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的艺术特点及演奏技巧

合集下载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论文综述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论文综述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论文综述摘要:肖邦,波兰作曲家,19世纪钢琴领域中里程碑式的人物,自幼在钢琴演奏和创作上颇有天份,很多作品都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情绪,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气质,世人称为钢琴诗人。

升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非常抒情的乐曲,这是作者写给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

本篇文章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研究,对这首作品的艺术特色做一个简要得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更多学习音乐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作品背景1836年冬天肖邦结识了比他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肖邦,这个纤弱、浮华、儒雅而又温柔的男子,对反传统的多产女作家乔治.桑,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治桑越来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发现和他在一起时,他可以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

后来,肖邦和乔治桑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保持了长达9年的关系,乔治桑给予肖邦的细心照料,有助于焕发肖邦的才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后来几年,肖邦的作曲生涯达到了他个人生命的最高点,是肖邦鸣唱“天鹅之歌”的岁月。

1846年,肖邦和乔治.桑在诺罕庄园里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残秋,11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分开了。

肖邦来到巴黎心情十分忧郁,肺病加重,身体越来越坏,但为了生活,他还要带病教学生弹琴。

第二年春天他的身体稍微好一些,想起和乔治桑在一起的这些年,他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一首《升C小调圆舞曲》。

乍一听,你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

肖邦似乎在说:悲哀吗?怎么?我可是不在乎的,不在乎的,该怎样就怎样吧!接着出现了一段抒情的慢板,好似是以往和乔治桑在一起的幸福日子的回忆——肖邦似乎力图忘掉悲惨的现实生活,而沉浸在他自己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甜蜜梦幻世界,但是旋律中仍然不由自主地渗透着深刻的忧郁情绪。

二、曲式结构升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倒装回旋曲式,是回旋曲式的一种变体。

每个基本部分都是由乐段组成,插部采用复杂乐段结构,叠部采用重复乐段结构。

作品织体采用了分解和弦式,以四分音符为律动单位,整个旋律渗透着犹豫情绪。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技巧的复杂性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首备受欢迎的钢琴曲——升C小调圆舞曲,被誉为“最轻松、最简单的圆舞曲”。

这首圆舞曲以其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表达而深受欢迎,被广泛演奏和传颂。

本文将对这首圆舞曲进行浅析,了解其曲式结构、演奏特点和艺术价值。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圆舞曲的曲式结构。

这首圆舞曲包含了两个主要部分:A部和B 部。

A部分的旋律明快、活泼,富有舞蹈感;而B部分则较为抒情、柔和,旋律上升,带有一种温柔的情感。

整首曲子以A-B-A-B的形式呈现,A部分重复两次,而B部分则各自一次,形成了完整的曲式结构。

这种简单而又富有变化的曲式结构,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使人不禁想要跟随着旋律起舞。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圆舞曲的演奏特点。

这首圆舞曲的演奏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灵活性。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掌握旋律和节奏,将那如泉水般流畅、如欢快的欢乐舞曲。

在演奏的时候还需要表现出一种轻盈、自由的感觉,将音乐通过手指传递出来,带给听众一种愉悦的感受。

演奏者还需要在表现情感的注重音色的变化和对旋律的把握,使整个演奏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圆舞曲的演奏要求演奏者有较高的技巧水平和丰富的表现力,才能将肖邦所要表达的情感完全展现出来。

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圆舞曲的艺术价值。

作为肖邦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圆舞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以其轻快明快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民族特色,吸引了无数听众的喜爱。

这首圆舞曲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创作的杰作之一,充分展现了肖邦的音乐才华和创作技巧。

再则是,在演奏上,这首圆舞曲对演奏者的技巧和艺术表现力要求都较高,也成为了钢琴演奏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圆舞曲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反映了肖邦作为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技巧,同时也将浪漫主义的音乐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肖邦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钢琴家和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

其中,升c小调圆舞曲是其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被人们视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下面就对这首经典小品进行浅析。

首先,升c小调圆舞曲的旋律花哨且优美。

首先出现的是一个短促、活泼的主旋律,它跳跃着从低音区开始,然后向上延伸并落回。

这个主旋律接下来也被反复呈现,每一次其旋律都在稍加变化,展现出肖邦的非凡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

