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二)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_二_

缅甸栗板纳辛古金矿区地质及矿石矿物特征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缅甸栗板纳辛古金矿区地质及矿石矿物特征罗云平,田犁平(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六队,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缅甸栗板纳辛古金矿大地构造位于密支那-实皆板块结合带,出露元古界抹谷群地层,区内构造简单,岩浆岩及围岩蚀变强烈。
金矿体产于一系列北东及近南北向断裂带中或充填于断裂旁侧层间张性裂隙中,金矿石呈碎斑、蚀变粒状结构,松散侵染状构造。
矿物以氧化物、硫化物为主,石英及黄铁矿是金的载体矿物,硅酸盐矿物主要为少量云母和高岭石,硫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含量微弱。
关键词:金矿;矿区地质;矿物特征;缅甸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22-0095-2Geological and ore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gold mine in libanaxin, MyanmarLUO Yun-ping, TIAN Li-ping(Team 306, Yunnan nonferrous Geology Bureau,Kunming 650000,China)Abstract: The paleo gold structure of libanaxin gold mine in Myanmar is located in the joint zone of Myitkyina and Sagaing plates, showing the strata of Mogu group of Proterozoic, with simple structure, strong alteration of magmatic rock and surrounding rock. The gold ore body occurs in a series of NE and nearly NS trending fault zones or is filled in the interlayer tensile fractures beside the fault. The gold ore is in the form of cataclasis, altered granular structure and loose infection structure. Minerals are mainly oxides and sulfides, quartz and pyrite are carrier minerals of gold, silicate minerals are mainly mica and kaolinite, and sulfate and carbonate minerals are weak.Keywords: gold mine; mining area geology;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Myanmar缅甸地处东南亚中南半岛西部,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复杂,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1],矿产资源丰富。
缅甸列宾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探讨

缅甸列宾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探讨缅甸位于印度支那半岛西北部,缅甸列宾锑矿属北部的掸邦成矿区,矿石工业类型为单锑型锡矿床,成因类型为裂控中低温热液矿床。
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与碰撞造山的深部动力或岩浆,缅甸列宾锑矿与中国湖南冷水江含辉锑矿、黄铁矿和辰砂的低温热液石英脉锑矿有渊源关系,成矿时代推测为晚中生代,是寻找中大型锑矿床有利地段。
标签:缅甸列宾锑矿裂控热液脉型成矿规律1引言缅甸位于印度支那半岛西北部,缅甸所处大地构造与我国云南有许多相似之处,成矿条件良好,矿产资源丰富,已知的锑矿点超过31个(图1)。
