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特征
2.1矿产资源分类及特征

主要内容矿产资源分类及特征矿产资源相关概念矿石与废石的界定2矿产资源分类3矿产资源基本特征41l矿物是天然的无机物质,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形成各种不同的几何外形,并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矿物有单体者,如金刚石、石墨、自然金等;但大部分矿物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如石英、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
l矿石凡是地壳中的矿物集合体,在当前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须的金属或矿物产品的,称为矿石。
l矿体、矿床矿石的聚集体叫矿体,矿床是矿体的总称。
对某一矿床而言,它可由一个矿体或若干个矿体所组成。
l废石矿体周围岩石,及夹在矿体中的岩石(夹石),不含有用成分或有用成分含量过少,当前不具备矿石开采条件的,统称为废石。
l围岩矿体周围的岩石称为围岩。
Ø上盘围岩和下盘围岩:位于倾斜至急倾斜矿体上方和下方的围岩;Ø顶板围岩和底板围岩:位于水平或缓倾斜矿体顶部和底部的围岩。
2、矿石与废石的界定u矿石和废石一般用边界品位来界定。
l矿石品位品位是指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一般用质量百分比(%)表示,贵重金属则用g·t-1或ppm表示。
l 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对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亦即矿物原料回收价值与所付出费用平衡、利润率为零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
l边界品位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一般由选矿技术确定, 通常比尾矿品位高出1-2倍。
2、矿石与废石的界定u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举例矿产种类矿床条件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Cu 地采硫化矿0.2~0.3%0.40~0.55%露采硫化矿0.20%0.40%难选氧化矿0.50%0.70%Pb 硫化矿0.3~0.5%0.7~1.0%混合矿0.5~0.7% 1.0~1.5%氧化矿0.5~1.0% 1.5~2.0%Zn 硫化矿0.5~1.0% 1.0~2.0%混合矿0.8~1.5% 2.0~3.0%氧化矿 1.5~2.0% 3.0~4.0%W 石英大脉型WO3:0.08~0.10%WO3:0.12~0.18%石英细脉型WO3:0.10%WO3:0.15~0.20%石英细脉浸染型WO3:0.10%WO3:0.15~0.20%矽卡岩型WO3:0.08~0.1%WO3:0.15~0.20%层控型WO3:0.10%WO3:0.15~0.20%u按资源的可利用成分及其用途,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能源三大类矿石l 按金属元素特性和稀缺程度分类:(1)黑色金属矿石,如铁、锰、铬、钒、钛等;(2)有色金属矿石,如铜、铅、锌、铝、镍等;(3)贵重金属矿石,如金、银、铂、钯、铱等;(4)稀有金属矿石,如铌、钽、铍、锆、锶等;(5)放射性金属矿石,如铀、钍等。
矿物质的特点

矿物质的特点
矿物质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天然固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它们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矿物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化学成分多样性:矿物质的化学成分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元素、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等。
不同种类的矿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 晶体结构明显:矿物质的晶体结构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是由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
这种有序的排列形成了矿物质独特的外观和性质。
