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第01章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法学》马工程
马工程民法学--绪论、第一章

七、民法的适用
(一)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民事法律规范有无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 法律是否溯及既往,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实施后,对它生效
6期。
精品课件
第一章 民法总论
精品课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民法概述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民事主体 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 时效
精品课件
本章导语
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对民法有一个概括性的 了解和认识,对民法有比较全面清晰的掌握。
本章教学要求:讲解、分析民法的概念、民法 的调整对象、各项民事法律制度等,使学生能够 正确理解民法的概念,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熟 悉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并运用这些民法基本理论
妥善处理相应的民事纠纷。
精品课件
本章导语
本章教学重点: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基 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制度、民事 法律行为、代理制度、时效制度。
精品课件
五、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它主要表 现在各国家机关根据其权限范围所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之中,包括裁判规则和行为规则两个方面。
(一)宪法 (二)民事法律 (三)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 (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五)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行政规章 (六)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七)不违背公序良俗的习惯
精品课件
六、民法的基本原则
(五)诚实信用原则 该原则常常被称为民法(特别是债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 或 “帝王规则”。《民法总则》第7条规定:“民事主体 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 诺。”这就在法律上确认了诚信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具有 如下内容和功能: 一是确立行为规则的功能; 二是解释的功能; 三是衡平的功能; 四是填补法律和合同漏洞的功能; 五是降低交易费用和增进效率的功能。
民事诉讼法-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41
15
刑事法庭图片3
16
(2)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指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各种民
事权益,因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而产生纠
纷,起诉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
序,适用民事法律,对当事人争执的问题进 行审理和裁判的全过程。
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先进行调解,一般只对 调解无效的作出裁判。
28
审前程序在美国
1999年,在联邦法院系统中起诉起诉的 案件进入到审判程序的不到3%,其余 都在审前阶段中得到解决。
美国的审前实务包括: 审前会议、动议、证据开示、即决判决
29
(2)大陆法系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 以德国为典型
总结:当事人主张程序与证据调查 程序未分开,混合进行。
30
36
2、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二:
(2)公法
诉权、诉讼权利、 审判权、强制执行权
37
Due Process Clause:
——the Fifth and Fourteenth Amendments:
No person (here, including artificial persons) may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缺点:软弱性,以当事人自愿履行保证 其效力。
8
(3)公力救济:
优点: 公正性、时效性,争议的真正解决。
第一讲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一讲民事诉讼法学之宏观认识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法学院校必设的一门课程。
学者们何以潜心于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法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何要学习这门课程?根本原因在于民事诉讼法学就是一门研究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的科学。
学习民事诉讼法学这门课程,首先要了解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之间的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一)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是指研究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发生、发展和实施规律的一门科学。
对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民事诉讼这一社会活动,有助于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实施和进一步发展。
总之,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法学,是对民事诉讼立法和民事诉讼实践的理论升华,不是纯粹的理论法学。
但是民事诉讼法学不等同于民事诉讼法,更区别于民事诉讼。
就民事诉讼法学而言,其体系结构和内容等与民事诉讼法基本相同,但是它毕竟只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不是调整民事诉讼的规范性文件,不能像民事诉讼法那样,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都必须遵守,对任何人都不具有约束力。
就民事诉讼法学的作用而言,主要还是体现在通过对民事诉讼运行规律的揭示以指导具体的民事诉讼立法,反过来通过民事诉讼法调整具体的民事诉讼。
由此可见,对民事诉讼其直接调整作用的是民事诉讼法。
(二)民事诉讼法1、概念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总体来说,民事诉讼法就是调整民事诉讼的法律。
民事诉讼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民事诉讼法就是指民事诉讼法典,即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颁行的关于民事诉讼的专门法律。
我国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就是狭义的民事诉讼法。
广义的民事诉讼法除了民事诉讼法典之外,还包括的其他法律中有关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
比如最高院发布的指导民事诉讼实践的司法解释等。
民事诉讼法第一章——概论

