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_吴存有
电磁搅拌器发展及应用现状

电磁搅拌器的调查报告目录第1 章电磁搅拌器的简介........................................................................................1..1.1定义....................................................................................................... 1...1.2原理...................................................................................................... 1...1.3 安装模式及分类 ................................................................................... 1..1.4.2 SEMS 扩大等轴晶率 (2)1.4.3 FEMS 细化等轴晶 (2)第2 章电磁搅拌器的发展 (2)2.1 电磁搅拌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3)2.2 电磁搅拌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5)第3 章电磁搅拌器的应用 (7)第1章电磁搅拌器的简介1.1定义电磁搅拌器,是炼钢行业中的一种机器,具有强化钢水运动和推动钢水运动的能力。
1.2原理电磁搅拌器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EMS) 的实质是借助在铸坯液相穴中感生的电磁力,强化钢水的运动。
具体地说,搅拌器激发的交变磁场渗透到铸坯的钢水内,就在其中感应起电流,该感应电流与当地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电磁力是体积力,作用在钢水体积元上,从而能推动钢水运动。
1.3安装模式及分类根据电磁搅拌器在铸机冶金长度上的不同安装位置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1)结晶器电磁搅拌:Mold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MEMS 搅拌器安装在结晶器铜管外面。
金属冶炼过程中的电磁搅拌技术

控制金属的成分分布
通过磁场力对金属液体施加作用力, 使液体产生流动,有助于混合和均匀 化。
通过精确控制电磁搅拌的条件,可以 控制金属中不同成分的分布,实现合 金化的优化。
细化金属的晶粒
通过控制金属液体的流动和结晶过程 ,电磁搅拌可以细化金属的晶粒,提 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不同金属冶炼过程中的电磁搅拌技术
01
02
03
钢铁冶炼
用于提高钢液的纯净度和 均匀性,促进夹杂物上浮 和去除,提高钢材的质量 。
有色金属冶炼
用于铜、铝等有色金属的 熔炼和合金化过程,提高 金属的纯度和组织结构。
铸造行业
用于改善金属熔体的流动 性和均匀性,提高铸件的 质量和性能。
电磁搅拌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可实现连续、高效、均匀的搅拌效果;
电磁搅拌技术与其他冶炼技术的比较
与传统机械搅拌的比较
传统机械搅拌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电磁搅拌技术则具有更高的 效率和节能优势。
与非磁性搅拌的比较
非磁性搅拌无法对金属熔体产生有效的作用力,而电磁搅拌则具有 更强的磁场力和更好的搅拌效果。
与电渣重熔的比较
电渣重熔是一种熔融还原技术,虽然能够提高金属纯度,但能耗较 高,而电磁搅拌技术则具有更高的节能和环保优势。
新型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效节能
新型电磁搅拌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通过优化设计和降低能 耗,提高金属冶炼的效率和环保性能。
智能化控制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型电磁搅拌技术将更加智能 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控 制。
多功能化
新型电磁搅拌技术将开发出更多功能,以满足不同金属冶炼工艺的需 求,例如在搅拌过程中实现金属熔体的在线检测和质量控制等。
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

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电磁搅拌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力来控制和改善材料流动和混合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洛伦兹力,这种力量作用于材料表面,从而改变材料的流动行为。
自20世纪初以来,电磁搅拌技术不断发展,从简单的直流到复杂的交流和脉冲磁场系统,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电磁搅拌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冶金行业,电磁搅拌可以用于控制金属熔体的流动,提高熔炼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材料制备领域,电磁搅拌技术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通过控制材料微观结构和分布,提高材料性能。
在制造行业,电磁搅拌可以用于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和组装,例如利用磁场控制微粒堆积和型腔填充等。
展望未来,电磁搅拌技术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工业制造领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材料性能和制造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未来,电磁搅拌技术将与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更加紧密地结合,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
