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落花诗十首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研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杜甫出生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

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

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

在他的笔下,多少辛酸苦累倾泻而出,多少忧国忧民积郁其中。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

板书:秋兴八首(其一)二、听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鉴赏方法:诗歌鉴赏之“四抓”(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二)抓作者:知人论世(三)抓诗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意象/意境、技巧情感……(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三、具体探究(一)抓题目《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杜甫(712—770)字子美。

尝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24.《诗词五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理解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知识方圆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田园诗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其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存世,其代表作品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人称他为“诗鬼”。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陨落了,年仅27岁。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李清照(1084~约1155),济南(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因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朝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2.写作背景《饮酒》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春望》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四年级语文教案案例解析

四年级语文教案案例解析

四年级语文教案案例解析教案名称:古诗词鉴赏——白居易《赋得暮雨送李白之任蜀州司马》教学目标:1. 学习和理解白居易的《赋得暮雨送李白之任蜀州司马》。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古诗词鉴赏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会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赏析古诗词。

教学准备:1. 教师:幻灯片、白居易的《赋得暮雨送李白之任蜀州司马》文本。

2. 学生: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教师利用幻灯片或板书,呈现白居易的《赋得暮雨送李白之任蜀州司马》的标题和全文开头几句话,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鉴赏古诗词(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和品味古诗词,重点讲解和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了解李白与白居易的关系,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诗歌的意境描写: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描写手法和诗意,帮助学生感受雨夜送别的情感氛围。

3. 诗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如离别之情、对李白的激赏和祝福之情等。

4. 诗歌的艺术特点:通过对诗歌的韵律、押韵、格律等方面进行解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Step 3 学习鉴赏方法(3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包括:1. 了解背景:通过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时代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分析意象:从诗歌中提取重要意象,解读其所代表的含义和情感。

3. 辨析诗句:重点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诗句的蕴含意义。

4. 感受情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从细微之处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态度。

5. 韵律格律:了解古诗词的韵文和格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韵律美。

Step 4 集体合作分享与讨论(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诗词来进行鉴赏和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所选古诗词的鉴赏结果,引导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掌握诗词的基本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掌握诗词的基本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著名的诗词?它们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诗词介绍简要介绍本课的五首诗词:《钱塘湖春行》、《泊船瓜洲》、《游园不值》、《题临安邸》、《江南逢李龟年》。

包括作者、创作背景、诗词主题等。

3.诗词欣赏(1)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朗读。

要求:声音洪亮,感情饱满。

(2)个人展示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诗词内容、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4.诗词解析(1)解析《钱塘湖春行》重点分析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解析《泊船瓜洲》重点分析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离愁别绪。

(3)解析《游园不值》重点分析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寓意。

(4)解析《题临安邸》重点分析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讽刺意味。

(5)解析《江南逢李龟年》重点分析诗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怀旧情怀。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本课五首诗词。

2.结合诗词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三首:赋锝古原草送别》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三首:赋锝古原草送别》语文S版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对诗歌的意义和修辞手法有了初步理解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探讨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2.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互相学习和借鉴。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结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赋锝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二是通过解读诗句,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三是通过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珍惜。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一系列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原草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学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其次,我会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诗歌解读和情感分析的任务。最后,我会进行课堂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二)讲授新知
在学生对诗歌产生了兴趣之后,我将进行新知的讲授:
1.逐句解读《赋锝古原草送别》这首诗,解释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分析和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诗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意图和效果。
3.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例子,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以及互相评价。例如,在课堂结束时,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我还会让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

2023年江南水乡写景作文江南水乡写景作文1江南水乡,梦中的水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千年古刹寒山寺里,我敲起了一座古老的钟,“当当当”,声音悠远而许久,仿佛飘到了古老的岁月,我已然是一个过客,拿起手中的文房四宝,为寒山寺题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一切都笼翠在朦胧之中。

