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超声临床科研进展情况汇报

超声临床科研进展情况汇报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重复、无辐射的影像检查手段,已经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超声临床科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就超声临床科研的一些最新进展进行汇报。
首先,超声在肿瘤诊断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传统的超声检查往往只能对肿瘤的形态和大小进行初步判断,而对于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血流灌注情况则了解有限。
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使得超声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超声造影剂能够显著增强肿瘤的超声信号,使得肿瘤的边界更加清晰,从而提高了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此外,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出现也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对肿瘤组织的硬度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判断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其次,超声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
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只能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信息,而对于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有所不足。
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变得更加全面和精确。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心脏各个腔室和瓣膜的血流情况,从而更好地判断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疾病的情况。
此外,超声在妇产科和儿科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在妇产科方面,超声在孕产妇和胎儿的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对孕妇的子宫和附件进行检查,还可以对胎儿的生长和发育进行评估。
在儿科方面,超声在婴儿和儿童的脑部、腹部和盆腔等器官的检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总的来说,超声临床科研在肿瘤诊断、心血管疾病诊断以及妇产科和儿科领域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的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超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具有无创、简便、安全、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科室的诊断和治疗。
超声造影是在超声检查基础上,注入一种超声造影剂后进行的检查,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提高其诊断价值。
本文旨在对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进行指南,包括适应症、操作方法、常见并发症等方面,以便临床医师正确合理地应用超声造影技术。
一、超声造影剂的选择目前市面上的超声造影剂主要包括微泡型和颗粒型两种。
微泡型超声造影剂主要由气体泡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注射后在血液中形成稳定的气体泡群,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适用于心脏、肝脏、肾脏、卵巢等多种器官的检查。
颗粒型超声造影剂则由固体或液体颗粒组成,也能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适用于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的检查。
在选择超声造影剂时,应根据具体的检查部位和需要增强的病变类型进行选用,并注意其使用的禁忌症和限制。
二、超声造影的适应症1.肝脏疾病: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包括肝血管瘤、肝癌、肝囊肿、肝炎等。
2.肾脏疾病:超声造影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包括肾癌、肾结石、肾囊肿、肾动脉狭窄等。
3.妇科疾病: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广泛应用,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腔积血、宫颈癌等。
4.心脏疾病: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也有重要作用,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瓣膜病变等。
5.其他:超声造影还可以用于乳腺、胃肠道、淋巴结等部位的诊断。
三、超声造影的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患者应空腹或进食清淡食物,术前建议禁食4-6小时。
