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剂

合集下载

超声造影之造影剂篇

超声造影之造影剂篇

低过敏反应
相较于传统造影剂,超声造影剂的 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
安全性数据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和安全性评估, 证实超声造影剂在合理使用下是安 全的。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超声造影常用于肝脏、肾脏、乳腺、 甲状腺等实质脏器的检查,有助于提 高诊断准确性。
禁忌症
对于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对造影剂成 分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超声造影 剂。
多模态成像
结合其他医学影像技术,如MRI、CT等,实现多 模态成像,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05
超声造影剂的案例分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成功案例一:肝癌诊断
总结词:高效诊断
详细描述:超声造影剂在肝癌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的 形态、大小和位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临床应用与效果
诊断准确性
超声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血流灌注情况,提高病变检出率,有助于 准确诊断。
治疗效果评估
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肿瘤治疗效果、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估预后。
临床价值
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 中具有重要价值。
04
超声造影剂的未来发展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与分类
超声造影剂
指在超声波检查中,用于增强目标组 织的回声强度,提高图像对比度的物 质。
分类
根据其组成成分,可分为气体和微泡 造影剂两大类。
气体造影剂
如空气、氧气等,但易消散,不常用。
微泡造影剂
常用的人工微泡造影剂主要由惰性气 体包裹在脂质、蛋白质或其他物质形 成的囊膜内。

超声造影剂的配置及使用方法

超声造影剂的配置及使用方法

超声造影剂的配置及使用方法超声造影剂是一种用于超声影像学检查的特殊剂液,通过增强组织与器官的超声信号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晰地显示目标区域。

以下是超声造影剂的配置和使用方法的一般步骤:配置:1.选择适当的超声造影剂: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超声造影剂。

不同的造影剂可能有不同的成分和适应症,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使用。

2.准备工作台和器材:将需要使用的注射器、静脉输液管等器材准备妥当,并确保工作台面干净整洁。

3.将超声造影剂装入注射器:按照说明书的指示,将适量的超声造影剂抽入注射器中。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空气进入注射器。

使用:1.核对患者信息: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超声检查的目的,确保使用正确的超声造影剂和剂量。

2.准备患者:根据需要,让患者适当脱衣,采取适当的体位,并确保患者舒适。

3.注射超声造影剂:根据医生的要求和超声检查的部位,将预先配置好的超声造影剂通过静脉输液管缓慢注射入患者体内。

注射速度一般应控制在每分钟1~3毫升。

4.超声检查:在注射超声造影剂后,立即进行超声检查。

根据医生的指示,调整超声设备的参数,观察超声图像并记录相关数据。

5.注意观察:在注射超声造影剂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超声图像的变化。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记录信息:在超声检查完成后,记录超声图像的结果、超声造影剂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的反应等信息,供医生参考。

7.处理废弃物: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静脉输液管等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垃圾处理规定进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超声造影剂的配置和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的准确性。

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在需要时及时调整操作步骤。

医学影像学的超声造影剂

医学影像学的超声造影剂

医学影像学的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剂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在超声检查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超声造影剂的定义、作用、类型以及应用领域,并探讨其在医疗诊断中的重要性。

1. 定义超声造影剂是一种特殊的药物,通过将其注射到人体内,能够改善超声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它是由含有气体微泡的溶液或悬浮液组成的,这些气体微泡能够反射超声波,并在图像上形成明亮的信号,从而使医生更易于观察和分析。

2. 作用超声造影剂主要有两个作用: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提高器官或组织的可视化程度。

一方面,超声造影剂能够使图像中的血液、血管或某些病变更加明显,减少影像中的伪影,提高对异常信号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它可以改善器官结构的可视化程度,使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评估。

3. 类型超声造影剂可分为有机气体型和气泡型两种类型。

有机气体型超声造影剂是由低溶解度气体溶解在透明药剂中而成,例如稳定的微气泡溶液。

气泡型超声造影剂是由气体微泡悬浮在透明药剂中而成,例如含有气体微泡的脂质乳剂。

不同类型的超声造影剂在医学应用中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具体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需要。

4. 应用领域超声造影剂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医学影像学中,如肝脏、胆囊、胰腺、心脏、肾脏、盆腔、血管等。