我坐上了巡游枫桥镇的客船。

耳听着老船工娓娓道来的古老故事,眼望着载满世事的乌篷船,如同走进了淡墨轻绘的古老时间,仿佛有谁檀口一嗓,吹落了往昔的尘埃,把一卷发黄的岁月静静地为我绽开……在水乡的小巷里,撑着伞,眼前是一座座古老的房屋;脚下是轻缓的小河流水;抬眼望去,便是跨水而过的斑驳小桥。

恍惚中,突然有种“风景旧曾谙”的感觉,真不知今夕是何夕。

我这才明白为何江南多才子,为何“能不忆江南?”——江南好啊!江南水乡写景作文2在千年古刹寒山寺中,我敲起一座古老的钟,“当当当”,声音悠远而许久,仿佛飘到了古老的岁月。

在这儿,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道一首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一切覆盖在朦胧之中。

我坐上巡游枫桥镇的客船。

耳听着老船工娓娓道来的古老故事,眼看着载满世事的乌篷船,如同走进了淡墨轻绘的古老时间,仿佛有谁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吹落了往昔的尘埃,把一卷发黄的岁月静静地为我绽开……在水乡的小巷里,撑着伞,眼前是一座座古老的房子;脚下是轻缓的小河流水;抬眼望去,便是跨水而过的斑驳小桥。

恍惚中,突然有一种“风景旧曾谙”的感觉,真不知今夕是何夕。

我这才明白为何江南才子多,为何“能不忆江南”——江南好啊!江南水乡写景作文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杜牧用一首诗将江南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和精雕细琢的亭台楼阁勾画出一个如画的江南。

古诗落花教案中班

古诗落花教案中班

古诗落花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古诗落花》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教具准备:1. 《古诗落花》的诗句卡片(每个诗句写在一张卡片上,卡片上可以附上相应的插图)。

2. 花朵的图片或实物。

3. 彩色纸、彩色笔、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4. 教学用的幻灯片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老师带领幼儿们观察花朵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们对花朵的兴趣。

2. 提问引导:老师问幼儿们是否知道古代的人们也喜欢观察花朵,并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主体活动:1. 介绍诗词:老师出示《古诗落花》的诗句卡片,依次读出每一句,并解释诗句中的意思。

鼓励幼儿们跟随朗读,并观察卡片上的插图。

2. 联想联动:老师与幼儿们一起联想诗句中的花朵形象,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花朵的样子、颜色和香味等。

3. 绘画创作:给幼儿们提供彩色纸、彩色笔、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绘画表达诗句中的花朵形象。

4. 分享展示:让幼儿们依次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和感受。

结束活动:1. 回顾总结:老师引导幼儿们回顾学习的内容,提问幼儿们对古诗落花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欣赏:老师再次读出《古诗落花》的诗句,让幼儿们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欣赏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3. 结束语:老师以简短的话语结束本节课,并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花朵,用心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幼儿们带来自己喜欢的古诗或现代诗,进行诵读和分享。

2. 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创作自己的古诗,以花朵为主题。

3. 可以安排幼儿们参观花卉园,亲身感受花朵的美丽和花香的魅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检查幼儿绘画作品的完成度和创意程度。

3. 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解他们对古诗落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第三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第三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第三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第三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经典诗歌《赋得古莲》的创作背景及意蕴。

2.能够对《赋得古莲》这首诗歌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

3.练习运用诗歌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赋得古莲》的创作背景及意蕴。

2.《赋得古莲》的诗歌分析。

3.运用分析方法,分析其他经典诗歌作品。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赋得古莲》的创作背景及意蕴,提醒学生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抓住主旨,理清逻辑关系。

2.互动讨论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学生自主讨论等互动交流方式,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

3.对比分析法: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对比各种诗歌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进一步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介绍《赋得古莲》的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二、学习环节1.学生自主阅读《赋得古莲》,并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对《赋得古莲》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学艺术手法等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该诗歌的意蕴。

3.开展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其他经典诗歌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三、总结环节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

四、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在家读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作品的读后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及理解进行写作。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使学生对《赋得古莲》这首经典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其对诗歌分析的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通过让学生自主性讨论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合作精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赋得落花诗十首一富逞秾华满树春,香飘落瓣树还贫;红芳既蜕仙成道,绿叶初阴子养仁。