3. 物理性质稳定:矿物质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如硬度、比重、颜色、光泽等。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和分类不同的矿物质,同时也为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提供了便利。
4. 具有一定的产地和分布规律:矿物质通常会在地球的特定地质环境中形成,其产地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矿物质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在地质学、矿产地质学和矿物学等领域,矿物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矿物质的特点和性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推动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利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同时,矿物质的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自然资源,支撑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矿物质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多样的化学成分、明显的晶体结构、稳定的物理性质和特定的产地规律。
研究矿物质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其内部构造,还为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支撑。
只有深入研究和认识矿物质,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西北矿产介绍

成矿带基本特征
五、祁连镍、铜、铅锌、钼、钨成矿带
成矿带基本特征
主要有:早古 生代海相火山岩型 铜铅多金属矿 (白银厂式),长城系沉积变质型 铁(铜)矿 (镜铁山矿)、志留纪-泥盆纪砂岩型铜矿,基性 岩浆型 铜镍矿,斑岩型铜矿、热液型铜、铅锌矿、 矽卡岩-石英脉型钨矿。
成矿带基本特征
六、阿尔金金、铜、铅锌、成矿带 1.中元古代蓟县系沉积变质型 锰矿 2.奥陶系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 3.奥陶纪浅成低温热液型 金矿 4.产于不纯碳酸盐岩-细碎屑 岩中的金矿 5.火山喷流-火山气液充填型 铁铜矿 6.与古 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 铜多金属矿 7.基性-超基性岩浆型铜镍(钴)矿 8.印支期二长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铜-铅锌矿。
八、东昆仑金、铜、铁、锰、铅锌成矿带
成矿带基本特征
1.岩浆型 铬铁矿 2.晚古 生代-早中生代斑岩型 铜矿 3.印支-燕山期、华力西期和奥陶纪热水喷流型铜 钴矿 4.晚古 生代晚期陆相火山型 铅锌银 5.早古 生代晚期热液(脉)型-构造 蚀变 型 金矿 6.晚古 生代-早中生代矽卡岩型铁多金 属矿 7.早古 生代碳酸盐岩沉积改造型铅锌矿 7.华力西期基性火山岩块状硫化特铜钴矿
成矿带基本特征
四、北山北山铜、镍、铅锌、钼、成矿区
成矿带基本特征
主要有:晚古生代斑岩型 铜矿、钼金矿(流沙山 矿),中元古 代变质型 铁矿,早古 代与中生代花 岗岩、火山岩 有关热液型 铁、铜、锑矿,石英脉 – 蚀变岩型钨矿,沉积改造 型铅锌矿,与基性-超基性 岩有关的岩浆型 铜镍矿、 铬矿,石英脉型 –蚀变岩 型 金矿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基本特征
提
纲
一、金属矿产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 二、成矿区带划分 三、主要成矿带及其成矿特点
区域矿产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2 2 3寒 武 系 ( ∈) 区域 内 的寒 武 系 地 层 分 布 于 东 部 的 桃 花 、 坡 、 沙 江 沿 岸 及 银 厂 沟 . 羊 金 三 家村 一 带 。呈 北 西 走 向 , 行 于 金 沙 江 展 布 , 体 为 向北 西 倾 斜 的 单 斜 平 大
坡组 ( y 斜长二 云石英片岩 、 云石英片岩 、 ∈1 ) 黑 含榴二 云石英片岩 ; 第三 系始新统美乐组 (2 ) E m 含砾含岩屑杂砂岩。矿区内的岩浆岩主要为喜 山期 的侵 入岩 ,岩性 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 。铜矿体赋存于 美乐组上段一亚段 (2 L1 上部 的浅灰 白色细砾岩屑杂砂岩中。矿床类型属湖相沉积 型砂岩 Em )
