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doc

合集下载

山羊痘的综合防治

山羊痘的综合防治
1 流 行 病 学
可波 及 内 脏 。或 继 发 坏 死 杆 菌 感 染 ,病 变 部 位 发 生 坏 疽 ,这 种 恶 性 经 过 死 亡 率 较 高 ;怀 孕母 羊 发 生 本 病 可 引 起 流 产 。
3 病 理 变 化
剖 检 可见 .在 瘤 胃或 网 胃粘 膜 层 有 大 小 不 等 的 圆形 或 半 球 状 坚 实 结 节 , 呈 单 个 或 融 合 存 在 ,有 的 形 成 溃 疡 。 咽 、 喉 、气 管 及 支 气 管 粘 膜 上 常 有 痘 疹 。 肺 脏 可 有 干 酪 样 结 节 和

膜发 生 异 性 的 痘 疹 为特 征 , 其 流 行 快 ,发 病 率 高 ,严 重 时 可 使 病 羊 死 亡 、 孕 羊 流 产 等 , 给 养 羊 业 常 带 来很 大 的 损 失 。 由
于 传 染 性 强 。混 合 感 染 和 并 发 症 多种 多样 , 治 疗 困难 。应 做
好 免 疫 注射 、 消毒 灭 源 、饲 养 管 理 等 工 作 。
本 病 潜 伏 期 为 6 8 ,具 有 典 型 病 理 变 化 , 以在 无 毛 或 少 ~d 毛 的皮 肤 和粘 膜 上 发 生 特 征 性 痘 疹 为 特 征 。典 型 性 病 羊 体 温 升 高 至 4 ~ 2C,鼻 腔 和 眼结 膜 有 卡 他 性 脓 性 炎 症 。在 颜 面 、 14c
根 据 羊 痘 的 特 征 临 床 症 状 不 难 诊 断 。 对 非 典 型 病 例 ,参 考 全 群羊 的 发 病情 况 ,只 要 发 痘 同 时 伴 随 有 发 热 及 可 视 粘 膜 炎症 。也 可作 出诊 断 ,但 应 注 意 与羊 传 染 性 脓 疱 性 皮 炎 和 丘 疹 性 湿 疹 相 区 别 。脓 疱 性 皮 炎 的 病 变 部 位 多 在 口唇 、齿 龈 、 舌 和 口腔 粘膜 上 ,极 少 发 生 于 躯 干皮 肤 。且 脓 疱 下 肉芽 组 织 增 生 比 较 明 显 ,一 般 没 有 全 身 性 反 应 。 湿 疹 为 散 发 ,不 发

详细介绍羊痘这种病,羊痘基本介绍、临床症状、综合防控技术!

详细介绍羊痘这种病,羊痘基本介绍、临床症状、综合防控技术!

详细介绍羊痘这种病,羊痘基本介绍、临床症状、综合防控技术!羊痘又叫羊天花,是由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SPV)和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症状和人得的天花类似。

羊会发烧,食欲减退,结膜潮红,1-2天后开始出痘,痘一般会出现在毛比较少的部位,然后红痘会变成水疱,里面会灌满脓液,再过三到四天水痘干燥结痂,痂脱落后留有红斑。

清朝康熙帝天花(痘病)这个病毒危害这么大,有没有方法预防呢?和预防天花是一样的,注射疫苗就可以了。

绵羊和山羊可以交叉使用疫苗,绵羊使用山羊疫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因为注射疫苗而发病。

每次用0.5毫升疫苗皮内注射就可以了,4-6天后产生免疫力,抗体有效期一年。

由于这种病毒主要作用于皮肤和粘膜,所以注射疫苗的时候一定要皮内注射,就是把针头刺入皮下,然后药液在皮下形成一个小水泡才有效。

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没有效果。

羊痘病毒虽然凶猛,但是可防可控。

海关和农业部出台措施很及时,为广大养殖户的生产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广大养殖户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了羊身上长羊痘是一件极其棘手和麻烦的事情,传染性非常强,而且特别难治疗,如果是母羊身上长了羊痘的话它会传染到一大片,所有它生的小羊身上都会有,而他最喜欢生长的地方就是母羊的奶上,还有小羊的嘴上还有小羊的屁股上,下面来说说我的治疗方法。