主要分布西部高原区中南部的一些NNW-SSE向狭长矿带中。
主要成矿区有两个:北部的掸邦成矿区(曼德勒-东技)和南部的毛淡棉成矿区,缅甸列宾锑矿属北部的掸邦成矿区,地表已发展多处锑矿点。
本文通过对比认为:缅甸列宾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湖南省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相似,是寻找中大型锑矿床有利地段。
2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缅甸列宾锑矿属北部的掸邦成矿区,根据缅甸构造单元划分属掸邦-德林达高原区[8]。
位于青藏西印支板块的掸泰马板块的北部,西面与印度板块拼合,东面与中国南方-东印支板块接界[1]。
掸泰马板块经长期地质件形成印支板块构造形态,加上四次板块大构造运动使该区形成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伴生锑、铅锌和钨锡等。
掸泰马板块西邻海西晚期-印支早期的印缅岛弧带;东接晚海西-印支期的中国昌都-思茅-南邦岛弧带,其间出露有燕山早期地缝线,东西两板块之间出露海西-印支期的中国澜沧江-清菜地缝线;北部接燕山期的中国察隅-腾冲-锡当-比劳克山的陆缘山弧带[2],该板块及其接合带经多期次长期构造运动,造成板块内的地壳抬、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为锑、铅锌和钨锡等有色金属矿产提供独特的大地构造。
3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特征3.1区域地质概况列宾矿区区域上处于近南北向区域断裂带之中,近南北向中生代红层盆地的西缘,区域地层为下元古界片岩、片麻岩、上古生界毛淡棉组灰岩及构造岩、碎屑浊积岩及侏罗系南尧红色灰岩、紫色砂岩、泥岩;区域矿产以锑矿为主,其次为铅锌银矿、铁矿、钨矿及少量的铜矿、锰矿。
缅甸地质概况

缅甸地质(矿产)概况一、缅甸区域地质矿产工作程度总体来说,缅甸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低,至今未进行过正规而系统的区域地质调查,还有不少区域(特别是山区)属地质工作的空白区。
70年代,在缅甸政府科研政策指导委员会下属的地球科学研究部指导下,由缅甸石油公司地质处,矿业部所属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探处、各采矿企业(公司),以及仰光、曼德勒大学的高级地质学家组成一个工作委员会,综合整理了1974年底前的地质矿产资料和成果,于1977年编制出版了“1:100万缅甸地质图及其简要说明书”(译成中文约1万字),这是目前缅甸唯一最全面的区域地质资科。
二、缅甸地质矿产概况缅甸地质构造与地貌分区结合紧密,自西而东可分为4个呈南北向展布、各具特色的构造—地貌单元(表1)。
1 西部(若开)滨海平原属印度孟加拉盆地的南延部分。
主要分布巨厚的第三系中新统浅海相页岩、粉砂岩和砂岩。
该盆地北段印度已发现石油,本区南侧浅海区已有油气,因此本区是石油远景区。
2 西部丘陵(或褶皱带)该区是由中生代地层组成的大型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带,发育有一系列向西推覆的大型逆冲断裂及紧密褶皱。
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部分地层变质—变形。
由于倒转褶皱、层内逆冲与滑动,常出现一些重复层序。
沿丘陵带的东麓出露有断续分布的串珠状蛇纹石化橄榄岩及辉橄岩,多呈岩墙、岩瘤及岭脊状产出。
该带可能是板块缝合带。
主要矿产与超基性岩有关,铬、镍矿床见于通赞(Tonzang)一带,其中镍矿品位富(>1%),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3 中部平原(或称中部新生界带)是一个呈南北向展布,由下落断层夹持的槽地或地堑。
除若开山东麓塔耶谬、敏巫、木各具等地有上白垩统外,卡波—密沙谷地东缘有上白垩统卡波(Kabaw)组零星出现外,全区几乎全由新生代地层组成。
由于开发石油,本区新生代地层研究较详。
(1)古新统一始新统:最完整的剖面见于敏巫盆地西侧,总厚12000余米。
自下而上可分为6个组。
(2)渐新统一中新统勃固群:主要出露于勃固山区及伊洛瓦江西侧,为海相(南部)或河流相(北部)碎屑岩,总厚7600余米。