总之,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为工业制造领域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从原理和应用两方面来看,电磁搅拌技术都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磁搅拌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工业制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来说,深入研究和掌握电磁搅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对推动我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引言冶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电磁搅拌技术在冶金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
电磁搅拌技术通过利用电磁力对金属熔体进行搅拌,改善了金属熔体的流动性和传热性能,为冶金行业的生产过程带来了新的变革。
电磁搅拌技术的基本原理电磁搅拌技术的产生背景是传统的机械搅拌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如搅拌功率低、搅拌不均匀等。
而电磁搅拌技术利用电磁力对金属熔体进行搅拌,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
电磁搅拌_精品文档

电磁搅拌电磁搅拌技术(Electromagnetic Stirring)作为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的搅拌技术,电磁搅拌(Electromagnetic Stirring,简称EMS)通过在液体中施加电磁力,使流体产生循环运动。
它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在冶金、石油化工和医药等领域中。
1. 原理电磁搅拌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原理。
通过在液体中产生电场和磁场,可以使液体中的电荷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产生流动。
一般来说,电磁搅拌系统由电磁铁、电磁铁外罩和电源组成。
电源提供电流,电磁铁的外罩用于集中和引导磁场。
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会产生磁场,从而在液体中施加力,引起液体的搅拌运动。
2. 应用领域2.1 冶金领域电磁搅拌技术在冶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铸造和熔炼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铸造过程中,电磁搅拌可以改善铸件的凝固过程,减少缺陷和气孔的形成。
在熔炼过程中,电磁搅拌能够均匀分布金属中的杂质,提高冶炼效率和质量。
2.2 石油化工领域在石油化工领域,电磁搅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油品储存、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化工反应等方面。
通过使用电磁搅拌,可以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减少异物和沉淀物的生成,同时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2.3 医药领域在医药领域,电磁搅拌技术常被应用于制药和生物技术中。
在制药过程中,电磁搅拌可以促进药物和溶剂的混合,提高药品的均匀性和纯度。
在生物技术领域,电磁搅拌可用于培养细胞和微生物,提供均匀的环境,促进生物反应的进行。
3. 优势3.1 均匀性电磁搅拌能够提供均匀的搅拌效果,确保液体中各个部分的温度、浓度、流速等参数均匀分布。
这对于需要保证产品质量和化学反应的均匀性非常重要。
3.2 灵活性电磁搅拌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改变搅拌速度、搅拌力和搅拌时间等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工艺条件和实验需要。
这种灵活性使得电磁搅拌技术非常适用于各种工业生产和研发过程。
3.3 可控性由于电磁搅拌技术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和电磁场强度来控制搅拌效果,因此可以实现对搅拌过程的精确控制。
电磁搅拌技术在冶金方面的应用

电磁搅拌技术在冶金方面的应用石瑞【摘要】从电磁冶金学的发展历史出发,基于电磁搅拌技术中电磁冶金、电磁流体力学、电磁场中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连铸技术等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的介绍,详细论述了电磁流体学的基础理论应用及电磁搅拌技术流程和主流电磁搅拌技术设备,阐述我国电磁搅拌技术的现状,对冶金技术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期刊名称】《机械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4页(P5-7,11)【关键词】电磁搅拌;电磁冶金;连铸;应用;研究【作者】石瑞【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4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361 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过程198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首次召开了由IUTAM(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主持的磁流体力学在冶金中应用(Metallurgical Application of MHD)的国际会议,并出版了文集。
日本由于受到了IUTAM研讨会的启发,在日本钢铁协会研究委员会的下属组织“炼钢未来技术的调查研讨委员会”提出了将磁流体力学应用到冶金领域中的相关设想,并将其命名为电磁冶金[1]。
1986年召开了日本——各国合作研讨会,日本名古屋大学的浅井滋生就“电磁冶金的诞生和最近的发展趋势”作了系统的介绍。
电磁冶金方面的研究工作不仅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在其他国家同样也引起了足够的关注。