操作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和过敏史。
2.设备准备:超声检查仪器应选用超声造影检查模式,并选择适宜的超声探头。
3.超声造影剂的使用:将超声造影剂注入导管后,通过引流管或静脉滴注管,呼气患者输入体内。
注入速率应适中,过快的注入速率会导致微泡过度扩散或破裂,过慢的注入速率又会影响造影效果。
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超声造影助显剂的开发和使用,并且已有很多针对口服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和临床应用的报道,使口服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方面有了相对统一与规范化的标准。
本文就超声对于胃十二指肠各种主要疾病的诊断予以概述,并简要介绍其在腹部其它疾病诊断中的进展。
标签: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超声造影助显剂;进展1 胃肠超声造影助显剂的发展以及胃肠超声造影法1.1胃肠超声助显剂的发展许多年来,由于气体等因素干扰,胃肠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一直是盲区。
通常胃和十二指肠超声检查是通过饮用水或者其他液体来降低甚至消除这种干扰[1]。
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经常应用的充盈剂有水、橙汁、二甲硅油等,一般用量为500~1000ml。
消除了胃和十二指肠气体的干扰,一方面可以更清晰全面地观察腹部实质器官,另一方面应用于胃和十二指肠壁的观察[2]。
富含纤维素的混悬液被认为能增加观察效果,因为它能产生均匀一致的低回声图像,而且比水容易潴留,并且有较大的表面张力,比水更能消除管腔及管壁附着的气体[3,4]。
1.2胃肠超声造影法使用常规实时超声诊断仪,一般首先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为3.5~5.0MHz,小儿或体型瘦弱者可选用频率为5.0~7.5MHz,以便更清晰的显示胃肠壁的层次及其蠕动。
患者检查前12h禁食禁水,排除禁忌证,如上消化道穿孔、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扩张、急性肠梗阻等。
超声助显剂使用“天下牌”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用开水一边冲泡一边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糊状液体,冷却为常温后备用。
小儿用量一般为200~400ml,成人用量一般为500~600ml,检查前口服胃肠超声助显剂后接受超声检查。
首先嘱患者站立位动态观察造影剂流入胃腔的情况,保持切面的连续性和图像的完整性,避免跳跃式扫查和不规范扫查,以免产生遗漏。
在腹主动脉的左前方以肝左叶作为良好的透声窗观察造影剂通过食管下段及贲门是否顺畅、贲门处管壁是否增厚或狭窄;然后左侧卧位探头置于左侧第9~10肋间做肋间斜切面扫查,观察胃底部及周围脏器(肾脏、脾脏),此位置可获得完整的胃底部切面;右侧卧位探头在上腹部做纵横扫查,可观察胃体、胃窦、大弯、小弯及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及周围脏器(肝脏、胆囊、胰腺)。
超声造影在阴囊急症诊断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的不足 , 其研究结果显示 C U E S诊断不全扭 转的准确 率 由常
规 超 声 的 6 .% 提 高 到 10 ( = . 6 , < .5 。 唐 敏 84 0 % 472P 00 ) 等 对 7只 犬 睾 丸 不 完 全 扭 转 模 型 进 行 C U E S检 查 , 究 研
结 果显示 C U E S对早期不 完全扭 转的诊 断准确 率优于彩 色 多普勒 成像 及能量 多普 勒成像 , E S 彩 色多普 勒成 像 、 CU 、 能 量 多普 勒成像对 本实验睾 丸不完全 扭转 同一时 间点 的总阳 性检 出率分别 为 10 、0 、 % 。 0% 6% 6 0
强 时 间延 迟 、 强 强 度 降 低 。 增
、
CU E S的原理及成像类型
( ) E S的 原 理 一 CU
CU E S指 经 外 周 静 脉 注 入 的造 影 剂 随 血 液 通 过 肺 循 环 ,
C U 在睾 丸扭 转 中的 价值 主要体 现 在不 完全 扭 转及 E S 幼儿睾丸扭转 中的应用 , 因常规超 声有 时难 以显示两者睾丸
内微 弱 的 血 流 信 号 , 易 造 成 假 阳 性 的 诊 断 。 李 世 岩 容
进而进入体循 环分布 到全身 。血 液 中的造影剂 微泡 产生 的 背 向散射信号远 远强于血液 中其他成分及周 围组织 , 因此来 自血液 的回声 明显增 强 , 从而 能够 更好 地显示微小血管 。
( ) E S成 像 类 型 二 CU
等 认 为 C U E S不 受操作 者手 法等 因素 的影响 , 具有 较好
的重复性 , 弥补 了 常 规 超 声 无 法 探 测 <10 I 血 管 内 血 流 0 m x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超声发展现状

国内外超声造影剂研究进展摘要:超声造影剂能增强器官组织的回波能力,可在 B 型超声成像中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本文就超声造影剂的国内外研制/ 生产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AL-BUNEX 、LEVOVIST超声造影剂(Ultrasiund Contrast Agents) 在注入血管后,可以改变组织的超声特性,它的最基本性质就是能增强组织的回波能力,可在 B 型超声成像中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有关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已有30年的历史,1969 年美国首先提出超声对比显影的概念,但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是在90 年代以后。