在肝脏方面,超声造影剂的使用对于检测肝癌、肝血管瘤以及评估肝移植术后的血流情况等有重要意义。

在心脏方面,超声造影剂能够提供关于心室和心腔形态、心脏排血功能、心内膜功能以及心脏各结构之间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5. 重要性超声造影剂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使用超声造影剂,医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更准确地做出诊断,并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非侵入性的特点也使得患者能够避免一些传统影像检查所带来的风险和不适,提高了患者对医疗的接受度。

总结:医学影像学的超声造影剂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提高器官或组织的可视化程度,超声造影剂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评估。

超声造影剂对人体肝功能的影响

超声造影剂对人体肝功能的影响

超声造影剂对人体肝功能的影响一、引言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是一种可用于超声检查的药物制剂,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提高了超声图像的分辨率,在肝、脾、肾等器官的检查中取得了广泛应用。

然而,人体的肝脏是超声造影剂代谢和排出主要的器官之一,因此,超声造影剂对人体肝功能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超声造影剂的成分、代谢及排泄途径、临床应用以及副作用等方面综述其对人体肝功能的影响。

二、超声造影剂的成分超声造影剂的主要成分为微小气泡,这些气泡由壁材、气体和表面活性剂三种成分组成。

壁材一般为脂质或蛋白质,气体则常选用硫化氮、氟化氢和氧气等无毒的气体,表面活性剂则可增加壁材和气体之间的附着力和稳定性。

这些成分中,壁材和表面活性剂主要来源于人工合成或提取自天然物质,气体则经过高压处理形成微小气泡。

三、超声造影剂的代谢及排泄途径超声造影剂进入人体后,一部分被肺泡毛细血管系统吸收并在呼吸中排出,另一部分则被血液携带至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

其中,肝脏的代谢和排泄作用对于超声造影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肝脏在代谢超声造影剂的过程中主要依赖肝细胞内的内质网、液泡和峡线体等器官。

这些器官通过吞噬微小气泡来分解其中的壁材和表面活性剂,释放出气体并将其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

代谢产物进入体内的代谢网络后,通过呼吸和排泄系统最终被排出体外。

四、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超声造影剂在肝、脾、肾等多个器官的超声检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肝脏的超声检查中,常见的超声造影剂有硫酸盐型超声造影剂和氟碳化合物型超声造影剂两类。

硫酸盐型超声造影剂具有阻滞肝脏血流的作用,能够使超声图像更加清晰。

而氟碳化合物型超声造影剂则能够更好地反映肝脏的血动力学变化,能够有效检测肝血管肿瘤等较小的病变。

五、超声造影剂对人体肝功能的影响超声造影剂进入人体后,一部分经过肝脏代谢和排泄,但也有一部分不能被完全排出,会残留在人体内。

这些残留物质可能会对人体的肝功能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超声造影剂___声诺维_sonovue

超声造影剂___声诺维_sonovue

超声造影剂声诺维一、造影剂的基本概述造影剂的定义: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这种被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也称之为对比剂。

超声造影CEUS: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UCA来增强人体的血流散射信号,实时动态地观察组织的微血管灌注信息,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并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评价器官功能状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如果说超声造影是超声技术的第三次革命,而声诺维作为超声技术的第三次革命—超声造影的引领者,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血管、心脏及妇科检查,得到了临床的普遍肯定,迄今为止国内近百万患者接受了该坚持,为临床提供了决定性的指导信息。

二、药物介绍药物名称:六氟化硫微泡英文名称:Sulphur Hexafluoride Microbubbles别名声诺维三、声诺维超声造影剂的产品特性浓度1-5x108个微气泡/ml四、声诺维的优势以意大利博莱科声诺维为代表的第二代微气泡造影剂。

其内含高密度的惰性气体六氟化硫,稳定性好,造影剂有薄而柔软的外膜,在低声压的作用下,微气泡也具有好的谐振特性,振而不破,能产生较强的谐波信号,可以获取较低噪声的实时谐波图像,这种低MI的声束能有效的保存脏器内的微泡,而不被击破,有利于有较长时间扫描各个切面。