1978年法国在莫里奥教授领导下成立了MADYLAM(将磁流体力学应用到冶金领域为目的的CNRS研究所)。
2 电磁搅拌技术的理论2.1 电磁冶金的概念电磁冶金简称为EPM,即为材料的电磁处理,这种工艺是借助于电流与磁场所形成的电磁力与安培力对材料加工过程中的表面形态、流动方式等施加影响,以便于有效控制材料的变化和反应过程,改善材料的表面分布和组织结构。
2.2 电磁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MHD)是电磁冶金理论的基础,它的发展,带动了电磁连铸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浅论铝合金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浅论铝合金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摘要本文论述了铝合金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铝合金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铝合金电磁搅拌技术;应用与发展;使用效果前言铝熔池的有效搅拌能够增加冶金反应速度、改善传热和传质过程。
其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铸造质量和降低操作成本的关键因素。
电磁搅拌技术是对熔铝炉和静置炉中铝液进行搅拌的有效技术,并广为接受。
通过改善传热和传质过程以及反应动力学,电磁搅拌技术能够缩短熔炼时间、减少炉渣形成,大幅降低操作成本[2]。
随着对增加产量和在最小投资前提下降低操作成本的要求不断增加,铝工业对电磁搅拌技术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
1 对铝合金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现状的分析与认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而研制出的电磁搅拌器是当前铝熔炼过程中应用较广的搅拌技术之一。
如何对熔铝炉中的铝液进行有效的搅拌从而使其成分和温度更均匀,是保证铝合金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1]。
以往的人工搅拌为接触式搅拌,由人力操纵铁扒进行搅拌,劳动强度大,由于受熔炉门口的限制,搅拌范围小搅拌均匀性差,且生产效率低,浪费能源,易造成熔体的二次污染基于以上原因。
使用电磁搅拌器,用于铝合金的熔炼,以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1.1 铝电磁搅拌(Al-EMS)系统铝电磁搅拌系统的主要部件是电磁搅拌线圈。
线圈为水冷式,安装于炉子底部或侧部,线圈与炉体之间没有直接的物理接觸。
可以采用通常的炉衬厚度,为了保证磁场进入熔池,必须在线圈前方的炉壳上安装奥氏体不锈钢窗。
线圈采用低频行波磁场,磁场穿透炉壳和炉衬对熔池实现搅拌,其作用机理类似于线性电机。
1.2 Al-EMS的使用效果(1)缩短熔炼时间在工厂试验中,相对于机械搅拌,Al-EMS可以大幅降低顶装式100t熔铝炉的熔炼时间[2]。
电磁搅拌提高了熔化速度,改善了合金化条件及温度控制,缩短了烧嘴关闭时间,或取消了人工搅拌、人工扒渣和塌堆,大大缩短了熔炼时间。
有效的搅拌能够降低液面温度,增加熔池和炉膛顶部的温差,因此使用Al-EMS能够改善从炉膛向熔池的传热。
电磁冶金

《电磁冶金概论》院 (系):材料与冶金学院专业: 冶金工程班级:冶金11-A2班学号: 120113202069学生姓名: 吴沛洪指导教师: 许长军 __电磁搅拌技术在连铸中的应用吴沛洪(辽宁科技大学冶金11-A2班)摘要:介绍了电磁技术的产生及发展,以及电磁技术在连铸过程中的应用,包括电磁搅拌、电磁制动、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分析了电磁连铸的优点与不足,以便连铸工作者们参考。
关键词:电磁搅拌连铸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inuous castingWu Pei-ho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11-A2)Abstract: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in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electromagnetic braking, soft contact electromagnetic continuous casting technology, summarizes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lectromagnetic continuous casting, so that the continuous casting workers reference.Keywords:The electromagnetic Stir Continuous casting近年来,连铸坯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围绕提高连铸坯质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碳钢连铸坯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及宏观偏析的研究

在碳钢连铸中,由于溶质元素在固相和液相
温宏权 博士 1969年生 1998年毕业于上海大学 现从事钢铁冶金专业 电话 26648749 Email hqwen@baosteel.com
本文在修正的谢尔模型基础上,理论计算并 分析碳钢连铸过程中凝固参数、钢水流动、合金成 分等 对 铸 坯 宏 观 偏 析 的 影 响,探 讨 电 磁 搅 拌 时 “白亮带”偏析的形成机理,目的是寻找抑制铸坯 中心偏析的实际对策。
中图分类号:TF77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0716(2019)04-0045-05 doi:10.3969/j.issn.1008-0716.2019.04.010
Soluteredistributionandmacrosegregationincontinuouscastingcarbon steelslabduringsolidificationprocess
中的溶解度不同,铸坯横截面上存在着化学成分 分布不均匀现象,即成分偏析。一般来说,钢铸件 凝固组织 中 枝 晶 间 (微 米 级 )的 显 微 偏 析 通 过 长 时间的高温均匀化热处理基本上可以消除;而宏 观偏析即使经过充分变形、热处理也仍然难以彻
46
