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能加忠诚”视角下的《快乐王子》汉译本
_快乐王子_汉译本时空维度的生态_省略_角下的_快乐王子_汉译本比较研究_石春让

2015年7月第38卷第4期外国语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July2015Vol.38No.4文章编号:1004-5139(2015)04-0088-08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快乐王子》汉译本时空维度的生态选择与适应———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快乐王子》汉译本比较研究石春让1,李健2(1.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061;2.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48)摘要:《快乐王子》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经典童话。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已出现了20多个汉译本。
比较1909年周作人译本、1948年巴金译本和2005年苏福忠、张敏的译本,可以得出结论,巴金和苏、张较好地把握了各自时代的时间维度的翻译生态环境,并在空间维度上选择了切适性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与社会主流的语言、文化、交际维度的风格相一致,因而译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而周作人尽管适应空间维度的翻译生态环境,但是没有把握时间维度的翻译生态环境,其译本惨遭淘汰。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快乐王子》;选择;适应Eco-selection and Adaptation to Chinese Versions ofHappy Prince in Time and Space DimensionsSHI Chunrang1,LI Jian2(1.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2.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710048,China)AbstractʒHappy Prince,Oscar Wilde’s masterpiece,is a classic fairy tale.According to statistics,China has more than20Chinese translation versions.Comparing Zhou Zuoren’s version in1909,Ba Jin’s in1948,and Su Fuzhong &Zhang Min’s in2005,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Ba’s and Su&Zhang’s versions survive very well,be-cause they not only fitt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ranslation in time dimension of their times,but also chose the suitab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the eco-environment in the space dimension,making the translation ver-sions consistent with the styles of language,culture,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social mainstream.However,Zhou’s version faded,because Zhou adapted to the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in space dimension,rather than the eco-en-vironment in time dimension.Key wordsʒtranslation ecology;Happy Prince;selection;adaptation1.引言翻译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目的论视角下浅析《小王子》的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浅析《小王子》的翻译作者:陈淑婷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11期摘要:《小王子》是一部非常值得研究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
目的理论指明翻译方法及策略主要由译本目的决定。
目的理论把目标读者放到了比原文作者重要的地位。
本文选取两个著名《小王子》译本,试从目的理论的角度分析不同译者为了达到其译本目的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合理性。
关键词:《小王子》目的论目标读者翻译策略纵观翻译的历史,可以发现关于“好”译文的标准随着时代和地点而改变。
语言在传递的过程中,译文都将面向之前从未遇到过的另一种文化、另一些读者,因此译文将更由目标读者的喜好评判。
翻译目的论的提出便将目标读者放到了比原文作者重要的位置。
《小王子》作为一部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其读者中儿童必将占有很大比例。
本文挑选《小王子》两个优秀译本,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分析不同译者为了达到其翻译目的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合理性,并得出结论,翻译目的论能够被应用于指导儿童文学翻译。
