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L路由协议简版最终版

合集下载

路由协议详解

路由协议详解

路由协议Telnet远程登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置静态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负载分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路由备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缺省路由(默认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路由环路(接上默认路由的隐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网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RIP距离矢量路由协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环路避免机制一:路由毒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环路避免机制二:水平分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环路避免机制三:毒性逆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环路避免机制四:定义最大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环路避免机制五:抑制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环路避免机制六:触发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多路径网络中环路避免操作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配置动态路由RIPv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RIPv1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RIPv2-认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RIPv2防环—水平分割&毒性逆转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RIPv2防环—抑制接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RIP协议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寻找邻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建立邻接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选举规则:以大为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传递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计算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OSPF协议分区域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OSPF基本配置命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配置OSPF动态路由协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单区域OSPF配置示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单区域OSPF配置示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多区域OSPF配置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显示OSPF的邻居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显示OSPF的链路状态数据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显示OSPF路由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其他OSPF的显示命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调试OSP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D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DHCP应用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DHCP租约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DHCP接口地址池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DHCP全局地址池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主机标识的各个位不能都为“1”,如果所有位都为“1”,则该机地址是广播地址,而非主机的地址。

RIP路由信息协议教程

RIP路由信息协议教程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三章 RIP
路由器R2的配置:
R2(config)#interface Serial0/1 R2(config-if)#ip address 10.2.2.3 255.255.255.0 R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R2(config)#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2(config)#router rip 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R2(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三章 RIP
3.1.2 RIP拓扑变化
RIP的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
4.更新路由表 5. 路由器 R2发送更 新后的路 由表 3. 路由器 R1发送更 新后的路 由表 2.更新路由表
1.拓扑发生变化 R1
R3
R2

路由器R1的拓扑发生变化。 路由器R1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器R1发送更新后的整个路由表给相邻路由器R2。 路由器R2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器R2发送更新后的整个路由表给相邻路由器R3。
RIP协议包含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
RIPv1的特点包括: • 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决定最佳路径; • 允许最大跳数是15跳; • 默认是每30秒广播路由更新,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 最多支持6跳等价链路的负载均衡,默认是4条; • 是基于类得路由协议,不支持VLSM; • 不支持验证。 RIPv2支持版本1的所有协议,相比RIPv1增强的特点有: • 基于无类概念的路由协议; • 支持VLSM; • 可以人工设定是否进行路由汇总; • 使用多播来代替RIPv1中的广播; • 支持明文或MD5加密验证; • RIPv2使用多播地址224.0.0.9来更新路由信息。

无盘站的几种启动模式

无盘站的几种启动模式

1. RPL启动工作原理RPL为Remote Initial Program Load的缩写,启动过程分析如下:客户机开机后,初始化网卡,网卡BootROM上固化的软件向网络广播一个FIND帧,即引导请求帧,该帧中包含有客户机的网卡ID号。

服务器端的远程启动服务接收到客户机广播的FIND 帧后,根据帧中所带的网卡ID号在远程启动数据库中查找相应的工作站记录,如果不存在这样一个记录,引导过程不能继续;如果此工作站记录已经存在,远程启动服务则发送一个FOUND 帧给客户机的RPLROM,FOUND帧中已包含了服务器的网卡ID。

当网络上有数台服务器在运行远程启动服务时,RPLROM有可能会接收到多个FOUND帧,但RPLROM 只对它收到的第一个FOUND帧有反应,它将根据第一个FOUND帧中所带的服务器网卡ID号,返回一个SEND.FILE.REQUEST帧给对应的服务器。

SEND.FILE.REQUEST帧是一个要求服务器发送文件的请求。

服务器端的远程启动服务在收到SEND.FILE.REQUEST帧后,将根据远程启动数据库中的工作站记录查找对应的启动块(BootBlock)——在实际配置时我们知道,它位于NETBEUI目录,名为F和F——用FILE.DAT.RESPONSE帧将启动块送回客户机端的RPLROM。

