭,南屏蟒岭,左邻豫省之卢(代)灵(宝),右接本省之蓝(田)华(县),洛水蜿蜒贯穿其间,素有,“商洛山里小关中”、“陕西东南门户”、“金山银仓”、“华山夏都”、“汉字故里”、“儒佛道圣地”等称号。

洛南地处洛河上游,自古河(黄河)洛并称,有“河出图,洛出书”之说,自西晋泰始三年(公元266年)始设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可谓文化古邑,民族发祥生辉地之一。

洛南文化底蕴浓厚,河口遗址、焦村遗址、花石浪遗址见证着远古先民修养生息历史;阳虚山峭壁上凿刻的28个兽蹄鸟迹汉字终结了结绳记事,翻开了中华文明崭新的一页;巍峨壮观,气势恢宏的洛南文庙建于明洪武三年,比西安钟楼还早14年,是陕南最完整壮观的纵轴式古建筑筑群;馆藏稀世珍品人面陶俑壶、错金鸟篆文铜戈,汉瓦砚、彩绘漆陶豆等文物无不闪耀着古邑凝重璀灿的光斑。

地理气候洛南县属于暖温带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

由于群山连绵,起伏悬殊,具有明显山区气候特征。

季风影响明显。

冬季气候寒冷,雨雪稀少,为一年中干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逐渐增多,如果伴有大风,土壤蒸发加剧,极易形成春旱,当寒潮入侵时,往往出现冻害;夏季是一年中最高气温季节,也是降水量最大的季节,雨量集中,多有雷阵雨、暴雨出现,有时伴有冰雹,有时还出现局部伏旱和夏旱;秋季气温速降,初期多有连阴雨,常常形成涝灾,末期偏少,天气晴朗,秋高气爽。

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在植物生长季节中,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数多。

但因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霜雹等灾害出现。

洛南文化洛南担芯子洛南担芯子属陕西民间传统社火艺术形式之一。

其主要流传于秦岭山区的洛南县景村、古城、永丰、保安、麻坪、石门等乡镇。

据调查西北五省(区)均未发现,堪称传统民间社火艺术一绝。

洛南县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

洛南县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

洛南县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苏亮;柳礼香【摘要】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属中度水土流失区.针对洛南县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该县水土流失面积1447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1.1%,水土流失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在治理中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缺乏生态补偿机制和后期管护缺位等问题,提出应通过实施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建后管理力度、坚持预防为主,加大监督执法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和制定鼓励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等措施,保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果,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为洛南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治穷致富奠定基础.【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9(041)004【总页数】2页(P174-175)【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现状成因;对策;洛南县【作者】苏亮;柳礼香【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水利局,陕西商洛 726100;陕西华正生态建设设计监理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1 洛南县概况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商洛市北部,秦岭东段南麓,地处华山之南,洛河上游。

介于东经109°44′10″~110°40′06″,北纬33°52′00"~34°25′58″之间。

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连,南凭蟒岭与丹凤、商州交界,西与华县、蓝田接壤,北依秦岭与华阴、潼关为邻,素有陕西“东南门户”“小关中”之称。

全县地势总体是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 646 m,最低海拔670 m,相对高差1 976 m,平均海拔1 200 m左右,地形结构较为复杂,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的土石山区。

全县地貌分为河谷川塬、浅山丘陵和秦蟒中山区三个地貌类型。

1.2 土壤洛南县土壤有8个土类,18个亚类,31个土属,100个土种。

主要有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淋溶褐土、黄褐土和紫色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南县情简介
陕西东南门户。

洛南地处华山之阳,洛河源头,周设华阳池,秦置华阳郡。

距西安108公里。

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连。

西与华县、蓝田接壤。

南与丹凤、商州交界。

北与华阴、潼关为邻。

陕西东南门户。

全县辖19个镇,1个工业园区管委会,381个村(居)委会,面积2830平方公里,人口46.1万。

洛南精神。

体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思想精髓的洛南精神是:崇文,厚道,自强,包容。

以崇文为最显著特点、最鲜明特色之八字洛南精神,是对一辈又一辈洛南人一道创造、秉承、践行精神共识的提炼概括,更是一代又一代洛南人共同弘扬、提升、创新追求卓越的文化引领。

“崇文”铸就洛南人之魂,“厚道”构筑洛南人之本,“自强”昭示洛南人之志,“包容”彰显洛南人之度。

金山银仓。

洛南地处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地理气候分界线秦岭东段,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北南生物科属共生,北南秦楚文化交汇。

土地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地67.6万亩,有“陕西小关中”之称。

“中国核桃王”古树之家。

“中国核桃之乡”。

核桃产量居全国第一。

全国“十大金牌核桃县”。

连翘、丹参、桔梗、秦皮、菖蒲等中药材居全国之首,秦岭腹地“天然药库”。

古城“栖霞观古柏”比黄帝陵1号柏高2.1米,粗0.73米,列“亚洲第一柏”。

全省生猪“一县一业示范县”、“百万头生猪大县”、“陕西特色品牌县”。

矿产资源居全省、全国前列,已探明矿产资源有钼、金、银、铁、煤、钾长石、硅石、白云石、花岗岩、大理石、陶土等38种。

钾长石储量上亿吨,现居亚洲第一。

钼储量30万吨以上,居全省第二。

黄金产量全省第三。

水力资源较为丰富,总径流量8.5
亿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水平。

2013年入围“国家成熟型资源城市”。

华山夏都。

洛南地处亚热带与温带分界线,平均海拔800至1200米,年平均气温11.1℃,夏季平均气温21.8℃,山清水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凉、爽、润,以“爽”为主要特征。