缅甸掸邦某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缅甸掸邦某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李 刚,杨文金,李江博,郭忠正(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矿区位于中国著名三江成矿带,构造位置上相当于昌宁—澜沧复背斜(Ⅲ1)构造单元褶皱带南延部份,为长期多旋回发展的优地槽褶皱带。
成矿带内寻找与元古界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控制的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铁矿;地质特征;成矿因素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8-012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factors of an iron deposit in Shan State, MyanmarLI Gang, YANG Wen-jin, LI Jiang-bo, GUO Zhong-zheng(Southwest Nonferrous Kunm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Kunming 650000,China)Abstract: The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the famous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 in China. Its structural position is equivalent to the south extension of the fold belt of the Changning-Yufu anticline (III1) tectonic unit, which is a superior trough fold belt for long-term multi-cycle development. The marine volcanic-sedimentary metamorphic iron deposits in the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formation and control of bas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Proterozoic have good prospecting prospects.Keywords: iron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factors1区域地质背景据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与社会委员会(ESCAP)将缅甸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4个南北向部分,即若开海岸带(Ⅳ)、印缅褶皱带(Ⅲ)、内缅甸盆地(Ⅱ)和中缅山脉(Ⅰ),从西到东,分别对应于缅甸的4个南北向线形地貌区,即若开海岸带、印缅山脉、中央新生代盆地和东部高地[1]。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 年 !月 "# $&(’ , "# %’)* !#矿床地质+ - / 12 3 56 , . 0 . 4, 5第7 卷 第#期 " 8: 7 - ; 9; " 9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 (一)缅甸位于印度板块东侧, 其地质构造受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影响十分明显, 并且基本上可分为近于 5 向 延伸的三大部分。
东部包括掸邦、 克钦邦和克伦邦部分, 为加里东褶皱带, 上部有发育的晚古生代地台型沉 积盖层; 中部包括实皆省、 曼德勒省、 勃固省、 伊洛瓦底省, 为第三纪盆地, 发育万余米厚的新生代沉积层; 西 部相当于钦邦、 若开邦及其沿海地区, 为新生代褶皱带, 古近系较发育并具有复式褶皱。
上述三大部分之间 均以断裂带为界, 并伴有超基性岩以及中、 酸性岩侵入。
显然, 在古近纪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之时, 在其东部的 缅甸地区同样承受了侧向构造变动, 形成了俯冲带、 弧后海沟和古陆块边缘等三部分, 其间被具有推覆性质 的深断裂带所分割。
因此, 在横向上其地质构造的时间演化则表现出从西向东具有由新向老演变的趋势。
有人认为, 缅甸地质构造与中国西藏南部地区较相似, 只不过西藏南部地区是呈近 .< 向延伸。