一、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弗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目的论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受众——译者心目中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对译文的期待,翻译是在“目标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文本”。
二、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准则1.目的准则(Règle de skopos)这是翻译目的论的首要准则,根据目的准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
弗米尔这样解释目的准则:每个文本均为既定目的而产生,亦应为此目的服务。
2.连贯准则(Règle de cohérence)这是指篇内连贯,为了能够得到受众群体很好的理解。
3.忠实准则(Règle de fidélité)弗米尔认为,译文还是应该以原文作为依托,和原文保持联系,不能过多采用“意译”的方法。
从文化研究角度看《快乐王子》的两种译本

从文化研究角度看《快乐王子》的两种译本刘笑千【摘要】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是世界童话名篇.文章通过比较周作人1909年的译本和巴金1942年的译本,从语言形式、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以及内容的深浅来考察两译本的特点,并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由此体现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30)003【总页数】3页(P141-143)【关键词】《快乐王子》;文化研究;儿童文学【作者】刘笑千【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46一、引言《快乐王子》选自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1888),该书“堪与安徒生、格林等著名儿童文学家作品并列世上最伟大童话故事”(贺兰 2001: 61)。
《快乐王子》通过描述王子和小燕子牺牲自己,帮助穷苦大众的事迹和他们两个之间真挚的情感,揭露了现实社会的丑恶和劳苦大众的困苦,同时也从更高层面上讽刺了人性的可悲。
在中国,该篇的译本颇为丰富。
最早由周作人于1909年译出。
之后,穆木天、郑振铎、巴金等人皆又重译。
到了当代,各种译本和编译本更是数不胜数。
本文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两篇,也是名篇,即周作人和巴金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并从中探寻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足迹。
二、周译与巴译的比较分析周译是1909年周作人与鲁迅合译的《域外小说集》的开篇之作,名为《安乐王子》,作者译为“英国淮尔特”。
巴译产生于1942年,名为《快乐王子》,作者译为“王尔德”。
除了题目与作者名的翻译不同,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二者的区别,即翻译采用的语言形式是文言还是白话,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以及内容的深浅。
1.文言与白话将两译本进行比较可知,首先的不同之处便在于二者所采用的语言相去甚远。
巴译产生于1942年,当时的主要文学语言已经是白话,而且巴译语言与日常口语一样,流畅自然,通俗易懂。
基于目的论看奥斯卡·王尔德的《快乐王子》中译本

基于目的论看奥斯卡·王尔德的《快乐王子》中译本作者:聂丽娟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7期摘要: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快乐王子》是一部内容生动、情感丰富的经典童话作品。
自问世以来,在各国都广受欢迎。
本文笔者基于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来分析苏福忠、张敏的中译本,试图分析哪个译本的翻译更适于目的语读者——儿童阅读。
关键词:目的论;《快乐王子》;儿童文学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戏剧家、艺术家。
他创作的《快乐王子》讲述了一个王子活着的时候从不知道王宫外面的事情,死了以后变成雕像的他为了帮助穷人,小燕子为了帮助快乐王子,最后被冻死了。
快乐王子的雕像被烧了,只留下破裂的铅心。
最后上帝派天使取两样最珍贵的东西——快乐王子和小燕子。
这篇童话的译文应该让读者充分享受原作者的语言,感受从儿童视角中所看见的童话世界。
一、目的论和儿童文学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的主要翻译理论之一,由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提出。
根据目的论,翻译应遵循三个法则。
第一个是目的法则,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由译文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
《快乐王子》的接受者应该是儿童,译者应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来使儿童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一般儿童文学的翻译要求用形象具体、生动风趣的语言。
第二个是连贯性法则,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
最后一个为忠实性法则,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存在着语际连贯。
在这三条法则中,忠实法则从属于连贯法则,而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都服从于目的法则,所以我们会着重从目的法则,也就是译者依据目的采取的翻译方法策略来分析文本。
二、目的论下的两种译文的翻译策略比较儿童文学的翻译者是成人,而目标读者主要是儿童,由于儿童与成人的差异,所以儿童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翻译。