为一短轴状倾斜褶皱。
() 丝 厂 向斜 (2 : 向北 西 , 斜 中心 位 于 区 域 内 的 最 高峰 , 部 2金 3)轴 向 核
由金 丝 厂 组 (3 2 灰 色 砂 岩 、 砂 岩 、 砂 岩 组 成 , 部 为 (3 1紫 红 色 砾 Ej) 粉 细 翼 E ) J
Hale Waihona Puke 岩 与粉砂岩互层夹泥灰岩组成, 为倾 角平缓 的短轴褶皱。 () 3 拉马罗背斜 (4 : 向南北, 3)轴 核部为下寒武统 的羊坡组 ∈1 , Y 五
施j ~ 支术 与庸 厢
区域矿产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摘
要: 由于云南省玉龙县 马工一 那扎里铜矿区矿 ( 体规模较小 , 化) 且分布集 中 . 为
三 系和 上 第 三系 。 第 三 系 为 一 套 内 陆泻 湖 相 、 麓 相 、 流相 及 湖泊 相 的 下 山 河 红 色碎 屑 岩 沉 积 。厚 4 0 0 9 2米 至 6 3 2 0 8米 : 第 三 系 为 沼 泽 相 灰 色 碎 眉 上 岩 夹油 页 岩 、 煤 沉 积 。厚 8 76米 至 1 1 褐 0 16 8米 。与 下伏 地 层 呈假 整 合 或 不整 合 接 触 。 第 三 系 的 地 层 在 矿 区 内 仅 有 下 第 三 系 始 新 统 的 宝 相 寺 组 k2 ) 美 乐 Eb、 组 (2 ) 渐 新 统 的 金 丝 厂 组 (3 1 出 露 。未 见上 第 三 系 () 层 出 露 Em及 E j) N地
非金属矿产特征和矿床成矿系列

第十章非金属矿产特征和矿床成矿系列第一节概述非金属矿产指除金属矿产和矿物燃料以外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岩石、矿物等自然资源。
非金属矿产与金属矿产、能源(燃料)矿产和汽、水矿产之间的界限很易确定,但也有特殊情况。
如铁矾土、钛铁矿、铬铁矿、铝土矿和锰矿石等,被理所当然地划归在金属矿产之列,然而它们又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原料。
因此,有人将铁矾土、钛铁矿等也包括在非金属矿产之内。
此外,有人还将非金属矿制品(如水泥等)及一些天然和人工产品的混合材料(如耐火材料)也列为非金属矿产。
国外文献中,非金属矿产亦称为“工业矿物和岩石”。
非金属矿产极其多样。
首先是矿产种类多样,主要由O、Si、Al、Fe、K、Na、Ca、Mg 等元素组成,它们是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因此由其组成的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迄今为止,人类开发利用的非金属矿产已达250 余种(约为金属矿产的5 倍),随着科技进步,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非金属矿产种类将日益增加;有人预测,未来若干年后,自然界所有的或绝大部分岩石和矿物都会成为有用的矿产。
其次是用途多样,许多非金属矿物或集合体都具有多种用途。
如膨润土、高岭土等粘土矿物,既可作为耐火材料,又可作陶瓷原料,还可用作填料、涂料等;再如石灰岩,可依据其不同特征,用作电石、水泥、化工、熔剂、建材、装饰、观赏等原料,较纯的石灰岩加工成超细碳酸钙粉后还可用于橡胶、塑料等工业上。
第三是价格多样,价格差别大。
如砂、石(砾)的价格大约是3 元/t,而金刚石的价格大约是1800 万元/t,有的宝玉石和奇石则价值更高。
非金属矿石的利用方式和金属矿石不同。
只有少数非金属矿石是用来提取和使用某些非金属元素或其化合物,如硫、磷、钾、硼等,而大多数非金属矿石则是直接利用其中的有用矿物、矿物集合体或岩石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特征。
因此,非金属矿的物理性质从采场采出时一直保持到产品的最后应用阶段,这一点与金属矿石完全不同。
纵观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历史,不难看出一条由非金属—金属—非金属的发展轨迹。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
但人均占有量较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那么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有哪些呢?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总体是,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通俗的说,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北方(西北华北和东北),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南方(江南,华南,西南),江西的铜和钨,湖南的铅锌和锑,四川的钛,云南的铝土和锡,贵州的汞等等,在全国都很有名,铁矿主要还是北方多,金矿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山东和新疆,另外北方还有稀土,镍等非金属矿产。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矿产资源质量较差,地理分布不均衡,大型、超大型矿和露采矿较少,开发利用率不足,选矿冶炼技术落后。
