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阳江市中医医院

目录

一、针刺疗法技术 (1)

毫针刺法 (2)

头针技术操作规范 (3)

耳针技术操作规范 (4)

腹针疗法操作规范 (5)

眼针技术操作规范 (6)

手针技术操作规范 (7)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 (8)

三棱针技术操作规范 (13)

皮内针技术操作规程 (14)

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5)

皮肤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19)

穴位注射法 (20)

埋线疗法操作规范 (22)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24)

靳三针技术操作规范 (27)

电针技术操作规范 (35)

针刺麻醉疗法 (37)

口唇针疗法 (38)

浮针疗法 (39)

二、灸类疗法技术 (45)

直接灸技术操作规范 (46)

隔物灸技术操作规范 (47)

悬灸技术操作规范 (49)

天灸技术操作规范 (50)

温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52)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53)

雷火灸技术操作规程 (56)

三、刮痧疗法技术 (58)

刮痧技术操作规范 (59)

撮痧技术操作规范 (60)

放痧技术操作规范 (61)

四、拔罐疗法技术 (63)

留罐技术操作规范 (64)

闪罐技术操作规范 (65)

走罐技术操作规范 (66)

针罐技术操作规范 (67)

刺络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67)

药物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69)

刮痧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70)

五、中医微创类技术 (72)

针刀技术操作流程 (73)

六、推拿类疗法技术 (75)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76)

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 (77)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78)

冷敷技术操作规范 (80)

中药湿敷操作规范 (81)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82)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范 (83)

八、骨伤类疗法技术 (85)

理筋技术操作规范 (86)

复位技术操作规范 (89)

正骨技术操作规范 (91)

夹板固定技术操作规范 (92)

石膏固定术操作规范 (94)

外固定架技术操作规范 (96)

牵引技术操作规范 (97)

练功康复技术操作规范 (101)

九、肛肠类技术 (105)

枯痔技术操作规范 (106)

痔结扎技术操作规范 (107)

挂线疗法操作规范 (108)

注射固脱疗法操作规范 (110)

十、其他类技术 (112)

经穴电疗技术操作规范 (113)

经穴磁疗法操作规范 (114)

揉抓排乳技术操作规范 (115)

脐疗技术操作规范 (116)

割治疗法操作规范 (117)

一、针刺疗法技术

毫针刺法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骨等科的常见病。

二、禁忌症

自发性出血、皮肤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的部位及孕妇腰骶腹部均禁针。

三、操作方法及步骤

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刺,故称左手为"押手"。在行针施术或留针后即可出针。出针时一般先以左手拇、食指位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若用徐疾、开阖补泻时,则应按各自的具体操作要求,将针起出。出针后病人应休息片刻方可活动,医者应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三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三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对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重者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

体检时,可见患侧胸部肋间隙变宽,叩诊过清音,气管向健侧移位;听诊时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x线胸部透视,可见肺组织受压。对此症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7、针刺眼区和颈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更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头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及适应症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域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

二、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治疗盘、无菌毫针、电针仪、无菌干棉球、棉签、0.5%碘伏、弯盘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分开头发,常规消毒。

3、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针刺方法。

(1)快速进针:针尖与头皮呈 3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皮下或肌层,然后沿刺激区快速推进(不捻针)到相应的深(长)度(或用捻转法进针)。

(2)快速捻转:术者肩、肘、腕关节、拇指固定,食指半屈曲状,用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与食指第一节的桡侧面捏住针柄,然后以食指指掌关节不断伸屈,使针体来回快速旋转200 次/分,每次左右旋转各两转左右。捻转持续约0.5~1 分钟,然后静留针 5~10 分钟再重复捻转,用同样的方法在捻转两次。也可用电针仪代替手捻进行治疗。

4、在针刺及捻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5起针:如针下无沉紧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缓出针,起针后必须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6、操作完毕,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三、注意事项

1、头部因长有头发,因此尤其须做到严密消毒,以防感染。

2、毫针推进时术者手下如有抵抗感,或患者觉疼痛时,应停止进针,将针身后退,然后改变角度再进针。

3、由于头针的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术者须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