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复习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凝红叶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简陋的小草房。
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
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
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
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壮的历史来: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
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
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打倒日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她才三十一岁……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
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我最珍贵的书签吗?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目光炯炯:________情不自禁:________(2)写出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3)写出一句表示作者联想的话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柞叶珍藏起来?(5)在抗日斗争时期,许多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献出了生命,请你搜集他们的事迹,简单的讲给同学听。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技巧及解答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及答案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及答案(一)《昆仑山巅的葵花》昆仑山巅似乎只有冬天,不知道是上个冬天最迟的,还是下个冬天最早的一股冷风,冻死了绝大部分葵花,只奇迹般地保存下一棵幼苗。
这棵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枝叶。
茎上纤巧的绒毛像蜜蜂翅膀一样,在寒风中抖个不停。
也许它感到了昆仑山喜怒无常的威严,急匆匆地压缩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才长到一尺高,就萌发出了纽扣大的花蕾,压得最高处的茎叶微微下垂,好像惭愧自己为什么不长得更高一些。
那一年没有秋天,寒凝一切的风雷,毫无先兆地骤然降临。
早晨起来,天地一片苍茫,我们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扑向葵花。
向日葵却凝然不动地站立在那里,在冰雕玉琢的莹白之中,保持着凄清的翠绿。
叶片傲然舒展,像一面玻璃做的旗,发出环佩般的叮当之声。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绽开一朵明艳的花。
那花盘只有一元硬币那么大,薄而平整冰雪凝冻其上。
最令人警醒的是花盘四周弹射出密集的黄色花瓣,箭头般怒放着,像一颗永不泯灭的星。
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
练一练1、文中多处出现比喻,用“_____”画出你印象最深的两处,完成填空:(1)把_____比喻成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2)把_____比喻成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结尾:“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
”说“最小”是因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说“最高”是因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3、由葵花联想到人,你觉得谁是葵花一样的人?为什么?————————————————————(二)《翠鸟吃食》①普通翠鸟只有麻雀大小。
通常情况下,按照体形比例,它的猎物个头都相当大。
因此除非猎物小得可以非常容易地一口吞下,否则它都要进行个“摔打”仪式这样可以让猎物在吃之前先死“透”了,至少昏迷不再挣扎,减少吞咽时的潜在危险。
【推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阅读链接专项训练(课内阅读)含答案

16 课内阅读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 时间: 4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读诗,完成练习。
(30 分)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6 分)花木成畦 (gu īq í)排闼 (d á t à)..2.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8 分)(1)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排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分 )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8 分)A .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出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 .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所居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 .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过这种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二、读《穷人》的片段,完成练习。
(30 分)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实用性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实用性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对232人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统计材料二:某社交软件的聊天群里大家的讨论发言同同:我觉得手机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它的好处很多。
比如,我就通过手机学到了很多知识。
天天:手机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用它可以购物、挂号、导航、照相……龙龙:可它也有弊端,有的人成了“低头族”,他们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各种社交软件和玩游戏上。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感情都淡了。
梦梦:我不同意你说的。
用手机不仅能给朋友发文字短信、图片、视频,还能进行语音、视频通话,这难道不是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吗?典典:长期看手机会损害视力。
手机里的个人信息也容易泄露出去,要是被坏人利用,那可就惨了。
材料三:减少“低头族”,降低近视率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近视大军”早已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造成近视的多种原因中,过多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所造成的伤害实在不容小觑。
电子产品中所含的短波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若是长时间接触,眼睛很有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从而发展成近视。
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短波蓝光的影响会更加严重。
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可以用,但要用之有度。
使用电子产品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方便孩子学习。
若是最后反而伤了眼睛,变成消遣时间的“玩具”,那就得不偿失了。
1. 根据材料内容,完成练习。
(1)过多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造成人们视力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里的讨论发言,这五个人的发言呈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使用手机好处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长时间看手机会使人与人之间感情变淡、会损害视力、容易泄露个人信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及日积月累汇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及日积月
累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古文和日积月累的内容。
以下是各个单元中的重要内容概述:
第一单元古文欣赏
本单元以欣赏古文为主题,包含了多篇古文的研究和理解。
学生将通过阅读古文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对古文的欣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第二单元简单日记
本单元引导学生开始记录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心情。
通过编写简单的日记,学生能够培养写作惯和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初级说明文阅读
本单元涵盖了一些初级说明文,包括了对实事、物品、现象等的描述和解释。
