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IPTV网络部分流媒体的传输与控制协议5
机顶盒与IPTV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规范V2.2(EPG部分)

节目映射表
PSI 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 节目专有信息
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远程过程调用
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
网络时间协议
OS
Operation System
操作系统
PAT 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 节目组合表
PCR Program Clock Reference
节目时钟参考
PES Packet elementary stream
打包的基本码流
PMT Program Map Table
国际标准化组织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层
MPEG2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2 活动图像专家组 2
MPTS Multiple Programs Transport Stream 多节目传输流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文件编号:SHDX/ZS/CZ/JG/002/A/2008
中国电信集团上海市电信公司 机顶盒与 IPTV 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规范 V2.2
1. 目的 本规范是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的《机顶盒与 IPTV 业务运营
平台接口技术规范 V2.0》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 IPTV 运 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修订而成的。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 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PTV-中国电信IPTV平台承载网络技术规范

网络设备要求(5) • ADSL MODEM
– ADSL MODEM设备必须满足《中国电信ADSL MODEM设备技术要求》,同时必须满足以下 技术要求:
同时支持两个以上PVC配置,并能把不同的以太网接 入端口业务映射到不同的PVC封装。 网络侧ADSL端口(RJ-11)同时支持双PVC上联配置 支持IGMP协议 用户侧两个以上以太网接入端口(可选项)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业界对以上几种 业务的Qos经验值如下:
QOS 业务种类 视频直播 视频点播 游 戏 1s 10s 200ms 1s 1s N/A 1/1000 1/1000 N/A 1/10000 1/10000 N/A 网络时延上 限 延时抖动上 限 丢包率 上限 包误差率 上限
IPTV承载网要求(4)
网络设备要求(3)
• BRAS
– 接入服务器(BRAS)设备必须满足《中国电信接入服 务器设备技术要求》,同时必须以下技术要求: 支持虚拟路由器(VR)功能。 支持IGMP协议。 支持组播路由技术: PIM-SM 、PIM-DM 支持IGMP Proxy(IGMP代理)协议 支持组播业务控制 ,如下:
IPTV承载网要求 (2)
• 网络带宽要求
关于中国电信IP TV视频编码技术的选取还在进一步讨 论当中,目前初步倾向于在业务初期使用MPEG4,然后 过渡到H.264。 综合以上两种编码的分析,IP TV用户在接收视频流数 据时,一般要1Mbps的带宽需求,再加上20-30%的协 议封装开销,共需1.3Mbps带宽。另外,信令控制信道 也要占用一定的带宽,保守估计,每个用户的最低带 宽需求应为1.5Mbps。考虑到IP网络的统计复用特性, 网络流量的波动较大,为了保证IP TV的播放质量,建 议为每个IP TV用户规划2Mbps以上带宽。
IPTV环境搭建解决方案

IPTV环境搭建解决方案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通过互联网传输电视节目和视频内容的技术。
在IPTV环境搭建方案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网络架构、设备选型、流媒体传输、内容加密和用户管理等。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IPTV环境搭建解决方案:1.网络架构:为了满足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传输要求,建议使用分布式网络架构。
这种架构下,将内容分发和传输分布到多个服务器和节点,避免单点故障和网络拥塞。
同时,可以在骨干网和边缘网络之间设置缓存服务器,提高用户观看体验。
2.设备选型:选择适合IPTV环境的设备,包括流媒体服务器、内容编码器、传输设备和用户终端。
流媒体服务器用于存储和分发节目内容,推荐使用高性能服务器,并配置多个独立的存储设备以提高可用性。
内容编码器用于将原始视频压缩为可传输的流媒体格式,应选择支持高质量编码和多种格式的设备。
传输设备可以选择光纤传输、千兆以太网或无线传输设备,根据网络规模和要求进行选择。
用户终端应支持IPTV协议和高清播放,可以选择智能电视、机顶盒或手机APP等设备。
3.流媒体传输:IPTV流媒体传输需要考虑带宽和延迟等因素。
为了提供良好的观看体验,可以使用自适应码率技术,根据网络情况自动调整视频码率和分辨率。
同时,可以使用QoS(Quality of Service)技术,对视频流进行优先级标记和调度,确保视频数据的及时传输。
此外,可以使用组播(Multicast)技术,实现单流多播,减少网络带宽消耗。
4.内容加密:为了保护视频内容的版权和安全性,需要对节目内容进行加密。
可以使用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技术,对视频流进行加密和授权。
常用的DRM方案包括Verimatrix、PlayReady和Widevine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加密用户终端和流媒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确保内容传输的安全性。
基于IPV6的IPTV流媒体播放器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IPV6的IPTV流媒体播放器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带宽的增加,高清视频的传输变得越来越普遍,并且网络视频的用户数量也不断增长。
在此背景下,IPTV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基于IP协议的数字电视传送方式,具有节目多样性、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已经成为数字电视的发展方向之一。
然而,目前IPTV流媒体播放器面临的问题包括:1)IPTV流媒体服务商之间的兼容性问题;2)目前IPTV流媒体服务商使用的协议和分发方式不同,导致播放器的适配性差;3)传输网络的延时、失真、丢包率等问题。
因此,在IPV6网络环境下,研究并实现一种基于IPV6的IPTV流媒体播放器,具有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2.研究目标:本研究主要为了解决现有IPTV流媒体播放器的不足,基于IPV6网络环境,研究并实现一款具有以下特点的IPTV流媒体播放器:(1)支持IPV6网络,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传输服务;(2)支持多种协议和分发方式,提高播放器的适配性;(3)通过优化传输过程,降低因网络传输引起的延时和播放卡顿;(4)实现用户自定义节目订阅和收藏功能。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现有IPTV流媒体播放器的分析和对IPV6网络环境的研究,确定自己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并进行如下研究步骤:(1)设计基于IPV6的IPTV流媒体播放体系结构与通信协议;(2)开发基于IPV6的IPTV流媒体播放器原型系统,实现基础的功能;(3)通过测试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播放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4)针对用户需求,加入自定义节目订阅和收藏功能;(5)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技术和性能指标。
4.研究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推动数字电视发展,提高IPTV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实现一款基于IPV6的IPTV流媒体播放器,对于IPV6网络环境下数字媒体传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iptv产品及功能手册_理论说明

