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作业3

合集下载

《闽台区域文化》形考

《闽台区域文化》形考

闽台区域文化(论述题请自主作答,发现相互抄袭或从网上抄袭者记0分,答案仅供参考,请修改后上传,切勿原样照搬)论述题C为了鼓励更多的台湾读书人到福州应考,福建的地方官员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开始,便不断地以奏折的形式,请求朝廷对台湾读书人网开一面,录取时给予倾斜。

很快便得到礼部的赞同。

设立保障名额大大鼓励了台湾士子的进取之心,有力地推动了台湾科举考试的发展,也使闽台之间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联系更加密切。

推动了台湾地区文风的繁盛和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实行初期,由于台湾地区的文化尚不发达,本地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多,来自福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的读书人中稍通文墨者在原居住地参加考试料难以考取,便通过在台湾居住的同姓同宗之人,冒称为其弟、侄,然后以台湾士子的身份公然赴考。

一旦考中,便迅即返归故里。

从闽台科举考试长期以来是一体化关系的角度考察,冒籍也属正常现象。

数百年来,闽台同属一个行政区划,地缘相近,两地人员往来十分频繁。

台湾的居民大多是早先福建移民的后裔,与祖籍地有着各种联系,不少人甚至还具有同族、同宗、同姓等关系,两地士子同在一个乡试考场应试,语言、生活习俗几乎没什么两样。

若没有这些因素,多数冒籍者便不可能成功。

这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闽台两地关系之密切。

D台湾民间信仰的分灵、进香与巡游,体现了闽台文化的根与叶、源与流的密切关系。

早期移民入台时,对乡土神灵的信仰,不仅使之在精神得到依托,还巩固了移民群体的地缘关系。

他们将祖地的乡土神灵如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神像或香火袋作为护身符以祈求保护,逐渐在台湾建立福建诸神的开基庙,再从中分灵到台湾各地,形成福建主庙、台湾开基庙、台湾分灵庙的三层关系网络,台湾庙宇分灵如同中国家族祭祀中的分灶火,除长子继承父亲的老灶外,其余诸子只从旧灶中取一些炭火放进自己家中的新灶,表示薪传不绝。

经过分灵程序,确立分庙与主庙之间存在类似父子的关系。

在大陆沿海普遍信奉的莆田籍妈祖被移民视为航海保护神,移民渡海来台湾的时候携带妈祖神像和神位,以求渡海平安,抵台后完全仿造大陆神庙样式在台建造妈祖庙,1983年台湾省的妈祖庙有515座,香火之旺盛在台湾众多的神灵中独占鳌头。

2015福建电大《闽台经济与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1)

2015福建电大《闽台经济与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1)

2015福建电大《闽台经济与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1)第 1 大题填空题40分(随机抽10题)1 . (4分) 1895年甲午战争后,占据了台湾,直到1945年,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参考答案或提示:日本2 . (4分) 1624年荷兰入据前,称为()经济,大陆移民给台湾先住民带去了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或提示:台湾早期3 . (4分) 闽台两地在四、五千年前的时代晚期同步进入了农耕社会。

参考答案或提示:新石器4 . (4分) 王审知在位29年,十分重视发展海外贸易,在福州港置有(),专门管理舶货征榷事务,还使泉州从原来中转港口变为直接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参考答案或提示:榷[què] 货务5 . (4分) 闽台两地在四、五千年前同步进入了农耕社会,福清遗址发现稻草痕迹,台湾凤鼻头遗址陶片上有稻米的遗留,说明当时的闽台先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参考答案或提示:东张6 . (4分) 隋朝时,台湾被称为“()”,《隋书》出现我国历史上对台湾位置的第一次明确记述。

参考答案或提示:流求7 . (4分) 宋时大陆与台澎之间的经济贸易已十分繁盛,当然这种贸易主要还是发生在大陆人民和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之间。

