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区域文化作业答案
2015年春季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简答题1答:闽台从地理来讲,各自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在国家上,国家也很注重闽台区域内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一衣水,语言相通,习俗类同,骨肉相亲。
福建、台湾的文化彼此间不断交融、演化。
是在闽台两地人民所共同创造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
它不是福建、台湾两省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闽台文化范围的人民在语言文字、民间信仰、戏剧音乐、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的共同的文化特质。
闽台文化联系古今,既承袭了传统的性格,又在两岸社会的不断演进中发展、变迁着。
闽台文化在漫长的交融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既有许多共同文化特征,又有若干差异的地域性文化,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特征,闽台文化特别富有开拓进取精神。
闽台文化不断地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因此显得特别活跃和朝气蓬勃。
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重节气操守、开放意识较强的地域文化,成为了中华灿烂文化的一个优秀的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闽台文化交流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闽台区域文化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化成为激活闽台区域经济发展,闽台文化产业合作理应成为未来闽台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
加强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促进闽台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提高它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闽台区域现实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源远流长的闽台关系和文化传统,从纵向讲,积淀丰厚,是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一支非常重要的缔造力量,蕴藏着巨大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答:(一)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 千米,狭处只有130 千米,离福州最近。
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 米至100 米。
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
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
在1.5 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 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闽台区域文化》形考

闽台区域文化(论述题请自主作答,发现相互抄袭或从网上抄袭者记0分,答案仅供参考,请修改后上传,切勿原样照搬)论述题C为了鼓励更多的台湾读书人到福州应考,福建的地方官员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开始,便不断地以奏折的形式,请求朝廷对台湾读书人网开一面,录取时给予倾斜。
很快便得到礼部的赞同。
设立保障名额大大鼓励了台湾士子的进取之心,有力地推动了台湾科举考试的发展,也使闽台之间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联系更加密切。
推动了台湾地区文风的繁盛和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实行初期,由于台湾地区的文化尚不发达,本地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多,来自福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的读书人中稍通文墨者在原居住地参加考试料难以考取,便通过在台湾居住的同姓同宗之人,冒称为其弟、侄,然后以台湾士子的身份公然赴考。
一旦考中,便迅即返归故里。
从闽台科举考试长期以来是一体化关系的角度考察,冒籍也属正常现象。
数百年来,闽台同属一个行政区划,地缘相近,两地人员往来十分频繁。
台湾的居民大多是早先福建移民的后裔,与祖籍地有着各种联系,不少人甚至还具有同族、同宗、同姓等关系,两地士子同在一个乡试考场应试,语言、生活习俗几乎没什么两样。
若没有这些因素,多数冒籍者便不可能成功。
这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闽台两地关系之密切。
D台湾民间信仰的分灵、进香与巡游,体现了闽台文化的根与叶、源与流的密切关系。
早期移民入台时,对乡土神灵的信仰,不仅使之在精神得到依托,还巩固了移民群体的地缘关系。
他们将祖地的乡土神灵如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神像或香火袋作为护身符以祈求保护,逐渐在台湾建立福建诸神的开基庙,再从中分灵到台湾各地,形成福建主庙、台湾开基庙、台湾分灵庙的三层关系网络,台湾庙宇分灵如同中国家族祭祀中的分灶火,除长子继承父亲的老灶外,其余诸子只从旧灶中取一些炭火放进自己家中的新灶,表示薪传不绝。
经过分灵程序,确立分庙与主庙之间存在类似父子的关系。
在大陆沿海普遍信奉的莆田籍妈祖被移民视为航海保护神,移民渡海来台湾的时候携带妈祖神像和神位,以求渡海平安,抵台后完全仿造大陆神庙样式在台建造妈祖庙,1983年台湾省的妈祖庙有515座,香火之旺盛在台湾众多的神灵中独占鳌头。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主观题共17题〔总分值100分〕一、名词解释〔共题,每题5分〕BD第1题(已答). 布袋戏【参考答案】布袋戏或称掌中戏。
福建掌中戏,产生在泉州一带,有三百年历史,19世纪中叶以后,漳、泉、潮掌艺名师辈出,随移民传入台湾,先有泉州调的,后有潮州调的。
都属南管系统善于文戏,多节义和爱情故事,台湾目前分南管、北管和潮调三种布袋戏。
CH第2题(未答). 出海大傩【参考答案】傩是古时驱除疫鬼的仪式,有天子傩和乡人傩之分。
乡人傩在民间举行。
在福建和台湾瘟疫比拟流行,对人民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为驱疫保平安,沿袭古傩的某些形式,称之为出海大傩。
在送瘟神疫鬼时,由20多人组成舟歌队,一人打鼓并领唱,其余人以号子伴唱,演唱者手持纸糊的船浆,边唱边作划船的样子。
演唱内容均为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故事,配合舞蹈队表演,寓意以英灵来威慑瘟神疫鬼。
DB第16题(已答). 大坌坑文化【参考答案】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
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
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
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
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局部,及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FB第5题(已答). 凤鼻头文化【参考答案】大坌坑文化完毕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及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
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年。
石器多为磨制。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
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
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年。
营埔出土陶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
闽台经济与文化作业三答案(最全)

