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墨矿产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石墨资源及储量

我国石墨资源及储量
合计
总计储量(亿吨)
6.3
3.6
1.5
4.0
0.5
0.5
1.0
0.3
0.2
18.00隐晶质矿石产地
湖南省
广东省
福建省
吉林省
陕西省
河北省
安徽省
约20亿吨储量(亿吨)
1.2
0.3
0.1
0.2
0.05
0.1
0.1
1.95
从我国已探明的石墨储量看,晶质石墨占68%左右,隐晶质石墨占32%左右。石墨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5%左右。目前,我国石墨储量、产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之首,对国际石墨市场有较大影响
我国石墨产地矿石储量统计(参考)
晶质矿石产地
xx萝北县
xxxx
xx、xx、xx
xx
xx、பைடு நூலகம்x
xx
xx、xx、xx
xx
xx、xx
2、中等矿石品位(6-12%)的,占75%左右;
3、较高矿石品位(13-22%及<22%)的,占20%左右。
我国隐晶质矿床矿石品位一般较高,石墨含量65-80%的占80%左右,有的高达90%以上。
我国石墨资源分布广,目前已发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有石墨矿点。晶质石墨矿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山东、内蒙、山西、河北五省,石墨保有储量占全国的90%。隐晶质石墨矿主要分布在湖南、吉林两省,石墨保有储量占全国的80%。
我国石墨资源及储量
我国石墨矿山资源丰富。石墨成形地质条件好、分布广泛,储量大、质量好,是我国有优势的矿产之一。据统计,1991年全国已探明晶质石墨矿物储量15692万吨,其中A+B+C级储量3729万吨,D级储量11963万吨;隐晶质石墨矿石储量4780万吨,其中A+B+C级储量2096万吨,D级储量2684万吨。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可供性分析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可供性分析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对全国可供性分析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矿产资源省份,而晶质石墨则是其中的重要矿产之一。

晶质石墨是一种高级石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矿产资源进行全国可供性分析,从资源规模、质量、开发利用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述,以期为相关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资源概况1. 资源分布黑龙江省晶质石墨主要产于哈尔滨、绥化、双鸭山、伊春等地。

以双鸭山地区的晶质石墨储量最为丰富,为全国重要的晶质石墨产地之一。

2. 储量情况黑龙江省晶质石墨储量丰富,主要储量集中在双鸭山地区。

据统计,双鸭山地区晶质石墨探明储量约为1000万吨,居全国前列。

3. 质量特点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质量优良,主要为结晶度高、石墨颗粒细小、杂质含量低等特点,适合高端石墨产品的生产制造。

二、开发利用状况1. 开发利用现状黑龙江省晶质石墨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双鸭山地区,以采矿方式进行生产。

目前,晶质石墨产品主要用于铸造、电解铝、石墨制品等领域,但由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限制,高端产品的开发利用还相对较少。

2. 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高端石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黑龙江省晶质石墨产业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高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高晶质石墨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晶质石墨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全国可供性分析1. 资源供给情况黑龙江省晶质石墨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晶质石墨产地之一。

其供给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满足一定范围的市场需求。

2. 需求引导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晶质石墨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高端领域,对晶质石墨产品的需求量更是巨大。

黑龙江省的晶质石墨产业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满足全国市场需求。

3. 开发利用潜力黑龙江省晶质石墨具有丰富的储量和优质的质量特点,其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石墨矿资源概述

石墨矿资源概述

石墨矿资源概述石墨是碳元素的结晶矿物之一,具有润滑性、化学稳定性、耐高温、导电、特殊的导热性和可塑性、涂敷性等优良性能,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石墨在冶金工业中主要用作耐火材料;在铸造业中用作铸模和防锈涂料;在电气工业中用于生产碳素电极、电极碳棒、电池,制成的石墨乳可用作电视机显像管涂料,制成的碳素制品可用于发电机、电动机、通讯器材等诸多方面;在机械工业中用作飞机、轮船、火车等高速运转机械的润滑剂;在化学工业中用于制造各种抗腐蚀器皿和设备;在核工业中用作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减速剂和防护材料等;在航天工业中可做火箭发动机尾喷管喉衬,火箭、导弹的隔热、耐热材料以及人造卫星上的无线电连接信号和导电结构材料。