其次,升c小调圆舞曲的节奏抓住了人们的心灵。

舞曲被适当地缩短,让听者感到它们是瞬间的,轻快的。

这样一来,听众无法停止跟随并沉浸在节奏中。

此外,升c小调圆舞曲的选材也值得一提。

圆舞曲起源于法国,是追求完美的上层社会的舞曲,是一种表达社交生活状态的文化形式。

通过这首曲子中精巧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声,肖邦呈现了一种优雅、柔美的舞曲,展现了他对旧大陆旧时光的怀念和向往。

综上所述,升c小调圆舞曲是肖邦不可多得的力作,其旋律欢快又充满想象力。

这是一首凝聚了肖邦对旧时光的怀念和热爱的作品,无论是听过还是演奏过它,都会在你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是他创作的其中一首非常经典的作品,它展示了肖邦在音乐创作上的独特才华和创新力。

这首曲子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具有不同的音乐表达和变化。

这首圆舞曲的一部分是一个简短的引子,它由两个相继的小节组成。

引子起初通过一系列的降三度音程和强烈的和弦进展来建立起紧张的气氛。

随着引子的发展,乐曲逐渐达到了高潮,然后迅速地降调,为下一个部分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乐曲进入了第一个主题的部分。

这个部分的音乐非常动感,充满了活力和快节奏。

它由一系列连续的八度音程和跳音构成,使得整个曲子听起来非常轻快和欢快。

这个主题部分的音乐构造非常精妙,有时会有一些变化和转折,但整体上保持着同一的旋律和节奏。

这种巧妙的音乐变化和转变使得整个曲子听起来更加富有层次和变化。

乐曲进入了转调的部分。

在这个部分里,肖邦非常巧妙地使用了升C小调和C大调之间的转变,从而为整个曲子带来了更多的音乐变化和情感冲击力。

转调的部分音乐表达非常热烈和激情澎湃,充满了豪放和激昂的气息。

这个部分的音乐输出非常丰富多样,既有引子部分的紧张感,也有主题部分的欢快和活力,还有转调部分的热情和激情。

整个曲子在这里达到了高潮,然后以一个宏大的结尾结束。

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非常精彩和独特的作品。

它展示了肖邦作为作曲家的创作才华和创新力,使得这首曲子成为了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通过这首曲子,我们可以感受到肖邦对音乐形式和结构的创新和突破,以及他对情感表达的独特洞察力。

这首曲子的音乐美感和情感冲击力使得它成为了经典的音乐作品之一。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肖邦的《圆舞曲》是其早期作品中受欢迎的曲目之一,也是他作品中比较简单易懂的一首。

该曲以c小调作为基调,共分为两个主题,分别呈现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

第一段:
《圆舞曲》第一段以弱音器来展现简单的主题,接下来加入逐渐增强的乐器和音量,使得主题更加饱满。

其基本旋律是以八分音符开头,在下一个小节中使用四分音符反复强调,在第三个小节中回到八分音符。

第二段中主题的前两个小节与第一段相同,但随后的部分变得更加复杂,展转不断。

整个第二段的音乐内容比第一段更加复杂,展现了一个更加完整和深厚的主题。

总结:
肖邦的《圆舞曲》以其简单明了的主题和旋律成为了经典之作,也成为了肖邦众多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之一。

该作品表现了肖邦精湛的创作才华和丰富的创意思维。

同时,其将弱音器等不同的乐器威力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加了整首曲子的魅力。

然而,这首曲子也面临着一些不足。

作为其晚年作品,它仍然展现出来肖邦的不成熟和创作上的缺失,尤其是在那些与当时流行音乐不同或过于激进的部分。

但这不能否定《圆舞曲》本身的价值,更是表现了肖邦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肖邦的c小调圆舞曲是肖邦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属于他的作品集Op.64中的一部分。

这首圆舞曲由肖邦在1834年创作,是他晚期作品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肖邦在创作这首曲子时,正处于创作热情高涨的时期,他的音乐作品也逐渐展现出了成熟和深沉的风格。

c小调圆舞曲在当时的欧洲音乐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一首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作品。

这首曲子融合了肖邦独特的旋律和和声风格,展现出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创作才华。

这首圆舞曲也被认为是肖邦作品中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他对于钢琴音乐的独特贡献和影响力。

c小调圆舞曲是肖邦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之作,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展现了肖邦作为作曲家的才华和创造力,同时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和演奏的重要曲目之一。