偶补燕巢泥荐宠,别修蜂蜜水资神;年年为尔添惆怅,独是蛾眉未嫁人。

二飘飘荡荡复悠悠,树底追寻到树头;赵武泥涂知辱雨,秦宫脂粉惜随流。

痴情恋酒粘红袖,急意穿帘泊玉钩;欲拾残芳捣为药,伤春难疗个中愁。

三是谁揉碎锦云堆,着地难扶气力颓;懊恼夜生听雨枕,浮沉朝入送春杯。

梢旁小剩莺还掠,风背差池鴂又催;瞥眼兴亡供一笑,竟因何落竟何开。

四玉勒银罂已倦游,东飞西落使人愁;急搀春去先辞树,懒被风扶强上楼。

鱼沫劬恩残粉在,蛛丝牵爱小红留,色香久在沉迷界,忏悔谁能倩比丘。

五昨日繁华焕眼新,今朝瞥眼又成尘;深关羊户无来客,漫藉周亭有醉人。

露涕烟洟伤故物,蜗涎蚁迹吊残春;门墙蹊径俱零落,丞相知时却不嗔。

六十二街头散冶游,满街红紫乱春愁;知时去去留难得,悟色空空念罢休。

朝扫尚嫌奴作践,晚归还有马堪忧;何人早起酬怜惜,孤负新妆倚翠楼。

七夕阳无那小桥西,春事阑珊意欲迷;锦里门前溪好浣,黄陵庙里鸟还啼。

焚追螺甲教香史,煎带牛酥嘱膳女奚,万宝千钿真可惜,归来直欲满筐携。

八一园桃李只须臾,白白朱朱徹树无;亭怪草玄加旧白,窗嫌点易乱新朱。

无方漂泊关游子,如此衰残类老夫;来岁重开还自好,小篇聊复记荣枯。

九芳菲死日是生时,李妹桃娘尽欲儿;人散酒阑春亦去,红销绿长物无私。

青山可惜文章丧,黄土何堪锦绣施;空记少年簪舞处,飘零今日鬓如丝。

十供送春愁上客眉,乱纷纷地佇多时;儗招绿妾难成些,戏比红儿杀要诗。

临水东风撩短鬓,惹空晴日共游丝;还随蛱蝶追寻去,墙角公然隐半枝。

再和征明昌榖落花之作一百五光阴瞬息中,夜来无树不惊风。

踏歌女子思杨白,进酒才人赋雨红。

金水送香波共渺,玉阶看影月俱空。

当时深院还重锁,今出墙头西复东。

二阵阵纷飞看不真,霎时芳树减精神。

黄金莫铸长生蒂,红泪空啼短命春。

草上苟存流寓迹,陌头终化冶游尘。

大家准备明年酒,惭愧重看是老人。

三扰扰纷纷纵复横,那堪薄薄更轻轻;沾泥蓼花无狂相,留物坡翁有过名;送雨送春长寿寺,飞来飞去洛阳城;莫将风雨埋冤杀,造化从来要忌盈。

四似雨纷然落处晴,飘红泊紫莫聊生。

美人天远无家别,逐客春深尽疾行。

去是何因趁忙蝶,问难为说假啼莺。

闷思遣拨容酣枕,短梦茫茫又不明。

五春归莫怪懒开门,及至开门绿满园;渔楫再寻非旧路,酒家难问是空村。

悲歌夜帐虞兮泪,醉舞烟江白也魂;委地于今却惆怅,早无人立厌风幡。

六芳菲别我是匆匆,已信难留留亦空。

万物死生宁离土,一场恩怨本同风。

株连晓树成愁绿,波及烟江有幸红。

漠漠香魂无点断,数声啼鸟夕阳中。

七筇枝侵晓啄芳痕,借尔阶庭亦暂存。

路不分明愁唤梦,酒无聊赖怕临轩。

随风肯去从新嫁,弃树难留绝故恩。

惆怅断香余粉在,何人剪纸一招魂。

八卖叟篮空雨满城,鏖芳战胜寂无声;挽留不住春无力,送去还来风有情。

莫论漫山便麤俗,仍怜点地亦轻盈;乱纷纷处无凭据,一局残棋不算赢。

九十分颜色尽堪夸,只奈风情不恋家。

惯把无常玩成败,别因容易惜繁华。

两姬先殒伤吴队,千艳丛埋怨汉斜。

消遣一枝闲拄杖,小池新锦看跳蛙。

十香车宝马少追陪,红白纷纷又一回。

昨日不知今日异,开时便有落时催。

只从个里观生灭,再转年头证去来。

老子与渠忘未得,残红收入掌中杯。

三答太常吕公见和落花之作一分香人散只空台,红粉三千首不回。

恶劫信于今日尽,痴心疑有别家开。

节推系树马惊去,工部移舟燕蹴来。