1:我会准备碘伏消毒液、伊维菌素溶液、红霉素软膏、塑料手套。

2:首先我们需要用碘伏消毒液给它进行消毒,再用伊维菌素溶液给他涂一遍,最后我们把红霉素软膏给它均匀的涂在长羊痘的地方,整个过程就完了,治疗的过程的话是三天一次、或一星期一次,3到4次的话基本就好了。

此外,一旦发生羊痘病,就需要打针板蓝根冲剂注射液,持续应用三天,假如适度的加上头孢匹罗或是头孢类治疗实际效果更强。

1、假如病羊伴随比较严重的发热症状,能够打针黄氏多糖注射液,有非常好的治疗实际效果。

2、假如羊发生病症,还能够打针硫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持续应用三天,治疗实际效果的很好。

羊痘的防控措施

羊痘的防控措施

养殖顾问!Consultant☆中国畜牧业羊痘的防控措施文I蔡中峰(山东省荷泽市畜牧工作站)羊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羊天花”,属人畜共患病,它由羊痘病毒引起,病羊通常会在皮肤、黏膜等位置出现特异性的痘疹,通常表现为由丘疹到水疱,再到脓疱.最后结痂的过程。

羊群感染羊痘后生产力及毛质会明显下降,这会给羊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此外,绵羊痘还能传染人,如果发现羊群发病,应高度重视.立即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防止传染给周边羊场和养殖人员,降低其公共危害。

鉴于此病的巨大危害,我国将羊痘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使广大养羊户更好地防控该病,本文对该病的发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防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病原与传播羊痘病毒为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成员,为有囊膜的双股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100~200纳米,呈砖型或卵圆形。

羊痘病毒属中的成员均有共同抗原成分。

病羊以及病愈后的带毒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病灶和分泌物中,经呼吸道、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传染其他羊只。

羔羊较成年羊易感;绵羊比山羊易感;细毛羊较其他品种羊易感;全年皆可发病,但以春秋两季较多发;该病传播快、发病率高、病死率也很高,常导致孕羊流产;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

二、临床症状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

绵羊痘的病原为绵羊痘病毒,只能使绵羊发病,具有典型的病理过程,是多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山羊痘的病原与绵羊痘有所差异,为山羊痘病毒,该病毒只感染山羊,患病羊只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类似于绵羊痘,但症状较轻。

按照发病过程大体可分为前驱期、发痘期、化脓期和结痂期等四个阶段。

1.绵羊痘。

诊断要点:病羊体温突然升高.可达41-42°C,呈高热状,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明显降低,眼结膜呈潮红色,鼻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急促、脉搏频率提高.症状持续1~2天后长出痘疹。

通常羊头部、眼睛四周、唇、鼻、颊、腿部、尾腹侧、乳房以及阴囊、包皮等皮肤无毛或少毛处易出现痘疹。

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X u m u s h o u y i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张建兵羊痘病别称为绵羊“天花”,该种疾病是由羊痘病毒引发的,该种疾病的发病较快对且具有接触传染性。

绵羊发病后再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粘膜会发生大量的斗争,该病的流行期为冬末春初。

绵羊和山羊都属于羊痘病的传播体,一旦发病羊群的死亡率非常高,对养殖场形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威胁。

妊娠的母羊患病后,会发生流产,影响其生育能力,故而需要做好羊痘病的预防,以及病情控制工作,争取将疫病的影响降至最低,本文主要分析羊痘病的诊断以及预防防治工作,旨在为该病的防疫提供借鉴。

一、羊痘病的诊断羊痘病的病原共计有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两种。

绵羊痘病毒的病毒粒子相对较大,可耐干燥以及寒冷环境,故而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强,羊群脱落皮肤结痂中能够生存长达数年的时间且生物毒性不减弱,山羊痘病毒对消毒剂和高温的耐受力较差,可使用石炭酸、甲醛对病羊进行杀灭。

