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余热利用
冷再生原理

冷再生原理
冷再生原理是指在内燃机中利用废气余热加热进气的一种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减少废气排放,从而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冷再生原理的实现需要利用再生器,再生器是一种热交换器,通常安装在内燃
机的进气道中。
再生器的作用是利用废气中的余热,将进气加热,提高进气温度,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再生器通常由金属或陶瓷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冷再生原理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废气从内燃机的排气道中排出,其中含有
大量的热能。
再生器将这部分热能吸收,并传递给进气,使进气温度升高。
当进气温度升高后,燃料在进气中的混合效果更好,燃烧更充分,从而提高了内燃机的热效率。
冷再生原理的应用可以使内燃机在相同工况下提高功率输出,减少燃料消耗,
降低排放污染。
这对于汽车、船舶、发电机等内燃机设备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对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冷再生原理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冷再生原理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再生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需要不断
改进,以提高其耐高温性能和传热效率。
其次,再生器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内燃机的工作条件和空间限制,以确保其稳定可靠地工作。
此外,再生器的控制系统也需要精密调节,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进气温度变化。
总的来说,冷再生原理作为一种能源节约和环保的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应用
前景。
随着材料科学、热工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冷再生原理将会在内燃机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让你秒懂余热回收利用

让你秒懂余热回收利用
余热的直接利用有以下途径:
1、预热空气或给水
利用高温烟道排气,通过高温换热器来加热进入锅炉和工业窑炉的空气,可提高燃烧效率,节约燃料。
2、干燥物料
利用各种生产过程中的排气来干燥材料和部件。
例如,陶瓷厂的泥胚、冶炼厂的矿料等。
3、生产热水和蒸汽
利用中低温的余热来生产热水和低压蒸汽,供生产工艺或生活需要。
热管式气-液式热管换热器
热管式余热热水器,能合理的将排放的高温废气进行余热回收,给水加热产生热水,根据需为生产或者生活供应热水。
热管式余热热水器采用高效的热管,换热速度快,效率高。
针对燃烧重油、煤等含硫量高的烟气余热回收时,突出了其明显排放烟温控制优势。
采用不同级别的热管启动温度,确保端排烟温度不低于露点温度,有效的避免酸露腐蚀问题。
自动控制补水。
热管式气-气式热管换热
热管换热器以超导热管为核心传热元件,高温烟气冲刷热管吸热端,使热管中工质蒸发成气体向冷却端流动,在冷却端冷凝放热,把空气加热。
热空气经管道为锅炉补风。
冷、热流体都在热管管外流过,两侧都可以用翅片强化,传热效率高,体积紧凑,压力降小,阻力损失小,从而节约了鼓风机和引风机的动力消耗。
热管的热侧(烟气侧)和冷侧(空气侧)是使用隔板分隔开的,热管和隔板之间有可靠的密封。
因此空气和烟气之间泄露的可能性很小,从整体结构上减少了漏风可能。
发动机废气余热利用技术的对比分析

r c vey y tm.T se he t r fie ai n tc oo y a d wa t a l crcpo r e r t n t c o o y e o r s se o wa t a erg r to e h lg n n se he t ee ti— we g ne ai e h l g o n p r me e sa dt ec a a trs c f h y tm r o a e e p c ie y Ac o dngt i so t c n lg a a t r h c eit so t es e a ec mp dr s e t l. c r i ot knd f e h o o y i a n h r i s r v wo n c mmo r b e p tfr r ek yt c noo iso sehe t e o ey o n p o lm, u o wa dt e h l g e f h e wa t a c v . r r Ke wo d : En i e; W a t a e o e y; W a t a x ha e ; Ra i ec ce y r s gn sehe tr c v r sehe te c ng r nk n y l
发动机排气余热利用

发动机排气余热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的利用方式有多种。
首先,可以将废气余热通过热交换器转化为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气轮机工作,带动发电机发电。
这种方式利用了废气的余热,实现了热能到电能的转化。
其次,还可以将废气余热通过温差发电的方式进行利用。
这种方式利用了温差发电的原理,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不过,这种方式的使用率较低,且能量转换效率也较低。
另外,还可以通过回收钢铁、水泥、石化等企业排放的废气和烟气中的中低温废蒸汽、烟气,将这些废气余热转化为电能。
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有利于节能减排。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发动机废气余热进行回收,通过换热设备将废气的余热转换成其他介质所需的热量,例如获取蒸汽、热水等,以供日常生活需求或采暖等用途。
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将废气余热转化为有用热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圆网式烘干机废气余热循环利用的探讨