RPLROM在收齐所有的FILE.DAT.RESPONSE帧后,将执行点转向启动块的入口,启动工作站。

工作站以Windows 95实模式启动后,将创建一个RAM盘,并将Windows 95实模式文件从远程启动服务器拷贝到RAM盘,加载Windows 95实模式网络设备启动并建立一个到SBS服务器的连接。

最后,连接到该客户机的计算机目录(Machine Directory)所在的服务器上,并根据计算机目录中的有关设置及数据完成Windows 95启动过程。

2 PXE启动原理推出了PXE远程无盘引导技术是由Intel推出的,配合Qualystem公司的LiteNet,最初选用台湾DTK公司的E-Terminal,成功地实现了Windows 98的远程启动和运行,并使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大大提高。

浅析智能物件网络中的RPL路由技术

浅析智能物件网络中的RPL路由技术

浅析智能物件网络中的RPL路由技术宋菲;侯乐青【期刊名称】《电信网技术》【年(卷),期】2011(000)009【摘要】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routers and nodes in smart objects networks are constrained,therefor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object networks,the ROLL working group of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drafted a routing program for low-power lossy network(LLN),designing a routing protocol called RPL.This article will be to RPL routing protocol to research,analysis of the comment of protocol,including the design principle,topology structure,the create of routing,etc,in the end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RPL routing.%在智能物件网络中路由器以及节点之间的连通性都受到约束,所以根据智能物件网络的特点,IETF(互联网工作任务组)中的ROLL工作组为低功耗有损网络(LLN)制定路由方案,设计了一个叫做RPL的路由协议。

本文将对RPL路由协议进行研究,分析其协议内容,包括设计原则、拓扑结构、路由创建等,总结出RPL路由的特点。

【总页数】4页(P23-26)【作者】宋菲;侯乐青【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武警青海总队网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相关文献】1.智能光网络的路由技术 [J], 郑伟;蔡祥宝2.基于GMPLS的智能光网络路由技术研究 [J], 毛艳芳;李腊元3.星地融合网络智能路由技术综述 [J], 曹素芝;孙雪;王厚鹏;韩佳蓉;潘思妍;闫蕾4.星地融合网络智能路由技术综述 [J], 曹素芝;孙雪;王厚鹏;韩佳蓉;潘思妍;闫蕾5.面向确定性网络的按需智能路由技术 [J], 伍仲丽;曹园园;黄文睿;戴彬;莫益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交换路由协议

交换路由协议

交换路由协议交换路由协议一、目录1.路由协议种类2.路由协议功能3.路由协议参数配置4.路由协议报文格式5.路由协议状态转移图6.路由协议优缺点二、路由协议种类路由协议是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包交换的规程。

不同的网络设备之间需要使用不同的路由协议来进行通信。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以下几种:1.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动态路由协议。

2.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的动态路由协议。

3.IS-IS (Intermediate System-Intermediate Syste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动态路由协议。

4.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是一种基于策略的动态路由协议。

5.OSPFv3: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的版本3,是OSPF的IPv6版本。

6.IS-ISv6:基于IPv6的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的版本。

7.EVPN (Ethernet VPN):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协议,用于在公共IP网络上构建二层或三层VPN。

8.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的协议。

9.PIM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协议独立组播,是一种支持任意规模组播的网络协议。

三、路由协议功能1.发现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能够发现网络拓扑结构,包括路由器、链路和网络节点等。

2.计算最佳路径:路由协议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度量标准计算出最佳路径,例如最短路径、最少跳数等。

3.更新路由信息: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协议能够更新路由信息,使路由器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网络状态。