山羊痘病毒属于山羊痘病毒属成员,致病力相对其他疫病病毒较弱,可在山羊群体中传播,不会感染其他动物。

1、流行情况羊痘病具备非常强的传染性,极短时间内整个羊群能够被病毒所侵染,相较于绵羊痘,山羊痘的传染力要低。

已经发病的羊属于主要传染载体,发病羊能够通过呼吸道传播疾病。

发病羊羊痘破溃以后的液体以及分泌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这些物质混入饲料和饮用水中,并健康羊吸入会导致感染。

羊痘病还会通过破溃皮肤及黏膜伤口途径感染。

羊群日常饲养管理中未做好病样隔离工作,会导致整个圈舍和饲养用具早病毒污染,健康羊群受到染病威胁。

由于该病的流行期处于气温较低的冬末春初时节,发病的病羊得不到良好的饲养管理,受气温和病毒的双重作用将会产生应激反应,致使病情加重。

2、病羊临床症状羊痘病有两天至十二天不等的潜伏期,羊感染病毒后通常可在六天至八天内发病,发病后病羊的体温会逐渐上升,温度可达到41-42摄氏度。

病羊会拒绝进食,无精神,鼻腔中流出带有脓性的鼻液,心率、呼吸以及脉搏均会大幅上升。

羊痘病的防治方法

羊痘病的防治方法
发现病羊后要及时隔离,避免 与其他健康羊接触。
避免引进病源
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只,避免带入 病原体。
监控健康状况
对引进的羊只进行健康检查,发现 异常及时处理。
03
羊痘病的控制措施
隔离和治疗感染群体
隔离
将感染羊痘的羊群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健康羊群接触,以防止病毒传播。
治疗
对于感染羊痘的个体,可以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的方法,如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提供营养支持等。
效果评估
经过积极治疗和加强管理,该养殖场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造成 的损失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
案例三:某地区羊痘病防治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分析
对策制定
某地区近年来羊痘病频繁爆发,主要原因是 养殖密度大、防疫意识不足、交叉感染等因 素。此外,该地区的养殖户经济条件较差, 缺乏足够的防疫设备和药物。
针对以上问题,当地政府加强了宣传教育, 提高了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同时加大了对防 疫工作的投入,为养殖户提供了免费的疫苗 和防疫指导。此外还加强了疫情监测和预警
羊痘病的防治方法
2023-11-07
contents
目录
• 羊痘病概述 • 羊痘病的预防措施 • 羊痘病的控制措施 • 羊痘病的治疗措施 • 羊痘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 羊痘病的案例分析
01
羊痘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羊痘病是一种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
症状
病羊出现高热、乏力、咳嗽、眼结膜炎、皮肤和黏膜出现特异性痘疹等。
实施疫情报告制度
要求养殖场、兽医等相关人员及时上报羊痘病 疫情,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
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对可疑病例进行实时监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追溯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羊痘的流行特点 羊痘的临床症状和防控 - 养羊技术

羊痘的流行特点 羊痘的临床症状和防控 - 养羊技术

羊痘的流行特点羊痘的临床症状和防控-养羊技术羊痘是羊感染一种病毒后,皮肤上发生化脓性炎症,再传染给人,使人也发生羊痘。

羊痘是畜禽痘病中症状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羊痘病毒而导致。

主要特征是在病羊少毛或者无毛的皮肤以及黏膜上形成特征性的痘疹。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痘的流行特点羊痘的临床症状和防控。

1、流行特点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冬末春初季节发病率较高。

开始是通常只有少数羊发病,然后逐渐扩散至全群。

该病的传染源是病羊、恢复期的病羊以及病死羊尸体,尤其是处于痘疹成熟期、结痂期和以及脱痂期具有更强的传染力。

病羊可经由痘疹渗出液、脓汁、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的痘痂以及上皮细胞排出病毒,并不断传播。