由于新一代造影剂的发展,使得实时灰阶灌注成像成为可能。

五、声诺维微泡的物理学特性1、声诺维是一个纯血池造影剂,它不会外渗到血管外间隙2、声诺维微泡可以通过肺泡微循环屏障,因此能进入动脉血管结构3、声诺维微泡与溶液介质的接触面实超声波额反射介质,这样就可提高血液超声回波率,从而提高血液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对比度六、声诺维药代动力学六氟化硫(SF6)气体是其主要活性成分1、平均消除半衰期为12min(范围为2--33min )2、注射后2min内,已有80%的SF6气体经呼吸排出3、注射后15min,几乎所有的SF6气体均已排出七、声诺维的安全性目前已知的声诺维所有成分均是无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其使用前无需进行过敏试验或肝肾功能测定。

超声造影剂的研究与应用

超声造影剂的研究与应用

超声造影剂的研究与应用一、概述超声造影剂(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是一种通过将药物注入体内来增强超声图像对血流和组织灌注的显影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EUS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超声造影剂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优缺点等方面来介绍CEUS。

二、超声造影剂的基础研究1. 超声造影剂的种类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超声造影剂主要包括气体型和非气体型两种。

气体型超声造影剂:以氧化亚氮、空气和二氧化碳为代表,主要是通过充气法来制备。

非气体型超声造影剂:以乳化液、脂质体或微泡为代表,主要是通过乳化或振荡等法来制备。

2. 超声造影剂的作用机理①强化回声:超声造影剂可以强化回声信号,使得超声图像更加明亮,更加清晰。

②增强血管灌注:超声造影剂可以使得血管的回声信号更加明显,便于对血管的情况进行观察。

③强化器官内部的回声:超声造影剂可以使得器官内部回声信号更加明亮,更加清晰。

三、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1. 超声造影剂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超声造影剂在肝脏疾病的检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肝癌、肝脏囊肿、肝脏转移瘤、肝硬化等。

超声造影剂可以提高对肝脏病变位置和大小的检测率,同时能够加强对肿瘤的边缘、血供等方面的观察,使得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更加准确。

2. 超声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超声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脏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等方面。

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来检查心脏和冠脉,对心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超声造影剂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超声造影剂在泌尿系统疾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肾癌、输尿管结石、肾囊肿、前列腺癌等方面。

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可以提高疾病的检测率,同时能够更好地观察病变的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超声造影剂的优缺点1. 优点超声造影剂是一种无创伤性、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可以避免X光造成的辐射损害。

多模态超声造影剂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多模态超声造影剂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综述·传统的超声造影剂能够改变局部组织的声学特性,增强超声的背向散射和反射回声,提高诊断敏感性,但其单一的显像方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同时满足对准确性、特异性、靶向性等的要求。

多模态分子成像结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查技术,克服了单一显像方式的不足,实现了优势互补[1]。

目前,以超声成像为基础,与光学、MRI 、CT 等影像学技术相互融合的多模态成像成为研究的热点。

基于此,具有多种成像功能的造影剂应运而生。

多模态超声造影剂是将超声成像与其他成像模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为疾病诊断、治疗、监测提供更精确、更清晰的图像,以及更多的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2],能够显著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本文就多模态超声造影剂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一、双模态超声造影剂超声成像具有实时、无创、无放射性等优点,已成为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技术。

随着超声造影剂的应用,超声成像在脏器的组织灌注、炎症检测及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3],但因其空间分辨率低,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局限性。

基于超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结合了两种成像模式的优点,能弥补传统单一医学成像方式的不足,提供多方面的诊断信息。

(一)超声与MRI 双模态造影剂MRI 具有多方位多序列成像、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等优点,但其敏感性相对较低,且不能进行实时成像。

MRI 造影剂的增强显影作用包括正性增强作用和负性增强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质子从激发态到基态的衰减速率,即改变纵向弛豫时间(T1)和横向弛豫时间(T2)来增强图像对比度。

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 )为T2类造影剂,主要通过缩短T2产生负性增强显影效果,而顺磁性造影剂主要通过缩短T1产生正性增强显影效果。

超声/MRI 双模态造影剂有效地将高分辨率断层图像信息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30047)作者单位:400010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通讯作者:冉海涛,Email :*************多模态超声造影剂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李梦梦(综述)冉海涛(审校)摘要近年来,随着多种医学成像技术的相互融合和分子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超声分子显像为基础,同时具有多种影像学对比显影能力的多模态超声造影剂已成为当前超声影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超声造影剂