通过分析和欣赏这首曲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肖邦作为音乐大师的独特魅力和音乐风格。

1.2 作曲家简介肖邦(Frédéric Chopin)是波兰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之父之一。

他于1810年出生在波兰的一个小镇,自幼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

在维也纳和巴黎等音乐重镇学习和演出后,肖邦开始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成为当时乐坛的炙手可热的新秀。

肖邦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其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激情。

他善于运用各种和声技巧和琶音等钢琴练习,为钢琴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

他的作品除了在技巧上要求极高之外,更强调对音乐情感的表达和演绎。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其中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如《雨滴前奏曲》、《夜曲》等。

他对钢琴音乐的贡献被誉为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先河,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界广受好评,在钢琴演奏界也被视为难度较高的挑战,成为许多钢琴家追随和演奏的经典之作。

1.3 乐曲概况肖邦的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作品,被认为是肖邦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圆舞曲是肖邦在1815年创作的,当时他只有15岁。

浅析肖邦夜曲的风格特点与艺术特征—以《升c小调夜曲》为例

浅析肖邦夜曲的风格特点与艺术特征—以《升c小调夜曲》为例

浅析肖邦夜曲的风格特点与艺术特征——以《升c小调夜曲》为例摘要:肖邦是一个感情极其细腻,并是一个味诗意浓厚的钢琴大师。

他用一生的精力和心血为我们创作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钢琴作品。

这首《升c小调夜曲》是肖邦去死前完成的,是他的的遗作之一,也是他的所有夜曲集中最富于戏剧性和震撼性的作品。

本文以《升c小调夜曲》为研究对象,对肖邦的生平背景,肖邦的夜曲,以及这首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解读。

关键词:肖邦;夜曲;升c小调夜曲;风格特点;艺术特征引言(前言)在大学期间,肖邦的各种类型的作品我都有弹过至少一首。

在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夜曲,因为在肖邦所有作品中,夜曲是最能打动我的类型作品,在弹奏夜曲的时候我的内心会格外宁静,会沉浸在夜晚的宁静中,脑子浮现一些耐人寻味的画面。

肖邦是大家都熟知的钢琴演奏家,作曲家,他的夜曲也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

他在菲德尔影响下,创作了具有浪漫,抒情的夜曲。

而且忧郁的,矛盾的情感中浮现了浪漫主义的气息,非常的大胆且浪漫,令人流连忘返,深受大家的认可和喜爱。

《升c小调夜曲》这首作品是肖邦的遗作,这首特殊的作品是晚年最具代表性且最有意义的作品,创作于1830年,但是肖邦逝世后才被后人发表出来的,大概在1870年发表出,那时候肖邦已经去世多年,这是多么的珍贵作品呀!这篇论文中我发表的内容是关于肖邦,肖邦夜曲和《升c小调夜曲》的创作背景,风格,曲式,根据本科时期期间课堂所学所体会的知识,加上课后查阅的资料库进行的深度探究和发表。

希望大家能在我的论文中有所收获和启发,共同成长,在演奏技巧上有更高的提升。

1 肖邦和他的夜曲1.1 关于肖邦肖邦,1810年出生,波兰人。

1830年肖邦搬到了法国巴黎生活,因为波兰起义的原因,被迫离开家乡。

后来在巴黎他的生活以教学和作曲为主,1849年的时候,肖邦得了肺结核,病死在家中,令人惋惜和不舍。

肖邦的作品非常具有个人的,唯一的独特特色,并且肖邦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浅析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肖邦(Frédéric Chopin)是一位波兰出生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以他优美的钢琴作品而闻名于世。

升C小调圆舞曲(Waltz in C-sharp minor, Op. 64, No. 2)被誉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深受钢琴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家的喜爱。

本文将浅析这首美妙的圆舞曲,探索其音乐特点、历史背景和演奏技巧,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部动人的音乐作品。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圆舞曲的历史背景。

肖邦于1847年创作了这首圆舞曲,正值他生命中最后的创作时期。

在这一时期,肖邦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与他的好友乔治·桑德的恋情也面临着挑战。