病毒不仅能够经由空气通过呼吸道感染,也能够经由皮肤和黏膜损伤侵入机体。

羊场引进了体表带病毒或者处于潜伏期的羊,或者与带毒或者发病的羊混群放牧,或者之前发生该病后没有完全将病原杀灭就再次引进下批不具有免疫力的羊等,都会导致羊群突然出现发病。

所有接触病羊及其污染物的器具、土壤、垫草、饲料、饮水、栅栏、车辆、人,排出的粪便、皮毛产品以及体外寄生虫等,都可作为该病的传染媒介。

一般来说,羔羊最容易感染该病,且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自然感染情况下,该病具有大约1周的潜伏期,有时能够达到2周。

病程初期只有少数羊出现发病,之后扩散至全群。

病羊典型症状是初期体温急剧升高,且达到42℃时持续不退,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黏膜潮红,早期流出清液,后期流出脓液,呼吸急促,脉搏加速,持续寒颤。

发病经过4天,先是形成痘疹,之后出现红斑,再经过1~2天会形成丘疹,在皮肤表面突出,后期逐渐扩大,呈淡红色,并形成隆起的球状结节。

再经过2~3天,随着内容物的持续增加,结节会形成水疱。

病程后期,会呈脐状,中间存在凹陷。

在发生以上变化的过程中,病羊体温有所降低,水疱发生化脓。

如果病羊没有出现并发感染,几天内脓疱就会干瘪,最终变成痂块后脱落,形成灰褐色的瘢痕,并逐渐康复,病程一般可持续2~3周左右。

羊痘的预防技术要点简介

羊痘的预防技术要点简介
1、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羊的抵抗力,引进羊只时需严格检疫21天。

2、定期进行预防注射。

对流行地区的健康羊,每年定期注射疫苗。

过去曾长期使用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使用很安全,能产生一年的坚强免疫力,但成本偏高。

1984年研制成功了山羊痘细胞化弱毒冻干疫苗,可用于山羊痘和绵羊痘免疫,效果很好,对控制和净化羊痘,取得了显著效果。

例如20世纪50年代绵羊的总发病率为0.877%,80年代降低到0.190%,基本控制了疫情的传染流行。

不论羊只大小,一律在尾内面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毫升,免疫期为1年。

将新鲜痘浆注射于尾部皮内,也有免疫作用,但接种的羊可为传染媒介,故只可采用于全群免疫。

3、一旦发病,应认真施行隔离、封锁和消毒,并采取预防措施。

⑴一旦发病,应急速进行隔离和封锁。

不要到远处放牧,以免传染其它羊群。

把病羊的粪便单独堆起来,经过发热消毒后再作肥料。

病羊的圈舍和用具要经常进行消毒。

⑵为了消灭病原体,在开始发现有一二只羊患羊痘时,最好立即屠杀深埋,切勿姑息养病,因小失大。

⑶对疫群中未发病的羊及周围的羊群,用羊痘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

⑷对疫群中没有临床症状的,应用中药预防,可采用葛根汤或下列处方:双花、板蓝根、蝉蜕各12克,连翘、防风、甘草各9克。

煎服,供一头羊用,只服1次。

⑸流行区域,应禁止羊只及其畜产品(皮、肉、毛等)外运。

如必须外运时,一定要经过严格消毒。

⑹最后一只病羊死亡或痊愈后2个月,方可解除封锁。

绝不可在刚结疤的时候入群,因为疤里面的病毒很多,最容易扩大传染。

羊痘的防治

羊痘的预防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此病毒主要侵犯羊,人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故多见于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

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

侵害绵羊的为绵羊痘,侵害山羊的为山羊痘。

山羊、绵羊互不传染。

绵羊比山羊更容易感染。

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发,是多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具有典型病理过程。

以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征性痘疹为特征。

山羊痘的病原为山羊痘病毒,该病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绵羊痘相似,但症状较轻。

尚未见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报道。

传染后有终生免疫力,临床上以皮肤和粘膜发生特殊的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为特征。