赖斯在《翻译批评》中也提到为了使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理解原文,有许多修饰的方法可以采用,例如缩略语,省略,简化,强调转化等。
从目的论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对比分析《小王子》的两个中译本

第16卷 第6期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6 No.62016年11月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v.2016收稿日期:2016-05-18文章编号:2095-2708(2016)06-0145-04从目的论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对比分析《小王子》的两个中译本梁晓明,董海琳(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9)关键词:目的论;儿童文学翻译;《小王子》摘 要: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要求译者全意为儿童读者服务,以儿童的视角为基准,进行翻译活动。
以目的论为视角,对比分析儿童文学《小王子》的两个汉译本,并举例分析两译本中所采取的不同翻译方法。
研究认为,儿童文学译者在翻译时应牢记自己的翻译目的,两译作并无优劣之分,柳鸣九的译文较适合儿童读者。
研究表明,目的论是一种分析和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一、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受环境和研究等限制,学术界对于儿童文学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共识。
但儿童文学作品的受众是儿童,其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明清晰,表达生动有趣。
(Myles McDowell,2008:65-66)[1]从语言角度来看,考虑到读者群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儿童文学的创作必须契合儿童的用语习惯。
因此,为了便于儿童理解,多用简单词汇,简短句式以及描述性语言。
从文化角度来看,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儿童对世间万物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作者必须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同时,也为了引起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多引用典故或卡通形象,增加作品的诙谐幽默程度。
然而,儿童文学的译者通常都是成年人,那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做到哪些呢?首先,译者必须牢记自己的翻译目标:为什么要翻译,为谁而翻译?然后,译者必须熟知目标读者的特点,包括语言特点和需求等,并且在最大程度上遵循这些规律,满足读者需求。
从翻译伦理视角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快乐王子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从翻译伦理视角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快乐王子的两个中译本为例钱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摘要:该文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的两个中译本,探讨再现、服务、交流、规范和承诺五个翻译伦理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指出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时,要遵循翻译伦理,结合具体情境和利益主体的要求发挥道德选择的作用。
关键词:翻译伦理学;儿童文学;快乐王子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09-0140-02伦理通常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
而翻译伦理就是指人与翻译以及翻译当中相关主体的关系,也是对翻译研究的人文价值的考察和评估,既包括翻译行为的规范,也包括翻译行为主体的规范。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交流也在扩大和加深,翻译研究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入,逐渐转向伦理研究。
儿童文学作文翻译活动的一种,也应当回归到伦理角度,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通过切斯特曼所的翻译伦理模式探讨儿童文学翻译。
1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切斯特曼将翻译伦理的思想以五个模式进行了概括,分别是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
再现伦理是指译者应当像镜子一样再现原文,不对原文进行删改,强调译者的隐身。
服务伦理把翻译作为一种商业活动,要求译者遵循客户的指示与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调整原文也是合理的。
交际伦理则要求译者促进跨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双方的交流合作。
规范伦理要求译者的翻译行为应当符合读者和客户的期待。
承诺伦理将伦理价值的冲突转交给译者的德行判断,要求译者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
2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但有别于其他文学翻译的是,儿童文学翻译的目标读者群是儿童。
儿童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在于儿童的年龄小,生理特征与成人不一样,在生理特征上发展起来的心理特点、理解能力、阅读偏爱也与成人不同。