闽台经济与文化作业三答案(最全)第 1 大题: 1 . ( 应得 ( 4 得 40 分 实得 ) 4 单选题 分 ) 台湾文学大约在 19 世纪中叶开始,兴起( )创作,它 分,的出现是由福建诗钟的传入引起的。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A . 2 . (击钵吟 骊歌 大戏 小戏应得4分,实得4分) ()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海上保护神。
传说是五代福建都巡检林惟悫的女儿,或说是宋初的民间女子,玉皇大帝的小女儿等等。
据说她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 年),逝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 年),生前能“言人休咎”,“知人祸福”,精通治病防疫,擅长海上救护, 通晓天文气象,深受人民爱戴。
她死后,乡人在湄洲岛建小庙奉祀以示感念。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B . 3 . (临水夫人 妈祖 清水祖师 陈靖姑应得4分,实得4分) ()位于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
A .莆田孔子文庙B . C .泉州孔子庙 福州文庙D . 正确答案: B . 4 . (漳州孔子庙应得4分,实得4分) 闽南、台湾有些节庆习俗是其他地方罕见的,饶有情趣。
台湾有俗话说:“偷得一根葱,嫁个好老公;偷得一根菜,选个好女婿。
”菜园主人成人之美,往往主动放 开菜园,任人去偷。
这反映的是( )节庆活动的习俗。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B . 5 .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应得4分,实得4分) 以下反映福建佛教和台湾佛教密切关系的提法错误有()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B . 6 . (台湾庙的创建,与福建人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
台湾佛教的派系仅有部分与福建佛教有密切的关系。
闽台两地在修建佛寺时经济上相互支持。
闽地僧人入台定居弘法。
应得4分,实得4分) ()是传入台湾最早的宗教。
A . B . C . D . 正确答案: B . 7 . (佛教 道教 天主教 基督教应得4分,实得4分) 闽台植物崇拜突出地表现在()崇拜上。
最新闽台文化形成性作业答案2

精品文档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参考答案或提示:二^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
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文化分三个阶段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如何从文化遗址中认识闽台人缘的密切关系?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人同缘,要追溯到原始人起源,在闽台两地发掘的文化遗址中分析,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己传到台湾。
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岀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左镇人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左镇人”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
左镇人”说明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万多年。
长滨文化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
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
长滨文化说明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可追溯到 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大坌坑文化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坌坑文化遗址岀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
说明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
闽台文化形成性作业答案1

闽台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
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何从文化遗址中认识闽台人缘的密切关系?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人同缘,要追溯到原始人起源,在闽台两地发掘的文化遗址中分析,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己传到台湾。
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左镇人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左镇人”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
“左镇人”说明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万多年。
长滨文化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
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
长滨文化说明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大坌坑文化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第1 大题名词解释0分1 . (10分) 客家民歌参考答案或提示: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
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
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
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
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学员答案==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
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
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
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
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可得分数:确定2 . (10分) 泉州孔子庙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著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
==学员答案==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
可得分数:确定第2 大题论述题0分1 . (80分) 1.发掘本地方言中称谓词、熟语、地名中具有闽台方言的共同特征的实例,并说明理由。
(结合本地或家乡方言占10分)参考答案或提示:(1)称谓:由于传统封建礼制,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秩序,在闽台方言中也同样也保留了一套能区分血亲远近、辈份高低、年龄大小的严密系统。
称呼亲属时,闽台方言称呼词的使用均以辈份高低为基本准则。
但当遇到辈份与年龄不相应时,只以辈份称呼而不从年龄。
因此,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遇到比其辈份高的年轻男女,面称其为“叔公”(祖父的弟弟)或“姑婆”(祖父的妹妹)之类的现象则司空见惯。
闽台文化形成性作业答案2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
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文化分三个阶段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如何从文化遗址中认识闽台人缘的密切关系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人同缘,要追溯到原始人起源,在闽台两地发掘的文化遗址中分析,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己传到台湾。
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左镇人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左镇人”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
“左镇人”说明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万多年。
长滨文化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万年,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
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
长滨文化说明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可追溯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大坌坑文化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坌坑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
说明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