病羊与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被病羊污染的场所、草地,与病羊接触过的用具、饲管人员,以及蚊蝇等吸血昆虫和体外寄生虫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由于本病在同群羊中传播面广、病程长,造成羊只的极度消瘦,从而导致部分羊只死亡,给人力财力造成很大损失,在养殖户中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各种山羊都可感染。

一病原羊痘病毒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在电镜下呈圆柱形,末端凸出,中央有致密的DNA核心和一宽阔的,层板状衣壳。

其大小为200×300nm,能在人羊膜细胞和原始恒河猴肾细胞培养上生长,此病毒主要侵犯羊,人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

羊痘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但一般的消毒药物即可将其杀死。

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6~8周。

病毒在痘疱浆汁或水疱内含量较多,在干燥痘浆或痂皮内能生存数年。

羊痘发生后,常常伴发并发症,如呼吸道炎症(流鼻涕口水、眼睛发红)、肺炎、关节炎、胃肠炎、失明、关节炎、孕羊流产等。

病羊可在发病后死亡,特别是幼龄羔羊死亡率很高。

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和病愈带毒的羊,病毒存在于痘疹、水疱液、痘痂上皮和黏膜的分泌物内,随脱落的痂皮和分泌物污染环境和饲料饮水。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可经过消化道或受伤的皮肤、黏膜而传染,山羊痘的流行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全群。

山羊痘病的防制

山羊痘病的防制作者:李胜峰来源:《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第6期李胜峰(铜鼓县畜牧水产局,江西宜春 336200)羊痘俗称羊天花,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该病在绵羊及山羊都可发生,也能传染给人。

由于羊痘病后恢复期较长,影响到营养不良;怀孕病羊常常流产;羔羊的抵抗力较弱,死亡率更大,故应加强防制,彻底扑灭。

1 病原与流行病原为痘病毒,一般绵羊痘只发生于绵羊,不传染山羊和其他家畜。

病羊和带毒羊为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痘疹之中,可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

绵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呈地方性或广泛流行。

2 临床症状潜伏期4~20 d。

临床上可分为典型性经过和非典型性经过两种。

典型性经过: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呈稽留热,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减退,伴以可视黏膜的卡他、脓性炎症。

经1~2 d后,在皮肤少毛部位或无毛部位开始发痘,皮肤上出现绿豆至豌豆大的淡红色圆形充血斑点,此期为红斑期。

经1~2 d,斑疹发展为豌豆大小,形成凸出于皮肤表面的苍白色坚实结节,为期1~3 d,此时为丘疹期。

再经过5~7 d,变为灰白色、扁平、中央凹陷的多室水泡,病羊体温降低,此期称为水泡期。

水泡很快化脓,如脐状,化脓期间体温又可能升高,称为化脓期。

其后,脓液渐渐干涸,形成黄褐或黑褐色的痂皮,7 d左右痂皮脱落,留下苍白的斑痕。

病期达3~4周,多数可痊愈。

非典型经过不出现上述典型症状或经过。

常发展到丘疹期而终止,即所谓“顿挫型”经过。

当化脓期有坏死杆菌继发感染时,病变部痘疱融合,深达皮下乃至肌肉处形成坏疽性溃疡,发现恶臭气味,此为恶性经过,此期病死率可达17%,严重者达50%。

羔羊可发生眼结膜、内脏器官的痘泡,并可继发肺炎、胃肠炎和脓血症。

3 预防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羊的抵抗力,引进羊只时需严格检疫,隔离观察21 d。

