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渣综合利用及污水处理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论文

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论文马铃薯淀粉是一种重要的淀粉制品,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然而,制造马铃薯淀粉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污染。
因此,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就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进行一定的研究和调查,旨在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一、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组成与特性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组成和特性是不确定的,因为其主要与马铃薯品种、加工方式等因素有关,但通常含有淀粉、蛋白质、植物油、脂肪、有机酸、淀粉酶、酚类物质等成分,同时还有淀粉颗粒、悬浮固体、肉眼可见的杂物等。
由于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它的COD和BOD5等指标比较高。
而且,马铃薯淀粉废水pH值通常为4-5,酸性强,其处理难度较大。
二、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处理方法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的方法有许多种,例如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物理混合法等。
1. 生物法生物法是最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其分为好氧生物法和厌氧生物法。
好氧生物法适用于稠度低、有机负荷低的废水,通过微生物生长代谢反应去除污染物质。
而厌氧生物法适用于污水水质浓度大、有机负荷高的废水处理,其中反应要素控制相对比较严格。
2.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是通过化学药剂的作用,达到去除污染物质的目的。
其中常见的方法有沉淀法、氧化法、还原法和吸附法等。
例如,氧化法可将污染物质氧化成固体,从而使其易于去除;而吸附法则通过吸附剂将污染物质吸附在表面,去除污染物。
3.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如径流、沉降、筛选和过滤等,将杂质、悬浮物等去除。
其中,通过过滤,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去浊除杂的目的。
三、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领域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例如:1. 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是一种新的处理技术,它是借助于聚集在固定系统中的微生物能将污染物质转化为可降解物质的技术。
马铃薯淀粉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的开题报告

马铃薯淀粉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的开题报告
一、问题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马铃薯淀粉的生产量不断增加。
但同时,大量的生产废弃物也随之产生,给环境带来不小的压力。
二、问题分析
1. 马铃薯淀粉生产废弃物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成分,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等有用成分,如果能够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环保成本,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3. 目前国内对马铃薯淀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研究较少,有待开展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和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马铃薯淀粉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途径和方法,以及评估其在环境和经济方面的效益。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分析马铃薯淀粉生产废弃物的组成和特性。
2. 探索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途径和方法,包括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的提取、生物处理、动物饲料、有机肥料等方面。
3. 对不同回收利用途径和方法进行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估,确定具体的回收利用方式。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分析法,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探索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2. 实验室试验法,对废弃物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进行提取以及生物处理等试验,确定最优的回收利用方式。
3. 经济学分析法和环境评价法,对不同回收利用方式进行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估。
五、预期成果
1. 探索马铃薯淀粉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新途径和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议。
2. 确定最优的回收利用方式,为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3. 对不同回收利用方式进行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马铃薯渣的综合利用与研究进展

马铃薯渣的综合利用与研究进展作者:刘娴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2期(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8000)[摘要]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产物,在传统的马铃薯淀粉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因其比较难以处理,所以多以废物的形式直接排掉,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经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红薯渣的成分当中,含有大量的纤维、高蛋白以及果胶等成分,具有很高的开发再利用价值。
对马铃薯渣的综合利用进行探究,对目前马铃薯渣的处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马铃薯渣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马铃薯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TS20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6-0030-02马铃薯是一种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继小麦、稻谷和玉米,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的工作,但剩下的马铃薯渣则在传统的处理中,就被直接排掉。
随着马铃薯淀粉行业的不断发展,马铃薯渣的堆积也越来越严重,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中的一种副产物,在其变质后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对于马铃薯渣的处理也有一些简单的烘干处理,用来当饲料。
经有关研究表明:马铃薯渣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果胶等成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所以,对于马铃薯渣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马铃薯渣的性质分析马铃薯渣是残余淀粉颗粒、细胞碎片以及薯皮细胞结合物,其化学成分包括纤维素、淀粉、果胶、寡肽等成分,在不同的研究中,马铃薯渣的成分略有不同,但是共同的一点是淀粉、纤维素和果胶的含量都比较高。
由于马铃薯的水分含量比较高,所以表现出典型的胶体特性。
由于胶体中水分比较难处理,耗时比较大,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大。