超声造影剂

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m,UCA)是一类能够显著增强医学超声检测信号的诊断药剂,其利用声波对气体反射比液体大近1000倍的原理,使用含气微泡后超声回波信号增强,得到更高的比照分辨力,从而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肿瘤组织由于快速生长的需求,血管生成很快,导致新生血管外膜细胞缺乏、基底膜变形,因而纳米级的粒子能穿透肿瘤的毛细血管壁的“缝隙"进入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的淋巴系统回流不完善,造成粒子在肿瘤部位蓄积,这就是所谓的增强的渗透与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tion and retention effect,EPR),在实体瘤中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现象。

这种策略属于被动靶向的一种,在当前的靶向制剂研究中有比拟广泛的应用。

以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多聚物为疏水段与生物相容性好、水溶性好、柔性好、低免疫原性的亲水段如聚乙二醇等组成的两亲性两嵌段共聚物,因有疏水段和亲水段而具有类似非离子外表活性剂的性质,在水中能自发形成有序聚集体胶束,其具有极稳定的壳--核结构。

与普通小分子外表活性剂胶束相比,聚合物胶束具有结构稳定、粒径小、体内循环时间长、平安性好、具有靶向性、制备简单、易于保存的优点。

表现为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解离速率,在生理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使装载的药物保存更长时间,在靶位有更高的药物累积量等,并且该聚合物胶束由于体积小(粒径通常小于100nm),且外层为水化层,而不易被网状内皮细胞吸收及肝排除、肾排泄,延长了药物在血液里的循环时间,是潜在的药用纳米载体,在基因药物及细胞毒性药物的给药研究中,将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外有学者用两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LA)为成膜材料制成能发生气液相变的纳米泡,发现其在体内稳定,长循环,通过被动靶向到达肿瘤组织间隙后,在超声诱导下转变成微泡,使成像效果增强。

因此,具有两亲性的可生物降解的两嵌段共聚物作为超声造影剂的成膜材料将会是最理想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简称UCA,是一类能显著增强超声背向散射强度的化学制剂。

其主要成分是微气泡,一般直径为2-10um,可以通过肺循环。

最早的超声造影剂是含二氧化碳氧气或者空气的微气泡,主要是通过手振生理盐水获得仅能用于右心系统显像。

采用变性的白蛋白,脂质体,多聚体以及各种表面活性剂等材料包裹的微泡造影剂才是目前常用的造影剂。

超声造影成像原理造影剂微气泡在超声的作用下会发生振动,散射强超声信号。

这也是超声造影剂的最重要的特性——增强背向散射信号。

例如在B超中,通过往血管中注入超声造影剂,可以得到很强的B超回波,从而在图像上更清晰的显示血管位置和大小。

接收到的超声强度是入射强度和反射体的散射截面的函数。

散射截面是与频率的四次方和散射体半径的六次方成正比,这对所有的造影剂介质都适用。

理论上,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看到气泡粒子的散射截面要比同样大小的固体粒子(例如铁)大1亿倍。

这也是气泡组成的造影剂的造影效果比别的散射体优越的原因所在。

气泡散射还有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特性——气泡共振。

当入射声波的频率与气泡共振频率一致时,入射声波的能量全部被气泡共振吸收,形成共振散射,这时散射截面远比上述公式给定的大。

应用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可以追溯到1968年Gramiak等人描述的心脏内注入盐水后可在主动脉根部得到云状回声对比效果。

80年代后期,超声组织定征遇到一定的困难,某些组织即使病理上有区别,它们的超声特性却很相似。

为此能增强组织和血液回波能力的超声造影剂受到极大关注。

早期的造影剂,包括含有自由气泡的液体;含有悬浮颗粒的胶状体;乳化液体等。

缺点是尺寸大、不稳定、效果差。

自由气泡是超声造影剂最简单的形式,中国临床采用过H2O2作为超声造影剂,它进入血液后生成游离氧,多用于心动学中的造影。

由于自由气泡尺寸太大很不稳定,不能通过肺循环,不适于心脏造影。

含悬浮颗粒的胶状体可用于增强软组织背向散射,且有较好的造影效果,它的存活时间长。

但考虑到毒性的影响,只能小剂量使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脂类化合物作为超声造影剂是从脂肪肝的回波能力增强中得到的启示,它的增强效率较低。