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小王子》汉译本分析

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小王子》汉译本分析【摘要】这篇文章将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视角分析《小王子》的汉译本。
在我们将引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首先概述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着重分析《小王子》的汉译本,探讨其中的翻译难点和策略。
接着,我们将讨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语言特点对翻译的挑战,并评价翻译策略的效果。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讨论的重点,并提出对进一步翻译研究的展望。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入探讨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关键词】纽马克翻译理论、《小王子》汉译本、文化差异、语言特点、翻译策略、效果评价。
1. 引言1.1 引言《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所创作的一部经典童话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
在翻译理论领域,纽马克翻译理论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其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视角,对《小王子》的汉译本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涉及的翻译问题和挑战。
在本文的后续内容中,将分别介绍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小王子》汉译本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文化差异、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影响。
还将探讨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翻译策略和效果,从而全面评价《小王子》的汉译本在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框架下的表现。
最终,通过对翻译过程和效果的深入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翻译工作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小王子》这部经典作品。
2. 正文2.1 概述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通过比较原文和汉译本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分析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通过对《小王子》中语言的特点和难点进行梳理,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应对这些挑战。
结合纽马克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策略,评价汉译本在传达原著思想和情感方面所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小王子》汉译本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纽马克翻译理论在实际翻译工作中的应用,以及翻译过程中面对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改写理论视角下《快乐王子》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改写理论视角下《快乐王子》中译本的比较研究摘要:改写理论表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
《快乐王子》作为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外国童话之一,其译本见证了中国社会历史的不断变迁。
本文将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比较1909年周作人的译本以及巴金1948年的译本,试析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改写理论;《快乐王子》;译本比较《快乐王子》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讲述了快乐王子舍弃自己身上一件件的稀世珍宝,来帮助穷苦百姓的故事。
自问世以来,便广受好评,其汉译本也是层出不穷。
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当属周作人和巴金的译本,由于产生的年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这两种译本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改写理论勒菲弗尔指出,“翻译既是改写,在改写过程中,身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改写者往往会对原作进行一定的程度的加工或者调整,以使其与改写者所处的社会和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相符。
这也就是说译本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所服务的”[1]。
由此可见,《快乐王子》不同译本间的差异是与其产生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的。
二、不同时期的译本(一)1909年周作人译本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大批有志青年看清了国家封建腐朽的统治,纷纷投入到了留学的热潮之中,寄希望于“西学东渐”。