这些情感和身体上的困难,都在肖邦的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升C小调圆舞曲正是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充满了浓烈的忧伤和深刻的内省。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圆舞曲的音乐特点。

圆舞曲的节奏轻快,富有活力,具有典型的三拍子节奏,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要跟着旋律起舞。

在这种轻快的节奏下,却隐藏着一种深沉的忧郁情感,这种对比使得这首圆舞曲充满了戏剧性和吸引力。

圆舞曲的旋律优美动听,充满了华丽的装饰音和华丽的音乐造型,展现了肖邦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精湛的钢琴技巧。

圆舞曲的和声变化丰富多样,既有优美的和声进行,又有戏剧性的转调和层次分明的和声结构,使得整个乐曲更加丰富多彩。

这首圆舞曲还有许多特别之处。

它的A-B-A-Coda的曲式安排非常典型,并且在每个乐节中,旋律和伴随音乐的对话方式都非常巧妙。

圆舞曲的演奏难度也非常大,尤其是在演绎其充满变化和戏剧性的节奏和情感表达上。

要想完美演绎这首圆舞曲,演奏者需要具备出色的音乐感和技术功底,才能将其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演奏这首圆舞曲。

演奏者需要深刻理解圆舞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只有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

演奏者需要对圆舞曲的音乐结构有清晰的把握,明确掌握每一段的变化和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 曲是 其众多钢琴 作品 中的一种体裁 ,是诗化 了的音乐会 圆舞 曲,
而 《 升c 小调圆舞曲》更是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创作背 景
肖邦 作 为 一 位 波 兰 的 “ 爱 国主 义 ” 音 乐 家 , 其 思 想 和 创 作 道 路 都 与 当 时 的时 代 息 息 相 关 。 在 华 沙 起 义 之 前 ,他 的 早 期 作 品 深 受
愤 ,揭 示 内心世 界的矛盾变 化 ,刻 画戏剧性和 悲剧性冲突 ,充满 了 英雄性 和史诗性 的激 情 ,如 《 c 小调 革命 练习 曲》 、《 g 小调 叙事 曲》 等 ;晚期作 品又 以深切怀念 祖 国为 中心 ,情感 更为复杂化 ,悲观而
又 忧 郁 。《 升c 小 调 圆 舞 曲 》就 属 于 肖邦 晚 期 作 品 , 作 于 肖邦 去世 的前 两 年 。在 1 8 4 6 年1 1 月 , 肖邦 与 相 恋 多 年 的 爱人 、法 国女 作 家 乔治 ・ 桑 关 系 破 裂 后 , 心情 十 分 忧 郁 ,创 作 灵 感和 健 康 日益 衰 退 ,孤 寂 和 病 痛
时时缠绕着他。第二年 的春天 ,当他想起和乔治 ・ 桑一起生 活的这些 年 ,深有感触,便写下了这首既抒情又充满幻想 的精美之作 。
圆舞 曲是 源 自德 国南 部和 奥地 利北 部 的一 些三 拍子 的 民间 舞 曲,如 :兰德勒 舞、旋转 舞、德国舞等 ,引入城市 后逐渐演变成 了