定期预防注射。

对流行性地区的健康羊,每年3~5月注射山羊痘活疫苗。

山羊痘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

山羊 痘 ; 诊断; 综 合 防 治
作, 分析了山羊痘 的流行状况 、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 诊断 、 预防和治疗措施 。
羊 痘 是 由羊 痘 病 毒 引 起 山羊 和 绵 羊 的一 种 急 家 的羊 只 没有 发 病 。本 村有 1户人 家 原来 不 养羊 , 性 传染 病 , 以羔 羊最 易感 , 死 亡率 高 。羊 痘 病经 常通 1 0 d 前到县城购买 了 2只母羊饲养 , 结果病死 , 病 过 病 羊 和含 有 羊 痘 病 毒 的皮 屑 随 风 和灰 尘 吸人 呼 死原因不明 ,没有埋 ,丢到他家放羊经过 的地方 。 吸道 而感染 , 也 可通 过皮 肤破 损而 继发 感染 。 而其 他 农户 不 到 丢有 死 羊 的地 方放 羊 ,没 有 感染 。 2 0 0 8年 9月 9日 , 云南 省禄 丰县 中村 乡一养 羊 此病 没 有传 染 给 除 山羊 以外 的其他 家 畜 , 仅 限于 山 户养 有 4 3只 山羊 , 发病 1 6只 ( 其 中羔 羊 3只 , 繁殖 羊 发 病 , 主要 在 有 羊 痘 病 羊 群 中流 行 , 幼 龄 山羊 感
收稿 日期 : 2 0 1 5 一 o 4 — 3 0
杨春甫 , 男, 1 9 6 9 年生 , 兽 医师 。
进 行体 内寄生虫 的驱 杀工作 。每次药浴后 , 将剩余药 收 牧 时进 行 观察 ,以利 及 时 发现 异 常 和发病 羊 只 , 液用 于喷洒羊舍 , 以消灭羊舍设施 匕 存 留的寄生虫 。
5 d。
3 )肌 肉注 射 1 0 %磺 胺 嘧 啶 2 0 m u只 , 1 次/ d , 连用 3 d 。 4 )用 痊 愈羊 只血 清皮 下 注射 治疗 ,成年 羊 2 0 5 ) 用 柴 胡 注 射 液 肌 肉注 射 , 成年羊 4 mL / 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痘印产品http://www.douyin.net/category/chanpin
247
十二、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
绵羊痘(Sheep pox)和山羊痘(Goat pox)分别是由痘病毒科
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
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
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绵羊痘和山羊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
物防疫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绵羊痘和山羊痘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预
防措施和控制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羊的饲养、经营及其
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可做出诊断,必要时
进行实验室诊断。
2.1 流行特点
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
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和管理人员,以及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用
去痘印产品http://www.douyin.net/category/chanpin
248
具、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病毒只能使绵羊发病,山羊痘病毒只能使
山羊发病。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羊均可
感染,羔羊较成年羊易感,细毛羊较其它品种的羊易感,粗毛羊和土
种羊有一定的抵抗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多发于冬春季节。
该病一旦传播到无本病地区,易造成流行。
2.2 临床症状
本规范规定本病的潜伏期为21 天。
2.2.1 典型病例:病羊体温升至40℃以上,2~5天后在皮肤上
可见明显的局灶性充血斑点,随后在腹股沟、腋下和会阴等部位,甚
至全身,出现红斑、丘疹、结节、水泡,严重的可形成脓胞。欧洲某
些品种的绵羊在皮肤出现病变前可发生急性死亡;某些品种的山羊可
见大面积出血性痘疹和大面积丘疹,可引起死亡。
2.2.2 非典型病例:一过型羊痘仅表现轻微症状,不出现或仅
出现少量痘疹,呈良性经过。
2.3 病理学诊断
2.3.1 剖检变化:咽喉、气管、肺、胃等部位有特征性痘疹,
严重的可形成溃疡和出血性炎症。
2.3.2 组织学变化:真皮充血,浆液性水肿和细胞浸润。炎性
去痘印产品http://www.douyin.net/category/chanpin
249
细胞增多,主要是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皮的棘细胞肿大、变
性、胞浆空泡化。
2.4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2.4.1 病原学诊断
电镜检查和包涵体检查(见NY/T576)。
2.4.2 血清学诊断
中和试验(见NY/T576)。
3 疫情报告
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者疑似本病的病羊,都应
当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3.2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按国家动物疫情报告
的有关规定执行。
4 疫情处理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的临床诊断结果,
可做为疫情处理的依据。
4.1 发现或接到疑似疫情报告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及时派
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送检。对疑似病羊及同
群羊应立即采取隔离、限制移动等防控措施。
去痘印产品http://www.douyin.net/category/chanpin
250
4.2 当确诊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及时报请同级
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并通报
毗邻地区。
4.2.1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指病羊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羊所在的养殖场(户)
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
疫区:由疫点边缘外延3公里范围内的区域。在实际划分疫区时,
应考虑当地饲养环境和自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以及气象因素,
科学确定疫区范围。
受威胁区:指疫区边缘外延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