iptv产品及功能手册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长文主要关注于IPTV产品及其功能手册的理论说明。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以其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和丰富的多媒体内容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IPTV 产品的定义、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场景,并对其功能进行详细解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如下结构展开对IPTV产品及其功能的介绍:引言部分首先给出概述,明确文章目的,并阐述了各章节的内容安排。
接着,我们将在第2节介绍IPTV 产品,包括定义和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场景。
然后,在第3节中对IPTV功能进行解析,重点讨论视频点播功能、直播功能以及时移与回看功能。
在第4节中,我们将详细说明与IPTV相关的技术内容,包括网络协议与传输方式、编码和解码技术以及用户界面设计与交互方式。
最后一节是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并提供一些提示注意事项作为结束。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向读者详细介绍IPTV产品及其功能手册的理论知识。
通过对IPTV 产品的定义、背景、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的介绍,读者将能够了解到IPTV作为一种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通过对IPTV功能的解析,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视频点播、直播以及时移与回看等功能在IPTV中的实现原理和操作方式。
同时,在介绍相关技术内容时,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对网络协议与传输方式、编码和解码技术以及用户界面设计与交互方式有更深入理解的基础。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并提供一些提示注意事项供读者参考。
以上是本文“1. 引言”部分内容,旨在引导读者进入全文主题并对各节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2. IPTV产品介绍2.1 定义和背景IPTV,即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协议传输视频内容的技术。
与传统的有线或卫星电视不同,IPTV通过将音视频信号转化为数据包,并通过互联网传输到用户终端,实现了对海量电视节目、影片、音乐等多媒体内容的点播和直播。
流媒体技术复习题(含答案)

流媒体技术复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不属于流媒体特点的是:(D)A 启动延时大幅度缩短B 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C 流式传输的实现有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D 一种新的媒体2.流媒体的核心技术是:BA 流媒体的网络传输B 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C 媒体文件在流式传输中的版权保护问题D 视音频技术3.不属于流媒体传输的网络协议的是:BA RTPB HTTPC RTSPD RTCP4.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A 视频数据由RTP传输,视频质量由RTCP控制,视频控制由RTSP提供。
B 视频数据由RTCP传输,视频质量由RTP控制,视频控制由RTSP提供。
C 视频数据由RTP传输,视频质量由RTSP控制,视频控制由RTCP提供。
D 视频数据由RTSP传输,视频质量由RTCP控制,视频控制由RTP提供。
5.不属于数字音频格式的是:DA MIDI格式B CD格式C WAVE格式D AVI格式6.不属于流式传输方式与传统下载方式相比的优点的是:AA 成本低廉B 启动延时短C 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D 流式传输的实现有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7.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常见的流媒体应用:(D )A电视上网B在线电台(C)视频会议D文件传输8.流媒体的特点不包括:(B)A 缩短启动延时B只需占用很小带宽C 对系统缓存要求低D流式传输有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9.windows media的组件不包括以下四个中的哪一个:(C )A windows media 工具B windows media服务器C windows media编码器D windows media播放器10.IPTV关键技术不包括(D )A音视频编码技术B流媒体传送技术C数字版权管理技术D移动流媒体技术11.下列格式不属于流媒体格式的是:( C)A *.mp3B *.mpgC *.exeD *.avi12.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流媒体的特点不包括:( D )A 启动延时大幅度缩短B 流式传输的实现有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C 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D 传输过程中占用大量的空间13.常见的流媒体的应用不包括(C )A 视频点播B 电视上网C 网络游戏D 远程教学14.对RTCP解释正确的是(D)A 实时传输协议B 实时流协议C 资源预留协议D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15.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是(A)A RTPB RTSPC RTCPD RSVP16 以下不属于音频格式的是CA CD格式B WAVE格式C RMVB格式D RA格式17.与MP3相比,以下不属于MP4的特点的是CA.支持版权保护B有独特的数字水印C 体积大D比较完善的播放功能18.以下不属于视频频格式的是DA AVI格式B ASF格式C MKV格式D AV格式19.下面不是流媒体网络发布形式的是(C )A 网络点播B 网络实时广播C 散播D 网络非实时广播17.创建一个RealText文档,并在网络上发布的一般步骤为( B )A (1)(2)(3)(5)(4)B(1)(4)(2)(5)(3)C (3)(2)(5)(1)(4)D(1)(3)(2)(4)(5)(1)选择一种窗口风格;(2)保存为.Rt文件(3)在网页上建立和SMIL文件的超链接,并进行测试(4)输入文本内容(5)如果要将RealText文件和其他媒体同时发布,可以建立一个SMIL文件来控制整个播放行为18.传输RealText文件只需要很少的网络带宽,通常小于(A)A:1Kbps B:2Kbps C:3Kbps D:4Kbps19.以下哪个不是流媒体技术的特点?CA 启动延时大幅度缩短B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C 对带宽要求大大降低D流式传输的实现由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20.RM是A 公司的流式文件格式。
IPTV传输中的流媒体传输与多屏互动技术