宝 钢 技 术
2019年第 4期
底去除。宏观偏析会显著降低钢铁产品机械性能 和抗腐蚀性能的均匀性,与伴随的 MnS夹杂物沉 淀、中心裂纹等缺陷一起,严重影响钢坯的铸造质 量及后续加工和使用性能。按照分布形态的不 同,铸坯宏 观 偏 析 可 分 为 中 心 线 状 偏 析、V型 偏 析、U型偏析等。
2019年第 4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 界 钢 铁2010年第2期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吴存有,周月明,侯晓光(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900)摘要:主要介绍了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历史、在国内的应用现状,探讨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以辊式搅拌器为例着重介绍了电磁搅拌技术在宝钢的研究进展。
根据电磁搅拌的技术特点,探讨了电磁搅拌技术应用过程中设备与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电磁搅拌最终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电磁搅拌;辊式搅拌器;连铸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MS t e c h n o l o g yW UC u n y o u ,Z H O UY u e m i n g ,H O UX i a o G u a n g (B a o s h a n I r o n &S t e e l C o .,L t d .,S h a n g h a i 2019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s t i r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i n C h i n a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a n d t h e 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E M S r o l l e r s i nB a o s t e e l a s w e l l a s s i m i l a r E M S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t h e i r a p p l i c a t i o na r e s t u d i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M S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E M S e q u i p m e n t a nd p r o ce s s ,a s w e l l a s t h e k e yf a c t o r s t h a t i n f l u e n c e t h e f i n a l e f f e c t s o f E M S t e c h n o l og y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K e y w o r d s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s t i r r i n g ;E M S r o l l e r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 0 前言高质量、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生产离不开特殊冶金装备的使用,连铸电磁搅拌装置就是其中之一。
电磁搅拌技术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或3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电磁搅拌技术日趋成熟,但时至今日国外大型钢铁公司对这一技术仍然在开展持续研究,例如日本J F E 就有将近15人左右的研发团队专门从事电磁搅拌等电磁冶金学科相关的研究工作。
同时,电磁搅拌技术也还是国际及国内E P M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P r o -c e s s i n go f M a t e r i a l s )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3]。
近年来,通过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国内在这一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装备制造能力方面逐渐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目前已经具备了如方圆坯结晶器、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及板坯二冷区电磁搅拌辊的设计制造能力。
但是,如板坯结晶器电磁搅拌器/电磁制动、板坯电磁加速/减速器等较为大型和复杂的设备,相关技术实力相对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多模式电磁搅拌,国内钢厂还没有使用的先例。
其次,在使用参数的优化方面,即电磁搅拌工艺方面的研究还略显不足[4-8]。
随着钢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外钢厂开始加紧了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
因此,针对电磁搅拌相关的设备、工艺等相关技术开展深入的系统研究已变得日益迫切。
本文着重介绍了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历史、在国内以及宝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该技术的特点、关键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电磁搅拌的发展1.1 电磁搅拌的特点与发展历史[9-14]电磁搅拌的本质是根据工艺要求改变铸坯凝固过程中钢液的流场,从而最终改善产品的质量。
电磁搅拌的重要优点在于非接触和无污染,前一优点也造就了电磁搅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比起一般的冶金设备更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