此外,石墨还是轻工业中玻璃和造纸的磨光剂和防锈剂,制造铅笔、墨汁、黑漆、油墨和人造金刚石的原料。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石墨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宽,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中新型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矿石矿物原料特点石墨的化学成分为碳(C)。

天然产出的石墨很少是纯净的,常含有10%~20%的杂质,包括SiO2、Al2O3、MgO、CaO、P2O5、CuO、V2O5、H2O、S、FeO以及H、N、CO2、CH4、NH3等。

石墨矿物呈铁黑、钢灰色,条痕光亮黑色;金属光泽,隐晶集合体光泽暗淡,不透明;解理{0001}完全,硬度具异向性,垂直解理面为3~5,平行解理面为1~2;质软,密度为2.09~2.23g/cm3,有滑腻感,易污染手指。

矿物薄片在透射光下一般不透明,极薄片能透光,呈淡绿灰色,一轴晶,折射率1.93~2.07,在反射光下呈浅棕灰色,反射多色性明显,Ro灰色带棕,Re深蓝灰色,反射率Ro23(红),Re5.5(红),反射色、双反射均显著,非均质性强,偏光色为稻草黄色。

石墨属复六方双锥晶类,沿{0001}呈六方板状晶体,常见单形有平行双面、六方双锥、六方柱,但完好晶形少见,一般呈鳞片状或板状,集合体呈致密块状、土状或球状。

行业研究:我国天然石墨地区分布与资源潜力分析

行业研究:我国天然石墨地区分布与资源潜力分析

我国天然石墨地区分布与资源潜力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天然石墨的资源地区分布与及各区域的资源潜力情况。

1、我国天然石墨资源分布广泛,但区域集中度高我国天然石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目前已在25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有石墨矿点,共有矿区近百个,但总体呈现“东多西少、个别富集”的特征。

晶质石墨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四川、山西、山东5省,查明储量合计占全国的近90%,其中大型晶质石墨矿床以黑龙江和山东最为集中。

隐晶质石墨则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湖南、广东和吉林4省,已查明储量合计约占全国的85%,其中大型隐晶质石墨矿床分布在湖南省内。

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2015年底我国晶质石墨查明资源储量约2.65亿吨,晶质石墨以大、中型规模为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四川、山西和山东等5省(合计约2.32亿吨),其中黑龙江和内蒙古分别占全国的46.9%和19.3%o而围绕产地,我国逐步形成了6大石墨加工基地,其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其中晶质石墨主要加工基地包括黑龙江鸡西和萝北、山东平度、内蒙古兴和等,代表性企业如鸡西柳毛石墨资源公司、黑龙江奥宇石墨集团、青岛海达石墨公司、内蒙兴和县信义石墨公司等,年产量在1-4万吨以上。

但总体上,国内石墨加工企业规模大多仍偏小,行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我国天然石墨资源潜力以晶质石墨为主,东北及华东潜力最高潜力上看,全国天然石墨资源潜力约22.5亿吨,其中晶质石墨矿20.5亿吨,以东北三省为最,全国占比55%,其次为鲁闽赣华东3省,全国占比约2成;隐晶质石墨矿则以湖南为主,全国占比约60%。

预计500米以上,晶质石墨资源潜力17.2亿吨,主要分布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和四川,占比90.3%;隐晶质石墨资源潜力1.5亿吨,主要分布在湖南、内蒙古和吉林,占比70.9%。

分区域看,东北3省中,黑龙江省石墨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且品位高,出产晶质石墨占全国近半,其石墨产区主要集中在鸡西和鹤岗两个石墨带,其中鸡西拥有24个矿床,晶质石墨矿资源潜力5.18亿吨,矿石平均品位约8%;鹤岗萝北石墨资源集中于云山石墨矿区,其拥有亚洲最大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已查明储量0.6亿多吨,矿石平均品位10.2%。

【石墨产业】全球及中国石墨矿资源分布概况(、最全、最详细)

【石墨产业】全球及中国石墨矿资源分布概况(、最全、最详细)

【石墨产业】全球及中国石墨矿资源分布概况(最新、最全、最详细)一、全球石墨矿资源概况1、全球石墨资源储量全球石墨资源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据USGS资料显示,2013年全球石墨总储量约1.3亿吨矿物量。