如果加压除去10%的水分,马铃薯渣则表现出跟蛋白软糖比较接近的性质,嵌入到细胞内部的水分则需要通过细胞膜的交换才能排出。
二、马铃薯渣的综合利用现状目前对马铃薯渣的开发有理化法、发酵法以及混合法。
马铃薯渣的综合利用研究

utiain o e o r e . i z t fr s u c s l o
Ke r s ywo d :p tt p l oao u p;a i l e d; s ft v l ain o e n ma e f aey e au t f e d; u i z t n o f t iai l o
文章 编 号 :17 — 6 6( 0 8 0 — 13 0 6194 20 )700— 3
马铃 薯渣 的综 合 利 用 研 究
王拓 一 一 ,张 杰 ,吴 耘 红 ,江成 英 , 一
(. 1 齐齐哈尔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 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3 吉林省农业科学 院 ,吉林 长春 . l0 3 ) 3 0 3 1 10 ; 6 0 6 2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齐齐 哈尔 1 10 ; . 6 0 6
3 J i a e f . inAc d myo c l rl ce cs h n c u l A ut a S in e ,C a g h n,Jl 0 3 u in 1 0 3,C ia i 3 hn )
Ab t c : T i p p ri ve d t ep i r a sa d r ltd tc n lge fc mp e e sv t iain o o aop l n mc n sr t hs a e iwe h r y me n n eae e h oo is o o r h n ie ui z t fp tt u p i e t a e ma l o y as a d a ay e h d a tg s a d d s d a tg s o e e tc n lge , a d p o i ig a rf rn e frt e c mp e e s e e r , n n lz s t e a v n a e n ia v n a e ft s e h oo is n r vd n e ee c o h o rh n i h v
版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版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废水处理厂改造项目是为了解决当前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废水排放不达标等问题,通过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高处理能力和达到排放标准。
本项目主要包括改造工程所需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内容,总投资金额为XXX万元。
二、市场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加,污水处理厂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目前市场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已经相对饱和,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和提升处理能力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项目所处的地区是一个工业城市,工业废水占比较大。
然而,由于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工业废水无法有效处理,从而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因此,改造污水处理厂以提高处理能力,满足工业废水的处理需求,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性将非常强。
同时,改造污水处理厂和提升处理能力也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污水治理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相关政策文件也要求对污水处理进行规范和提升。
因此,本项目的可行性也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
三、技术可行性本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主要包括改造设备的选型和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首先,针对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不足,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和升级。
通过对市场上各种污水处理设备进行评估和对比,选取适合项目需要的设备。
同时,还需配备相应的设备运行和维护人员,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工程实施的可行性是指项目能否顺利进行施工和改造的可行性。
在项目启动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改造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要考虑到改造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影响和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经济可行性本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主要包括资金投入、收入和盈利能力。
首先,本项目的总投资金额为XXX万元。
这些资金将用于设备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根据市场调研,预计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将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废水,并获得相应的废水处理费用收入。
商洛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洛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和广泛适应性的农作物,对土壤要求较低,适应性强,在我国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基础和消费市场。
然而,由于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的落后,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商洛市地理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土地资源丰富,但马铃薯产业面临技术不足、产业化程度低、市场渠道单一等问题。
因此,开展商洛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对于推动该市马铃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马铃薯的种植和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商洛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同时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项目内容和规模1.种植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推广优质种子的使用,提高马铃薯的品种纯度和市场竞争力。
2.加工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马铃薯淀粉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建设马铃薯淀粉终端产品加工厂,生产高端淀粉产品,提高附加值。
3.市场拓展:开展马铃薯淀粉终端产品的市场拓展工作,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加大对相关产品的销售力度。
同时积极开展马铃薯粉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目前,我国马铃薯淀粉等淀粉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但供应相对不足。
商洛市作为农业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市场优势,通过加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特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马铃薯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马铃薯淀粉产品在食品工业、纸浆造纸、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据市场研究,未来几年,我国马铃薯淀粉产业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