参考答案或提示:台澎地区8 . (4分) 王审知在位期间,为福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号称“()”。

参考答案或提示:闽王9 . (4分) 在荷据38年间,势力对大陆、福建与台湾的经济往来、政治领属构成重大威胁。

参考答案或提示:殖民主义10 . (4分) 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立(),其职责为管理澎湖居民和闽台航道的安全与保护对台商贸交流。

参考答案或提示:巡检司11 . (4分) 甲午战争后,日本占据了台湾,直到()年,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参考答案或提示: 194512 . (4分) 商周时期闽台原始住民已经生息繁衍出一支大的族群,即()。

参考答案或提示:闽族或“七闽”13 . (4分) 秦汉之际百余年间两次实行的“()”政策,又对闽台两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障碍。

2015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作业3

2015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作业3

轻男女,面称其为叔公(祖父的弟弟)或姑婆(祖父的妹妹)之类的现象则司空见惯。

(2)熟语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由于熟语内容丰富、反映面广、富有乡土气息、形式、固定,因而群众喜闻乐见,以至于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

如成语,闽台方言中的成语也多呈四字格形式。

因土生土长,说者多绘声绘色,听者也倍感亲切。

(3)地名命名的共同特点地名一般由专名与通名两部分构成。

闽台地名中的专名多采取闽台方言中对同类地形、地物的惯用指称为主要构词成分,再辅以大小、形状、方位、色彩以及姓氏、人名、数字等各种描写性成分,进行相互结合而加以命名,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闽台方言中称小块平地或略带倾斜的平坡为埔,而两岸带词素埔的地名便不计其数。

以地物命名的地名之中,以建筑物厝、寮为构词词素的地名在闽台方言中的数量颇为可观。

两岸地名在命名上有相当数量的地名出现出相同、雷同的现象。

现在台湾地名中,有不少地名是直接袭用福建省的。

例如,在台湾省境内,台北有长泰和南靖、台南有诏安、台中有龙溪和德化、彰化和云林都有同安、云林有泉州、南投有平和、屏东有南安。

福建闽南的地名在台湾比比皆是。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10.0分。

电大闽台地域作业三

电大闽台地域作业三

客观题共28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第1题(已答). 宋时大陆与台澎之间的经济贸易已十分繁盛,当然这种贸易主要还是发生在()之间。

A. 大陆人民和南洋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B. 大陆人民C. 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D. 大陆人民和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1--------------------------------------------------------------------------------第2题(已答). ()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也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

A. 福州B. 厦门C. 泉州D. 龙岩【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1--------------------------------------------------------------------------------第3题(已答). 《三国志•吴志》载:孙权于黄龙二年(公元230年)春,“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这是我国史籍中确切记载与台湾交往的文字。

这是闽台之间人口交流的()次。

A. 第一B. 第二C. 第三D. 第四【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1--------------------------------------------------------------------------------第4题(已答). 清末及民国时期,不属于福建与台湾的海上交通主要线路的是()A. 福州与台湾航线B. 厦门与台湾航线C. 泉州与台湾航线D. 除汽船定期航班外,福建的帆船穿越台湾海峡,从事航运贸易,获利颇丰【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1--------------------------------------------------------------------------------第5题(已答). 1997年7月,漳州被我国国务院、农业部和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为全国首批两个()之一。

2015年春季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二参考答案

2015年春季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二参考答案

1、答:民俗主要是指民间流行的风俗习惯。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成袭的生活及文化活动,诸如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巫术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

2、答:农历腊月二十四日祭祀灶神,简称“祭灶”。

祭灶的习俗主要是拂尘、送灶。

拂尘就是祭灶这天打扫房屋院落,洗涤用具,尤其是厨房,从灶台到锅碗瓢盆、桌椅门窗,都要擦拭得干干净净。

卫生搞完后,黄昏时分,便开始送灶。

此时各家各户陈列供品,点烧香烛,燃放鞭炮,以送灶神上天。

所谓送灶神上天,是把灶台上方贴的旧灶神像揭下来,连同从街上买来的画有靴帽衣甲、刀、箭和马匹的“甲马”一起烧掉。

意为备好行装坐骑,送灶君上天述职,希望灶神能“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在福建,供灶神的祭品,除鸡、鸭、鱼肉等佳肴外,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饴糖或糖饼。