烂熳愁踪何地著,谢承惟有一庭苔。

二玉蕊霞苞六跗全,一时分散觉凄然;风前败兴休当立,窗下关愁且背眠。

放怨出宫谁恋主,报香投井死同缘;无人相唤江南北,吹满西兴旧渡船。

三马追红雨倦游回,春事阑珊意已灰。

生怕渐多频扫地,酷怜将尽数衔杯。

莽无留恋墙头过,私有徘徊扇底来。

老去挂牵宜绝物,白头自笑此心孩。

四落柄开权既属春,少容迟缓亦谁嗔。

酷憎好事败涂地,苦被闲愁殢杀人。

细数只堪滋眼缬,仰吹时欲堕头巾。

不应扪蝨穷檐者,荐坐公然有锦茵。

五打失郊原富与荣,群芳力莫与时争。

将春托命春何在,恃色倾城色早倾。

物不可长知堕幻,势因无赖到轻生。

闲窗戏把丹青笔,描写人间懊恼情。

六千林红褪已如挚,一片初飞渐渐添;梨雪沍階人病酒,絮风撩面妾窥簾。

并伤鸟起余芳尽,汛爱纷争晚浪恬;可柰去年生灭相,今年公案又重拈。

七昨日才闻叫子规,又看青子绿荫时;秋娘劝早今方信,杜牧来寻已较迟。

脱当不归魂冉冉,溅枝空有泪垂垂;淹留墙角嫣黄甚,暴殄芳菲罪阿谁。

八芳树清樽兴已阑,抛阶滚地又成团。

带烟窗扇棂斜透,夹雨檐沟瓦半漫。

老衲目皮闲作观,小娃裙衩戏承欢。

无端打破繁华梦,拥被伤春卧不安。

九为尔徘徊何处边,赤阑干外碧檐前。

乱飞万点红无度,闲过一莺黄可怜。

观里又来刘禹锡,江南重见李龟年。

送春把酒追无及,留取银灯补后缘。

十盛时忽忽到衰时,一一芳枝变丑枝。

感旧最关前度客,怆亡休唱后庭词。

春如不谢春无度,天使长开天亦私。

莫怪留连三十咏,老夫伤处少人知。

和答石田落花十首文徵明一扑面飞簾漫有情,细香歌扇鄣盈盈;红吹乾雪风千点,彩散朝云雨满城。

春水渡江桃叶暗,茶烟围榻鬓丝轻;从前莫恨飘零事,青子梢头取次成。

二零落佳人意暗伤,为谁憔悴减容光;将飞更舞迎风面,已褪犹嫣洗雨妆。

芳草一年空路陌,绿荫明日自池塘;名园酒散春何处,惟有归来屐齿香。

三蜂撩褪粉偶沾衣,春减都消一片飞;蒂挠园风无那弱,影摇庭日已全稀。

樽前漫有盈盈泪,陌上空歌缓缓归;未便小斋浑寂寞,绿荫幽草胜芳菲。

四怅人无奈晓风何,逐水纷纷不恋柯;春雨卷帘红粉瘦,夜凉踏影月明多。

章台旧事愁边路,金缕新声梦里歌;过眼莫言皆物幻,别收功实在蜂窠。

五战红酣紫一春忙,回首春归属渺茫;竟为雨残缘太冶,未随风尽有余香。

美人睡起空攀树,蛱蝶飞来却过墙;脉脉芳情天万里,夕阳应断水边肠。

六桃蹊李径绿成丛,春事飘零付落红;不恨佳人难再得,缘如色相本来空。

舞筵意态飞飞燕,禅榻情怀袅袅风;蝶使蜂媒都懒慢,一番无味夕阳中。

七开喜秾纤落更幽,树头何用胜溪头;有时细数坐来久,尽日贪看忘却愁。

惹草萦沙风冉冉,伤心怅别水悠悠,不堪旧病仍中酒,疏雨浓烟锁画楼。

八风袅残枝已不任,那堪万点更愁人;清溪浣恨难成锦,红雨鏖香并作尘。

明月黄昏何处怨,游丝白日静中春;急取辦须东阑醉,倒地犹堪藉绮茵。

九飞如有恋堕无声,曲砌斜台看得盈;细草栖秀朱点染,晴丝撩片玉轻明。

江风漂泊明妃泪,绿叶差池杜牧情;赖是主人能爱惜,不曾缘客扫柴荆。

十情知芳事去还来,眼底飘飘自可哀;春涨平添弃脂水,晓寒思筑避风台。

沾衣成阵看非雨,点径能匀襯有苔;秾绿已无藏艳处,笑它蜂蝶尚徘徊。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之什徐祯卿一不须惆怅绿枝稠,毕竟繁华有断头;夜雨一庭争怨惜,夕阳半树少淹留。

