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规划97页PPT
合集下载
智能配电网 PPT

02
PART TWO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
2.1 高级配电自动化(ADA)
配电网革命性的 管理与控制方法, 它实现配电网的 全面控制与自动 化并对分布式电 源进行集成,使 系统的性能得到 优化。
调度自动化/EMS DSCADA/FA
供电企 业信息 集成
配电GIS/DPMS
AMR
CIS TCM
变电所自动化
目前,一些省市都相继完成了“十二五”电 网智能化规划并开始投入建设,同时也对发电、 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调度和通讯信息 等环节的智能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
智能电网结构图
1.3 我国配电网的发展历程
完全依靠人 工操控发展 到简单的自 动化
配电自 动化
高级配电 自动化
智能 配电
配电网可靠性和供电质 量。。。
系统
实时状态估 计和控制
分布式电 与其他系 源集成 统的集成
故障定位 故障隔离 故障恢复 异常分析 馈线重构 保护协调
职能报表
数据采集 处理
自愈 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实时在线监测和评估,预防故障;故障后,快速的对故障隔离、自我恢 复
1.5 智能配电网的优势
传统配电网
(1)非常容易因为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外部因素的 影响而发生故障。重点在故障发生时对配电设备 或电网资产的保护 (2)只在扰动或故障发生后才能有所反应,多靠 经验判断,速度较慢。物理架构没有后备支持, 信息通信方面缺乏安全机制。 (3)基本没有分布式发电装置以及储能装置。 (4)配电装置、控制中心和用户三者之间缺乏协 调,局部与全局、集中与分布之间无法协调。电 网中数据不能共享,各个系统之间基本是独立的。 (5)供电质量不高,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辐射 网线路长,电压质量不高。 (6)电网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 费和重复的工作。-
第八章智能配电网规划.ppt课件

• 4.其它模式
• 真实的县级配电自动化系统可能是以上几 种模式的组合。建设的侧重点、强调的内 容各不相同。
四、馈线自动化模式
• 1.重合器—重合器—分段器馈线自动化模式
• (1) 重合器的性能和特点 • 重合器有电流型和电压型两种。反应故障
电流跳闸后能重合的,称电流型重合器; 检测到线路失压跳闸,来电后延时重合闸 的,称为电压型重合器。
正常动作的故障原因上报到控制系统。用
户选中需要遥控或遥测的断路器,右键单
击弹出菜单,通过选择指定的菜单项即可 进行闭合、切断、获取状态等操作。
2) 线路运行远程遥测
• 用户可以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控制器运 行现场电压、电流的采样频率,如图8-15 中(a) 图所示。馈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采样频率的 设置定时向远程控制器发送数据遥测命令,远 程控制器接到遥测命令后将实时的电压、电流 上传到控制器。
支持系统的全面建设,全面提升对于现代配电 网的驾驭能力,确保配网可靠、高效、灵活运 行; • (2)完成配电生产指挥与运维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建设,实现各类应用功能之间有机整合以及与 调度、用电等环节的信息互动; • (3)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的接 纳能力,实现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的灵活 接入与统一控制。
• 如图8-10中(a)图所示,IRM1、IRM2为电 流——时间型户内重合器,OSM1、OSM2、 OSM3、OSM4、OSM5为电压——时间型户 外重合器,其中OSM3为联络重合器,正常 情况下为分闸状态。重合器的重合间隔均 为两秒。F1、F2为计数次数分别是3次、2次 的跌落式分段器。
• 若故障发生在e区段,如图8-10 (a)图所示,户 内重合器IRM1检测到故障电流延时分闸,户外 重合器OSM1、OSM2检测到线路失压分闸。若 为瞬时性故障,三个重合器依次重合成功后恢 复线路供电。若为永久性故障 IRM1再次分闸, 线路失压,分段器F2由于达到整定的计数次数 跌落分闸,隔离故障e 区段,IRM1重合后按顺 序恢复无故障区段供电。
智能配电系统ppt课件

智能低压配电系统的经济效益
安全效益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故障停电造成的损失非 常巨大, 现在已经有很多注重用电质量的企业, 组建了配电监控系统用于捕捉和分析暂态故障波 形,用于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 当现场发生供电故障时,智能低压配电系统除 通过传统的声光报警通知值班人员,还可通过短 信等手段进行通知,可迅速使相关人员获得故障 的位置原因及故障电流等多种参数,帮助用户快 速排除故障,减少停电损失。 另外,通过分析系统运行的波形记录和相关 数据,可对产生预报警的回路进行分析,提前发 现这些可能出现的故障,防患于未然。
智能配电系统
内容
概念论述 驱动力 智能低压配电系统用户需求分析 智能低压配电系统经济效益 智能低压配电系统的实现 个人观点
概念论述
智能配电系统是按用户的需求,遵循配 电系统的标准规范而二次开发的一套具 有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易使用、 高性能、高可靠等特点的适用于低压配 电系统的电能管理系统。
驱动力
传统的开关柜需要配有多种模拟指针仪表及继电器;给 生产、储存、维修带来极大不便,并且以人工直接操作 为主,无法实现计算机智能管理,对于较为复杂的控制 逻辑实现起来比较困难。(自身不足) 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对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其智能 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微处理器技术的广泛应用 及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大幅度提高,使智能化电器元件 得到快速发展,智能化电气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技术 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紧张、环境恶化已受到全球 的密切关注,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为了响 应国家号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节能降耗是首要任 务。其中,电能在所有能源中消耗量比较大,对电能的 统一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电能进行准确可靠的计 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节约电能。(环境和能源的紧张)
07配电网规划PPT优秀课件(2024)