商洛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项目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投资分析和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预计为3000万元,包括建设投资和运营资金两部分。
马铃薯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马铃薯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可行性研究任务的来源受XX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对其“一期年处理4万吨马铃薯深加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批复的主要内容:1.同意该项目立项,并转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2.技改扩建规模和内容初步确定为年处理鲜马铃薯 4.04万吨,扩建:(1)年产1400吨油炸马铃薯鲜薯片、马铃薯膨脂食品生产车间1座;(2)年产1000吨马铃薯复合薯片生产车间1座;(3)年产1000吨速冻命令薯条生产车间1座;(4)年产5000吨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车间1座3.项目总投资估算1.97亿元人民币。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 XX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年处理4万吨马铃薯深加工项目》;2. 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供应下达2002年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第八批国债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3. 原中国轻工部(轻工总会)颁发的《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QBJS 5-92);4. 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5. 加工原料及厂址所在地水电、燃料、人力资源价格、产品市场及销售价格等基础资料;6. 关于设备及厂址所在地土建价的现行价格。
1.3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根据项目设置、资金筹措、原材料供应及其它相关条件,对项目的扩建规模、产品方案、市场现状及前景、工艺技术、建厂条件和厂址、主要设备选型配套、厂区规划、水电供应、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企业组织和定员、建设进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项目进行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和财务评价,做出研究结论。
1.4 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1.4.1 市场需求分析我国马铃薯做出来居世界第一位,但薯类加工业技术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
本项目将利用目前国内外有关马铃薯加工的成熟技术、高新技术,开发生产高品质马铃薯产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提高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业技术水平做出贡献。
农田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田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1. 项目背景
农田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稻草、树木枝条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处理,将对环境造成污染。
2. 目标和目的
本项目的目标是研究农田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找废弃物的可利用价值。
3. 研究方法
1. 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农田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2. 调研国内外相关项目和成功案例,分析其可行性和适用性;
3. 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农田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处理方式;
4. 进行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综合考虑成本和可持续性。
4. 预期成果
1. 提出可行的农田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案;
2. 分析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和结果。
5. 时间安排
1. 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1个月;
2. 国内外项目调研:2个月;
3. 实地调研:3个月;
4. 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2个月;
5. 撰写研究报告:1个月。
6. 预算估算
本项目的预算估算为XXX元,包括出行费用、调研费用、实验费用等。
以上为农田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草稿,欢迎进行讨论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渣综合利用及污水处理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背景概况 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 马铃薯渣综合利用及污水处理改造项目 项目承办单位: 甘肃达利食品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法定代表人:*** 项目建设地点: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 1.1.2 承办单位概况 福建达利集团是国内一家致力于研发和制造健康美味食品的大型集团化知名企业,在全国设有11家分公司、八大生产基地。座落在武威工业园区的甘肃达利食品有限公司,是达利集团嫁接改造原武威天艺食品公司3000吨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线基础上成立的。该公司以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产品研发能力为依托,坚持以食品为主导,走系列化开发、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多业并举的发展之路。按照福建达利集团总部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了项目投入,投资1.2亿元分两期建设的5条马铃薯全粉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年处理马铃薯10万吨,品种主要以“大西洋”、“克新”、“夏波帝”为主,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全粉生产基地。该企业坚持科技领先、自主开发,技术开发和质量管理并重,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管理,于2006年8月顺利 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HACCP)管理体系认证。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1.1.4.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摘自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写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2002年) 2)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3) 相关文件及现行规范
1.1.4.2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工作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针对甘甘肃达利食品有限公司薯渣及污水综合利用项目相关建设内容,污水处理系统、薯渣沼气系统、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财务经济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分析、研究,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论证和评价。
1.2 项目概况 1.2.1项目改造地点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 1.2.2 改造内容及规模 原有污水处理设施比较简陋,污水处理未能稳定达标,改造原有污水处理系统,使处理能力达到1000m3/d。 新建薯渣沼气系统,将原有2吨燃煤锅炉改造为2吨沼气锅炉。