巴西、中国、印度和墨西哥的石墨储量合计占全球总储量的92.77%。

中国石墨基础储量约占世界的33%,仅次于巴西(约占世界的38%)。

巴西新发现的Almenara石墨矿为罕见的超大型石墨矿,使其石墨总储量由之前的36万吨增加到近5800万吨,位居世界首位。

印度石墨矿储量为1100万吨,墨西哥石墨储量为310万吨。

2015年世界主要石墨国家基础储量对比图2、国外石墨矿床类型(1)石墨呈浸染鳞片状分布在火山岩、硅质沉积岩中,此类矿床石墨鳞片大,矿石质量高,有著名的马达加斯加大鳞片晶质石墨矿;(2)含石墨矿石呈脉状充填在断裂裂隙和洞穴中,此类矿床石墨品位高,典型的矿床是斯里兰卡的脉状石墨矿;(3)由中酸、酸性花岗岩侵入大理岩中形成热液交代接触变质矿床,此类矿床矿石质量较好,在俄罗斯和朝鲜等国家有分布;(4)煤或富碳沉积物中的变质石墨矿床矿石中的石墨多为隐晶质,墨西哥、印度及澳大利亚的大部分石墨矿床均属此类型。

3、各国石墨资源概况巴西巴西石墨矿分布在MinasGerais、Ceara和Bahia地区,PedraAzul地区拥有巴西最好的鳞片石墨矿,石墨矿石储量已探明2.5亿吨,品位20-25%。

新发现的奥门纳拉石墨矿石资源量近5700万吨,碳含量4-10%。

印度印度石墨矿床多为煤或富碳沉积物的变质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奥瑞萨邦和拉贾斯坦邦,奥瑞萨邦的石墨矿床赋存于寒武纪地层中,有三个石墨矿带,即:博兰吉尔-桑巴尔普尔矿带、普尔巴尼-长拉汉迪矿带和登卡纳尔矿带,其中最大的矿床延伸达6.4-11.3公里,矿体厚120米。

墨西哥墨西哥已发现的石墨矿床绝大多数为隐晶质石墨矿床。

其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格雷罗州、索诺拉州和伊达尔戈州。

石墨矿资源石墨矿资源地质特征

石墨矿资源石墨矿资源地质特征

石墨矿资源石墨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石墨矿床常产出于大地构造隆起区或断裂岩浆带上,较集中的分布于中国的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带、康滇—龙门大巴—黄陵、祁连—秦岭—淮阳、天山—阴山以及金沙江—哀牢山5个成矿地带。

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分布于中朝准地台和扬子准地台以及吉黑、秦岭、祁连、华南、三江等褶皱系的隆起区,例如:在佳木斯隆起、胶辽断隆、内蒙古地轴、豫西断隆、山西断隆及康滇地轴等隆起区,分布较多的晶质石墨矿床,规模多为大、中型矿;在黄陵背斜、龙门—大巴台缘褶带、秦岭地轴、淮阳地轴及武夷隆起区,也分布有较多的以中、小型矿为主的晶质石墨矿床。

接触变质型隐晶质石墨矿床大多分布于中国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带,尤其是郯庐断裂系(包括依兰—依通断裂在内)以东地区,西部某些断裂带也有分布。

岩浆热液型晶质石墨矿床则分布于中国西部的一些断裂岩浆带间。

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含矿岩系的时代从新太古代到早寒武世,其中以新元古代最为重要,北方多为新太古代至新元古代,南方多为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北方早于南方,其含矿层位有华北的桑干群、胶东的粉子山群、豫西的太华群、龙门—大巴山的火地垭群、黄陵背斜的崆岭群、康滇地轴的昆阳群、南天山的库尔勒群和兴凯湖的麻山群、武夷山的建瓯群及罗峰溪群等变质岩系;接触变质型隐晶质石墨矿床含矿岩系的时代从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其中最重要的是晚二叠世及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北方以晚、早侏罗世及石炭纪的较多,南方以二叠纪为主,其主要含矿层位北方有石盒子组、二道梁子组、鸡西群,南方有斗岭组、龙潭组及梨山组等煤系地层,产生接触变质作用的岩浆热源体的侵入时代大多为印支期—燕山期,但北方也有的为海西期;岩浆热液型晶质石墨矿床的形成则多与海西期的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有关。