我国铁矿、锰矿、铬铁矿、铜矿、铝土矿等重要矿产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大多数重要矿产依赖国外进口。
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①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分布很广但是不平衡,特别是一些重要矿产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②矿产品种齐全,资源丰富,但是矿产质量贫富不均。
贫矿多,富矿少,大多数品位低,能直接供冶炼、化工利用的较少,再加上开采中采富弃贫,使得矿产品位下降,富矿也就越来越少。
③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
④共生矿多,单一矿少。
我国复杂矿多,含有伴生和共生的元素达十多种或几十种,有的伴生组分的价值常常超过主要成分的价值。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 年 $月 "# % ’ , "# ( &) !#矿床地质* , . /0 1 34 + - % - 2+ 3第5 卷 第!期 " 6) 5 , 8 78 " 7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 (二)铅锌矿资源 缅甸的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东部, 从密支那至德林沙那约有 9 多处产地, 其中以掸邦北部 "的腊戌和掸邦南部的东技一带最为集中 (图 # , ) 规模也较大。
铅锌矿床类型较相似, 大多产于古生界, 尤其 是石炭系至奥陶系的灰岩中, 呈似层状或层状, 矿化可断续延长数千米。
矿床附近从未发现侵入岩体, 围岩 蚀变较弱, 而在含矿层下盘或上盘经常见有断续分布且厚度变化不大的流纹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层, 其产 状与灰岩的基本一致。
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 其次为黄铜矿、 黄铁矿、 重晶石等。
近年来许 多学者认为, 该类型矿床应属于产在碳酸盐岩中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层控型矿床。
该类型矿床常由于后期岩 溶作用使其塌陷和泥化而再富集, 形成新的富矿体。
目前己知该类型矿床以腊戍西南约 9 ; 的 < > >@ ": = ?( 矿床最为典型, 其矿化带长$: , $";, ,A 向断裂带侧旁, 5个富矿体, 在 有 长度分别为 5";、 "; ;宽 " B $ " 和9";, 平均厚度分别为C;、 以及厚度在 #; 左 9 $ !; 和C;。
内蒙古扎鲁特旗西部地区地质特征及矿产分布特点

内蒙古扎鲁特旗西部地区地质特征及矿产分布特点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辽通市西北部,处于大兴安岭中部隆起地带,而扎鲁特旗西部地区处于大兴安岭火山活动带上,这一地区的地层是典型的上古生界二叠系蚀变安山岩和砂板岩,这一地区的地质特征复杂多变,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
本文以扎鲁特旗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地区的地质特征和矿产分布特点。
标签:内蒙古扎鲁特旗西部吸取地质特征矿产分布1内蒙古扎鲁特旗西部地区地质特征1.1地层扎入特旗西部地区地质地层发育经历了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三个活动时期,其中中生界地层分布最为广泛,遍布全区,古生界零星初露,成条带状分布,而新生界地层以玄武岩出露最全[1]。
三种不同时期地层的岩性特征为:(1)古生界。
一是下-泥盆统泥鳅河组(D1-2n),该组地层在该区域的背部成零星状散点分布,眼行为重型火山岩系,主要以石英砂岩、粉砂岩、青灰岩板岩、砂质板岩、角岩化泥质砂岩等组成,地层厚度约为1000m。
二是中-泥盆统大民山组(D2-3d),该组地层主要有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石、碳酸盐、硅质岩等组成,易与D1-2n发生融合接触,改组岩层多倍第四系覆盖,地层厚度约为1600m。
