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图法第五版分类体系与分类规则

合集下载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医药、卫生类目的合理性探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医药、卫生类目的合理性探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医药、卫生类目的合理性探讨杨旭闽【摘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医药、卫生类目更强调立类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医药类文献迅速增长的要求,但其仍然存在着部分新增类目及类目注释不科学、细分类目列举不全、类目划分概念性错误、相似类目设置不一致、交替类目设置过于简略等问题,应当在下一次修订时进一步更正及完善.【期刊名称】《图书馆建设》【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医药卫生;类目设置【作者】杨旭闽【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 350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4.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于2010年9月出版,其中医药、卫生大类虽然不是此次修订重点,但较之《中图法》(第4版)在类目实用性和科学性方面都有所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受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干扰和制约,本次修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包括旧有类目设置问题仍然存在、新增类目不合理等),这些均对编目员的分编、典藏工作及读者检索产生了负面影响。

1.1 对“R2-4 中医学教育与普及”类目的质疑“R2-4 中医学教育与普及”类目为《中图法》(第5版)的新增类目,类下注释“医古文教学用书入此”[1]387。

然而,“教育与普及”只是一个泛概念。

与教学相关的教育类文献包括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大纲、习题集等;普及类文献则在于知识的大众化推广,包括通俗读物、科普读物等。

仅以一个类号涵盖以上所有文献既不合理也不科学,会导致“R2-4 中医学教育与普及”类目下文献组织无序化。

实际上,作为《中图法》的重要通用复分表之一的“总论复分表”,已概括了主表所有类目的共同属性和共同特征。

通过总论复分表与主表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对所有文献特征的多维标引。

以“-4教育与普及”类目为例,《中国法》(第5版)共设置了“-40教育组织、学校”、“-4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42教学法、教学参考书”等9个子类目[1]992,涵盖了教育与普及类文献所有的特征类型,适用于包括中医药在内所有学科文献的标引,而且长期以来使用的实际效果表明了设置的合理有效性。

《中图法》第五版使用说明

《中图法》第五版使用说明
例如:《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3》 分类标引:F249.2-66。不能配号为F249.2-66-54或 F249.2-54
▪ 本表中“[-7]文献检索工具”是 Z88/89的交替类目,各单位可以结 合具体情况,决定启用与否,但专 书的索引可直接用此号复分。
例如:《周易索引》:B221-7
世界地区表使用要点
▪ 本分类法中的专类复分表往往与有关通 用复分表结合使用,复分时应依据类目 规定的使用范围和次序进行复分。
F757.129可以表示为美国对外贸易史
▪ 部分专类复分表中的子目,还采取了仿 内部子目分、仿有关主表类目分的手段, 使用时应注意有关规定。
▪ F753/757 各国对外贸易史 世界地区表分,再依下表分
TU742〈114〉
TU7 建筑施工
TU74
施工技术
TU742
冬季施工
TU743
雨季施工
专类复分表
▪ 专类复分表是编列于主表有关类中或 通用复分表中,专供特定类目细分使 用的复分表。
▪ 使用要点:只限于在类目注释规定的 范围内使用。依附于主类号,不能单 独使用。使用时将专类复分号按有关 类目注释说明加在主类号之后。
《明一统志》入K290.48,不能给号为 K290.448
K29 K290 K290.1/.7
K291/297
地方史志 方志学 各代总志 依中国时代表分 各省、市区史志 依中国地区表分
▪ 除人物传记和跨两个时代的作家作品 集外,凡文献内容涉及两个时代时, 应归入前一个时代;凡涉及三个以上 时代时,应以其概括时代号码复分
▪ 主表、专类复分表、总论复分表中 的类目,凡注明“主依世界地区表 分”者,均可使用本表复分,将有 关复分号码加在主类号之后即可。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计算机类目分类体系与编码问题探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计算机类目分类体系与编码问题探讨

0 引言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已趋于成熟。

然而,作为文献分类的工具——《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在计算机类目的组织上却存在着学科体系不完整、类目关系混乱、类目名称不规范、类目注释不当等问题,在分类号编制上也未能遵循层累制的编码原理和总论复分表的使用规则,有损《中图法》的权威性。

《中图法》(第5版)计算机类目对应的分类号是“TP3”。

目前,关于计算机类目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个别类目(内容)的研究[1-3],对于计算机类目的分类体系及其编码问题(属于分类学专业问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因此,为了提高计算机类目的设置水平和编码方法的规范化,有必要对计算机类目的分类体系和编码问题进行探讨,以维护《中图法》的权威性。