间价值。
净现值法(NPV)
2024/1/29
通过计算项目未来现金流的净现值来 评估经济性,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
项目风险。
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在静态投资回收期法的基础上,引入 折现率来反映资金时间价值,使评价 结果更为准确。
内部收益率法(IRR)
通过计算项目未来现金流的内部收益 率来评估经济性,反映了项目的盈利 能力。
10
考虑新能源接入的变电容量规划
新能源接入对配电网 的影响
新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接 入配电网后会对电网运行产生一定影 响。包括电压波动、频率变化、谐波 污染等问题。
考虑新能源接入的变 电容量规划策略
在变电容量规划中充分考虑新能源接 入的影响,制定相应策略。包括提高 变电设备的调节能力、配置储能设备 平抑新能源波动、优化新能源并网方 式等措施。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配电网故障的智能诊断和预警 。
智能优化调度
利用智能算法,实现配电网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24/1/29
22
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趋势
2024/1/29
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
01
自动化技术为智能化提供数据基础,智能化技术提升自动化水
平。
配电网向主动配电网发展
2024/1/29
12
网架结构类型及特点
01
02
03
辐射型网架结构
简单、经济,但供电可靠 性较低,适用于小城市和 农村地区。
2024/1/29
环网型网架结构
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和 灵活性,但投资和维护成 本较高,适用于大中城市 和重要负荷地区。
链式网架结构
介于辐射型和环网型之间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经 济性,适用于城市郊区或 中等负荷地区。
净现值法(NPV)
2024/1/29
通过计算项目未来现金流的净现值来 评估经济性,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
项目风险。
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在静态投资回收期法的基础上,引入 折现率来反映资金时间价值,使评价 结果更为准确。
内部收益率法(IRR)
通过计算项目未来现金流的内部收益 率来评估经济性,反映了项目的盈利 能力。
10
考虑新能源接入的变电容量规划
新能源接入对配电网 的影响
新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接 入配电网后会对电网运行产生一定影 响。包括电压波动、频率变化、谐波 污染等问题。
考虑新能源接入的变 电容量规划策略
在变电容量规划中充分考虑新能源接 入的影响,制定相应策略。包括提高 变电设备的调节能力、配置储能设备 平抑新能源波动、优化新能源并网方 式等措施。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配电网故障的智能诊断和预警 。
智能优化调度
利用智能算法,实现配电网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24/1/29
22
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趋势
2024/1/29
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
01
自动化技术为智能化提供数据基础,智能化技术提升自动化水
平。
配电网向主动配电网发展
2024/1/29
12
网架结构类型及特点
01
02
03
辐射型网架结构
简单、经济,但供电可靠 性较低,适用于小城市和 农村地区。
2024/1/29
环网型网架结构
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和 灵活性,但投资和维护成 本较高,适用于大中城市 和重要负荷地区。
链式网架结构
介于辐射型和环网型之间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经 济性,适用于城市郊区或 中等负荷地区。
智能配电网(第2次课教案)PPT课件