实际生产过程中,电磁搅拌的冶金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钢水过热度、拉速、搅拌位置、搅拌强度和钢种等等,是一个和设备及工艺都密切相关的系统问题。
·36·世 界 钢 铁电磁搅拌根据使用位置的不同,作用效果不尽相同。
简而言之,结晶器电磁搅拌的目的在于去除皮下夹杂和气孔,均匀凝固坯壳,搅拌强度以不引起卷渣等负面效果为限度;结晶器电磁制动则是为了实现高拉速而设计的,目的在于减小钢液的冲击深度和减轻对板坯窄面的冲击程度,利于夹杂物的上浮。
二冷区电磁搅拌的目的在于提高等轴晶率和改善偏析,电磁力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等轴晶率。
末端电磁搅拌主要为了消除缩孔缩松和内裂,改善偏析。
影响电磁搅拌众多因素中,过热度与电磁力大小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两者共同影响最终的冶金效果。
过热度过低会带来水口堵塞、夹杂物难以上浮等问题,同时还会影响生产物流;过热度过高又会影响等轴晶质量等问题。
所以,电磁搅拌往往需要在一定的过热度范围内才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电磁搅拌并不是万能的,必须有相应的稳定工艺作保证,在工艺难以解决的质量问题上,通过使用电磁搅拌可以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与辅助作用。
电磁搅拌涉及到的电磁场、流场及热场是工艺及设备研究过程中都必须关注的。
另一方面,由于由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相对于外部施加电磁场而言,影响往往可以忽略,因此可以认为电磁搅拌相关的技术问题具有单向性,即电磁场影响流场,流场影响热场和凝固过程,这也是我们分析电磁搅拌相关技术问题的基本思路。
因此,对电磁场的分析与计算往往也是解决电磁搅拌众多技术问题的根本与突破口。
生产过程中对电磁搅拌设备的电磁特性的检测与分析是提高电磁搅拌使用效果和效率的前提。
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与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磁搅拌技术逐渐成为连铸生产过程中提高铸坯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电磁搅拌器也是国际上先进钢铁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必不可少的特殊冶金装备。
表1记录了国际上电磁搅拌相关技术的一些重要发展。
从电磁搅拌技术出现开始,通过大量半工业及工业试验,钢铁企业逐渐开始认识到了电磁搅拌技术的作用和优势。
表1 电磁搅拌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年份国外发展史1922年美国M c n e i l l J D获得了E M S控制凝固过程的专利1948年瑞典A S E A公司D r e y f u s博士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搅拌器并用于电弧炉炼钢1952年德国的半工业连铸机实现二冷区电磁搅拌;奥地利进行了结晶器工频旋转电磁搅拌的工业试验1973年法国S A F E厂,首先在四流方坯连铸机采用电磁搅拌技术,开辟了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工业应用。
世界首台板坯连铸机二冷段电磁搅拌器(D K S)在新日铁君津厂投入使用1976年板坯连铸机结晶器电磁搅拌第一次用于德同的F o r g e s&A c i e r i e s d e D i l l i n g e n的立式板坯连铸机上(布置在板坯连铸机结晶器的每个宽面,目前已不再使用)[1]1977年法国R o t e l e c公司为小、大方坯结晶器搅拌器注册商标。
A B B提出辊后箱式搅拌的设想,安装在铸流奥氏体钢(无磁性)支撑辊后面1979年法国R o t e l e c公司采用新型搅拌辊,进行了板坯连铸的二冷区电磁搅拌1981年N S C提出了旋转式结晶器电磁搅拌,减少针孔、气孔、夹杂类等皮下缺陷1982年日本川崎钢铁公司和瑞典A B B共同开发了结晶器电磁制动装置,并用于川崎公司的铸机上1991年日本N K K引进了钢水能加速或减速离开浸入式水口的E M L S/E M L A(电磁液面减速器/电磁液面加速器)工艺,以及能使钢水旋转的E M R S1994年加拿大I s p a t S i d b e c公司首次采用双线圈电磁搅拌———位于弯月面和结晶器的下部,以提高高碳钢和合金钢的内部质量1995年日本神户制钢开发在中间包到结晶器之间进行电磁搅拌技术,解决了长水口堵塞问题,并实现低过热度浇注1996年N S C提出了L M F(L e v e l M a g n e t i cF i e l d)制动技术2002年多模式电磁搅拌技术(M M-E M S)应用于P O S C O浦项厂3号板坯连铸机2003年多模式电磁搅拌技术(M M-E M S)应用于P O S C O光阳厂的1~3号连铸机2008年A B B发明复合磁场末端电磁搅拌技术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及西欧等国工业迅速发展,造船、建筑、家电行业对钢铁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表面质量及内部质量要求。
面对这一问题,1973年法国S A F E厂,首先在四流方坯连铸机采用电磁搅拌技术,开辟了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工业应用。
同年,世界首台板坯连铸机二冷段电磁搅拌器(D K S)在新日铁君津厂投入使用。
1977年,为达到不改变连铸机辊列结构的目的,A B B 提出辊后箱式搅拌的设想,将电磁搅拌器安装于铸流无磁性支撑辊后面。
1979年,法国R o t e l e c·37·2010年第2期公司发明了辊式电磁搅拌器进行板坯连铸的二冷区电磁搅拌,实现了搅拌辊与连铸辊的互换,可以根据工艺要求灵活安装搅拌器位置。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生产高清洁度的钢,A B B 与川崎制铁进行了电磁制动(E M B R )技术的开发工作,以便控制连铸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和流体流动。
这项技术最初有两个制动区域,分别控制水口出口流出的钢流。
日本的钢铁企业对先进技术较为敏感,1982年电磁制动技术率先在川崎制铁得到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