1 《中图法》(第5版)“TP 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类目存在的问题1.1 分类体系方面1.1.1 系统性差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贮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部件组成。

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应用软件又包括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

其中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程序系统等[4]。

《中图法》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次序组织类目。

然而,《中图法》(第5版)设置的计算机四级类目如下:TP30一般性问题—TP31计算机软件—TP32一般计算器和摘 要 《中图法》(第5版)计算机类目存在学科体系不完整、类目关系混乱、类目名称不规范、类目注释不当、编码错误等问题。

本研究参照《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2009)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对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产业的分类方法,依据计算机科学的体系结构和应用问题,从宏观上作了重新组织,措施得当,逻辑性强,有利于提高类目的实用性。

关键词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5版) 计算机类目 分类体系 编码方法分类号 G254.122DOI 10.16810/ki.1672-514X.2021.02.007符银莲Fu YinlianDiscussion on the Coding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omputer Category in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5th Edition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complete subject system, confusion of category relations, nonstandard category name, improper category annotation, wrong coding in the computer category in the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5th Edition).The paper reorganizes the computer categoryfrom the macro level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computer industry in subject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table (GB/T13745-2009) and national economic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B/T4754-2017) and based on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with proper measures and strong logicali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racticability of computer category.Keywords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5th Edition). Computer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Coding method.《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计算机类目分类体系与编码问题探讨计算机—TP33电子数字计算机—TP34电子模拟计算机—TP35混合电子计算机—TP36微型计算机—TP37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TP38其他计算机—TP39计算机的应用,即按照计算机总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类型—计算机应用的四分法组织类目,其中计算机软件也没有按照其构成体系组织类目;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应用技术[5],应属于计算机应用,而不是计算机类型。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研究综述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研究综述

就 该 领域 2012—2017年产 生 的相关 研 究成 果进 行 认 了 5版 的九 大 特 点 ]。赵 需 要详 细 阐述 了 图 书馆 学
真梳理和综 述 ,以期发现 《中图法》(第 5版)所存在 与情 报 学 的学 术 史 分 期 、融 合 印 迹 、融 合 机 理 及 未
的主 要 问题 ,并 结 合 实 际提 出个 人 对 相关 问题 的看 来 的融 合 之 势 ,将 G25的类 目名 称 改 为 “图 书 馆 事
[关键词】《中图法》(第5版 ) 分类法研 究 类 目设置 『分 类 号]G254.122
1蜡

从 2010年 9月 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 《中图法》(第 4版 )的类 目体系滞后问题 ;类 目概念 下 简称 《中 图法》)(第 5版 )经 过 七年 多 的实 践检 验 , 注 释 与 归类 模 糊 问题 ;类 级 深度 控 制 问 题及 类 目规
陈琳 .基 于知 识 图谱 的 国 内智 慧 图 书馆 研 究 现
(8):88—92.
状 分析 [J].济 宁学 院学报 ,2017(5):108—115. 王 迪.基 于 CiteSpace的 国 内智 慧 图 书馆 环 境 下 的 智 慧服 务 研 究 『J].农 业 图 书 情 报 学 刊 ,
张 妮 ,王婧 媛 .基 于 CiteSpace的 知 识 图谱 国 内
讨 会 会 议 综 述 [J].图 书情 报 工作 ,2017(13):
外 研 究 热 点 分 析 与趋 势 展 望 IJI_情 报 资 料 工
140-144.
作 ,2017(3):33—41.
[21] 王世 伟.略 论 智 慧 图 书馆 的 五 大 关 系[J】.图 书

中图法第五版课件(曹玉强)