配电网络简介
10
环网柜 环网柜
配电网络简介
10KV
CB1
电
B
D
C
环网柜
10KV
环网柜
环网柜
11
配电网络简介
• 对于低压配电网,由于低压负荷分散,进户点多,多以架空线为 主,并与中压线路合杆架设。城区的低压供电,需要时可采用电 缆,其接线如下:(1)设置若干配电所(或箱式变电所);(2) 自配电所低压侧以大截面电缆将电源引入低压开关箱和接户线分 支箱,再分别接至负荷点,按需要组成有备用的接线。
电源(DER)调度管理
• 配电网管理自动化
➢ 配电GIS(地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检修管理、停 电管理(Trouble Call)、工作票管理
18
智能配电网的主要技术内容
• 用户自动化
➢ 高级量测体系(AMI,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支持双向通信、智能读表、用户能源 管理(需求侧管理DSM)、家庭自动化
15
智能配电网的特征
• 支持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
➢ 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燃料电池、 小型燃气轮机等
➢ 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
• 支持用户能源管理(需求侧管理)
➢ 支持智能读表以及与用户侧的双向通信 ➢ 支持实时(动态)电价,让用户选择用电时间,更好地
削峰填谷,适应分布式发电的间歇性特点。 ➢ 支持用户自备分布式发电、储能装置并网 ➢ 支持电动车的接入
• 建于市区负荷中心的降压变电站再将高压降为10kV或 0.4kV电压后向用户供电,这部分电网一般由10kV线路、 配电所、开闭所、箱式配电所、柱上变压器等组成,也就 是我们所重点要讨论的中压配电网,它主要是分布面广的 公用电网。
2024版智能电网ppt课件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的 应用及案例分析。
ABCD
2024/1/27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包括通信技术、量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 术、能源存储技术等。
智能电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智能电网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28
未来智能电网发展趋势预测
2024/1/27
关键设备
微网控制器、储能装置、保护装置等。
应用场景
偏远地区供电、海岛供电、数据中心 备用电源等。
15
储能技术与设备
储能技术类型
物理储能(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 能)、化学储能(如铅酸电池、锂离 子电池)、电磁储能(如超导磁储能、 超级电容器)等。
储能技术发展趋势
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周 期等。
5G技术具备大带宽、高速率的特点,支持智能电网中海量数据的实时
传输和处理。
2024/1/27
03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
5G技术与边缘计算、云计算相结合,实现计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
利用。
24
区块链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探索实践
2024/1/27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区块链技术提供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数据存储方式,保 障智能电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2024/1/27
储能设备应用场景
平滑可再生能源波动、峰谷调节、备 用电源等。
典型案例分析
特斯拉Powerwall家庭储能系统、电 网级储能电站等。
16
04 智能电网应用场 景
2024/1/27
17
居民用电服务提升
智能化电表
实现远程抄表、实时监测 用电量和电费计算,提高 抄表效率和准确性。
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PPT培训课件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 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 展,配电自动化技术开始 起步。
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 初,配电自动化技术在多 个地区进行了试点和探索。
推广阶段
进入21世纪后,配电自动 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 推广,成为智能电网的重 要组成部分。
配电自动化的关键技术
03
了解智能电网与配电自 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 应用前景
04
提高学员在实际工作中 应用智能电网与配电自 动化技术的能力
培训内容总结
01
02
03
04
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 组成和功能
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 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示
下一步行动计划
提高供电可靠性
智能电网通过实时监测和远程控 制,能够快速定位和隔离故障, 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优化资源配置
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力资源的优 化配置,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电力 供应,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智能电网的应用能够减少人工巡 检和维修的次数,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
设备集成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命令下 达依赖于可靠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 通信、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等。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与各种配电网设 备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控制协 同。
智能算法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需要采用智能算法进行 优化和控制。
03 智能电网在配电自动化中 的应用
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的应用场景
2024年度中国智能电网发展ppt课件

微电网对智能电网的支撑作用
微电网具有自治性、灵活性和可调度性等特点,能够在智能电网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如提高电网稳定性、优化能源配置等。
智能电网对微电网的优化管理
智能电网通过先进的监测、控制和通信技术,实现对微电网的优化管理,包括负荷预测、 能源调度、故障诊断等。
20
05
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挑 战与对策
和优化运行。
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
02
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关键技术,包括并网逆变器控制
、电能质量治理等。
微电网技术
03
构建包含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负荷的微电网系统,实现局
部范围内的能源优化和自治运行。
15
用电技术
需求侧管理技术
通过引导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 高用电效率,降低电网负荷峰谷
差和整体能耗。
2024/3/23
柔性输电技术
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 线路参数进行灵活控制, 提高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 和稳定性。
紧凑型输电技术
采用新型导线、绝缘材料 和紧凑化设计,减小输电 线路走廊宽度和占地面积 。
13
变电技术
智能变电站技术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策略和 通信技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
、智能化运行。
5
智能电网的意义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电网通过优化能源配置, 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
2024/3/23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智能电网能够接入并消纳大规 模可再生能源,推动清洁能源 的发展。
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
智能电网具有强大的自愈能力 和高安全性,能够应对各种复 杂环境和突发情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并网逆变器技术
实现新能源发电系统与交流电网的连接,确保电能质量和电网稳 定性。
微电网具有自治性、灵活性和可调度性等特点,能够在智能电网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如提高电网稳定性、优化能源配置等。
智能电网对微电网的优化管理
智能电网通过先进的监测、控制和通信技术,实现对微电网的优化管理,包括负荷预测、 能源调度、故障诊断等。
20
05
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挑 战与对策
和优化运行。
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
02
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关键技术,包括并网逆变器控制
、电能质量治理等。
微电网技术
03
构建包含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负荷的微电网系统,实现局
部范围内的能源优化和自治运行。
15
用电技术
需求侧管理技术
通过引导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 高用电效率,降低电网负荷峰谷
差和整体能耗。
2024/3/23
柔性输电技术
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 线路参数进行灵活控制, 提高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 和稳定性。
紧凑型输电技术
采用新型导线、绝缘材料 和紧凑化设计,减小输电 线路走廊宽度和占地面积 。
13
变电技术
智能变电站技术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策略和 通信技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
、智能化运行。
5
智能电网的意义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电网通过优化能源配置, 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
2024/3/23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智能电网能够接入并消纳大规 模可再生能源,推动清洁能源 的发展。
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
智能电网具有强大的自愈能力 和高安全性,能够应对各种复 杂环境和突发情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并网逆变器技术
实现新能源发电系统与交流电网的连接,确保电能质量和电网稳 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