由许多化合物组成的水溶液进入人体后,使循环系统的声速和密度随造影剂的浓度发生变化,在脉管和非脉管组织间引起声阻抗差异,从而增强脉管系统的背向散射,但其增强效率太低。

90年代初以来,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与早期的超声造影剂相比,直径为几个μm的可通过肺循环的包膜超声造影剂的应用效果最佳、应用范围更广、稳定性更好。

而同时,世界上一些公司和研究机构研制了不同的超声造影剂,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超声造影剂已投放市场。

各种造影剂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强组织的回波能力,并可用于谐波测量与成像。

造影剂的分代是主要是依据微泡内包裹气体的种类来划分的。

第一代造影剂微泡内含空气,包膜一般为白蛋白或半乳糖等聚合体。

第一代超声造影剂的物理特性,包括包膜较厚,弹性差,而且包裹的空气易溶于水等,决定了它持续时间短,容易破裂,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中观察和诊断的时间。

第一代造影剂包括Albunex、Echo-vist(SHU-454)和Levovist(SH U-508A),第二代造影剂包括Aerosomes(DMP-115)、EchoGen、Imagent(AFO150)、NC100100、Quantison、Sonovue(BR-1)、AI-700、Bisphere、Sonovist(SHU-563A)、PESDA以及Optis on(FS069)。

目前第二代超声造影剂为包裹高密度惰性气体(不易溶于水或血液)为主的外膜薄而柔软的气泡,直径一般在2-5um左右,稳定时间长,振动及回波特性好。

第二代造影剂包括O ptison、Sonovue、Sonazoid等。

Albunex和Optison已由美国FDA批准临床应用,Echovist和Levovist已由欧洲批准临床应用。

在中国大陆已规模化生产,但目前属于动物实验用产品,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脂质类超声微泡造影剂有CNUCA,包括两种亚型:一种为即用即溶型干粉微泡,一种为冻干微泡前体物质。

治疗种生物降解高分子含气微泡超声造影剂及制备方法。

其特点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微泡,其中含空气、氮气或含氟气体,平均粒径0.5~8μm,壁厚为20~5000nm。

将生物降解高分子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10~400mg/ml聚合物溶液,该溶液中加入0~8%具有升华性的物质后,按100∶1~100∶40把含有无机盐0~6%的蒸馏水加入到聚合物的溶液中,加入乳化剂0.01~1g乳化形成W↓[1]/O初乳液,将初乳液加入到含稳定剂0.1~10%的蒸馏水中,经快速度搅拌后形成W↓[1]/O/W↓[2]乳液再低速度搅拌,使溶剂挥发完后,离心分离,洗涤,冷冻干燥,最后逐步引入相应的气体,获得生物降解高分子含气微泡超声造影剂。

载药聚乳酸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实验研究盘捷【摘要】: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恶性肿瘤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仍以化疗为主。

羟基喜树碱(HCPT)是一种广谱的抗肿瘤药物,临床上主要剂型为注射用冻干粉。

聚乳酸(P LA)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增加靶向部位血药浓度,降低给药量,减小毒副作用,本文研究了载羟基喜树碱的PLA 微泡超声造影剂靶向药物运释系统,为今后研究开发载药PLA 微泡超声造影剂靶向药物运释系统提供实验基础。

超声定位靶向载药微泡超声造影剂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释药的靶向药物运释系统。

本文以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PLA为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法结合SPG膜乳化技术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载药微泡超声造影剂,内含全氟丙烷(C_3F_8)气体。

通过超声成像可确定微泡在体内的位置,利用超声空化效应可使微泡破裂、释放药物,从而达到增加靶向部位血药浓度,减少用药剂量,减小毒副作用和靶向给药的目的。

超声定位靶向载药微泡超声造影剂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通过超声诊断仪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微泡运行到靶部位的情况,利用被动靶向机制和超声空化效应使微泡在靶部位破裂、释药,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

超声定位靶向载药微泡超声造影剂可用于血栓的诊断和治疗、肿瘤血管栓塞和化疗、基因治疗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临床意义。