佳人踏处亏鞋薄,燕子衔来别院幽;满目春光今已老,可能更管镜中愁。

二狼籍亭台一夜风,可怜芳树色销秾;舞翻江浪春三级,飞入宫墙恨万重。

黄雀啄残红粉薄,杜鹃惊怨绿荫浓;不知开落浑常事,错使愁人减玉容。

三门掩残红树树稀,客车莅访雨中泥;蜂扳故蕊将鬓护,鸟过空枝破血啼。

半月簾栊风不定,一川烟景日平西;先生卧病浑难管,收拾余英醉里题。

四歌酒阑干事已非,玉人惆怅捲罗帷;可堪荏苒争先谢,更不踌躇各自飞。

尽扫庭枝风敛怨,偶黏屋纲雨冲围;今朝蝶似长安客,羞见残春寂寞归。

五莫怪伤春意绪浓,百年光景一番空;梁王醉斝今朝覆,楚客离魂何处逢。

瓶雪炙销帘外日,鬓红吹坠烛边风;矦家茵席千重软,怜取微姿厕幕中。

六飘荡东西不自持,多情牵惹有飞丝;恩私漫忆曾扳手,精魄难抛未冷枝。

每戒儿童绕树戏,空烦道路隔墙窥;经春为尔添惆怅,开费青樽落费诗。

七微绿临窗障读书,树头密叶结阴初;湘江有客伤迟暮,金谷无人惜耒锄。

何处光阴三月闰,今朝消息几分郏磺橹朗禄肴绱耍邪严粝舳谭⑹帷八流莺飞絮两争忙,齐送春归出苑墙;禁路晴车尘散绮,小桥溪店水流香。

轻狂合著风情句,怅怏渐非铁石肠;整取明朝诗箧在,晚阴凉阁赋池塘。

九秾华奄忽又飞尘,门户青苔白日贫;烟柳前村仍好景,禅房曲径有余春。

筇边拂袖听啼鴂,树下离亭远送人;时节匆匆惊眼过,岂能长得鬓毛新。

十开时才见叶尖芽,转眼成荫又落花;平地水粼添腻涨,满庭月色浸残霞。

不怜玉质泥涂忍,好厄红颜造化差,堪笑唐皇太痴绝,却教御史管铅华。

和石田先生落花十诗吕常一醉拍金樽饯众芳,东风无力更斜阳,溪鱼跳浪惊多食,山鸟收声似暗伤。

皱却面皮同我老,笑它行色为谁忙;停针关意闺中妇,独负年华过一场。

二儿戏人间万事同,春来春去几番风;无端相对生愁处,不若全飘向醉中。

幻景忽惊随土化,余姿暂借与溪红;浮云富贵皆如此,翟相门头客子空。

三黄四娘家迹已陈,今朝岂有昨朝春;不劳苦要人吹笛,自觉愁多酒入唇。

粉蝶来寻无可奈,紫骝嘶过亦何因;芳魂定结仙姝在,凭仗高楼语句新。

四不识春残更出城,故枝别去总无情;雨前尚或逢游女,街上而今绝卖声。

一朵依稀疑硕果,半江狼籍葬倾城;凭谁常驻东风面,唤起黄荃为写生。

五夜听无声晓已残,当时初赏种忧端;舞轻飞燕身随陨,魂散嵬坡血未干。