三是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1ds),该组地层主要位于该研究区域的北部和西南部地区,以黑色粉砂岩、砂板岩、酸性火山熔岩、安山岩等为主要成分。
(2)中生界。
中生界是该研究区内分布最广泛的地层,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三叠系下统哈达陶勒盖组(T1hd),该组地层位于研究区的东南部地区,分布面积约为16Km2。
该组地层由于是凭借火山喷发岩浆流溢而形成的,因此以酸性火山岩、中性火山岩等为主,并伴有凝灰质砂岩、粉砂岩、页岩等岩层,该组岩层厚度约为1595m。
二是侏罗系。
该组岩层是一套酸性=中性火山岩,广泛分布研究区内,主要包括满克头鄂博组(J3mk)、玛尼吐组(J3mn)和白音高老组(J3b)三种岩层[2]。
(3)新生界。
新生界地层主要分为第三系和第四系,以玄武岩出露最明显,出露在研究区南部平缓地区一代,测区北部沟谷之中及山东角缓坡,主要有黄土黑土,在阶地河漫滩见有砂砾石、风成砂丘及堆积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是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关系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可预见的将来,社会生产所需的80%以上的原材料和95%的能源,仍将来源于矿产资源。
一、中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一)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我国是世界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目前发现的矿藏有162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49种,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发现油气田440多处、固体矿产矿区1.6万个,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136种,我国有20余种矿产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具有明显优势。
依据矿藏资源的储量、质量和找矿的远景,对40种重要矿藏进行评估,按资源保证程度可分为四个类级。
第一类级,储量丰富,自给有余,有部分可供出口的计19种,包括煤、钨、锡、钼、稀土、盐、石墨、萤石、菱镁矿、重晶石、滑石、石膏、高岭土、硅藻石、膨润土、硅灰石、水泥灰石、玻璃硅质原料和石材。
第二类级,可基本满足需要,但也有缺口的计11种,包括铁、锰、铅、锌、铝、镍、硫、磷、铀、石棉和海泡石,其中铁矿缺口较大。
第三类级,有一定资源潜力,但可供规划用的探明储量缺口较大,包括石油、天然气、铜、金和银五种。
第四类级,探明储量不足,资源远景不明的计五种,铬、铂(族)、金刚石、硼和钾盐。
(二)成矿时空跨度大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
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只要成矿控制条件有利,都有形成矿产的可能性。
我国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接地区,受板块活动影响,从中生代开始形成的世界两大构造活动带——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在中国交汇,地壳活动性大,地质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性,岩浆活动是多期多幕的,内生矿藏的形成也具有多期多幕性。
特别是几条巨大的构造带,多次的造山运动导致了多期的岩浆活动,产生多次的成矿过程。
例如,阴山-天山构造带,在元古代时即已存在,古生代的加里东、海西运动,中生代印支、燕山以及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都受影响,具有不同时期的酸性、中性、基性与超基性岩浆侵入,形成了多种金属和稀有金属矿床。
除铁以外还伴生有钒、钛、铜、铅、锌、铬等矿藏。
秦岭-昆仑构造带,在志留纪以前即已存在,以后在加里东、海西、燕山等期都有广泛的岩浆侵入,形成了铁、铜、锌、钼等多种金属矿藏。
南岭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造山运动,以后又历经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也形成了多种金属矿藏,特别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藏最为丰富,成为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有色金属矿带。