国外研制/生产情况一、第一代超声造影剂第一代超声造影剂是以空气或氧气为主要成分,因分子量小,受动脉压力影响,微球里的空气很快扩散,球壁塌陷而迅速失去声反射性。
主要产品有:1、ALBUNEX(S-132) :由美国Molecular Biosystems 公司研制,1993年11月由盐野义公司首先在日本上市,1994年获FDA 批准在美国上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过肺显影的超声造影剂。
本品是含空气的白蛋白微球,该微球在2〜8 C下能稳定一年。
本品是为解决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图像不清晰或得不到血流的情况等问题而被开发的。
在用超声波诊断时,将本品静脉输注,能成功通过肺循环并可连续看到心脏内部血液循环的全貌,且毒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
本品在美国和日本有两家厂商生产,注册名均为Albu nex。
在欧洲有一家药厂生产该药,其注册名为Infoson。
该品自1994年以来先后在欧共体、日本、韩国、台湾、澳大利亚、北美、印度、中东和非洲等地注册销售,自投产以来销售额已超过一亿美元。
2、LEVOVIST (SHU508) :这是第一个全身超声诊断信号增强剂,本品由德国先灵葆雅公司研制,于1996 年在德国、丹麦、爱尔兰上市。
本品由乳糖与棕榈酸组成,在水溶液中产生微气泡,主要用于诊断冠心病室壁运动障碍、瓣膜疾病、先心病、乳房、前列腺癌、肝肾血流灌注及肝脏疾病的诊断。
前列腺癌靶向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PCa )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发病率极高,在美国和欧洲的癌症死因中位居第2[1]。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20年新诊断的PCa 患者超过190000人,因PCa 死亡的人数高达3万人以上[2]。
近年来PCa 的发病率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呈上升趋势[3]。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检查技术的提高以及人口进入老龄化,PCa 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故对于高危群体进行及时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超声分子成像技术使用特定抗体或配体标记成像化合物,生成能够结合特定组织或病变的靶向超声造影剂,静脉给药后,这些分子探针通过血液循环在靶组织中特异性聚集,经超声检查可在分子或细胞水平上对病变区域进行特异性成像。
本文就靶向超声造影技术在PCa 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靶向超声造影剂在PCa 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靶向超声造影剂是将靶向生物标记物添加到分子显像剂中的一种技术,配体被设计成黏附在外壳上的内皮生物标志物[4]。
靶向造影剂将通过配体-受体黏附到靶组织,在微血管中积累。
给药几分钟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大部分游离造影剂通过呼吸道排出,靶区的造影剂将会显影,信号强度与生物标志物的表达程度成正比[5]。
目前在超声造影剂中常用的PCa 靶向配体有以下几种。
1.1前列腺素1(STEAP-1)STEAP-1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原发性PCa 细胞中高表达,与细胞之间的通讯有关[6]。
该抗原有339个氨基酸残基,并以蛇形方式折叠成2个Advances in targeted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for prostate cancerWANG Huijie 1,2,HONG Hua 2,LIANG Danyan 21Inner Mongolia Clinical College,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 010110,China;2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Medicine,People's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Hohhot 010017,China摘要: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健康的控制和诊断手段也不断提高和完善。
医学成像技术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超声成像技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无损伤的诊疗手段,其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超声成像技术的使用离不开一种叫做超声造影剂的物质。
超声造影剂是指在超声成像中,通过对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反射率、散射率不同的相对环境下产生的声波反射,从而清楚地显示出这些组织和器官的一种血液流动状态。
而超声造影剂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物质。
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目前主要有生物制备和化学制备两种方式。
生物制备是在细胞水平上制备超声造影剂,包括胶体金、银和Emulsion等。
胶体金和银是由金和银薄膜制成的微型球体,其大小均匀,稳定,光学性质良好,是非常优秀的超声造影剂。
Emulsion是由聚酰胺胶和氟碳酸聚合物组成的核壳型微粒,其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较高,可以保证超声造影剂在体内的长时间稳定性。