学生将学会从说明文中获取信息,增加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单元古文小品阅读
本单元包括了一些古文小品的阅读,通过阅读这些小品,学生将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第五单元小说章节阅读
本单元选取了一些优秀的小说章节,帮助学生研究小说的阅读技巧和分析能力。
学生将通过阅读和理解小说,培养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核心理解能力。
第六单元说明文阅读
本单元进一步扩展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学生将通过阅读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培养对事物逻辑性和条理性的理解能力。
第七单元诗歌欣赏
本单元以诗歌欣赏为主题,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和深意。
学生将学会通过欣赏诗歌的形式、语言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古文和日积月累的内容汇总。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阅读理解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
”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
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1)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3)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1)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
(2)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3)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第19讲【阅读】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课件-六年级语文-部编版

分别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我选:列数字(用“25厘米”“18厘米” 准确具体地写出森林翼龙体形娇小);作比较(用燕子、麻雀与翼龙作比较,突出说明森林翼 龙娇小的体形);打比方(用把翼龙比作婴幼儿,生动形象地说明德国发现的翼龙更小)。
生动形象地描摹了事物的……特征。
一、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类别
判断标志
作用(答题规范)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名人名言、诗句、新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
引资料 闻报道、轶闻趣事 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纪念碑的高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1.森林中翼龙的体形娇小,翼展仅25厘米,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但它们是那些体 形巨大的进步的鸟掌翼龙类的祖先类群。被发现的森林翼龙几乎为一完整的化石骨架,保存完好。 它的嘴巴尖长,眼晴很大,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退化消失,属于无齿的翼龙。在此之前,科学家 仅仅在德国发现过一种比它更小的出生不久的具有牙齿的翼龙化石,翼展约18厘米,科学家认为 它是刚刚孵化出来的“婴幼儿”。
二、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
1.某句段运用了……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 ①本句运用了……(三个字)的说明方法; ②……(作用)地说明了……(说明内容); ③使读者/文章……。
一、判断下面句子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作诠释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下定义 ……
基本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
古埃及各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 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 的胡夫金字塔。
多。
抓文章的中心句或关键句
《学与问》
《滴水穿石的启示》
《谈礼貌》
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要点
从标题入手,弄清说明对象 从内容入手,归纳总结 抓文章的中心句或关键句
实战演练
地震后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位于涧河 上游距北川县城约6公里处,是北川灾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 的一个堰塞湖。(阅读理解《堰塞湖》)
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繁衍 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选自《神奇的克隆》
科学准确揭示克隆的本质是无性繁殖。
实战演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海洋像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 铁、铜、锡、锰、硫等。(课文《海洋——21世纪 的希望》)这_句_话用_了_打_比_方_的说_明_方_法_。_这里_把_海_洋_比_作聚_宝_盆_,_生_
——选自《麋鹿》
将麋鹿与其它鹿的角尖所指的方向作比较,突出麋鹿角型的独特 。
基本说明方法及作用
打比方
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它大脑袋,短 身子,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
——选自《恐龙》
这里把霸王龙的牙齿比作匕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霸王 龙凶猛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基本说明方法及作用
下定义
这句话中“大约”一词,不能删。“大 约”表示估计,法老统治的时代是人们根据 历史的一个推断,如果删去意思太绝对了。 使用“大约”一词,在表达上更为准确。
基本说明方法及作用
列数字
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 右,角比较长。
——选自《麋鹿》
这句话用到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重250千克” 突 出了麋鹿的重,使说明更准确。
基本说明方法及作用
作比较
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 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 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说明性文章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神奇的克隆》 《埃及的金字塔》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说勤奋》 《滴水穿石的启示》 《学与问》
……
说明性文章的学习要求
1、能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要点 。 2、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3、能读懂文章内容,捕捉准确的信息。
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要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表示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 表示估计:大约、左右、也许… … 表示时间:当时、刚刚、迄今… … 表示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 表示频率:经常、常常… …
实战演练
句中“放养”和“饲养”能不能交换,为什么?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
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
从标题入手,弄清说明对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明对象是____海__洋____
《埃及的金字塔》说明对象是___金__字__塔___
《麋鹿》的说明对象是____麋__鹿____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说明对象是
火星
______
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要点
从内容入手,归纳总结
外形宏伟 结构精巧
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要点
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 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六上《麋鹿》
这两个词语不能交换,它们意思不同。“放养”指麋 鹿在保护区自由、无拘无束地生活。“饲养”指麋鹿失去 自由,在那进行人工喂养。
表态→联系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 国有法老统治。”句中的“大约”一词 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动_形_象_地_写出_了_海_洋_的_矿产_资源丰富。
2、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课文 《埃及的金字塔》)__________________
___这_句话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抓住 “146米多”,与摩天大厦作比较,强调了金字塔 非常高。
读懂文章内容,捕捉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