民事诉讼法第一章——概论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性质、适用范围和基
本原则等进行了规定。
首先,第一章明确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
其中,民事诉讼是指解
决民事纠纷所采用的法律程序,是通过法院审理和判决来保障个人和社会
权益的重要手段。
此外,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其他一些相关的法律概念,
例如法院、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等。
第三,第一章明确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
许多重要的基本原则,如公正公平、合法程序、当事人权利平等、保护和
尊重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等。
同时,第一章还规定了国家对民事诉讼实行
的吹毛求疵原则。
最后,第一章还对民事诉讼的组织机构和审判程序进行了规定。
例如,民事诉讼的组织机构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审判程序包括一审、二
审和再审等。
此外,第一章还规定了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和诉讼费用等相
关问题。
总结来说,民事诉讼法第一章是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开篇之作,明确了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性质、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等,为后续章节的规
定和实施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该章节的规定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和指导作用。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学概述 本章学习提示: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程序价值 民事诉讼的目的 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和诉
第四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本章学习提示: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在民事 诉讼法学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本章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入手,介绍基本原则的特征和分类,阐述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和基本制度的具体规定,使学生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 度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会运用各项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制度进 行分析。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学概述
本章学习提示: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 本内容,也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本章 通过介绍民事诉讼概念、民事讼法及民事诉讼法学 使学生对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有基本了解,为 学好其他内容打好基础。
第一节 民事法律纠纷与民事诉讼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
第十四章 执行程序 本章学习提示:民事诉讼证据是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核心 内容,本章通过介绍民事诉讼证据概念、特征及我国民事 诉讼法对于正名对象、证明责任及证据的收集、审查、判 断的规定,使学生对我国的民事证据制度有基本了解。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执行程序概述 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 执行开始、执行中止和执行终结 执行措施
第三章 民事诉讼基本理论 本章学习提示:民事诉讼基本理论是学习和了解民事诉讼 法学的基础,在本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章着重介绍民 事诉讼程序价值、民事诉讼的目的、民事诉讼模式、民事 诉讼法律关系和诉权与诉等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民事 诉讼相关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十五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本章学习提示: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整个民事诉讼法体系 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定是一 般和特殊的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涉外民事 诉讼的基本原则、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涉外仲裁和各国间 的司法协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提要]民事冲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化解冲突是一个主权国家必须面临的现实。
在我国,解决民事冲突的机制有非诉与诉讼两种。
非诉包括人民调解、仲裁、单位处理、各种团体的自我消化等;诉讼则是国家公力救济。
民事诉讼法就是研究国家公力救济的理论与实践。
重点问题:民事冲突与民事诉讼;诉讼救济与非讼救济的关系;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民事诉讼一、民事冲突及其成因所谓冲突,是指人们因利益和态度的不协调和不一致所产生的矛盾。
按冲突的法律性质不同可以分为:(1)民事冲突;(2)刑事冲突;(3)行政冲突。
民事冲突又称作民事争议或曰民事纠纷。
以民事冲突的主体特征为标准,民事冲突又可分为:(1)公民与公民之间发生的冲突;(2)法人与法人之间发生的冲突; (3)公民与法人之间发生的冲突;,(4)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冲突;(5)法人与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冲突;(6)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冲突。
民事冲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难以概括穷尽的。
择其要者有:一类是与人身权益相关的民事冲突。
二类是与财产权益相关的冲突。
民事冲突的成因是相当复杂的。
它有人的个性原因,也有个性人所处社会的原因;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有经济的原因也有政治的原因;有人文原因也有自然原因。
二、民事冲突的救济方式在我国,解决民事冲突的方式有五:(1)当事者自行协商和解纠纷;(2)有关行政机关依职权处理;(3)人民调解委员会(组)调解;(4)仲裁委员会仲裁;(5)进行民事诉讼。
前四种称为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后一种系诉讼方式。
三、民事诉讼与非诉讼救济民事诉讼与非诉讼救济方式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民事诉讼与非诉讼救济方式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1.民事诉讼与当事人自行协商和解的区别。
2.民事诉讼与行政机关依职权处理纠纷的区别。
3.民事诉讼与人民调解的区别。
(1)二者法律性质不同。
民事诉讼是司法性质,人民调解是民间性质;(2)根据不同;(3)效力不同。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 甲与乙合伙做花卉生意,因在出资和分配上发 生了争议,双方到当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经过调解,双方达成了协议。后来因为乙未履 行调解协议,甲向法院起诉要求判决乙履行调 解协议。
• 问:法院应当如何审理这一案件?
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 也称民事争议,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以 民事权利义务或民事权益为内容的冲突或对抗 行为。
1.产生于平等主体之间 2.以民事权利义务或民事权益为内容(围绕财产
权利或人身权利关系而发生) 3.具有可处分性。(就一般情形而言,属私权纠
纷,但不排除例外情形,如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诉讼)
二、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1.自力救济:自决、和解 2.社会救济:调解、仲裁 3. 公力救济:民事诉讼
《人民调解法》相关法条
• 《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 •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 • 《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3 •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2004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1995.9.1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2011.1.1实施
钱还款为由拒绝还款。蒋某无奈,只好 将黄某告到法院。
• 原告无为和被告留波系同学,某日在校, 利用午休时间与其他数名同学在学校操 场上踢足球。原告作守门员,被告射门, 足球经过原告的手挡之后,打在原告左 眼,造成伤害。同仁医院诊断为,左外 伤性视网膜脱离,经行左网膜复位术, 网膜复位,黄斑区前膜增殖,鉴定为十 级伤残。原告以留波和所在学校为共同 被告起诉,请求人身赔偿损害。
民事诉讼法
胡晓涛 hxt@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 2003年8月,家住东安县某镇的黄某 因急需筹集学费,找到邻村的蒋某借到 6000元钱,约定借款期限为1年。到 了2004年8月,蒋某要求黄某归还借款。 蒋某在出示借据时却发现,还款日期当 时竟写成了20004年8月,形成了要等 18000年之后才到债务清偿期的债务。 黄某见此,竟然也以没到还款期限和没
第00章 绪论 《民事诉讼法学》 马工程

精选课件ppt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民事诉讼实践及其规律 民事诉讼立法及其规律 民事诉讼与其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民事诉
讼法与其他相关法律规范的关系
精选课件ppt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学 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奠定了我国民事 诉讼法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石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我国民事诉讼 法学提供了把握方向的理论指针
(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开拓和发展的思想
精选课件ppt
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6
起步与停滞阶段(1949—1978年) 重建阶段(1978—1991年)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 颁布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布并实 施 发展阶段(1991—2006年) 成熟阶段(2006年以后)
精选课件ppt
高等教育出版社 5
三、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民事诉讼法 学的关系
四、学习民事诉讼法学的方法
精选课件ppt 高等教育出版社
7
五、学习民事诉讼法学的意义
有利于完善个人的法学知识体系 有利于提高从事法律职业工作和民事纠纷处
理工作的能力 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精选课件ppt 高等教育出版社
8
六、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特色
指导思想:准确严谨、深入浅出、视野开阔、 实用性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民事诉育高等出教育版出社版社
1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