据说糖可以黏住灶神的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说坏话,而是从口甜到心,好话连篇。

台湾祭灶习俗与福建基本相同,但没有献饴糖粘灶神口的习俗。

3、答:新娘出嫁后数日内由新郎陪同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归宁”。

当日,新婚夫妇须由娘家弟妹前来迎接;须在日落前返回男家,据说这样才能有望生男孩。

4、答:元宵节,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在闽台两岸,人们把元宵节视为春节的最后一部分,民间节庆活动尤为隆重。

5、答:诗钟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活动中又有关于时、体、题、韵的严格规定和各种颇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项目,限时咏作,分等奖励。

诗钟有笼纱、嵌珠二格,嵌珠即折枝之异名,但当时人们往往不称嵌珠,而更经常使用折枝之名称。

6、答:刘家谋(1813~1853年),字仲为、苞川,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

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

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

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府署。

福建电大一网一《地域文化(本)》形考任务三

福建电大一网一《地域文化(本)》形考任务三

1.你是如何认识闽台文化有着天然的、极为密切的关系?试从闽台宗教关系,民间信仰源流,建筑交融,文学源流,闽台造型艺术源流,闽台舞台艺术互动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联系教材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闽台一水之隔,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且台胞百分之八十祖籍福建。

种种民间文化艺术流传、盛行于闽台两地,备受两地民众共同喜爱,这为闽台文化交流奠定了独特的优势。

1、历史上多次的闽台间人口的交流。

特别是福建向台湾的移民,使得闽台两地血缘相亲,同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

人是文化的载体,闽台两地同宗同源,天然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今天闽台人文的一致性。

2、地缘相近。

两岸隔海相望,地缘的优势使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3、闽台两地同文同语,有同样的文化起源。

闽台人民自古以来密切往来,共同创造了一脉相承、渊源深厚的闽台文化,文化交流的隔阂小。

海峡两岸使用的都是中文,这是两地人文一致性的又一表现,充分证明闽台两地人民都是龙的传人。

两岸有相同的语言基础,而语言文字是一个族群的人彼此传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

4、闽台宗教、民间信仰、建筑、民间戏曲音乐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是两岸联系的有力纽带。

5、两岸骨肉相连,两岸人民强烈的愿望更加促进两岸交流。

闽台民间信仰是古代南方闽越族传统信仰和中原汉族传统信仰相撞击、汇合、交融,以儒、释、三家互补为基本框架,又吸纳受了外来民族的信仰和宗教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既固守传统,又兼具开放性、多元化,以多神崇拜为其主要特色的民间信仰。

闽台民间信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各种神祗不仅能和平共处、并行不悖,而且能彼此借鉴、取长补短。

所谓民间神祗,是指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所信奉的诸神之外,民众所信奉的神灵。

闽台民间供奉的神祗主要有妈祖、关公、土地公、保生大帝、开漳圣王、清水祖师等。

闽台的民间信仰是在其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中产生的,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2015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作业1

2015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作业1

第3题(已答). 请你结合当前形势分析闽台宗教交往的作用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参考答案】1)把握闽台宗教的差异,在非原则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因势利导,进一步通过宗教交往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围绕现阶段两岸宗教现状的差异、两岸宗教政策的差异、两岸宗教理念的差异等方面进行讨论。

在研讨中涉及一些现象,如认为祖国大陆佛寺中的僧尼不是专门从事法事活动,而是从事旅游业、种田、做工等生产事业的误解应当进行解释,消除隔阂。

2)做好台湾宗教界到福建寻根访祖的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以寻根为目的的宗教交往。