中图法第五版课件(曹玉强)
• 类目涵义受上位类的限定。 因为下位类是由上位类直接区分出来的,所以,下 位类的类名只表达它区别于其他同位类的最本质的 特征就行了。有时还需要通过上级类才能判断类目 的涵义。
类目涵义受上位类的限定
• K313 日本 K313.0 通史 K313.8 民族史志 K313.9 地方史志 • K516 德国 K516.0 通史 K516.8 民族史志 K516.9 地方史志
级关系。 • 注释和参照(类目注释):对类目的含义及内 容范围、分类方法、与其他类目的关系等 进行说明。
《中图法》的结构
• S27 农田水利
农业水利化,农田水利的规划、设计、测量、 计划等入此。总论农业测量入S29。参见TV。
• S27为三级类目 • Q94 植物学
古植物学入Q914。依总论复分表分。
• Q94为二级类目。
《中图法》的编制理论与编制技术
• 类目的划分与排列
– 类目划分时力求全面,使由一个上位类划分出 来的一组下位类的外延之和等于上位类的外延, 以保证类列的完整。 – 在同一划分阶段中,多数类目使用同一分类标 准划分,而个别类目采用其他分类标准划分, 并排列在类列之后,也是常用的一种划分方法。
蜈蚣、地鳖等入此。 姬蜂、金小蜂、小赤眼蜂入S476.3。
《中图法》标记符号的编制与使用
• 标记符号
标记符号也称分类号,是类目的代号。
– 基本标记符号
• 《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 合制标记符号。 • “字母标记法”,即在类目的最后区分阶段(不含仿 分、复分的类目),再使用字母标记其下位类目。 TP312; TP311.138
– 用总论性类目、“一般性问题”判断专论性类 目涵义。 – 用专论复分表判断专论性类目的内容范围。 – 通过已展开的类目来判断未展开类目的内容范 围。 – 有时还可以通过外延比较宽的类目判断外延比 较窄的类目的涵义。

《中图法(第五版)》

《中图法(第五版)》

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发行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图书馆:
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已在近期正式出版。

按图书馆专业工作要求,各校图书馆自2011年开始使用《中图法(第五版)》的分类体系,同时停止使用《中图法(第4版)》,并完成第五版相关调整类目的重新归类给号工作。

现根据工作安排,开始组织《中图法(第五版)》的发行征订及相关的培训指导,各校图书馆可按馆所规模及分类工作实际需要,配置《中图法(第五版)》1至3册(已订购的学校可电话说明),订购的《中图法(第五版)》按规定列入图书经费,并提供专业人员使用。

请于12月11日将征订单盖章后寄回区教师进修学院图书馆教研室。

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图书馆
2010年12月2日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征订单回执
订购学校(盖章):
订购人:2010年12月10日。

《中图法》第五版及《中分表》Web版培训

《中图法》第五版及《中分表》Web版培训
例1:2002#$a德性与民主$e与现代新儒家 谈政治哲学$f吴圣正著
6060#$a政治哲学$x新儒家$z现代 690##$aD0-02 政治哲学 690##$aB261 二十世纪哲学 x
五四运动以后现代哲学家的哲学专著,均分入有关各 类。
例5:2001#$a全球公民社会与民族国家$f赵可金著
330##$a“全球公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正在改变人们对 国家及相关概念(主权、公民身份和民主)的认同,从而推动 了传统国家理论的转型。
例1:2001#$a基于GIS的数量方法与应用
本书是GIS和计量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各种应用的集中演示。
690##$aC39
6060#$a地理信息系统$x应用$x社会科学
例2:2001#$a社工給你的苦中一点甜$f香港家庭福 利会编著
本书收录香港特区25个社会工作专业辅导个案故事
690##$aD676.588 ;690##$aI253.7 6060#$a社会个案工作$y香港
例2:2001#$a德国古典哲学新探
690##$aB516.3
6060#$a德国古典哲学$x研究
例3:2001#$a苏联哲学70年
690##$aB512.5
6060#$a哲学史$y苏联$z现代
例4:人生的思辨:现代西方人生哲学述评/路沙舟, 王宇编著
690##$aB821.219.56 6060#$a人生哲学$x评论$y西方国家$z现代
论述法学和各种法的理论的文献分入 D90/91有关类目;各国法律分入D92/97 有关类目;国际法分入D99有关类目。法 学理论和国际法的文献选择相对应的专 指主题词,采用“法学\方面”的组配标 引模式;各国法律、法规、条例采用 “法律\方面\空间\时间”的组配标引模 式。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图形图像处理类图书分类研究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图形图像处理类图书分类研究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图形图像处理类图书分类研究吕静平【摘要】The category of "TP391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as some improvements in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5th edition),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classification questions of books about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such as the category of "TP391.41 graphics and image identification" couldn't accurately reflect the content of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Therefore,the revision of CLC(5th edition) should add a new category of "TP391.5 computer graphics and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in order to cover books about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5版)完善了"TP391信息处理"类目的设置,但在图形图像处理类图书的分类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TP391.41图形图像识别"类目已不能准确反映"图形图像处理"的内容。

因此,《中图法》(第5版)在修订时应新建"TP391.5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类目,以涵盖图形图像处理类图书。