频繁的地壳运动,在褶皱隆起带两侧的低洼地区则产生多次的沉积旋回,形成多期的沉积矿藏。
煤、铁、锰、磷、铝、铜、盐等沉积矿床的形成都是多期的。
如太古代、早元古代、早震旦纪、早泥盆-中泥盆纪,早石炭纪都是沉积铁矿的主要成矿期,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则是重要的成煤期。
1.成矿的主要阶段。
根据中国地壳发育的主要构造运动及成矿特征,中国的矿产资源主要形成于以下几个阶段:前寒武纪成矿期:包括早太古代成矿期(38~25亿年),主要有来自上地幔超基性、基性岩浆活动形成的绿岩带及有关矿产和火山喷发或火山沉积作用、花岗岩化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矿产,例如:铁、金、铜、磷、滑石、菱镁矿、石墨、云母等;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期(25~18亿年),主要有由火山作用,花岗岩化、混合岩化及化学或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的矿产,如铬、镍、铂、铁-钛、金刚石、铜、铅锌、稀土、滑石、菱镁矿、云母等;晚元古代或震旦亚界成矿期(18~6亿年),主要有铁、铜、磷、石棉、石墨等。
后寒武纪成矿期: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山五个成矿期。
加里东成矿期矿产,以产于浅海地带和古陆边缘海层底部,以铁、锰、磷、铀等为主。
我国东部海西成矿期,以沉积矿产为主;西部以内生矿产为主,如铬、镍、铜、铅、锌、钨、锡、稀有金属等矿产。
我国印支成矿期,大部分为外生矿产,有铜、石膏、盐类、石油、油页岩等。
燕山成矿期矿产类型多样,主要有钨、锡、钼、铋、铁、铜、铅、锌、汞、锑、金、银、稀有金属、萤石、明矾石、铬、镍、铀、煤、油页岩和盐类矿产。
喜马拉雅山成矿期主要为沉积和风化淋滤型矿产,如铜、镍、铝土矿、盐类、高岭土等,有少数铬、金、硫等矿产。
矿产资源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匀,如我国的铁、金等矿产早期比较富集,汞、锑、稀有金属等矿产晚期相对集中。
此外,某些矿产特别集中于某一地质时代的某一地区,或某一地区的某一时代。
在我国,前寒武纪、加里东和海西成矿期主要是铁、锰最重要成矿期,有鞍山式铁矿、宣化式铁矿、白云鄂博式铁矿、宁乡式铁矿、攀枝花式铁矿;湘潭式锰矿、瓦房子式锰矿;磷矿以前寒武纪和加里东期为主,有海州式和昆阳式磷矿;铝土矿以海西期为主。
此外,以燕山和海西成矿期为主的矿产有钨、锡、钼、铜、铅、锌、汞、锑和稀有金属。
以海西和加里东成矿期为主的矿产有铬、镍、钒、钛等。
2.成矿空间的区域性与分带性。
在一定大地构造单元、一定的构造-岩浆带和一定的构造-岩相带区域内,往往由于地质发展历史相近,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共性,从而使得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区域性与分带性。
我国地质上包括三个全球性的构造域,即古亚洲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
在横向上,我国境内有三条纬向构造成矿带;阴山-天山构造成矿带,位于北纬40°~43°,以盛产铁、铬、镍矿产为特征,其次钒、钛、铜、铅、锌矿也占重要地位;秦岭-昆仑构造成矿带,位于北纬32°31′~34°30′,主要矿产有铬、镍、铜、钼、铁以及铅锌矿;南岭构造带位于北纬23°30′~25°30′,有钨、锡、有色金属、稀有-稀土等矿产。
上述三个带中,每相邻两条带之间大致呈间距为纬度8°左右的等距离分布。
在纵向上,我国东部地区存在北北东向的三个隆起带和三个沉降带,自东至西依次为:第一隆起带,指台湾省,主要矿产有铜、金、铅、锌、硫等,如台湾省金瓜石铜、金矿。
第一沉降带,包括黄海、东海、南海及我国广大陆棚区,石油远景非常可观,可望发现大型油田。
第二隆起带,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脉、辽东半岛、胶东半岛、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
该带矿产丰富,如赣南粤北的钨、锡及稀有金属矿;辽南的铁、金刚石、滑石、菱镁矿;辽南与胶东的铜矿;山东与福建的各种类型铁矿等。
第二沉降带,包括松辽、华北、江汉三大平原和渤海及北部湾。
已证实有丰富的石油并发现重要的盐类矿产。
第三隆起带,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湘黔边境诸山脉,矿产有燕山、太行山的铁、铜、钼、多金属矿及石棉矿,湘西、黔东汞矿、锑矿及钨、锑、金矿等。
第三沉降带,包括鄂尔多斯和四川两个盆地,有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四川盆地中还有丰富的盐类矿产。