a n全 ri , 压 7 7 a 功率 7 5k , 0P , . W 流量 2 2 7m3h 实 0 3 / ,
际使 用为 5 % ~6 %。 0 0 5 2 2 计 算( 产 量按 7 0k / 算 ) .. 布 0 gh计 5 2 2 1 蒸 发水 量 . .. w水 总 t ( ̄ ∞ J c o Ⅲ)
烘房 温 度 :0 ~1 0 1 0 8 ℃
由此 , 废气 全热
Q仝 热=Q艟 热+l : 热=2 0 7 9 k/ ) 9 6 1 (Jh
排气 风 机 : 号 4—7 o C, 速 n=1 0 / 型 2 8 转 N 00 r
当设备 正 常运 转 时 , 由于补 气温 度升 高 , 温差 减 小, 显热 可 忽 略不计 。故 Q =Q潜 热=2 6 6 5 k / ) 3 9 3 (Jh
Q' I 体 p口 t : 秘 cA
式 中 G 为 回潮率 , ∞ 为 出的布产 量 ( gh 。 k / )
5 2 2 2 废气 热量 计算 .. .
=7 1 . 6 3 4×1 1 4×0 2 ×7 / .3 .7 . 4 00 2 9 =6 8 8 ( Jh 2 2 7 k/ ) 其中 , _ 体 Lf 积为 9 ℃ 时 的 = 空 气 的体 积 流 量 : 7 1 =
=7 4 2 4×( .4+0 4 02 .7×0 0 3 .1 )
6 经 济 分 析
按 布产 量 7 0k / 计 算 为 例 , 准 煤 的热 量 为 0 g h 标 2 1 7k /g 一年 按 8 0 9 6 Jk , 0 0 h工 作 , 入 窄 气 获 得 的 补 6 8 8 Jh热量转 换 为效 率 7 %锅 炉 所 消耗 的标 2 2 7k / 0 准煤 :
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技术

1.余热制冷技术
汽车空调制冷技术主要有吸收式和吸附式两种。 吸收式制冷采用液态工质,COP值较大。缺陷是构造 复杂、造价高,不合用于颠簸、运动状态旳汽车。 吸附式制冷采用固态工质制冷,构造简朴、造价低, 合用于颠簸、运动状态旳汽车。缺陷是COP值较低。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背景简介
调查研究表白,汽车发动机动力输出功率只占燃 油燃烧总热量旳30%-45%(柴油机)或20%-30%(汽油机)。 以余热形式排出车外旳能量占燃烧总能量旳55%70%(柴油机)或80%-70%(汽油机)。
表1 发动机热平衡表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汇报提纲
1. 背景简介 2. 有关技术 3. 效益分析 4.结论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余热利用技术
国内外汽车余热利用旳技术,从热源来看,有利 用发动机冷却水余热和利用排气余热两种,从用途上 来看,有制冷空调、发电、采暖、改良燃料、涡轮增 压、室内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等方式。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1.余热制冷技术
汽车空调中,占统治地位旳是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 轿车空调一般要消耗8-12%旳发动机动力,增长油耗, 加大排放;另一方面易引起水箱过热,影响轿车动力性。 为处理舒适性与制冷功耗之间旳矛盾,回收和利用发 动机排气余热驱动汽车空调制冷,是理想旳节能方案。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3.余热制氢技术
氢燃料在汽车发动机上旳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氢燃料难以直接随车储存是主要制约原因。以甲醇 替代氢气随车携带,并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将甲醇 裂解为氢,将裂解旳氢直接燃烧或者与汽油混合作 为发动机燃料,很好地处理了氢燃料在汽车发动机 上旳储存、携带,使氢燃料在汽车发动机上旳推广 应用成为可能。
涂装烘干炉废气余热回收利用

涂装烘干炉废气余热回收利用摘要:汽车生产过程中,涂装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涂装环节通常会使用到烘干设备,而烘干系统大多会使用焚烧炉加热的方式,经过加热以后,产生200℃左右的废气,如果将这些废气直接排放到车间外,就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浪费,同时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极大的污染。
因此,在本文中首先简单介绍了汽车涂装废气的主要来源,然后提出了几点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汽车生产环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涂装烘干炉;废气;余热回收中图分类号:TQ639 文献标识码:A引言作为汽车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汽车涂装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废气焚烧的方式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处理,然后再将经过处理后的废气应用到烘干炉加热中,在经过多次的换热以后,将这些废气逐步排放到空气中,但是这时排放出的废气温度仍然较高,其中所蕴含的热量可以具备重复利用的价值,我们将这一部分具备利用价值的废气称之为烘干炉余热。
如果能将这一部分余热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也必然能够有效提升涂装系统的节能效果。
1 涂装废气来源汽车涂装过程中废气的主要来源包括烘干炉废气、喷漆室废气以及晾干间废气,在本文中主要针对烘干炉产生的废气进行研究和分析。
汽车涂装过程中,所使用的烘干炉主要包含电泳烘干炉、PVC烘干炉、中涂烘干炉、面漆烘干炉以及闪干烘干炉,烘干炉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指燃料和涂料系统中所产生的废气,在这其中涂料系统中所产生的废气大多数为面漆中所包含的溶剂成分、电泳漆膜、增塑剂、热分解生成物以及化学反应生成物等等,燃料系统所排放的废气大多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一般为天然气燃烧废气。
在汽车涂装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大部分来自于溶剂型涂料,其主要包含稀释剂、有机溶剂、平流剂等,在成膜的过程中所挥发出的有机物。
目前针对汽车涂装过程中所使用的涂料在烘干中产生的废气会选择以下两种处理措施:第一,进行催化燃烧,第二进行直接焚烧。
催化燃烧主要就是利用更加高效的催化剂,将废气中所包含的有机溶剂蒸汽进行氧化焚烧,由此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将废气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逐渐去除,通常涂料中所产生的废气大部分成分都是有机溶剂,其中还包含催化剂中的颜料、树脂以及可塑剂等等,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处理,由于催化剂的寿命很难控制,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大管控力度。
科技成果——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工艺技术