这种认识 不无道理。
上述成矿构造环境无疑对区域成矿作用起着控制作用, 使缅甸地区不论是产出的矿床类型, 还是 其时空分布都呈现一定规律性。
在成矿时间上, 大部分矿产主要形成于中、 新生代, 在西部地区, 成矿期基本 上为第三纪, 特别是古近纪, 中部地区除古近纪外还有相当于中国燕山期的中生代, 而在东部地区则以中生 镍、 代为主, 少数为前中生代。
缅甸各区域成矿带成矿特点及找矿前景综述

缅甸各区域成矿带成矿特点及找矿前景综述苏昌学【摘要】缅甸处于印巴板块与青藏板块碰撞结合地带,根据其特殊的大地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特征,可划分为七个成矿区带,每个成矿区带有着各自不同成矿特征和不同的矿产资源.在搜集研究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参与缅甸的实地地质调查成果,分别对缅甸的各成矿区带地质及成矿特征、以及各成矿区带的找矿远景进行探讨.【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8(037)003【总页数】5页(P282-286)【关键词】成矿区带;矿产特征;找矿前景;缅甸【作者】苏昌学【作者单位】云南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7缅甸地处东南亚北部,是印巴板块与青藏印支板块带的汇聚缝合带,地质环境、成矿作用特殊而又丰富多彩,在长期的地质演化历程中,记录了种种奇特地质景观,诸如若开地带中的大洋板块扩张、俯冲、碰撞、缝合;掸邦板块边缘陆内俯冲造山活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至密支那的延伸消失;伊江发育完整的近代沟、弧、盆系;奇异的道茂翡翠、抹谷宝石矿床成矿作用等,在亚洲境内均属罕见或独有。
笔者对缅甸矿产资料收集和北部区域矿产地质实地调查,对缅甸区域成矿带内成矿特点及地质找矿前景有一定了解。
1 大地构造缅甸处于印巴板块与青藏板块碰撞结合地带,属青藏西印支板块的一个部分,西面与印度板块拼合;东面与中国南方东印支板块接界。
掸泰马板块经历了长距离、长期的漂移、碰撞、缝合、俯冲,再分开、再缝合等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后,方形成如今统一的印支板块构造形态。
四次板块大构造运动和发展,使掸泰马板块及其邻近地块形成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同时伴生丰富和颇具特色的矿产资源。
掸泰马板块西侧为一南北向展布的印缅岛弧带,系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岛弧,东侧的地缝合线(F5)即是燕山早期地质形迹。
掸泰马板块东侧为昌都-思茅-南邦中间板块,存在一系列晚海西-印支期岛弧构造,两板块之间为澜沧江-清莱晚海西一印支期缝合线(F7)。
缅甸联邦第二特区佤邦芒古弄地区金矿特征

2011年8月GE O LO GY AND RESOURCES Aug.2011文章编号:1671-1947(2011)04-0310-02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缅甸联邦第二特区(佤邦)芒古弄地区金矿特征郭泽君,丁世春,郭彬(辽宁省矿产勘查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芒古弄地区与我国云南省仅一水相隔,该区地质构造特征与云南省相邻部分相似,出露的地层完全可以类比.通过地表工程验证,本区产出的金矿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金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主要产在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内的脆性断裂中,地表矿体成群出现,具有尖灭再现的特点. 韧性剪切带长大于15 km,宽约1 km,直接与我国云南省勐连县相通. 在缅甸境内这条大型的韧性剪切带里,形成了众多金矿体和金矿化体、构成了较大规模的金矿田.