中国石墨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于一定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有三个重要的成矿期,包括一次接触变质及岩浆热液成矿期和两次区域变质成矿期。

石墨矿情况介绍

石墨矿情况介绍

⽯墨矿情况介绍⽯墨矿情况介绍⼀、⽯墨简介(⼀)⽯墨概念⽯墨(graphite)是有机成因的碳质物变质⽽成,最常见于⼤理岩、⽚岩或⽚⿇岩中。

煤层可经热变质作⽤部分形成⽯墨,⽽少量⽯墨则是⽕成岩的原⽣矿物。

⽯墨由于其特殊结构,具有耐⾼温性、抗热震性、导电性、润滑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可塑性等众多特性,⼀直是军⼯与现代⼯业及⾼、新、尖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墨应⽤范围⼴泛,国际曾有专家预⾔“20世纪是硅的世纪,21世纪将是碳的世纪”。

⽯墨鉴定特征:1、铁⿊⾊,硬度低,⼀组极完全解理,有滑感和染⼿。

2、⽯墨是在⾼温下形成。

3、⽯墨最常见于⼤理岩、⽚岩或⽚⿇岩中,是有机成因的碳质物变质⽽成。

煤层可经热变质作⽤部分形成⽯墨。

少量⽯墨是⽕成岩的原⽣矿物。

⽯墨也常见于陨⽯中,⼀般为团块状,以⼀定⽅位关系组成⽴⽅体外形的多晶集合体称⽅晶⽯墨。

(⼆)⽯墨的分类1、天然⽯墨按⽯墨结晶形态和⼯艺特性,将天然⽯墨分为三类:(1)致密结晶状⽯墨致密结晶状⽯墨⼜叫块状⽯墨。

此类⽯墨结晶明显,晶体⾁眼可见。

颗粒直径⼤于0.1毫⽶,⽐表⾯积范围集中在0.1-1m2/g,晶体排列杂乱⽆章,呈致密块状构造。

这类⽯墨矿品位很⾼,⼀般含碳量为60~65%,有时达80~98%,但其可塑性和滑腻性不如鳞⽚⽯墨好。

(2)鳞⽚⽯墨鳞⽚⽯墨晶体呈鳞⽚状;这是在⾼温⾼压下变质⽽成的,有⼤鳞⽚和细鳞⽚之分。

此类⽯墨矿品位不⾼,⼀般在2~3%,或10~25%之间。

它是⾃然界中可浮性最好的矿⽯之⼀,经过多磨多选可得⾼品位⽯墨精矿。

这类⽯墨的可浮性、润滑性、可塑性均⽐其他类型⽯墨优越,因此其⼯业价值最⼤。

(3)隐晶质⽯墨隐晶质⽯墨⼜称微晶⽯墨或⼟状⽯墨,这种⽯墨的晶体直径⼀般⼩于1微⽶,⽐表⾯积范围集中在1-5m2/g,是微晶⽯墨的集合体,只有在电⼦显微镜下才能见到晶形。

此类⽯墨的特点是表⾯呈⼟状,缺乏光泽,润滑性⽐鳞⽚⽯墨稍差。

品位较⾼,⼀般固定碳含量60~85%。

石墨矿普查报告

石墨矿普查报告

石墨矿普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石墨矿进行普查,以评估其资源储量、开采潜力和市场前景,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供相关部门和企业决策参考。

2. 石墨矿概述2.1 定义和特征石墨矿是一种含有高比例的碳元素的矿石,通常以片麻岩、石英岩等形式存在。

其主要特征包括良好的导电和热传导性能,具有高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2.2 应用领域石墨矿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铅铅笔芯、锂离子电池、高温材料、涂料等。

3. 石墨矿资源分布3.1 全球资源分布石墨矿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巴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

3.2 国内资源分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矿生产国之一,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河北、江xi和贵州等地。

4. 石墨矿储量评估4.1 储量评估方法石墨矿储量评估一般采用面积法和体积法,其中面积法适合对较大规模的矿床进行评估,而体积法适用于对较小规模的矿床进行评估。

4.2 储量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石墨矿普查数据,中国的石墨矿储量约为XX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XX%。

5. 石墨矿开采潜力5.1 开采技术和设备石墨矿的开采主要采用露天矿和地下矿开采方法,根据不同矿床的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开采技术和设备,如爆破、电动铲和矿用车辆等。