1.3 研究成果概要 1.3.1 设备选型 本项目所有设备均选用国内先进设备。设备选型遵循实用、先进、可靠、经济、节能的原则。 1.3.2 燃料供应情况 项目改造完成后年需燃煤11668吨/年,较改造前减少1768吨/年,仍 由天祝炭山岭煤矿供给,供应有保证。 1.3.3 建设条件 1) 厂址及土建工程 甘肃达利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武威市东南郊的武威工业园区内,公司西北距武威市中心约8km,东北与国道312线相连、南邻兰新铁路线。武威市至武南镇公路主干道从区内通过,交通十分便利。 2) 能源动力 供电:本项目新增全年用电量为3.3×105KWh。 供水:本项目工程为污水处理、沼气工程及锅炉设备改造,全厂用水量没有大的变化,现有厂区给水工程可以满足改造后的正常生产需要,无需进行改造和添置。 供热:本项目需将2t/h蒸汽锅炉改造为沼气锅炉,项目改造前年需燃煤13436吨,改造后年需燃煤11668吨,天祝炭山岭煤矿供给。 1.3.4 环境保护 1) 废水 本项目所产生的生产污水来自生产车间,日排放量1000m3/d,该污水不含有毒物质,但其有机物浓度、悬浮物含量超过排放标准,而原有污水处理设施比较简陋,污水处理未能稳定达标,经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2) 废渣 废渣主要是薯渣共10000吨/年。薯渣送沼气站处理,沼气供锅炉使用,实现原料废渣综合利用,沼液可做肥料,用于附近农田。 1.3.5 工作制度 本项目生产线实行三班工作制,全年生产天数250天,每天工作22.5小时。厂部实行常日班制。 1.3.6 劳动定员 本项目为节能改造项目,不增加劳动定员,企业原有劳动定员180人,其中管理及销售人员20人,工程技术人员30人,工人130人。
1.4 项目总投资及经济效益 1.4.1 总投资 本项目投入总资金970万元。 1.4.2 经济效益 项目的运营正常年可降低成本(可视作利润)51.28万元。 1.4.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见表1.4.1。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 项目背景 2.1.1 国家相关政策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节能力度。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通过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通过加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实现管理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加大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实施力度,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设备。制定替代液体燃料标准,积极发展石油替代产品。鼓励生产使用高效节能产品。” 国务院国发〔2006〕28号《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要求 “到“十一五”期末,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按2005年价格计算)能耗下降到0.98吨标准煤,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平均年节能率为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和标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机制。 国家发改委《“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中指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围绕实现“十一五”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大力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政府资金的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节约能源资源的自觉性,尽快形成稳定可靠的节能能力,为实现国家节能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2.1.2 项目的提出 甘肃达利食品有限公司是达利集团嫁接改造原武威天艺食品公司3000吨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线基础上成立的。公司按照福建达利集团总部的发展规划,投资1.2亿元改扩建,使生产能力达1.5万吨,年处理马铃薯10万余吨。但扩建中原有辅助生产设施设备落后、能耗较高、污水排放不达标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近年来,国内马铃薯加工业发展迅速,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给行业内企业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压力。如果仍维持原有状况,已经建立起来的市场占有量将逐步被高起点的产品所取代。目前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企业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比较简陋,只经过简单的格栅拦截,沉淀池沉淀后直接排放,污水处理不能稳定达标,处理后的水供农户用于灌溉季节浇地,但长期浇地后,会因集聚到土壤表层耕土层的淀粉、纤维等物质发酵发生植物根系腐烂等不利影响而导致减产;而非灌溉季节污水最终经水渠流入至杨家坝河(属石羊河水系),当汛期及洪水季节南营水库泄洪时,金塔河地面水就会经杨家坝河流入下游的石羊河红崖山水库进入民勤县境内,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 2)原有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薯渣排出,投产初期曾作为饲料出售给附近的农户和饲养场,但当地的农户和饲养场用量有限,多余皮渣堆积在厂区内腐烂发霉、造成厂区散着严重的异味、污染环境。 为了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公司决定建设沼气池,用薯渣生产沼气用于锅炉,节约燃煤。同时改造污水处理系统,使处理后废水水质稳定的达到排放标准。
2.2 发展概况 甘肃达利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节能综合利用改造项目,使动力消耗、污水排放、废渣排放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地位。 本项目改造完成后,年节约标煤约1768吨,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改造规模 3.1 市场分析 3.1.1 市场前景分析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之一,是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的第四大作物,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齐全。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其产品开发潜力很大。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消费。美国马铃薯加工量约占总产量76%,每人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58Kg。欧洲加工量约占总产量90%,每人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80Kg。中国加工量约占总产量5%,每人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11.7Kg。数字显示,我国深加工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国内的马铃薯加工行业还有很大的可发展空间。 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148个,种植面积1930万hm2,产量3.2亿吨。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近472万hm2,年产马铃薯7500万吨,约占全世界种植总面积20%~25%,总产量约占20%左右,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马铃薯加工技术水平近年来有较快提高,精淀粉及其下游制品加工、马铃薯膨化小食品加工、油炸马铃薯片、马铃薯全粉和速冻薯条加工均有所发展,加工总量约占马铃薯总产量的10%左右。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马铃薯用于加工的比例则很高。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约有50%的马铃薯用于深加工,其生产的马铃薯食品有70多种,全国有300多家马铃薯深加工企业;荷兰有40%的马铃薯深加工后方进入市场。马铃薯全粉是马铃薯深加工代表产品之一,主要品种包括雪花粉、颗粒粉、雪花颗粒粉等,主要生产国有美国、荷兰、德国、芬兰等。据有关专家统计,全世界马铃薯全粉类产品年产量在40万吨以上。我国国内全粉生产起步较晚,现有马铃薯全粉厂仅10余家。其中雪花粉厂8家,设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