世事快情那可久,天公薄相个中看;教人酩酊怀长吉,乐曲宜将此曲弹。

六倚仗风前莫叹嗟,为贪结子损容华;随乌去去于谁屋,愧燕飞飞护旧家。

后土祠边浑不见,平章宅里寂无哗;向来游赏先凭酒,不道浇愁更用赊。

七纷纷旧径复新蹊,成阵飘红只人迷;和露掬香犹扑鼻,与酥煎喫免汙泥。

关情飞絮殷勤送,愁煞黄鹂一个啼,绝似西施逢范蠡,新恩不恋越来溪。

八村北村南只树林,细推物理一微吟;虽与落木分前后,总是流年送古今。

薜荔满墙蒙点缀,蜻蜓近水学浮沉;隙驹夸父那追得,始信春宵可换金。

九雨打风吹两折磨,隔墙一树也无多;过时先泣东家女,感事真逢春梦婆。

山鸟山蜂浑懒却,湖烟湖水欲如何,悠悠柳岸移舟晚,只有渔郎发棹歌。

十大观除是达人知,势撚更张固自宜;顿觉树无骄侈相,正如国有老成时。

来禽乞果先临帖,梅子酸牙已咏诗;照料一枝筇竹杖,芳樽不误隔年期。

《草堂十志》嵩山草堂者,盖因自然之溪阜,以当墉洫;资人力之缔架,复加茅茨。

将以避燥湿,成栋宇之用;昭简易,叶乾坤,可容膝休闲。

谷神全道,此其所以贵也。

及靡者居之,则妄为剪饰,失天理矣。

歌曰:山为宅草为堂,芝室兮药房。

罗蘼芜拍薜荔,荃壁兮兰砌。

蘼芜薜荔成草堂,中有人兮信宜常。

读金书饮玉液,童颜幽操长不易。

枕烟庭者,盖特峰秀起,意若枕烟。

秘庭凝霛(灵),窈如仙会,即扬雄所谓爰清爰静游神之庭是也。

可以超绝世纷,永洁精神。

及机士登焉,则寥閴惚怳,悲怀情累矣。

歌曰:临泱漭背青荧,吐云烟兮合窈冥。

怳歘翕兮沓幽霭,意缥缈兮群仙会。

窈冥仙会枕烟庭,竦魂形兮凝视听。

闻夫至诚必感兮祈此巅,舒颢气,养丹田,终仿佛兮觌群仙。

羃翠庭者,盖崖巘积阴,林萝沓翠,其上绵幂,其下深湛。

可以王神,可以冥道矣。

及喧者游之,则酣谑永日,汩其清而薄其厚矣。

歌曰:青崖阴丹涧曲,重幽叠邃隐沦躅。

草树绵幂翠蒙茏,当其无亭在中,当其有幂翠庭,神可谷道可冥。

幽有人弹素琴,白玉徽兮高山流水之清音,听之愔愔澹忘心。

樾馆者,盖即林取材,基巅拓架,以加茅茨,居不期逸,为不至劳,清谈娱宾,斯为尚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