1906年,周作人追随兄长鲁迅赶赴日本留学,希望能够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学作品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2]。
如鲁迅所说,“我和周作人在日本学习的时候意识到,文学有改变人们思想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功用,这就是我们介绍外国文学的原因”[3]。
《域外小说集》就在这样的期冀下产生了。
周译本《安乐王子》就是《域外小说集》的开篇之作。
《快乐王子》创作于英国社会的转型期,王尔德“欲以远离生活的形式来反映现实——以前所未有的理想方式来处理现实问题”[4]。
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周作人把这篇作品放在《域外小说集》之首的原因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乐王子 》 Hap r c ) 一 经典 的童 话 文学 快 ( pyPi e 这 n
作 品 , “ 能加 忠 诚 ” 则 出 发 , 从 功 原 比较 巴金 译 本
与苏 福忠 、 敏译 本 , 图 证 明苏 、 译 本 既 满 足 张 试 张 了使译 文被 儿 童读 者 接 受 的 目的 , 又保 持 了对 作 者 、 者等 的 “ 读 忠诚 ” 。
林 燕 华
( 东商 学院 外 国语 学 院 , 东 广 州 502 ) 广 广 130
摘 要: 快 乐王子》 《 是奥斯卡 - 尔德第一部 童话 集 中最 家喻 户晓 、 王 最受小朋友欢 迎的童话之 一 , 先后 出
现 了 l 汉 译 本 。 } 较 巴 金译 本 以 及 苏 福 忠 、 4个 匕 张敏 的 译 本 , 、 苏 张译 本 比 巴金 译 本 更 胜 一 筹 的 原 因在 于 其 充 分
意愿 的话 , 者有必 要 向其他 方声 明 , 译 以表 明对 他
们 的忠诚 。
二 、 功 能 加 忠诚 ” 则 “ 原
“ 能加 忠 诚 ” 念 的 首 次 提 出是 针 对 霍 斯 功 概
一
三 、 快乐 王子》 《 译本 的“ 功能” 原则
英 国作 家 奥 斯 卡 ・王 尔 德 ( sa he 以 O crWil)
展示 了克里斯蒂安 ・ 诺德的“ 功能加忠诚” 则。 原 关键词 : 功能加忠诚 ; 快 乐王子》 汉译 冬 《 ;
中 图分 类 号 : 35 9 H 1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4— 2 8 2 1 )1— 14— 4 17 54 l0 2 0 0 2 0
一
、
引言
功能 翻译理 论 , 出 了 自己 的 翻译 原 则 , “ 能 提 即 功 加 忠诚 ” 则 ( u ci lsI yl ) 原 F n t npu x at 。本 文 选 取 o  ̄ y
者只需要对 目标语境负责 , 目标文本可以完全独 立 于 原文本 。诺 德则 指 出 : 没 有原 文 , 没有 翻 “ 就 译。 ” 她认为译者应该 同时对原文本和 目标文
而言 。霍斯 一曼 特瑞 的观 点 太 期 教 育 可 谓 意 义 深 远 。 由于儿 童 的可 塑性 强 , 染 于苍 则 苍 , 于黄 “ 染 则黄 ” 儿 童 文学 必 须 具 有 较 强 的教 育性 。经 典 , 的儿 童文 学作 品 , 助 于 儿 童树 立 高 尚 的道 德 情 有 操 和保持 纯 真美 好 的心灵 。但 是 , 童对 于作 品 儿 趣味 性 、 事 性 、 故 形象 性 等 要 求 也 较 高 。 因此 , 译 者在 翻译 外 国 儿 童 文 学 作 品时 必 须 符 合 以上 要 求, 才能使 译 文在 目标 文 化 中受 到 儿 童 读 者 的欢 迎 。德 国 功 能 翻 译 理 论 家 克 里 斯 蒂 安 ・诺 德 ( hiin od 在其 老师 莱斯 ( a aiaR i ) C rt eN r) sa K t r e s h n s 和 同学弗米 尔 ( asJ emer 的影 响下 , 于 H n .V r e) 基
曼特 瑞 (ut H l—Matr) 关 翻译 的论 说 Js o a z nt i有 a
收 稿 日期 :0 1 1—1 2 1 —1 0
基金项 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 学“ 十一五” 规划项 目“ 经典 的译介 与流 变” G 1C ( D 0 WW0 ) 4
作者简介 : 燕华(9 6 ) 女 , 东汕 头人 。硕士研 究生 , 林 18一 , 广 主要从 事英美文学研 究. .
本 , 原语境 和 目标语 境 , 原 文发送 者和 闷标 文 对 对 本 接 收者负 责 。诺 德 功能 翻译理 论 的两大 基 石是 “ 功能 ” “ 诚 ” 功 能 ” 的 是 “ 日标 文本 和 忠 。“ 指 使 在 目标 语境 中发 挥预计 的作 用 ” “ 诚 ” 的是 。 忠 指 “ 译者 、 原文 发送 者 、 目标 文 本接 收者 以及 发起 者
14 2
林燕华 : “ 论 功能加 忠诚 ” 角下的《 视 快乐王子》 汉译本
21 0' 2年第 1 期
“ 为艺 术 而艺 术 ” 口号 名 扬 天下 , 的作 品 自然 的 他 也是 其 思想 的投 射 物 。 由于 对 儿 子 的 爱 , 曾致 他
缺乏形象性与生动性 。而苏 、 张译文则不然 , 译者 通过添加一些副词和形容词 , 使得译文可读性增
而诺德 的“ 忠诚 ” 一个 伦 理 概念 , 指 的 是 人 是 它 j 人之 间的社会 关 系 。诺 德把 译者 看作 是处 理 原文
发送 者 、 目标文 本 接 收 者 以及 发 起 者 之 问关 系 的 斡旋 人 。在 某 一 功 能 或 目的 的指 导 下 , 者 要 保 译 持 忠诚 , 必 须 处 理 好 相 关 参 与人 之 间 的 关 系 。 就 倘若 译 者遵循 了某 一 方 的 意愿 , 而违 背 了其 他 方
之 问的人 际关 系” …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 德 提 出 。 诺 的 “ 诚 ( oa y ” 弗 米 尔 的 “ 诚 ( i ・t) 忠 Ly l ) 与 t 忠 Fd l ” ei y 是不 一 的 。弗米 尔 的 “ 诚 ” 调 译 者 对 原 文 致 忠 强 本 的 忠实 , 量 保 持 原文 本 的 内容 、 言 风 格 等 ; 尽 语
第2 2卷第 1期
Vo _ No. I22 1
四川文理 学 院学报
S c u n Un v r i fArsa d S in eJ u n l ih a ie s y o t n ce c o r a t
21 0 2年 1月
J n 2 1 a .02
论“ 功能加忠诚” 角下的《 视 快乐王子》 汉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