4.防止环路:路由协议能够防止网络中出现环路,避免数据包在路由器之间无限循环传输。

单播路由协议

单播路由协议
单播路由协议
计算机术语
01 信息简介
03 相关运行
目录
02 传播方式 04 最新发展
单播路由协议是通过路由器将到网际网络上某一位置的通信从源主机转发到目标主机。网际网络至少有两个 通过路由器连接的网络。路由器是网络层中介系统,用于根据公用网络层协议(如 TCP/IP)将多个网络连接在 一起。网络是通过路由器连接,并与称为网络地址或网络 ID的同一网络层地址相关联的联网基础结构(包括中 继器、集线器和桥/ 2层交换机)的一部分。
信息简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典型的路由器是通过 LAN或 WAN媒体连接到两个或多个网络。网络上的计算机通过将数据包转发到路由器, 可以将数据包发送到其他网络上的计算机。路由器将检查数据包,并使用数据包报头内的目标网络地址来决定转 发数据包所使用的接口。通过路由协议(OSPF、RIP等),路由器可以从相邻的路由器获得网络信息(如网络地 址),然后将该信息传播给其他网络上的路由器,从而使所有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之间都连接起来。
IP路由就是通过 IP路由器将 IP通信从源主机转发到目标主机。在每个路由器上,通过将数据包中的目标 IP地址与路由选择表中的最佳路由进行匹配来确定下一个跃点。
“路由和远程访问”包括对两个 IP单播路由协议的支持:
用于 IP的路由信息协议 (RIP),“路由和远程访问”不限于仅支持 RIP-for-IP和 OSPF。运行“路由和远 程访问”的服务器是一个可扩展的平台;其他供应商可以创建其他的 IP路由协议,如“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IGRP)”和“边界网关协议 (BGP)”。
传播方式
单播方式下,只有一个发送方和一个接收方。与之比较,组播是指单个发送方对应一组选定接收方的一种通 信,任意播是指任意发送方对应一组较为接近的接收方间的一种通信。早期的点对点通信含义类似于单播。

路由协议汇总范文

路由协议汇总范文

路由协议汇总范文路由协议是为了实现网络拓扑及数据包传输而发展起来的网络传输协议,常用的路由协议有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Boundary Gateway Protocol(BGP)等。

1.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RIP协议是最早使用的动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内部网间路由协议。

相比其他路由协议,它具有简单、易实现的优点,但在向量距离路由算法中只能支持最多15个跃点,只能转发基本的路由表,无法识别子网,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内部路由协议,很多简单的LAN内部网络使用它来进行路由选择。

RIP使用UDP协议,默认端口为520。

2.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它使用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

OSPF算法也同时使用了容错方面的传递策略,即当一些节点的路径发生变化时,它将会通知其他节点,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新,从而保证正确的路由选择。

OSPF使用IP协议,默认端口为893. Boundary Gateway Protocol(BGP)BGP是一种用于管理互联网网络的路由协议,它的主要目的是支持端到端的互联网,它用于在互联网内传输数据包。

使用BGP,ISP可以自行定义路由信息,允许管理路由信息并使用路由规则分配路由。

BGP使用TCP协议,默认端口为1794.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IGP)IGP是内部网关协议。

第四章-路由协议PPT课件

第四章-路由协议PPT课件
够保证每条路由都是无环的 采用触发更新,收敛快 ,仅当拓扑改变时才发送部分
路由更新 支持身份验证和MD5加密 支持CIDR、VLSM和不连续的子网 默认管理距离为 110 最多可以保存4条等价路由进行负载均衡
4.5 OSPF协议
OSPF的网络类型
4.5 OSPF协议
选举DR和BDR
OSPF通过在一个网段内选举DR (Designated router,指定路由器)与其他 路由器建立邻居关系
4.5 OSPF协议
OSPF的工作原理
运行OSPF的路由器通过启用的OSPF接口发送Hello数 据包来发现新的邻居
每个路由器都发送LSA给它的邻居,LSA描述了所有的 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和接口信息
路由器使用收到的所有 LSA 建立邻居表(Neighbor Table )
通过在整个区域泛洪(Flooding)LSA,所有的路由 器将建立一致的LSDB(Link State Database,链路 状态数据库
通过Hello数据包发现邻居 与邻居路由器相互交换LSA(link-state
advertisements,链路状态通告) LSA是路由器之间发送路由信息的最小数据包 每台路由器将LSP(link-state Packets,链路状态数
据包)泛洪到所有邻居 路由器构建一个拥有完整拓扑图的拓扑数据库 通过SPF算法计算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最后将最佳的路径和接口存放在路由表中
4.1 路由协议
管理距离 是0到255之间的一个整数 表示一条路由选择信息源的可信值
4.2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Static Routing) 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 静态路无法根据网络实际状况自动调整 当拓扑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必须手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