而化学制备则是基于低分子化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合成或改性过程中的产物,主要包括气泡型和微晶型两种。
气泡型超声造影剂是空气或氟利昂等气体被用作核心,而聚合物或表面活性剂则被用来稳定气泡。
而微晶型超声造影剂则是基于高分子聚合物和低分子物质的合成生成的。
这些超声造影剂的制备都各有优缺点,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化学制备的超声造影剂,因为化学制备超声造影剂稳定性和纯度较高,更加成熟和可靠。
超声造影剂在医学成像领域广泛地应用。
它们通常用于血管成像和心脏功能评估。
血管成像中,超声造影剂被注入到患者体内,随着血液流动,在不同的血管区域中产生不同的强度信号,从而更加准确地显示出血管图像和流速变化;心脏功能评估中,则可以利用超声造影剂更加清晰地显示心腔和心壁的充盈情况和收缩能力,从而评估心脏功能的好坏。
超声造影剂具有诊断效率高、安全无害等特点,成为现代医学诊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超声造影剂在肿瘤定位和治疗监测中的前沿研究

超声造影剂在肿瘤定位和治疗监测中的前沿研究摘要:本文回顾了超声造影剂在肿瘤定位和治疗监测方面的前沿研究。
首先介绍了超声造影剂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然后探讨了超声造影剂在肿瘤定位中的应用,包括肿瘤灶的检测、定位和分期。
接着讨论了超声造影剂在肿瘤治疗监测中的作用,包括监测肿瘤血供、评估治疗响应和指导手术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肿瘤定位,治疗监测,肿瘤血供,治疗响应1超声造影剂的基本原理和分类1.1超声造影剂的原理超声造影剂是一种特殊的显影剂,利用超声波与其内部微泡或囊泡的相互作用来提供显像。
其原理基于声学散射和回声信号的产生。
当超声波通过超声造影剂时,微小气泡或囊泡内的气体反射超声波,产生明显的回声信号。
这种回声信号可以被接收器接收并转化为图像,从而增强目标区域的可视化程度。
超声造影剂的回声信号强度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气体微泡的直径、壁膜性质、壁膜厚度以及超声波频率等。
通过调节这些参数,可以优化超声造影剂的回声信号,使其在肿瘤定位和治疗监测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1.2超声造影剂的分类根据其组分和性质,超声造影剂可以分为气体型和囊泡型。
气体型超声造影剂主要由气体微泡组成,例如二氧化碳和氟利昂。
气体型超声造影剂具有高稳定性和良好的回声信号,适用于肿瘤定位和血流动力学研究。
囊泡型超声造影剂由液体囊泡包裹气体微泡构成,例如硫醚。
囊泡型超声造影剂具有较大的体积和更长的持续时间,可提供更长时间的显影效果,适用于肿瘤分期和治疗监测等应用。
根据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将其分类为脂质体、微泡悬浮液和固体微球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超声造影剂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
通过深入了解超声造影剂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可以为后续对其在肿瘤定位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
2超声造影剂在肿瘤定位中的应用2.1肿瘤灶的检测超声造影剂在肿瘤定位中的首要应用是帮助检测肿瘤灶的存在。
通过超声波与超声造影剂内微泡的相互作用,肿瘤灶的回声信号得到显著增强,从而提高了其可视化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本文通过阐述什么是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剂的种类以及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以便深入地了解超声造影剂在超声诊断和超声治疗中的安全性、可靠性,文章最后介绍了超声造影剂在现阶段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文对超声造影剂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what is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the types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in ultrasonic diagnosis and ultrasonic treatment.In the end,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at present.This paper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in clinical work.[Key words] Ultrasonic;Contrast agent超声波成像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无创且成本低廉的医学成像方法,但众所周知,普通超声的分辨率较低致使其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1968年美国Gramiak教授提出了“超声造影”的概念,这一技术大大提高了超声波成像的分辨率。
超声造影技术具有实时、动态、连续显示脏器实质和病灶血管构架以及组织灌注状况等特点,同时,超声造影技术也具有廉价、简便、易重复、无放射性、无肝肾毒性、安全性高的优势。
当前,超声造影技术与CT、核磁增强技术一同作为常规的影像诊断方法,已在大多数疾病的诊疗过程中都得到广泛应用,如肾脏、胰腺、脾脏、甲状腺、乳腺、血管等。