科技成果——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工艺技术适用范围钢铁行业烧结行业现状截止2014年,我国大中型烧结机共约600台,年产烧结矿约8亿t,烧结工序的平均能耗为55kgce/t。
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可节省烧结能耗5%以上,减少烧结CO2排放以及废气排放总量20%以上。
从2012年起,宝钢、宁波钢铁、沙钢等烧结机废气循环改造工程已陆续建成投运。
成果简介1、技术原理烧结低温废气自烧结支管风箱/环冷机排出后,再次被引入、通过烧结料层时,因热交换和烧结料层的自动蓄热作用,可以将其中的低温显热供给烧结混合料,与此同时热废气中的二噁英、PAHs、VOC 等有机污染物在通过烧结料层中高达1200℃以上的烧结带时被激烈分解,NOx在通过高温烧结带时亦能够通过热分解被部分破坏,尽管二噁英、PAHs、VOC等有机污染物在烧结预热带又可能重新合成,但废气循环烧结仍然可以显著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并大幅度削减废气排放总量。
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可以富集SO2,提高脱硫效率,并使NOx被降解、二噁英在高温下热解、粉尘被吸附并滞留于料层,减少排入大气的烟气量,降低废气净化装置及运行成本,并提高已有烧结机的产能。
2、关键技术(1)烧结低温余热利用、废气减量、污染物同步脱除的方法、工艺和装置;(2)循环烧结系统在线控制技术包括循环烟温和氧含量调控、烟道防结露、循环风箱组合优化、循环烧结工艺与主工艺衔接等技术;(3)循环烧结过程仿真模型包括烧结终点温度控制、风氧平衡、烧结质量预报与控制、循环烧结传热、节煤量实计、管路优化等子模型;(4)循环烧结条件下配矿结构优化和提产增效技术包括提高废气循环烧结利用系数及烧结矿转鼓强度的方法,提高烧结铁精矿用量和生产率的矿料使用方法等。
4、工艺流程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工艺流程图主要技术指标1、烧结工艺节能5%以上;2、烟气总量减排20%以上。
技术水平本技术已申请30余项相关专利,目前已授权10项。
2014年11月,在宁钢循环烧结示范工程作为首批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工程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工程验收组的项目验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吸附式制冷 1.1.3 喷射式制冷Βιβλιοθήκη 1.2 发动机的余热发电技术
1.2.1 半导体温差发电
1.2.2 涡轮发电
1.2.3 郎肯循环余热发电技术
2、余热利用系统对比分析
3、展望
(1)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余热利用技 术的应用将会在各种车辆中得到普及。如:汽车室内温 度、座椅的加热和通风、车载冰箱、后视镜加热等。
如果能有效的回收部分排气的能量使之转化为有用功, 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整车的综合 性能。
1、废气余热利用现状
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废气涡轮增 压、采暖、废气再循环、改良燃料、余热制冷、余热 发电等方式。目前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和废气再循环技 术相对比较成熟,采暖技术只在冬季能被有效利用, 用来改善车辆的舒适度和提高汽车的冷启动性能对排 气热量利用不充分,而改良燃料只对固定的液体燃料 有催化转换的作用,用途较为单一。虽然余热制冷和 余热发电技术尚不成熟,但能满足全天候和全工况的 使用条件。
(2)余热利用技术有望利用在发电机的保温上,来解 决寒冷地区汽车冷启动的问题。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和 排放性。
(3)将温差发电技术与热管技术相结合,能进一步的 减少热量的损失,是冷热端产生较大的温差,提高热点 转换效率。能促进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发动机废气余热利用技的 对比分析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很快,年均 增长率为10%-13%。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 增加,石油消费量急剧增加。在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石油 燃料内燃料作为动力的汽车之前,提高内燃机的效率是减 少石油消耗、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废热是一种未被 充分开发利用的能源,将废热充分的转化为可供自由使用 的电能是未来最为有效的利用方式。研究表明排气能量品 质较高,有效回收利用这部分能量,对于降低汽车能源消 耗、降低CO2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若将废热充分转化为 电能可减少CO2排放3%-7%,而在典型的运行工况下能减少 排放5%-10%。
从余热制冷和余热发电技术的原理和结构方面进行 比较,分析评价两种余热利用方式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1.1 发动机的余热制冷技术
通过回收发动机废气的余热作为能量源来驱动汽 车制冷系统,实现汽车的制冷来改善汽车的舒适程度 是理想的节能途径。目前已经提出的制冷方式主要有 三种:吸收式、吸附式、喷射式。
1.1.1 吸收式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