5.2 开采潜力评估根据我们对石墨矿矿床的调查和分析,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石墨矿开采潜力较大,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有一定的出口潜力。

6. 石墨矿市场前景6.1 国内市场需求石墨矿在中国国内有广泛的应用市场,主要用于制造铅笔芯、锂离子电池、高温材料等。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石墨矿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6.2 国际市场前景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矿生产国,但国内市场需求仍不足以满足全部产能,因此中国的石墨矿出口市场前景广阔。

同时,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石墨矿的需求也在增长,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7. 结论根据我们对石墨矿的普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中国石墨矿储量庞大,占全球比例较高; - 中国石墨矿开采潜力大,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出口潜力;- 石墨矿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石墨矿产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05T16:21:15.3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彭娉王云亮
[导读] 摘要:石墨是传统的工业粮食矿产,随着新能源汽车及石墨烯高科技新材料的出现,石墨资源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专注,石墨矿产品的开发进入新阶段,石墨的勘查工作也迅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我国石墨矿产分布特征、成矿规律分析进而总结石墨资源潜力特征,认为我国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等省资源潜力巨大,可实行保护性开采,从而获取经济效益.
江苏华东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一〇队) 210007
摘要:石墨是传统的工业粮食矿产,随着新能源汽车及石墨烯高科技新材料的出现,石墨资源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专注,石墨矿产品的开发进入新阶段,石墨的勘查工作也迅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我国石墨矿产分布特征、成矿规律分析进而总结石墨资源潜力特征,认为我国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等省资源潜力巨大,可实行保护性开采,从而获取经济效益.
关键词:石墨;矿产特征;预测模型;资源潜力
1石墨及其分类
石墨是一种自然元素矿物,由德国化学家和矿物学家Werner于1789年命名,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碳原子成层排列且互相等距相连,每一层中的碳原子按六方环状排列,层内C-C间距为0.142nm;上下相邻层的碳六方环通过平行网面方向的相互位移后再叠置形成层状结构,层间C-C间距为0.335nm。位移方位和距离的不同导致石墨的多型结构,如图1所示,每两层一重复的为六方石墨(2H),每三层一重复的为菱面体石墨(3R)。19世纪以前,石墨主要用于耐火材料、颜料等传统行业。随着人们对石墨性质认识的深入,其应用领域也愈加广泛。自2004年石墨烯被制备出以来,石墨的应用范围再次拓展。其战略位置得到了明显提升,可以说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发展不可缺少的矿产之一。石墨依据其晶体形态可分为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晶质石墨占我国石墨储量的90%左右,多为区域变质成因。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会促成不同形态的晶质石墨(细鳞片状和大鳞片状),且变质程度越高结晶程度越好。目前研究普遍认为,隐晶质石墨由煤高变质而成,因此也常称为煤系石墨,且变质类型主要为接触热变质型。
2石墨资源概况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截至2013年,全球己探明的天然石墨储量约1.3亿t(李超等,2015)。

石墨矿产在多个国家均有发现,但可供工业利用的石墨矿床仅集中于少数国家,多数国家只产出某一类石墨矿产,中国是少数几个石墨矿产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墨工业逐渐兴起。

经过多年发展,从最初的简单手工作业到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勘探、生产、加工体系,直至形成20世纪80年代山东南墅、黑龙江柳毛、内蒙古兴和三大石墨生产基地。

21世纪初期,全国共有石墨生产及加工企业约300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量达140万t(其中晶质石墨35万t),产值12.5亿元(段惠彬,2001)。

地质勘探成果显示,中国石墨资源丰富,总保有量居世界之首。

石墨矿的规模以大中型为主。

根据地质成因和结晶形态的不同,石墨矿石一般分为晶质(鳞片状)和隐晶质(土状)两大类,晶质石墨又分为鳞片状和致密块状2种(曹宏,2008)。

晶质石墨由于其可浮性、润滑性、可塑性比其他类型石墨优越,因而具有更高的经济和工业价值。

从全国范围来看,石墨资源分布呈现“分布广泛、东多西少、个别富集”的特征。

晶质石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山西、四川、山东、内蒙古5省,保有储量占全国80%以上,其中黑龙江省晶质石墨储量最多;隐晶质石墨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湖南2省,保有储量占全国67%以上(王家昌等,2013;李超等,2015;安江华等,2016;唐臣,2016)(图1、图2)。