台湾一些年青法师对祖庭观念也开始淡薄,宗教是极为重视法脉传承,理清闽台两地宗教法脉传承,有利于接通法脉,推动两岸交流。

3)要与时俱进地认识并解决闽台宗教交往中的问题。

闽台宗教交往进入有序阶段,但主要还是以通过宗教旅游,以拜拜方式进行。

应根据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制定相对应的交往方式,可根据目前因无法三通给闽台宗教交往带来极大不便的等现实,为早日三通共同努力。

4)既要看到闽台宗教交往中寻根谒祖接通法脉的主流因素,也要注意到隐藏在交往中暗礁和支流,时时保持清醒头脑,把握交往的主动权。

一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条文,既推进闽台宗教在接通血脉动上的交往,又要警觉防止台湾宗教界的渗透,让闽台宗教交往在健康的渠道中进行。

【本题分数】10分【本题得分】10.0分第4题(已答). 从哪些方面理解闽台宗教的历史渊源?【参考答案】闽台宗教渊源流长,关系密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移民潮将闽地宗教带进台岛。

福建向台湾的多次移民不仅推动了台湾的开发,也推动了台湾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前往台湾的福建移民将宗教信仰带进台岛,除了以佛教、道教为主的宗教信徒外,伊期兰教在明末有大批郑成功军中穆斯林随军定居台湾,明清时闽南一带穆斯林亦随着多次移民浪潮分批进入台湾的嘉义、鹿港等地定居,有代表性的如福建惠安白奇回民郭姓移民台湾鹿港、基隆等地,约有七千余人。

二、台湾的宗教仪礼大多源于福建。

2015福建电大《闽台经济与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3)

2015福建电大《闽台经济与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3)

2015福建电大《闽台经济与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3)作业三(第9-12章)第 1 大题填空题24分(随机抽6题)1 . (4分) ()是闽台人民最隆重盛大的节日,保留的古代遗风也最为浓郁。

参考答案或提示:春节2 . (4分) 天主教传入福建应在()。

参考答案或提示:元代3 . (4分) 福建道教对台湾道教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两地道士法师的()基本一样,特别在闽台道教主要教派,更是关系密切。

参考答案或提示:道场科仪4 . (4分) 天主教传入台湾应为()。

参考答案或提示:明代5 . (4分) 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与其他地方相比,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即()。