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质为三类水体,森林覆盖率66.7%以上。

华山“劈山救母”等很多传说、故事其实诞生地在洛南。

华山南区与华山北区,草链岭南区与少华山北区,山水相连、同脉同气、阳阴互补,都是大华山旅游圈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避暑游、文化游、寻根游优质优选目的地。

尤其是华山之南的阳坡是一张天赐“避暑凉床”,一座香气四溢、温馨凉爽“华山夏都”。

美誉“爽爽华阳”。

赞介“巍巍华山,爽爽华阳”。

荣获中国梦〃2013“避暑之都”城市品牌荣誉称号。

汉字故里。

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史官仓颉5000多年前在洛南创造文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历史。

其28个“兽蹄鸟迹”石崖摹临拓片为稀世珍品。

“仓颉造字传说”、“谷雨公祭仓颉典礼”列入非遗名录。

陕西白水为“仓颉故里”,陕西洛南为“汉字故里”。

据《陕西金石志》记载:黄帝史官仓颉随帝南巡洛南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遇灵龟负书,观奎星园曲之势,察鸟兽蹄爪之迹,穷天地之变,指掌而创文字。

造字发祥地保安,辟立关天经济区“始祖园主题”板块“仓颉造字遗址公园”。

华夏摇篮。

洛南是华夏文明摇篮。

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洛南猿人”列排行榜之首,“花石浪猿人遗址”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经十多个国家专家学者多年考古论证,距今100万年左右,“洛南猿人”与“蓝田猿人”同宗同源。

“洛南盆
地旧石器遗址群”考古发现,入围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评选,“其意义不亚于兵马俑的发现”。

故洛南是“华夏人根之地”。

被世界推崇为“宇宙魔方”、“中华先民最高思想智慧结晶”的“河图洛书”,其中“洛书”,俗称“神龟负书”出洛水于洛南灵口。

《河图》、《洛书》为《周易》之源。

誉推“河图洛书源,灵龟负书地”。

故洛南也是“华夏文根之地”。

“华夏人根”与“华夏文根”发祥孕育、奠基成型“华夏摇篮”。

儒佛道圣地。

儒、佛、道文化在洛南厚重聚集积淀,古迹名胜缤纷留存。

始建于明洪武三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洛南文庙”比西安钟楼还早14年,是西北最完整孔庙古建筑群。

保护、放大、提升规模居全国第二的“孔子文化公园”正在建设之中。

佛教古刹“华严寺”为重要名刹,兴于隋毁于元,重建于明,距今千余年,在华严宗辈份仅次于北京大华严寺,原封地辐射陕西、河南、湖北、山西等众多省份。

寺庙留存稀世罕见彩绘壁画,历经五六百年,栩栩如生,色彩鲜艳。

与华严寺同期兴盛的还有万寿寺、大佛寺等众多佛门名寺。

大华山南大门“老君山”,是全国多处“老君山”中唯一在国家工商局注册道教名山。

道教鼻祖老子曾在此修炼布道,山上老君洞、青牛背、观日峰、系牛柏、炼丹炉、藏丹匣、圣君卧榻、老君沐浴台、豆腐坊、玄元宫等遗址,千百年来一直有道教信众朝圣。

华山南区旅游开发一期工程老君山风景区已投入运行。

九龙山、云蒙山、文显山、大圣山等均为远近闻名道教圣地。

县城内关帝庙、火神庙、三宫庙、药王庙、东岳庙、祖师庙、八卦庙等久负盛名。

红色老区。

洛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鄂豫陕、豫鄂陕、豫陕鄂三大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海东、汪锋、程子华、刘志丹、唐澍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挥戈秦蟒,转战洛
水。

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渭华起义”主要领导人唐澍牺牲在洛南保安。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温家宝等曾亲临洛南视察。

县域发展。

洛南已跨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加速发展新时期、新阶段,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黄金历史时期。

2008、2010、2012年先后被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县”。

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2.84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总收入6.91亿元,增长1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8亿元,增长2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18亿元,增长2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754元和6417元,分别增长11.5%和14.7%。

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4.95亿元,增长11.08%。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洛南人民将积极实施《洛南美〃洛南梦十年纲要》,坚持能快尽快、提质转型发展方针,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城镇引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富民强县发展模式,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融入“一区三圈一廊”,加快富裕洛南、和谐洛南、美丽洛南建设步伐,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大历史进程,加快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倾力打造现代材料、绿色特产、生态旅游三大基地,着力培育矿产加工、绿色特产、生态旅游、医药化工、造纸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均衡发展、集约发展、聚合发展,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