2015年以来,大型、超大型石墨矿床勘探成果丰硕,如内蒙古浩尧尔忽洞—赛乌素整装勘查区新发现了数个超大型晶质石墨矿床,查明石墨资源储量(矿物量)达4200万t,新疆奇台县新发现黄羊山超大型晶质石墨矿,估算资源量2122万t。

中国石墨分布格局在未来几年会发生更大变化.
3晶质石墨成矿模式
(1)沉积成岩阶段。

在浅海稳定的沉积环境中,泥沙质、半黏土质、黏土质及含有机碳的泥灰质、富镁碳酸盐形成有序的沉积,在成岩过程中有机质发生分解、迁移,使炭质成分发生相对富集,出现某些炭质成分较高的岩段,这一过程中以富有机质的陆源碎屑沉积地层为主,少数为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张天宇等,2014;刘晓刚,2016)。

(2)区域变质作用阶段。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晶质石墨的温压范围比较宽,从麻粒岩相到绿片岩相都有,在中高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炭质组分发生自组织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并相对集中,形成含石墨片麻岩、含石墨片岩等,以及具有一定层位分布的不同品级的石墨矿床(李超等,2015)。

(3)混合岩化作用阶段。

部分石墨矿床受到破坏,甚至完全被混合岩所吞噬;部分石墨矿床再度发生重结晶,提高了石墨鳞片的片度和矿石的质量,特别是混合花岗岩体周围及其附近部位。

因此,混合岩
化作用阶段是晶质石墨能否具有工业价值的关键(解立发,1991)。

4石墨资源潜力预测评价
4.1预测要素图编制
根据矿产预测类型确定预测底图编制方案,沉积变质型石墨一方面要编制变质建造系列图件,同时要对原始沉积古地理环境及原岩恢复编图。

包括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划分矿产预测类型,确定预测工作区范围。

根据矿产预测类型构造建造分析确定石墨矿产分布可行地段;(2)编制建造构造系列图件,沉积变质石墨矿产包括变质建造分布图件、变质相图件;(3)编制综合预测要素图件,建立预测要素综合解释模型,进行综合信息预测要素图编制。

4.2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模型研究
研究矿产预测类型的典型矿床预测要素特征,建立圈定区域成矿系统及其定量预测的模型,主要工作有:(1)研究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建立矿床成矿模式,确定预测标准组合;(2)开展典型矿床深部外围的预测评价,预测模型区的资源潜力,研究定量预测参数;(3)建立区域预测模型,将典型矿床的预测模型与区域编图成果结合,转化区域预测要素。

4.3区域预测靶区圈定及资源量估算
以区域预测要素图件为基础,通过预测模型准则,定性定量圈定区域成矿系统,采用矿床模型地质参数法估算预测资源量。

我国石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优势地位的非金属矿产,通过阶段性潜力评价可有如下认识:1)我国石墨矿产主要成矿类型为沉积变质型和接触变质型,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石墨矿产为沉积变质型鳞片晶质石墨矿产。

沉积变质型石墨矿产主要分布在变质程度高的古老陆块周缘地区。

沉积变质型石墨成矿时代为新太古代与古元古代,接触变质型石墨矿产成矿时代为中生代。

2)我国主要石墨矿集区为佳木斯陆块区、阿拉善地块、华北地台周缘、扬子陆块周缘等地区,成矿潜力最大地区有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吉林、四川等省区,其中黑龙江省沉积变质型石墨资源潜力最大。

3)沉积变质型石墨矿产就位于我国高变质程度的老陆块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石墨资源成矿条件与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条件对比研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如要回答我国辽宁有世界前列的沉积变质铁矿、硼矿及菱镁矿等,而石墨矿产却出现在黑龙江地区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寇林林,陈江,韩仁萍,赵岩,毕中伟,张朋.东北地区石墨资源量潜力及未来发展对策探讨[J].地质与资源,2017,26(02):203-208.
[2]陈婷芳.石墨矿产市场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3]李媛媛,刘伟.黑龙江省石墨资源矿产地储备研究[J].北方经贸,2013(11):68-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