4.2.2 封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锁报告后,应立即发布封锁令,对疫
区进行封锁。
4.2.3 扑杀
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对疫点内的病羊及其同群羊彻底
扑杀。
4.2.4 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羊、扑杀羊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按照GB16548 执行;
去痘印产品http://www.douyin.net/category/chanpin
251
对病羊排泄物和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均需通过
焚烧、密封堆积发酵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病死羊、扑杀羊尸体需要运送时,应使用防漏容器,须有明显标
志,并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4.2.5 紧急免疫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所有易感羊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建立免疫
档案。
紧急免疫接种时,应遵循从受威胁区到疫区的顺序进行免疫。
4.2.6 紧急监测
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羊群必须进行临床检查和血清学监测。
4.2.7 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
对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运)出的羊
类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饲料等)等应当立即开
展追踪调查,一经查明立即按照GB1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2.8 封锁令的解除
疫区内没有新的病例发生,疫点内所有病死羊、被扑杀的同群羊
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21 天后,对有关场所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见
附件1),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后,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提
去痘印产品http://www.douyin.net/category/chanpin
252
出申请,由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
4.2.9 处理记录
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和影
像等),并完整建档。
5 预防
以免疫为主,采取“扑杀与免疫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5.1 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
饲养、生产、经营等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
(农业部[2002]15号令)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加强种羊调运检疫
管理。饲养场要控制人员、车辆和相关物品出入,严格执行清洁和消
毒程序。
5.2 消毒
各饲养场、屠宰厂(场)、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等要建立严格的
卫生(消毒)管理制度。羊舍、羊场环境、用具、饮水等应定期进行
严格消毒;饲养场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内置有效消毒剂。
5.3 免疫
按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建立免疫档案。
所用疫苗必须是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疫苗。
5.4 监测
去痘印产品http://www.douyin.net/category/chanpin
253
5.2.1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按规定实施。
5.2.2 监测方法
非免疫区域:以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为主,结合病原鉴定。
免疫区域:以病原监测为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
5.2.3 监测结果的处理
监测结果要及时汇总,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上报中国动
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5 检疫
5.5.1 按照GB16550执行。
5.5.2 引种检疫
国内异地引种时,应从非疫区引进,并取得原产地动物防疫监督
机构的检疫合格证明。调运前隔离21天,并在调运前15天至4个
月进行过免疫。
从国外引进动物,按国家有关进出口检疫规定实施检疫。
5.6消毒
对饲养场、屠宰厂(场)、交易市场、运输工具等要建立并实施
严格的消毒制度。
去痘印产品http://www.douyin.net/category/chanpin

254
附件1
消 毒

1 药品种类
烧碱、醛类、氧化剂类、氯制剂类、双链季胺盐类、生石灰等。
2 消毒范围
圈舍地面及内外墙壁,舍外环境,饲养、饮水等用具,运输等设
施设备以及其它一切可能被污染的场所和设施设备。
3 消毒前的准备
3.1 消毒前必须清除有机物、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
3.2 备有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消毒防护用具(如口
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容器等。
4 消毒方法
4.1 金属设施设备的消毒,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
4.2 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采用撒生石灰、消毒液清洗、喷
洒等方式消毒;
4.3 羊场的饲料、垫料等,可采取焚烧或堆积发酵等方式处理;
4.4 粪便等可采取焚烧或堆积密封发酵等方式处理;
4.5 饲养、管理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
4.6 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
去痘印产品http://www.douyin.net/category/chanpin
255
压灭菌等方式消毒。
4.7 疫区范围内办公、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可
采用喷洒的方式消毒;
4.8 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以及区域内池塘等水域的消毒可采
取相应的方式进行,避免造成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