关键词:金矿;缅甸;芒古弄;云南省THE C HARA C TER I S T I C S OF THE GOLD DE PO S I T S IN M O N GO N O NAREA, MYANMARGUO Ze-jun,DING Shi-chun,GUO Bin(Liaoning Institute of Minera l Resources Exploration, Shenyang 110032, Chin a)Abstract:The Mongonon area of Myanmar borders o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by a river. The geologic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Mongonon area resemble to those in the neighboring area of Yunnan, with well correlated stratigraphy.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area are of mainly structural-altered rock type. The orebodie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occur within faults in the NE-trendin g ductile shear zone, appearing in groups of lens in the surface. Numerous gold deposits and mineralized bodies are formed in the large-scale ductile shear zone, which is 15 km long and 1 km wide in Myanmar and stretches to Menglian County, Yunnan, China.Key words:gold deposit; Myanmar; Mongonon; Yunnan P rovince0 前言芒古弄地区金矿位于缅甸联邦第二特区佤邦的东北部,矿区距中缅边界仅20 km 左右,与我国云南省普洱市孟连、西盟仅一水之隔.按现代金成矿理论,芒古弄地区具备较好的金成矿矿源和热动力地质条件. 初步勘查发现成群金矿(化)体,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价值.湖-怒江-昌宁-孟连结合带-(Ⅶ-4)昌宁-孟连混杂蛇绿混杂岩带(Ⅶ-4-5)的南延部分.矿区出露的含矿地层芒古弄岩组,其岩性特征与云南西盟地层分区加里东构造层下部岩性组合相似[2],相当于缺少古生物化石依据的公养河群,隶属震旦-中寒武统. 芒古弄岩组岩性主要为灰白、褐红色千枚岩状板岩,糜棱岩状变质砂岩,黑灰色碳质板岩,其间夹有泥质条带灰岩透镜体. 组成地层的原岩属泥、砂质类复理石建造,受热动力韧性变形变质,现多呈绢云质糜棱岩(图1).1.2 构造区内构造较复杂,构造类型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 断裂构造一般多呈规模较大的脆性断层和1 矿区地质特征1.1 地层芒古弄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同云南省与之相邻地区相似,地层完全可以类比. 据中国大地构造分区最新成果[1],芒古弄地区属西藏-三江造山系(Ⅶ)班公收稿日期:2011-07-04;修回日期:2011-08-11.编辑:张哲.作者简介:郭泽君(1951—),从事矿产勘查工作,通信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42 号羽丰大厦,E-m a il//t a ngchao5@图 1 缅甸芒古弄地区金矿地质构造图 Fig. 1 Geologic and structural map of the Mongononarea, MyanmarC 3d —登娥岩组灰岩夹泥质板岩(li m e s t o ne w ith a r g illi t e );Z - C 2m —芒古弄岩组糜棱岩化变质砂岩、砂泥质板岩夹泥质条带灰岩透镜体 (my l o nit i ze d m e t a -sa ndst o ne and sandy a r g illi t e w ith a r g ill a c e o us banded li m es t o ne );Z - C 2p —盘沙村岩组糜棱岩化泥灰岩、变质砂岩夹铁矿透 镜体、砂泥质板岩(my l o nit i ze d m a r l and m e t a - sandstone with i r o n o r e and sandy a r g illi t e );χ — 煌斑岩脉(l a mpr o phyr e dike );γ — 花岗岩脉 (granite dike );q —石英脉(quart z ve i n );1—断层(f a ult );2—糜棱岩化 带(my l o nit i ze d zo ne );3—金矿体及编号(g o l d orebody and number )第 4 期郭泽君等: 缅甸联邦第二特区(佤邦)芒古弄地区金矿特征31130%,且异常强度较高,具有明显分带性. 