此外,我国西部(包括甘肃和青海大部分地区)由河西系控制的成矿带中,有铬矿、镜铁山式铁矿、金川铜镍矿、白银厂式黄铁矿型铜矿及青海盐湖矿等。
在青海东南部、藏东、川西及云南大部地区由“歹”字型构造控制的成矿带中,有铬铁矿、铜矿、铅锌矿、稀有金属矿、铁矿、钾盐矿等。
三)矿床类型多样,矿石类型齐全在矿床种类上,中国不仅拥有世界上主要矿产的重要矿床类型,而且有些矿床类型唯中国独有,带有明显中国地质特色。
如中国南岭地区地处环太平洋成矿带西部,由于强烈的花岗岩浆活动带来丰富的钨、锡、钼、钽等有用元素,再加上该地区有大量的碳酸盐岩地层沉积,从而形成了中国南方滇、黔、桂、湘、赣、粤六省区内,居世界上第一、二位的钨、锡、锑、锌、汞、铅等矿产,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层控锑矿、大型层控铅锌矿以及斑岩型钨矿和钨钼矿。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是世界上罕有的矿产,仅探明工业储量就为世界其他国家同类储量总和的五倍多。
中国的铅锌矿,不仅类型多、储量丰富,而且具有特色。
国外铅锌矿一般是铅多锌少,而中国则是锌多铅少,铅锌比在1∶2和1∶3之间。
中国一些主要矿产按矿床类型累计探明储量统计,铁矿达20余种,其中主要矿床类型是变质型(占58.41%)、岩浆分异型(11.63%)、矽卡岩型和热液型(13.86%);锰矿也在5种以上,其中海相沉积型为主(占68.53%);铜矿类型在20种以上,其中以有斑岩型(37.80%)和矽卡岩型(25.75%)为主;铅锌矿均在15种以上,主要为热液型和矽卡岩型以及沉积改造型;金矿类型在23种以上,特别是在国外著名的卡林型金矿,近年来在我国也有发现。
(四)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选矿难度大我国虽然拥有一批规模大、品位高的矿产,如煤矿、钨矿、锑矿和优质冶金辅助原料,但大部分矿产贫矿多,富矿少。
例如,我国铁矿石探明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但品位大于50%的富矿仅占2.3%,95%以上的储量均为平均品位33%上下的中低品位矿。
我国铜矿的探明储量已达5900余万吨,亦位居世界前列,但品位大于1%的富矿仅占35%,加上伴生组分多,大大增加了选冶的难度和费用。
论储量,我国铝土矿也很丰富,但矿床类型主要属一水型的硬铝矿石,二氧化硅含量大,品位低,铝、硅比值大于7的富矿仅占27%,小于5的贫矿占38%,亦增加了选冶的难度和成本。
其他如磷矿、锰矿都有类似特点。
在已探明的储量中,贫品位的磷占44%,贫、杂、难选的锰占94%。
由于许多成矿元素,如亲铜元素、亲石元素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性元素,其地球化学性质均具有近似性,在成矿过程中常常形成共生、伴生矿床,使矿石矿物组分变得十分复杂。
这种由多种成矿元素组合而成的矿床,通常称为综合性矿床。
据统计,我国具有其他矿物组分共生、伴生的铁矿,即占全国铁矿保有储量的41%。
其组分有铁-钛、钒型,如攀枝花铁矿;有铁-铌-稀土型,如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有铁-铜-钴-金型和铁-锡-硫型等。
至于有色金属矿床,几乎90%以上都属具有综合组分的矿床。
如甘肃金川镍铜矿,伴生的组分就有金、银、钴、铂、钯、锇、铱、铑、硒、碘、镓、锗、钼等20余种;湖南柿竹园的钨矿则是一个由钨、锡、铋、钼等组成的综合矿床;云南个旧的锡矿是由锡、铜、铅、锌等多种金属矿伴生。
非金属矿藏,包括煤、石油、磷等在内均有多组分的特点,如磷矿常伴有稀土、铀、铁、钒、钛、硫、铝碘等。
在不同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多组分性可以是一个缺点,但也可以形成一种优势,因为组合性矿石,选冶流程比较复杂,和单一矿石相比,需要较好的设备,较多的费用。
但如技术先进,则可同时回收多种矿产资源,使一矿变多矿,小矿变大矿,贫矿变富矿,增加矿产总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投资效益。
(五)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地域组合多样在我国,许多重要矿藏分布地区很广,如煤炭分布于全国28个省区;27个省区均有铁、铜分布,有24个省区有磷分布,19个省区有钨分布。
但这些矿藏大部分储量却相对集中于少数省区,如煤炭68%的探明储量集中于晋、陕、内蒙古三省区,而南方缺煤多达10个省区;铁矿集中分布在辽、冀、晋、川四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0%,主要为鞍(山)-本(溪)、冀东、攀西、五台-岚县四大片;磷矿的80%以上分布在滇、黔、鄂、川、湘五省;82%探明储量的铝土矿集中于晋、豫、黔、桂四省区;其他如湘、赣二省集中了全国钨的65%,湘桂二省区则集中了全国锑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