本文以聚乳酸为囊材,羟基喜树碱为包裹药物进行载羟基喜树碱的PLA微泡超声造影剂制备研究。

具体内容摘要如下: 1.分别通过超声乳化法和超声初乳化结合SPG微膜乳化法进行非载药PLA微泡制备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方法都能够制备出粒径适合的微泡超声造影剂,但超声初乳化结合SPG微膜乳化法制备的微泡粒径均匀度上要优于超声乳化法制备的微泡。

(1)超声乳化法较理想的制备流程及参数为:超声波(80 W·10S·10次)作用下,将1ml内水相用匀速注入溶解有0.025g/ml PDLLA和1.0%Span80的1 0ml外油相中形成W_1/O初乳液,再将W_1/O初乳液匀速注入超声波(200W·10S·6次)作用下的100ml含有1.0%吐温80乳化剂的外水相中形成W_1/O/W_2复乳液,将复乳液倾倒入100 0ml的1.0%PV A为稳定剂的水相中,40℃恒温持续100rpm/min低速磁力搅拌过夜,3000g离心10min,收集微泡沉淀。

以该法制备的微泡粒径分布于三个峰,其中19.5%的微泡平均粒径为2 38.1nm,34.3%的微泡平均粒径为1.713μm,另外的46.2%微泡平均粒径为3.961μm。

(2)超声初乳化结合SPG微膜乳化法较理想的制备流程及参数为:超声波(80W·10S·10次)作用下将1 ml内水相匀速注入溶解有0.025g/ml PDLLA和1.0%Span80的10ml外油相中形成W_1/O 初乳液后将初乳液转入SPG微膜乳化器压力舱中,选择1.1μm孔径SPG膜并调节高纯氮气压力为50kpa,将此初乳液压过SPG微膜进入1.0%PV A分散液中获得稳定的W_1/O/W_2复乳, 40℃恒温持续100rpm/min低速磁力搅拌过夜,3000g离心10min,收集微泡沉淀。

该法制备的微泡除了其中6.4%平均粒径为274nm外,其余93.6%的微泡平均粒径为4.124μm,均匀度上明显好于超声乳化法制备的微泡。

2.在非载药PLA微泡制备研究的基础上,以超声初乳化结合SPG微膜乳化法为载羟基喜树碱PLA微泡造影剂制备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羟基喜树碱氢氧化钠弱碱溶液为内水相,含1.0%PV A的pH6.0稀盐酸水溶液为外水相,研究不同的内水相药物浓度对微泡载药率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内水相药物浓度达到4mg/ml时,制备的微泡包封率最高值66.48%,当内水相药物浓度为4mg/ml时,制备的微泡载药率达到最高值1.08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所制备的载药微泡的平均粒径在5μm左右,表面光滑圆整。

3.载药微泡的体外释药实验发现,在37℃,100 rpm/min条件下恒温振荡一周,微泡累积释药百分比为64.14%,体外3.5MHz,MI1.0条件下,超声90s/次×3次超声作用后释药累积百分比达到94.3 7%,微泡内药物基本全部释放。

4.载药微泡在新西兰大白兔体内释药实验发现,在同等条件下载药微泡比普通液体注射药物,具有更理想的血药浓度,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血药浓度,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

5.载药微泡的抗昆明小鼠H_(22)肿瘤动物实验表明,载药微泡在相同给药剂量条件下结合肿瘤靶向超声后,抗肿瘤效果比空白组、单纯使用羟基喜树碱组和载药微泡不超声组具有显著性。

6.载药微泡超声造影剂的新西兰大白兔心脏超声造影实验表明,在注射微泡20mg后右心室和左心室能够先后被充分充盈,显影效果良好表明,所制备的载药微泡超声造影剂能顺利通过肺循环,粒径合适,同时回声效果良好,能达到良好的造影效果,符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及要求。

究者采用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成膜材料,通过双乳化法首先制备包裹水滴的PLGA微球,再通过真空冷冻干燥使微球内的水分升华,形成空隙,然后在冷冻干燥室内缓慢冲入氟烷气体,从而制备内含氟烷气体的PLGA微泡超声造影剂高聚显。

节点文献载药聚乳酸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实验研究Experiment Study on Polylactic Acid Microbubble Ultrasonic Contrast Agents forDrug Delivery【摘要】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恶性肿瘤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仍以化疗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