地球物理场一般显示正常岩性的电性特征,但于地球化学异常或 存在金矿(化)体部位,多发育一般金矿体常显示的低 阻(或高阻)、高极化率异常.芒古弄地区金矿为缅甸东北部金成矿带的重要组 成部分. 初步查明,金成矿带自南西向北东,依次分布 有总参金矿、芒古弄金矿和警卫营金矿,该金矿带长度 大于 15 km ,宽度 1 km 左右.芒古弄地区金矿亦呈带状展布,出露于金成矿带 的中部偏南西地段,长 3.6 km ,宽 1~1.5 km ,已发现金 矿(化)体 8 处.该区矿体走向多与金矿带一致,呈北东向,个别为 北北东向和北西向,矿体倾向以北西为主,倾角大于 45°,一般较陡. 矿体规模大小不一,但多数相对较小, 长几十米至百余米,厚 0.2~1.5 m.2.2 矿石特征 矿体矿石多具碎裂结构,块状、蜂窝状构造. 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铜矿、磁铁矿、褐铁矿等,脉石矿 物以石英、长石为主. 矿化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 含金石英网脉型次之.矿石含金品位一般在 1.61×10-6~8.45×10-6,个别可 高达 20×10-6. 区内所见自然金呈金黄色,树枝状或片 状残留在石英网脉中,粒度大多小于 0.5 mm ,肉眼观 察金的成色较高.矿(化)体围岩主要为千枚岩状板岩、糜棱岩化变 质砂岩和糜棱岩,围岩蚀变较强,主要有硅化、绢云母 化和绿泥石化.韧性剪切带. 褶皱构造规模较小,多呈小型褶皱,这些小型褶曲有的源于区域地层褶皱引起的翼部地层滑脱,有的源于断裂构造引起的地层牵引. 1.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微弱,岩浆岩不发育,仅有少量脉岩产出. 主要脉岩有花岗岩脉、煌斑岩脉和石类脉,其 中石英脉多沿构造破碎带呈不规则的网脉或团块. 区 域地质资料显示,矿区外围有印支期花岗岩侵入体和 晚期火山熔岩分布.依据矿区地层岩性组合,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 分等岩石组构特征,可以判定,该区历经了复杂的变质 作用过程. 据云南区域变质岩研究成果[2],该区经历加 里东、华力西二个构造变形变质期,属区域低温动力变 质,变质相为低绿片岩相. 3 结论芒古弄地区金矿特征及对所处金成矿带的认定, 是在境外实施矿产勘查工作所取得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于金成矿带能否延入毗邻的云南,那里是否存在与 芒古弄地区金矿相同类型的金矿,笔者尚未做深入研 究,期望引起有关矿勘工作者的关注.2 矿体地质特征2.1 矿化带特征 芒古弄地区金矿矿区地球化学场显示,基岩的含 金丰度较高,一般在 20×10-9~30×10-9. 土壤的含金丰度 一般在 3×10-9,但异常发育,土壤金异常所占面积达参考文献:[1]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等.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 ]. 中国地质, 2009,26(1): 1—28. [2]云南省地质矿产局. 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 ].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fil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本文档.txt涵盖各行业最丰富完备的资料文献,最前瞻权威的行业动态,是专业人士的不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 年 $月 "# % ’ , "# ( &) !#矿床地质* , . /0 1 34 + - % - 2+ 3第5 卷 第!期 " 6) 5 , 8 78 " 7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 (二)铅锌矿资源 缅甸的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东部, 从密支那至德林沙那约有 9 多处产地, 其中以掸邦北部 "的腊戌和掸邦南部的东技一带最为集中 (图 # , ) 规模也较大。
铅锌矿床类型较相似, 大多产于古生界, 尤其 是石炭系至奥陶系的灰岩中, 呈似层状或层状, 矿化可断续延长数千米。