1 什么是超声造影剂随着超声医学和临床药理学的迅速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医学影像学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通过静脉或皮下注射超声微泡造影剂,增强组织器官显像,从而达到鉴别疾病与提高超声诊断的医学专门技术,具有无辐射、操作简便的优势,极具发展潜力[1]。
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超声造影剂,那么什么是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UCA)是一类经外周静脉注射后,可使血液产生强散射,能够显著增强超声医学检测信号的诊断和治疗药物。
UCA在超声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提高了超声的诊断水平和治疗能力,这也使得它成为医学科技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2 超声造影剂的种类超声造影剂从尺寸上分为微米级超声造影剂和纳米级超声造影剂两种。
微米级超声造影剂主要包括第一代游离微气泡造影剂、包裹空气的第二代微气泡造影剂、包裹有在血液中弥散极低的高分子氟碳气体的第三代微泡造影剂和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最多的内含有多种气体成分的微气泡,且气泡外壳多为人血蛋白质类、脂质类或表面活性剂类的第四代微泡造影剂。
超声造影剂从性质上分为靶向超声造影剂和非靶向超声造影剂两种。
非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由内层的惰性气体和外层的包膜构成。
包膜表面没有任何的配体修饰,这种造影剂对任何组织器官和病变部位没有特异的结合能力,不能实现组织特异性显影;而靶向超声造影剂其外层的包膜表面被执行了特异性的配体修饰,这种造影剂可以在特定的组织器官或者病变部位与其受体特异性地紧密结合,使造影剂在该部位滞留,实现超声的组织特异性成像[2]。
超声造影剂从功能上分为单纯超声造影剂和多模态超声造影剂两种。
单纯超声造影剂仅在超声检查和治疗中使用;多模态超声造影剂是能够同时应用于超声显像和CT显像或MR显像的特殊造影剂,如临床中使用的液态氟碳纳米粒超声造影剂就属于这类[3]。
3 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最初,超声造影剂仅仅是作为单纯的超声显像剂应用于超声检查中,例如肝脏肿瘤超声检查、心脏内膜边界的超声测定和心肌功能的超声测定等技术[4-8]。
随着超声医学影像技术和临床药理学的迅猛发展,超声造影剂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超声治疗中,例如血栓溶栓、体外碎石和高强度聚焦超声刀切除肿瘤等技术[5,9-13]。
总之,超声造影剂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应用于肝脏、心脏和肿瘤等疾病的影像诊断和治疗中。
但是,随着近些年来超声造影剂在超声诊断和超声治疗领域的广泛使用,世界各国的学者又开始关注超声造影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欧美许多国家都曾经出现过使用超声造影剂之后的副作用,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并发症。
这不仅给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也正面的提示医生们在选择超声造影剂进行检查和治疗时必须掌握一个原则,即用药安全第一。
现代药理学已经研究发现,超声造影剂的副作用与其结构和用药剂量等有明确的关系,这也是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以及专业药学人士等人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4 超声造影剂在现阶段的最新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跃进步,超声造影剂的研究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现阶段超声造影剂研究进展表现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纳米超声造影剂。
纳米技术的应用使超声造影剂直径和体积都更加微小,这使得它与普通造影剂相比有如下优势:(1)纳米造影剂较普通造影剂有更强的穿透力。
普通造影剂的微泡不能透过血管壁,而纳米造影剂可以穿透血管内皮到达血管外靶组织,实现血管外显像,特别是在疾病状态下(如肿瘤等),血管内皮间隙扩大,粒径小于700 nm的纳米微泡可以轻松通过,从而区分病理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
(2)纳米造影剂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能够聚集成像。
纳米液态氟烷类造影剂密度高于水,声反射很低,与血液相似,游离于血循环中,表现为回声反射极低的细微散射体。
(3)纳米粒本身表面积相对较大,吸附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且其体积微小,稳定性较强,可在血液循环中存留更长时间。
更重要的是,纳米超声造影剂还是靶向超声造影剂、多功能超声造影剂和载药物超声造影剂制备的前提[14]。
第二是靶向超声造影剂。
靶向超声造影剂通过超声造影剂上的特异性配体与靶器官或靶组织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进而产生特异性的超声分子显像。
靶向超声造影剂使超声医学对器官组织的解剖学成像逐步深入到功能性成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5]。
第三是多功能超声造影剂。
多功能超声造影剂不再像普通超声造影剂那样仅仅支持超声显像的方式,而是以超声分子显像为核心,结合CT和MR等其他成像技术优势,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以细胞和/或分子作为成像靶点,利用图像可视化细胞功能及追踪分子过程,从而在细胞或分子水平直观地反映体内生理和病理变化过程。