【期刊名称】《图书馆建设》【年(卷),期】2012(000)008【总页数】3页(P37-38,43)【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TP391类目;图形图像处理;编目【作者】吕静平【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4.2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于2010年9月出版,其修订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科与知识体系“吐故纳新”的特点,使编目人员更易操作,但仍未臻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CLC、CCT的日常更新维护
2.1版本更新频率:8-9年/版:75年;80年;90年;99年 5年准备,94年;2005年。2010年。 2.2日常更新:
1)《中图法》修订简报;2)《国家图书馆学刊》“中图法修订”栏 目 解决来源于分类实践中的问题,总计4版增删改勘误类目100多个。
3)2000开始建《中图法》网站“修订增订勘误”专栏: / 4)2006年网络在线咨询服务,修订试用信息→修订正式发布(36月) 5)Web版:实时更新 6)电子版光盘升级
《中图法》从2007年10月起,着手其修订工作。利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调研,分析了无文献保障和文献 过于集中的类目编列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各类体系 与学科领域发展的滞后性问题,分析了国外主要分 类法修订的特点、技术、主要类目的变化以及网络 应用的方法和实践。 1.指导思想: (1)以知识、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献出版的实际 情况为基础,将科学性、实用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强调分类法的实用性和工具性。以文献生产、文献 分类、文献用户、检索环境的实际状况和需求为基 础进行修订。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初版 两卷六分册:

第一卷:“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包含了《中图法》、 《资料法》所有类目和对应的叙词款目、对应的注释。


一个体系分类表型的主题词范畴索引。
第二卷:“主题词-分类号对应表”从主题词到分类号,从 标题到分类号的对照索引体系。按其字顺排列,其后列出对 应的分类号。主题词款目结构与《汉表》大体相同。
2.3类目概念与命名问题
(1)类目概念过时、类名陈旧、类名限定过窄、 缺乏容纳性问题; F241 劳动力(劳动力与人力资源) (2)通俗化的、生活化的、娱乐性的、非学术 或学科属性不强的主题内容,时效性很强, 其类名通俗化问题; TS941.12服装心理学、服装社会学(服饰文 化) 《中图法》在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生活、 历史、娱乐等方面的类目设置多为传统学科 划分及学术化的类名。
2.4类级深度控制问题

作为文献信息分类法,与知识分类不完全相同,类 目划分深度不强求完全平衡,类目设置需有文献信 息保障,否则影响分类浏览与分类检索及一站式导 航。


2.5类目规范化问题
同主题类名的规范化;同性质类目划分标准规范化; 类目描述的结构化;相关参见的规范化。
三.《中图法》第五版修订概况及特点
一.《中图法》的发展概况
1.《中图法》的历史及网络环境下的发展
是我国图书馆界共同努力、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分类 法的编制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部目前广 为使用的综合性分类法。
(1)1975-1999:
第一版-第四版、《中国分类主题词表》(1994)
(2)2000-2010:网络环境下的发展
第四版的电子版;《中分表》电子版;Web版;第五版

《中图法》网络环境下的发展
需求因素: 各用户层次需求;标引、检索(分类目录)、知识学习等功能;
社会化、通俗化、多语种化;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需求;跨库检索、跨资源检索,
知识挖掘
资源形式、资源内容的变化需求;各介质资源,各主题单元,
网络资源
知识组织系统发展因素:KOS/NKOS
知识组织系统呈现出多类型、多结构、多元化形式的发展趋势, 如主要用于文献组织和人工或机助方式构建的分类表、标题表、 主题规范文档、叙词表等,主要用于网络或数字化信息组织和半 自动、自动化方式构建的本体(Ontology)、大众分类法 (Folksonomy)等,主要用于资源整合和可视化服务的主题网关 (Subject Information Gateway)、概念地图(Concept Map) 等。
2.《中图法》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历史遗留问题

《中图法》编制的思想性原则与科学性、实用 性原则产生了矛盾,基本部类的设置和部分类 目体系的划分标准与现实的学科体系、文献信 息资源内容属性有冲突。
如A类的设置已影响到《中图法》在港澳台地区和一些不具备 特藏性质的信息组织机构的推广使用; 再如在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等类以“„主义”、 资产阶级”、“农民起义”等主观性很强的内容特征作为类 目划分标准或类目设置,在现实文献分类中已基本没有意义 。 C08、N08、-08
1.3周期性
依据分类法编制原则即“与知识发展保持同 步原则”,按国际分类法修订惯例,换版修订周 期一般为6-7年,同时还配有每季的网络版,每 月定期发布增补公报、更新信息等。《中图法》 日常维护技术和机制还不够成熟,第四版的修订 周期已延时,所以必须加快修订的步伐,以满足 用户的使用需要。
1.4紧迫性
1.2应用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分类法的应用方式、应用 环境、应用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网络环 境下、国外分类法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分类法已 不再是以图书馆分类排架为主要功能的分类工具, 它已成为分类检索、知识组织、学科信息门户、最 终用户的使用工具,分类检索的使用方法也不仅仅 停留在类号的唯一检索途径的使用方法上。因此, 《中图法》第五版的类目体系必须考虑网络技术的 应用形式和检索系统的应用方法,这已成为修订 的 必然。