矿床附近从未发现侵入岩体, 围岩 蚀变较弱, 而在含矿层下盘或上盘经常见有断续分布且厚度变化不大的流纹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层, 其产 状与灰岩的基本一致。
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 其次为黄铜矿、 黄铁矿、 重晶石等。
近年来许 多学者认为, 该类型矿床应属于产在碳酸盐岩中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层控型矿床。
该类型矿床常由于后期岩 溶作用使其塌陷和泥化而再富集, 形成新的富矿体。
目前己知该类型矿床以腊戍西南约 9 ; 的 < > >@ ": = ?( 矿床最为典型, 其矿化带长$: , $";, ,A 向断裂带侧旁, 5个富矿体, 在 有 长度分别为 5";、 "; ;宽 " B $ " 和9";, 平均厚度分别为C;、 以及厚度在 #; 左 9 $ !; 和C;。
在富矿体周围分布着低品位的铅矿化带, 右的重晶石脉。
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 闪锌矿和黄铁矿为主, 有少量车轮矿、 斜方砷铁矿、 辉砷锑矿等。
矿 石品位 (质量分数) 较高,D为! E,@为# E,H为"5 ,I为""9 。
该矿床在# 世纪曾由中国人 1 # F 9 G 8E % 8 E 9 9 开发, 用于炼银; # 年改由缅甸人经营, 曾开采了# 万K铅锌矿, 目前年开采矿石量为#万K左右。
此外, # B J B 东技西北部的 < >= I铅锌银矿床、 腊戍西南部的 , ; = 铅矿床和东技东南部的 / HI :@ 锌矿床 =L@ ( 7@OP N M MN 等, 其成矿特点与 < > >@矿床基本相似, 并都具有一定远景, 但目前大多数矿床仅开采浅部的氧化矿 (如 = ?( 以及由岩溶作用导致次生再富集的矿体, 开采量不大, 每年 , ; L 矿床的白铅矿,7 ; OP N 的菱锌矿) / H I :@ M MN 产精矿数百吨。
铜矿资源 缅甸目前已知的铜矿产地有9 多处, 主要分布在东部掸邦地区, 近年, 在中部皆实省和伊洛 " 瓦底省也有所发现。
在掸邦, 绝大多数铜矿是作为有色金属矿床的伴 (共) 生矿出现, 其中, 与古生代碳酸盐 岩中层状铅锌矿床的关系最为密切, 如在 , ;H3 N N , = K ;) ’ 每年可获品位为 9 E 的铜精矿 5" 多吨。
其次为 K # " 含铜石英脉, 产于古生界, 规模十分有限, 但矿石都比较富。
在缅甸西部, 铜矿主要产于第三纪火山弧带内, 火山岩以中酸性为主, 矿化与斑岩体在时空上有密切关系。
如下钦德敏 G(? ( ) * @ > 铜矿产于火 ( O@ >@ 的 7M = 山颈相的黑云母斑岩附近, 后者侵位于海相砂岩、 泥岩与凝灰岩互层的层位内, 在斑岩体中以细脉浸染状矿 化为主, 而在火山岩中则以网脉状矿化为主。
矿体出露长约5"余 ;。
矿石以浸染状和脉状为主, 其次为块 " 状。
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 黄铁矿和斑铜矿。
围岩蚀变以明矾石化为主, 分布广泛并较强烈。
地表次生富 集带发育。
在 * @ > 以南, 还有 Q(I =4 HI 3D =@ 和 /K==@ 等产地, 其地质特点与 * @R 7M = @ = N&?HI 7M M > =@ 、 N4 HI 经初步工作后估算, 其铜矿资源储量约 !" 万K 品位平均为 # 。
文多 A @O ) , ( HK7 地区也有相 > 基本相似, = " E 似的矿化点, 产在花岗闪长岩体附近, ,A 向断裂带分布, 沿 矿化以火山岩裂隙细脉充填为主, 具有与多金 属硫化物共生的特点, 通常有石英 电气石、 辉钼矿、 毒砂、 斜方砷铁矿和黄铜矿演变序列。
在缅甸北部密支 S 那西南和西部钦邦地区, 曾发现岩浆型铜矿, 铜矿化产在蛇纹石化橄榄岩中, 以构造裂隙充填为主, 黄铜矿、 辉铜矿常与铬铁矿相伴, 矿化规模一般不大。
据说, 上世纪初在北部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开采了 9"K铜矿 " 石。
新近, 在西部钦邦维多利亚山 , 铜硫化物 ,A 向# ; 处的 *@= 地区发现了赋存在绿片岩中的铁、 9: (?K 矿化带, 断续延长B: , ; 目前尚未对其开展工作。
钨锡矿资源 钨锡矿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 (图# , )在掸邦 克耶邦 德林达依省一带, 约有 #" 处产地, 是 S S ! 东南亚钨锡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向南可与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钨锡矿带相接, 向北与中国华南成矿带 相连。