二 、音乐特点
剧 烈 动 荡 , 更 以 爱 国 主 义 思 想 为 核 心 , 常 围 绕 祖 国 沦 亡 , 充 满 悲
《 升c 小调 圆舞 曲》是 肖邦 圆舞 曲作 品中比较特殊 的一首 ,是 典
型 的 圆 舞 曲 形 式 的抒 情 诗 。 肖 邦 在 写 作 中 ,特 别 注 重 钢 琴 作 品 的 旋
激情 、富有诗意 、具有鲜 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个性 。在其众 多的作 品中,《 升c 小调圆舞曲》是 极具代表性 的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 品
之一 。本文 以该作 品为例,就其创作 背景、 曲式 结构 、旋律 、调性 、和声及其演 奏技巧 、练 习要点展开分析 ,希 望 对钢琴学 习者在该作 品的理解 、演奏和处理上有所帮助 。 关键词 : 肖邦 ;《 升c 小调圆舞曲》; 曲式结构 ;音乐特 点:演 奏技 巧
又 开 辟 了 浪 漫 主 义 音 乐 的新 天 地 ,可 以 说 是 空 前 绝 后 的 。 肖邦 的 圆
B 主题 ( 3 3 — 6 4 小节 ) , 从 八度 大跳开始 ,采用下行二度 的模进 手 法 ,展开一段 急速的波浪 式的激动旋律 ,似 内心情 绪起起落 落,激 动和 快速流 畅中不乏有着 淡淡 的一 丝喜悦之情 ,但 不断下行 的模进 却一改 以往 的华丽色彩 ,反而使音 乐显得软弱而 没有生气 ,这又增 添了 肖邦 的浓浓 悲伤之 情。 第二段 :乐 曲转到 降D 大调 ,出现一段抒情 的慢板 乐段 ( 6 5 — 9 6 小节 ) 。 旋律静谧柔和 ,具有浓郁的令人心醉 的气 息。这一部分节奏 稍 自由,上 声部主旋律 单纯清澈 ,是 肖邦 内心的独 白,宽阔的音域 和上行大跳 充满 了内心的矛盾和感 慨,旋律婉 转深情又好似 充满对
( 一 ) 曲式 结 构 该 曲采 用 带 再 现 和 回 旋 曲式 的 三 段 体 结 构 :( A + B ) + ( C + B ) + ( A + B ) 第 一 段 : 由两 大 主 题 组 成 。
以往 幸 福 生 活 的 回忆 。 这 段 旋 律 虽 然 转 入 大 调 , 但 只在 一 瞬 间 让 忧 郁 的 情 绪 明 朗 了一 些 ,继 而 很 快 又 回到 B 段 ( 9 7 — 1 2 7 d , 节 )急 速 旋 转 的升c 小调 ,再 次 出现 忧 郁 的气 氛 。 第三段 : ( 1 2 8 — 1 9 2 d , 节) 再现第一部分 。 ( 二 )旋 律 特 点
民族解 放思想和 文学 中的浪 漫主义运 动的影响 ,表 现为充满青 春活 力 ,纤 小细 微 的抒 情性 小 品,没 有矛 盾冲 突 ,无所 忧 虑 的欢 乐情 绪 ,富于浪漫主义 的幻想 ,如 《 e 小调夜 曲》、《 莫扎特主题变奏 曲》 等 ;起 义失败后 ,精神上 受到沉重打 击, 民族 的悲剧在他 的心灵 中
I 月 、
探索
浅 析 肖邦 升 c p b调 圆舞 曲 的艺 术 特 点 及 演 奏 技 巧
高 望
(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 专科 学校,四川 江 油 6 2 1 7 0 9 )
摘 要: 肖邦是1 9 世纪波兰著名的作 曲家 、钢琴家 ,被誉 为音乐史上最富有诗意的 “ 钢琴诗人 ” 。 他 的钢琴作 品,充满
律美 ,富于歌唱性 。该 曲中出现了各式各样 的旋律进 行:叹息式 音
调 的旋 律 、 带 装 饰 音 的 旋 律 、 半 音 音 阶 式 旋 律 、密 集 的 、 连 续 的 八
分音符 下行级进旋律 、开 阔的大跳的旋律 、滑奏 、经 过句…… ,这
些 旋 律 在 钢 琴 上 轻 盈 优 雅 的歌 唱 ,使 钢 琴 作 品 声 乐 化 , 使 音 乐抒 情 化 ,极 大 的 增 强 了钢 琴 音 乐 的表 现 力 。 ( 三 )节 奏 特 点
肖 邦 是 十 九 世 纪 欧 洲 音 乐 史 上 最 著 名 的 浪 漫 派 作 曲 家 和 钢 琴
眷 恋 、 回忆 、无 奈 和 幻 想 。
家 , 自幼受 到 良好 的家庭音乐启 蒙教育 ,很小就表现 出钢琴演奏和 创 作 的不寻 常才 能 ,被 人们 誉为 “ 第 二个莫 扎特 ”。 他 一生 创作 了 大量 的钢 琴作品 ,涉 及的体裁广 、数量 多,充满着诗 一般 的浪漫气 息 ,又被誉为 “ 钢 琴抒情诗人 ” 。 肖邦 的音 乐,具有浓郁 的波兰 民族 风格和独特 个性 。在 创作 中,他 善于发掘 钢琴 的内在 表现力 ,不受 传 统 的束 缚 ,大胆 突破传统 并创 新 ,既继 承 了古典 音乐的传统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