多功能超声造影剂的研制和开发,将为疾病超声诊断与超声治疗开辟出新的道路[16]。
最后是载药物超声造影剂。
最近的研究发现表明,超声造影剂还能够作为药物的载体被送入需要治疗的组织或器官中。
这种新型造影剂的作用尤其体现在某些肿瘤的靶向和基因治疗当中,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希望之一。
到目前为止,超声造影剂的发展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它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科技产物,超声造影剂在很多方面都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诸如什么样的造影剂是最为安全有效的、什么样的结构才能更好地实现最佳的造影效果以及如何将超声造影剂在超声造影技术中完美应用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随着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进步,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势必更加广泛和安全,这将是所有医务工作者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1]王志刚.超声造影剂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5):924-928.[2]袁在贤,王爱琴,丁明跃,等.医学超声造影剂研究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0,29(6):650-654.[3]李奥,王志刚.液态氟碳纳米粒——一种多功能影像学造影剂[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12):830-832.[4] Armstrong WF,Ryan T.Stress eehocardiography from 1979 to present[J].J Am Soc Echocardiogr,2008,21(1):22-28.[5] Kaneko Y,Maruyama T,Takegami K,et e of a microbubble agent to increase the effects of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on liver tissue[J].Eur Radiol,2005,15(7):1415-1420.[6] Quaia E,Palumbo A,Rossi S,et parison of visu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insonated liver tumors after microbubble contrast injection[J].AJR Am J Roentgenol,2006,186(6):1560-1570.[7] Piscaglia F,Corradi F,Mancini M,et al.Real time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detec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from gastrointestinal cancer[J].BMC Cancer,2007,9(7):171.[8] Quaia E,D’Onofrio M,Palumbo A,et parison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versus baseline ultrasound and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in metastatic disease of the liver:diagnostic performance and confidence[J].Eur Radiol,2006,16(7):1599-1609.[9] Wilson S R,Burns P N.An algorithm for the diagnosis of focal liver masses using microbubble contrast-enhanced pulse-inversion sonography[J].AJR Am J Roentgenol,2006,186(5):1401-1412.[10] Cosgrove D,Harvey C.Clinical uses of microbubbl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Med Biol Eng Comput,2009,47(8):813-826.[11] Hughes M S,Lanza G M,Marsh J N,et al.Targeted ultrasonic contrast agents for molecular imaging and therapy:a brief review[J].Medicamundi,2003,47(1):66-73.[12]华兴,高云华.超声波与声学造影剂在溶栓中的作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7):425-427.[13] Alonso A,Della Martina A,Stroick M,et al.Molecular imaging of human thrombus with novel abciximab immunobubbles and ultrasound[J].Stroke,2007,38(5):1508-1514.[14]张淼.纳米级超声造影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2):405-408.[15]何佰永,韦馨.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12):837-840.[16]孙阳,王志刚.多功能超声造影剂分子显像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