缅甸的钨锡矿与第三纪花岗岩侵入体在时空及成因上有关, 其含钨锡花岗岩带是东南亚半岛 5 个花 岗岩带中最西部的花岗岩带。
花岗岩大多侵入于上古生界墨古 * ’H) ( NI( 群中, 钨锡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岩第$ 卷 %第 &期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图 ! 缅甸主要矿产分布略图(4 A矿床地质31 年 $1的内、 外接触带, 个别产在岩体顶部和沉积围岩中, 以岩浆热液型为主, 大多呈含矿石英脉产出, 有少量的含 矿伟晶岩脉、 云英岩脉、 细晶花岗岩脉和花岗岩脉等。
此外, 还有为数不少的砂矿型矿床。
含矿石英脉常成 群出现, 除个别外, 基本上呈近 ! 向展布, 长一般为#$ %$&, 产状较陡。
矿石成分除锡石、 白钨矿和黑 " $!$ 钨矿外, 还有辉钼矿、 黄铁矿、 黄铜矿、 方铅矿、 闪锌矿、 辉铋矿、 毒砂、 萤石等, 黄玉和金仅见于砂矿型矿床中。
矿石品位较富。
围岩普遍具云英岩化和黑云母 白云母化。
缅甸钨锡矿自北向南有宾朗、 土瓦和丹老等 ( 个 ’ 矿集区, 前者在成矿组分上以钨为主, 伴有锡, 后两者常以锡为主, 伴有钨; 其中的土瓦矿集区规模最大。
土瓦矿集区 位于德林达依省中部, 紧邻安达曼海。
在该地区, 第三纪花岗岩侵入于墨古群中, 呈近 ! " 向分布, 自西向东可分为海岸、 中央和边缘(个花岗岩带, 以中央带的矿化最发育。
如土瓦东北 # & 处的 $) 受近 ! 向断裂系统的控制, 含矿石英脉分布于长1#$&、 %$& 呈 ! 宽 % *, - 0.钨锡矿床, +&. / " $ !2 向分布 的花岗岩体及其接触带的墨古群中。
含矿石英脉约有 3$ 余条, 个体长 #$ 4$&, 3& 以上。
矿脉中 厚 $ $!$ 的黑钨矿化不连续, 锡石在云英岩中呈细小的晶体分布, 而直径达几十厘米的大颗粒锡石很少见。
目前已有 最高产时, 每年产钨锡混合精矿 4$ 1$$5 近年, 每年仅产百吨左右。
此外, 还有 # 多条矿脉被开采完, $ $! $ , 其产出特点与 *, - 0.矿床基本相似, 规模也较大。
6 / 6 7) +7/ 矿床和海岸带的 6 /7)矿床, 7:8 +& . / 7; -8 & 980 造就了 :8 矿床是缅甸钨锡矿床中唯一的石英脉呈 <2 走向且向南陡倾的矿床。
土瓦地区由于水系发育, 7) 许多砂矿床的形成, 其中规模较大的如中央花岗岩带的 *.9 砂锡矿床。
该矿床位于土瓦东 # & 处, 邻 + 7 / $) 近地区的花岗岩中锡石 石英细脉十分发育, 被认为是该砂矿的源区, 目前已查明有 1 个沉积旋回, 每一旋 ’ ( 回厚约= 1 , 砾石的直径最大可达 1& 以上, 具有明显的水流层 ! $& 由底部的砾石至顶部的砂和黏土组成, 理和粒度双峰式分布的特征, 为河流相沉积的产物。
锡石在每个沉积旋回中分布不均匀, 变化于 $$ ( >4! 在粉砂中锡石最富集, 而在砾石中较贫, 表现出每个旋回由底到顶锡石含量有 (? ) " @/ (, > ) 0 / 3 & 相对而言, 逐惭增加的趋势; 同时, 由于地下水循环而产生的再沉积作用, 也使砂矿上部的锡石含量明显增加。
该砂矿( 床已采了1?$万 & 的矿砂, 相当于品位为A B的锡石1 万5 现已改为机械化生产。
此外,7:8 矿区 , $ 3 6 /7)也有残积和冲积砂锡矿床产出, 其生产规模为每年产钨锡混合精矿百吨左右。
丹老矿集区 位于德林达依省南部。
在上世纪初, 该区是缅甸最主要的钨锡产区, 其钨、 锡产量都高于 土瓦矿集区。
C 77 F )矿床是该矿集区内最大的矿床, 3 世纪 ( 年代, 在 $ 年输出锡精矿达 #$!%$5 D: E+ . $ $ $ 。
矿床是已经勘查的矿床, 其含矿石英脉赋存于花岗岩侵入体的 !2 翼, 走向 ! <, 向东倾钭, 现 G 9/:/ 777H ! 有#处在开采, 其中3处在花岗岩中, 处在接触带, 另一处在墨古群中。
在石英脉中, 黑钨矿呈囊状产出, 1 而锡石为浸染状分布, 矿石中有辉钼矿、 黄铜矿、 电气石、 黄铁矿和锂云母等伴生组分。
在花岗岩中, 石英脉 常伴有3& 多厚的云英岩, 其中含铋。
在上世纪% 年代, 该矿大约年产锡精矿% , $ 5 钨精矿1$ 。
丹老矿集 $5 区内砂矿床也十分发育, 并且成因类型较多, 除残积、 塌积、 河流沉积及湖泊沉积外, 还有海滨砂矿床, 分布在 德林达依东部土瓦至墨古的沿海一带, 多以砂锡矿为主, 规模为中 小型, 部分已被开采。
’ 宾朗矿集区 位于克耶邦西部、 克钦邦北部和掸邦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