IPTV传输中的流媒体传输与多屏互动技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电视媒体正逐渐被互联网电视取代。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便是这一新兴领域中的代表,它通过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技术,实现了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和播放。
在IPTV传输中,流媒体传输与多屏互动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增强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
一、流媒体传输技术在IPTV中的应用流媒体传输技术是指将音频、视频等媒体以流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接收端的技术。
在IPTV中,流媒体传输技术起到了承载和传递数字电视节目的重要作用。
首先,流媒体传输技术实现了实时性的传输。
传统的下载方式需要等待文件完全下载后才能观看,而流媒体传输技术则以流的方式实时传输数据,用户可以边传输边播放,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提高了观看的连续性和即时性。
其次,流媒体传输技术在IPTV中实现了可伸缩性和自适应性。
通过在传输过程中改变码率、分辨率等参数,使得视频能够根据用户的网络带宽和设备性能进行调整,从而保证观看体验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此外,流媒体传输技术还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的传输,如MPEG-2、H.264等。
这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设备和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视频编码格式,提升了视频的质量和兼容性。
二、多屏互动技术在IPTV中的应用多屏互动技术是指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如电视、手机、平板电脑)之间的联动,实现用户在多个屏幕上进行信息交互和内容共享的技术。
在IPTV中,多屏互动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方便的用户体验。
首先,多屏互动技术允许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控制电视节目的选择和播放。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或者网页,浏览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然后将其发送到电视屏幕上进行播放。
这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和自主性。
其次,多屏互动技术使得用户可以将手机上的内容或者游戏投射到电视上进行展示。
用户可以将手机上的照片、视频等媒体内容通过无线投屏技术传输到电视屏幕上观看,也可以将手机上的游戏画面投射到电视上进行更加舒适的游戏体验。
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2_修订版_090622

文件编号:SHDX/ZS/CZ/JG/005/B/2009中国电信上海公司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2(修订版)1目的本规范是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的《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0》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IPTV业务发展的需求以及IPTV运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修订而成的。
本技术规范的增补、修订和解释权归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所有。
如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在此之前的文件与本技术规范有矛盾,按此技术规范执行。
本技术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IPTV终端的应用功能、操作要求、终端管理和接口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供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引入机顶盒终端设备时参照执行。
同时,本规范也为终端厂商进行机顶盒终端设备开发制造提供依据。
3引用文件/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要求的条文。
在本技术要求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可能推出更新版本,使用本技术要求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837-2003: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8898-200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RFC1889: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SJ/T10730: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TR069: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YD/T 965-1998: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 993-1998: 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4定义/术语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数字版权管理EPG Electronic Programmer Guide 电子节目单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互连网组管理协议IP Internet Protocol 网络协议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层MPEG-4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移动图像专家组定义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OSD On-screen Display 屏幕视控系统O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运营支撑系统PPPoE PPP over Ethernet 基于以太网点对点协议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RTSP Real-time Transport Streaming Protocol 实时传输流媒体协议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起始会话协议S/N Signal/Noise 信噪比SOAP 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SL 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层STB Set Top Box 机顶盒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S Transport Stream 传输流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UPnP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通用即插即用USB Universal Serial Bu 通用串行总线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5机顶盒定义IPTV机顶盒终端是指具备网络接入和页面信息浏览、视音频播放等交互式应用功能,可直接连接电视机音响等播放设备的多媒体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