参考答案或提示:讲究食补6 . (4分) ( )现已成为台湾南部佛教中心,为台湾最大的佛寺。

参考答案或提示:大仙寺7 . (4分) 闽台两地寺与寺之间关系密切。

台湾不少寺院,除了在寺院名称、建筑布局、()等方面与福建寺院相近外,其密切关系还表现在许多寺院是福建寺院的分支,有香火联系。

参考答案或提示:寺院制度8 . (4分) ()是传入台湾最早的宗教。

参考答案或提示:道教9 . (4分) ()是民间信仰,但又兼具道教的特点和佛教的色彩。

参考答案或提示:妈祖信仰10 . (4分) ()即农历腊月二十四日祭祀灶神,其习俗主要是拂尘和送灶。

参考答案或提示:祭灶11 . (4分) 福建有不少纪念郑成功的庙堂,其中以( )的郑成功纪念馆规模最大。

参考答案或提示:南安石井6 . (4分) ( )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

参考答案或提示:泉州孔子庙第 2 大题单选题36分(随机抽9题)1 . (4分) 台湾人民的过节习俗与()一带颇为相近。

(1) . 闽东(2) . 闽西(3) . 闽南(4) . 闽北正确答案:32 . (4分) 闽台动植物崇拜中,最具特色的是()崇拜。

(1) . 蛇(2) . 花草(3) . 龟(4) . 树木正确答案:13 . (4分) ()是闽台人民最隆重盛大的节日,保留的古代遗风也最为浓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仙戏、梨园戏地音乐等;音乐会型地传统音乐:闽南筝派、闽派古琴等.民歌曲调优美,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分成福佬系民歌、客家山歌和高山族民歌三种.(一)福佬系民歌.台湾福佬,又有谐称河洛,多为民间小调,一般为七字句,每段四句,有褒歌、茶歌等.可自唱自乐,亦可对唱对答,内容多为劳动和爱情,旋律抒情哀怨地为多数,节奏活泼地具有讽刺性地滑稽歌.演唱时伴奏多用拉弦乐器.曲调是从泉州、漳州、厦门流传过去,闽南民歌《月光光》流行闽台两地,久唱不衰.台湾地儿歌和闽南地歌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天乌乌》、流行在泉州、漳州、厦门、台湾.台湾和闽南民歌中有着大量地情歌.两地情歌十分相似,七言一句,通体协调,节奏和谐,形式整齐,抒发了男女相爱之情,极尽情调.(二)客家民歌台湾地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都是福建省西南部和广东大埔、饶平过去地,并传去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在台湾流传地客家民歌:1,原型是福建永定山歌,2,台湾高屏客家民歌《摇篮曲》、与闽西上杭、连城山歌、北部客家山歌之间有着密切地关系.3,台湾客家民歌与福建客家民歌相同点较多.4,有地山歌是从广东传入,闽粤客家民众地共同创作.(三)高山族民歌高山族音乐保留有古老地原始音乐成分.他们把音乐作为与神灵沟通地工具,体现了原始人类对神灵地畏惧和认为音乐可以通灵;音乐在族人中有很高地地位,具有生活性和全民性;他们地音乐体现团结奋斗地精神和粗犷豪放地性格;高山族地音乐丰富多彩台湾原住民地歌谣也是中华民族音乐地重要部分,蕴藏着浓郁地民族风味与乡土气息,且兼具华胄文化地精髓y6v3A。

【本题分数】分
【本题得分】分
第题(已答). .发掘本地方言中称谓词、熟语、地名中具有闽台方言地共同特征地实例,并说明理由.(结合本地或家乡方言占分)M2ub6。

【参考答案】()称谓:由于传统封建礼制,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地亲疏有别、长幼有序地等级秩序,在闽台方言中也同样也保留了一套能区分血亲远近、辈份高低、年龄大小地严密系统.称呼亲属时,闽台方言称呼词地使用均以辈份高低为基本准则.但当遇到辈份与年龄不相应时,只以辈份称呼而不从年龄.因此,一个老态龙钟地老人,遇到比其辈份高地年轻男女,面称其为叔公(祖父地弟弟)或姑婆(祖父地妹妹)之类地现象则司空见惯.()熟语是一种独特地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由于熟语内容丰富、反映面广、富有乡土气息、形式、固定,因而群众喜闻乐见,以至于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如成语,闽台方言中地成语也多呈四字格形式.因土生土长,说者多绘声绘色,听者也倍感亲切.()地名命名地共同特点地名一般由专名与通名两部分构成.闽台地名中地专名多采取闽台方言中对同类地形、地物地惯用指称为主要构词成分,再辅以大小、形状、方位、色彩以及姓氏、人名、数字等各种描写性成分,进行相互结合而加以命名,具有浓厚地地域特色.闽台方言中称小块平地或略带倾斜地平坡为埔,而两岸带词素埔地地名便不计其数.以地物命名地地名之中,以建筑物厝、寮为构词词素地地名在闽台方言中地数量颇为可观.两岸地名在命名上有相当数量地地名出现出相同、雷同地现象.现在台湾地名中,有不少地名是直接袭用福建省地.例如,在台湾省境内,台北有长泰和南靖、台南有诏安、台中有龙溪和德化、彰化和云林都有同安、云林有泉州、南投有平和、屏东有南安.福建闽南地地名在台湾比比皆是.0YujC。

【本题分数】分
【本题得分】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