一部主题词型的《中图法》类目相关索引。
CCT于1996年荣获由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五部门联合颁发的"国家优 秀科技信息成果"二等奖。于1999年10月又荣获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二等奖。



《中图法》第四版
1996年分工修订-1999年出版。 《中图法》第四版合并用于类分资料的类目 ,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 区分,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简称不变。 《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 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 ,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 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5)为图书馆业界提供CCT第二版和数据实时 更新服务,利用其网络更新系统、检索词统计 系统和评注系统可实时更新CCT的数据,缩短 CCT维护修订周期,在CCT第二版基础上Web 版已增补7000多条学科主题、个人名称、地理 名称、机构名称等概念款目,并更新了所有数 据的关系系统。 6)其他特殊服务等。 详细内容见“《中国分类主题词表》Web 版首页使用说明
1.1适用性
根据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特点,第三产业迅速发 展,有关交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生产和生活 服务业(包括金融、房地产、公共设施、娱乐业等 )、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服务业、社会 福利业、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管理部门等方面内容 的文献大量涌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及类型 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中图法》第四版所包罗的知 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已经与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有较 大差距,一些类目必须彻底修订,才能解决知识结 构、类目体系的问题。






· 电视文化 · 安全文化 · 服饰文化 · 会计文化 · 家庭文化 · 居住文化 · 旅游文化 · 企业文化 · 商业文化 · · 广告文化 · · 市场文化 · · 消费文化





· 摄影文化 · 审美文化 · 体育文化 · 图书馆文化 · 校园文化 · 医院文化 · 音乐文化 · 政治文化 · 组织文化 · 傩文化 · 电影文化



•2.2类目体系滞后问题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人 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各专题文化研 究和消费者对衣食住行的需求方面的文献日趋多样 化和复杂化,工业与材料、电子、网络、生态、生 活等不同技术门类日益普遍化地交叉、渗透和融合, 学科整合的趋势日见明显。因此,《中图法》某些 类目的设置和展开与现行知识体系有些不适应、反 映不全面。 •F、K89、G112、TS97等类。
在网络环境下,《中图法》对中国网络信息 资源的组织能力还很薄弱,与国外传统分类法相 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图法》与现行编制的 各种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的分类工具相比,它具有 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潜力,因此,它适用于网络信 息组织方面的修订也是紧迫的。通过第五版的编 制,可为《中图法》网络信息组织的类目体系奠 定基础。

(2)结合网络、电子环境下分类法使用 特点和前景进行相应修订。电子版、网 络版形式的出现,深刻改变了分类法的 应用方式,以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文献 分类检索为《中图法》的基本功能,兼 顾文献分类排架的需要来进行修订。

CLCMARC (1996-2002) 2001年出版《中图法》第四版(电子版); 《中分表》的修订 2005年出版《中分表》视窗电子版;

2005-2009:网络化、可视化、自动化研究 时期 一体化管理系统的研发; 网络化产品: 《中分表》Web(功能); 网络在线咨询服务; 网络日常维护 《中图法》第四版的修订

Web版()
用于知识、概念查询;分类与主题互动浏览 用于标引:分类号、主题词 用于OPAC检索:系统设置,个人设置 用户参与修订维护(评注\统计库) 实时更新 免费用户和收费用户


Web版具体提供பைடு நூலகம்下服务:
1)提供各类知识内容、主题词、分类号的在线浏览、 互动显示和多途径检索服务。 2)为广大读者和参考咨询人员提供文献检索服务, 可与多个Web OPAC(联机公共检索目录)连接, 提供文献信息内容的多库实时检索和学科导航服 3)为分类标引用户提供利用分类号和主题词标引发 送服务,把所需分类号或主题词快速发送到剪贴板 中,供标引系统使用。 4)为广大读者等各类用户提供评论注释服务,针对 知识款目或主题词或类目从任何角度添加评注,方 便用户建立个人书签,以及我们快速了解读者及用 户使用信息,提高CCT的数据质量,更好地开展知 识服务。
京师图书馆时期1909-19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